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痰止咳汤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200例(论文文献综述)
朱永政[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优势病症选穴用药规律和哮喘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收集和整理现代穴位贴敷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该疗法的适应症。2.对筛选出的呼吸系统优势病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治疗的腧穴、药物选取及配伍规律,从而为贴敷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3.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白芥子方治疗哮喘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贴敷疗法治疗哮喘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穴位贴敷、穴位敷贴等为检索词,根据不同数据库制定具体的检索策略,将搜索的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总结穴位贴敷疗法适应症,统计优势疾病系统,并筛选呼吸系统优势疾病。2.阅读筛选出的呼吸系统优势病症相关文献,提取腧穴、中药等信息,并用Excel2016对每个疾病建立数据库,统计经络归属、药物归类的频次、频率,将数据矩阵化,通过Modeler软件作关联规则分析,Statistics软件对高频腧穴和药物进行聚类和因子分析。3.从TCMSP数据库收集白芥子方成分与靶点,联合Dis Ge NET、OMIM、Gene Card数据库检索哮喘的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将共有靶标上传String网站进行PPI分析,应用R语言作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以上步骤获得药物治疗病症的蛋白互作、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探索贴敷治疗哮喘可能的机制。结果:1.通过检索及筛选,有11978篇文献符合标准,包括245种病症,分属16个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频次最高。筛选出属于呼吸系统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小儿肺炎5个优势病症进一步分析。2.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小儿肺炎取穴用药相似性较高,腧穴以大椎、膻中、肺俞、天突、脾俞、定喘、肾俞为主,其中肺俞是治疗肺系疾病之要穴,中药方面多取解表药、止咳化痰平喘药、清热药以及补虚药为主,其中“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药物配伍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最常用组合。3.研究构建了白芥子方治疗哮喘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再通过分析得到疾病与药物之间的调控关系,发现白芥子方可能通过调节气道免疫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哮喘气道重塑的相关生物过程和通路,参与疾病治疗过程,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结论:1.穴位贴敷疗法适应症广泛,呼吸系统疾病为该疗法的优势病症。2.贴敷治疗呼吸系统优势病症,取穴以足太阳经、任脉、督脉等位于胸背部及颈项部的腧穴为主;中药以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配以清热药、补虚药和温里药等,配伍以“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为主。3.白芥子方治疗哮喘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气道重塑以发挥治疗作用。
王盼盼[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用药规律》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组方用药,总结贾六金名老中医治疗儿童慢性咳嗽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研究依据,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针对就诊于贾六金教授门诊中的慢性咳嗽患儿,对防治慢性咳嗽的452首处方运用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等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处方,总结发现贾六金教授诊治儿童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针对所收集230名慢性咳嗽患儿,按照纳入标准录入处方数量达452首,其中涉及中药为114味。通过药物归经出现频次显示主要是肺、脾,四气出现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温、寒、平,五味出现频次的前3位为辛、苦、甘;慢性咳嗽患儿的高发年龄段为3~5岁,且男孩多于女孩;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用药主要集中在姜半夏、陈皮、茯苓、桔梗、杏仁、浙贝母、黄芩、炙麻黄、射干、炒白术、太子参。围绕11个药物,常用的组合常用的组合为姜半夏与陈皮、姜半夏与茯苓、陈皮与茯苓、姜半夏与陈皮与茯苓、姜半夏与杏仁、姜半夏与桔梗等配伍;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组合分析,运算演化出7首新处方,北沙参-姜半夏-石斛-麦冬,炒白术-胆南星-太子参-黄芪等。结论贾六金教授针对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明确,明辨病因,分清虚实寒热,认为病位主要为肺、脾、胃,病机多为肺脾虚弱,痰浊内伏,治疗多以清泄肺热,化痰止咳为主,还强调四诊合参,注重望诊;五脏论治,突出肺脾;痰浊内伏,祛邪为要;对药合方,协同增效;中病即止,注重调护等用药规律,为临床慢性咳嗽用药提供了数据依据,也促进了贾六金教授学术经验的研究和继承发展。
