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髋关节坐骨神经损伤

儿童髋关节坐骨神经损伤

一、儿童臀部坐骨神经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江颖[1](2021)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以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为观察对象,对比观察苍龟探穴针法和提插捻转针法对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认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疗效优势,为临床优选不同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分组: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患者分为提插捻转针法组及苍龟探穴针法组,两组均为30例。2.治疗:2.1选穴:参考《针灸治疗学(第二版)》中梨状肌综合征的腧穴处方:环跳秩边殷门委中阳陵泉悬钟阿是穴2.2提插捻转针法组:操作者于环跳穴快速垂直刺入2-2.5寸,提插捻转得气,其他各穴快速直刺入针,施以平补平泻法,提插捻转至得气为度。其中秩边刺入1.5-2寸,殷门刺入1-2寸,委中及阳陵泉刺入1-1.5寸,悬钟刺入0.5-0.8寸。在30min的留针期间,行提插捻转手法1次/15min,取针时不予行针即可拔出。2.3苍龟探穴针法组:操作者于环跳穴垂直快速进针至地部(2-2.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退针至天部(约0.5寸),然后调整针刺角度为45度,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依次刺入,每个方向均缓慢进针,按天、人、地三部逐渐加深,入针2-2.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退至天部。操作结束后提针至天部,直刺至地部,得气后留针30min,行苍龟探穴手法1次/15min,取针时不予行针即可拔出。其余穴位针法、行针频率、深度及留针时间均与提插捻转针法组相同。3.疗程:6日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一个疗程后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4.统计方法: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症状体征积分,对比临床疗效。采用SPSS2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课题未出现剔除、中止及脱落病例,无意外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分析,P>0.05,说明分布在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方面:(1)比较两组间治疗前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苍龟探穴针法组与提插捻转针法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治疗前低,P值均小于0.05,两种治疗方案都有镇痛作用。(3)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P<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在镇痛方面疗效有所差异,苍龟探穴针法疗效较提插捻转针法更佳。3.ODI评分方面:(1)比较两组间治疗前ODI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苍龟探穴针法组与提插捻转针法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比治疗前低,P值均小于0.05,两种治疗方案都有改善功能障碍的作用。(3)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ODI评分差值,P<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有所差异,苍龟探穴针法疗效较提插捻转针法更佳。4.症状与体征评分方面:(1)比较两组间治疗前症状与体征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苍龟探穴针法组与提插捻转针法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与体征评分比治疗前低,P值均小于0.05,两种治疗方案都有改善症状及体征的作用。(3)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评分差值,P<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善症状及体征方面有所差异,苍龟探穴针法疗效较提插捻转针法更佳。5.临床疗效方面:苍龟探穴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67%,提插捻转针法组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苍龟探穴针法临床疗效优于提插捻转针法。结论:1.提插捻转针法及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均有显着疗效。2.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疗效优于提插捻转针法。

柳伟婷[2](2020)在《腕踝针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及其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腕踝针对神经痛大鼠痛行为学、脊髓背角谷氨酸及NMDA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分析其镇痛的脊髓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腕踝针组,每组各12只。采用5-0丝线结扎后剪断坐骨神经的分支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制备SNI大鼠模型,以大鼠机械痛阈值下降、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增高为造模成功标准。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不剪断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其他手术操作如模型组。腕踝针组于造模成功后第5-14天取右侧“下4”-“下5”-“下6”穴给予每天干预4小时,连续10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下抓取不干预。术后第5、14天,用von-Frey测痛仪记录机械痛行为学,用丙酮溶液记录冷刺激痛行为学;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测谷氨酸(Glu)的含量。术后第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机械痛行为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后第5、10、14天机械痛阈值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大鼠术后第14天机械痛阈值显着升高(P<0.01)。(2)冷刺激痛行为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后第5、10、14天的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大鼠术后第14天冷刺激缩足持续时间显着下降(P<0.01)。(3)核磁共振波谱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术后第5天、第14天Glu/Cr比值显着升高(P<0.01),腕踝针组术后第5天Glu/Cr比值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第14天Glu/Cr相对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谷氨酸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谷氨酸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化实验:术后14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NMDAR1、NMDRAR2磷酸化蛋白免疫阳性表达均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腕踝针组NMDAR1、NMDAR2磷酸化蛋白免疫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1)腕踝针能改善神经痛大鼠的疼痛行为模式,抑制脊髓背角谷氨酸及NMDAR1、NMDAR2磷酸化蛋白表达。(2)腕踝针可能是通过下调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以及NMDAR1、NMDAR2磷酸化蛋白表达,抑制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异常兴奋,发挥其镇痛作用。

