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rotel99国标库的正确安装与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向琴[1](2012)在《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加工或检测的装置,对实现生产自动化,推动工业生产有重要作用。夹具能较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在缩短产品试制周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仿手指自适应柔性夹具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主要完成的设计研究如下:①介绍了夹具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结合目前夹具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②本夹具采用柔性机构,提高整体自由度,能较好的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为了减少工件的安装(工序)次数,对夹具进行一次装夹多面加工的结构设计和三维建模。③为减少仿手指在制作过程中出现死点或是运动不畅,在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前,运用动力学的理论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验证;并在三维建模后,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④提出了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多领域仿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采用AMESim软件对仿手指夹具的上臂及下臂机电液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中加入PID控制器时,系统的液压冲击得到缓解,系统的响应速度得到提高,下臂举升系统及夹手伸长液压缸的控制精度得到显着提高,并达到设计要求。⑤对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进行了控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为了让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能克服各种复杂工作环境的影响且依旧能满足所要求的工作精度,在驱动原理和控制方式的设计上就不能按照传统的夹具设计来进行,必须要有所创新。
江银[2](2011)在《水下声系统性能检测装置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声纳设备是海军舰船的上的重要装备,水下声系统又是声纳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水下声系统的性能状态进行检测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它关系到声纳设备的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和可信。本论文对水声换能器和水声换能器基阵进行了分类讲解,对现代声纳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重点对匹配定位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本论文所设计的装置就是针对实际的使用需求,结合装备的特点进行设计开发了一种检测仪表。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达到了用尽量少的硬件资源实现控制功能。单片机是发展最早、应用最广、使用最廉价的电子产品。拥有大量可以借鉴的电路和算法程序。可以缩短开发周期节约设计费用。本论文主要选用单片机技术实现键盘操作和显示的方便自动化,选用低导通电阻模拟开关芯片和简便的模数转换器件方便实现了水下声系统小信号的分贝变换。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声纳的水下阵元噪声电平测试、前放直流漂移检查、激励响应检查、接收阵安装平台噪声检查、阵元听音检查。本论文依据设计思想完成了水下声系统检测装置的单板设计、调试、整机装配、检测、例行试验和湖上联调试验,通过各项试验,验证了最初的设计思想的合理性。本论文立足产品的工程实现,做到了产品的高可靠性、高实用性、高方便性的特点。
马汝祥[3](2011)在《台区配电变压器防盗监控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电网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不但在城市里,在农村等边远地区也安装了农用变压器,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农用变压器被盗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论文通过研究农用变压器在盗窃过程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防盗措施。而其中,通过GPRS网络进行电力变压器监控是一种好的措施。GPRS网络具有高速数据传输,永远在线,费用小的特点,而且可以通过短信和无线数据传输两种方式达到监控的目的。在论文中分为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两部分的设计。硬件模块中以单片机PIC16F系列的单片机作为核心模块.辅以三相变压器电压检测模块,时钟电路,报警电路,Max232及其外围电路,GPRS无线模块电路。软件模块中通过编辑初始化程序,中断程序,报警电路程序以及GPRS模块程序,与硬件电路相结合,经过调试,发出指令操纵GPRS模块进行动作。
