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被EI Compendex Web收录情况统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姚牟媛[1](2019)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科学研究环境向数字化发展,科研模式向着流程化、数据化、协作化方向发展。新环境和新技术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传统的数据库检索、参考咨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科研环境下用户专深、个性、前瞻、评价性的知识需求,图书馆应积极关注科研人员在新环境下的需求,变革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支持服务。为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调研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并归纳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战略研究和实践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了理清科研支持服务的体系和具体内容,研究基于英国联合信息委员会提出的科研生命周期理论,并综合之前学者的研究,提出将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分为科研项目构想、科研项目申报、科研项目进行、科研成果出版、科研成果长期保存与影响力揭示五个阶段;同时构建了基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科研支持服务体系,具体论述了在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由于国外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服务方面的实践开展较早,研究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调研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部分高校图书馆,介绍了其在数据管理计划、版权和知识产权、开放存取与学术出版、研究成果/数据存储和共享、作者标识符创建指导、科研成果影响力评价方面的特色服务案例,并总结了国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在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服务保障方面的特点。同时,为了客观了解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现状,找到当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方面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发展,研究选取了国内的42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从科研支持栏目设置、科研支持平台建设、科研数据服务、科研评价服务四个方面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理论与调查的阐述与分析,针对前文分析的国内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深化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建议,即明确服务定位和服务内涵,将科研支持服务嵌入数字化科研的全过程;建立科研服务基础设施,网络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积极开展科研数据服务,为用户提供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服务;拓展科研评价服务内容,树立关联服务意识。
苏庆收[2](2019)在《高校机构知识库学科服务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机构知识库(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是高校长期存储机构学术资源,支撑学术研究的基础设施。高校机构知识库立足网络,依托高校所具备的智力与学术成果资源,传播学术知识、支持社会创新,日益成为推进学科服务平台知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学科服务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应结合高校机构知识库的特点与其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拓展服务等功能对高校学科服务进行深度重建,并将高校机构知识库与学科服务平台相融合,让学科服务顺利走入新境界。本文以高校机构知识库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政策体系与质量保障等方面研究,从科研服务与学科发展决策两个方面讨论高校机构知识库如何创新学科服务。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1)分析高校机构知识库与学科服务之间的关系;(2)在学科服务过程中,研究高校机构知识库应如何更好的建设与发展,以高校机构知识库质量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分为控制机制、执行机制与评审机制;(3)分析高校机构知识库在学科服务中如何服务科研活动和学科发展辅助决策。这部分主要包括拓展高校机构知识库的服务范围,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利用高校机构库丰富的科技成果信息,为本校学科发展服务,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进行分析;(4)基于高校机构知识库学科发展服务平台构建设想,对学科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模块进行测试。将高校机构知识库融入到学科服务系统体系中,从理论上探讨学科服务与高校机构知识库融合,构建一套适用于高校机构知识库服务学科建设的新方法。构建高校机构知识库用于学科服务的系统架构,使高校机构知识库不仅成为知识保藏中心,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层次,扩大服务范围,实现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可持续发展。
郭凤娇[3](2017)在《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科学作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水平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研究也逐渐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在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下,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机构也日益重视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以提高研究机构、学术成果乃至学者个人的国际影响力。学术论文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最主要形式,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评价研究能全面了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学术论文影响力不仅能反映研究成果所具有的科研学术价值以及其被社会公众认知了解的程度,还对项目成果、创新研究及前沿科技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科学交流模式和学术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内涵需要扩展以适应时代发展与科学进步的需要。学术论文的传统影响力体现了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获得认可和被吸收;学术论文在线影响力体现了学术论文的知识信息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得了大众群体关注,把两种模式融合才能全面的反映学术论文影响力。