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钢2500m~3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鑫[1](2020)在《高炉喷吹煤粉燃烧特性研究以及对燃烧带煤气流分布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高炉喷煤是钢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用来代替焦炭作为高炉内还原反应中热源和还原剂的部分作用,同时缓解练焦的所产生的压力。本文选取了某钢铁厂2500m3高炉喷吹用的三种煤粉作为实验样品,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得出:烟煤的挥发分的含量高于其他两种煤,其氢氧含量也高于其他两种煤,烟煤和新疆原煤的硫含量相当,水洗精煤的硫含量最高。三种煤的高低位发热量按烟煤、水洗精煤和新疆原煤的顺序依次降低,烟煤开始变形温度最低,水洗精煤和新疆原煤的开始变形温度相当。三种煤的可磨性指数水洗精煤、烟煤和新疆原煤的可磨性依次降低;三种煤的焦渣特性指数相同,燃烧产物的粘结性相当。对不同配比的混煤进行热重和爆炸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烟煤比例的增加,增强了混煤的爆炸性,烟煤与水洗精煤的混煤火焰长度均小于100mm,且烟煤和新疆原煤的混煤呈强爆炸性,火焰长度均超过350mm,长于相对应的烟煤的水洗精煤的混煤火焰;当烟煤与新疆原煤混和时,挥发分含量在14~16时,燃烧性能较好;当烟煤与水洗精煤混合时,挥发分含量在12~17时,混煤燃烧性能最好。利用Factsage软件在高炉现行状态下进行相关计算,最佳熟料比为烧结矿:钛球:南非块矿:普球:澳矿采用比例分别为68.5%:1.1%:14.1%:15%:1.3%。此条件下能够保证炉渣较好的粘度和碱度,同时较好保证料柱的透气性,能够利于高炉的顺行。提升喷煤比的同时高炉顺行也会产生一定的恶化,配合调剂鼓风系统参数手段改善燃烧带煤气流分布十分必要,本文利用fluent软件研究发现鼓风温度和富氧率的变化对风口回旋区内的气相成分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但是鼓风温度和富氧率的变化均会促进煤粉燃烧反应的进行,是回旋区的高温区面积扩大且前移,保证一定的鼓风湿度,是高风温富氧喷煤条件下高炉顺行重要的调节手段。
吴瑞琴,王雪超[2](2020)在《八钢2500m3高炉工序能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对八钢2500m3高炉2011年-2019年的工序能耗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原燃料质量的稳定、高炉冶炼技术水平的提高、节能降耗先进技术应用等措施的实施是降低高炉工序能耗的根本保证,提出了高炉节能降耗的主要努力方向。
路鹏,裴生谦,王洪余,褚润林[3](2019)在《宣钢1#高炉炉役后期指标提升实践》文中提出对宣钢1#高炉炉役后期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下部缩小风口面积、使用长风口,提高鼓风动能:上部优化布料矩阵,采用大矿批,稳定煤气流分布:维持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阶段性钛矿护炉、堵风口等措施,克服了炉役后期不利条件的影响,在连续保持炉况14个月稳定顺行的基础上,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2019年2月份日产合格生铁完成6185t/d,入炉大焦比337kg/t,煤比170kg/t,为企业生产稳定及成本降低创造了良好条件。
陈军,王志堂,聂长果,赵淑文,彭鹏[4](2019)在《马钢4号高炉保稳顺提煤比生产实践》文中指出对马钢4号高炉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提高煤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在建立高炉合适操作制度、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如优化入炉原燃料结构、稳定煤气流分布、保持相对较高的煤粉利用率、加大炉型管理力度等提升了煤比。2017年7月以后,4号高炉稳定顺行,煤比持续呈稳定的上升势头,由7月的126kg/t提升至12月的160kg/t,利用系数也由7月的2.30提升至12月的2.48。
项明武,秦涔,刘菁[5](2018)在《马钢3200m3高炉设计特点及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马钢3200m3高炉的设计特点,并从智能化炼铁及超低排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在马钢3200m3高炉设计中,以"先进实用、成熟可靠、长寿环保"为原则,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设备,设备和材料的选择立足于国内,总体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达到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高炉投产后,生产指标逐步上升并保持稳定,高炉月平均利用系数最高达到2. 5以上,月平均燃料比最低486 kg/t。