黄如昌[4](2009)在《基于LabVIEW回转窑筒体椭圆度测量系统》文中提出水泥回转窑是水泥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它长期在重载、高温的情况下工作。作为关键性的设备,回转窑正常运转对水泥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回转窑的窑内砌有一层耐火砖,用于隔热作用。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其耐火砖由于不断受到原料的磨损而变薄,或者由于窑中心线的不平直而使筒体受到应力作用使耐火砖发生脱落的现象而引发“红窑”事故,如不及时发现,会筒体会被烧穿引发更大的生产事故。如果发生此类事故,水泥厂家需要停窑做相关的修复工作,这对水泥厂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保证回转窑的正常运作,对于生产厂商的生产状况、经济效益和生产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要防止此类事故,我们需要一套能够检测筒体变形的仪器,即椭圆度测量仪,通过此仪器可以测量筒体变形量,并计算椭圆度大小,根据椭圆度大小我们可以判断筒体刚度情况及其内部耐火砖是否变薄而发生脱落现象。以便提醒水泥厂决定采取相应的修理措施,提高回转窑的运转效率和检修质量标准。本文研究分析了回转窑产生椭圆度的原因以及国内外的回转窑筒体椭圆度的测量方法,经过分析对比,提出了新的筒体椭圆度测量方法以及新的数据处理手段,并设计出了筒体椭圆度测量仪,该椭圆仪已得到良好应用。在论文中,文章对筒体椭圆度的测量原理,计算公式做了详细的介绍与推理。之后,文章就对椭圆度仪器设计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仪器的机械结构的设计,仪器接口电路的设计及上位机软件的编写。在我们自主设计的仪器中,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发送到电脑中。采用这种设计,我们可以直接在现场采集数据,并实时显示筒体变形曲线和计算椭圆度大小。在软件设计部分,我们采用NI公司的LabVIEW编程软件,该软件编程方便快捷,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换界面,我们可以方便直观地看到我们的测量结果及筒体变形曲线。国外由于其技术垄断,其椭圆度测量仪在中国还未得到推广使用。因此我们设计出国内首款电子式椭圆度测量仪,它打破国外椭圆度测量仪的技术垄断,并且相对国外仪器成本低廉,能够为绝大多数中国水泥企业服务,其作为产品也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杨帆[5](2009)在《一款半导体材料电阻率测量的恒流源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对材料电阻率的测量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国内微电子工业中多采用直线阵列等间距四探针作为测量常温下材料电阻率的方法,应用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四探针测量系统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精确度高,对样品的形状无严格要求。恒流源是一种能向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的电路,它是四探针电阻率测试系统中的重要组成不分,可以说恒流源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四探针测试系统的性能。恒流源电路通常是指一个输出电流大小与外部影响无关的电子电路。实际上,当该电路的外部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提供负载的电流基本保持不变。它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参数的测量仪器、教育、科研和实际生产之中。电阻率是反映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很多,四探针法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它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精确度高,对样品的形状无严格要求,而作为四探针测试仪重要组成恒流源电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恒流源的有基本概念入手,对恒流源的应用和表述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然后介绍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成;接下来,对恒流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其中对几种恒流源电路进行的分析;接着介绍了四探针测试仪和与自主设计的恒流源电路,该电路采用LM317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作为稳压部分的核心,由改进型的晶体管恒流源电路作为恒流部分的核心,并使用了达林顿管TIP122进行扩流,然后对电路进行了软件模拟测试,达到规定的要求;最后,运用Protel99SE软件把电路制成印刷线路板,并对装配好的线路板进行了测试和调整。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了不足和自己的一些体会,并给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王炼[6](2008)在《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是集一体化摄像机、万向变速云台、解码器、变焦镜头、防护罩等部件于一体的监控产品,主要对系统的一体化摄像机、云台与包括防护罩在内的辅助系统等几个部分进行控制。具体说来,操作者通过监控专用键盘的摇杆,实现对云台上、下、左、右的运动控制;通过相应功能键控制摄像机镜头的打开、关闭,调节焦距、光圈尺寸,设置自动扫描、自动巡航、路径模式等,并且能够设置报警触发以及报警联动等附属功能,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监控。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视频监控场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特别是摄像机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设计了一款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项目需求,确定了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从而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2)采用Allegro公司开发的电机驱动芯片A3979细分驱动水平和垂直步进电机,实现了指数形曲线的步进电机调速,从而实现了对摄像机的全方位控制;(3)采用FUJITSU公司的专用字符叠加芯片MB90092,实现了系统的字符叠加功能,解决了在屏幕上显示中文菜单的问题。本论文设计的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项目要求。控制系统反应快速,定位准确,操作简便,信息丰富,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视频监控系统。