本文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影响力评价进行了全面研究,除了引言和总结与展望部分以外,还包含6部分研究内容,各部分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界定了相关术语,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其次对科学交流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再次,梳理了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Altmetrics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以及学术论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本论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方法基础。第二部分,对学术论文影响力和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进行分析。首先,对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研究,包括内涵、类型划分和产生过程;其次,对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原生影响因素和次生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框架;最后,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数量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学术论文数量的年代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了解中国社会科学国际研究所处的发展阶段,并通过与世界其它国家/地区的比较,了解了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数量的世界水平;然后,分别对学术论文的学科结构和研究方向、研究机构、来源期刊以及基金的论文数量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传统影响力表现进行了分析。传统影响力包括原生影响力和线下影响力两种类型,论文基于期刊影响因子对原生影响力进行分析,基于被引频次和ESI高水平论文对线下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探讨了原生影响因素(发表时间、研究机构、论文篇幅、基金资助以及参考文献量)与各指标间的影响关系,提出了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传统影响力的具体措施。第五部分,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在线影响力表现进行了分析。在线影响力包括webl.0影响力和web2.0影响力两种类型,论文基于使用次数对webl.0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基于Altmetrics指标对web2.0影响力进行了分析。论文还基于Altmetrics指标构建了含媒介传播、论文使用、读者数量、论文质量和公信力5个一级指标的影响力评价模型,得到每篇学术论文的AIF得分。最后,根据原生影响因素与使用次数、Altmetrics指标的影响关系,提出了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在线影响力的具体措施。第六部分,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了评价实证研究。首先,融合传统影响力指标和在线影响力指标,构建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两个数据组(包含1个对照组)进行了实证,计算得到每篇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得分;其次,对影响力得分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力得分与学术论文来源期刊相对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最相关;再次,根据学术论文影响力得分,挖掘出每个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得分高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机构,并对学术论文覆盖的学科领域按影响力相对大小进行了分类,了解了每个学科领域的世界影响水平;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贾文吉,王宝济,师丽娟[4](2017)在《2016年农业工程学科学术论文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2016年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农业工程学科学术论文为基础,对农业工程学科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被引频次为主线,结合发文量和篇均被引等指标,对农业工程学科进行多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工程学报》是国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是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多的机构,国内出版的学术论文研究重点集中在农业机械化、农村能源等领域。在国际农业工程领域,中国和美国是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农业部则是位居前列的研究机构,Bioresource Technology在诸多期刊中独占鳌头,环境科学、能源燃料和生物技术是2016年国际农业工程领域研究重点。
张坤竹,王柳[5](2017)在《《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引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期刊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引用的情况是期刊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标志之一。该文对《农业工程学报》(简称:学报)自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在SCI数据库的引用数据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统计表明,自1985年5月创刊至2015年12月31日,学报被SCI数据库引用的论文共计3 150篇,累计被引频次6 871次;近5年来被引频次前5位的论文27篇,集中在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和农业航空等领域;近30 a来被引频次前5位的论文10篇,其中秸秆资源类的5篇,单篇最高被引次52次;引用作者共6 045位,来自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引用最多的作者所在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农业工程相关的农学和环境科学在施引论文所属学科中位居前列;引用学报的SCI论文资助来源主要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析结果表明:学报被SCI数据库引用的数量显着增加,近年达到一定规模;引用学报论文的SCI期刊总体处于国际中等水平。从文献应用角度,建议今后期刊可考虑适当增加涉及能源、环境、生态学等方向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农业航空等新兴热点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继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学者关注。
杜春芳[6](2016)在《EI-compendex收录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数据为依据,检索了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2015年被EI收录的科技论文,借助Refine Results分析工具,从论文数量、语种、文献类型、学科分类、作者及作者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