毕明达[3](2021)在《以射麻口服液为例探讨名老中医验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构建》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基于名老中医验方射麻口服液制定《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规范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成药临床应用规范化进程。研究思路及方法1.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献研究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 Med、Cochrane、Embase、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等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始至2019年10月22日,以“射麻口服液”、“射麻”、“she ma”、“shema”、“she-ma”等为检索词,采用主题词检索与自由词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查看标题及摘要后根据纳排标准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与分析,运用循证方法学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2.基于定性访谈的名老中医验方解析通过定性访谈射麻口服液创始人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等,明确射麻口服液其组方来源、用药特点及适应症等临床应用问题。3.基于德尔菲(Delphi)法及名义群体法(NGT)的专家共识制定初步拟撰问卷《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第一轮调查问卷》(详见附录2)。基于德尔菲法,第一轮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及邮件等电子问卷形式发放。在指定时间内对问卷进行回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及补充资料,完善、设计第二轮调查问卷(详见附录3),采用同样的方式,对上述专家进行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通过2轮专家问卷调查,明确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名老中医定性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初步拟定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拟回答的临床问题及共识建议。基于名义群体法,经专家小组最终确立临床问题及共识建议清单。按照GB/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并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所制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报告规范》,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的原则,起草共识初稿。经行业专家审议、征求意见,最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审批、发布编号,形成终稿《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同时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报备案。结果1.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献研究本次文献检索最终共纳入文献1篇,为病例系列,且包括三种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喘证),没有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研究及其他研究。尽管如此,本研究仍对该篇病例系列进行了证据综合分析,但对于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效特点、安全性等研究缺失(无证据)。2.基于定性访谈的名老中医验方解析通过半结构化定性访谈,明确了射麻口服液的创方背景、处方来源、配伍及功效、临床应用等关键性问题。3.基于德尔菲(Delphi)法及名义群体法(NGT)的专家共识制定3.1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射麻口服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疾病定位主要包括COPD(Ki 100%)、支气管哮喘(Ki 100%)、急性支气管炎(Ki 94%)、慢性支气管炎(Ki100%);(2)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热壅肺证(Ki100%);(3)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特点为可改善喘憋(Ki 100%)、胸闷(Ki 91%)、咳嗽(Ki 100%)、痰多色黄质稠粘(Ki 81%)、发热(Ki 64%);(4)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体用药方案:用药剂量为10ml TID(Ki 100%)、用药方法为餐后口服(Ki 100%),具体疗程与用药周期医师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调整;(5)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Ki 64%)、糖尿病(Ki100%)的患者时应当慎用;(6)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n=3)症状,心悸(n=6)症状,胃脘部不适、隐痛、恶心(n=6)等,问卷调查结果与前期展开的临床安全性试验结果基本相符。(7)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的禁忌症包括:对本品某成分过敏(Ki 100%)的患者应禁用;(8)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的特殊人群包括:孕妇(Ki 94%)、运动员(Ki 60%)。3.2 NGT结果经过两轮问卷调查,形成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问题投票单及临床应用共识建议投票单。经过两轮专家投票表决,最终纳入9项临床问题,10条临床应用共识建议。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梳理、名老中医访谈及临床问题调研,并通过2轮次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及NGT专家投票表决,最终形成行业标准《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共识明确提出了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定位、中医辨证分型、用药方案、疗效特点、不良反应、禁忌及特殊人群用药等临床应用关键性问题,对临床开展相关用药及治疗工作提供了参考,经临床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为中医临床实践共识制定过程中以名老中医经验为主导、相对缺乏证据支持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提供了参考。
