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发,沈雅琴[1](2021)在《氧化苦参碱防治胰腺炎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具有防治急慢性胰腺炎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miR-211-5p的表达阻断TLR4/TNF-α、JAK2/STAT信号通路,抑制TGF-β1及其II受体的表达,从而下调NLRP3、炎症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减轻胰腺细胞受损和纤维化;也可通过上调肠黏膜组织的闭合蛋白-1,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胰腺细胞。临床试验发现氧化苦参碱po、灌肠、iv和im都能治疗急性胰腺炎,也能增强奥曲肽或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综述氧化苦参碱防治胰腺炎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松[2](2021)在《基于eICU数据库的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及死亡预测模型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死亡预测模型。方法利用公开的大型ICU数据库eICU数据库筛选出出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入住ICU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结果、既往史、并发症,预测患者出院时是否死亡。应用SPSS软件分析急性胰腺炎可能的死亡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与决策树模型及APACHE Ⅳ评分进行对比,探究急性胰腺炎死亡的最佳预测模型。结果本探究包含870例病例,男性患者522例(60%),女性患者348例(40%)。死亡72例,死亡率8.28%。本研究显示低白蛋白(OR=0.439、95%CI(0.269,0.716))、低 HCO3-(OR=0.909、95%CI(0.853,0.968))、总胆红素(OR=1.12、95%CI(1.052,1.192))、机械通气(OR=4.547、95%CI(2.413,8.568))、低平均动脉压(OR=0.989、95%CI(0.982,0.997))、年龄(OR=1.057、95%CI(1.034,1.08))、低血氧饱和度(OR=0.965、95%CI(0.936,0.994))、心率(OR=1.023、95%CI(1.009,1.037))、尿素氮(OR=1.011、95%CI(0.002,1.02))、肝硬化(OR=4.306、95%CI(1.252,14.813))、充血性心力衰竭(OR=3.518、95%CI(1.202,10.296))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及APACHE Ⅳ评分,AUC分别为0.885、0.810、0.852,约登指数分别为0.649、0.538、0.6。将Logistic模型进行更直观表现,根据模型中各因素的OR值对各因素进行赋值,最后制成急性胰腺炎死亡风险评分表,曲线下面积为0.866,约登指数0.583。结论Logistic模型在急性胰腺炎预后预测模型中表现最优,AUC可达0.885、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为0.649。其简化后的急性胰腺炎死亡风险评分表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王军[3](2021)在《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症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且多数患者死亡原因是胰腺感染以及全身多脏器感染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有研究指出,重症急性胰腺炎发展的后期与肠黏膜屏障及肠道菌群失调、移位密切相关,会增加胰腺坏死及胰周感染风险。临床常规西药治疗可预防感染,但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基础,成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紊乱的重要替代治疗方法。本文对当前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樊凰玉[4](2020)在《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鼻胃管和鼻空肠管两种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腹内压以及临床指标影响的差异,为其在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参考。方法:(1)干预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ICU住院的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胃管组n=19例)和B组(空肠管组n=19例)。采用的干预方法:A组为常规治疗+经鼻胃管注入100ml生大黄液,每天3次;B组为常规治疗+经鼻空肠管注入100ml生大黄液,每天3次。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补液扩容、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休克改善微循环、质子泵抑制剂抑酸、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静脉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预防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预防感染、皮硝全腹外敷以及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如呼吸机辅助呼吸、CRRT清除炎症介质改善肾功能等。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7天腹内压的变化及大便次数,观察第1、7天血淀粉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SIRS评分、BISAP评分、APACHE II评分、ACS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预后转归的差异。(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X)±标准差(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因为有不同时间点的观察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和四分位距(P25,P75)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7天腹内压的比较:A组和B组不同时间的腹内压下降率均有增加,有统计学差异(F=51.414,P<0.001),两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800,P=0.036),A组和B组两组间腹内压下降率有统计学差异(F=9.316,P=0.004),第2、3、5、7天腹内压下降率B组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腹内压值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F=35.855,P<0.001);第3天腹内压A组(15.58±3.06)mmHg和B组(13.26±3.75)mmHg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08,P=0.044),第5天腹内压A组(13.84±3.58)mmHg和B组(11.58±3.12)mmHg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079,P=0.045),其他时间腹内压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A组和B组腹内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1.605,P=0.196),两组间统计学无差异(F=3.327,P=0.077)。两组患者治疗后大便均有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F=28.211,P<0.001),两组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340,P=0.84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4.445,P=0.042)。(2)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7天血淀粉酶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比较:A组血淀粉酶:第1天为(864.11±499.5)、第7天为52.5(34.25,70),B组血淀粉酶:第1天为(594.84±500.26)、第7天为57(41.5,73.5),两组患者血淀粉酶第1天和第7天相比均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第1天为(14.05±5.201)、第7天为14.36(13,19.69);B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第1天为(15.95±8.229)、第7天为11(9,15)65)。