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古大陆和哥伦比亚超大陆

华北古大陆和哥伦比亚超大陆

一、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论文文献综述)

古阿雷,任军平,王杰,左立波,孙宏伟,许康康,陈靖,EZEKIAHChikambwe,EVARISTOKasumba[1](2022)在《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首次发现中元古代辉长岩: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在班韦乌卢地块的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位于班韦乌卢地块中东部,区内首次发现中元古代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对于了解班韦乌卢地块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及哥伦比亚超大陆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锆石中17粒具有他形板柱状,内部结构呈条带状、面状等特征,Th/U值较高(0.13~1.58),显示基性岩浆锆石属性,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44±17 Ma,代表了辉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即中元古代。辉长岩主量元素SiO2含量介于49.99%~50.18%之间,MgO含量(2.69%~2.78%)和Mg#值(24.88~25.70)较低,TFeO(14.47%~14.62%)和TiO2含量(2.68%~2.76%)较高,属于高钛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8.53~9.57),具弱的负Eu异常(0.82~0.86),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Pb等相对富集、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等相对亏损,具有大陆溢流玄武岩(CFB)亲缘性;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辉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早期亏损地幔源区,形成于板内伸展拉张环境,结合全球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班韦乌卢地块应是古—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研究区中元古代辉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相振群,陆松年,李怀坤,田辉,刘欢,张阔[2](2020)在《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浆事件群》文中研究表明中元古代(1 800~1 000 Ma)时期,华北克拉通发育多期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有关的岩浆事件群。本文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点、沉积演化序列,讨论了各期裂解事件群的性质及特点,论述了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时期岩浆事件群的大地构造意义。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时期岩浆事件群具有幕式裂解的特点,约1.80~1.77 Ga岩浆事件群标志着华北克拉通的初始裂解,在这之后三大裂陷槽逐步打开,1.72~1.67 Ga,1.63~1.62 Ga岩浆事件群则是华北克拉通在中元古代早期持续裂解的具体体现,他们代表了哥伦比亚超大陆早期裂解的岩浆事件记录,而1.33~1.30 Ga期间以及1.23~1.20 Ga的岩浆事件则可能代表了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晚期裂解事件。这些具有全球构造对比意义的岩浆事件群及高于庄组宏观化石生物群、中元古代时期氧化事件的出现,对一些学者提出的18亿~8亿年间"地球表面持续低氧"、"地球枯燥的10亿年"的认识增添了活力。

马国栋[3](2020)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中元古代幔源岩浆岩热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四子王旗西北部吉生太乡和大井坡乡,构造位置属于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研究区内发育两个辉长岩体,分别侵入到白云鄂博群长城系都拉哈拉组和比鲁特组之中。通过野外调查,将吉生太辉长岩体依据接触关系和岩石结构解体为细粒辉长岩、中粒辉长岩和粗粒辉长岩。本文对吉生太粗粒辉长岩采用LA-ICP-MS法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1574.3±8.4 Ma(MSWD=0.64)的年龄,可代表其侵位年龄。本文分别对3期辉长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吉生太细粒辉长岩为非造山岩浆来源,中粗粒辉长岩为板内玄武岩岩浆来源,大井坡辉长岩为火山弧玄武岩岩浆来源。吉生太和大井坡的3期岩浆事件分别是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的3期裂解事件的岩浆岩响应,与华北克拉通1.72-1.62 Ga基性岩浆事件、约1.6 Ga事件和1.4-1.2 Ga基性岩浆事件相吻合。论文分别对吉生太细粒辉长岩体和大井坡辉长岩体进行角闪石40Ar/39Ar测年,其中,吉生太岩体40Ar/39Ar坪年龄为1258.56±25.43 Ma(MSWD=145.01),结合锆石U-Pb年龄,计算得到吉生太岩体的冷却速率为0.62℃/Ma,暗示岩体在华北克拉通伸展的作用下的抬升速率;大井坡辉长岩体的角闪石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535.34±109.28 Ma(MSWD=451.27),是被后期的热事件改造年龄,代表白乃庙岛弧带增生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构造热事件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白云鄂博裂谷带和华北克拉通一起经历了四个期次的构造热事件,第一期为1.8-1.78 Ga,主要发育于燕辽裂陷槽和吕梁地区的基性岩墙群,第二期主要为1700-1620 Ma的基性岩浆事件,第三期为1573-1552 Ma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事件,第四期次为1.43-1.23 Ga岩浆事件。这一岩浆热事件代表了华北克拉通自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过程。

