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插管血液透析体会

锁骨下静脉插管血液透析体会

一、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进行血透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陆猛桂[1](2021)在《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应用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9年7月留置带涤纶套的长期深静脉双腔导管尿毒症患者50例为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改良组采用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传统组采用传统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量、透析充分性、置管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术后导管通畅率及感染率。结果:改良组置管成功率、术后导管通畅率均高于传统组,血肿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血流量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充分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施娅雪,张皓[2](2015)在《血透导管与中心静脉病变》文中研究说明中心静脉包括回流上肢血液的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又称为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回流下肢血液的髂静脉、下腔静脉,由于这些静脉位于胸、腹腔,相较于四肢的深静脉,解剖位置深,因此称之为中心静脉。1任何血管通路都有赖于一条通畅的中心静脉,中心静脉病变是血管通路最棘手的难题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无论是永久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瘘

施娅雪,张纪蔚,张皓,张柏根[3](2015)在《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经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疑难病例的病史及血液透析通路的设计。结果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例病例,男3例,女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6.6±13.4)岁,其共同特点是由于插管及其他原因,造成中心静脉资源的耗竭,缺乏常规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手段及后续手段匮乏,远期通畅率不高,同时部分患者还存在急诊透析通路的建立困难。最终这7例患者根据各自病情分别施行了左股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置管1例,右头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股动脉-股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2例,股动脉-髂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1例,股浅动脉-股浅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肱动脉-肱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以维持透析。7例患者随访时间1156个月,维持规律性血液透析,有5例因其他原因死亡,1例随访2年后失访,1例维持透析。结论中心静脉耗竭是造成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困难的主要原因,尽量减少和避免中心静脉插管,有助于保护静脉资源。下肢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通路的一种选择,而当所有静脉资源耗竭时,可采用动脉-动脉的血管通路。

张晓娟,张沙丽[4](2011)在《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着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林蓉,熊晓红,文艳秋[5](2011)在《血透患者双腔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进展》文中认为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治疗的一条方便快捷的血管通路。留置导管过程中可出现出血、流量不足、导管意外脱落、血栓和感染等并发症,本文就双腔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施娅雪,叶猛,张皓,梁卫,张纪蔚[6](2011)在《无血液透析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五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无血液透析(血透)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患者的造影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5例无血透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的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女3例,男2例,年龄43~65岁,平均(53±8)岁;5例均表现为上肢肿胀;5例均为左腕部自体动静脉通路,平均建立时间(33.6±35.4)个月。静脉造影显示闭塞性病变2例,狭窄3例,其中头臂静脉狭窄1例,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各一处狭窄1例,锁骨下静脉双处狭窄1例。头臂静脉狭窄部位较恒定,均位于气管前方部位,CT显示局部受主动脉压迫。采用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锁骨下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旁路术、血透通路关闭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高流量的动脉血流加剧了中心静脉潜在受压部位或瓣膜部位的内膜增殖,可能是导致无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的病因。静脉造影是首选诊断方法。治疗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探讨。

施娅雪,张皓,梁卫,叶猛,洪彪,王暐,张纪蔚,张柏根[7](2010)在《血透病人中心静脉狭窄的诊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透病人中心静脉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13例中心静脉狭窄的血透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有同侧中心静脉插管史病人占61.54%,表现为上肢肿胀、静脉高压,中心静脉双侧病变1例,单侧病变12例,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闭塞各2例,头臂静脉狭窄3例,锁骨下静脉狭窄5例。采用球囊扩张术、锁骨下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旁路术、血透通路关闭术治疗,症状缓解。结论血透病人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严重,并影响了血透通路的使用和寿命,静脉造影仍是首选诊断方法,而治疗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探讨。

