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像监控中告警回放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吕小军[1](2016)在《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视频监控是公安行业有效打击犯罪和办案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经过几代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有线网络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已发展较为成熟,然而,受到地理位置和监控目标的限制,固有的监控点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当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从而使得新型的无线网络监控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技术本身存在的带宽不稳定、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对视频流的传输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无法改变移动通信网络现状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适应移动网络特性以及优化视频传输技术,来实现有效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本文以江苏宜兴公安局移动视频监控项目为主体,通过对项目的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整体设计方案。按照系统组成,设计图像采集、编码、传输的车载前端子系统,用户管理、视频流管理的服务端系统,以及实现视频播放和控制的客户端系统。为解决实际使用过程中视频失真和时延过大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视频编码失真的优化方案和视频编码速率的控制方法。通过实验,证实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际测试,实现了图像质量的改善。作为一个应用型的系统,本文是在研究、设计和试验三者交叉进行的情况下完成的,为达到公安系统的实战要求,经过反复测试和深入研究,实现了视频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实时传输和远程浏览,最终能够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玄大成[2](2016)在《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导致城市中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人数的增加,引发了交通、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等城市管理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面对城市反恐的新课题,为预防犯罪和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平安城市监控系统,就是在城市中建立一个覆盖广、多功能、集成化的治安防控网络,从而为公安部门打击和控制犯罪提供有效地帮助,提高案件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为城市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提供大力的保障。所以建立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本人工作的实际,通过对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特点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研究解决方案。文中首先对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的重要意义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国内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后根据各方面的需求制定设计目标并实施具体系统设计。在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中,给出系统建设的目标、设计原则、摄像头工作方式监控的布局及系统管理方案,提出系统总体结构。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平台,能将市公安局所辖的消防、交警及治安三个部分的监控网点接入到统一的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系统以分布式系统设计理念为基础,从视频监控业务需求中抽象出各功能模块软件实现,采用各司其职、相对独立,各子系统之间的信令交互又使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论文针对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需实现的功能设计给出关键业务流程,在研究功能系统的基础上,按系统功能组成对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功能作出了详细的设计,给出系统功能设计的原则、设计思想和工作方式,又对关键技术问题和详细流程作出设计,并制定出系统业务功能要求。对视频网络服务的远程部署、任务调度、数据文件和算法文件相互的独立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描述,最后对系统平台的开发工具Visual Basic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本系统使用VB进行开发所运用到的vb控件、代码模块、窗体属性、图像处理,进行研究设计并给出设计中运用到的一些关键功能代码。
赵茜[3](2016)在《基站动力与环境系统数据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本文针对现有移动基站动环监控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新标准技术要求下,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动环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根据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对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单元(FSU)对设备的技术要求,给出了新标准下的移动动环监控系统的系统设计架构,实现了系统各功能模块。监控系统根据用户对移动基站动力与环境管理的需求,对不同地域基站的动力环境实现集中监控,包括对基站机房动力、环境监测、保护安全系统具有完善的监测和控制功能。本监控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基站设备的统一监控,智能化实时报警,实时事件记录,减轻基站维护人员的负担,实现基站的科学管理。DEMS系统主要对发电机组的油耗、蓄电池、配电柜总进线量进行实时动力监控;对空调机、基站区域内温湿度和漏水报警采用环境监控。该系统对前端采集管理、数据处理中心、动力监控和环境监控等模块完成了需求分析。同时对动力环境监控模块、数据分析、权限管理等功能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实时对多个基站进行同时监控,检测出动力与环境监控平台系统的故障并发出告警,对告警信息进行图形表格的显示和分析。数据库设计方面,通过分析各实体之间关系,得出监控系统的相关E-R图,并基于此对各个表进行具体设计。该移动动环监控系统现在已经投入到试验运作之中。在数据采集方面,以前系统存在采集频率过高问题,经过系统改进后,当系统出现警告、异常时才返回告警信息,减少了采集量,提高了系统效率。故障告警在不同环境下分为多级告警,可以动态设定告警等级,并灵活分析告警信息,实现了告警的实时查看、确认和屏蔽,减少了报警频率,同时获得了易用性,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刘静雯[4](2015)在《攀枝花公安智能安全系统视频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公共安全需求增加和相关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城市管理逐步引入城市智能安全防范体系,并且在技术上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尤其公安系统对视频监控运用的日益广泛,视频监控在公安、交通、城市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违法行为的记录,破案线索的提供、公共区域和活动监控、应急指挥等方面无可替代。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车辆争夺,近年来攀枝花社会治安,交通管控等问题逐步凸显,原公安系统建设的监控设备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攀枝花市急需研发建设新的公安智能系统视频监控平台。