(3)入院第1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评分比较:(1)APACHEII评分:A组第1天为(13.16±4.18)分、第7天为(11.80±5.93)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第1天为(11±3.786)分、第7天为(8.28±3.409)分,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1),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SIRS评分:A组第1天为3(2,3)分、第7天为3(2,4)分,B组第1天为2(1.5,3)分、第7天为2(2,3)分,两组内及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差异(P>0.05)。(3)BISAP评分:A组第1天为3(2,4)分、第7天为3(2,4)分,B组第1天为2(2,3)分、第7天为2(2,3)分。两组内及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差异(P>0.05)。(4)两组患者ACS发生率:A组为42.1%,B组为1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2=4.886,P=0.027)。(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转归:A组监护室住院时间为14(9,31)天、B组监护室住院时间为9(6.75,12.25)天,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A组总住院时间为26(19,56)天,B组总住院时间为22(21.5,27.5)天,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98);A组17人好转出院,2人死亡出院,B组19人均好转出院,无统计学差异(?2=2.111,P=0.146)。结论:(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内高压患者经鼻胃管及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均可有效通便及降低患者腹内压,早期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可更快更有效降低腹内压。(2)经鼻胃管及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均可降低血淀粉酶水平,但1周内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不明显。(3)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可降低患者APACHEII评分,但对SIRS评分、BISAP评分无明显差异。(4)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可降低ACS发生率,减少监护室住院时间,但对患者总住院时间及预后转归无差异。(5)本研究结果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大黄注入途径选择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王寻[5](2020)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形成的临床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特征,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1日到2019年6月1日收治的3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最终筛选出48例后期发生局部并发症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local complications,LC-SAP)和86例后期无局部并发症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non-local complications,NLC-SAP),收集这些病例的基本信息,分析LC-SAP组和NLC-SAP组患者后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LC-SAP组的年龄、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改良CT严重指数(modified 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MCTSI)和胃肠功能障碍时间(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time,GIDT)均高于NLC-SAP组(P(27)0.05),而LC-SAP组的血钙和肾脏替代治疗率(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ate,RRTR)低于NLC-SAP组(P(27)0.05)。结果表明在SAP中,血钙(OR=0.028,P=0.005,95%CI:0.002–0.348)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后期发生局部并发症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而较高的MCTSI(OR=3.991,P<0.001,95%CI:2.143–7.436)和GIDT(OR=1.247,P=0.045,95%CI:1.045–1.547)是发生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血钙、较高的MCTSI和GIDT会增加SAP后期局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郑琦[6](2020)在《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5%10%,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情进展快,临床转归多样,病死率高达30%。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时需要考虑器官功能状态和营养物质的代谢利用能力。早期肠内营养应避免过度喂养,大量营养支持可能增加代谢负担,加重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组(25例)和延迟肠内营养组(33例)。两组患者入院均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抑酸、抑制胰腺分泌、酌情给予肠外营养对症治疗。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组(滋养组):入院24-48小时内,液体充分复苏、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开启肠内营养。首先给予肠内营养剂百普力(SP)1020 kcal/h匀速滋养泵入,待肠功能恢复后,依据喂养耐受情况每24h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泵速10ml/h。延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患者入院48小时后,待肠功能完全恢复,启动肠内营养,起始剂量为1020 kca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24h增加肠内营养泵速10ml/h,逐步增加肠内营养泵速直至达到目标剂量。结果: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5.1±16.5)岁。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病因:胆源性27例,高脂血症23例,酒精性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病因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滋养组)25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5.7±9.4)岁,APACHEⅡ评分(20.8±2.1)。延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33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49.5±17.4)岁,APACHEⅡ评分(21.5±2.3)。两组患者入院治疗第1天和治疗第14天后血清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组(滋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组(滋养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延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组(滋养组)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延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假性囊肿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MY和LPS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研究表明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有利于SAP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了喂养不耐受及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是急性胰腺炎在营养理念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本研究将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这一理念实践化,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提供一种参考方案。
