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月怀胎的生理病理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孜,张为远[1](2021)在《管控妊娠期高血压产科医师不该局限在自我意识范畴内谈管控妊娠期高血压认知重点》文中指出管控妊娠期高血压, 产科医师不该局限在自我意识范畴内, 也不能生搬硬套非妊娠期血压管控模式, 而需要提升妊娠期高血压管控特色的认知水平。不忘记妊娠期血压管理特点, 加强对各类高血压的识别, 早期管理并动态监测, 掌握非药物性和药物性抗高血压治疗手段, 学会如何在中国选择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凡此种种, 都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减少重度高血压的发生、减少高血压疾患对母儿损害环环相扣之节点。
张悦[2](2021)在《《女科百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古老的中医学有一段绚烂的发展历程,宋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为医学发展创造了多种有利条件,妇产医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妇产医学着作接连涌现,《女科百问》便是这一时期的妇产医学代表着作之一。《女科百问》的作者是宋代医官齐仲甫,此书采用问答体例叙写常见妇科疾病的诊疗,内容精简扼要,有理论有方药,是一本综合性的妇科医学文献。由于缺乏相关史料,我们难以确切了解齐仲甫的生卒时间和生平事迹。《女科百问》现存最早版本为明代版本,另有清代和近现代的多种版本。此书吸收了前人医学精华,也为后世提供了有益参考,体现了医学学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女科百问》所述妇科病因主要有三种,即风冷之邪、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病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齐仲甫重视风冷可能与所处时代的气候有关,情志因素和劳累因素可与宋代女性生活环境中的负面因子相联系。《女科百问》所载方剂丰富,一病对应数方。方剂来源广泛,汇集了宋以前及宋代的效验方剂,也有首见于此书的方剂。书中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丹剂和少量其它类剂型,有详细的制作和使用说明。药引使用频繁,有一定的特色和规律,是方剂的得力助手。《女科百问》所见齐仲甫医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医学学术思想体现了其精湛的医技,医学人文思想显示了其高尚的医德。医学思想往往与时代发展相接轨,齐仲甫的医学思想凸显了宋代医学发展的一些特征:从医学发展看,成熟与简约互动;从医学普及看,理想与困境并存。
杨孜[3](2021)在《子痫前期综合征分类分层分级管理——制胜临床实践之方向》文中提出1概述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以高血压为基本表现的妊娠期疾病,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和生命。至今,没有单一的发病机制和理论能解释所有PE的发病,也没有单一的预防方法能够预防所有的发病者,更没有理想的全方位预测手段预测所有PE的发病[1]。更为痛心的是在临床上有一半以上PE相关的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预防或为可补偿的事件,而另一种情形是有一半PE发生在正常妊娠妇女中[2-3]。
崔人匀[4](2021)在《探究运气禀赋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的体质禀赋以及疾病的罹患倾向与出生时气候以及生化之气的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气候以及生化之气的变化都和出生时的运气因素密切相关。故人体出生时的运气因素与后天体质禀赋的形成及疾病的罹患都有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运气禀赋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发性肺癌为当今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首位的恶性肿瘤,肺癌的主要诊疗难点在于难以早期发现,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对于大部分晚期患者,临床疗效欠佳,多于发病1年内死亡。中医学认为它的发病与六淫邪毒、七情怫郁、饮食失调、宿有旧疾和久病伤正、年老体弱等均有一定关系,但确切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目前临床研究发现,肺癌的罹患与患者出生时的运气特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提出运气禀赋的新的分类方法;探究运气禀赋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内容:1.理论研究:运气禀赋的分类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基于运气学说中木火土金水五运以及风火热湿燥寒六气等基本内容,详细分析了运气学说中司天和在泉的主时问题,提出“司天和在泉之气所主并非半年,而是一年之气,不过一为天气一为地气,二者相互沟通”的想法;对于岁会之年提出了新的理解,岁会之年并非是指岁支之气和中运之气相同,有可能是指太岁所在方位和中运所主之位相同,所以并不存在“类岁会”以及“次平年”之说;并且提出了将五运和六气的相关因素转化为五类生化之气进行赋值运算的方法,得出了一甲子五类生化之气赋值简表,根据该表进行运气禀赋的重新分类。同时对《素问·五运行大论》中“相得”的含义进行了解析。根据前人的经验以及前文中提到的新的运气禀赋的分类方法,共提出了 7种运气禀赋的分类方法,以供后续临床数据分析和验证。2.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第一部分采用东直门医院2012.1.1-2019.12.31共计8年间门诊肺癌患者的发病数据,共纳入9667例,以同期东直门医院住院的非肿瘤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共纳入13075例。所有数据均采用anaconda3和Python 3.8进行前期数据处理与转化,构建肺癌组和对照组出生时Excel运气数据库,然后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研究第二部分采用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2008.1.1-2020.6.30共计12年记录存档的肺癌患者住院病历资料,经严格纳排后共纳入计260例,前期进行数据处理和转换之后得到肺癌住院患者出生及发病时运气数据库,用SPSS26.