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性心理调查与健康教育

中学生性心理调查与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性心理调查及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任小龙[1](2019)在《新疆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青春期性教育是针对青少年阶段进行的特定生理和心理教育,也是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重点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然而青春期性教育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尤其是通过调查发现新疆内初班(以下简称内初班)的青春期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伴随着新学段的开启和身体第二性征的出现,进入青春期的内初班学生产生的困惑和矛盾日益增多。因此开展与之适应的青春期性教育,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树立健康乐观的心态,从而顺利地度过青春期。笔者以新疆克拉玛依市内初班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的整理和筛选,汇编得到与青春期性教育有关的专题,即如何利用生物课对内初一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开发出了适合内初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校本课程,即如何利用周六校本课对内初二学生进行相关教育;通过研究与实践设计出了适合内初三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主题班会,即如何利用每周五的班会课对内初三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本研究通过整理分析调查问卷以及通过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对比内初班学生在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前后关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个方面认知所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一、大部分内初班学生已进入了青春期。72.1%男生出现遗精,85.1%女生出现月经。但是,进入初中学段的82.7%的内初班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与青春期性教育,因此亟需对内初班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二、关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个方面的认知,不同年级的内初班学生存在着明显差异。内初一年级学生对基本性生理知识“怀孕”和“胎儿出生位置”的错误认识比例达到57.7%和61.3%。内初二和内初三学生对于“对待自慰的态度”的错误认知比例达到了 38.7%和41.5%,表明内初一学生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掌握较差,内初二和内初三学生对性心理方面的错误认知比例较高,因此需要开展与之相适应的青春期性教育。三、针对内初班学生开展的青春期性教育是极其有效的。通过相关实验,接受过青春期性教育的实验组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以及性道德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而未接受过青春期性教育的对照组学生相应认知水平变化不明显。

邓钦元[2](2019)在《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是编制高中生群体的性心理健康问卷,以探究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特点,并使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讨论高中生群体性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由三部分构成。研究一通过对44名高中生的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的录音转为文字材料,共得到101537字的文字材料,通过编码和条目提取拟定自编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问卷初稿。研究二选取昆明及贵阳两地的高中生297名,对问卷进行编制,使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题项修订,维度探索,并拟定3个维度、23题的量表结构;之后再次选取昆明市和贵阳市高中生334名,使用23题量表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形成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量表的正式问卷。研究三选取昆明市545名高中生,使用正式的“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问卷”测量高中生性心理健康,使用“90项症状清单”测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昆明市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性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结果为:(1)自编“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问卷”问卷共23个题项,3个维度,分别是:性观念、性知识和性应对;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s?=0.859,良好的效度。(2)昆明市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较好,仅有12.1%的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3)高中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男生性心理健康水平显着高于女生;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差异,且差异的主要来源来自高一年级。(4)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着相关,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则心理健康的水平也较高。(5)高中生性心理健康各分量表和总分对心理健康得分均具有解释和预测作用,性心理健康总分能够解释和预测心理健康得分的12.6%。

陆肸垚[3](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机构的J项目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内未成年人性侵案件越来越多,性教育缺失引发的诸多社会事件使得性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中学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但是目前却很少有学校愿意主动的去开展性教育课程,反而是一些社会工作机构愿意进入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程,本研究中笔者跟随着一家正在针对中学生开展性教育课程的社会工作机构,深入了解机构中的一个性教育项目,去探索适合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方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以认知行为理论和赋权视角为理论指导,从社工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过程、实践效果等方面了解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方法,通过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从学生、家长、学校等层面分析出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效果;从中梳理得出: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不仅能以更加专业的方法进行授课,而且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接纳、保密、个别化、非批判、案主参与与自决的原则,能使中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性教育课程中,从而促进中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但是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是:目前很多社工介入中学生性教育都是政府购买或者社会购买服务,一旦购买服务终止,性教育课程也面临终止,因此社工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持续性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次项目的完整梳理,能为后续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涂秀菊,向太平,刘倩云,吴峰宇,周希,梅刚[4](2015)在《河源市青少年学生性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河源市不同性别青少年学生的性心理现况,评估他们性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适合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青少年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思路。方法:自编青少年学生性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 000名河源市青少年学生施测,提取有效问卷利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编调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99,重测信度为0.812,累计解释总方差>96%,信度、效度良好,统计结果反映河源市青少年学生性心理状况总体健康,但很多学生存在对性知识的掌握不足,性态度模糊,性观点不正确,性发育适应力和性控制力欠佳等问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男女学生在掌握性知识(x2=11.94,P<0.01)、性态度方面有明显差异(x2=16.39,P<0.01)。结论:河源市青少年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大力度,家长、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要重视并尽早开展性教育。教育者要利用互联网传播性心理正能量,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合适的年龄接触到系统、科学、正面的性知识,帮助他们塑造良好健康的性心理。