黄复铭[3](2020)在《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由于髋臼解剖位置复杂、骨性形态不规则,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的重点难点。对于累及后壁、后柱的髋臼后部骨折,其毗邻的臀上神经血管束、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等组织无疑增加了手术风险和难度。目前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常见手术入路有经典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改良Gibson入路、大转子翻转截骨术以及改良K-L入路等。然而,这些入路或学习曲线较长,或手术创伤较大,或手术并发症较多。因此,本课题组针对目前术式的不足及解剖学特点,提出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直接后方入路,以期能经肌肉间隙进行显露并实现骨折复位内固定,从而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疗效。目的:本研究旨在测量直接后方入路的安全显露范围,评价其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安全性;探讨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并对直接后方入路与K-L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1.取新鲜尸体标本6具,双侧臀部均采用直接后方入路模拟手术操作,测量髋臼后部显露范围,记录臀上神经血管束及坐骨神经相关解剖参数。2.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直接后方入路治疗的10例髋臼后部骨折患者资料,收集术中、术后相关数据;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3.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5例髋臼后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K-L入路者24例;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者2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资料。结果:1.直接后方入路显露范围是整个髋臼后壁、部分关节囊及大部分髋臼后柱(坐骨大孔上缘至坐骨棘),平均切口长9.82 cm。臀上动脉、静脉、神经与坐骨大切迹相交处距坐骨大切迹顶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0.55、15.02、3.00 mm。坐骨神经外侧缘与梨状肌上缘、下缘相交处距坐骨大切迹顶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8.85、28.06 mm。2.10例患者平均切口长9.6 cm,平均手术时间50 min,平均术中出血31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3周。根据Mata影像学标准,复位质量优7例,良3例。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末次随访患髋功能优6例、良2例、可2例。3.直接后方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切口长度均小于K-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末次随访患髋功能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复位质量及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接后方入路能够在不离断外旋肌群的情况下经臀中肌-梨状肌肌间隙直接显露髋臼后部,既能为手术提供足够的安全显露范围,也能避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组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一种不错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沈熠[4](2020)在《三法三穴对SNI大鼠NRG1-ErbB2通路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明确三法三穴能否调节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及脊髓L4-6节段中,影响髓鞘再生的重要指标神经调节素1(NRG1)及其受体——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的表达,促进受损神经修复与再生;本实验结合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和机理研究,进一步明确推拿干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髓鞘修复与再生的机制,完善推拿干预促进受损神经修复与再生的可能起效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将SD大鼠102只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正常组21只、假手术组27只、模型组27只、三法三穴组27只),以坐骨神经钳夹术为造模方法,以抓握束缚和三法三穴推拿为对照和治疗方法;以斜板实验和光热耐痛阈作为评估行为学变化的方法,以透射电镜和组织免疫荧光法作为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处有髓纤维变化的方法,以Western-blot法作为检测坐骨神经损伤处和脊髓L4-6节段中NRG1、ErbB2表达的方法,围绕推拿干预对于坐骨神经损伤处有髓纤维变化的影响开展研究。其中,三法三穴推拿干预为定时定量定性刺激:采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将点法、拨法、揉法依次作用于SNI大鼠术侧殷门、阳陵泉、承山穴,每穴每法干预1 min,干预力量为4N,共干预20次。[结果]1 推拿可促进SN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斜板实验结果:造模后28d(干预20次后),三法三穴组结果值高于模型组(P<0.05),接近于正常水平(P<0.05)。可见推拿显着促进SNI大鼠后肢肌力的恢复,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2 推拿可促进SNI大鼠感觉功能的恢复光热耐痛阈结果:造模后28 d(干预20次后),模型组结果值显着高于正常水平(P<0.05)。三法三穴组结果值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已达到正常水平(P>0.05)。