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本研究,对于单运气因素而言,出生于中运太商少商、主运太羽少羽、客运太商、司天在泉组合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主气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等因素下更容易罹患肺癌,而出生于中运少羽、主运太商少商、客运少宫、司天在泉组合为太阳寒水+太阴湿土、主气阳明燥金等运气因素下不易罹患肺癌。2.基于本研究,从运气禀赋来看,出生于戊子、壬辰、壬戌等长之气旺盛以及生之气偏旺而致异常燥金之气剧烈来复的年份容易罹患肺癌;出生于生之气4以及长之气3时容易罹患肺癌;乙卯乙酉、乙丑乙未年容易罹患肺癌,而戊辰戊戌、甲辰甲戌、辛丑辛未等年不容易罹患肺癌;肺癌的发病与出生时的气候变化剧烈程度相关,天符岁会之年更容易罹患肺癌,岁会之年不容易罹患肺癌。3.基于本研究,肺癌患者出生时和发病时的运气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火、金、木三种属性因素的叠加为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土和水属性的运气因素对于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出生时运气禀赋和肺癌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异常剧烈的长之气、收之气、生之气以及藏之气是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正常当令的秋收之气对于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肺癌患者出生时和发病时的运气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火、金、木三种属性因素的叠加为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土和水属性的运气因素对于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杨孜[5](2021)在《将子痫前期消灭于萌芽、阻抑于发生发展中——产科人面对子痫前期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若是在很多年前,我们来谈子痫前期的可防可控、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预警、注重在出现首发症状时早干预早行动、避免重度子痫前期走向严重并发症和避免母儿死亡,在某些人眼里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有些人一直认为子痫前期是妊娠特发疾病、是不可防不可控的,只有结束妊娠才是"治愈"。在这些人看来,产科人只能被动接受子痫前期这个所谓的"特发病",只能承受终止妊娠这样的"治愈"方式。
鲁周南[6](2020)在《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文中指出产后出血为产褥期发生的异常阴道出血性疾病,影响产后恢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产妇的生命。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普及、二胎政策开放,产妇生活环境、个人生活观念、生活习性也发生了改变,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以“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产后下血不止”等病名呈现,内容丰富,有深厚的文献积累。如何从中医的角度认识产后出血,发掘中医临床治疗优势?首先离不开对其源流以及学术思想的梳理总结;此外,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高效获取产后出血专科知识,亦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确定产后出血病名的中医内涵与外延,以朝代为序,研究纳入文献的病名演变、病因病机、诊断以及理法方药的流变脉络。第二部分针对导师团队研究提出的古籍、医家、知识“三维一体”获取思路,笔者采取专家访谈方法对“三维一体”进行专家意见征集,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论证并确定了各知识要素层级,使其更符合中医古籍知识的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论文最后以产后出血文献为例,对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知识基于不同获取方案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古籍阅读选择建议,对中医古籍知识的学习利用提出方法学借鉴。先秦至秦汉时期,产后病统称为“乳余疾”,出现产后疾病之萌芽。《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产后疾病“乳子病热”,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望诊、问诊、切诊综合进行妇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开创了产孕奇经理论之先河。《金匮要略》根据产后亡血伤津的生理特点,将产后常见疾病归纳为痉病、郁冒、大便难。魏晋南北朝时期,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首次系统提出从产妇脉象的表里、寒热、大小、缓急进行预后预判,奠定了产科脉诊的基础。该时期文献至少记载了近20余种用于产后疾病治疗的药物。此期尚无“产后出血”的专篇记载,但在实践方法上却形成“产后出血”专病诊断及治疗的萌芽,该时期,产后出血疾病相关记载多以某方适应症形式提出。隋唐时期,《经效产宝》《诸病源候论》开始对产后出血相关病名有相对集中论述。《诸病源候论》记载恶露不尽、血崩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虚损、瘀血。《备急千金要方》第一次提出恶露不尽与产后时间密切相关,且强调腹痛与恶寒两大伴随症状,明确了恶露不绝部分内涵,具有开创性意义。该时期产后出血相关治疗方剂数量较前丰富,共计30余首,有论有方,但未见专篇论述。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病名数量较前明显增加。此时期记载产后恶露不绝病因有虚损、瘀血、寒邪互结。产后血崩病因病机较前增加饮食不节、情志、药物因素。《妇科秘兰全书》能够较好的反映妇科产后出血诊疗思路。提出以产后7日为节点,结合腹痛情况辨虚实用药,记载成方当归建中汤、独圣散、泽兰汤、瑞莲散4首。并顺从产前、临产、产后生理状态加以调护,及时纠正产妇气血运行异常状态,预防产后出血。《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提出崩漏一定程度上是产后恶露不尽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临床表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郑氏女科提倡产后应大补气血。