张增如[5](2013)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新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讨 ——以四川省为例》文中提出性心理是个体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指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态及心理过程。大学新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人期、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过渡阶段的关键阶段,也是性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因而分析了解高校新生性心理健康现状,采取合适的教育对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举措。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调查法,抽样采用整群抽样,选取了位于四川境内的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和四川管理职业学院等高校,分别代表重点高校、一般高校、独立学院、高职学院等四个类别的学校。本研究调查工具采用了《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骆一、郑涌),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调查发现,四川省高校新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而言,低于全国青少年常模,除性适应分问卷中的自身适应维度和全国常模没有显着差异外,其余维度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从内容上看,四川省高校新生在性的适应方面优于性的认知状况,性价值现状堪忧;从人群上看,男生性认知水平高于女生,性适应力好于女生;非农村生源新生性认知水平、性价值观等方面优于农村生源新生;专科生性适应好于本科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性心理健康教育城乡差异、地域差异的存在;(2)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3)高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够;(4)政府在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缺位;(5)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负性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对策:一、伦理道德教育与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性价值观;二、高校积极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为导向,;三、以异性文明交往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四、净化互联网信息,为学生良好的性行为、性观念的塑造营健康环境;五、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性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人性基础。

欧居湖,张增如[6](2013)在《中外近十年大学生性心理研究述评》文中指出性心理,因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且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十年以来国内国外学者有关大学生性心理的研究及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就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罗念慈,林文婕,史俊霞,韦少云[7](2013)在《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科学而有效的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坪山新区9所中学18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4.59±1.51)岁,男生初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5.01±1.02)岁。男生和女生对初次遗精或月经初潮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女生较男生更为消极(χ2=104.166,P<0.01)。男生认为自己对性知识了解、基本了解、不了解率分别为29.84%、32.52%、51.97%;女生分别为7.12%、16.79%、76.09%,有较高的性健康知识的需求心理,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45.68%的男生和34.86%的女生有过性冲动,男生产生性冲动的比例高于女生(χ2=21.851,P<0.01)。男生对性行为的态度更为开放。结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可采取"以加强性道德为核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联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应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参与,家长配合,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

罗念慈,韦少云,史俊霞[8](2012)在《特区外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深圳市特区外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科学而有效的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调查对象为坪山新区5所中学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性心理、性态度、性知识获取途径等。结果 1)学生对第二性征出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女生较男生更为消极2)中学生自认为对性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有较高的性健康知识的需求心理,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与媒体报道。3)男生对性冲动、手淫的渴求高于女生。结论 1)辖区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不足,应积极开展全面而更为科学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2)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模式,应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参与,家长配合,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

罗念慈,林文婕,史俊霞,韦少云[9](2012)在《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科学而有效的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调查对象为本区9所中学的全部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性心理、性病知识、性态度、性知识获取途径等。结果 1)男生和女生对初次遗精或月经初潮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女生较男生更为消极(x2=104.166,p=0.000)。2)中学生自认为对性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有较高的性健康知识的需求心理,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3)男生性冲动、手淫等性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女生(x2=21.851,p=0.000;x2=5.749,p=0.016),男生对性行为的态度更为开放。结论 1)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还存在不足,应积极开展全面而更为科学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2)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可采取"以加强性道德为核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联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应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参与,家长配合,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

尹幼明,赖维娜,吴哲明[10](2012)在《宁波市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青春健康”认知现状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宁波市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生"青春健康"认知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编初中学生"青春健康"问卷,对宁波市城市、农村、流动人口子弟学校的438名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农村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一学生对青春期性健康知识认知率明显低于城市学校的初一学生(P<0.05,P<0.001);②农村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一学生的性观念与城市学校初一学生相比存在偏差;③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一学生较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初一学生异性交友的比例高(P<0.001);④农村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一学生对学校"青春健康"教育的满意率明显低于城市学校的初一学生(P<0.05)。结论: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一学生在"青春健康"认知、性观念、异性交往及对学校"青春健康"教育满意度等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