李智慧[7](2020)在《2016-2018年度青海地区急性胰腺炎病情的危险因素及住院费用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病历和住院费用资料,确定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建立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模型,探讨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费用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通过青海省人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HIS)收集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住院费用资料,Excel 2010用来建立本论文的数据库,SPSS 19.0用来进行本论文的统计学分析,用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临床病历资料和住院费用的单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急性胰腺炎患者新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新预测模型与BISAP评分、Ranson评分和CTSI评分系统的预测效力,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住院天数、西药费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1.基本资料2016到2018年,青海省人民医院医院普通外科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819例,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会议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共有77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0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以西宁市、海东市为主,分别占32.67%(229/701)、32.52%(228/701),其次为海北、海南和海西等地区,分别占9.7%(68/701)、8.27%(58/701)、5.28%(37/701);以46-60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占35.24%(247/701),患者年龄最小的为16岁,最大为89岁,平均年龄为45.93±14.99;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汉族患者占47.08%(330/701),其次是回族占21.26%(149/701);职业分布上主要以农民为主,占59.20%(415/7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分别占65.71%(46/70)、34.29%(24/70);住院天数主要分布在11-20天,占51.64%(362/701);发病诱因主要以胆源性胰腺炎为主,占47.08%(482/701),其次是酒精性胰腺炎占21.26%(98/701);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主要以海东市、西宁市为主,分别占31.43%(22/70)、24.29%(17/70),其次为海北、海南和海西等地区,分别占12.86%(9/70)、8.57%(6/70)、7.14%(5/70);以61-75岁年龄段的患者为主,占34.29%(24/70),年龄最小的为26岁,最大的为86岁,平均年龄为56.20±15.81;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汉族患者占44.29%(31/70),其次是回族占24.29%(17/70);职业分布上主要以农民为主,占59.20%(415/7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分别占65.71%(46/70)、34.29%(24/70);住院天数主要分布在31-40天,占42.86%(30/70);发病诱因主要以胆源性胰腺炎为主,占52.86%(37/70)。2.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在两组患者的年龄(Z=-2.217,P<0.05)、CTSI评分(Z=-8.162,P<0.05)、BISAP评分(Z=-10.256,P<0.05)、Ranson评分(Z=-9.644,P<0.05)、尿素氮(Z=-3.362,P<0.05)、白蛋白(Z=-3.156,P<0.05)、甘油三酯(Z=-2.3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新预测模型影响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主要与年龄(X1)、白蛋白(X3)和甘油三酯水平(X4)有关,新的预测方程为:ln[P/(1-P)]=0.348X1-0.251X3+0.876X4-1.407,新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灵敏度为0.930,特异度为0.918,阳性预测值为95.35%,阴性预测值为82.02%。4.住院费用的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有统计学差异(χ2=10.506,P<0.05);不同住院天数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35.171,P<0.05);不同类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显着,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7.824,P<0.05);是否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显着,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11.092,P<0.05);不同支付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显着差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9.630,P<0.05)。5.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本论文研究住院费用单项构成包括:药品费、化验费、检查费、手术费、医用材料费、治疗费和其他费用,其中药品费和化验费分别占到了43.30%和14.88%。6.住院费用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天数和是否手术是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为:Y=2.190X3-1.554X4-1.407,(X2=348.017,P<0.001)结论:1.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年龄、白蛋白和甘油三酯。2.由年龄、白蛋白和甘油三酯三项指标所建立的新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力,但由于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且存在地域性因素,因此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试验来进一步证实。3.青海地区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内部构成不合理,以药品费、化验费为主,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未能充分体现。4.青海地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住院天数和是否手术治疗,其中住院天数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降低住院天数能明显降低住院费用。
刘德[8](2020)在《235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本地区近5年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病因分布,年龄,性别,及复发率情况。本文通过2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诊疗工作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2013年6月-2018年6月共235例患者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140例,女性95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总结临床诊疗过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对其进行统计学比较,运用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a=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2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胆源性胰腺炎是主要病因,为94例,占40.0%,酒精性胰腺炎17例,占7.2%,高脂血性胰腺炎为50例,占21.2%,饮食不当为9例,占3.0%,特发性37例,占15.7%,其他少见病因28例,占11.9%。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以老年人多见,急性酒精性胰腺炎及急性高血脂性胰腺炎以非老年人居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胆源性胰腺炎老年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胰腺炎及酒精性胰腺炎以男性为主,胆源性胰腺炎以女性为主,酒精性男女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酒精性胰腺炎较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明显增高(P<0.05),统计显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P<0.05)和酒精性意义复发率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发现各个病因与AP的轻重程度,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相比较其他病因有统计学意义。本组病例中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胆道疾患是本地区急性胰腺炎发病的首要病因,胆源性胰腺炎中老年人较非老年人多见,酒精性及高脂血性胰腺炎多见于非老年患者,且更易复发,酒精性胰腺炎男性患者比例较大。本研究发现各个病因与AP的轻重程度,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相比较其他病因有统计学意义。