王志堂,聂长果,张群,赵淑文,陈军[6](2017)在《马钢4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文中指出对马钢4号高炉开炉后的强化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做好精料入炉工作、优化高炉操作、加强炉型管理以及出渣铁管理等措施,使开炉后的高炉冶炼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马志伟[7](2017)在《低品位铁矿高炉合理炉料结构及Ti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西南地区的钢铁联合企业采用本地资源丰富低品位矿石原料与精料和进口优质原料混合的方法进行冶炼生产,以降低由于交通运输的不便,带来的大量运输成本。为了优化冶炼低品位铁矿高炉炉料结构,探究低品位矿高炉焦比影响因素,寻求降低低品位矿高炉焦比的方法,本文选取A钢铁厂2500m3高炉为研究样本,对其炉料结构和焦比计算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以此完成了低品位矿高炉炉料系统的开发。根据A钢厂冶炼低品位矿高炉实际生产数据,对铁水中Ti元素进行研究,得出其对炉料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炉渣碱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最优炉渣碱度的选取方法。进而开展了关于冶炼低品位矿高炉合理炉料结构研究,完成了低品位矿高炉合理配料模型的建立。运用该模型后使得A钢铁厂样本高炉吨铁消耗低品位矿量下降到1806.95kg/t,吨铁矿石成本下降到1527.34元/t。针对传统高炉焦比工程计算模型,深入解析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对传统模型中部分参数提出修正并作出详细解释,构建出适用于冶炼低品位矿理论焦比计算模型。并以样本高炉5个月的生产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计算模型探究Ti元素对冶炼低品位矿高炉理论焦比K的主要影响因素Cd、Cb和Cc的影响,并结合碳素平衡图分析其影响原因。结果表明:Ti元素会使Cd和Cc的量增加,Cb的量减小,由于Cd和Cb增减幅度不同,导致碳素平衡图中总氧化碳量Co减小。根据本文建立的冶低品位矿高炉合理配料模型和理论焦比计算模型,运用JDK运行环境下的Java工作平台--Eclipse进行可视化编程,完成了冶炼低品位矿高炉合理炉料结构的预报系统界面程序的编写,该程序通过对矿石成分、燃料成分、工艺参数等已知量的输入,系统进行后台运算,即可得出推荐的炉料配比基本数据,以及该配比模式下矿石的消耗量和生铁成分等数据。
戴莅隽[8](2016)在《马钢提升铁水成本竞争力回顾》文中认为成本竞争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对于长流程的钢铁制造业来说,铁水成本占到钢材成本的60%以上,铁水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是企业最终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马钢铁水成本近几年持续降低,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尤其在2016年,更是为公司扭亏为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分工序、分炉型,对铁水制造成本选取近五年马钢自身的历史数据、行业数据、区域内先进企业数据,加以对比分析,对马钢提升铁水成本竞争力情况做一个全面的回顾,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高海潮[9](2016)在《技术先行 管理跟进 文化引领 责任落地——马钢高炉连续29个月稳定顺行解析(代序)》文中认为回顾马钢较长周期的高炉稳定顺行的情况,总结马钢高炉连续29个月稳定顺行的经验。
胡玉清[10](2015)在《低品位原料条件下的高炉喷煤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炉喷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改变高炉用能结构的关键技术,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高炉以煤代焦,可以缓解焦煤的资源短缺,降低生铁成本。本论文以某钢厂2500m3高炉的配煤结构为研究对象。文章首先从高炉经济技术指标、煤粉燃烧率、燃料比、铁水成本、理论燃烧温度、炉腹煤气量、炉况顺行程度几个方面确定某钢厂2500m3高炉在低品位、高渣比条件下的经济煤比;其次从高炉喷吹煤粉性能入手,分析了烟煤、无烟煤的成分和性能,寻找并优化某钢厂2500m3高炉的经济烟煤和无烟煤配比。与此同时,某钢厂2500m3高炉开展管理创新,优化高炉操作等工作,使高炉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改善,吨铁成本降低。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同行业提供宝贵经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某钢厂2500m3高炉的经济煤比为150~170kg/t·Fe;2、配煤比结构为“无烟煤70%+烟煤30%”和“无烟煤100%”的煤焦置换比比配煤比“无烟煤50%+烟煤50%”分别提高了0.076倍和0.143倍,煤焦置换比越高,越有利于高炉降低焦比;3、与配煤比“无烟煤50%+烟煤50%”相比较,使用“无烟煤70%+烟煤30%”、“无烟煤100%”后焦比分别下降了1.155kg/t和20.816kg/t;综合燃料比分别下降了13.087kg/t和23.997kg/t。4、在某钢厂现有喷吹原煤的采购条件下,无法使用到优质川瘦煤时,采用全无烟煤喷吹时最经济的。
二、马钢2500m~3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钢2500m~3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高炉喷吹煤粉燃烧特性研究以及对燃烧带煤气流分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炉喷煤的意义 |