推出产后出血四物汤通治方,形成以四物汤为主要治疗思路与手段的完整治疗方案。梳理金元大家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刘河间等着作,整理出产后辨治思路三条。产后需扶持荣卫,调养血气;属邪气实者需攻之;产后宜大补气血为先。并整理产后处方用药30余条。该时期产后出血文献得到长足发展,疾病概念已内含“审因论治”理念;将产后出血引入急症观念,纳入到急症治疗体系中,能够清晰地根据缓急予以分化治疗;此时期着作开始出现明显学派特色,学术思想承前启后。明代,产后出血进一步发展到以出血量、势进行区分。命名呈多样化,命名称谓中明确其危重症的含义。此阶段发展了恶露不绝、血崩冲任、脏腑病因病机学说,并从病因病机层面认识到胎前、临产、产后调护的失当与产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学术思想主要继承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体系与朱丹溪“产后大补气血”说。创新主要表现在张景岳的辨证思维与体质辨识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赵献可从阴阳真假辨治血证思路的创新、薛己的产后出血脏腑辨证理论创新。明代产后出血常用成方为四物汤与生化汤及加减体系。产后用药禁忌较前人增加活血破气药物,如三棱、莪术、红花、苏木、牛膝等14种;清热药物黄芩、黄连、栀子、黄柏4种;慎用方剂为大承气汤、五苓散,丰富了产后出血用药禁忌内涵。清代《妇科冰鉴》首次较为准确的概括产后恶露不绝定义,认为恶露超过七天,日久不断,为恶露不绝。较前增加了“产后一月恶露重来”“产后崩淋带下”病名。恶露不绝、血崩较前代增加了冲任瘀血以及虚实夹杂病因病机。脏腑理论方面,补充产后气血、营卫概念以及肝疏泄无度、肾闭藏无权病因病机。《胎产新书》完整地提出了饮食、情志、房事损伤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病因病机。清代古籍,针对出血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瘀血理论之创新;气、血、水、火的理论创新;奇经学说在产后的创新应用;中西医结合运用于临床的创新及大量原创新方出现。四物汤与生化汤辨治产后出血的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生化汤发展至清代,已经成为产科常用方,也是产后出血常选方剂之一。第二部分主要着重于对中医知识获取方法与思维的研究。基于本次产后出血文献研究,首先提炼出“医家个人经验”“官方医学教育”两种常见的知识获取方法;同时,对导师团队提出的“三维一体”获取方法进行了专家访谈论证研究。为有序快速获取古籍知识,寻求中医知识获取普适性的方法,导师团队参考人脑获取知识的思维模式,针对计算机对古籍知识的获取特点,提出“三维一体”数据模型。基于知识元、知识体概念,笔者设计出针对方法学专家、临床专家、文献专家深度访谈的问卷,对“三维一体”知识体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权重关系以及三个知识体所包含的23个知识元在知识体构成中的角色与重要性等进行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通过深入研究,系统地对“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进行了全面补充与完善;与此同时,整理元数据赋权及知识推送专家深度访谈意见,为数据模型建立提供专家意见基础。深度访谈意见包含模型中知识体、知识元的权重建议;关于不同历史时间与不同学科古籍在数据模型中的时间、空间建议;用户意见量化建议等。“以史为鉴,知往鉴来”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重要目的。如何将古代医家丰富的治疗经验与当今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中医产科临床提供理论思维与治疗依据,寻求中医妇产科的进一步发展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论文最后结合本次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综合三种不同途径的知识获取方法,整理出4种产后出血知识获取临床思维路径与69种推荐书目,为产后出血古籍知识获取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蒿杰[7](2020)在《宋以前儿科学术成就与特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生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高地位的重要哲学概念之一,人口数量、儿童健康也是历朝历代普遍重视的社会问题,“小儿医”由此应运而生。然“小儿科”素有“哑科”之称,这对儿科疾病的诊治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在古代中医理论背景下,在长期社会医疗实践中,中医儿科有其独特鲜明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宋以前这段时期,是中医儿科实现从无到有的关键时期,为后世儿科的丰富与成熟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宋以前散落在各古籍文献中关于中医儿科内容的记述,以时间顺序为轴,用历史的眼光纵向明晰宋以前中医儿科的演进轨迹,又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等多个角度,横向梳理中医儿科的学术发展与成就。通过一线多点相结合的方式,从现有文献着录中挖掘宝贵资源,大致还原中医儿科从萌芽到确立的历史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宋以前中医儿科的学术发展情况,以期古为今用,文献助益临床。先秦时期在甲骨文“疾”字六形中,便有了关于儿科疾病“疾子”的记录;《山海经》中所载巫方,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西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出现了“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是古代医籍中关于儿科疾病的早期记载;被称为“医书之祖”的《黄帝内经》中,已有对儿科理论的阐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入咸阳为小儿医;成书于隋唐时期的敦煌出土古医籍中,多处均涉及儿科疾病;大致成书于汉唐不着撰人的《颅囟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着;唐代大医孙思邈更是有“先妇人小儿”为“崇本之意”的论述。