王冠男[7](2007)在《自动驾驶仪检测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和信息处理为中心的自动测试系统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军事应用领域,电子测试技术和测试系统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测试项目和测试范围要求不断扩展,测试速度和精确度要求也与日俱增。因此,自动测试系统在军事装备测试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所涉及的自动驾驶仪有实际的工程开发背景。它被置入到某型激光制导炸弹内,用来实现弹体飞行过程中制导控制方案。该套自动驾驶仪系统中的测试设备是该系统的必要设备之一。该测试设备主要实现两大功能模块:首先是对系统中的信号传输通道进行功能测试,包括模拟量信号测试、数字量信号测试、总线信号测试等,以保证该自动驾驶仪装置的工作环境运行正常;其次是通过仿真软件设计,模拟自动驾驶仪整个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号,将其注入到自动驾驶仪上,完成系统的半实物仿真,检测该系统控制算法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从而节约实物仿真测试成本。根据检测需求,选择相应物理设备,进行检测设备硬件平台的搭建。在此基础上开发上层软件,完成基本功能测试和模拟飞行仿真测试。
葛顺明[8](2007)在《基于标签交换的Ad Hoc无线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先进的移动无线技术有望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业已成熟,并逐渐进入商用阶段,这种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Ad Hoc无线网络是无线局域网的一种组网形式,是由无线移动节点组成的具有任意性和临时性网络拓扑的动态自组织网络系统。每个节点可以作为主机和路由器使用,节点之间以对等方式进行连接。由于Ad Hoc无线移动网络具有灵活性和移动性、发射功率较低、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无线通信网络,以及随时随地接入、无缝切换等优点,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是现代数据通信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技术上比较成熟,正逐步应用到商用设备和运营网络中,当前,对移动MPLS和GMPLS的研究使MPLS领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MPLS将链路层的交换转发和网络层的路由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本文作者所研究的课题是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出基于标签交换的Ad Hoc无线网络。具体的就是在路由层建立标签信息库,在媒体接入控制层添加标签实现数据包转发。随着全球移动系统GSM、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人们对其三者的结合越来越感兴趣,研究也越来越多。本论文的后半部分就是作者在这方面所作的研究,当然这里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主,科研为辅。整个混合定位系统分终端和服务器,它们之间通过GSM网络相连。终端收到服务器关于位置查询的短消息后,发起GPRS请求。在建立GPRS链路之后,终端和服务器之间开始交互数据。服务器主要实现终端定位,辅助定位信息的获取;终端主要实现GSM互连和GPS定位的功能,从功能模块上可分为GSM、GPS、电源管理、CPU和逻辑节电模块五部分。
施智雄[9](2006)在《基于89S52的攀西特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文中提出攀西特种水生生物(爬沙虫)由于生存环境特殊,对水质、温度、湿度、含氧量和食物、光照等较为特殊,自然环境中由于污染已经日益稀少,而经济价值较高,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利用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技术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开发养殖爬沙虫,区域性的规模养殖开发具有提升地方经济,监测当地自然环境恶化情况,保护地方特种资源,利用当地的气候和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养殖和开发,提高和改善贫困的当地居民的收入。1:爬沙虫的生存环境调查与分析,调查了西昌的爬沙虫的生存环境,和取得了关键的生存环境温度,湿度,食性数据。2:人工环境的模拟方法探索,调查和借鉴了水族培养的人工模拟方法,提出了爬沙虫的人工环境的模拟方法探索3:人工环境的模拟的计算机控制方案,利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了人工环境的模拟的计算机控制方案。4:软件/硬件的选型,在调查分析了人工环境的模拟的计算机控制方案和考虑今后的规模化养殖确定了用于开发的软件/硬件的选型5:硬件的电路设计根据软件/硬件的选型初步设计了硬件电路的设计框图。6:硬件电路器件的工作原理与选用介绍了各设计硬件电路的设计思想与工作原理。7:软件的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具体设计思想和具体的软件设计。
周佳社[10](2006)在《基于PCI总线的微机接口技术实验设备研制》文中指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系列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理工科学生必修课程,而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此类课程时有一定的难度,加强此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学好此类课程的关键。因此,结合教学大纲,研究、开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设备,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很大的社会效益。原来的该类实验设备均为单板机或基于ISA总线,而目前的计算机主板提供给用户的总线插槽大多为PCI总线插槽。同时,CPLD/FPGA可编程技术在电子技术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基于PCI总线,利用CPLD/FPGA可编程技术实现设备的开发,是开发、研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设备的发展方向。