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孟红委,娄加陶[1](2021)在《肺癌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肺癌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经验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将2015-2019年于该院治疗且行痰培养检查的共4 753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从患者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结果共672例患者的痰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共720株),检出率为14.1%(672/4 753)。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71.5%、6.9%、21.5%。在所有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排名前5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1.0%)、铜绿假单胞菌(16.8%)、白色念珠菌(16.5%)、鲍曼不动杆菌(11.0%)、金黄色葡萄球菌(5.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均较为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均敏感,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未发现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肺癌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种类复杂,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癌患者可以根据耐药监测结果进行经验治疗,并根据具体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钟民丽,韦洪娟[2](2021)在《肺癌开胸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肺癌开胸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肺癌开胸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中,肺癌开胸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5例,发生率为18.7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年龄≥65岁、排痰效果差、痰培养阳性、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肺癌开胸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肺癌患者接受开胸手术后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陈玮贝[3](2021)在《AECOPD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特征和耐药性情况。2、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多重耐药感染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多重耐药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院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住院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A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检出病原菌构成、耐药性,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年间本院共664例AECOPD患者中培养出病原菌有111例,男性102例,女性9例,80-8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46人,占41.44%);科室分布主要见于呼吸内科52例(46.89%),其次为ICU 34例(30.6%)、老年病科15例(13.51%);合并基础疾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最多共65例(58.56%),其次为合并脑血管意外39例(35.14%),合并糖尿病30例(27.03%),合并冠心病17例(15.32%)。2、111例AECOPD患者共检出12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多重耐药菌占总检出致病菌25.98%,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3、本研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中对阿米卡星最敏感,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高(58.33%);流感嗜血杆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65.0%);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最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93.3%);肺炎克雷伯菌也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多西环素耐药率最高(83.3%);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拉考宁、利奈唑胺敏感,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00%);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真菌未发现耐药。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与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合并肺癌、合并肾脏病、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在是否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合并呼吸衰竭,是否频繁更换抗生素、是否行机械通气及是否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否留置尿管、胃管无显着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压、合并肺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及住院天数>14 d是AECOPD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院AECOPD患者痰培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革兰阳性菌常见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达25.98%,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2、本院AECOPD患者痰培养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药物未见明显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替加环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拉考宁、利奈唑胺敏感;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真菌未发现耐药。3、合并高血压、合并肺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及住院天数>14 d是AECOPD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尹青霞[4](2021)在《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细菌分布和药敏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并分析一个市级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细菌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中山市横栏医院收治的210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痰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观察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分析革兰阴性(G-)菌和革兰阳性(G+)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210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共检出215株病原菌,在不同科室中病原菌检出数量最多的为重症监护病房(ICU;67株,占31.16%),其次为内科(30株,占13.95%)、儿科(25株,占11.63%)、外科(23株,占10.70%)。共检出G-杆菌142株(占66.05%),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0.93%(45/215)〕、大肠埃希菌〔15.35%(33/215)〕、铜绿假单胞菌〔14.42%(31/215)〕;共检出G+球菌73株(占33.95%),其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70%(23/215)〕、粪肠球菌〔9.30%(20/215)〕、肺炎链球菌〔8.37%(18/215)〕。在G-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但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在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唑啉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中山市横栏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减少临床耐药菌株产生。