二、中学生性心理调查及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生性心理调查及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1.2 多元文化冲击与性文化泛滥
        1.1.3 学生早熟与青春期性教育滞后的矛盾
        1.1.4 国家政策高度重视与家校落实不力之间的矛盾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性生理
        1.3.2 性心理
        1.3.3 性道德、法制与社会
    1.4 研究的可行性
        1.4.1 研究对象的可行性
        1.4.2 利用生物课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可行性
        1.4.3 利用校本课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可行性
        1.4.4 利用班会课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可行性
2. 相关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内初班
        2.1.2 青春期
        2.1.3 性教育
    2.2 国外研究概况
    2.3 国内研究概况
        2.3.1 青春期性教育的争论阶段(1949年10月~1977年)
        2.3.2 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78-1987年)
        2.3.3 青春期性教育的深化阶段(1988年至今)
    2.4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3. 研究设计
    3.1 被试的选取
    3.2 研究过程
        3.2.1 准备阶段
        3.2.2 实施阶段
        3.2.3 完成阶段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3.4.1 研究方法
        3.4.2 数据处理
4.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的实施
    4.2 调查结果
    4.3 归因分析
        4.3.1 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
        4.3.2 学生对青春期性教育认知的构建缺乏引导
        4.3.3 当前青春期性教育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
5.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实践探索
    5.1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育的确定
        5.1.1 生物课程实验教学的确定
        5.1.2 校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确定
        5.1.3 主题班会实验教学的确定
        5.1.4 其他青春期性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确定
    5.2 内初一的生物课程实验教学
        5.2.1 青春期性教育生物课程的实施
        5.2.2 后测分析
    5.3 内初二的校本课程实验教学
        5.3.1 青春期性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5.3.2 后测分析
    5.4 内初三的主题班会实验教学
        5.4.1 青春期性教育主题班会实施
        5.4.2 后测分析
    5.5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的评价
    5.6 其他青春期性教育形式的探索
        5.6.1 个别教育和辅导
        5.6.2 多学科合作
        5.6.3 社团活动的开展
        5.6.4 传媒的补充
6. 研究结论及反思
    6.1 基本研究结论
        6.1.1 青春期性教育应是内初班学生的“必修课”
        6.1.2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的开展应“以人为本”
        6.1.3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的开展应“因材施教”
    6.2 研究反思
        6.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6.2.2 研究的不足
        6.2.3 研究的经验
        6.2.4 研究的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内初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前测调查问卷
    附录2 内初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后测调查问卷
    附录3 内初班教师青春期性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4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5 青春期性教育的教学设计
    附录6 青春期性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附录7 青春期性教育主题班会设计
    附录8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实施前评价表
    附录9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教师教学评价表
    附录10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课堂评价表
    附录11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学生问卷评价表
致谢

(2)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概念
    1.2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1.3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3.1 生理发展与性心理健康
        1.3.2 学校教育
        1.3.3 家庭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1.3.4 青少年同伴关系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1.3.5 性心理健康的自我认知影响
        1.3.6 媒体影响
    1.4 性心理健康的测量方法
    1.5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研究意义
        1.5.1 已有研究的不足
        1.5.2 本研究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一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质性研究
    3.1 预访谈及访谈提纲的确立
    3.2 研究被试
    3.3 质性材料的初步处理
    3.4 合并同类项与条目精减
    3.5 问卷初步编制
4 研究二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
    4.1 问卷修订
    4.2 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结构
    4.3 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4 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量表的结构
    4.5 小结
5 研究三昆明市高中生性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1 被试
    5.2 研究工具
    5.3 研究结果
    5.4 高中生性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5 小结
6 讨论
    6.1 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问卷
    6.2 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现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3 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着作、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致谢