可见针对小儿群体的医疗活动逐渐受到重视,中医儿科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宋以前对小儿生理认识方面,其一,划定了小儿的年龄分界,将16~18岁以下认定为小儿;其二,总结出从怀胎时期到小儿出生后全过程的生长发育规律,对于何时爬、坐、立、走、咳笑、学语、应人等时间节点都给出详细论述,且认识到男女生长周期不同步,女孩要早于男孩的客观现象,并给出中医理论的阐释;其三,认识到小儿的生理特点,在脏腑娇弱、形气未充的同时,又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四,认识到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周期性发热,并伴随一些特殊症状。医家认为一般情况若小儿并无痛苦,则无需治疗,并提出了变蒸学说来解释这一现象,指出变蒸为小儿长养气血。宋以前对小儿病理认识方面,其一,发现小儿虽然具有易于患病、传变迅速的特点,但如果治疗及时又具有易趋康复的特点,这为小儿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指导思想;其二,指出小儿的发病原因,总体与大人相类似,不外乎外感、内伤与其他因素。但由于具有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尤其在外感、乳食、惊吓这三个方面,为小儿常见的致病因素;其三,这一时期胎毒学说的提出,丰富了对小儿病因的认识,对某些特殊病症给出病因病机的阐述。对小儿病理的清晰认识,于小儿日常养护与疾病治疗意义重大。宋以前对小儿诊断认识方面,总体上也采取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式。但在具体诊法时,因小儿心智未全,问诊多依据其监护人;因小儿发育未完,脉诊与成人相比,脉位较短、至数较快,约78至为平脉,故而望诊在小儿诊断中尤其重要。此外还根据小儿皮肤娇嫩的特点,发展出小儿指纹诊法,对3岁以下小儿的诊断意义重大。然而在宋以前这一阶段,小儿指纹诊法还处于开始形成的初期,虽出现了相关论述,但尚不完善。宋以前对小儿治疗认识方面,治疗用药总体依照成人。然因小儿具有形气未充、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以及既易于传变又易于康复的病理特点,在对小儿疾病的治疗时,既需要细致审慎不可妄用针灸吐下,又需要及时施治,防止传变为危急重证,该下则当下,病能速愈。又因小儿服药依从性差,种类丰富、操作灵活的药物外治法为其治疗方法中的一大亮点,且小儿肌肤娇嫩,易于从皮肤吸收药物,外部用药是一有效治疗途径。此外对针灸疗法、简易外科手术以及病后调护亦均有涉及。宋以前对小儿疾病认识方面,本文从四大证、常见病与其他疾病三个分类,详述小儿多种具体疾病。此时还未形成后世统称的“儿科四大证”,且鉴别诊断相对不甚明确,但对麻、痘、惊、疳四种小儿危重疾病均有一定认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与治疗均有阐述。又因小儿常因外感与乳食所伤,择感冒、发烧、积滞三种小儿常见疾病详以述之。另有小儿夜啼、颅囟异常与五迟三种小儿杂证,历代医家多有提及,故于文中单列。总体而言,宋以前这一时期是中医儿科形成的奠基阶段,初步搭建起中医儿科的基本学术框架,创造了中医儿科学的良好开端,为后世儿科的逐步丰富与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思聪[8](2020)在《产后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针刺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对产后抑郁障碍古代和现代的文献梳理,总结产后抑郁障碍的中医学认识以及针灸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中西医理论基础;(2)通过对产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发病率,探讨产后抑郁障碍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确定高危人群;(3)观察调任通督针法治疗产后抑郁障碍影响,评价调任通督针法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为调任通督针法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1)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医古籍中与产后、抑郁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针灸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中西医理论基础,为针灸治疗产后抑郁障碍提供理论支持。(2)对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牡丹江市林口县第一人民医院、牡丹江市林口县妇女儿童医院三所医院住院生产的孕妇进行基线评估。根据研究目的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孕妇418名,研究人员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和危险因素信息。在基线调查时还尽可能收集推定的危险因素,无法在基线调查时收集的危险因素在后续评估中予以测评。共有388例纳入研究中,以EPDS≥9为标准判定,经筛选98人EPDS≥9为抑郁组,290人<9分为对照组,所有资料应用SPSS.22进行分析,对推定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统计分析与产后抑郁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3)将纳入符合轻中度产后抑郁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调任通督组(34例)和对照针灸组(34例),两组接受每周治疗3次,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分别记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前、治疗后测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通过HAMD和SF-36评价疗效;同时评价HAMD五个因子和SF-36八个维度以详细评估调任通督针刺法的优势所在。结果:1.产后抑郁障碍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等情志疾病均有相似点和区别之处,与脏躁症状甚为相近。针灸可从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脏腑、调和气血等多方面切入,同时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证明针刺可以通过多重机制多靶点从整体角度对产后抑郁症进行干预,作为PPD的有效疗法,有着扎实的古代典籍记载及现代理论依据。