1.2 高炉喷煤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 高炉喷煤对冶炼的影响 |
1.3.1 高炉喷煤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
1.3.2 对焦炭的影响 |
1.4 高炉喷煤的相关要求 |
1.5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
1.5.1 课题提出背景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某高炉喷吹用煤粉的性质研究 |
2.1 喷吹用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2.2 喷吹用煤的高低位发热量和焦渣特性 |
2.3 喷吹用煤的可磨性系数和灰熔性 |
2.4 喷吹用煤的热解特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高炉喷吹用混煤的燃烧特性研究 |
3.1 不同混煤方案的燃烧率 |
3.2 不同混煤方案的活化能 |
3.3 不同混煤方案的着火温度 |
3.4 不同混煤方案的最大失重速率及其对应温度 |
3.5 不同混煤方案的燃尽指数及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 |
3.6 不同混煤的爆炸性参数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高炉不同混煤条件下物料还原性及炉渣性质研究 |
4.1 高炉炉渣形成的过程 |
4.2 化学成分对炉渣冶金性能的影响 |
4.2.1 MgO对高炉炉渣冶金性能的影响 |
4.2.2 Al_2_O3对高炉炉渣冶金性能的影响 |
4.2.3 TiO_2对高炉炉渣冶金性能的影响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4.3.1 不同配煤时炉渣的性质研究 |
4.3.2 不同铁矿石配比时炉渣的性质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高炉燃烧带煤气流分布的研究 |
5.1 煤气流的形成以及煤粉的燃烧特性 |
5.2 高炉燃烧带煤气流分布的模拟计算 |
5.3 喷煤条件下鼓风参数对燃烧带煤气流分布的影响 |
5.3.1 鼓风温度对燃烧带煤气流的影响 |
5.3.2 鼓风含氧量对燃烧带煤气流的影响 |
5.3.3 鼓风含水量对燃烧带煤气流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炉喷煤生产实践研究 |
6.1 高炉合理喷吹煤粉结构试验方案 |
6.2 高炉合理喷吹煤粉试验研究 |
6.3 高炉喷煤优化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八钢2500m3高炉工序能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八钢2500m 3高炉工序能耗状况 |
3 2500m 3高炉工序能耗变化的分析 |
3.1 原燃料质量的稳定 |
3.2 高炉冶炼技术水平的提升 |
3.3 炉衬喷涂技术应用 |
3.4 加强余热余能回收及能源动态管理 |
3.4.1 高炉煤气压差发电技术的应用 |
3.4.2 热风炉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
3.4.3 高炉冲渣余热回收及废水循环利用 |
3.4.4 加强能源动态控制和管理 |
4 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方向 |
4.1 稳定入高炉原料品质 |
4.2 风温需进一步提升 |
4.3 提高喷煤比、提高富氧水平 |
5 结束语 |
(7)低品位铁矿高炉合理炉料结构及Ti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炉炼铁的发展 |
1.3 高炉炼铁原燃料 |
1.3.1 高炉常用铁矿石及其特点 |
1.3.2 熔剂 |
1.3.3 燃料 |
1.4 铁矿石资源分布 |
1.4.1 世界铁矿石资源情况 |
1.4.2 我国铁矿石资源状况 |
1.5 低品位矿石及其特点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
1.6 国内外对低品位矿石研究近况 |
1.7 研究背景及内容 |
1.7.1 研究背景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冶炼低品位铁矿高炉生产现状分析 |
2.1 实际冶炼情况 |
2.1.1 高炉冶炼生产现状 |
2.1.2 冶炼情况对比分析 |
2.2 低品位矿化学成分分析 |
2.3 焦炭质量情况分析 |
2.4 煤粉质量情况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合理炉料结构模型及Ti影响因素研究 |
3.1 合理炉料配比原则 |
3.2 传统配料计算方法 |
3.3 Ti元素对冶炼低品位矿高炉炉料结构的影响 |
3.3.1 Ti元素的迁移过程及影响因素 |
3.3.2 [Ti]改变对矿石消耗量的影响 |
3.4 合理炉料研究方法 |
3.4.1 原始数据 |
3.4.2 配料方案 |
3.4.3 计算方法 |
3.5 合理炉料配料方案 |
3.5.1 炉料结构配比 |
3.5.2 相对误差分析 |
3.5.3 不同炉渣碱度与矿石总消耗量和成本的对比分析 |
3.6 数据对比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冶炼低品位矿高炉焦比模型及Ti影响因素研究 |
4.1 传统焦比的工程计算法 |
4.2 传统工程计算法的修正 |
4.3 Ti对焦比计算的影响分析 |
4.3.1 Ti对直接还原耗碳量C_d的影响 |
4.3.2 Ti对风口前燃烧的碳量C_b的影响 |
4.3.3 Ti对生铁渗碳量C_c的影响 |