黄光烈[8](2009)在《不同置管部位的临时透析导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急慢性透析治疗时,深静脉双腔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虽然近20年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越来越成熟,导管的生物材料和设计越来越好,但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使用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感染、导管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狭窄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这既威胁着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又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虽然国内外对透析导管的研究较多,但是因缺乏大型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目前仍然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置管方案。研究目的:通过对锁骨下静脉(左右两种路径)、颈内静脉和股静脉路径置入双腔静脉透析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进一步探讨临时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的部位与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寿命的关系,总结出最佳和最有效的血液透析患者临时血管通路建立部位和方案。第一部分材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入住本院的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患者随机分配到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三种途径留置双腔导管开始透析治疗,所有导管均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的临时透析用双腔静脉导管。①收集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②记录导管急、慢性并发症事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发生情况和病变特点;③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共有132例各种原因终末期肾病患者,男性80例,女性52例,颈内静脉48例,锁骨下静脉44例,股静脉40例。48例52条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其中有4例次由于导管功能不全或菌血症进行原位换管,导管总留置时间为2330病人天(平均44.8±8.6病人天),44例53条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其中有9例次因各种原因进行原位换管,导管总留置时间为1850病人天(平均34.9±7.3病人天),40例股静脉双腔导管,导管留置天数1069病人天(平均26.7±6.7病人天)。在置管手术中没有发生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包括气胸或血胸等,在颈内静脉置管时误穿动脉14例次,经准确判断后重新再穿刺。其中7例术后局部有出血和轻微血肿形成,2例出现严重出血和颈部大血肿,其中1例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并发脑出血死亡,另1例造成手术侧肢体运动神经永久性损伤。在股静脉插管时误穿入股动脉23例次,均经准确判断后重新进针,3例患者出现大腿根部和臀部巨大血肿,给患者生活造成不便。锁骨下静脉插管术未有误穿入动脉的记录,也没有出现血胸或气胸等并发症。慢性并发症情况,导管出口或隧道感染在颈内静脉9例次,锁骨下静脉组为2例次,股静脉4例次。菌血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组6.01/1000天,锁骨下静脉组1.62/1000天,股静脉组3.74/1000病人天。导管功能不全在股静脉组为15例次,发生率为28.85%;而锁骨下静脉组为4例次,发生率为7.55%;颈内静脉组1例次,发生率为2.5%。深静脉狭窄发生率在颈内静脉组1例次,而在锁骨下静脉组5例次,股静脉组1例次,所有深静脉梗阻都为暂时性,拔除导管后梗阻症状消失。第二部分材料和方法:各种原因需要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配到右侧和左侧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双腔透析导管,手术后护理及使用按照我中心的常规实施,观察指标和并发症处理同第一部分。结果:接受右侧锁骨下静脉导管置入患者46例共54条导管,左侧锁骨下静脉42例47条导管。导管功能不全左侧为1次(2.1%),右侧为5次(9.2%),左侧明显低于右侧(X2=5.114,P=0.034);出口隧道感染左侧发生率为0次,右侧为5次(9.2%),左侧明显低于右侧(x2=4.677,P=0.027);导管相关菌血症在左侧为1次(0.83/1000/day),右侧为6次(1.59/1000/day),左侧明显低于右侧(x2=4.155,P=0.042);深静脉梗阻发生率左侧为2次(4.3%),右侧为9次(16.6%),左侧显着低于右侧(χ2=4.121,P=0.042)。结论:1.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三种途径留置导管进行透析治疗效果良好。2.不同置管部位的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各不相同,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时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最少。3.不同置管部位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中,锁骨下静脉置管的透析导管相关感染(Hemodialysi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HCRI)发生率低,尤其是左侧锁骨下静脉,而颈内静脉感染发生率最高,股静脉置管HCRI发生率介于两者之间。导管功能不全(Catheter dysfunction, CD)发生率在股静脉置管时最高,颈内静脉最低,锁骨下静脉介于两者之间。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时,导管相关深静脉梗阻的发生率略高于其它部位,但都为暂时性梗阻,拔管后消失。4.锁骨下静脉途径置管优于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尤以左侧锁骨下静脉最佳,可作为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选择。