都月爽[4](2020)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白云鄂博群尖山组中簇状方解石与古地震事件》文中认为白云鄂博裂谷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形成的中-新元古代裂谷之一,其间保留了丰富的超大陆裂解与裂谷演化的地质信息。在裂谷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可以引起同沉积变形,尤其是地震活动。根据白云鄂博裂谷中部四子王旗地区所发育的典型软沉积变形构造,可以判断在中元古代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地层沉积时期曾发生过地震事件。同时在尖山组地层中可见簇状方解石晶体和震积垮塌体,都是地震活动的产物,亦可以提供的裂谷演化更多信息。因此,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白云鄂博裂谷在尖山组地层沉积时期的演化过程。簇状方解石晶体表现为自形柱状,在方解石晶体周围存在石墨矿物颗粒、黄铁矿矿物颗粒和石英矿物颗粒。石墨矿物的碳同位素值是-20‰,属于生物脱氧成因,指示簇状方解石发育于水下环境。簇状方解石的碳同位素值接近于0,且范围狭窄,表明其属于无机成因,方解石的氧同位素值偏低,?18OV-PDB约-7‰,表明此时其发育于中低温水下环境,水下温度约为55℃。综上研究表明,中元古代白云鄂博群尖山组簇状方解石晶体生长于热泉环境。簇状方解石晶体生长在由断层角砾岩建造的古洞穴内,并且断层为热源提供了通道。在地震作用下,北东走向正断层崖前缘发生垮塌并近源堆积,所以簇状方解石晶体可以作为识别地震活动的一个重要证据。垮塌体包括垮塌角砾岩(断层角砾岩)和滑塌体,滑塌体自北东向滑移方向为南西,与尖山组沉积地层的古水流方向相反。垮塌体的厚度大致可代表断层崖的高度,厚约200米。根据两个垮塌体的分布,判断断层崖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尖山组地层沉积时期的地震事件表明此时白云鄂博群在哥伦比亚裂解过程中经历了快速伸展过程,与此同时,燕辽裂陷槽与白云鄂博裂谷具有相似的构造应力场,因此,我们提出在约1.6Ga时期,哥伦比亚超大陆曾发生过北西-南东向快速裂解。

孙立新,张云,胡晓佳,任邦方,王树庆,张天福[5](2018)在《内蒙狼山北部古元古代变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记录》文中提出内蒙狼山宝音图地区前寒武纪地质体由古元古代宝音图群、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获得了宝音图变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644±11Ma1710±20Ma。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片麻状钠长花岗岩具有高Si O2(77.08%79.96%)、高碱(K2O+Na2O)(4.46%7.26%),低Ti O2(0.088%0.17%)、MgO(0.036%0.37%)、Ca O(0.17%1.19%)及中等Al2O3含量(12.12%14.10%);Na2O>>K2O,A/CNK为0.881.09<1.1,属弱铝质;里特曼指数б=0.541.55<1.8,表明属于钙质系列;10000Ga/Al=3.4312.46(均值为5.18>2.6)及较高的含铁指数[Fe O/(Fe O+MgO)=0.570.94],显示了低钾钙性A型花岗岩的特点。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 O2(73.65%77.63%),低Ti O2(0.11%0.27%)、MgO(0.25%0.80%)、Al2O3(11.68%12.72%)、Ca O(0.24%0.99%)含量,基本与片麻状钠长花岗岩相近;同时具有高碱(K2O+Na2O)含量(6.84%9.31%),低的Na2O/K2O比值(0.531.62),钾含量明显高于与片麻状钠长花岗岩;A/NCK为0.961.86,б=2.062.80<1.83.3为钙碱性系列,显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的特点。两类片麻状花岗岩均具有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具有明显Eu的负异常;构造判别图解均指示为陆内非造山型A型花岗岩。全岩同位素分析表明具有弱富集-亏损的同位素组成,其中εNd(t)为小的负值到小的正值(-4.91+2.41),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1.952.58Ga;锆石εHf(t)均为正值(+1.5+8.0),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1.732.31Ga),Nd-Hf模式年龄均高于其形成年龄,揭示源自古元古代新生下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与华北北缘、欧美大陆的古元古代非造山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相似,宝音图变质花岗岩时代上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事件(1.71.6Ga)具有一致性,可能是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构造岩浆响应。

