两种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比较

两种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比较

一、两种径路颈内静脉置管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李荣荣,黄河,陈宇,沈健[1](2021)在《J形头加硬焊接导丝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经皮上腔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外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已在心胸血管外科领域广泛开展。相较于传统心脏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微创术式可以显着降低患者围术期创伤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住院费用等[1-3]。一般开胸心脏手术通过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置管建立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而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则需采用外周血管置管引流的方式建立CPB,经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分别行上下腔静脉置管是目前最常用的外周CPB置管方式[4-6]。上腔静脉置管可由麻醉科医师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颈内静脉置入引流管,此操作给麻醉科医师带来挑战。如何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将分析比较J形头加硬焊接导丝与普通J形头编织导丝在经皮上腔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王霆,奚培培,张霞[2](2021)在《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危重症中的应用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索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急诊危重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比较左右两侧腋静脉径路的异同。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并行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和穿刺置管资料。共5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穿刺置管部位分为左侧腋静脉组(L组)和右侧腋静脉组(R组),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组穿刺置管成功率(20/21,95.2%)和R组(35/35,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并发症发生率(0/21,0.0%)和R组(1/35,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R组的解剖定位与超声定位相符的比例分别为66.7%和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导管内置长度[(18.76±1.45) cm]大于R组[(14.97±1.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导管头端到达恰当位置比例(17/20,85.0%)和R组(31/35,8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两侧腋静脉穿刺置管均适用于急诊危重症的抢救。

茅玲[3](2021)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输液港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预防》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输液港的优势、穿刺的技术要点和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输液港的82例乳腺癌病例,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等一般情况,分析并发症的种类和例数,以及手术过程和诊治经过。结果共82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输液港,其中6例因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穿刺失败中转(7.3%),2例因锁骨下静脉置管失败中转(2.4%)。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0岁(28~76岁),晚期患者8例(9.8%)。穿刺成功82例(100%),手术成功81例(98.8%)。平均携带输液港的时间为192.5天,截至2019年12月,仍有25人携港。未出现误穿动脉、血胸、气胸等穿刺相关并发症。16名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共21例(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两种并发症),其中3例导致2次手术(1例穿刺部位感染化脓,1例切口裂开,1例导管梗阻),5例导致提前取港(1例穿刺部位感染,2例注射座外露,2例导管不畅)。结论植入输液港时,选择颈内静脉作为入路,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具有损伤少、成功率高的优点。感染、切口裂开、注射座外露和导管梗阻是导致二次手术以及提前取出输液港的主要原因,需要重点预防。注意手术细节的改进,术中使用DSA定位导管头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梁卫东,杨璟锋,刘文威,黄兴伟,王孙平[4](2020)在《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三种超声平面引导技术的随机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和比较实时床旁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短轴法,长轴法和斜轴法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穿刺超声引导平面。方法: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05例,年龄2388岁,按计算机随机分为短轴法组、长轴法组和斜轴法组,每组35例。在床旁超声引导下使用三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三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第一针穿刺目标血管成功率、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并记录三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总共对105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短轴法组,长轴法组和斜轴法组各35例。第一针的穿刺成功率短轴法组25例(69.4%),长轴法组19例(54.3%),和斜轴法组27例(79.4%)。长轴法组的第一针穿刺失败率高于斜轴法组(P<0.05)。短轴法组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15.1%)比长轴法组(6.9%)和斜轴法组(4%)高。结论:与短轴法,长轴法比较,用斜轴法进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第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长轴法,而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短轴法。推荐斜轴法作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标准方法。

杨军,姚明瑞,马东红,刘向东,陈想娜,郭明好[5](2020)在《两种路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血透中采用经皮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差异。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26例病患为研究样本,治疗时间均在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依据静脉置管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62例,经股静脉置管;实验组64例,经颈内静脉置管。比较血透前后两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尿素氮下降率以及尿素清除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出现率分别是6.25%、30.65%(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血透病患常规暂时性静脉通路。

谭悦[6](2020)在《肿瘤放化疗患者经颈内与锁骨下入路两种输液港植入方法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放化疗患者经颈内与锁骨下入路两种输液港植入方法的比较,并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静脉输液港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方法:(1)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静脉输液港植入的1711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入路分为锁骨下静脉入路组(n=1414)和颈内静脉入路组(n=297),两组均进行12个月随访。记录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身体质量指数、既往有深静脉或PICC穿刺史、体力状况(ECOG)评分等,对上述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从而对两种不同入路植入输液港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常见并发症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414例锁骨下静脉入路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44%;297例颈内静脉入路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平均手术时间锁骨下静脉入路组和颈内静脉组分别为12.79±5.65min和19.23±8.62min,统计学有显着差异(P<0.05);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分别为11.09±2.13月和11.18±1.98月,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锁骨下入路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颈内组相比,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锁骨下入路组置管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与颈内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首次穿刺失败率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既往置管史具有相关性(P<0.05);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感染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ECOG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仅与患者的既往置管史具有相关性(P<0.05);(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使用效果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类型、ECOG评分、既往置管史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经锁骨下与颈内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均具有很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两种植入方式均安全可行。经锁骨下静脉入路较经颈内静脉入路植入输液港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具有一定的操作优势。而两者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别。(2)静脉输液港临床使用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首次穿刺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既往置管史相关;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ECOG评分相关;血栓发生率与患者既往置管史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使用效果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相关。