可见推拿显着促进SNI大鼠痛觉障碍的恢复,促进其感觉功能的恢复。3 推拿对SNI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有髓纤维产生良性作用3.1 电镜观察结果造模后28 d,电镜下可见坐骨神经损伤处:模型组部分有髓纤维可见重度髓鞘崩脱;髓鞘板层离散,间隙扩大;轴突严重萎缩甚至消失。三法三穴推拿干预20次后,可见其较模型组有髓纤维结构改善,板层分离现象减少,轴突萎缩程度明显减轻;偶见髓鞘崩脱;偶见板层分离;轴突轻度萎缩。可见推拿显着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处有髓纤维的结构。3.2 g-ratio统计结果g-ratio是有髓纤维轴突直径与纤维直径的比值,可反映髓鞘厚度。正常成年大鼠周围神经系统中g-ratio值为0.6。造模后28d,模型组g-ratio值(0.38±0.15)显着低于假手术组(0.56±0.06)(P<0.05);三法三穴推拿干预20次后,三法三穴组g-ratio值(0.54±0.10)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达到假手术组水平(P>0.05)。可见推拿显着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处髓鞘厚度,促进其修复与再生。3.3 有髓纤维直径统计结果有髓纤维的直径不同,其髓鞘厚度和功能亦不同。本实验电镜下坐骨神经损伤处多见中小直径(1.5~5μm)有髓纤维。造模后28 d,模型组有髓纤维直径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20次后,三法三穴组有髓纤维直径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接近于假手术组(P<0.05)水平。3.4坐骨神经免疫荧光观察结果正常情况下,坐骨神经损伤处施万细胞和髓鞘荧光信号强,大量有髓纤维排列致密、连续性好。造模后28 d,模型组有髓纤维有缺失,部分髓鞘崩解,施万细胞大量凋亡缺失。干预20次后,三法三穴组有髓纤维连续性和施万细胞存活情况较模型组有所恢复。可见推拿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处有髓纤维的连续性,保护施万细胞生存。4 推拿可以调节SNI大鼠脊髓L4-6节段和坐骨神经损伤处NRG1-ErbB2信号表达4.1推拿干预前后SNI大鼠脊髓L4-6节段中NRG1表达的变化造模后3 d和造模后7 d(干预前),模型组和三法三穴组脊髓L4-6节段中NRG1表达显着增加(P<0.05)。造模后28 d(干预20次后),模型组、三法三穴组大鼠脊髓L4-6节段中NRG1表达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三法三穴组结果值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4.2推拿干预前后SNI大鼠脊髓L4-6节段中ErbB2表达的变化造模后3 d和造模后7 d(干预前),模型组、三法三穴组脊髓L4-6节段中ErbB2表达显着增加(P<0.05)。造模后28 d(干预20次后),模型组、三法三穴组大鼠脊髓L4-6节段中ErbB2表达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综上所述,在坐骨神经损伤后3 d和7 d,脊髓L4-6节段中NRG1-ErbB2信号显着升高,且同步变化,之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脊髓中NRG1-ErbB2信号与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过程密切相关。推拿干预20次可一定程度上提高L4-6脊髓中NRG1的表达。4.3推拿干预前后SNI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NRG1表达的变化造模后3 d和造模后7 d(干预前),模型组、三法三穴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NRG1表达显着升高(P<0.05)。造模后28 d(干预20次后),模型组、三法三穴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NRG1表达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4.4推拿干预前后SNI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ErbB2表达的变化造模后3d和造模后7 d(干预前),模型组、三法三穴组坐骨神经损伤处ErbB2表达显着增加(P<0.05)。造模后28 d(干预20次后),模型组、三法三穴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ErbB2表达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三法三穴组结果值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综上所述,造模后,坐骨神经损伤处NRG1-ErbB2在损伤急性期(3 d)高表达,而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NRG1和ErbB2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模型组和三法三穴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NRG1表达在造模后7 d达到正常水平,而模型组、三法三穴组ErbB2的表达在造模后28 d至正常水平。推拿干预20次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处ErbB2的表达。[结论]1 三法三穴干预可改善SNI大鼠后肢肌力,改善SNI大鼠痛觉功能障碍——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在基础研究中证明推拿干预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2 三法三穴干预可显着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处超微结构,减轻髓鞘变性程度,促进有髓纤维的修复与再生,为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组织形态学证据。3 三法三穴干预可提高SNI大鼠脊髓L4-6节段中NRG1和坐骨神经损伤处ErbB2表达,完善了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简而言之,三法三穴推拿干预促进损伤的坐骨神经修复与再生,行为学上表现为SNI大鼠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改善;其作用机制是提高SNI大鼠脊髓L4-6节段中NRG1和坐骨神经损伤处ErbB2表达,保护施万细胞的存活,对损伤处有髓纤维产生良性作用,即改善损伤处的有髓纤维连续性和轴突、髓鞘变性程度,促进其再生。

