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对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贡献(论文文献综述)
邓倩,王成[1](2021)在《毛泽东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及其当代价值》文中提出毛泽东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内涵包括:从加强学习教育的自我提高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解决党自身突出问题的自我净化中锻造党的优良作风;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我完善中加强党的战斗力;从反对腐败与防范风险的自我革新中塑造党的崇高形象。这些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自我革命,增强政治免疫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鉴别力、激发政治活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邹艺娜[2](2020)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旨在实现革命政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并保障她的队伍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健康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和党内现状的清醒认识,毛泽东以马列主义党建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为历史依据,同时结合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对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始终以“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为奋斗目标,以鲜明的政治纲领、严明的政治纪律及正确的政治意识为原则,并在探索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加强政治宣传教育、开展整党运动、健全党委制的实现路径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论断,充分体现了严整的系统性、鲜活的策略性、坚定的原则性、鲜明的人民性等特点。这一思想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丰富了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并发展了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在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开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研究,挖掘其中蕴涵的时代价值,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意义深远。
刘一凡[3](2020)在《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还是新时代党巩固执政地位、坚定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的思想武器。在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研究热度持续上升,并已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对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整体性研究成果尤嫌不足,突破目前的单一时期或阶段性研究现状仍是极为必要的,而且任重道远。全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切入点,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各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毛泽东重要着作为历史引线,对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历史演进展开了全面且系统地梳理和综合,提出了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系和鲜明特色。其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一是坚定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权;三是坚持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价值引领权;四是增强思想道德规范权;五是坚持党对思想工作的话语权。其思想特征体现在,它将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性与策略性相结合,领袖、政党和人民的集体经验和集体智慧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政治保证。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构成,是党的宝贵的思想遗产。面对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具有重大价值,尤其对新时代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本领,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推进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陈杏[4](2020)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文中提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运动蓬勃高涨。但是,敌强我弱,且力量悬殊太大。要打败强大而凶狠的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华民族各个阶级和阶层就必须紧紧地凝聚团结起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然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推行单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根本不能承担起领导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重任。历史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头。中国共产党不辱使命,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群众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成熟的理论形态。在这一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深化,上升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与此同时,党的群众路线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在抗日战争的独特环境中,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极其鲜明特点,即: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为目标,指向清晰;为调整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采用灵活的践行方式;践行对象多样,适用于一切坚持抗战的阶级和阶层;坚持党的领导,以保证群众路线的成效。党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要始终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行动;三要协调好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画好最大“同心圆”;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经验对我们党在新时代创造性地运用群众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王红霞[5](2019)在《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建设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国内外学者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建设方法、理论贡献、当代价值等方面研究成果极为丰富,提出了很多富有见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系统开展对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建设研究提供了广泛的文献资源。但总体而言,有些具体问题的研究领域还不够深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较为全面、系统的整体性研究着作很缺乏,这与毛泽东本人在思想理论建设领域的贡献和成就是极为不相称的。
李艳丰[6](2019)在《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巨人,无论是他的支持者还是他的反对者都必须承认,他兼具文韬武略,百年难得一见。人们对他的文章、诗词、书法等皆推崇备至。毛泽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指导思想,并被继承与发展。然而由于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引发了巨大的争论,把毛泽东不重视制度建设作为解释其晚年失误的一个原因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共识。这就使得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一种误解:毛泽东的一生在党的制度建设上并没有什么建树。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很少提及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更有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此为突破口,断章取义地大肆攻击毛泽东“要人治,不要法治”,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等等。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毛泽东在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始终在探索党的制度建设,始终致力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的学说中国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正是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建设,才能够组建坚强的党和强大的人民军队,才能够夺取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也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制度保障。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打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毛泽东开始进行党的制度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讲,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成果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为后来党的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还原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并回应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进行研究。其一,探求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源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学说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的基础。列宁在此基础上,结合俄国革命实际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成为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进入了社会主义新阶段。毛泽东在继承他们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开始了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中国化的进程,形成了中国化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其二,梳理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发展,从成熟再到新的发展,从曲折发展到走进误区,都与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紧密相连。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针对革命任务的需要和客观革命环境,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对推进的党的制度建设,推进革命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曲折发展和失误时期,依然提出过一些建设性的思想。其三,阐述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在党的建设实践中注重制度化安排,形成了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思想、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思想、党的干部制度建设思想、党的监督制度建设思想以及其他相关制度建设思想等相对完整和严密的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体系。其四,解析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内在运行机理。主要涉及毛泽东对党的制度的属性判断(人治还是法治),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性善还是性恶),制度建设的公平抉择(程序还是实质),制度运行的关键(平衡与失衡)等。其五,对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进行评价和反思以及启示探讨。