苏当妮[4](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文献及导师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和经验,从而总结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1.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选择主题词检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排序方式为“时间”,经严密筛选,最终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方剂总量为104首。将104首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获得高频单味药、常用药对、核心组合等结果,分析临床医家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用药规律。2.门诊收集并筛选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选择软件的“数据分析”部分,归纳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遣方规律,探讨其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用药特色。结果:1.文献方剂研究:(1)中药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104首方剂中,共有140味药物,用药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为:辛夷、甘草、桔梗、苍耳子、杏仁、白芷、黄芩、麻黄、薄荷、蝉蜕,以解表药为主,化痰止咳平喘药次之。(2)3~5味的核心药物组合共有16个,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新配伍8个。2.导师经验研究:(1)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UACS方剂160首,共包含13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是2953次。其中前十位的常用药物是:浙贝母、桔梗、旋复花、蝉蜕、白芷、辛夷、僵蚕、苍耳子、黄芩、木蝴蝶。药性排在前三位的药物是:寒、温、平。用药五味排在前三位的是:苦、辛、甘。(2)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有:浙贝母-桔梗、旋复花-忍冬藤、僵蚕-蝉蜕、牛蒡子-桔梗、白芷-辛夷-苍耳子等。(3)3~5味的核心组合有:桔梗-黄芩-牛蒡子、竹茹-黄芩-玄参-牛蒡子、竹茹-茯苓-旋复花-陈皮、茯苓-旋复花-陈皮-炙甘草等。(4)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出的新配伍有4个。结论:1.小儿UACS的病因多责之于风、痰、热,证型以风痰郁肺多见,位在肺,应分鼻、咽,治疗需定性与定位相结合。在理肺治脾的同时,也要兼顾从肝调治,内外风同治。2.中医治疗UACS以止咳化痰平喘药、解表药为主,解表药物取其疏风、利咽、通窍之效;用寒非远寒,西北秋冬之际,亦常见热证,需酌情加用苦寒药。3.旋覆代赭汤、苍耳子散等验方可化裁用于此病的施治。
张露丹[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宝贵教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用药规律探析及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技术,从多角度揭示陈宝贵教授治疗慢支的用药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数据挖掘的高频证型核心处方治疗慢支的潜在作用机制;初步将高频证型核心处方运用于临床实践,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一些参考与依据。研究方法:1.选取陈宝贵教授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病案152例,作为原始病案资料,运用Excel软件记录并整理医案的基本资料,成立对应的数据库,使用相应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利用R软件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研究;将包含药物及证型的数据库导入Liquorice软件,设置相关系数,绘制药物-证型关系复杂网络,并总结得到高频证型核心处方的基本组成。2.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高频证型(外寒内饮型)核心处方中药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与获得的慢支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核心处方治疗慢支的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处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构建PPI网络,利用“Cyto NCA”插件及R软件筛选出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核心处方的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3.初步将高频证型(外寒内饮型)核心处方运用于临床实践。选取20例外寒内饮型慢支患者,给予核心处方中药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外寒内饮型慢支患者中医证候积分、LCQ问卷评分的变化,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纳入的15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8.4岁。就诊节气频数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冬至、小寒、大寒、大雪、惊蛰,就诊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人数分别为:43例、21例、25例、63例。涉及症状73种,有30种症状出现的频率高于5%;舌象中舌质7种,舌苔7种;脉象10种;涉及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肺气虚弱证、痰湿阻肺证4种证型,出现频率依次为:34.21%、24.34%、22.37%、19.08%,其中,外寒内饮证为本研究的高频证型。共涉及113味中药,其中使用频率高于4%的中药有45种。用药以温热为主,寒凉及平性药物次之;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甘味药,其次是辛味药,辅以苦、酸味药等;药物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脾、胃经、涉及五脏。