(3)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机构的J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中学生性教育
        (二)社会工作介入性教育
        (三)研究综述
    四、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需求评估
    一、项目学生的性教育现状
        (一)大多数家长对性教育避而不谈
        (二)中学生对青春期变化很困惑
        (三)中学生缺乏性保健知识
        (四)中学生面临性骚扰等诸多风险
    二、项目地点的观察记录
        (一)学校学生压力大
        (二)学校周边人群复杂
        (三)学校周边环境复杂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项目计划
    一、项目背景
    二、理论架构
        (一)认知行为理论
        (二)赋权视角
    三、项目目标
    四、项目实施计划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社会工作者的性教育脱敏
        (二)带领社工熟悉性教育课程
        (三)和社工分享与性教育相关的案例
    二、实践过程
        (一)了解性教育
        (二)了解性别
        (三)生殖系统
        (四)青春期
        (五)怀孕避孕与流产
        (六)疾病与行为
        (七)了解性暴力
        (八)爱情与婚姻
    三、课程反思
    四、效果评估
        (一)中学生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估
        (二)社会工作者授课后感受
        (三)家长关于性教育的态度
        (四)学校关于性教育的态度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一)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4)河源市青少年学生性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2.1.1 信度检验
        2.1.2 效度检验
    2.2 现阶段河源市青少年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各方面特征
        2.2.1 河源市男女青少年学生性知识状况比较
        2.2.2 河源市男、女青少年学生性知识来源状况比较
        2.2.3 河源市男、女青少年学生性态度比较
        2.2.5 河源市男、女青少年学生性适应及控制力[3]比较
3 讨论
    3.1 青少年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3.2 具有良好的性发育适应力和控制力
    3.3 近30%的受调查者性心理处于“懵懂”状态
    3.4 有10%左右的受调查者崇尚性解放、性自由
    3.5 学校-家庭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
    3.6 加强性知识教育
    3.7 性教育宜早
    3.8 父母是青少年性教育最好的实施者
4 结语

(5)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新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讨 ——以四川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2. 概念界定
    2.1 性心理的界定
    2.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
3. 思想政治教育与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3.1 思想政治教育与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致性
    3.2 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3.3 思想政治教育与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5. 研究意义
    5.1 理论意义
    5.2 实践意义
6. 国内外研究现状
    6.1 国内外研究文献比较
    6.2 国内外研究方法和对象
    6.3 国内外研究内容
    6.4 研究不足及展望
7. 四川省高校新生性心理健康现状的实证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工具
    7.3 研究样本
    7.4 研究方法
    7.5 结果与分析
    7.6 问题讨论
8. 四川省高校新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8.1 性心理健康教育城乡差异、地域差异的存在
    8.2 基础教育、家庭教育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8.3 高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够
    8.4 政府在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缺位
    8.5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负性影响
9.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9.1 伦理道德教育与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性价值观
    9.2 高校积极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9.3 以异性文明交往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
    9.4 净化互联网信息,为学生良好的性行为、性观念的塑造营造健康环境
    9.5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性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人性基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中外近十年大学生性心理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一)性观念
    (二)性行为
    (三)性教育

(7)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1.2.2 调查方法
        1.2.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青春期性生理发育及心理状况
    2.3 性知识获取途径及认为获取最佳途径
    2.4 自认为对性知识了解程度
    2.5 性知识需求情况
    2.6 产生性冲动及其态度
    2.7 性行为及其态度
3 讨论
    3.1 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现状
    3.2 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2.1 加强性道德教育是性健康教育的核心
        3.2.2 重视家长在中学生性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2.3 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各方的作用

四、中学生性心理调查及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实践研究[D]. 任小龙.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2]高中生性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 邓钦元.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3]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X社会工作机构的J项目为例[D]. 陆肸垚.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1)
  • [4]河源市青少年学生性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及分析[J]. 涂秀菊,向太平,刘倩云,吴峰宇,周希,梅刚.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5(01)
  • [5]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新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讨 ——以四川省为例[D]. 张增如.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6]中外近十年大学生性心理研究述评[J]. 欧居湖,张增如. 中华文化论坛, 2013(05)
  • [7]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 罗念慈,林文婕,史俊霞,韦少云. 中国健康教育, 2013(01)
  • [8]特区外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 罗念慈,韦少云,史俊霞. 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2
  • [9]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 罗念慈,林文婕,史俊霞,韦少云. 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 2012
  • [10]宁波市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初中学生“青春健康”认知现状的比较分析[J]. 尹幼明,赖维娜,吴哲明. 中国性科学, 2012(10)

标签:;  ;  ;  ;  ;  

中学生性心理调查与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