2.388名产妇,产后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25.26%(98/388),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居住地、生育次数、吸烟史、产后睡眠情况、月子是否满意于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P<0.05),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经分析居住地,吸烟,生育次数,产后睡眠情况是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居住农村,有吸烟史,初产妇,产后睡眠较差患产后抑郁的危险更高。3.治疗前,两组产后抑郁患者临床一般资料,HAMD量表、HAMD量表各因子分、SF-36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调任通督组有效率为90%,对照针灸组有效率为65.6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HAMD量表、SF-36量表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因子比较调任通督组对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迟缓、睡眠障碍均起到了治疗作用(P<0.05),而对照针灸组在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迟缓、睡眠障碍四项因子评分下降(P<0.05),体重这一因子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组间比较调任通督组对认识障碍、迟缓两项因子疗效优于对照针灸组(P<0.05)。SF-36量表比较在生理健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四个维度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P>0.05),在心理健康内容:包括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上,调任通督组评分高于对照针灸组(P<0.05)。结论:1.产后抑郁障碍与脏躁症状甚为相近,但两者并不完全相等。针灸作为PPD的有效疗法,有着扎实的古代典籍记载及现代理论依据。2.本次研究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25.26%;居住地、产后睡眠情况、生育次数、吸烟史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相关性,居住城镇、产后睡眠质量较好、有生育经历对产后抑郁障碍的发病是保护因素;有吸烟史对产后抑郁的发病是危险因素。3.调任通督针法可以治疗产后抑郁障碍,改善产后抑郁障碍患者生活质量。
袁思楠[9](2020)在《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的孕妇妊娠期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分析其与妊娠合并症的关系,以此来评价本院妊娠期妇女血清维生素营养水平,开展科学合理的妊娠期营养保健工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02月至2018年0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及妊娠晚期住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妇女共计993例,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测定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浓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与妊娠合并症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浓度为(0.38,0.11)mg/l,其中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0.38,0.11)mg/l、(0.39,0.11)mg/l、(0.36,0.12)mg/l。血清维生素A水平总体异常率为13.39%,以缺乏为主(占96.99%),尤其是边缘性缺乏(94.57%)。妊娠晚期异常率最高(23.47%),妊娠早期次之(12.32%),妊娠中期异常率最低(9.87%)(P<0.05)。2.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E浓度为(12.50,4.80)mg/l,其中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10.60,3.45)mg/l、(12.60,3.70)mg/l、(16.50,5.70)mg/l。血清维生素E水平总体异常率为7.15%,以过量为主(占100%)。妊娠早期异常率最低(2.05%),随着孕周增加,维生素E水平异常率增加,妊娠晚期异常率最高(22.96%)(P<0.05),为维生素E过量。3.早产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值与足月产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妊娠早、中、晚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维生素E浓度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外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没有相关关系(P>0.05)。5.妊娠早、中、晚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维生素E浓度均与是否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没有相关关系(P>0.05)。6.妊娠晚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与是否合并胎儿窘迫存在相关关系(P<0.05)。7.妊娠中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E浓度与是否合并巨大胎儿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1.在妊娠期常规保健基础上,本院调查人群中维生素A异常以边缘性缺乏为主,妊娠晚期的维生素A缺乏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建议妊娠期常规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异常以过量为主,妊娠中期的维生素E过量与巨大胎儿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应监测后合理补充维生素E。2.妊娠期维生素A、E浓度受饮食、个体差异等多因素影响,本研究结果虽未明确提示妊娠全期维生素A、E异常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有显着相关性,但仍建议应提高医生及孕妇对在妊娠期合理补充维生素A、E的重视程度,使其成为一种常规检测,以此来评价妊娠期妇女体内维生素营养水平,根据孕妇自身需要制定个体化补充方案,避免因补充不当造成隐匿性不良结局。