本论文工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对PCI总线技术规范、PCI9052总线桥接器芯片的功能、串行EEPROM及其系统参数配置、防止系统总线竞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基于PCI总线、采用CPLD/FPGA可编程技术,设计实现了PCI-ISA总线转换电路,并对转换后的ISA系统总线信号进行驱动,驱动后的系统总线信号以DB62形式提供给外部实验箱;第二,利用Protel99软件开发外部实验箱各部分逻辑电路及PCB设计;第三,利用Max+plusII仿真软件对PCI-ISA转换卡上的电路进行逻辑仿真,并利用8086汇编语言及DEBUG调试程序对实验箱上的各部分逻辑电路进行动态调试。通过仿真与实际动态调试,生产了50台样机并通过局域网连接已应用于本科教学。通过应用,表明系统结构合理、逻辑正确,能满足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Protel99国标库的正确安装与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otel99国标库的正确安装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夹具概述 |
1.2 夹具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与研究价值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1.3 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设计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
1.3.1 社会价值 |
1.3.2 经济价值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的设计与建模 |
2.1 UG 三维建模软件简介及其产品特点 |
2.1.1 UG 三维建模软件简介 |
2.1.2 UG 产品的特点 |
2.2 仿手指自适应柔性夹具的总体建模装配概述 |
2.2.1 夹具总体装配概述 |
2.2.2 夹具设计主要参数 |
2.3 仿手指自适应柔性夹具主要部件三维建模与装配 |
2.3.1 夹具的总装及工作原理 |
2.3.2 底座的建模与装配 |
2.3.3 下臂的建模与装配 |
2.3.4 上臂的建模与装配 |
2.3.5 夹手的建模与装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的动力学仿真 |
3.1 仿手指运动学分析 |
3.1.1 机械手指的位置分析 |
3.1.2 手指动力学分析 |
3.2 ADMAS 多体动力学软件简介 |
3.3 手指动力学仿真 |
3.3.1 动力学仿真前处理 |
3.3.2 仿真及仿真结果输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的机电液多领域仿真 |
4.1 仿真分析的目的 |
4.2 仿真工具 AMESim 简介 |
4.3 夹具数学模型 |
4.3.1 电液部分数学模型 |
4.3.2 模拟 PID 调节器数学模型 |
4.4 夹具机电液系统多领域仿真研究 |
4.4.1 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5 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的模型试验 |
4.5.1 下臂机电液系统模型试验分析 |
4.5.2 空载时上臂机电液系统模型试验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的控制电路研究 |
5.1 控制电路的组成 |
5.2 电路硬件组成 |
5.3 硬件电路的仿真 |
5.3.1 仿真软件介绍 |
5.3.2 硬件电路的链接与实现 |
5.4 软件程序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学术成果 |
(2)水下声系统性能检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声纳技术简介 |
1.3 工作原理及技术实现 |
1.3.1 多频相干声场匹配定位原理 |
1.3.2 匹配定位技术实现 |
1.4 系统总体 |
1.5 水声换能器 |
1.5.1 水声换能器的应用介绍 |
1.5.2 水声换能器的分类 |
1.5.3 水声换能器的主要参数 |
1.6 水下声系统性能检测装置 |
1.6.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6.2 水下声系统检测装置的功能 |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水下声系统性能检测装置的设计实现 |
2.1 引言 |
2.2 检测装置功能框图 |
2.3 设计需求分析 |
2.3.1 检测装置的主要任务 |
2.3.2 输入输出接口分析 |
2.3.3 软件需求分析 |
2.3.4 其它需求分析 |
2.3.5 系统可靠性分析 |
2.4 方案设计 |
2.4.1 检测电路 |
2.4.2 检测控制电路 |
2.4.3 功率放大电路 |
2.5 核心器件的选择及其主要特性 |
2.5.1 模拟多路转换器件 |
2.5.2 模数转换器件 |
2.5.3 单片机器件 |
2.5.4 运算放大器器件 |
2.5.5 厚膜滤波器件 |
2.6 电路实现及调试 |
2.6.1 检测控制电路设计及调试 |
2.6.1.1 检测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
2.6.1.2 检测控制电路软件设计 |
2.6.1.3 检测控制电路的调试 |
2.6.2 检测电路设计及调试 |
2.6.2.1 检测电路 |
2.6.2.1.1 检测电路1电路设计 |
2.6.2.1.2 检测电路1电路的调试 |
2.6.2.2 检测电路2 |
2.6.2.2.1 检测电路2电路设计 |
2.6.2.2.2 检测电路2电路的调试 |
2.6.3 功率放大电路 |
2.6.3.1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
2.6.3.2 功率放大电路的调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环境试验 |
3.1 试验目的 |
3.2 试验项目 |
3.2.1 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
3.2.1.1 试验顺序 |
3.2.1.2 随机振动试验 |
3.2.1.3 温度循环试验 |
3.2.2 环境试验 |
3.2.2.1 低温贮存试验 |
3.2.2.1.1 试验条件 |
3.2.2.1.2 试验程序 |
3.2.2.2 低温工作试验 |
3.2.2.2.1 试验条件 |
3.2.2.2.2 试验程序 |
3.2.2.3 高温工作试验 |
3.2.2.3.1 试验条件 |
3.2.2.3.2 试验程序 |
3.2.2.4 湿热试验 |
3.2.2.4.1 试验条件 |