根据关联分析、聚类分析、药-证关系网络图并结合临床,得出陈宝贵教授治疗慢支的核心药组为“麻黄、细辛、半夏、厚朴、黄芩、甘草”。根据聚类分析将陈教授治疗慢支的药物分为8类。常用配伍药对及药队有麻黄-细辛,苦杏仁-厚朴,石膏-麻黄,枳壳-厚朴,黄芪-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陈皮-茯苓-半夏,瓜蒌-黄芩-厚朴等。2.各证型基本处方:外寒内饮证的基本处方为:麻黄、细辛、半夏、厚朴、黄芩、桂枝、干姜、五味子、白芍、鱼腥草、甘草。痰热壅肺证的基本处方为:麻黄、细辛、半夏、厚朴、黄芩、苦杏仁、陈皮、瓜蒌、芦根、桔梗、鱼腥草、前胡、石膏、浙贝母、桃仁、甘草。痰湿阻肺证的基本处方为:麻黄、细辛、半夏、厚朴、黄芩、苦杏仁、佛手、化橘红、枳壳、砂仁、葶苈子、白术、茯苓、桔梗、甘草。肺气虚弱证的基本处方为:麻黄、细辛、半夏、厚朴、黄芩、苦杏仁、陈皮、芦根、灵芝、黄芪、紫苏子、党参、防风、白术、茯苓、甘草。3.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高频证型(外寒内饮型)核心处方中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木樨草素、山奈酚、汉黄芩素、β-谷甾醇等,其可能作用于MAPK3、MAPK1、AKT1、TP53、STAT3等靶点,通过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4.通过对20例外寒内饮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外寒内饮证核心处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在治疗7天及治疗14天后均有明显变化(P<0.01),治疗14天后总积分改善最为明显;治疗14天后患者主症体征、次症的各单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14天后患者LCQ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提示外寒内饮证核心处方可改善患者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且症情改善情况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更明显。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明确了陈宝贵教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并总结得到高频证型核心处方的基本组成。2.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高频证型(外寒内饮型)核心处方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初步证实了外寒内饮证核心处方可改善慢支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日后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梁倩倩[6](2021)在《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选取既往1年内有喘息史(≤3次)且具有喘息反复的危险因素的喘支患儿,分别在其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运用化痰平喘及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探讨在急性发作期应用定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恢复期使用二陈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干预治疗,探析针对恢复期患儿扶助正气、祛除伏痰、改善体质从而减少喘息复发的疗效,为中药分期分方治疗及预防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方向。方法:所有病例来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均符合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诊断标准,且患儿既往1年内有喘息史(≤3次)及喘息反复的危险因素。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均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除此之外,治疗组在发作期加用宣肺平喘化痰之中药汤剂10天,方选定喘汤加味,对照组则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10天,且两组在急性发作期若患儿喘息重均可以按需使用雾化吸入治疗。在恢复期治疗组给予健脾益气化痰之中药汤剂4周,方选二陈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对照组则不予中药干预治疗,然后随访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感冒、喘息复发的次数。最后将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各个单项症状、体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急性发作期治疗后将两组病例的疾病疗效、中医总症候疗效、雾化使用次数进行比较,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病例的疾病疗效及中医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雾化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其中在急性发作期的各个观察时点两组病例咳嗽、喘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第3±1天观察点喘息、肺部体征比较,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恢复期两组病例的喘息复发及感冒次数比较,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喘息复发次数及感冒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说明恢复期应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具有扶助正气、祛除伏痰、改善体质、防止喘息发作的效果。结论:应用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具有可行性,在急性期疗效显着,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在恢复期能有效的祛除伏痰、扶助正气、改善体质,减少复感,进而减少喘息复发的次数。