文中客观评价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意义,认为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中国化的先河,提供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文章还总结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可见,毛泽东不仅拥有党的制度建设思想,而且其思想内容很丰富,指导作用很大,地位很重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许浩[7](2019)在《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文中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为人民服务思想形成于风雨如晦的革命战争年代,由毛泽东提出并阐释为党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执政的鲜明体现。在党的根本宗旨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并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重大风险和现实挑战,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记初心和使命,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政治立场、理想信仰和发展理念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和实践。习近平在深刻论述党的初心和使命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根本特质,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考验;通过传承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创新毛泽东反腐败思想以及发展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来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并从理论上阐发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通过揭露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这一现象教导全党同志要时刻警惕理想信念的滑坡和精神懈怠的危险以及根本信仰的缺失,从而赋予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政治信仰内涵;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遵循,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得到了有效地贯彻落实,这是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发展观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根本宗旨认识的新阶段新水平,这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更加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胜利。
陈曦[8](2019)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从党情出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念,着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建设,从而提升和巩固执政党的能力。毛泽东时期从严治党的思想为后期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思想提供了先导和指南,对于当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剖析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的形成条件。首先,界定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相关概念;其次,从三方面论述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冷战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国家任务艰巨和党内突出问题需亟待解决,阐述了当时国内国际、党内党外严峻的现实情况。最后,介绍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渊源,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相关论述,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第三章系统阐述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主要涵盖了以下四点内容:强化思想治党,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组织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整顿党的作风,建立监督机制和开展“三反”运动,反腐倡廉从严,从中体现出着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强化制度管党和高度重视以人为本思想三个主要特征。第四章,总结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价值与启示。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影响深远:在理论价值上,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建学说和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价值上:它保障建国初国家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实现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道路的初步探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现实启示上;它启发我们必须要坚持思想建党,筑牢思想防线、严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党内制度、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党的群众意识。
张新洲[9](20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考察》文中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磨难而不退缩,屡受考验仍不忘初心,实现革命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并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国共产党践行先进性建设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本性决定的,也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客观需要使然。可以说,践行先进性建设是马列主义党建理论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与马列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也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与此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还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性因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辉煌发展的时期,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卓有成效的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新途径。通过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整风运动、整肃纪律和制度建设等措施,确立了党的建设的主线,明确了党的建设的科学目标,构建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布局,逐步形成了一套保持和增强党自身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鲜明地体现了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统一、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等特点。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进程,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当下党的执政环境非常严峻,影响党的先进性的因素非常复杂。系统地研究并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所采取的保持自身先进性的策略与历史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在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新时代党开展先进性建设积累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思想指南。
于镤[10](2019)在《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具有开创性贡献,在党的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于推动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事实上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开始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更是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毛泽东习近平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关于他们各自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值得一比,所以本文通过对毛泽东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背景、实践举措、理论特征和基本经验进行梳理,并进行比较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重点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围绕毛泽东与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第二部分,绪论。主要说明了研究该课题的由来及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对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的概念也进行了阐释,等等。第三部分,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背景及其比较。这部分分别对毛泽东与习近平各自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梳理分析,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是党内状况的差异性、时局判断的不同性和时代任务的关联性。第四部分,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举措及其比较。这部分着墨较多,分别对毛泽东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举措进行了详细梳理,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举措有:制定正确的党的政治纲领、路线、方针,党内生活政治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与统帅,开展党内政治运动、进行党内政治斗争等五个重点方面的内容;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举措有: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正确的党内政治文化导向,尊崇党章,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等五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然后对毛泽东与习近平的实践举措进行了比较: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工作的相似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致性,政治建设方式的的差异性等。第五部分,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理论特征及其比较。这部分是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推演分析得出,分别对毛泽东与习近平各自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理论特征分析,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特征具有斗争性、战略性和运动化等三个重要特征,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具有根本性、统领性和制度化等三个重要特征,最后将两者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发现在根本目的上存在延续性,在实践基础上存在差异性,在理论风格上存在区别性。第六部分,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基本经验及其比较,这部分是在总结前面部分的基础上,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不可分,牢牢坚定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重中之重,干部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因素,党的政治建设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定党的政治核心地位是关键,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必须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根本所在,党的政治建设要牢牢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最后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坚持巩固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的一致性,注重党的政治建设人民性的趋同性,高度重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相似性。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尤其是对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的继承和发扬,是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启了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新的篇章!