刘懿馨,侯克选,沙鑫,马蓁,王金荣[6](2018)在《北祁连西段熬油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文中提出北祁连造山带是一典型的板块缝合带,其中镶嵌着众多大小不一的由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组成微陆壳残块,为解析北祁连前造山构造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载体。北祁连西段卡瓦—祁青一带分布有较为完整的中元古界长城系朱龙关群熬油沟组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熬油沟组玄武岩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为稳定,具高K2O(4.27%6.07%),TFe2O3(10.49%13.01%),Ti O2(1.96%2.90%)以及中等的Mg O(5.37%6.71%,Mg#4851),Ca O(2.57%5.51%),为钾玄碱性玄武岩。岩石Cr和Ni含量随着Mg#降低而减小、Ca O与Ca O/Al2O3呈正相关,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微正Eu异常,高含量的高场强元素(Nb,Ta,Ti),以及元素对Gd/Yb(2.53.0),Zr/Y(8.610.2),Ta/Yb(0.961.23),Ti/Yb(5 0746 021),Zr/Yb(8197),Ce/Nb(1.87),Zr/Nb(6.41)值均揭示了熬油沟组玄武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表明,熬油沟组碱性玄武岩源于类似于OIB的深部富集地幔,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发生过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以及一定程度的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形成于大陆裂谷背景,并认为其是对中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进一步为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裂解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岩石学证据。

潘桂棠,陆松年,肖庆辉,张克信,尹福光,郝国杰,骆满生,任飞,袁四化[7](2016)在《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文中提出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理解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组成特征,将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太古宙—前南华纪(>820 Ma)。太古宙陆核形成(>2 800 Ma),新太古代原板块构造启动,洋陆分化,华北各陆块发育古弧-盆系统(2 8002 500 Ma),发育广泛的TTG片麻岩;古元古代(2 5001 800 Ma)发育集宁、南辽河-荆山等弧盆系和嵩山裂谷、滹沱裂谷及华北基底形成(1 800 Ma);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820 Ma前)华北陆区在1.8Ga克拉通化后发育燕辽裂谷、熊耳—西洋河裂谷、渣尔泰—白云鄂博陆缘裂谷;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区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盆地,新元古代早期其周缘一系列弧盆系形成,扬子和塔里木基底形成,并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过程。第二阶段: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 Ma),可分为5个构造期:(1)南华纪—震旦纪(820541 Ma)构造期,罗迪尼超大陆裂解发育新元古代南华纪裂谷事件的火山-沉积岩及冰碛岩,古亚洲洋、原特提斯大洋及震旦大洋扩展,发育扬子、塔里木陆缘裂谷和裂陷盆地,华南洋萎缩为残余大洋。(2)寒武纪—中奥陶世(541458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中国西部一系列地块从扬子和塔里木大陆裂离,相应陆块均在伸展背景下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秦-祁-昆多岛弧盆系形成;印度陆块北部边缘形成寒武纪裂陷-裂谷盆地,上覆初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O1-2)。(3)晚奥陶世—志留纪(458419 Ma)构造期,古亚洲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形成,向南俯冲制约天山-准噶尔-北山多岛弧盆系形成及温都尔庙增生弧盆系发育;南天山大洋向北俯冲导致中天山岛弧形成;扬子、塔里木和印度等陆块的北缘均发育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震旦洋、华南洋消亡;塔里木、扬子与华北构成统一的泛华夏大陆,其西南缘秦祁昆造山系形成,在南东缘形成了华夏造山系。(4)泥盆纪—中二叠世(419259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南天山洋萎缩消亡,天山-准噶尔-北山造山系和阿尔泰-兴蒙造山系形成(C2—P2);华北陆块整体隆升(O3—C1)后,发育陆表海盆地;扬子陆块发育陆缘裂陷盆地。古特提斯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发育,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陆缘弧形成(C—P)。(5)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9227 Ma)构造期,中国西北盆-山构造格局定位;那丹哈达洋西向俯冲形成鹤岗陆缘弧。澜沧江弧后洋盆向东俯冲及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昌都-思茅地块两侧形成陆缘弧。特提斯大洋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弧盆系形成。扬子区攀西裂谷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溢。第三阶段:晚三叠世—新近纪演化阶段(2272.6 Ma)。中生代时东部陆缘弧盆系形成;西北发育盆山构造;西南部喜马拉雅-冈底斯多岛弧盆系形成。新生代,中国东部沿海弧后裂陷及断陷盆地形成,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喜马拉雅-冈底斯造山系形成,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