陈莉,刘毅[9](2008)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冼翠华,姜松青,钟业娟,张月玲[10](2005)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回顾分析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6例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透通路,评价其透析的充分性,并与颈内静脉导管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置管后感染、出血、导管内血栓形成、导管脱落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处理方法。结果锁骨下静脉导管法的血透充分性与颈内静脉导管法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显着性(P均>0.05)。结论使用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建立血透通路具有稳定可靠、患者容易接受、并发症少、可较长时间置管等优点,能达到充分透析,是目前血液净化一种理想的血液通路。

二、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进行血透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进行血透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术后导管通畅率及感染率比较
    2.2 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量、透析充分性比较
3 讨论

(2)血透导管与中心静脉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1任何血管通路都有赖于一条通畅的中心静脉, 中心静脉病变是血管通路最棘手的难题
2血透导管是引起中心静脉病变最主要的原因
3避免或尽量减少血透置管是预防中心静脉病变的关键
4降低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3)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讨论

(4)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不同置管部位分组情况
        1.1.2 导管感染的预防方法分组情况
    1.2 置管方法
    1.3 导管相关感染的分类和诊断标准[1]
    1.4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血透患者双腔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材料
    1.1 不带Cuff的双腔静脉留置导管 (non-Cuffed catheter)
    1.2 带Cuff的双腔静脉留置导管 (Cuffed catheter)
2 双腔静脉导管留置部位
3 护理
    3.1 出血、血肿的护理
    3.2 导管脱落的护理
    3.3 流量不足[2, 10]的护理
    3.4 导管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3.5 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3.5.1 置管创口处皮肤护理
        3.5.2 敷料的应用
        3.5.3 置管途径与留置时间
        3.5.4 封管方式与感染的关系
4 小结

(7)血透病人中心静脉狭窄的诊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诊断与治疗
2 结果
    2.1 静脉造影结果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率及病因
    3.2 临床表现及诊断
    3.3 治疗

(8)不同置管部位的临时透析导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三种路径的透析用临时双腔深静脉导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左右锁骨下静脉侧路径透析用临时双腔导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9)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留置部位的选择
2 留置长期导管的适应证及优点
    2.1 适应证[12]
    2.2 优点
3 使用长期留置导管的并发症
    3.1 近期并发症
    3.2 导管远期并发症
        3.2.1 静脉狭窄
        3.2.2 血栓形成
        3.2.3 感染
4 使用长期留置导管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5 结语

(10)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2 结果
    2.1 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
    2.2 两组血透充分性比较
    2.3 两组置管后并发症
3 讨论
    3.1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透的重要保证
    3.2 并发症及处理
    3.3双腔导管留置的时间

四、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进行血透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法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长期血透导管应用体会[J]. 陆猛桂.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5)
  • [2]血透导管与中心静脉病变[J]. 施娅雪,张皓.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03)
  • [3]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J]. 施娅雪,张纪蔚,张皓,张柏根.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5(02)
  • [4]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J]. 张晓娟,张沙丽. 临床军医杂志, 2011(03)
  • [5]血透患者双腔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进展[J]. 林蓉,熊晓红,文艳秋. 西部医学, 2011(04)
  • [6]无血液透析插管史的中心静脉狭窄五例临床分析[J]. 施娅雪,叶猛,张皓,梁卫,张纪蔚.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03)
  • [7]血透病人中心静脉狭窄的诊治研究[J]. 施娅雪,张皓,梁卫,叶猛,洪彪,王暐,张纪蔚,张柏根.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04)
  • [8]不同置管部位的临时透析导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对比研究[D]. 黄光烈. 暨南大学, 2009(S1)
  • [9]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陈莉,刘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06)
  • [10]锁骨下静脉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J]. 冼翠华,姜松青,钟业娟,张月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06)

标签:;  ;  ;  

锁骨下静脉插管血液透析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