刘静[9](2020)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模型预测及效能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研究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TGP)的临床特征,建立重症HTGP的预测模型MODEL1、MODEL2,比较传统评分模型与自建模型对重症严重程度、器官衰竭、需重症监护预测的效能。并且回顾性分析H TGP患者中医症候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开医院2014.1-2018.12住院的诊断明确且病例资料完整的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9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48小时内化验、并发症等数据资料。研究HTG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建立重症HTGP的预测模型,前瞻性纳入HTGP住院患者55例,收集入院患者24h内生化化验、HTGP的严重程度、器官衰竭、重症监护等信息,计算入院SOFA、BIS AP、RANSON和APACHE II并与MODEL1、MODEL2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第一部分599例HTGP患者,记录患者中医症候,研究HTGP的中医症候与疾病的关系。结果1.HTGP重症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TGP患者年龄>45岁、血钙≥1.5mmol/L、尿素氮≥9mmol/L重症危险因素约为年龄≤45岁、血钙<1.5m mol/L、尿素氮≤9mmol/L的0.05倍、0.43倍和5.47倍;连续纳入分析发现年龄>45岁的重症危险性是≤45岁的0.072倍,肌酐每增加100mmol/L、血钙、尿素氮、血糖每增加1mmol/L,其重症风险为原来的1.006、0.009、1.078、1.076倍。AP轻重与TG、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039,p=0.826;r2=-0.086,p<0.05)。2.年龄≤45与>45HTGP患者临床特征:≤45岁的患者出现MODS(32,7.1%)、SIRS(201,44.57%)、死亡(12,2.67%)、休克(19,4.22%)、呼吸衰竭(38,8.84%)、肾功能不全(39,8.67%)较>45岁的患者(0.0%)、(40,27.03%)、(0)、(0)、(1,0.68%)、(1,0.68%)多,血肌酐、尿淀粉酶和C蛋白较>45岁的患者也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预测高脂血症胰腺炎严重程度特异性较好的是SOFA和BISAP,分别为92.86%、95.24%,MODEL1、MODEL2的特异性为80.95%、83.33%。对于HTGP器官衰竭预测特异性较好的是SOFA、BISAP和APACHEII,分别为94.87%、97.44%、94.87%,MODEL1、MODEL2的特异性为82.05%、87.18%。对于HTGP需重症监护预测特异性较好的是SOFA、BISAP、APACHE II,分别为97.22%、100%、97.22%。4.HTGP患者中医辨证为以湿热证272例(45.41%)>热结证126例(21.03%),>气滞证62例(10.35%)>热毒证53例(8.85%);HTGP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中仅血淀粉酶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其他化验中无差异;HTGP患者中热结证并发MODS20例,热毒证并发呼吸衰竭28例、肾功能不全2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感染、腹膜炎、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中无明显差异。结论1.青中年(年龄≤45岁)、尿素氮≥9mmol/L、血钙<1.5mmol/L是HTGP重症危险因素。HTGP严重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TG水平无关。2.RANSON评分、APACHEII评分在预测器官衰竭和需重症监护方面准确性较高,SOFA评分仅在预测严重程度方面效能良好。BISAP评分综合表现最好。MODEL1、MODE2比经典模型的预测效能低。3.HTGP患者中医辨证以湿热证最多,其他依次是热结证、气滞证、热毒证。热结证更容易出现血淀粉酶升高、MODS,热毒证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
肖波[10](2020)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CT、MRI定量研究及相关解剖学基础》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急性胰腺炎病人体脂定量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目前有关急性胰腺炎体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腹围、皮下脂肪量和内脏脂肪量,而细化内脏脂肪量为多解剖间隙脂肪量的系统研究尚无。探讨CT定量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多个腹部解剖间隙体脂参数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本课题收集2017年9月20日至2019年6月30日我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1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5天内有CT和MRI检查)进入研究。数据采集CT检查使用16 排(Somatom Sensation 16;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Erlangen,Germany)或64排(GE Healthcare,Milwaukee,WI,USA)CT扫描仪完成。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观察,在首次CT检查图像上,据解剖学区域划分来评估腹部体脂分布情况,包括:腹围、皮下脂肪面积、腹膜腔内脂肪面积、双侧肾旁后间隙脂肪面积、双侧肾周脂肪面积。各体脂参数由观察者前后测量两轮(入院初次CT第一轮测量后,间隔一周对同一病人在同一序列上再测量一轮),两轮数据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判定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两组定量资料组间比较用Student’ s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 si s of vari ance,ANOVA)。定性资料组间比较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各体脂参数与急性胰腺炎严重性间相关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体脂参数定量预测新亚特兰大分类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能力用 ROC 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分析。结果:与总共纳入211例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特征如下:男性 119 例(56.4%)、女性 92 例(43.6%),年龄为 52.9±16.5 岁(20 岁-94岁)。按照2012年新亚特兰大国际分类分层包括:轻度急性胰腺炎(MAP)72例(34.1%)、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99例(46.9%)、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0 例(19%)。依照 CTSI/MRSI 评分系统,211 例总的 CTSI/MRSI评分为5.4±2.5分(1分-10分);72例轻度急性胰腺炎的CTSI/MRSI为2.6±0.6分(1分-3分)、99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TSI/MRSI为6.2±1.7分(4分-10分)、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TSI/MRSI为8.5±1.1分(6分-10分)。轻度、中度重症、重症三组的CTSI/MRSI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F=277,P<0.001)。经CT定量测量,21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所有体脂参数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85。