侯克选[8](2016)在《北祁连西段熬油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提出卡瓦钾质碱性玄武岩位于北祁连西段长城系朱龙关群熬油沟组地层中,对重塑北祁连西段在元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的系统研究,获得了以下的主要认识:(1)卡瓦钾质碱性玄武质岩石分布在长城系朱龙关群熬油沟组地层中,为致密块状安山-玄武岩,与熬油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属于中元古代早期(长城系)。(2)朱龙关群熬油沟组火山岩SiO2为44.56~48.07 wt.%,Al2O3含量介于15.16~16.15 wt.%,铝饱和指数(A/CAK)为0.64~0.75。TFe2O3的含量为10.49~13.01 wt.%,MgO的含量5.37~6.71 wt.%,平均为5.95 wt.%,Mg#值为48~51,平均值49,表明岩浆经历了低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δNb(0.31~0.51)小于于1,说明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在TAS全碱图中,样品投于碱玄岩、碧玄岩域中,在Zr/Ti-Nb/Y图解和SiO2-K2O图解中,所有样品均投于碱性玄武岩和钾玄岩系列。ΣREE含量(191~240ppm)较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6.92~9.44),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上呈右倾型,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弱的Eu正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岩石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除Sr)相对富集,Ba相对Rb、K强烈富集,没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但具有高的Zr/Yb比值,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3)玄武岩质火山岩均为同源产物,源自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富集地幔(OIB,源岩为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是地幔热柱岩浆作用的产物。表明北祁连地区在中元古代早期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可能是对Columbia超大陆全球性的裂解事件的响应。(4)在长城纪早期,卡瓦及其邻区岩石圈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减压发生部分熔融,为卡瓦铁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背景,同时岩浆演化作用为卡瓦铁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杨斌,王伟清,董国臣,郭阳,王子正,侯林[9](2015)在《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断隆带海孜双峰式侵入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认为海孜辉绿岩-花岗斑岩双峰式侵入岩体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断隆带中的武定-元江裂陷槽内,本文对海孜辉绿岩和花岗斑岩主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花岗斑岩的定年结果为1764±18Ma,辉绿岩的定年结果为1765±5.4Ma。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测定数据显示海孜地区辉绿岩具有细粒和粗粒两种结构,与花岗斑岩之间存在明显的组分间断,形成双峰态,其中花岗斑岩为钙碱性(Si O2=70.93%73.04%,σ=1.28),辉绿岩属过碱性(Si O2=42.46%48.26%,σ=15.3),Hf同位素特征表明两者可能均与幔源母岩浆相关。而海孜双峰式分布特征显示大陆裂谷拉张环境的构造背景,暗示海孜岩体是1.7Ga时昆阳裂谷裂解时期产物,与全球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事件相呼应。作为扬子地台西南缘首次发现的1.7Ga双峰式侵入岩,海孜双峰式侵入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席怡,何登发,孙衍鹏,苏艳[10](2014)在《克拉通演化的超大陆背景与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表明克拉通的形成与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有着重要关系。本文对近年来超大陆重建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对比,对克拉通发展与超大陆事件的关系做出了总结。前人对超大陆的研究表明,其形成与地幔动力有直接联系,地幔柱重组的旋回导致了超大陆的旋回。Phillips and Bunge(2007)在前人三维球体地幔对流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大陆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周期性的超大陆旋回只发生在理想模型中,而Senshu et al.(2009)对代表陆壳的英云闪长岩一奥长花岗岩—花岗岩(TTG)地壳进行了研究,提出随着俯冲的TTG地壳产热速率的下降,超大陆旋回的周期随之变长;更有许多学者指出,历史上哥伦比亚超大陆存在时间明显较长,因此超大陆的旋回并不具有周期性。对近年来不同学者提出的哥伦比亚、罗迪尼亚、冈瓦纳、潘基亚4个超大陆新的重建证据进行分析,大致确定出上述4个超大陆的形成时间、格局及演化过程。此外,对华北、东欧、西伯利亚、亚马孙、刚果、西非6个克拉通各自的演化进行分析,也显示出克拉通演化与超大陆汇聚及裂解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得出克拉通演化与超大陆旋回有关,且确定出克拉通演化的4个超大陆旋回。本文最后讨论了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以及3种端元类型,并将盆地的发育与超大陆演化的巨旋回相联系。