曹琼[7](2014)在《高校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数量的急速膨胀,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更加多元化,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各领域的竞争也愈发的激烈。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科研活动也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竞争的因素:从科研选题、科研立项到科研资源和科研经费的争夺、乃至最终科研成果的形成,无一例外。由于整个社会对于竞争情报的迫切需求以及竞争情报在各领域的应用趋势,科研领域需要专门的科研情报服务,以提高各科研机构的竞争力。事实证明,我国的科研机构与世界其他科研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急需专门的情报服务,在学科发展态势预测、竞争对手分析等问题上对科研提供支持,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提高科研实力。高校是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高校图书馆更是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业的情报人员,对科研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处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这一条件,为科研活动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科研情报服务的概念、起源、发展现状、服务体系、分析方法与工具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目前已有的科研情报服务案例,本文总结出三种主流的科研情报服务模式:研究者科研力评价、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机构科研力评价。研究者科研力评价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激励研究者的科研热情、促进机构科研团队的建设,保证研究机构的持续发展。学科发展态势分析能够协助学科专家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技术,为研究人员的科研选题、科研立项等提供专业的情报服务。机构科研力评价加强了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机构实力的认识,促进机构间的交流、学习,也便于科研决策者把握全局,在科研资源分配时能够结合各机构特点、优化分配方式,提高科研资源的利用率和科研成功率。在进行研究者科研力评价和机构科研力评价服务分析时,本文从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服务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在学科发展态势分析中,从分析的角度和使用工具上总结了服务的流程。高校图书馆提供科研情报服务是顺应信息时代科研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于科研情报服务基本概念的系统梳理,并总结了三种主流的服务模式类型,对以后图书馆或其他情报机构开展相应的服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
隋秀芝,李炜[8](2012)在《基于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对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水平与学科发展的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基于SCI-E(即SCI网络版)、Ei和ISTP这三大数据库,对浙江省25所本科院校在2006-2010年5年间被收录的论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论文数量、收录论文的年度、学科分布和院校排名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定量数据反映地方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学科发展,为地方高校的科研评估、学科建设提供数据参考,也为高校图书馆拓展信息服务内容进行有益探索。
尹方屏[9](2011)在《纺织特色工科院校被国际着名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产出分析——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对2006-2009年间被SCI、SSCI、A&HCI、CPCI-S、CPCI-SSH等国际着名检索工具收录论文的数量、着者、机构、来源、主题及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工程大学被SCI、CPCI-S、CPCI-SSH收录的论文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的热点领域多集中于物理、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的纺织品、聚合物及多学科方向。通过与陕西地方同类院校和全国部分纺织高校的收录数据对比,发现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学科发展还不平衡。
王衍喜[10](2011)在《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与评价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也越来越强调团队的协作与集体的智慧。学科团队作为一种智慧与协作的合作创新群体,是各科研院所以及高等学府科技攻关的主力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的要求。然而,发现和挖掘学科团队及其科研产出,成为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09年度学科情报项目“科研机构竞争力分析”为背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数据挖掘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了微观层面的、有别于传统的、适用于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方法。本研究工作从学科团队成员的界定到发现学科团队人员及其科研产出再到团队间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主要工作包括:针对如何确定学科团队成员问题,从学科带头人出发,基于科技文献,应用社会网络相关知识提出了学科团队成员判别准则,并依据该准则客观地确定了目标学科团队成员和竞争对手学科团队成员,使竞争力分析对象更客观、更准确、更合理、更具有对比性。针对合作作者及其发表论文等信息难采集的问题,借助现有的成熟工具和数据挖掘技术,基于Mediawiki设计并实现了领域专家导航平台,通过该平台,以学科团队成员姓名和单位为检索条件,以第三方权威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数据采集,并经数据清洗、数据分析与合并等步骤,自动汇集学科团队成员的科技文献、自动生成合作作者关系网络,通过科技文献和合作关系网,实现了深层次学科团队成员及其科研产出等信息的挖掘。针对学科团队竞争力如何分析与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科技文献的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发展力三个纬度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具有的客观赋权值等优势,实现了对目标学科团队及对比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与评价。针对研究成果的适用性要求,通过应用实例,例证了从学科带头人的确定、到合作关系网络图的生成、再到学科团队的最终确定,最后到对目标学科团队和对比学科团队的分析和评价,得到了吻合实际情况的实证结果,论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后,对可延伸和可拓展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为完善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方法上提供了可借鉴思路与方法。