陈泳伍[5](2021)在《基于蒙特卡洛模拟优化铜绿假单胞菌致血流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时阿米卡星的给药方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常见的非发酵菌,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率,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以阿米卡星抗铜绿活性最强且敏感率较高,然而目前阿米卡星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仍有部分问题有待解决,如国内外指南中阿米卡星的推荐剂量不同,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国内指南推荐剂量是否存在不足,血流及下呼吸道感染时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流行病学分布存在差异、阿米卡星肺组织穿透性较低,对于不同感染部位应如何分别制定给药方案等。因此,本研究结合我院痰培养及血培养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流行病学分布情况,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6种阿米卡星静脉给药与2种雾化给药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评价,以期寻求不同感染部位、不同药敏结果下阿米卡星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1.收集我院2018.1-2019.12痰培养及血培养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的药敏分布情况。2.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文献,建立阿米卡星的PK/PD模型并设定目标靶值、选定目标人群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3.以阿米卡星的说明书、临床指南为依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模拟给药方案。4.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对于下呼吸道感染及血流感染时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案下的PTA和CFR。结果:1.我院血培养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3.95%、17.10%)低于痰培养标本(9.76%、40.70%),痰培养标本中亚胺培南耐药株与非耐药株相比,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折点整体趋势更高。2.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治疗,15.0mg.kg-1.d-1以上的给药方案下的CFR≥90%;当MIC≤1mg.L-1时,所有模拟给药方案下PTA≥90%;当MIC=2mg.L-1时,仅7.5mg.kg-1.d-1的给药方案下PTA<90%;当MIC=4mg.L-1时,仅17.5mg.kg-1.d-1以上的给药方案下PTA≥90%;当MIC≥8mg.L-1时,所有模拟给药方案下PTA<90%。3.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性治疗,6种模拟剂量的CFR<90%,400mg.d-1的雾化给药方案CFR值为100%;当MIC≤0.5mg.L-1时,所有模拟给药方案下PTA≥90%;当MIC=1mg.L-1时,7.5mg.kg-1.d-1、10.0mg.kg-1.d-1两种给药方案下的PTA<90%;当治疗MIC≥2mg.L-1时,所有模拟给药方案下PTA<90%,对于MIC=64mg.L-1的铜绿假单胞菌,阿米卡星雾化400mg.d-1给药方案下的达标概率仍为100%。结论:对于铜绿假单胞菌致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治疗,阿米卡星宜选用15.0mg.kg-1.d-1的给药方案,当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MIC≥8mg.L-1时应根据药敏情况选择联合给药;对于铜绿假单胞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性治疗,阿米卡星不宜单独静脉给药,当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MIC≥2mg.L-1时存在较大治疗失败风险;此外阿米卡星400mg.d-1的雾化给药方案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章雪艳[6](2020)在《加味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痰热郁肺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加味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痰热郁肺证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抗感染、化痰治疗,具体方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获得痰培养、药敏结果后酌情调整抗感染方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每次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苇茎汤。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组间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急性加重天数)、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各单项症状积分、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痰培养、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均可改善咳嗽、咳黄痰、发热、气促、胸闷痛、口干、便秘、小便短黄、肺部湿啰音,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咳嗽、咳黄痰、便秘、小便短黄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发热、气促、胸闷痛、口干、肺部啰音方面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均能降低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加味苇茎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痰热郁肺证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加味苇茎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痰热郁肺证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炎症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由此推断加味苇茎汤能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协同抗感染,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
石磊[7](202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及其病原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背景和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扩张常常共存于同一患者,并代表着一种预后更差的临床表型。然而,支气管扩张的存在对COPD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评估且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阐明支气管扩张的存在对COPD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4月的相关英文文献,收集有关COPD患者合并与不合并支气管扩张的观察性研究,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根据Newcastle-Ottawa-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是否咳脓痰、急性加重频率、住院频率、肺功能、炎症生物标志物、白蛋白(ALB)、潜在致病微生物(PPMs)的定植率、铜绿假单胞菌(PA)分离率和流感嗜血杆菌(HI)分离率。使用RevMan5.3系统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有18项观察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0项为前瞻性队列研究,8项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总共纳入415257例COPD患者,其中有25929例(6.24%)合并支气管扩张。所有研究的平均NOS质量评分为7.8分,被评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显示:1.人口学特征: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比单纯COPD患者年龄更大[加权平均差(WMD)=0.57,95%CI(0.45,0.70),P<0.001]、BMI更低[WMD=-0.42,95%CI(-0.73,-0.11),P=0.007]。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吸烟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临床特征: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比单纯COPD患者更易出现咳脓痰症状[优势比(OR)=1.80,95%CI(1.24,2.61),P=0.002]、急性加重频率更高[WMD=0.72,95%CI(0.59,0.85),P<0.001]、住院率更频繁[WMD=0.35,95%CI(0.21,0.49),P<0.001]、住院死亡率未增高[OR=0.83,95%CI(0.78,0.90),P<0.001]。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比单纯COPD患者的随访死亡率更高[OR=2.26,95%CI(0.95,5.36),P=0.