二、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论文提纲范文)

(1)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首次发现中元古代辉长岩: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在班韦乌卢地块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及样品描述
2 测试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1 主量元素
        3.1.2 微量元素
    3.2 锆石U-Pb年代学
    3.3 Hf同位素特征
4 讨 论
    4.1 形成时代
    4.2 岩石成因
        4.2.1 蚀变作用对元素的影响
        4.2.2 分离结晶与地壳混染
        4.2.3 源区性质
    4.3 构造意义
5 结 论

(2)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浆事件群(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浆事件群序列
    1.1 1.80~1.77 Ga岩浆事件群
        1.1.1 熊耳群火山岩
        1.1.2 晋冀蒙等地基性岩墙群
    1.2 1.72~1.67 Ga岩浆事件群
        1.2.1 华北克拉通北缘AMCG组合
        1.2.2 建平杂岩体
    1.3 1.63~1.62岩浆事件群
        1.3.1 大红峪火山岩
        1.3.2 龙王?碱性花岗岩
        1.3.3 泰山红门辉绿岩墙
    1.4 1.33~1.30 Ga岩浆事件群
        1.4.1 燕辽裂陷槽东段侵入到中元古界地层中的辉绿岩墙
        1.4.2 康保-商都-化德花岗岩
        1.4.3 白云鄂博火成碳酸岩
    1.5 1.23~1.20 Ga岩浆事件
2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浆事件群相关问题讨论
    2.1 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时限
    2.2 熊耳群火山岩的性质及构造属性
    2.3 华北克拉通AMCG及相关岩石构造环境
    2.4 大红峪组火山岩的构造环境
    2.5 中元古代晚期岩浆事件群构造环境
3中元古代岩浆事件群重大地质意义
4结论

(3)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中元古代幔源岩浆岩热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
    1.3 科学问题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白云鄂博裂谷带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概况
        2.2.1 白云鄂博群中上元古界
        2.2.2 古生界地层
        2.2.3 新生界地层
    2.3 岩浆岩
        2.3.1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基底片麻岩
        2.3.2 侵入岩
    2.4 构造形迹
        2.4.1 褶皱
        2.4.2 断裂
第三章 岩体地质和岩石学特征
    3.1 研究区地质特征
    3.2 样品岩石学特征
        3.2.1 吉生太辉长岩
        3.2.2 大井坡辉长岩
第四章 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
    4.1 实验方法
        4.1.1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4.1.2 岩石地球化学
    4.2 实验结果
        4.2.1 同位素年代学
        4.2.2 岩石地球化学
第五章 讨论
    5.1 幔源岩浆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5.2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浆事件
    5.3 幔源岩体岩热年代学
    5.4 对白云鄂博裂谷演化的指示意义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华北克拉通地区白云鄂博群尖山组中簇状方解石与古地震事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
        1.2.1 研究内容
    1.3 论文工作量统计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地层
        2.2.1 中-新元古界地层
        2.2.2 古生界地层
        2.2.3 新生界地层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区域构造
        2.4.1 褶皱
        2.4.2 断裂
第3章 晶簇状方解石晶体特征
    3.1 产状特征
    3.2 石墨的成因
    3.3 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特征
第4章 同沉积变形构造特征
    4.1 垮塌体产状
    4.2 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
        4.2.1 典型软沉积变形特征
        4.2.2 研究区的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
第5章 讨论
    5.1 簇状方解石的成因
    5.2 软沉积变形的成因机制
    5.3 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古构造背景
第6章 结论
致谢
附表
附录
参考文献