袁靖[7](2019)在《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深静脉置管径路的选择》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三种深静脉置管径路在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中的选择。方法收集35例分别通过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三种置管径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气胸及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最高,颈内静脉置管单项并发症发生率介于两者之间。结论三种深静脉置管径路各有其优缺点,对于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当其自身感染较重且有自发性气胸风险时,可首选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治疗及监测各项指标。

刘涛,张建峰,李明强,杨婕[8](2018)在《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比较颈内静脉、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和传统锁骨下静脉3种路径中心静脉穿刺术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行中心静脉穿刺术的135例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颈内静脉40例(J组)、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58例(GS组)、传统锁骨下静脉37例(S组)。比较3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和各种并发症。结果 J组、GS组和S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77.5%、89.7%和59.5%,GS组高于J组和S组(P<0.05);总成功率分别为87.5%、94.8%和70.3%,GS组和J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S组高(P<0.05);GS组穿刺置管时间短于J组和S组(P<0.05);GS组累计并发症发生率(5.2%)低于J组(20%)和S组(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颈内静脉和锁骨下径路,改良锁骨上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对于意识障碍患者来说适用体位更多,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李志军[9](2018)在《衡水市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衡水市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探讨减少其发生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衡水市多家医院共1978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根据采用置管途径的不同分为锁骨下置管组889例、颈内静脉置管组620例和股静脉置管组469例,分析3组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带管舒适度。结果:1978例患者中,共发生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有穿刺点异常出血50例、误穿动脉34例、导管阻塞24例、置管相关性感染17例、皮下气肿5例、心律失常5例及气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93%,其中锁骨下置管组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10%(72/889),颈内静脉置管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29%(39/620),股静脉置管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54%(26/469)。穿刺点异常出血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穿动脉、导管阻塞、心律失常、皮下气肿、气胸发生率锁骨下置管组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颈内静脉置管组误穿动脉、导管阻塞、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股静脉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股静脉置管组>锁骨下置管组>颈内静脉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股静脉置管组高于锁骨下置管组和颈内静脉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置管组最长,带管舒适度锁骨下置管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患者在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后,均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未产生严重后果。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具有一定的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三种途径相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最高,主要为:误穿动脉、导管阻塞、心律失常、皮下气肿、气胸;而误穿动脉、导管阻塞、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要高于股静脉置管。在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面,股静脉置管组最高,颈内静脉置组最低。一次穿刺成功率股静脉置管组最高,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置管组最长。带管舒适度锁骨下置管组最高。

邹勇[10](2017)在《两种穿刺置管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术与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消化系肿瘤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85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治疗为对照组,85例患者采用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更换敷料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局部血肿、气胸、静脉炎、置管后血栓、穿刺口渗漏、误穿动脉、异位)发生率、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与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均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有效方法,其中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效果更佳,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疼痛轻、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二、两种径路颈内静脉置管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径路颈内静脉置管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J形头加硬焊接导丝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经皮上腔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2)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危重症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穿刺置管资料的比较
    2.3 两组置管成功者CVC资料的比较
3 讨论
    3.1 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
    3.2 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3.3 超声引导下左侧腋静脉穿刺置管与右侧同样可行和安全

(3)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输液港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1.3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输液港
        1.3.1 手术部位
        1.3.2 手术过程
2 结果
3 讨论
    3.1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输液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3.2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技术要点
    3.3 重点预防和减少二次手术和提前取港
    3.4 总结

(4)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三种超声平面引导技术的随机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排除标准
    1.3 穿刺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第一针的穿刺成功率
    2.2 机械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5)两种路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透前后尿素氮水平以及血肌酐水平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6)肿瘤放化疗患者经颈内与锁骨下入路两种输液港植入方法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锁下组与颈内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3.2 锁下组与颈内组的手术效果比较
    3.3 锁下组与颈内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
    3.4 锁下组与颈内组置管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3.5 影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使用效果单因素分析
    3.6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影响因素及常见并发症赋值说明
    3.7 影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临床使用效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4.2 经颈内与锁骨下入路植入输液港并发症分析与干预
    4.3 输液港临床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4 提高输液港临床使用效果的干预措施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输液港植入路径及临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7)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深静脉置管径路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8)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颈内静脉组 (J组)
        1.2.2 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组 (GS组)
        1.2.3 锁骨下静脉组 (S组)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评价
2 结果
3 讨论

(9)衡水市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心静脉置管及并发症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两种穿刺置管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置管后疼痛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两种径路颈内静脉置管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J形头加硬焊接导丝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经皮上腔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 李荣荣,黄河,陈宇,沈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1(12)
  • [2]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危重症中的应用体会[J]. 王霆,奚培培,张霞. 临床急诊杂志, 2021(09)
  • [3]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输液港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预防[J]. 茅玲. 临床研究, 2021(07)
  • [4]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三种超声平面引导技术的随机比较研究[J]. 梁卫东,杨璟锋,刘文威,黄兴伟,王孙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22)
  • [5]两种路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 杨军,姚明瑞,马东红,刘向东,陈想娜,郭明好. 中国医学工程, 2020(07)
  • [6]肿瘤放化疗患者经颈内与锁骨下入路两种输液港植入方法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D]. 谭悦. 苏州大学, 2020(02)
  • [7]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深静脉置管径路的选择[J]. 袁靖.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12)
  • [8]改良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刘涛,张建峰,李明强,杨婕.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04)
  • [9]衡水市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调查分析[D]. 李志军. 河北医科大学, 2018(12)
  • [10]两种穿刺置管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效果比较[J]. 邹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2)

标签:;  ;  ;  

两种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