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室指标: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比单纯COPD患者肺功能FEV1/FVC[WMD=-3.37,95%CI(-5.63,-1.11),P=0.003]和FEV1%预计值更差[WMD=-6.45,95%CI(-10.09,-2.81),P=0.0005]、ALB水平更低[标准平均差(SMD)=-0.17,95%CI(-0.26,-0.08),P<0.001]、CRP水平更高[SMD=0.40,95%CI(0.06,0.74),P=0.02]。在病原学方面,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有更高的PPMs慢性定植率[OR=6.65,95%CI(4.44,9.95),P<0.001]、PA分离率[OR=5.15,95%CI(4.91,5.41),P<0.001]和HI分离率[OR=1.90,95%CI(1.29,2.79),P=0.001]。然而,其中对性别、吸烟史、每日咳脓痰、随访死亡率、急性加重频率、FEV1/FVC、FEV1%预计值和CRP水平的meta分析存在较大的异质性(I2>50%),导致结果可信度偏低。结论:支气管扩张是COPD患者中相对常见的合并症。本研究进一步证实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差、临床症状更严重、急性加重率更高、炎症反应更明显、肺功能更差、PPMs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更频繁。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可被定义为一种以支气管PPMs慢性定植和细菌感染引起的频繁发作、预后更差为特征的一种COPD的潜在临床表型。本研究结果可转化为预防策略,为早期识别和治疗干预提供机会,临床医生应在临床实践中,关注该表型可治疗的特征,以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第二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09例痰培养阳性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分为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组和单纯COPD组,分析其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1.病原菌分布:119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共分离菌株13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9株,占90.8%,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12株,占9.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290例单纯COPD患者共分离菌株32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71株,占84.6%,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有49株,占15.3%,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与单纯COPD患者相比,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更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更高。2.耐药性分析: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性>5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0%,对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如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50%,未发现其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耐药率普遍偏低,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广泛,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氨苄西耐林药率较高>50%,对阿奇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达60%以上,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菌株。结论:COPD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且耐药性广泛。COPD患者与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均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单纯COPD患者中排前三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中排前三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与单纯COPD患者相比,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更高。药敏结果显示不同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方案。
罗晓琼[8](2019)在《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治疗以抗感染为主,然而,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现象。中医药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体现了简、便、廉、效的优势和特色,培土生金法是中医肺脾同治的常用治疗原则。本研究首先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临床治疗肺炎患者的运用情况;其次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索培土生金法指导下的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后通过观察性研究来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临床医生制定和优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一)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的Meta分析研究方法,系统评价培土生金法在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奠定基础。方法:1.制定文献的检索词、检索策略、文献的纳排标准。2.在国内外生物医学类数据库中,全面搜索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加用体现中医培土生金法的中药治疗。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CBM等。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4.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脱机时间等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合并分析。5.计数资料用风险比(RR)来分析,连续变量资料用标准均数差(SMD)来分析,两者均以95%CI表示。结果:1.有效率:共23篇研究文献对有效率进行了报道,总病例数2142例,试验组1086例,对照组1056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5篇文献进行了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总例数404例,试验组203例,对照组201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中药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PCT:6篇文献对PCT进行了观察,总例数554例,试验组278例,对照组276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PCT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CRP:4篇文献对CRP进行了分析,总例数350例,试验组175例,对照组175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患者CRP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5.CPIS评分:2篇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病例数14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71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CPIS评分方面具有优势。6.脱机时间:2篇文献分析了脱机时间,总病例数18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91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缩短脱机时间方面也具有优势。7.安全性:6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试验组77例次,对照组130例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说明加用中药在改善常规治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结论: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提高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CT、CRP、CPIS评分,缩短脱机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且可能减少西医抗感染治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二)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疗效,为耐药菌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耐药菌肺炎患者6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加用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100ml tid po,疗程14天。