张文钊[10](2020)在《明代日用类书中的医学知识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日用类书是明代中后期书籍市场上流传较广的一类图书,这类书籍中搜录了大量百姓日用知识,涉及了天文地理、礼仪教化、商业医用等,医学知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日用类书中的医学知识内容丰富,不仅包含了诊断与用药,还涉及到不同种类病症的治疗。医学知识在明以前的类书中就早已收录,明代日用类书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与简化。这样的发展,一方面延续了前代类书的编辑模式,另一方面是与明代书籍印刷成本降低以及医学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有关。日用类书中的医学知识的变化,使得这部分内容更易于百姓使用。本文通过对前代出版类书以及传统中医学发展的梳理,得出明代出版的日用类书与之前出版的书籍以及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关系体现在日用类书中的编排和行文上。明中后期,出版的日用类书多以“门”对内容进行分类,在具体内容编排上则以“上层下层”的形式进行内容的罗列。而在内容行文上,多以歌诀、散文、诗歌为主,行文简单便于理解,一些地方配以图片进行解释。在具体的医学知识中,主要分为诊断与用药,“上层”为诊断,包括如何诊脉、如何通过脉象分辨病症;“下层”为用药,即面对不同疾病应该如何加减用药,以及一些用药活套。这些医学知识虽被收录于书中,但这些知识的来源者有迹可循,大部分内容通过摘抄传统的医学经典,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简化。这些简化的医学知识也与明代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使得此类书更易满足百姓的日用。由于这类日用类书多出版于福建建阳地区,本文以建阳地区的日用类书出版作为切入点,借鉴书籍史“传播循环”以及阅读史“阅读者”等理论,探究这些书籍的编辑、成书、出版与流传。虽然这些书籍作为通俗类书籍,其阅读群体鲜有人记载,但通过对当时识字率、刻书成本、不同阶层收入等因素的分析对比,可以得出这些内容的阅读者多以下层文人、粗识文字的百姓以及需要医学入门的士人。虽然关于这类群体的史料记载不多,但是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进一步拓展对这类被史书所遗忘群体的研究。日用类书作为明中后期大规模发行的书籍,对探究阅读受众行为以及其所反映出的日常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月怀胎的生理病理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月怀胎的生理病理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2)《女科百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创新点、不足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宋代妇产医学发展回顾 |
第一节 宋代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二节 宋代妇产医学的发展成就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女科百问》基本概况 |
第一节 《女科百问》的成书与流传 |
第二节 《女科百问》的体例及内容 |
第三节 《女科百问》的引用书目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女科百问》所述部分妇科病因 |
第一节 女性生理病理特点 |
第二节 风冷生诸疾 |
第三节 情志不畅为病 |
第四节 劳累过度致伤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女科百问》所载方剂相关问题 |
第一节 方剂来源考辨 |
第二节 剂型归类分析 |
第三节 药引使用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女科百问》所见齐仲甫医学思想 |
第一节 齐仲甫医学学术思想 |
第二节 齐仲甫医学人文思想 |
第三节 齐仲甫医学思想凸显的时代特征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子痫前期综合征分类分层分级管理——制胜临床实践之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谈PE之分类至临床管理之精准 |
2.1 单纯以临床表现形式不便构成“类” |
2.2 浅谈PE的亚分类 |
2.2.1 胎盘介导疾病相关PE |
2.2.2 母体疾病相关PE |
2.2.3 胎盘-胎儿疾病相关PE |
2.2.4 妊娠环境相关PE |
2.3 PE亚分类推进临床+基础研究模式渗入精准临床诊疗之路 |
2.3.1 亚分类利于病因之上的研究推进 |
2.3.2 PE亚分类推动临床细化分类管理 |
2.3.3 亚分类因素叠加和相互影响不容忽视 |
3 分层管理是对疾病发展线索步步为营、层层设防 |
3.1 分层管理基础所在事出有因 |
3.2临床分层管理的层层切入点 |
3.2.1 PE发病风险因素排查 |
3.2.2 初级预防重在亚群体分类 |
3.2.3 层层预警为层层阻断疾病进程的时机 |
3.2.3. 1 对PE已经发病者的风险预测 |
3.2.3. 2 对PE临床发病前强化预警突出“早”字 |
3.2.4 认识首发症状多样性是早诊断早干预切入点 |
3.2.5 靶器官保护是降低重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
3.3 PE亚分类关联PE临床分类分层管理 |
4 PE分级管理全面优化诊疗 |
4.1 分级管理意在医疗资源整合 |
4.2 医院级别间的分级管理 |
4.3 各级医疗团队整体水平整合 |
4.4 提升医生水平不受医疗机构级别限制 |
5 结语 |
(4)探究运气禀赋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运气因素和体质禀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运气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理论探讨 |
第一节 运气禀赋的理论基础 |
一、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二、运气学说中五运和六气的相互作用 |
第二节 运气禀赋的分类方法 |
一、基于一甲子五类生化之气赋值简表进行运气禀赋分类(简称第一种分类方法) |
二、按照生长化收藏五气分类(简称第二种分类方法) |
三、按照中运和司天在泉之气分类(简称第三种分类方法) |
四、根据司天之气和中运的关系进行分类(简称第四种分类方法) |
五、根据中运和司天在泉之气的关系来分类(简称第五种分类方法) |