3.2.2.4.2 试验程序 |
3.2.2.5 振动试验 |
3.2.2.5.1 试验条件 |
3.2.2.5.2 试验程序 |
3.2.2.6 颠震试验 |
3.2.2.6.1 试验条件 |
3.2.2.6.2 试验程序 |
3.3 环境试验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湖上联调试验 |
4.1 试验概述 |
4.2 试验过程及试验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4 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A |
(3)台区配电变压器防盗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对现代变压器防盗的建议以及采用的措施 |
1.3 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
1.4 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2 GPRS系统原理及应用 |
2.1 GPRS系统简介 |
2.1.1 移动通信发展简介 |
2.1.2 GPRS系统简介 |
2.1.3 GPRS工作原理 |
2.1.4 GPRS网络结构 |
2.1.5 GPRS中各网元作用概述 |
2.1.6 系统中其他数据支持单元 |
2.2 GPRS信道及编码方式 |
2.2.1 GPRS帧结构 |
2.2.2 GPRS信道类型 |
2.2.3 GPRS编码方式 |
2.2.4 GPRS信道配置 |
2.3 GPRS数据传送过程 |
2.4 GPRS网络安全 |
2.4.1 GPRS系统无线安全 |
2.4.2 GPRS系统网络安全 |
2.4.3 采用防火墙进行GPRS安全防范 |
2.4.4 GPRS用户数据安全传送机制 |
2.5 GPRS系统TCP/IP特性 |
2.5.1 TCP/IP特性 |
2.5.2 GPRS系统主要特性 |
2.5.3 GPRS系统中的TCP/IP应用特性 |
2.6 本章小结 |
3 变压器防盗系统系统架构 |
3.1 系统架构设计 |
3.2 系统模块介绍 |
3.2.1 PIC16F系列单片机 |
3.2.2 GPRS模块GR47 |
3.3 串行通信原理及协议 |
3.3.1 串行通信基本原理 |
3.3.2 串行通信协议 |
3.4 系统仿真软件及编程软件介绍 |
3.4.1 Prote199 |
3.4.2 程序调试软件MPLAB |
3.4.3 电路仿真软件Proteus7.6 |
3.4.4 VB 6.0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硬件设计 |
4.1 GPRS模块GR47以及外围电路构成的无线模块电路 |
4.2 变压器单相电压检测电路 |
4.3 时钟电路 |
4.4 Max232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
4.5 单片机报警电路 |
4.6 整个系统模块设计硬件图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总体设计 |
5.2 GR47中AT指令的使用 |
5.2.1 AT指令简介 |
5.2.2 GR47中数据传输的实现 |
5.2.3 GR47在电脑上程序界面的实现 |
5.3 串行接口232的软件实现 |
5.3.1 USART收发模块 |
5.3.2 数据通过USART传输特性的研究 |
5.4 防盗系统的程序设计 |
5.4.1 初始化程序和主程序设计 |
5.4.2 中断模块程序设计 |
5.4.3 报警电路程序设计 |
5.5 监控中心的控制功能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A1 滨海县供电局农用变压器安装现场 |
附录A2 GPRS无线模块 |
附录B |
附录B1 MPLAB程序 |
附录B2 VB窗口编程程序 |
附录B3 监控终端PIC16F单片机程序 |
(4)基于LabVIEW回转窑筒体椭圆度测量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回转窑概述 |
1.1.1 回转窑的应用 |
1.1.2 回转窑的发展 |
1.1.3 回转窑的结构 |
1.1.4 回转窑相关测量参数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和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包括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等 |
1.3.1 瑞典 F. G. Rosenblad测量方法 |
1.3.2 美国飞利浦测窑公司电子式测量仪 |
1.3.3 丹麦雷法测窑公司无线式椭圆仪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回转窑筒体椭圆度测量方法及公式原理 |
2.1 椭圆度的定义 |
2.2 回转窑筒体椭圆度的测量方法 |
2.3 椭圆度计算公式原理 |
第3章 回转窑筒体椭圆度测量仪器设计 |
3.1 椭圆仪机械部分设计 |
3.1.1 椭圆仪主要材料的选择 |
3.1.2 椭圆仪仪器结构的设计 |
3.2 椭圆仪电路部分设计 |
3.2.1 椭圆度测量仪电路系统简介 |
3.2.2 椭圆度测量仪电路元器件选择 |
3.2.3 椭圆度测量仪电路系统的设计 |
第4章 椭圆度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
4.1 虚拟仪器简介 |
4.1.1 虚拟仪器概念 |
4.1.2 虚拟仪器的构成 |
4.2 LabVIEW开发环境简介 |
4.2.1 LabVIEW软件的简介 |
4.2.2 LabVIEW软件的优势 |
4.3 测量系统软件编写 |
4.3.1 软件总体构成 |
4.3.2 数据采集部分软件的设计 |
4.3.3 数据处理部分软件的设计 |
4.3.4 LabVIEW的EXE文件及安装文件的生成 |
第5章 椭圆度测量系统误差分析 |
5.1 误差来源分析 |
5.2 减少误差措施的分析 |
第6章 椭圆度测量仪的应用及数据结果分析 |
6.1 椭圆仪的安放 |
6.2 椭圆仪数据采集与分析 |
6.2.1 测量截面的选择 |
6.2.2 测量数据的分析 |
6.2.3 椭圆仪的应用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一款半导体材料电阻率测量的恒流源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恒流源概述 |
2.1 恒流源应用 |
2.2 恒流源的表述 |
2.2.1 理想恒流源和实际恒流源 |
2.2.2 恒流源的各种表述 |
2.2.3 用负反馈放大器构成恒流源 |
2.3 恒流源的主要质量参数 |
2.3.1 主要质量参数的定义 |
1、稳流系数Si |
2、输出电阻Ro |
3、电流温度系数α_I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直流稳压电源 |
3.1 直流稳压电源概述 |
3.2 变压器和整流电路 |
3.2.1 变压器 |