滕占理[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细辛用量及配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历代本草中细辛的功效演变及古今方剂中细辛用量与配伍应用的规律,为临床中细辛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汉唐至明清期间古代本草书籍中相关细辛的记载,以及《方剂大辞典》(彭怀仁版)中收录的汉唐至清含细辛的古代方剂、近20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期刊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含细辛的现代方剂共2933首,建立含细辛方剂数据库,采用Excel 2013、SQL Server 2008等数据分析软件及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TCM Miner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1从古至今细辛入药部位经历了由“根部”到“全草”再到“根与根茎”的变化;其通窍之效,古代为通利诸窍,不仅限于鼻窍;古代载其有补益之效,认为辛能补肝润肾,但不同于补益气血阴阳之补药。2细辛中毒的常见原因是单用入散剂用量过大或汤剂煎煮时间太短。3细辛内服方以治疗五官诸病(包括眼病、鼻齿诸病等,其中眼病为诸病之首)、各类痛证(包括目痛、头痛、齿痛、痹证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喘、感冒等)、痈疽诸疮等外科疾病为主。细辛外用方以治疗齿痛、齿摇不固、牙疳等齿疾为主;其次痈疽诸疮等外科诸疾、眼鼻等五官诸疾、头痛痹证等也较为常见。4细辛历代丸剂散剂常用量范围为1-2g,煮散常用量范围为1-3g,变化较小;历代汤剂常用量范围变化较大,经历了由汉唐至宋金元骤降、明清至现代缓升的变化,现代医家细辛常用量为5g;细辛用于解表散寒、通窍时用量宜小,用于止痛、温肺化饮功效时用量宜大;汤剂中细辛用量可分为1-6g的常规用量、6-9g的中剂量、9-15g大剂量及15g以上的超剂量,现代在治疗痹证、心脑血管疾病等久病顽疾时常用15g-50g,此时需久煎40分钟-1小时。5含细辛方剂的内服方中,治疗眼病时细辛常与防风、人参、车前子配伍;治疗鼻齿诸疾时细辛常与防风、川芎、白芷、肉桂、当归配伍;治疗咳喘时细辛常与肉桂、杏仁、干姜、五味子、半夏配伍;治疗感冒时细辛常与麻黄、防风、川芎、肉桂、白术配伍;治疗中风时细辛常与防风、肉桂、川芎、当归、麻黄配伍;治疗痹证时细辛常与防风、肉桂、独活、附子、川芎配伍;治疗头痛时细辛常与川芎、白芷、防风、羌活配伍;治疗妇科诸病时细辛常与当归、肉桂、防风、川芎配伍;治疗儿科诸病时细辛常与大黄、人参、防风、当归、黄芩、肉桂配伍。外用方中,治疗齿痛等齿疾时白芷、升麻、川芎、防风配伍;治疗眼科诸病时细辛常与黄连、秦皮、黄柏、防风、玉竹等配伍;治疗痈疽诸疮时细辛常与白芷、当归、川芎、白芍等配伍。结论:朝代、剂型、病症及细辛入药部位、毒性等是影响细辛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剂型和病症的差异,入汤剂时细辛常用量为1-6g,可根据咳喘、眼病、痹症、胸痹、鼻炎等不同病症相应增大其用量,不应完全局限于1-3g的标准。细辛配伍多基于其辛温之性,因其辛烈温燥以防太过故多配伍补益药及收敛药以敛制散、配伍寒凉药以寒制燥;因其辛散解表、温则化饮、通经止痛而多配伍解表散寒药、温化寒痰药、温里药增其功效。
张琼玲,李颖,肖苏萍,游云[8](2021)在《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的研究进展全文替换》文中研究指明清金化痰汤来源于《医学统旨》,由黄芩、栀子、川贝母、桑白皮、炒瓜蒌子、橘红、桔梗、麦冬(去心)、知母、茯苓、甘草11味药物组成,是明代医家叶文龄所创,用于治疗痰浊不化、蕴而化热所致肺系疾病的经典名方。其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显着,该方已经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现代研究表明,清金化痰汤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调节免疫等多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则大多通过加减或联合西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感染性肺系疾病,与古代临床应用一致。通过查阅文献,本文从方剂的历史沿革、配伍分析、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总结归纳其研究进展,以期为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数据参考,并提出以清金化痰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为基础,建立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补充完善其质量控制方法,为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罗舒文[9](2020)在《强效止咳糖浆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支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强效止咳糖浆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符合标准的痰热郁肺证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化痰止咳常规西医治疗:开始据病情经验性选药,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每日1次,静滴;盐酸氨溴索30.0mg,每日2次,静滴;而后根据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酌情调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强效止咳糖浆,每次20ml,每日3次,口服,三餐后半小时服用,疗程为14天。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积分、临床症状体征、重要炎性标志物、胸片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6.70%)高于对照组(9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主要症状:咳嗽、痰量、痰色质、喘息;次要症状:发热、胸闷胀满、口渴多饮、尿黄、便干)及体征(肺部啰音)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用药后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缓解的时间比较: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缓解的时间较对照组短。4.治疗后两组炎性标志物比较:治疗组在降低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控制感染效果更佳。5.