六、按照中运太少分类(简称第六种分类方法) |
七、根据司天在泉之气相临分类(简称第七种分类方法) |
八、小结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运气禀赋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 |
一、研究所需数据 |
二、研究方法 |
三、肺癌发病与运气学说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二节 肺癌患者出生时与发病时的运气特点 |
一、研究所需数据 |
二、研究方法 |
三、肺癌患者的运气学特点 |
第三节 讨论 |
一、出生时运气禀赋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讨论 |
二、肺癌出生时和发病时运气特点分布讨论 |
结语 |
研究结果 |
研究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将子痫前期消灭于萌芽、阻抑于发生发展中——产科人面对子痫前期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论文提纲范文)
1 扩展对疾病的认识、延伸临床思维 |
2 加深对子痫前期综合征性质认识、扩展临床思维 |
3 在临床将子痫前期消灭于萌芽阻抑于发展 |
3.1 现有预防与预测之矛与盾 |
3.2 临床防控在于层层阻抑步步为营 |
3.2.1 孕前和孕早期排查风险人群 |
3.2.2 临床预警是进入十月怀胎临床后第一眼信息 |
3.2.3 首发症状识别在于早诊断 |
3.2.4 严密监控和防范子痫前期走向重症并发症 |
3.2.5 分级管理与分层管理密切不可分割 |
4 总结 |
(6)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辨证论治研究 |
2 方药研究 |
2.1 生化汤临床研究 |
2.2 专家经验方研究 |
3 针灸外治法研究 |
4 名老中医治验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古籍选择原则 |
1.2 产后出血中医概念范围界定 |
1.3 古籍选择结果 |
2 先秦至秦汉时期对产后疾病的早期认识 |
2.1 早期病名之萌芽 |
2.2 产孕诊断思想之发端 |
2.3 创奇经为产孕生理病理之先河 |
2.4 产孕疾病早期治疗方法 |
2.5 小结 |
3 魏晋南北朝开创产后出血论述之先河 |
3.1 病名认识的积累 |
3.2 产后诊断的早期探索 |
3.3 产后出血治疗的开端 |
3.4 小结 |
4 隋唐时期产后出血论述积累期 |
4.1 病名积累与发展 |
4.2 病因病机的探索 |
4.3 产后出血治疗的积累 |
4.4 产后调护观念的萌芽 |
4.5 小结 |
5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初步形成 |
5.1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
5.2 病名逐步完善 |
5.3 病因病机理论逐渐丰富 |
5.4 产科调护的逐步积累 |
5.5 产后出血治疗的发展 |
5.6 小结 |
6 明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发展时期 |
6.1 明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
6.2 病名沿革 |
6.3 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
6.4 产科调护的理论进步 |
6.5 诊断理论的发展 |
6.6 治疗理论系统基本形成 |
6.7 小结 |
7 清时期产后出血理论成熟时期 |
7.1 清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
7.2 清代产后出血病名 |
7.3 病因病机逐步丰富完善 |
7.4 产后出血诊断发展 |
7.5 产后出血治疗理论的完善 |
7.6 调护理论的发展 |
7.7 小结 |
第二部分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方案研究 |
1 现有古籍文献知识获取 |
1.1 医家个人经验 |
1.2 以官方教育、考试制度为准的知识获取 |
2 研究方法 |
2.1 归纳法 |
2.2 元数据研究方法 |
2.2.1 元数据概念 |
2.2.2 元数据制定原则 |
2.2.3 元数据模板组成 |
2.3 专家访谈法 |
2.3.1 访谈对象 |
2.3.2 访谈方法 |
2.3.3 访谈资料的整理、存档 |
2.3.4 访谈提纲 |
2.4 名中医推荐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元数据研究结果 |
3.2 深度专家访谈结果 |
3.2.1 选择古籍经验 |
3.2.2 选择医家经验 |
3.2.3 中西医病名统一经验 |
3.3 妇科名中医阅读经验研究结果 |
3.4 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示范性研究结果 |
3.5 产后出血相关书目推荐 |
4 结论 |
讨论 |
产后出血文献给予临床的启示 |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对学习与教学的启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产后出血相关古籍内容提要 |
(7)宋以前儿科学术成就与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宋以前对小儿生理的认识 |
1.1 年龄界定 |
1.2 生理特点 |
1.3 变蒸学说 |
2 宋以前对小儿病理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胎毒学说 |
3 宋以前对小儿诊法的认识 |
3.1 望诊 |
3.2 脉诊 |
3.3 小儿指纹诊法 |
4 宋以前对小儿治疗的认识 |
5 宋以前对儿科四大证的认识 |
5.1 麻 |
5.2 痘 |
5.3 惊 |
5.4 疳 |
6 宋以前对小儿养护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1 “儿”字 |
1.2 儿科 |
1.3 儿科学 |
1.4 儿科史 |
1.5 儿科史观 |
2 宋以前对小儿生理的认识 |
2.1 年龄界定 |
2.2 生长发育 |
2.3 生理特点 |
2.4 变蒸学说 |
3 宋以前对小儿病理的认识 |
3.1 病理特点 |
3.2 病因特点 |
3.3 胎毒学说 |
4 宋以前对小儿诊断的认识 |
4.1 望诊 |
4.2 闻诊 |
4.3 按诊 |
4.4 脉诊 |
4.5 小儿指纹诊法 |
5 宋以前对小儿治疗的认识 |
5.1 用药原则 |
5.2 药物外治法 |
5.3 非药物疗法 |
5.4 病后调护 |
6 宋以前对小儿疾病的认识 |
6.1 小儿疾病的相关文献 |
6.2 儿科四大证 |
6.3 小儿常见疾病 |
6.4 小儿其他疾病 |
7 宋以前对小儿养护的认识 |
7.1 胎养 |
7.2 新生儿养护 |
7.3 日常养护 |
8 宋以前儿科相关医家与医着 |
8.1 医家 |
8.2 医着 |
结语 |
1 宋以前中医儿科学的主要成就 |
1.1 实现独立分科 |