具体体脂参数:腹围为91.3±8.8cm(62cm-118cm)、皮下脂肪面积为199.8±68.1cm2(31cm2-384cm2)、腹膜腔内脂肪面积为 105.7±37.9cm2(22cm2-275cm2)、双侧肾旁后间隙脂肪面积为 30.4±10.5cm2(6cm2-66.8cm2)、双侧肾周脂肪面积为82.8±23.2cm2(11cm2-148cm2)。腹围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呈低度正相关(rs=0.238,P<0.001)。相对于 CTSI/MRSI 评分(当 CTSI/MRSI≥7分,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97.5%、特异度为83.6%,AUC=0.912[95%CI:0.874-0.95],P<0.001),当腹围≥93.3cm时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 68.4%,AUC=0.611[95%CI:0.496-0.727,P=0.028]。皮下脂肪面积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低度正相关(rs=0.178,P=0.009)。当皮下脂肪面积≥208.5cm2时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60.2%,AUC=0.612[95%CI:0.513-0.711],P=0.028。腹膜腔内脂肪面积在轻度组、中度重症组、重症组的均值有递增趋势,但三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F=1.785,P=0.17)。双侧肾旁后间隙脂肪面积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存在正相关(rs=0.423,P<0.001)。双侧肾旁后间隙脂肪面积≥29.2cm2时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55.6%,AUC=0.673(95%CI:0.577-0.768),P=0.001。双侧肾周脂肪面积在轻度组、中度重症组、重症组的均值有递增趋势,但三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F=2.284,P=0.104)。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CT定量的腹围、皮下脂肪面积、腹膜腔脂肪面积、双侧肾旁后脂肪面积、双侧肾周脂肪面积在轻度组、中度重症组、重症组的均值呈递增趋势。腹围、皮下脂肪面积、双侧肾旁后间隙脂肪面积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呈低度正相关。CT测量的腹部体脂参数里预测新亚特兰大分类下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力最佳的是双侧肾旁后间隙脂肪面积;但相对于CTSI/MRSI,各腹部体脂参数均不具备足够的诊断能力预测新亚特兰大分类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AUC 均<0.7)。第二部分急性胰腺炎积液量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及解剖基础目的:现有的影像学研究主要关注急性胰腺炎不同解剖间隙的定性研究,而有关细分的解剖学间隙积液的定量化研究甚少。探讨CT定量的双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积液量、双侧肾旁后间隙受累率评估2012新亚特兰大标准下急性胰腺炎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本课题收集2017年9月20日至2019年6月30日我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1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5天内有CT和MRI检查)进入研究。CT检查使用16排(Somatom Sensation 16;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Erlangen,Germany)或 64 排(GE Healthcare,Milwaukee,WI,USA)CT扫描仪完成。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观察,在首次CT检查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双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积液量、双侧肾旁后间隙脂肪受累面积比。另在武汉大学解剖学教研室采用经防腐处理的完整尸体标本13具(均为男性),3具行断面解剖学研究;对感兴趣区域进行观测并摄影保存于个人电脑。两组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s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其中组间两两比较用 Tukey 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各解剖间隙积液量由观察者前后测量两轮(入院初次CT第一轮测量后,间隔一周对同一病人在同一序列上再测量一轮),两轮数据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判定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各解剖间隙积液量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解剖间隙积液量预测新亚特兰大分类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能力采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分析。结果:(1)总共21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入组,男性119例(56.4%)、女性92例(43.6%),年龄为52.9±16.5岁(20岁-94岁)。按照2012年新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分层包括:轻度急性胰腺炎(MAP)72例(34.1%)、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99例(46.9%)、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0例(19%)。(2)针对2012新亚特兰大分类下中度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139例病人,CT定量所有解剖学间隙积液量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90。100%(139/139)在首次CT图像上见左侧肾旁前间隙积液,积液量为14.7±12.6cm2(1cm2-85cm2);96.4%(134/139)见右侧肾旁前间隙积液,积液量为11.5±12.2cm2(1.2cm2-80cm2)。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左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右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均大于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t=8.602,P<0.001;t=7.064,P<0.001);左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右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与急性胰腺炎严重性呈正相关(R2=0.351,P<0.001;R2=0.267,P<0.001)。当左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14.8 cm2时,其预测新亚特兰大标准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69.7%、AUC=0.864(P<0.001)。当右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11.4cm2时,其预测新亚特兰大标准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75%、AUC=0.849(P<0.001)。(3)91.4%(127/139)的中度重症和重症病人在首次CT上见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积液,其积液量为5.8±4.2cm2(1cm2-22.2cm2)。重症急性胰腺炎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积液量大于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t=12.21,P<0.001)。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积液量与急性胰腺炎严重性呈正相关(R2=0.52,P<0.001)。当左侧膈下腹膜外积液量≥8.1cm2时,其预测新亚特兰大标准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 87.5%、特异度为 91.9%、准确度为 79.4%、AUC=0.948(P<0.001)。(4)在首次CT检查图像上左侧肾旁后间隙受累者占71.2%(99/139)、右侧肾旁后间隙受累者占67.6%(94/139)。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左侧肾旁后间隙受累比率(53.5%±18.3%)高于99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13.4%±14.6%)(t=13.61,P<0.001);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右侧肾旁后间隙受累比率(32.3%±20.2%)高于99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12.8%±14.1%)(t=6.454,P<0.001)。