3.2.2 整流电路 |
3.3 滤波电路 |
3.3.1 电容滤波电路 |
3.3.2 电感滤波电路 |
3.4 简单的稳压电路 |
3.4.1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源 |
3.4.2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
第四章 恒流源电路及分析 |
4.1 稳压管偏置恒流源电路 |
4.2 反馈型恒流源的基本形式 |
4.3 改善反馈型恒流源性能的措施 |
4.3.1 改善恒流源输入电压稳定性的措施 |
4.3.2 改善基准电压稳定性的措施 |
4.3.3 改善采样装置稳定性的措施 |
4.4 扩展反馈型恒流源功能的措施 |
4.4.1 扩展反馈型恒流源的工作电流 |
4.4.2 输出电流可调的反馈型恒流源 |
4.5 集成电路恒流源 |
4.5.1 集成运放型恒流源 |
4.5.2 集成稳压器构成的恒流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探针测试系统及其恒流源方案 |
5.1 四探针测电阻率的基本原理 |
5.1.1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
5.1.2 扩散层的薄层电阻 |
5.2 四探针测试系统恒流源测试方案的选择 |
5.2.1 四探针测试系统对恒流源的要求 |
5.2.2 四探针恒流源具体设计法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恒流源电路印制电路版(PCB)的制作 |
6.1 PCB印制电路版的设计制作 |
6.2 恒流源线路板设计 |
6.3 电路测试及四探针测试系统测试结果 |
6.3.1 负载阻值变化测试 |
6.3.2 电阻率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Protel 99SE软件简介 |
附录B PSpice(OrCAD9.2)软件简介 |
附录C 片状单晶修正系数Bo |
(6)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
1.2.1 视频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2.2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方向 |
1.3 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概述 |
1.3.1 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组成 |
1.3.2 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3.3 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发展方向 |
1.4 本论文所做工作及论文结构 |
1.4.1 本论文所做工作 |
1.4.2 本论文结构 |
2 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2.1 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概述 |
2.1.1 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主要特点 |
2.1.2 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2.3 关键元器件选型 |
2.3.1 单片机选型 |
2.3.2 字符叠加芯片选型 |
2.3.3 步进电机驱动芯片选型 |
2.3.4 其它元器件选型 |
2.4 硬件资源分配 |
2.5 小结 |
3 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设计原则 |
3.2 硬件系统设计 |
3.2.1 字符叠加子系统硬件设计 |
3.2.2 步进电机及摄像机控制子系统硬件设计 |
3.3 印刷电路板设计及硬件电路调试 |
3.3.1 印刷电路板设计 |
3.3.2 硬件电路调试 |
3.4 小结 |
4 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总体设计 |
4.1.1 AVR的熔丝位 |
4.1.2 软件总体设计 |
4.2 字符叠加子系统软件设计 |
4.2.1 字库更新模块软件设计 |
4.2.2 实时时钟模块软件设计 |
4.2.3 视频信号检测 |
4.2.4 字库叠加程序设计 |
4.3 步进电机及摄像机控制子系统软件设计 |
4.3.1 通信协议转换模块软件设计 |
4.3.2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
4.3.3 摄像机通信与控制 |
4.4 中文菜单设计 |
4.4.1 菜单整体设计 |
4.4.2 菜单的显示 |
4.4.3 光标的移动 |
4.4.4 菜单的修改 |
4.5 软件系统调试 |
4.5.1 ICCAVR编译器介绍 |
4.5.2 调试平台AVR Studio |
4.5.3 JTAG口的配置与使用 |
4.5.4 使用AVR Studio进行仿真 |
4.5.5 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4.6 小结 |
5 系统的验收 |
5.1 系统验收的项目与步骤 |
5.2 系统验收结论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自动驾驶仪检测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激光制导炸弹系统及自动驾驶仪的相关概念 |
1.3.1 激光制导炸弹的工作过程 |
1.3.2 激光制导炸弹控制系统 |
1.4 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原理与意义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检测需求与设备总体设计 |
2.1 检测对象介绍 |
2.1.1 该型自动驾驶仪工作原理 |
2.1.2 自动驾驶仪系统组成 |
2.1.3 信号定义及接口关系 |
2.2 检测需求和检测设备实现功能 |
2.2.1 检测需求 |
2.2.2 检测设备实现功能 |
2.3 检测设备的总体设计 |
2.3.1 硬件开发流程 |
2.3.2 软件开发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检测设备硬件平台构建与开发 |
3.1 检测设备硬件平台结构 |
3.2 硬件设备选择 |
3.2.1 工控机选型与配置 |
3.2.2 总线标准选择 |
3.2.3 检测板卡选择 |
3.3 调理电路设计与开发 |
3.3.1 调理电路开发原则 |
3.3.2 开发软件选择与简介 |
3.3.3 调理电路整体设计 |
3.3.4 调理电路原理图设计 |
3.3.5 调理电路PCB 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检测设备软件系统开发 |