治疗后两组胸部X线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胸部X线疗效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安全可靠。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强效止咳糖浆在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方面,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以及改善相关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为进一步发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优势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孟丽萍[10](2013)在《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古今药方纵横,梳理、分析古今医家运用有毒中药山豆根的理论与经验,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查询检索系统”和“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探讨山豆根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既能控制山豆根的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治疗作用进行合理配伍,提供文献支持和临床用药参考。方法:文献学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中医文献学的方法梳理历代本草方书对山豆根的记载,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平台,利用频数描述和多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山豆根方的基本用药特点,包括方源、给药途径(内服与局部用药)、剂型,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挖掘山豆根不同主治病证常见药物组合,探究其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分析,得到了与山豆根配伍药物的频数分布特征,以功效归类,提炼、总结出常与其配伍的高频药物与相应的主治病证范围;通过多元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得到山豆根处方中对其功用、毒性影响较大的药物搭配,为分析山豆根减毒增效配伍组合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山豆根在方剂中的减毒增效配伍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研究运用频数和多因素分析,初步总结出山豆根减毒增效的配伍规律:配伍甘草,是解山豆根之毒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合麦冬、生地、白芍等,可防苦燥伤阴之偏。与桔梗、甘草合用,是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的有效组合;治疗心肺之火上攻之咽喉肿痛,与射干、板蓝根、玄参等为伍,也颇为常用;治痘毒咽痛,则与升麻、紫草、葛根等相配;治痰热蕴肺、风寒外束之咳喘,多与半夏、细辛、陈皮、麻黄配伍;治肺热阴虚之咳喘,每与麦冬、生地、白芍、知母、丹皮搭配;治痈疮肿毒,常与连翘、银花、重楼、板蓝根合用;治急性肝炎,多与虎杖、白花蛇舌草、板蓝根等配伍;治慢性肝炎,每配伍连翘、白花蛇舌草清除余毒,合以丹参、丹皮、枳壳等调畅气血;配以黄芪、白术、当归等扶助正气;银屑病,常与连翘、土茯苓、板蓝根、赤芍、丹皮等配伍。若与大黄、神曲为伍,可能使毒性增强。本课题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编号:2009CB522800)的资助。
二、化痰止咳汤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2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痰止咳汤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2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优势病症选穴用药规律和哮喘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穴位贴敷优势病症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检索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数据的预处理 |
1.5 建立数据库 |
1.6 数据统计 |
2 研究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穴位贴敷适应病症 |
2.3 疾病分类频次 |
2.4 疾病分类个数 |
2.5 优势单病种 |
第二部分 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优势病症取穴用药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规范化 |
1.3 信息提取 |
1.4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哮喘 |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2.3 支气管炎 |
2.4 过敏性鼻炎 |
2.5 小儿肺炎 |
第三部分 白芥子方治疗哮喘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化合物信息及靶点 |
1.2 疾病靶点获取 |
1.3 “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
1.4 蛋白互作网络和核心靶点筛选 |
1.5 GO和 KEGG富集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药物成分和靶点 |
2.2 疾病靶点 |
2.3 网络构建结果 |
2.4 蛋白网络互作和核心靶点 |
2.5 GO和 KEGG富集分析结果 |
讨论 |
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
2 穴位贴敷疗法优势病种分析 |
3 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优势病症的选穴用药规律分析 |
3.1 哮喘 |
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3.3 支气管炎 |
3.4 过敏性鼻炎 |
3.5 小儿肺炎 |
3.6 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优势疾病小结 |
4 白芥子方治疗哮喘潜在作用机制分析 |