武富良[5](2015)在《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分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解剖角度总结归纳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病理机制、临床分型、手术要点。方法:对我院22例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进行常规手术探查,标出坐骨神经受损部位,结合临床解剖坐骨大孔处分段,将该病分为三型,坐骨大孔内型、坐骨大孔外型、坐骨神经干型。本组病例中坐骨大孔内型2例,坐骨大孔外型17例,坐骨神经干型3例。结果:22例患儿手术后经15年随访,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6%。结论:坐骨大孔内型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病情重,手术复杂,术后不佳。

乐永锐[6](2014)在《注射致儿童坐骨神经损伤医疗纠纷鉴定1例》文中研究说明1案例1.1案情及材料摘要李某(女,2008年1月出生)2010年7月12日晚因咳嗽至当地村卫生室就诊,诊断为咳嗽,予左侧臀部肌注林可霉素、地塞米松,次日李父发现李某走路瘸、未予足够重视,直至2010年7月27日症状明显后至某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查体:步态异常,左下肢呈跨阈步态,临床考虑左坐骨神经损害。2010年8月5日肌电图示EMG被检左下肢部分肌静息状态下可见纤颤正尖波,轻收缩MUP偏宽大或波形差,募集减少;NCV左下肢腓总神经和胫神经CMAP较对侧降低,以腓总神经更着,

吴清君,赵传印,马俊腾[7](2013)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原因与外科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臀部肌肉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治方法,并结合15具尸体标本30条坐骨神经的解剖走行特点分析其损伤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3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并通过15具尸体标本和23例手术患者共53条坐骨神经归纳坐骨神经穿出梨状肌前后的分支类型,论述坐骨神经伤的医源性和解剖学原因。结果:(1)23例患者中,术后1周症状完全恢复4例,基本恢复7例;术后随访3个月:完全恢复11例,基本恢复6例,部分恢复6例;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16例,基本恢复5例,部分恢复2例,治愈率69.6%;(2)15具尸体30条坐骨神经对照组变异比例小于正常变异比例;23例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中,有4例为Ⅰ型,1例为Ⅱ型,14例为Ⅲ型,4例为Ⅳ型,变异比例82.6%,且损伤者多为小儿。结论: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不仅与注射操作不规范所致的机械刺激、药物毒性、瘢痕压迫有关,主要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学结构和走行变异有关。解剖学结构中小儿臀大肌发育差、臀部小和坐骨神经走行变异是其注射性损伤的物质基础;外科治疗是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有效方法。