4.1 测试软件功能需求及开发环境 |
4.1.1 功能需求 |
4.1.2 测试软件开发环境 |
4.2 测试软件结构及主界面设计 |
4.2.1 测试软件结构化设计 |
4.2.2 测试软件主界面设计 |
4.3 上层测试软件开发 |
4.3.1 电源模块测试 |
4.3.2 惯性组件模块测试 |
4.3.3 数字接口模块测试 |
4.3.4 舵机功能模块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拟飞行仿真程序开发 |
5.1 仿真测试原理与开发环境 |
5.1.1 仿真原理及开发目标 |
5.1.2 仿真程序开发环境 |
5.2 弹体运动分析及仿真模型建立 |
5.2.1 坐标系定义 |
5.2.2 弹体运动分析及受力分析 |
5.2.3 数学仿真模型建立 |
5.3 仿真程序开发 |
5.3.1 主程序流程图 |
5.3.2 各子函数功能 |
5.3.3 仿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基于标签交换的Ad Hoc无线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部分 基于标签交换的Ad Hoc无线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一章 概述 |
1.1 Ad Hoc网络研究现状和发展 |
1.2 MPLS网络研究现状和发展 |
1.3 项目的由来 |
1.4 研究平台的选择 |
第二章 项目的总体设计 |
2.1 系统简要框架 |
2.1.1 网络仿真模型 |
2.1.2 节点模型 |
2.1.3 进程模型 |
2.2 各个模块功能简介 |
2.2.1 AODV进程模块 |
2.2.2 MAC进程模块 |
2.2.3 ARP进程模块 |
2.3 本项目的设计思想 |
2.3.1 总体设计思想 |
2.3.2 标签的编码规则 |
第三章 MAC层的设计 |
3.1 MAC层(802.11协议)简介 |
3.2 本项目中该层所要做的设计思想 |
3.3 状态转移图的介绍 |
3.3.1 状态转移图 |
3.3.2 各个状态的功能介绍 |
3.3.2.1 初始化状态 |
3.3.2.2 等待状态 |
3.3.2.3 帧传完状态 |
3.3.2.4 等待响应状态 |
3.3.2.5 帧间等待状态 |
3.3.2.6 需要退避状态 |
3.3.2.7 退避状态 |
3.3.2.8 传输状态 |
3.4 包格式定义 |
3.4.1 wlan_mac |
3.4.2 wlan_control |
3.4.3 wlan_beacon_body |
3.5 ICI格式定义 |
3.5.1 ICI的定义 |
3.5.2 该层中用到的ICI |
3.6 MAC层内各个函数间的关系图 |
3.7 数据的描述 |
3.7.1 状态变量(SV)说明 |
3.7.2 头文件区(HB)说明 |
3.7.3 外部文件说明 |
第四章 ARP层的设计 |
4.1 ARP层的功能介绍 |
4.2 本项目中该层所要做的设计思想 |
4.3 状态转移图的介绍 |
4.3.1 状态转移图 |
4.3.2 各个状态的功能介绍 |
4.3.2.1 init状态 |
4.3.2.2 wait状态 |
4.3.2.3 arp_table状态 |
4.3.2.4 wait状态 |
4.3.2.5 ip_arrival状态 |
4.3.2.6 dll_arrival状态 |
4.3.2.7 arp_timer状态 |
4.4 ICI包格式定义 |
4.5 数据描述 |
4.5.1 临时变量(TV)说明 |
4.5.2 外部文件说明 |
第五章 OPNET的调试 |
5.1 OPNET的调试 |
5.2 调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
5.2.1 标签信息库模块在IP层与MAC层之间的共享问题 |
5.2.2 将IP地址转化为对应MAC地址的问题 |
5.2.3 ARP层对数据包类型判断的问题 |
5.2.4 转发节点以及目的节点在MAC层对包的处理问题 |
第二部分 A-GPS/GSM混合定位系统的终端硬件设计 |
第六章 概述 |
6.1 总体概述 |
6.2 终端硬件功能框图 |
6.3 硬件设计流程 |
6.4 GSM和GPRS原理介绍 |
6.4.1 GSM的简介 |
6.4.2 GSM网络组成 |
6.4.3 GPRS的简介 |
6.4.4 GPRS网络的优势 |
6.5 GPS和A-GPS原理介绍 |
6.5.1 GPS的简介 |
6.5.2 A-GPS的简介 |
6.5.2.1 A-GPS工作原理 |
6.5.2.2 A-GPS的应用 |
6.6 画图工具的选择 |
第七章 硬件原理图设计 |
7.1 总体设计概述 |
7.2 硬件的启动时序 |
7.3 SIM508部分 |
7.3.1 GSM部分简介 |
7.3.1.1 打开GSM部分的方式 |
7.3.1.2 关闭GSM部分的方式 |
7.3.1.3 重启SIM508的GSM部分 |
7.3.1.4 充电接口 |
7.3.1.5 电池包的特性 |
7.3.1.6 充电过程 |
7.3.1.7 省电模式 |
7.3.1.8 GSM串口 |
7.3.1.9 DTE和DCE的同步 |
7.3.1.10 软件升级和调试 |
7.3.1.11 RING控制线 |
7.3.1.12 其他 |
7.3.2 GPS部分 |
7.3.2.1 电压供应 |
7.3.2.2 GPS部分的串口 |
7.3.2.3 GPS的启动 |
7.3.2.4 天线接口 |
7.4 电源部分 |
7.4.1 设计原理和总体框架 |
7.4.2 主芯片1972的介绍 |
7.4.3 原理图的详细介绍 |
第八章 PCB图的设计和制作 |
8.1 总体布局 |
8.2 PCB设计的一般通用原则 |
8.3 BGA的PCB设计原则 |
8.4 该项目中画PCB过程中的原则 |
8.5 电源设计部分的PCB原则 |
8.6 SDRAM和FLASH走线的PCB设计原则 |
8.7 时钟设计的原则 |
8.8 串口设计的原则 |
8.9 板子层数的确定 |
结束语 |
英文缩略语索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89S52的攀西特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攀西特种水生生物的开发现状 |
1.2 爬沙虫外形特征: |
1.3 爬沙虫成虫: |
1.4 爬沙虫(石蛉)在西昌的生存情况 |
第二章:人工环境的模拟方法探索 |
2.1 水族生态系统的要素: |
2.1.1 微生物: |
2.1.2.藻类: |
2.1.3.浮游动物: |
2.1.4.底栖动物: |
2.1.5.高等水生植物: |
2.1.6.高等水生动物: |
2.1.7.其它: |
2.2 逐步建立人工环境生态系统: |
2.3.水族箱生态系统的维护: |
2.4 小结: |
第三章 模拟自然环境的计算机控制方案 |
3.1 计算机在人工气候设施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 |
3.2.环境控制 |
3.3.数据采集 |
3.4 其它应用 |
3.5 人工气候设施中计算机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3.5.1.现状分析 |
3.5.2.发展趋势 |
第四章 软件/硬件的选型 |
4.1 主控单片机的选型 |