5 思考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1.1 现代医学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1.2 中医学对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与治疗特色 |
1.3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
2.立题依据 |
2.1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 |
2.2 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的秉承与发扬 |
3.研究方案 |
3.1 研究方法 |
3.2 样本采集及处理方法 |
3.3 数据录入与核对 |
3.4 数据分析 |
4.研究结果 |
4.1 患者信息统计 |
4.2 药物性味分布 |
4.3 药物统计 |
5.讨论 |
5.1 四诊合参,注重望诊 |
5.2 五脏论治,突出肺脾 |
5.3 痰浊内伏,祛邪为要 |
5.4 药对合方,协同增效 |
5.5 新方分析,临床新用 |
5.6 中病即止,注重调护 |
5.7 病案分析,临证应用 |
6.结论 |
7.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儿童慢性咳嗽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以射麻口服液为例探讨名老中医验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射麻口服液治疗COPD的文献研究及名老中医验方解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检索策略 |
1.5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3 基于定性访谈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访谈设计 |
3.4 访谈实施 |
3.5 访谈资料整理与分析 |
3.6 访谈结果 |
第二部分 临床部分 基于德尔菲(Delphi)法及名义群体法(NGT)的专家共识制定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调查方法 |
1.2 德尔菲法流程 |
1.3 名义群体法流程 |
2 结果 |
2.1 临床问题调查问卷结果 |
2.2 第一轮调查问卷结果 |
2.3 第二轮调查问卷结果 |
2.4 NGT结果 |
2.5 起草征求意见稿 |
2.6 征求意见、同行评议及送审答辩 |
2.7 审议发布 |
2.8 临床适用性评价 |
讨论 |
1 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现状 |
2 基于名老中医验方的专家共识构建 |
3 临床专家共识的研究现状 |
4 Delphi法及NGT在共识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
5 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应用 |
6 专家共识临床应用适用性评价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拟关注临床问题调研问卷 |
附录2 第一轮调查问卷 |
附录3 第二轮调查问卷 |
附录4 《射麻口服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综述 中医药辨治COPD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组方研究 |
1 资料 |
1.1 文献来源 |
1.2 文献标准 |
1.3 数据筛选 |
1.4 中药药物名称的规范 |
2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药物频次及频率统计 |
3.2 药物分类分析 |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分析 |
3.4 新配伍分析 |
4 讨论 |
4.1 用药频次分析 |
4.2 药性结果分析 |
4.3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
4.4 核心组合 |
4.5 新配伍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史正刚教授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药药物名称的规范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药物频次及频率统计 |
3.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分析 |
3.4 新配伍分析 |
4 讨论 |
4.1 用药频次分析 |
4.2 药性结果分析 |
4.3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
4.4 新配伍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文献方剂研究与导师经验的研究结果对比 |
1 药物性味 |
2 药物归经 |
3 药物功效 |
4 导师特色用药 |
4.1 忍冬藤 |
4.2 甘松 |
创新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宝贵教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用药规律探析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陈宝贵教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数据库的建立 |
2.2 数据预处理 |
2.3 应用软件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症状频率 |
3.3 舌脉资料分布 |
3.4 证型统计 |
3.5 药物统计 |
4 讨论 |
4.1 一般资料分布 |
4.2 病机特点 |
4.3 辨证要点 |
4.4 组方用药规律 |
4.5 陈宝贵教授临证经验总结 |
5 验案举隅 |
第二部分 高频证型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外寒内饮证核心处方化学成分的筛选及靶点的预测 |
2.2 慢支疾病靶点的获取及核心处方治疗慢支潜在作用靶点的预测 |
2.3 “核心处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的构建 |
2.4 PPI网络构建 |
2.5 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核心处方成分及作用靶点的筛选 |
3.2 核心处方疗慢支潜在作用靶点的预测 |
3.3 “核心处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分析 |
3.4 PPI网络拓扑分析及核心网络构建 |
3.5 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4 不良事件观察 |
3 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完成情况 |
4.2 一般资料情况 |
4.3 疗效指标 |