二、毛泽东对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贡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对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毛泽东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的生成逻辑 |
(一)理论之源: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发展 |
(二)文化之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 |
(三)实践之举:对中国革命建设问题的现实回应 |
二、毛泽东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的科学内涵 |
(一)从加强学习教育的自我提高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二)在解决党自身突出问题的自我净化中锻造党的优良作风 |
(三)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我完善中加强党的战斗力 |
(四)从反对腐败与防范风险的自我革新中塑造党的崇高形象 |
三、毛泽东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的当代价值 |
(一)必须既重视学习又善于学习,涵养自我革命的政治鉴别力 |
(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进自我革命的政治判断力 |
(三)必须坚持以深化党的自身建设为引领,强化自我革命的政治免疫力 |
(四)必须坚持一以贯之严惩腐败,激发自我革命的政治活力 |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党的政治建设的界定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四、研究思路、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背景和来源 |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时代背景 |
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
二、动荡不定的国内局势 |
三、日益严峻的党内环境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来源 |
一、马列主义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
二、解放战争前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 |
三、解放战争前毛泽东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积累 |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原则、路径和特点 |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原则 |
一、鲜明的政治纲领 |
二、严明的政治纪律 |
三、坚定的政治意识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路径 |
一、建立请示报告制度 |
二、加强政治宣传教育 |
三、开展整党运动 |
四、健全党委制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基本特点 |
一、完整的系统性 |
二、灵活的策略性 |
三、坚定的原则性 |
四、鲜明的人民性 |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意义和启示 |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历史意义 |
一、丰富了马列主义党建理论 |
二、完善了毛泽东党的建设思想 |
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 |
二、强化党的政治纪律,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活 |
三、提升干部的政治能力,保障政治任务的实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 |
2.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
2.2 实践基础 |
2.2.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 |
2.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
2.2.3 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 |
2.2.4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实践 |
第三章 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历史演进 |
3.1 早期探索(党的成立至遵义会议前) |
3.2 丰富发展(遵义会议的召开至新中国成立前) |
3.3 继续发展(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八大召开前) |
3.4 曲折前进(党的八大后至毛泽东逝世) |
第四章 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
4.1 主要内容 |
4.1.1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
4.1.2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权 |
4.1.3 坚持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价值引领权 |
4.1.4 增强思想道德规范权 |
4.1.5 坚持党对思想工作的话语权 |
4.2 主要特征 |
4.2.1 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 |
4.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4.2.3 原则性与策略性相结合 |
4.2.4 领袖、政党和人民的集体经验和集体智慧相结合 |
第五章 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
5.1 历史地位 |
5.1.1 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5.1.2 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产物 |
5.1.3 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 |
5.2 当代价值 |
5.2.1 牢牢把握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
5.2.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5.2.3 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 |
5.2.4 拓展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路径 |
5.2.5 推进党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及成果) |
(4)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主要概念界定 |
(一)群众 |
(二)群众路线 |
(三)政党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框架 |
五、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方法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背景 |
一、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 |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直接理论来源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厚文化根基 |
二、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一)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 |
(二)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教训 |
三、全民族抗战的新形势要求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群众路线 |
(一)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
(二)抗日救亡运动蓬勃高涨 |
(三)两条抗战路线尖锐对立 |
(四)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战争 |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成熟 |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 |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成熟 |
二、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
(一)理论基础:人民群众是创造抗战历史的动力 |
(二)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抗战服务 |
(三)工作方法:从抗日群众中来,到抗日群众中去 |
(四)领导艺术:同抗日群众在一起,而又领导群众抗日 |
(五)组织保障:建设“广大群众性”的党,壮大抗战力量 |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 |
一、党的群众路线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践 |
(一)进行政权建设,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
(三)开展整风运动,全党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
(四)开展社会建设,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
二、党的群众路线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实践 |
(一)深入开展抗日救国宣传 |
(二)大力支持人民民主运动 |
(三)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
(四)争取国民党左派和地方实力派 |
三、党的群众路线在沦陷区的实践 |
(一)广泛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
(二)争取与瓦解伪军和日伪政权 |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斗争 |
(四)开展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
(五)发动各种力量支援抗日根据地 |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 |
一、抗日战争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鲜明特点 |
(一)目标指向清晰: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
(二)践行方式灵活:旨在调整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
(三)践行对象多样:适用于一切坚持抗战的阶级和阶层 |
(四)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群众路线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
二、抗日战争时期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 |
(一)始终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行动 |