观察各组的中医症状评分、CPIS评分、血常规、CRP、PCT、免疫指标、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生命体征、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胃脘胀满、腹胀、少气懒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发热、气短、自汗等方面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CPIS积分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试验组未显示出明显优势。(4)炎性指标:WBC、N、CRP、PCT等炎性指标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未显示出明显差异。(5)免疫指标:试验组在改善CD4+、Ig M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他免疫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6)血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均明显改善,治疗7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4天,两组无明显差异。3.安全性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呼吸、血压和肝肾功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能改善耐药菌肺炎患者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胀、少气懒言等临床症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三)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目的:观察和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情况,以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肺炎诊断并进行了痰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的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以及抗生素治疗方案等数据,并录入Epidata软件进行管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比较。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48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59.8±16.5岁)。2.合并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者占84.5%,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者超过50%,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合并疾病为主。3.炎性指标:WBC异常的比例仅34.46%,异常率从低到高依次为:WBC<N<PCT<N%<CRP,CRP异常的比例最高(62.84%)。4.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以氧分压降低为主。5.病原菌分布:结果显示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3%)、肺炎克雷伯菌(15.4%)、鲍曼不动杆菌(14.8%)、流感嗜血菌(7.4%)、大肠埃希菌(5.6%)。6.耐药性:(1)在头孢类抗生素中,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均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达到88.9%,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相对较低。(2)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以大肠埃希菌(77.8%)和鲍曼不动杆菌(58.3%)为主。(3)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8.3%和36%,对厄他培南暂未发现耐药菌株。(4)几种病原菌对哌拉西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相对较低。(5)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也较好。7.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和是否使用侵入性操作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住院天数>10天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3.116倍,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是没有侵入性操作的9.553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与住院时间也存在相关性,呈负相关。结论:肺炎患者不一定有血象升高,各炎性指标中,CRP异常率最高,可见其敏感性较高。导致肺炎的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菌、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厄他培南、替加环素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优先选用以上抗生素。住院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
田巍[9](2019)在《衡阳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湖南省衡阳地区2016-2018年0-14岁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与药物敏感性,为了解衡阳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s)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南省衡阳地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共5家三级甲等医院2016-2018年诊断为急性LRTIs的8835例0-14岁患儿痰液样本,制备涂片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后镜检,将感染性痰标本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然后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鉴定分离的可疑病原菌。最后用自动化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所鉴定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8835例患儿痰标本中4276例分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48.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0.0%,检出最多的是肺炎链球菌(31.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9%);革兰阴性菌占46.3%,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12.7%)、大肠埃希菌(12.6%)和不动杆菌属(6.5%);真菌占3.7%,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3.6%)。不同年龄段患者病原菌检出种类不同,>0岁<1岁患儿痰液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略多于革兰阳性菌;≥1岁<4岁患儿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4岁<14岁的患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0岁<8岁患儿病原菌中占比最多的是肺炎链球菌,而≥8岁≤14岁患儿病原菌中占比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男性患儿病原菌的检出率略低于女性患儿。检出的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革兰阳性菌中未出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9.7%和93.2%,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仅为2.2%,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很低。草绿色链球菌对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不及肺炎链球菌高,但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稍高于后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6.6%和38.7%,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4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2016年-2018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普遍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复方新诺明相对耐药。肠杆菌属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着低于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血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57.8%和89.8%。嗜血杆菌属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5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80%。