4.2 开发软件选用KeilC |
4.3 电路设计软件的选型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5.1 控制原理框图及主控制电路图 |
5.2 温度检测电路模块 |
5.2.1 关键器件DS18B20 |
5.3 其他数据采集(湿度,光照;溶氧;水质;PH值) |
5.3.1 电路原理图 |
5.3.2 关键元件ADC0809,溶氧,PH值,湿度传感器 |
5.3.2.1 ADC0809的内部逻辑结构 |
5.3.2.2 ADC0809引脚结构 |
5.3.2.2 ADC0809应用说明 |
5.3.2.4 溶解氧用499A TrDO |
5.3.2.5 PH传感器 |
5.3.2.6 湿度传感器: |
5.4 显示 |
5.5 输出接口 |
5.5.1 控制电路图 |
5.5.2 输出接口关键器件SSR |
5.6 键盘电路: |
5.6.1 键盘电路 |
5.7 补光灯控制 |
5.7.1 电路原理图 |
5.7.2 关键元件:CD4069,CD4017,CD4066,CD40174 |
5.8 电源电路: |
第六章 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6.1 软件结构 |
6.1.1 Firmware结构 |
6.2 硬件接口层(epphal.c) |
6.3 芯片层(DS18820.c ad0809.c ld.c extmem.c keyboard.c) |
6.4 1—Wire总线协议协议层(Wire_1.c) |
6.5 应用层(main.c) |
6.6 部分原程序 |
6.6.1 用C51语言编写的按键电路处理程序 |
6.6.2 A/D转换的C语言源程序 |
6.6.3 DS18820数字温度多点测量C语言源程序 |
第七章:控制系统硬软件的调试与测试 |
7.1 硬件电路的测试与调试 |
7.2 输出电路调试: |
7.3 软件的调试 |
7.4 系统的测试: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攻读工程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
修改提纲 |
(10)基于PCI总线的微机接口技术实验设备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1.3 研究开发的内容 |
1.4 研究与开发环境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PCI 局部总线规范及配置 |
2.1 PCI 总线信号定义 |
2.2 PCI 板卡的机械和电气规范介绍 |
2.3 PCI 总线设备的配置空间 |
2.4 PCI 总线设备接口方案选择 |
2.4.1 电路设计的芯片选择 |
2.4.2 PCI9052 主要特点 |
2.4.3 CPLD 在设计中的使用 |
2.4.4 串行EEPROM 及其系统参数配置 |
第三章 PCI-ISA 转换卡设计 |
3.1 PCI-ISA 转换卡设计方案 |
3.1.1 PCI9052 初始化和复位 |
3.1.2 PCI9052 片内寄存器 |
3.1.3 PCI9052 的ISA 接口模式 |
3.1.4 Max+plusⅡ设计软件简介 |
3.1.5 CPLD 中地址译码及数据/地址驱动电路 |
3.1.6 仿真波形 |
3.2 原理图及PCB 图的设计 |
3.2.1 Protel99SE 简介 |
3.2.2 引脚连线方法及特殊处理 |
3.2.3 PCB 图的设计 |
第四章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箱的设计与调试 |
4.1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箱功能概述 |
4.2 各功能模块逻辑设计与调试 |
4.2.1 ISA 总线插座 |
4.2.2 单脉冲产生器(PULSE) |
4.2.3 时钟信号发生器 |
4.2.4 逻辑电平开关电路 |
4.2.5 发光二极管(LED)显示电路 |
4.2.6 I/O 译码电路 |
4.2.7 存贮器电路设计 |
4.2.8 I/O 接口电路 |
4.2.9 8255A 可编程并行接口电路 |
4.2.10 8253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接口电路 |
4.2.11 A/D 转换电路 |
4.2.12 模拟电压输出 |
4.2.13 非编码矩阵键盘及数码管显示器 |
4.2.14 8259 外部可屏蔽中断 |
第五章 系统调试 |
5.1 EEPROM 中的系统参数配置 |
5.2 地址映射关系 |
5.3 整机联调 |
5.4 中断资源冲突问题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攻读硕士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A PCI-ISA 转接卡原理图及PCB 图 |
附录B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箱原理图及PCB 图 |
四、Protel99国标库的正确安装与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仿手指的自适应柔性夹具的关键技术研究[D]. 向琴.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5)
- [2]水下声系统性能检测装置的设计[D]. 江银.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5)
- [3]台区配电变压器防盗监控系统[D]. 马汝祥.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1)
- [4]基于LabVIEW回转窑筒体椭圆度测量系统[D]. 黄如昌.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5]一款半导体材料电阻率测量的恒流源系统设计[D]. 杨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1)
- [6]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炼.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7]自动驾驶仪检测设备的设计与实现[D]. 王冠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3)
- [8]基于标签交换的Ad Hoc无线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D]. 葛顺明.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6)
- [9]基于89S52的攀西特种水生生物养殖系统[D]. 施智雄. 电子科技大学, 2006(02)
- [10]基于PCI总线的微机接口技术实验设备研制[D]. 周佳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