当左侧肾旁后间隙受累比率≥36%时,其预测新亚特兰大标准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90.9%、准确度为75.9%、AUC=0.957(P<0.001)。当右侧肾旁后间隙受累比率≥20.5%时,其预测新亚特兰大标准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72.5%、特异度为66.7%、AUC=0.783(P<0.001)。(5)尸体标本和断面标本观测发现双侧肾前筋膜是含有前层和后层两层或三层膜性结构。左侧肾前筋膜前层向右愈着于十二指肠水平段后缘,后层越过腹主动脉前缘向右与下腔静脉周围结缔组织膜愈着。右侧肾前筋膜前层向左走行于十二指肠降段前缘,后层与十二指肠降段后缘愈着并向左续于下腔静脉周围结缔组织膜。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在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层面显示范围最大,向下毗邻左侧肾周脂肪囊/肾周间隙上份。双侧肾旁后间隙积液的解剖学通路有三条。结论:急性胰腺炎相关的不同解剖学间隙积液CT定量可以用于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与CTSI/MRSI评分系统诊断能力相比较,左侧肾旁后间隙受累比率、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积液量、左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右侧肾旁前间隙积液量对诊断2012新亚特兰大标准下重症急性胰腺炎更有临床价值。双侧肾旁前间隙、左侧膈下腹膜外间隙和肾旁后间隙均存在相应的解剖扩散通路。第三部分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腹壁水肿CT/MR成像及解剖学基础研究目的:迄今为止,急性胰腺炎出现的腹壁影像学改变能否预测新亚特兰大分类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尚不清楚;急性胰腺炎导致不同部位腹壁水肿征象的解剖学机制尚未明了。(1)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入院病人的腹壁影像学特征进行观测,探讨腹壁水肿评分系统对预测2012新亚特兰大标准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2)通过分析MRI上腹壁水肿的扩散通路和尸体大体标本与局部断面解剖观测的方法,来探讨急性胰腺炎引起腹前外侧壁、腹后壁、肚脐区、腰骶后正中皮下区不同解剖位置腹壁水肿的解剖学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本课题收集2017年9月20日至2019年6月30日我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1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5天内有CT和MRI检查)进入研究,CT检查使用16排(Somatom Sensation 16;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Erlangen,Germany)或 64 排(GE Healthcare,Milwaukee,WI,USA)CT 扫描仪完成。MRI 检查使用 Siemens Magnetom Trio 1.5T 或 3.0T 超导成像仪(Magnetom Prisma,Siemens Healthcare,Erlangen,Germany)。针对首次MRI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观测腹壁水肿情况,将腹部层面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沿着腹白线中点和腰椎棘突中线勾画一条前后方向走行的直线(AP线)、沿AP线的中点作一条左右方向走行的水平直线(LR线),即将腹壁结构划分为以下四个区。找到中上腹腹壁水肿范围最广层面,采用腹壁水肿评分(0~4分)。在武汉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对3具男尸沿着双乳头的连线和股骨上端平面将尸体标本锯断后,用尸体专用切断器制作横断面断层标本,对感兴趣区观测并摄影保存于个人电脑。两组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s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其中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腹壁水肿评分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腹壁水肿评分预测新亚特兰大分类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能力采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分析。结果:(1)共纳入21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入组,男性119例(56.4%)、女性92例(43.6%),年龄为52.9±16.5岁(20岁-94岁)。按照2012年新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分层包括:轻度急性胰腺炎(MAP)72例(34.1%)、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99例(46.9%)、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0例(19%)。总共21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首次MR图像上出现腹壁水肿的占56.9%(120/211);轻度急性胰腺炎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出现腹壁水肿的发生率为 16.7%(12/72)、68.7%(68/99)、100%(40/40),三组间腹壁水肿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3.42,P<0.001)。120例出现腹壁水肿的急性胰腺炎病人按照腹壁水肿评分:轻度急性胰腺炎组(n=12)腹壁水肿积分为1.3±0.5分(1-2分[95%CI:1.0,1.5])、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n=68)腹壁水肿积分为2.5±0.9分(1-4分[95%CI:2.2,2.7])、重症急性胰腺炎组(n=40)腹壁水肿积分为3.3±0.7分(2-4分[95%CI:3.1,3.5]);腹壁水肿评分在轻度、中度重症和重症三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2.3,P<0.001)。腹壁水肿评分与急性胰腺炎严重性存在较好的正相关(R2=0.35,P<0.001)。腹壁水肿评分预测2012新亚特兰大分类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能力为:AUC=0.786(95%CI:0.704,0.868),P<0.001。当腹壁水肿评分≥3分,腹壁水肿评分诊断新亚特兰大分类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65%。(2)在MRI上,120例出现腹壁水肿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腹壁水肿累及范围由高到低排序为:累及左后腹壁者占95.8%(115/120),累及右后腹壁者占84.2%(101/120),累及左前腹壁者占48.3%(58/120),累及右前腹壁者占33.3%(40/120)。累及左后腹壁者115例的解剖扩散通路MRI表现为五条通道,我们将其命名为R 左后1-R 左后5。分析总共21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CT多平面重建图像,发现左后腹壁的狭窄通道位于左侧肾旁后间隙和腹横筋膜稍后方、左侧腰方肌外缘和竖脊肌外缘外侧、左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三块扁肌肌腱内侧,上下范围从腰3椎体中部至腰5椎体中部水平占64.5%(136/211)、从腰3椎体下缘至腰5椎体中部水平占35.5%(75/211),左后腹壁狭窄通道的最宽径为3mm-6.3mm。解剖发现平腰3椎体中部至腰5椎体中部水平,左侧腰方肌外缘旁存在一狭窄的纵行生理薄弱区,该区域仅有薄层结缔组织膜形成。我们将其命名为左后腹壁“解剖易损位点”。累及左前腹壁的58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左前腹壁水肿扩散通路有两条,我们将其命名为R左前1和R左前2。断面标本上观测左前腹壁狭窄通道所在的解剖断面,左侧腹直肌后方和第7肋软骨间间隙薄弱区(薄层结缔组织),或左侧腹直肌后缘和腹横肌肌腱之间的薄弱区,向外可至左前腹壁腹外斜肌深面,即左前腹壁狭窄通道。我们将这一解剖学特征命名为左前腹壁“解剖易损位点”。累及右后腹壁的10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右后腹壁水肿形成通路分为五条,我们将其命名为R右后~1-R右后5。分析总共21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CT多平面重建图像示右后腹壁狭窄通道位于右侧肾旁后间隙和腹横筋膜稍后方、右侧腰方肌外缘和竖脊肌外缘外侧、右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三块扁肌肌腱内侧,上下范围从腰3椎体下缘至腰5椎体中部水平占68.7%(145/211)、从腰4椎体上缘至腰5椎体中部水平占31.3%(66/211),测得右后腹壁狭窄通道的最宽径为3mm-6mm。解剖发现平腰3椎体下缘至腰5椎体中部水平,右侧腰方肌外缘旁存在一狭窄的纵行生理薄弱区,该区域仅有薄层结缔组织膜形成,类似于左侧所见。我们将其命名为右后腹壁“解剖易损位点”。累及右前腹壁的40例急性胰腺炎伴右前腹壁水肿的扩散通路有两条,我们将其命名为R右前1和R右前2。