卡他莫拉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均低于30%。结论:衡阳地区2016-2018年儿童急性LRTIs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属,分离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张姣露[10](2019)在《比较三种方法取样痰培养在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取样痰培养在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病诊疗中心普通病房收治的确诊为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取样痰培养的方法不同分为支气管肺泡灌洗组(简称支气管镜组)、诱导痰组、自然咳痰组三组。支气管镜组采用的是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方式,诱导组采用的是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诱导痰液方式,自然咳痰组采用的是自然咳痰方式。其中诱导痰组、自然咳痰组送检连续3次痰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支气管镜组送检1次痰普通细菌+真菌培养,比较三组的一般情况、采集痰标本涂片合格率和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30人;其中支气管镜组305例,送检痰标本305个,合格率为89.5%;诱导痰组292例,送检痰标本876个,合格率为59.9%;自然咳痰组病人333例,送检痰标本999个,合格率为30.4%。支气管镜组合格率高于痰诱导组,自然咳痰组样本合格率最低,三组样本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诱导痰组与自然咳痰组比较,其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镜组病原体阳性率小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镜组不良反应高于诱导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痰标本合格率高于二者,诱导痰采集标本的合格率、病原体阳性率大于自然咳痰,诱导痰安全性高于支气管肺泡灌洗,诱导痰可以作为肺部感染病原体体检测的可靠取样方法。
二、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肺癌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仪器与试剂 |
1.3方法 |
1.4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病原菌分布 |
2.2 主要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3 讨 论 |
(2)肺癌开胸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肺癌开胸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 |
2.2 肺癌开胸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
2.3 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AECOPD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基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A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 |
2 病原菌总体分布 |
3 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 |
4 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疗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细菌分布和药敏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一般资料 |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2 一般资料 |
1.1.3 伦理学 |
1.2 研究方法 |
1.2.1 仪器与试剂 |
1.2.2 细菌鉴定 |
1.2.3 药敏试验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检出病原菌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 |
2.2 本院检出病原菌的种类分布 |
2.3 本院检出G-菌耐药情况 |
2.4 本院G+菌耐药情况 |
3 讨论 |
(5)基于蒙特卡洛模拟优化铜绿假单胞菌致血流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时阿米卡星的给药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优化铜绿假单胞菌致血流感染时阿米卡星的给药方案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药动学资料 |
1.2 我院2018.1-2019.12 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 |
1.3 给药方案与PK/PD模型 |
1.4 蒙特卡洛模拟 |
2 结果 |
2.1 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案对于铜绿假单胞菌致血流感染患者的PTA值 |
2.2 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案对于铜绿假单胞菌致血流感染患者的CFR值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优化铜绿假单胞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时阿米卡星的给药方案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药动学资料 |
1.2 我院2018.1-2019.12 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 |
1.3 给药方案与PK/PD模型 |
1.4 蒙特卡洛模拟 |
2 结果 |
2.1 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案对于铜绿假单胞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PTA值 |
2..2 阿米卡星不同给药方案对于铜绿假单胞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CFR值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比较铜绿假单胞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时阿米卡星的两种雾化给药方案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药动学资料 |
1.2 我院2018.1-2019.12 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 |
1.3 给药方案与PK/PD模型 |
1.4 蒙特卡洛模拟 |
2 结果 |
2.1 阿米卡星两种雾化给药方案对于铜绿假单胞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PTA值 |
2.2 阿米卡星两种雾化给药方案对于铜绿假单胞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CFR值 |
3 讨论 |
4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课题下一步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阿米卡星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加味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痰热郁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2.7 中止试验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4 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观察指标 |
5 疗效判定标准 |
6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
7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痰培养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
3 疗效比较 |
3.1 中医证候疗效 |
3.2 中医证候总积分 |
3.3 中医单项症状积分 |
4 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
5 C-反应蛋白(CRP) |
6 降钙素原(PCT) |
7 安全性评估 |
讨论 |
1 西医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 |
1.1 支气管扩张症的原因 |
1.2 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原学研究 |
1.3 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 |
2 中医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 |
3 中药治疗痰热郁肺证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概况 |
4 导师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 |
5 加味苇茎汤组方依据及意义 |
6 加味苇茎汤方义分析 |
7 加味苇茎汤各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8 研究结果分析 |
8.1 痰培养结果分析 |
8.2 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分析 |
8.3 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分析 |
8.4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及PCT分析 |