1.2 初建学术体系 |
1.3 完备治疗方法 |
2 宋以前中医儿科学的主要特点 |
2.1 重视小儿 |
2.2 多为杂病 |
2.3 养护详致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产后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针刺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针刺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古今文献研究 |
前言 |
产后抑郁障碍的中医范畴 |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中医理论依据 |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西医理论机制 |
小结 |
论文二 产后抑郁障碍的易感因素探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调任通督针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产后抑郁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 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浓度的检测方法 |
1.3. 孕妇一般情况调查 |
1.4. 诊断标准 |
1.5. 纳入流程图 |
1.6. 技术路线流程图 |
2. 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调查 |
2.1.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3. 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母体妊娠合并症的关系 |
3.1.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4. 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
4.1. 统计学方法 |
4.2. 结果 |
5. 讨论 |
5.1. 维生素A与妊娠 |
5.2. 维生素E与妊娠 |
5.3. 维生素A、E水平与年龄、妊娠史的关系 |
5.4. 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的关系 |
5.5. 维生素A、E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
5.6. 维生素A、E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
5.7. 维生素A、E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
5.8. 维生素A、E与胎盘早剥的关系 |
5.9. 维生素A、E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
5.10. 维生素A、E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
5.11. 维生素A、E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 |
5.12. 维生素A、E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
6.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明代日用类书中的医学知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书籍史研究 |
(二) 日用类书研究 |
(三) 明代商业出版史研究 |
(四) 医疗社会史及医书出版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明代日用类书的出版 |
一、明代书籍的出版状况 |
二、明中叶前日用类书的发展 |
三、明中叶后日用类书的兴盛 |
第二章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医学知识 |
一、医学知识的概述 |
(一) 总论:诊断与用药 |
(二) 分科:妇科、儿科、内科与眼科 |
二、日用类书中医学知识的编排 |
(一) 空间上的排布 |
(二) 行文上的用语 |
第三章 明代日用类书中医学知识的构建 |
一、医学经典的汇集 |
二、宋元类书中的医学知识 |
三、明代医书的出版 |
(一) 官刻医书 |
(二) 坊刻医书 |
(三) 私刻医书 |
第四章 医学知识的传播与阅读 |
一、以建阳为主的日用类书出版 |
二、日用类书中医学知识的阅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现存明代出版日用类书》 |
附录二: 《医学知识所属门类与关键词》 |
致谢 |
四、十月怀胎的生理病理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管控妊娠期高血压产科医师不该局限在自我意识范畴内谈管控妊娠期高血压认知重点[J]. 杨孜,张为远.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11)
- [2]《女科百问》研究[D]. 张悦. 河北大学, 2021(02)
- [3]子痫前期综合征分类分层分级管理——制胜临床实践之方向[J]. 杨孜.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05)
- [4]探究运气禀赋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D]. 崔人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将子痫前期消灭于萌芽、阻抑于发生发展中——产科人面对子痫前期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J]. 杨孜.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02)
- [6]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D]. 鲁周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宋以前儿科学术成就与特点研究[D]. 蒿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产后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针刺疗效研究[D]. 刘思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D]. 袁思楠.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10]明代日用类书中的医学知识探究[D]. 张文钊.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