(三)协调好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画好最大“同心圆” |
(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结束语 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运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建设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关于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建设研究情况综述 |
二、国外关于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建设研究情况综述 |
三、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 |
(6)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缘起及选题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选题意义 |
二、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综述 |
(一) 研究概况 |
(二) 研究评析 |
(三) 关于研究本身的几点思考 |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来源 |
一、概念的定义与界限 |
(一) 制度的概念 |
(二) 党的制度相关概念 |
(三) 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相关概念 |
(四) 毛泽东思想语境中的制度概念 |
(五) 党的制度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
二、在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前应该厘清的几个问题 |
(一)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地位不应否定 |
(二)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研究对象 |
(三)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与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关系 |
(四)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与党的其他建设思想的关系 |
三、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
(一) 关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
(二) 关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
(三) 关于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
(四) 关于党内选举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
(五) 关于党内监督制度思想的理论来源 |
(六) 关于党对政权的领导制度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二章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形成过程 |
一、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萌芽时期(1918-1927) |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早期酝酿向具体实践过渡 |
(二) 节点:创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完成 |
(三) 特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开始萌发 |
二、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1927-1935) |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发动工农向武装斗争过渡 |
(二) 节点:三湾改编与古田会议 |
(三) 特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建设思想发展突出 |
三、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形成时期(1935-1949) |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指导地方向指导全党过渡 |
(二) 节点:遵义会议与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
(三) 特征:革命党制度建设思想体系框架基本建构完成 |
四、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成熟时期(1949-1956) |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
(二) 节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
(三) 特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全面成熟 |
五、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 |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总结借鉴向全面自主过渡 |
(二) 节点: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三) 特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在曲折中发展 |
第三章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基本内容 |
一、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思想 |
(一) 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思想 |
(二) 中央对地方领导制度思想 |
(三) 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制度思想 |
(四) 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制度思想 |
(五) 多党合作制度思想 |
(六) 党对军队领导制度思想 |
二、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思想 |
(一) 毛泽东对党的组织制度的探索 |
(二) 毛泽东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思想 |
(三) 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
三、党的干部制度思想 |
(一) 毛泽东关于党的干部制度的探索 |
(二) 毛泽东党的干部制度思想内容 |
(三) 党的干部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
四、党的监督制度思想 |
(一) 毛泽东对党的监督制度的探索 |
(二) 毛泽东党的监督制度思想内容 |
(三) 党的监督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
五、党的管理制度建设思想 |
(一) 毛泽东对党的管理制度的探索 |
(二) 毛泽东党的管理制度思想内容 |
(三) 党的管理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
六、党的宣传制度建设思想 |
(一) 毛泽东关于党的宣传制度的探索 |
(二) 毛泽东党的宣传制度思想的内容 |
(三) 党的宣传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
第四章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解析 |
一、毛泽东制度建党思想中的制度属性探讨 |
(一) 制度属性的质疑与评判标准 |
(二)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特征 |
(三) 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思想的特例 |
二、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 |
(一) 人性善恶与制度设计 |
(二) 毛泽东对人性的看法 |
(三) 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 |
三、制度建设的技术抉择 |
(一) “人民主体”的实质正义追求 |
(二) “群众路线”的程序正义保障 |
(三)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与偏离 |
四、制度调整的关键把握 |
(一) 三个选择 |
(二) 三对关系 |
(三) 四个要点 |
第五章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意义与启示 |
一、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意义 |
(一) 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制度建党中国化先河 |
(二) 提供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
(三) 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总体性框架 |
二、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
(一) 要把党的制度建设摆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位置 |
(二) 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就必须解决制度缺位和制度虚设问题 |
(三) 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进程 |
(四) 要把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部分 |
(五) 要把党的制度建设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有机统一起来 |
余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于研究成果 |
(7)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一)论文的主要创新 |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章 深刻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
1.1 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的政党 |
1.1.1 风雨如磐的时代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
1.1.2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觉承担历史使命 |
1.1.3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宗旨和使命的深刻论述 |
1.2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现实考验 |
1.2.1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
1.2.2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危险 |
1.3 新时代需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
1.3.1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
1.3.2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第2章 高度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