二、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被EI Compendex Web收录情况统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被EI Compendex Web收录情况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选题研究背景 |
0.1.1 E-Research带来科研环境的变化 |
0.1.2 数字化科研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0.2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0.3 选题基本内容 |
0.4 理论与现实意义 |
0.4.1 理论意义 |
0.4.2 现实意义 |
0.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0.5.1 研究方法 |
0.5.2 创新之处 |
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概述 |
1.1 科研项目生命周期与科研支持服务 |
1.1.1 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
1.1.2 科研项目生命周期中的科研支持服务 |
1.2 基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体系 |
1.2.1 科研项目构想阶段 |
1.2.2 科研项目申报阶段 |
1.2.3 科研项目进行阶段 |
1.2.4 科研成果出版阶段 |
1.2.5 科研成果长期保存与影响力阶段 |
2 国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优秀案例介绍 |
2.1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研信息动态监测服务 |
2.2 斯坦福大学的数据管理计划服务 |
2.3 斯坦福大学的版权和知识产权服务 |
2.4 剑桥大学的开放存取与学术出版服务 |
2.5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成果/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 |
2.6 悉尼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成果影响力评价服务 |
2.7 帝国理工学院图书馆的作者标识符创建指导服务 |
2.8 小结 |
3 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
3.1 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调查思路 |
3.1.1 调查对象选择 |
3.1.2 调查内容设计 |
3.1.3 调查实施步骤 |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
3.2.1 科研支持服务栏目设置 |
3.2.2 科研支持服务平台建设 |
3.2.3 科研数据服务开展情况 |
3.2.4 科研评价服务开展情况 |
3.3 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问题分析 |
3.3.1 图书馆网站科研支持服务栏目设置不清晰,内容体系不完善.. |
3.3.2 科研支持服务平台建设程度不完善 |
3.3.3 科研数据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不完善 |
3.3.4 科研影响力评价服务多为任务驱动型,缺少对用户的指导和培训 |
4 深化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建议 |
4.1 明确服务定位和服务内涵,将科研支持服务嵌入数字化科研的全过程 |
4.1.1 明确科研支持服务定位,基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开展服务 |
4.1.2 明确科研支持服务内涵,完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体系 |
4.2 建立科研服务基础设施,网络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 |
4.2.1 建立学科信息服务平台 |
4.2.2 建立科研讲座预约平台 |
4.2.3 建立机构知识库平台 |
4.3 积极开展科研数据服务,为用户提供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服务 |
4.3.1 关注国家政策,将科研数据服务纳入图书馆发展规划 |
4.3.2 补充与完善科研数据服务内容,提供科研数据管理全过程的指导 |
4.3.3 增设数据馆员岗位,为馆员开设数据管理培训 |
4.4 拓展科研评价服务内容,树立关联服务意识 |
4.4.1 以文献计量分析为基础,开展科研绩效评估服务 |
4.4.2 为用户提供科研评价指导和培训,从任务驱动型服务转向主动服务 |
4.4.3 树立关联服务意识,为研究人员提供提升科研影响力的建议..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2)高校机构知识库学科服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学科服务研究 |
2.1.1 “985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
2.1.2 高校学科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
2.2 高校机构知识库研究 |
2.2.1 机构知识库相关文献分析 |
2.2.2 高校机构知识库政策研究 |
2.2.3 高校机构知识库质量控制研究 |
2.2.4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科研服务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机构知识库与学科服务的关系分析 |
3.1 问卷对象选择与内容设计 |
3.2 问卷结果分析 |
3.2.1 调查问卷的属性分析 |
3.2.2 用户对高校机构知识库的了解情况 |
3.2.3 用户对于学科服务的了解情况分析 |
3.2.4 用户对于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学科服务需求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学科服务的高校机构知识库质量研究 |
4.1 内容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
4.2 高校机构知识库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
4.3 构建内容质量控制策略 |
4.3.1 控制机制 |
4.3.2 执行机制 |
4.3.3 评审机制 |
4.4 相关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学科发展的高校机构知识库服务研究 |
5.1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科研管理服务 |
5.1.1 高校机构知识库开展科研管理服务的意义 |
5.1.2 对科研数据的有效管理 |
5.1.3 信息推送服务 |
5.1.4 科研评价 |
5.2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学科决策分析 |
5.2.1 学者管理 |
5.2.2 寻找高产出学科/高被引学者 |
5.2.3 机构学科对比 |
5.2.4 寻找合作机构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高校机构知识库学科发展服务平台的构建 |
6.1 利用高校机构知识库构建学科发展服务平台的基础 |
6.2 基于高校机构知识库构建学科发展服务平台的框架结构 |
6.3 基于高校机构知识库构建学科发展服务平台的工作流程 |
6.4 学科发展服务平台咨询系统模块的实证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学科服务应用调查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术语界定 |
2.1.1 社会科学 |
2.1.2 国际学术论文 |
2.1.3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 |
2.2 科学交流的类型划分 |
2.3 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 |
2.3.1 文献信息增长规律 |
2.3.2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原则 |
2.3.3 引文分析法 |
2.4 Altmetrics的兴起与发展 |
2.5 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方法 |