黄丽华,胡秀荣,张琳[8](2008)在《小儿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3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李丽红,王建国[9](2007)在《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84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儿,按治疗方法和时间分为早期非手术治疗组(Ⅰ组,48例)和早期手术治疗组(Ⅱ组,36例)。Ⅰ组主要采用理疗、神经营养药物等非手术治疗,Ⅱ组在损伤后3~21d进行手术探查。结果Ⅰ组半年内完全恢复26例(54.2%),1年内基本恢复18例(37.5%),1年后有4例仅部分恢复;Ⅱ组半年内完全恢复28例(77.8%),1年内基本恢复8例(22.2%)。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秦豪杰,马书玲,李凡,莫耀南[10](2005)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通过对8例臀部肌肉注射后坐骨神经损伤案例的临床资料和法医学鉴定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多发于小儿;以腓神经受损多见;神经肌电图检查有神经受损表现。结论详细的案情调查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该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有重要价值。

二、儿童臀部坐骨神经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臀部坐骨神经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和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意外事件或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2.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2.5 质量控制与保证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认识
    4.3 简述苍龟探穴针法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
    4.4 穴位处方作用机制
    4.5 针刺镇痛机理研究
    4.6 提插捻转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机理分析
    4.7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机理分析
    4.8 结果分析
    4.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2)腕踝针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及其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1.3 主要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动物造模
        2.3 干预方法
        2.4 行为学检测
        2.5 核磁共振波谱检测
        2.6 标本采集及处理
        2.7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8 免疫组化检测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
        1.1 各组大鼠机械痛行为学的比较
        1.2 各组大鼠冷刺激痛行为学的比较
    2 核磁共振波谱检测结果
    3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
    4 NMDAR1、NMDAR2 磷酸化蛋白检测结果
讨论
    1 祖国医学的相关认识和治疗
        1.1 证候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证候的相关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神经痛的认识和治疗
        2.1 现代医学对神经痛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神经痛的治疗
    3 神经痛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分析
        3.1 SNI模型大鼠的建立
        3.2 SNI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分析
    4 核磁共振波谱检测的应用
    5 腕踝针治疗神经痛的理论基础
        5.1 腕踝针概述
        5.2 腕踝针的临床应用
        5.3 腕踝针的基础研究
    6 腕踝针对SNI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及NMDA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6.1 神经痛与谷氨酸及NMDA受体的相关性
        6.2 谷氨酸及NMDA受体实验结果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直接后方入路与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疗效比较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3.6 典型病例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三法三穴对SNI大鼠NRG1-ErbB2通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灸推拿干预坐骨神经痛的规律探讨
    综述二 周围神经损伤后针灸推拿干预对损伤处神经纤维髓鞘的影响
    综述三 神经调节素1(NRG1)及其受体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三法三穴对SNI大鼠行为学和坐骨神经损伤处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三法三穴对SNI大鼠脊髓L4-6节段、坐骨神经损伤处NRG1、ErbB2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原因与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
        1.2.2 药物与康复治疗
    1.3 坐骨神经走行与变异分型标准
    1.4 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1 对坐骨神经解剖学的认识
    3.2 尸体解剖和手术所见分析
    3.3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原因分析
    3.4 外科治疗的优势
    3.5 预防措施

四、儿童臀部坐骨神经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江颖.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腕踝针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及其受体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D]. 柳伟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直接后方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 黄复铭.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三法三穴对SNI大鼠NRG1-ErbB2通路影响的研究[D]. 沈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分型[J]. 武富良. 中医临床研究, 2015(03)
  • [6]注射致儿童坐骨神经损伤医疗纠纷鉴定1例[A]. 乐永锐.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7]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原因与外科治疗[J]. 吴清君,赵传印,马俊腾. 中国医学创新, 2013(31)
  • [8]小儿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31例临床分析[J]. 黄丽华,胡秀荣,张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01)
  • [9]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 李丽红,王建国.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12)
  • [10]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J]. 秦豪杰,马书玲,李凡,莫耀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2)

标签:;  ;  ;  ;  ;  

儿童髋关节坐骨神经损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