4.3.4 Ti对焦比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炉合理炉料结构预报软件开发 |
5.1 技术路线 |
5.2 软件开发工具 |
5.3 界面程序编制 |
5.3.1 程序编制原则 |
5.3.2 软件界面程序编码 |
5.4 软件界面设计 |
5.4.1 软件主界面 |
5.4.2 矿石成分界面 |
5.4.3 燃料成分界面 |
5.4.4 工艺参数界面 |
5.4.5 计算结果界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9)技术先行 管理跟进 文化引领 责任落地——马钢高炉连续29个月稳定顺行解析(代序)(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记忆 |
2 技术先行 |
3 管理跟进 |
4 文化转变 |
5 运行效果 |
(10)低品位原料条件下的高炉喷煤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高炉炼铁综述 |
1.1 高炉炼铁在钢铁工业中的地位 |
1.2 低品位、高渣比条件下的高炉生产 |
1.3 高炉配煤结构研究现状 |
1.3.1 高炉常用燃料 |
1.3.2 高炉喷吹煤粉追溯 |
1.3.3 国内外高炉配煤结构现状 |
1.3.4 高炉喷吹煤粉的性能 |
1.3.5 高炉喷吹煤粉的效益 |
第二章 某钢厂2500M~3高炉喷煤结构研究 |
2.1 某钢厂2500M~3高炉炉料结构概况 |
2.2 某钢厂6#高炉炉料结构概况 |
2.3 某钢厂2500M~3高炉开展喷煤结构优化研究的必要性 |
2.3.1 某钢厂2500m~3高炉降本增效的需要 |
2.3.2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
2.3.3 对目前喷煤工作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全面评价 |
2.4 某钢厂2500M~3高炉喷煤结构评价依据 |
第三章 某钢厂2500M~3高炉经济煤比研究 |
3.1 某钢厂2500M~3高炉经济技术指标现况 |
3.2 煤粉燃烧率(除尘灰含碳量)分析 |
3.3 燃料比分析 |
3.4 铁水成本分析 |
3.5 理论燃烧温度 |
3.6 炉腹煤气量的控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钢厂2500M~3高炉经济配煤结构研究 |
4.1 理论依据 |
4.2 单种烟煤实验室研究 |
4.2.1 瘦煤工业性分析 |
4.2.2 着火点温度、爆炸性能、可磨指数、发热量检测 |
4.2.3 燃烧率 |
4.3 单种无烟煤实验室研究结果 |
4.3.1 无烟煤工业性分析结果 |
4.3.2 发热量、着火点温度、爆炸性能、可磨指数检测 |
4.3.3 综合热试验 |
4.4 川瘦煤的指标 |
4.4.1 工业分析 |
4.4.2 发热量 |
4.4.3 着火点可磨性爆炸性 |
4.4.4 单种煤实验室结论 |
4.5 喷煤结构优化试验 |
4.5.1 烟煤比例增加 |
4.5.2 烟煤结构优化 |
4.5.3 喷煤结构优化试验结果 |
4.6 无烟煤比例增加工业实践 |
4.6.1 喷煤配煤比 |
4.6.2 混合煤粉工业分析 |
4.6.3 高炉除尘灰残炭量检测情况 |
4.6.4 燃料消耗及置换比对比分析 |
4.6.5 三个阶段配煤比指标对比 |
4.6.6 铁水成本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喷煤结构优化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工作 |
5.1 开展管理创新工作 |
5.2 高炉操作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
5.3 经济技术指标效果对比 |
5.3.1 纵向比较,铁水成本明显降低 |
5.3.2 横向比较,燃料比指标在同行业中都属于较好水平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四、马钢2500m~3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炉喷吹煤粉燃烧特性研究以及对燃烧带煤气流分布的影响[D]. 张世鑫. 贵州大学, 2020(01)
- [2]八钢2500m3高炉工序能耗分析[J]. 吴瑞琴,王雪超. 新疆钢铁, 2020(02)
- [3]宣钢1#高炉炉役后期指标提升实践[A]. 路鹏,裴生谦,王洪余,褚润林. 智能技术在炼铁上的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2019
- [4]马钢4号高炉保稳顺提煤比生产实践[J]. 陈军,王志堂,聂长果,赵淑文,彭鹏. 炼铁, 2019(01)
- [5]马钢3200m3高炉设计特点及思考[J]. 项明武,秦涔,刘菁. 炼铁, 2018(06)
- [6]马钢4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A]. 王志堂,聂长果,张群,赵淑文,陈军. 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1.炼铁与原料, 2017
- [7]低品位铁矿高炉合理炉料结构及Ti影响因素研究[D]. 马志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8]马钢提升铁水成本竞争力回顾[J]. 戴莅隽.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6(S1)
- [9]技术先行 管理跟进 文化引领 责任落地——马钢高炉连续29个月稳定顺行解析(代序)[J]. 高海潮.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6(S1)
- [10]低品位原料条件下的高炉喷煤结构优化研究[D]. 胡玉清.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