断面标本上腹膜腔前份、沿肝镰状韧带腹膜走行至右侧腹直肌后方和第7肋软骨间间隙薄弱区,或腹膜腔前份经过壁腹膜和腹横筋膜至右侧腹直肌后缘和腹横肌肌腱之间的薄弱区,向外至右前腹壁腹外斜肌深面、腹横肌外侧,我们将其命名为右前腹壁“解剖易损位点”。在MRI上,120例出现腹壁水肿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伴肚脐受累的占21.6%(26/120)。肚脐腹壁水肿扩散通道有两条,我们将其命名为R肚脐1和R肚脐2。120例出现腹壁水肿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合并腰骶后正中皮下水肿者占90%(108/120)。腰骶后正中皮下水肿通路为跨越肾旁后间隙和腰方肌外侧缘旁的狭窄通道,至胸腰筋膜后层,经过网状纤维束和浅筋膜结缔组织纤维束最终到达浅筋膜结缔组织纤维束和深筋膜胸腰筋膜后层之间。结论:急性胰腺炎MR图像上出现腹壁水肿是一种常见影像学征象;轻度组、中度重症组、重症组腹壁水肿发生率递增且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腹壁水肿评分与急性胰腺炎严重性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腹壁水肿评分具有较佳的诊断2012新亚特兰大分类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能力。急性胰腺炎病人腹壁水肿累及左后腹壁者最多,存在五条解剖学通路;累及右后腹壁者次之,同样存在五条解剖学通路;累及左前腹壁者和右前腹壁者较少,两侧各自存在不同的两条扩散通路;且上述各通路均存在“胰腺炎扩散解剖学薄弱区”。腰骶后正中皮下水肿通过浅筋膜网状结缔组织纤维束向两侧与沿Scarpa筋膜走行的腹后壁水肿带通连形成“腹壁水肿环形通路”。
二、1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氧化苦参碱防治胰腺炎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治实验性急性胰腺炎 |
2 防治实验性慢性胰腺炎 |
3 治疗急性胰腺炎 |
3.1 单用 |
3.2 联合用药 |
4 结语 |
(2)基于eICU数据库的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及死亡预测模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研究背景 |
第2章 eICU数据库 |
2.1 eICU数据库简介 |
2.2 eICU数据库的申请与安装 |
2.3 数据采集 |
第3章 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分组 |
3.5 预测变量 |
3.6 研究终点 |
3.7 研究设计 |
3.8 统计学方法 |
3.9 预测模型 |
3.9.1 logistic回归模型 |
3.9.2 APACHE Ⅳ评分模型 |
3.9.3 决策树模型 |
第4章 结果 |
4.1 纳入病例和预测变量 |
4.2 缺失值分析 |
4.3 定量资料正态性检验 |
4.4 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 |
4.5 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 |
4.6 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4.7 急性胰腺炎预测模型建立 |
4.7.1 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 |
4.7.2 APACHE Ⅳ模型 |
4.7.3 决策树模型 |
4.7.4 三种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能比较 |
4.8 评分模型的建立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讨论 |
第7章 不足与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 |
2 中医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失调的认识 |
3 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
3.1 中药单药 |
3.1.1 大黄 |
3.1.2 甘遂 |
3.2 中药有效成分 |
3.3 中药复方 |
3.3.1 清胰汤 |
3.3.2大承气汤 |
3.3.3 柴芍承气汤 |
3.3.4 大柴胡汤 |
3.3.5 其他中药复方 |
3.4外敷疗法 |
3.5 针灸疗法 |
4 总结 |
(4)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 |
1.3.1 生大黄 |
1.3.2 重症急性胰腺炎 |
1.3.3 腹内高压 |
1.3.4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研究设计 |
2.2.1 样本量确定 |
2.2.2 分组方法 |
2.2.3 具体实施方法 |
2.3 床边盲插鼻空肠管 |
2.3.1 导管的选择 |
2.3.2 操作者 |
2.3.3 判断方法 |
2.4 研究工具与观察指标 |
2.4.1 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资料调查表 |
2.4.2 病情的评分 |
2.4.3 观察指标 |
2.4.4 安全性评价 |
2.5 伦理原则 |
2.6 临床资料收集 |
2.6.1 人口学和疾病资料的收集 |
2.6.2 病情评分的收集 |
2.7 质量监控 |
2.7.1 置管方法 |
2.7.2 设计阶段 |
2.7.3 研究人员培训 |
2.7.4 实施阶段 |
2.8 资料整理和分析阶段 |
2.9 统计学方法 |
2.10 技术路线图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
3.2 腹内压结果分析 |
3.2.1 两组患者腹内压比较 |
3.2.2 两组患者腹内压下降率比较 |
3.3 两组患者大便次数比较 |
3.4 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 |
3.5 两组患者评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 |
4.1.1 人口学资料 |
4.1.2 临床资料 |
4.2 中药生大黄对SAP的疗效 |
4.2.1 不同注药途径对腹内压和大便次数的影响 |
4.2.2 不同注药途径对血淀粉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
4.3 中药生大黄不同注药途径对病情评估评分影响 |
4.3.1 APACHE II评分 |
4.3.2 SIRS评分 |
4.3.3 BISAP评分 |
4.4 中药生大黄不同注药途径对ACS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形成的临床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策略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6)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营养相关指标的比较 |
2.3 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
2.4 预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2016-2018年度青海地区急性胰腺炎病情的危险因素及住院费用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1.1 资料来源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
2.2.1 基本资料 |
2.2.2 临床资料 |
2.2.3 建立新的预测模型 |
第二部分 |
2.2.4 基本资料: |
2.2.5 住院费用的单因素分析: |
2.2.6 住院费用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2.3 研究方法 |
2.3.1 研究设计 |
2.3.2 收集资料 |
2.3.3 数据整理 |
2.3.4 统计分析 |
2.4 技术路线图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地区构成 |
3.1.2 年龄与性别构成 |
3.1.3 民族构成 |
3.1.4 职业构成分布 |
3.1.5 住院天数构成 |
3.1.6 发病原因构成 |
3.2 771例患者基本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
3.2.1 性别的单因素分析 |
3.2.2 民族的单因素分析 |
3.2.3 职业的单因素分析 |
3.2.4 居住地区的单因素分析 |
3.3 771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
3.4 771例患者临床信息的多因素分析 |
3.5 771例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 |
3.6 住院费用的单因素分析 |
3.6.1 性别 |
3.6.2 年龄 |
3.6.3 民族 |
3.6.4 职业 |
3.6.5 住院天数 |
3.6.6 入院年份 |
3.6.7 病情严重程度 |
3.6.8 是否手术 |
3.6.9 支付形式 |
3.7 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的关系 |
3.8 西药费用与住院费用的关系 |
3.9 住院费用构成分析: |
3.10 住院费用的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临床预测模型基本资料的构成分析 |
4.2 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年龄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 |
4.2.2 白蛋白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 |
4.2.3 甘油三酯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 |