4.4 安全性观察 |
5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基于数据挖掘的细辛用量及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细辛的基本概况 |
1 细辛的药材品种 |
1.1 药材源流 |
1.2 品种考证 |
2 细辛的功用认识 |
2.1 两汉时期 |
2.2 魏晋时期 |
2.3 隋唐时期 |
2.4 宋元时期 |
2.5 明清时期 |
2.6 现代应用 |
3 细辛的毒性认识 |
3.1 古代源流 |
3.2 现代认识 |
4 “细辛不过钱”的思考 |
4.1 古代源流 |
4.2 现代认识 |
第二部分 细辛用量及配伍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方剂数据库的建立 |
2.2 数据挖掘方法 |
3 研究内容 |
3.1 药物味数 |
3.2 主治病症 |
4 研究结果 |
4.1 细辛用量结果 |
4.2 细辛用量规律 |
4.3 细辛配伍结果 |
4.4 细辛配伍规律 |
第三部分 细辛毒-效-量-配伍的相关性研究 |
1 功效古今异同 |
1.1 历代本草中细辛功效 |
1.2 历代汤剂中细辛功效 |
1.3 通窍之效被忽视之处 |
1.4 其他争议之处 |
2 毒-效-量-配伍相关性 |
2.1 细辛效量关系 |
2.2 细辛毒效关系 |
2.3 细辛毒量关系 |
2.4 影响毒性的因素 |
2.5 效-量-病相关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历代细辛方方源分布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的研究进展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沿革 |
2 配伍组成分析 |
3 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 |
4 现代药理研究 |
4.1 镇咳祛痰 |
4.2 抗炎 |
4.4 免疫调节 |
5 现代临床应用 |
6 结语与展望 |
(9)强效止咳糖浆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支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研究 |
2.1 祖国医学对CB的认识 |
2.2 西医学对CB的认识 |
第3章 临床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治疗方案 |
3.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4.2 研究结果 |
4.3 安全性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立题依据 |
5.2 强效止咳糖浆的药物组成及功效 |
5.3 药物分析 |
5.4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10)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山豆根药性毒效相关文献研究 |
一、 性味归经 |
1.性味 |
2.归经 |
二、 毒性 |
1.毒性认知演变 |
2.毒性反应 |
三、 功效主治 |
四、 用量用法 |
五、 影响山豆根毒效相关因素研究 |
1.炮制 |
2.用量 |
3.煎法 |
4.服法 |
5.病证 |
6.配伍 |
7.品种 |
8.个体差异 |
第二部分 基于方剂组成统计分析的古今用药规律研究 |
一、 资料与方法 |
(一) 资料来源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
1.山豆根药名规范 |
2.山豆根方选择标准 |
3.药物数据规范 |
4.病证数据规范 |
(二) 研究方法 |
二、 结果与分析 |
(一) 各历史时期山豆根方配伍用药与主治病证分布 |
1.山豆根内服方 |
2.局部用药方 |
(二) 古今山豆根方主治病证与配伍用药总体分析 |
1.频数分布 |
2.因子分析 |
三、 讨论 |
(一) 减毒配伍 |
(二) 增效配伍 |
第三部分 山豆根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规律 |
一、 材料与方法 |
(一) 资料来源 |
(二) 文献选择标准 |
1.纳入标准 |
2.排除标准 |
(三) 分析方法 |
二、 结果与分析 |
(一) 资料分布 |
(二) 临床应用 |
1.适应症 |
2.临床疗效 |
3.不良反应 |
(三) 剂量 |
(四) 用法 |
1.剂型 |
2.给药方法 |
(五) 配伍 |
三、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化痰止咳汤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2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优势病症选穴用药规律和哮喘网络药理学研究[D]. 朱永政.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用药规律[D]. 王盼盼.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以射麻口服液为例探讨名老中医验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构建[D]. 毕明达.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D]. 苏当妮.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宝贵教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用药规律探析及临床观察[D]. 张露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D]. 梁倩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数据挖掘的细辛用量及配伍规律研究[D]. 滕占理.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经典名方清金化痰汤的研究进展全文替换[J]. 张琼玲,李颖,肖苏萍,游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03)
- [9]强效止咳糖浆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支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D]. 罗舒文.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10]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D]. 孟丽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3)
标签:中医论文; 射麻口服液论文;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论文; 儿童咳嗽论文; 止咳化痰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