(5)内蒙狼山北部古元古代变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记录(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变质侵入体岩石学特征
3 分析方法
    3.1 样品全岩及矿物分析
    3.2 锆石测年
    3.3 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
    3.4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4 分析结果
    4.1 锆石U-Pb定年
    4.2 矿物化学
    4.3 地球化学特征
        4.3.1 主量元素
        4.3.2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4.3.3 Sr-Nd-Hf同位素组成
        4.3.4 锆石Hf同位素组成
5 讨论
    5.1 花岗岩成因类型
    5.2 岩石源区
    5.3 古元古代晚期 (1.7~1.60Ga) 的裂解事件
6 结论

(6)北祁连西段熬油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 岩石学特征
5 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元素
6 讨论
    6.1 岩石成因
    6.2 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
    6.3 构造意义
7 结论

(7)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中国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划分的思路与原则
    1.1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
    1.2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和组成的全球构造观
    1.3中国陆区地质体组成和构造背景研究的现实主义原则
2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
3中国大地构造演化
    3.1太古宙—古元古代(18亿年以前)
    3.2中元古代—青白口纪早期(1 800~820Ma)
    3.3南华纪—震旦纪
    3.4寒武纪—中奥陶世
    3.5晚奥陶世—志留纪
    3.6泥盆纪—中二叠世
    3.7晚二叠世—中三叠世
    3.8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3.9中侏罗世—白垩纪
    3.10新生代
4结语

(8)北祁连西段熬油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工作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拟解决的问题
    1.6 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太古宇-新元古界地层(Ar-Pt)
        2.2.2 古生界(Pz)
        2.2.3 中-新生界(Cz-Kz)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区域火山岩
    2.4 研究区构造概况
        2.4.1 断裂构造
        2.4.2 褶皱构造
        2.4.3 节理构造
        2.4.4 劈理构造
第三章 熬油沟组玄武岩岩石学特征
    3.1 玄武岩的形成时代
    3.2 岩石学、岩相学特征
第四章 熬油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岩石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
    4.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章 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
    5.1 岩石成因
    5.2 形成构造背景
第六章 地质意义
    6.1 构造意义
    6.2 成矿意义
第七章 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断隆带海孜双峰式侵入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岩体地质与岩石学特征
3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4 岩石地球化学
    4.1 主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4.2 锆石Hf同位素研究
5 问题与讨论
    5.1 岩石成因类型
    5.2 构造环境探讨
6 结论

(10)克拉通演化的超大陆背景与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大陆的形成
2 克拉通演化的超大陆背景
    2.1 哥伦比亚超大陆
    2.2 罗迪尼亚超大陆
    2.3 冈瓦纳超大陆
    2.4 潘基亚超大陆
3 克拉通演化与超大陆的关系
4 超大陆旋回与克拉通盆地成因机制
5 结论

四、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论文参考文献)

  • [1]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首次发现中元古代辉长岩: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在班韦乌卢地块的响应[J]. 古阿雷,任军平,王杰,左立波,孙宏伟,许康康,陈靖,EZEKIAHChikambwe,EVARISTOKasumba. 地质通报, 2022
  • [2]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浆事件群[J]. 相振群,陆松年,李怀坤,田辉,刘欢,张阔.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20(02)
  • [3]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中元古代幔源岩浆岩热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D]. 马国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4]华北克拉通地区白云鄂博群尖山组中簇状方解石与古地震事件[D]. 都月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5]内蒙狼山北部古元古代变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记录[J]. 孙立新,张云,胡晓佳,任邦方,王树庆,张天福. 岩石学报, 2018(10)
  • [6]北祁连西段熬油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刘懿馨,侯克选,沙鑫,马蓁,王金荣. 地球科学进展, 2018(02)
  • [7]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J]. 潘桂棠,陆松年,肖庆辉,张克信,尹福光,郝国杰,骆满生,任飞,袁四化. 地学前缘, 2016(06)
  • [8]北祁连西段熬油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 侯克选. 兰州大学, 2016
  • [9]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断隆带海孜双峰式侵入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 杨斌,王伟清,董国臣,郭阳,王子正,侯林. 岩石学报, 2015(05)
  • [10]克拉通演化的超大陆背景与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J]. 席怡,何登发,孙衍鹏,苏艳. 地质科学, 2014(04)

标签:;  ;  ;  ;  ;  

华北古大陆和哥伦比亚超大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