9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及其病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
1.1 材料及方法 |
1.1.1 文献检索策略 |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3 研究筛选 |
1.1.4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1.1.5 伦理批准 |
1.1.6 数据分析 |
1.2 结果 |
1.2.1 文献检索过程及结果 |
1.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1.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1.2.4 Meta分析结果 |
1.2.5 敏感性分析 |
1.2.6 发表偏倚分析 |
1.3 讨论 |
1.4 结论 |
第二部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1 对象及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1.3 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
2.2.2 两组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 |
2.2.3 两组患者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结果 |
2.2.4 两组患者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3.1 病原菌分布 |
2.3.2 病原菌耐药性 |
2.3.3 小结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OPD-支气管扩张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对照表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 |
1.1 目的 |
1.2 技术路线图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文献检索的范围及策略 |
1.5.1 检索数据库 |
1.5.2 检索词 |
1.5.3 检索时间及检索策略 |
1.6 数据收集与分析 |
1.7 结果 |
1.7.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1.7.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7.3 Meta分析结果 |
1.8 讨论 |
1.8.1 Meta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
1.8.2 本部分研究的选题思路 |
1.8.3 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
1.9 小结 |
第二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2.1 课题来源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方案 |
2.3.1 技术路线图 |
2.3.2 研究设计 |
2.3.3 研究对象 |
2.3.4 治疗方案 |
2.3.5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
2.3.6 疗效判定 |
2.3.7 不良反应的观察 |
2.3.8 质量控制 |
2.3.9 统计分析 |
2.3.10 伦理学原则 |
2.4 研究结果 |
2.4.1 研究完成情况 |
2.4.2 基线统计结果 |
2.4.3 疗效评价 |
2.4.4 安全性评价 |
2.5 讨论 |
2.5.1 培土生金法的历史渊源 |
2.5.2 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的理论依据 |
2.5.3 研究药物组方分析 |
2.5.4 现代药理研究 |
2.5.5 研究结果分析 |
2.5.6 导师治疗耐药菌肺炎的经验概要 |
2.6 小结 |
第三章 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 |
3.1 课题来源 |
3.2 研究目的 |
3.3 技术路线图 |
3.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4.1 纳入标准 |
3.4.2 排除标准 |
3.4.3 研究方法 |
3.4.4 观察指标 |
3.4.5 统计方法 |
3.5 研究结果 |
3.5.1 一般资料 |
3.5.2 患者吸烟情况 |
3.5.3 合并疾病情况 |
3.5.4 炎性指标分析 |
3.5.5 血气分析情况 |
3.5.6 病原菌分布情况 |
3.5.7 病原菌药敏结果 |
3.5.8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
3.5.9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3.6 讨论 |
3.6.1 一般情况和合并疾病分析 |
3.6.2 实验室指标分析 |
3.6.3 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
3.6.4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
3.7 小结 |
结论 |
创新性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正文部分) |
综述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概况及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
4.1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性概况 |
4.1.1 肺炎的流行病学现状 |
4.1.2 病原学研究现状 |
4.1.3 治疗进展 |
4.2 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
4.2.1 中医对肺炎的认识 |
4.2.2 中医病因病机 |
4.2.3 中医对肺炎的治疗情况 |
4.2.4 培土生金法的理论基础 |
4.2.5 培土生金法的临床运用 |
4.2.6 参苓白术散的研究进展 |
4.2.7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学研究现状 |
4.2.8 中医药在细菌耐药方面的作用 |
参考文献(综述部分) |
附件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衡阳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实验资料与材料 |
2.1 一般资料 |
2.1.1 病例资料 |
2.2 实验材料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2.2.3 标准菌株 |
第3章 实验方法 |
3.1 痰标本采集 |
3.2 标本筛选 |
3.3 细菌接种、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 |
3.4 药敏实验 |
3.5 常见多重耐药菌检测 |
3.6 室内质控 |
3.7 统计数据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痰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培养和鉴定 |
4.2 痰培养病原菌分布 |
4.3 各年龄段患者病原菌分布 |
4.4 不同性别患者病原菌分布 |
4.5 常见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 |
4.6 主要病原菌分布趋势统计 |
4.7 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 |
4.8 主要病原菌耐药率趋势统计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比较三种方法取样痰培养在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2.1 取样方法 |
2.2.2 痰涂片细胞学检查方法 |
2.2.3 培养方法 |
2.2.4 结果判定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不同取痰方法涂片结果和送检情况 |
3.3 病原体检测阳性率结果 |
3.4 不良反应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肺癌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癌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J]. 孟红委,娄加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17)
- [2]肺癌开胸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钟民丽,韦洪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1(07)
- [3]AECOPD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D]. 陈玮贝.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细菌分布和药敏情况分析[J]. 尹青霞.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1(01)
- [5]基于蒙特卡洛模拟优化铜绿假单胞菌致血流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时阿米卡星的给药方案[D]. 陈泳伍.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加味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痰热郁肺证的疗效观察[D]. 章雪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及其病原学研究[D]. 石磊. 兰州大学, 2020(01)
- [8]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D]. 罗晓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衡阳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D]. 田巍. 南华大学, 2019(01)
- [10]比较三种方法取样痰培养在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D]. 张姣露. 南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