2.1 作为政治立场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 |
2.1.1 以是否为人民服务作为区别其他政党的根据 |
2.1.2 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大诉求的服务宗旨 |
2.2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彰显人民立场 |
2.2.1 群众路线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路径 |
2.2.2 传承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新阶段 |
2.2.3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内涵 |
2.2.4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 |
2.3 强化中国共产党根本政治立场的新举措 |
2.3.1 明确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
2.3.2 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是强化人民立场的重要内容 |
2.3.3 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是强化人民立场的重大举措 |
第3章 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政治信仰 |
3.1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信仰 |
3.1.1 作为信仰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 |
3.1.2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信仰的多维依据 |
3.1.3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信仰的基本特征 |
3.1.4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信仰的重要意义 |
3.2 为人民服务信仰缺失的表现与原因 |
3.2.1 为人民服务信仰缺失的具体表现 |
3.2.2 为人民服务信仰缺失的主要原因 |
3.3 新时代强化为人民服务政治信仰的路径选择 |
3.3.1 从党的历史中明确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仰 |
3.3.2 在理论学习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仰 |
3.3.3 在实际工作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仰 |
第4章 提出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
4.1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
4.1.1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的价值取向 |
4.1.2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新要求 |
4.1.3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
4.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执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
4.2.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体现 |
4.2.2 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体现 |
4.2.3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 |
4.2.4 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体现 |
4.2.5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 |
4.3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深远意义和理论价值 |
4.3.1 为人民服务思想落实在发展观上的鲜明表达 |
4.3.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要求 |
第5章 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贡献 |
5.1 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传承与创新的理论贡献 |
5.1.1 传承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根本宗旨的历史传统 |
5.1.2 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根本性价值取向 |
5.1.3 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论创新 |
5.2 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意义 |
5.2.1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
5.2.2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
5.2.3 有效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更好服务人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形成条件 |
2.1 相关概念 |
2.1.1 建国初期 |
2.1.2 从严治党思想 |
2.2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
2.2.1 冷战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
2.2.2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任务艰巨 |
2.2.3 党内突出问题需亟待解决 |
2.3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2.3.1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相关论述 |
2.3.2 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 |
第3章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内容和特征 |
3.1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1 强化思想治党,坚定理想信念 |
3.1.2 加强党组织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
3.1.3 整顿党的作风,建立监督机制 |
3.1.4 开展“三反”运动,反腐倡廉从严 |
3.2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基本特征 |
3.2.1 着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
3.2.2 强化制度管党 |
3.2.3 高度重视以人为本思想 |
第4章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价值与启示 |
4.1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价值 |
4.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建学说 |
4.1.2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
4.1.3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基础 |
4.2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实践价值 |
4.2.1 保障了建国初期国家发展取得重大成效 |
4.2.2 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道路的初步探索 |
4.2.3 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4.3 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的现实启示 |
4.3.1 必须坚持思想建党,筑牢思想防线 |
4.3.2 严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
4.3.3 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党内制度 |
4.3.4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党的群众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基本概念 |
(一) 政党的先进性 |
(二)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基本内涵 |
三、研究述评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评析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论述 |
(一) 工人阶级政党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
(二) 工人阶级政党应开展积极有效的组织建设 |
(三) 工人阶级政党应开展积极的党内斗争 |
(四) 纪律和权威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
(五) 团结统一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原则 |
二、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 |
(一) 以先进理论武装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
(二) 先进的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 |
(三) 先进的党要保证党员的先锋战士品质 |
(四)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基础 |
(五) 民主集中和党内监督是政党先进性的组织保障 |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性因子 |
(一) “实事求是”思想 |
(二) “经世致用”思想 |
(三) “以民为本”思想 |
(四) “自省”“责己”思想 |
(五) “任人唯贤”思想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探索历程 |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开始探索党的先进性建设 |
(一) 中共一大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探索的开端 |
(二) 中共二大探讨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
二、国共合作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先进性建设的新探索 |
(一) 中共三大积极探索党的先进性建设 |
(二) 中共四大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
(三) 中共五大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深化 |
(四) 党内右倾错误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影响 |
三、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对先进性建设的探索创新 |