2.5.1 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
2.5.2 比较与分类理论 |
2.5.3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
2.5.4 学术论文评价指标 |
2.5.5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 |
2.6 本章小结 |
3 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与评价框架 |
3.1 学术论文影响力 |
3.1.1 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内涵 |
3.1.2 学术论文影响力的类型 |
3.1.3 学术论文影响力的产生过程 |
3.2 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 |
3.2.1 原生影响因素 |
3.2.2 次生影响因素 |
3.2.3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3.1 评价指标选取 |
3.3.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
3.3.3 评价指标体系融合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数量影响分析 |
4.1 论文数量增长变化趋势及与其它国家/地区的比较 |
4.1.1 学术论文的年代分布 |
4.1.2 学术论文数量的增长变化趋势 |
4.1.3 论文数量与其它国家/地区论文数量的比较 |
4.2 学科结构与研究方向的论文数量 |
4.2.1 学科结构的论文数量 |
4.2.2 研究方向的论文数量 |
4.3 研究机构的论文数量 |
4.3.1 高产研究机构 |
4.3.2 研究机构合作情况 |
4.3.3 第一/通讯作者研究机构 |
4.4 来源期刊的论文数量 |
4.5 资助基金的论文数量 |
4.6 本章小结 |
5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传统影响力分析 |
5.1 基于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原生影响力 |
5.1.1 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对转化 |
5.1.2 发表时间对篇均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
5.1.3 研究机构对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
5.1.4 学术论文篇幅对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
5.1.5 基金资助情况对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
5.1.6 参考文献数量对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
5.2 基于被引频次的学术论文线下影响力 |
5.2.1 发表时间对篇均被引频次的影响 |
5.2.2 研究机构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
5.2.3 学术论文篇幅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
5.2.4 基金资助情况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
5.2.5 参考文献数量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
5.3 基于ESI高水平论文的学术论文线下影响力 |
5.3.1 基于高被引论文的学术论文线下影响力 |
5.3.2 基于热门论文的学术论文线下影响力 |
5.4 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传统影响力的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在线影响力分析 |
6.1 基于使用次数的学术论文web1.0影响力 |
6.1.1 发表时间对篇均使用次数的影响 |
6.1.2 研究机构对使用次数的影响 |
6.1.3 基金资助情况对使用次数的影响 |
6.1.4 学术论文篇幅与参考文献数量对使用次数的影响 |
6.2 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 |
6.2.1 Altmetrics论文的数量发展影响分析 |
6.2.2 Altmetrics论文的指标特征 |
6.2.3 Altmetrics论文的Altmetric Attention Score |
6.2.4 基于Altmetrics指标的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评价 |
6.3 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在线影响力的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7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实证分析 |
7.1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与模型 |
7.1.1 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
7.1.2 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
7.1.3 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 |
7.2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分析 |
7.2.1 影响力与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
7.2.2 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 |
7.2.3 研究机构的学术论文影响力 |
7.2.4 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影响力 |
7.3 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4)2016年农业工程学科学术论文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内研究状况 |
2.1 数据来源 |
2.2 数据分析 |
2.2.1 期刊分析 |
2.2.2 研究机构 |
2.2.3 作者 |
2.2.4 研究方向 |
2.2.5 基金支持 |
3 全球研究状况 |
3.1 数据来源 |
3.2 数据分析 |
3.2.1 期刊分析 |
3.2.2 国家/地区 |
3.2.3 研究机构 |
3.2.4 研究方向 |
4 结论 |
(7)高校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录 |
表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标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起源及研究现状 |
2.1.1 科研情报服务的起源 |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科研情报服务概念解析 |
2.2.1 科研情报服务 |
2.2.2 科研情报服务的特点及作用 |
2.3 科研情报服务体系 |
2.4 实施流程,分析方法与工具 |
2.4.1 科研情报服务实施流程 |
2.4.2 科研情报服务分析方法 |
2.4.3 科研情报服务分析工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分析 |
3.1 案例研究 |
3.1.1 案例概述 |
3.1.2 案例分析 |
3.2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分析基本流程 |
3.3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 |
3.3.1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3.2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 分析工具 |
3.4.1 分析工具 Web of Science |
3.4.2 分析工具 Scopus |
3.4.3 分析工具 EI |
3.5 评价方法 AHP 层次分析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学科发展态势分析 |