4.3 急性胰腺炎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力分析 |
4.4 住院费用的构成分析 |
4.5 影响住院费用的单因素分析 |
4.5.1 年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
4.5.2 住院天数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
4.5.3 诊断类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
4.5.4 是否手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
4.5.5 支付形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
4.6 建议 |
4.6.1 规范用药,杜绝不合理用药 |
4.6.2 降低住院天数,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
4.6.3 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合理提升医生收入水平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CTSI评分表 |
附录 B BISAP评分表 |
附录 C Ranson评分表 |
附录 D Glasgow昏迷评分表 |
附录 E 综述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方式上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8)235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 235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年龄,性别,复发率回顾性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
1.1.4 分组标准 |
1.1.5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病因构成 |
1.2.2 不同病因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
1.2.3 病因与性别情况 |
1.2.4 病因与复发率情况 |
1.2.5 轻症与重症胰腺炎病因比较 |
1.3 讨论 |
1.3.1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构成 |
1.3.2 病因与年龄、性别分布关系 |
1.3.3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构成 |
1.4 小结 |
二 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 重症胰腺炎诊疗回顾性分析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对象 |
3.1.2 诊断标准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胰腺炎病因及复发因素分析的目前研究进展情况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模型预测及效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队列分组 |
1.1.6 数据采集 |
1.1.7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比较 |
1.2.2 不同TG水平组实验室化验等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
1.2.3 HTGP重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1.2.4 HTGP重症患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段分析 |
1.2.5 HTGP重症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6 HTGP患者AP轻重与TG、年龄的相关性 |
45 岁 HTGP 患者临床特征(见图 4、表 6)'>1.2.7 年龄≤45 岁与>45 岁 HTGP 患者临床特征(见图 4、表 6) |
1.3 讨论 |
1.3.1 HTGP的发病率 |
1.3.2 HTGP容易重症化 |
1.3.3 HTGP 严重程度与 TG 的水平关系 |
1.3.4 HTGP 复发率和死亡率之间关系 |
1.3.5 HTGP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
1.3.6 HTGP与年龄的关系 |
1.3.7 血钙、肌酐、尿素氮能预测HTGP严重程度 |
1.4 小结 |
二、重症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
2.1.6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
2.1.7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六种评分系统预测HTGP严重程度、器官衰竭和需重症监护的人数 |
2.2.2 五种评分系统对 HTGP 严重程度的预测 |
2.2.3 六种评分系统对HTGP器官衰竭的预测 |
2.2.4 六种评分系统对HTGP需重症监护的预测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疾病之间关系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纳入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数据采集 |
3.1.6 统计学处理 |
3.2 结果 |
3.2.1 HTG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 |
3.2.2 HTG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HTGP之间关系 |
3.2.3 HTG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HTGP并发症之间关系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CT、MRI定量研究及相关解剖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1.1 急性胰腺炎的定义 |
1.2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
1.3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学评估 |
1.4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评估 |
第二部分 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临床和CT/MRI评估 |
2.1 急性胰腺炎严重性临床评估的学说史 |
2.2 急性胰腺炎严重性影像学评估的学说史 |
2.3 急性胰腺炎严重性影像学评估尚存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三部分 急性胰腺炎病人体脂定量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部分 急性胰腺炎积液量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及解剖学基础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部分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腹壁水肿CT/MR成像及解剖学基础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胰腺炎: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和待完成的论文、参与会议 |
致谢 |
四、1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氧化苦参碱防治胰腺炎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09)
- [2]基于eICU数据库的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及死亡预测模型探究[D]. 刘松. 山东大学, 2021(09)
- [3]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J]. 王军. 医学信息, 2021(03)
- [4]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内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D]. 樊凰玉. 南昌大学, 2020(08)
- [5]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形成的临床多因素分析[D]. 王寻.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2)
- [6]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D]. 郑琦.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7]2016-2018年度青海地区急性胰腺炎病情的危险因素及住院费用的分析[D]. 李智慧. 青海大学, 2020(02)
- [8]235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回顾性分析[D]. 刘德.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模型预测及效能评估[D]. 刘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CT、MRI定量研究及相关解剖学基础[D]. 肖波. 武汉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