(一) 八七会议对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作了有益探索 |
(二) 中共六大全面探索党的先进性建设 |
(三) 古田会议开辟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新思路 |
(四) 党内“左”倾错误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影响 |
四、北上抗日与同国民党合作抗战中对先进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一) 遵义会议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伟大转折 |
(二) 瓦窑堡会议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
(三) 党的苏区代表会议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继续推进 |
(四) 六届六中全会与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
(五) 在建设全国性大党过程中关于先进性建设的探索 |
(六) 延安整风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创新 |
(七) 中共七大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 |
五、解放战争时期党加强先进性建设 |
(一) 解放战争初期党加强思想和组织先进性建设 |
(二) 整党整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党的先进性建设 |
(三) 国共战略决战时期加强党的组织和制度先进性建设 |
(四)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对执政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新要求 |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举措 |
一、思想政治先进性建设 |
(一) 加强理论宣传,增强理论认同 |
(二) 重视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
(三) 开展整风整党运动,肃清错误思想 |
二、组织先进性建设 |
(一) 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
(二) 选拔培养干部,夯实干部队伍 |
(三) 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
三、作风先进性建设 |
(一)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净化党内风气 |
(二) 反对官僚主义,整顿不正之风 |
(三) 严厉惩治贪污腐败,纠正不良作风 |
四、纪律先进性建设 |
(一) 制定严明的纪律,严肃纪律强化执行 |
(二) 加强纪律教育,提高党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
(三) 建立纪律监察机构,预防和纠正违纪行为 |
五、制度先进性建设 |
(一) 建立请示报告制度,树立党中央权威 |
(二) 贯彻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三) 完善党内巡视制度,确保中央路线贯彻落实 |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评析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特点 |
(一) 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 |
(二) 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统一 |
(三) 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统一 |
(四)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
(五) 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贡献 |
(一) 形成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布局 |
(二) 造就了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
(三)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四)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 |
(五) 奠定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 |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经验启示 |
一、加强政治建设,保持党的政治先进性 |
二、筑牢思想根基,保持党的思想先进性 |
三、构建组织支撑,保持党的组织先进性 |
四、推进作风建设,保持党的作风先进性 |
五、加强纪律建设,保持党的纪律先进性 |
六、创新制度建设,保持党的制度先进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绪论 |
(一)研究的原由 |
(二)研究的方法 |
(三)研究的重难点 |
(四)相关概念阐释 |
一、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时代背景之比较 |
(一)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背景(50—70 年代) |
1、50—70 年代的国际环境 |
2、50—70 年代的国内形势 |
3、50—70 年代的党内状况 |
(二)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背景 |
1、国际环境 |
2、国内形势 |
3、党内状况 |
(三)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时代背景之异同 |
1、党内状况的差异性 |
2、时局判断的不同性 |
3、时代任务的关联性 |
二、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举措之比较 |
(一)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举措 |
1、制定正确的党的政治纲领、路线、政策 |
2、党内生活政治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3、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
4、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
5、开展党内政治运动,进行党内政治斗争 |
(二)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举措 |
1、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的讲政治 |
2、保证全党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4、坚持正确的党内政治文化导向 |
5、尊崇党章,自觉加强党性锻炼 |
(三)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举措之异同 |
1、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的相似性 |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致性 |
3、党的政治建设方式的差异性 |
三、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特征之比较 |
(一)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特征 |
1、政治建设的理论特征具有斗争性 |
2、政治建设的理论特征具有战略性 |
3、党的政治建设形式要求运动化 |
(二)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特征 |
1、政治建设的理论特征具有根本性 |
2、政治建设的理论特征具有统领性 |
3、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 |
(三)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理论特征之异同 |
1、在根本目的上存在延续性 |
2、在实践基础上存在差异性 |
3、在理论风格上存在区别性 |
四、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基本经验之比较 |
(一)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
1、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不可分 |
2、牢牢坚定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重中之重 |
3、干部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因素 |
4、党的政治建设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 |
(二)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
1、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定党的政治核心地位是关键 |
2、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
3、必须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根本所在 |
4、党的政治建设要牢牢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
(三)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之异同 |
1、坚持巩固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的一致性 |
2、注重党的政治建设人民性的趋同性 |
3、高度重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相似性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四、毛泽东对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贡献(论文参考文献)
- [1]毛泽东对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思考及其当代价值[J]. 邓倩,王成. 毛泽东研究, 2021
-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研究[D]. 邹艺娜. 闽南师范大学, 2020(12)
- [3]毛泽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研究[D]. 刘一凡.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4]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D]. 陈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建设研究综述[J]. 王红霞. 新疆社科论坛, 2019(06)
- [6]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 李艳丰. 湘潭大学, 2019(12)
- [7]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传承与创新[D]. 许浩. 湘潭大学, 2019(02)
- [8]建国初期毛泽东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 陈曦.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考察[D]. 张新洲. 湘潭大学, 2019(12)
- [10]毛泽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之比较研究[D]. 于镤. 西南大学, 2019(12)
标签:为人民服务论文; 制度建设论文; 从严治党论文; 党的思想建设论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