4.1 案例研究 |
4.1.1 案例概述 |
4.1.2 案例分析 |
4.2 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实施流程 |
4.2.1 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技术路线图 |
4.3 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应用工具 |
4.3.1 论文分析工具 CiteSpace 知识图谱 |
4.3.2 专利分析工具专利地图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构科研力评估分析 |
5.1 案例研究 |
5.1.1 案例概述 |
5.1.2 案例分析 |
5.2 机构科研力评估流程 |
5.3 机构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 |
5.3.1 机构科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2 机构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4 机构科研力评价的分析工具 |
5.4.1 分析工具 Incites |
5.4.2 分析工具 TDA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总结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基于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对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水平与学科发展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数据选取原则 |
三、数据统计分析 |
(一) 省内各高校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排名统计分析 |
(二) 省内各高校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的学科分布统计分析 |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
(9)纺织特色工科院校被国际着名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产出分析——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际着名检索工具介绍 |
3 收录情况分析 |
3.1 论文数量 |
3.2 论文着者 |
3.3 论文机构 |
3.3.1 SCI收录机构分析 |
3.3.2 CPCI-S (ISTP) 收录机构分析 |
3.3.3 CPCI-SSH (ISSHP) 收录机构分析 |
3.4 论文来源 |
3.4.1 SCI收录来源分布 |
3.4.2 CPCI-S收录来源分布 |
3.4.3 CPCI-SSH收录来源分布 |
3.5 主题分布 |
3.5.1 SCI收录论文主题分析 |
3.5.2 CPCI-S收录论文主题分析 |
3.5.3 CPCI-SSH学科类别 |
3.6 论文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
4 对比分析 |
4.1 与陕西地方同类院校对比 |
4.2 与全国部分纺织特色高校对比 |
5 结语 |
(10)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与评价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团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框架 |
第二章 学科团队识别与数据挖掘 |
2.1 学科团队识别方法 |
2.1.1 团队与学科团队 |
2.1.2 学科团队成员的识别准则 |
2.1.3 学科团队成员挖掘流程 |
2.2 学科团队挖掘工具研究与设计 |
2.2.1 学科团队挖掘工具模型的建立 |
2.2.2 作者姓名书写规律分析 |
2.2.3 数据采集程序的设计 |
2.2.4 数据清洗 |
2.2.5 基于科技文献的合作网络构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选择 |
3.1 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 |
3.1.1 竞争与竞争力 |
3.1.2 学科团队竞争力 |
3.2 学科团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3.2.2 学科团队竞争力要素分析 |
3.2.3 学科团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评价方法模型的选取及概述 |
3.3.1 评价方法适用性分析 |
3.3.2 主成分分析方法原理 |
3.3.3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步骤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研究——R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 |
4.1 学科团队的确定及数据采集 |
4.1.1 学科团队成员确定的依据 |
4.1.2 合作关系网络的生成 |
4.2 R学科团队竞争力数据预处理 |
4.2.1 指标体系数据的获取途径 |
4.2.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4.3 学科团队竞争力评价 |
4.3.1 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 |
4.3.2 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的计算 |
4.3.3 主成分的提取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四、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被EI Compendex Web收录情况统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调查[D]. 姚牟媛. 辽宁大学, 2019(01)
- [2]高校机构知识库学科服务创新研究[D]. 苏庆收.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3]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D]. 郭凤娇. 武汉大学, 2017(06)
- [4]2016年农业工程学科学术论文统计分析[J]. 贾文吉,王宝济,师丽娟.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02)
- [5]《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引用分析[J]. 张坤竹,王柳. 农业工程学报, 2017(S1)
- [6]EI-compendex收录科技论文统计分析——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 杜春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06)
- [7]高校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实证研究[D]. 曹琼.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8]基于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对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水平与学科发展的评价研究[J]. 隋秀芝,李炜. 中国高教研究, 2012(09)
- [9]纺织特色工科院校被国际着名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产出分析——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J]. 尹方屏.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2011(08)
- [10]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与评价实证研究[D]. 王衍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标签:大学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论文; ei检索论文; 科研评价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