应攀枝花公安局要求,我们设计了全新的公安智能系统视频监控平台。该平台以城市天网(视频监控)和智能交通(治安卡口、电子警察、动态违法抓拍)建设为主要内容,整合公安已有自建的视频监控资源,以及逐步接入社会监控资源,形成覆盖全市的智能监控平台体系。攀枝花智能公安系统视频监控平台按照面向服务的理念进行架构,平台软件采用分布式系统设计,各功能模块软件相对独立,模块之间采用接口和信令交互形成统一整体,平台数据库使用Oracle数据库软件开发。本论文遵循软件工程项目开发要求,对该平台项目开发依次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工作,并对攀枝花公安智能系统视频监控平台的业务模块软件的实现作了详细研究。本论文针对攀枝花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的数据库、基础业务模块、扩展应用模块、人际界面模块、接口和系统协议、人脸检测系统、辅助卡口模块等进行专项分析和设计,最终设计了一套公安智能系统视频监控平台方案,并针对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视频巡逻、录像回放、抓拍功能、告警处理、人脸识别等重点功能和模块进行了流程图展示。攀枝花公安智能系统视频监控平台正在攀枝花进行建设和应用。该平台的成功建设,将有效实现重点区域、道路等地点的远程可视化控制管理、提供交通违法行为的抓拍取证、提升各种事故的侦破能力,为打造“平安攀枝花、智慧攀枝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汪彩霞[5](2015)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纹理分类方法研究及其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森林火灾的发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扑救火灾是十分必要的。烟雾是动态纹理的一种形式,动态纹理特征的提取对烟雾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动态纹理分类方法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将深度学习用于动态纹理特征的提取,并成功应用于动态场景的分类中。本文研究与分析了现有动态纹理分类方法以及三种典型的深度学习网络结构,即深度置信网络模型、多层降噪自动编码网络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动态场景分类方法,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多层降噪自动编码网络模型的慢特征分析法,用于提取动态纹理特征。慢特征分析法的本质是从不断变化的输入信号中提取缓慢变化的信号特征,然而,输入信号非线性扩展空间的局限性使得输出的特征维度较大,多层降噪自动编码网络模型对输入数据起到比较好的降维作用,同时能学习到输入数据更高级的信号特征。实验证明,该方法与现有方法比较,极大地提高了动态纹理分类的准确率。其次,在2D卷积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原始的2D卷积神经网络对二维图像的特征提取有很好的作用,但并不适用于视频图像序列。本文提出的3D卷积网络模型直接对连续图像帧进行操作,将卷积和下采样层交替堆叠组成网络结构。实验证明,该网络模型能提取出更高级的视频纹理特征,并且在动态场景分类中有很好的效果。最后,在上述动态纹理特征分类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Visual Studio2010的编译环境下设计了一套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视频实时浏览、烟火识别、火灾报警、录像、云台控制等功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稳定完成预期的识别目标,满足烟火识别的基本要求。
姚雨婷[6](2014)在《浙江省第二监狱物联网整合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监狱是国家重要的刑罚执行机关,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要功能。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监狱管理中使用新兴技术已成为趋势,加快监狱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监狱信息化(PrisonInformationization),是通过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和设施,对监狱管理的各系统、各项工作进行创新性结合。传统的监狱系统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等其他许多方面进行优化、改造、重组、整合,从而实现监狱工作更科学、更公正、更安全、更高效地执行监管改革任务,全面满足监狱在安全防范、公正执法、高智能化、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需要,更好地发挥监狱的功能。近年来,我国监狱系统开展了以狱政管理为主的应用系统重点建设,监狱综合信息技术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为信息传输、更新数据、办公自动化、安防监控和应急指挥等各业务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网络服务。结合当今新形势,科学地做好罪犯的管理、改造工作,完善监狱自身各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开发出一个能高效运行,降低民警工作量,科学可靠的监狱物联网系统迫在眉睫。此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对监狱信息化整合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依据浙江省第二监狱的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监狱民警的工作概况,分析了狱警工作内容和管理流程,设计一个能代替人工进行复杂情况数据采集的系统,并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最简约的状态呈给狱警的物联网整合系统,减轻狱警平时的工作量,更好地利用人力。针对安防系统优化的关键点与难点,浙江省第二监狱安防系统智能化的需求,我们提出了浙江省第二监狱物联网系统整合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通过视频监控开发平台以及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基于RFID的浙江省第二监狱物联网整合系统。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运用,设计出一套可靠的监狱物联网整合系统。该系统由原先独立运作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应用等系统组成。通过与其他系统相连,对采集到的视频信号、RFID及传感器数据等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从而达到改善和提升监狱信息化管理质量的目的。大幅度提高现有智能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水平,减少一线警察可重复性和机械工作,提高民警的工作效率,整体提高监狱管理水平和安全度,使警力分配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减少监狱警察工作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模拟监狱实地运行。实践证明,该系统设计大大提高了日常警力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为浙江省第二监狱的物联网整合系统的智能化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窦心春[7](2014)在《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多媒体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数字视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在视频监控行业,数字监控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以前基于模拟信号的视频监控系统已经逐渐被高清网络数字信号系统所替代,随着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以及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开始向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但是目前视频监控市场所提供的大多数监控解决方案都是”模拟前端+中心数字数理器”的方式,即DVR (Digital Video Recorder,硬盘录像机)方式。DVR监控方式在视音频传输、图像处理、录像检索与回放、远程控制等方面比传统模拟监控系统有着更出色的表现。但是DVR方式仍然不是全网络化产品,它采用的视音频采集前端使用模拟信号,从模拟前端到中心服务器的信号处理都采用模拟信号的方式。DVR在网络布线,设备控制,录像备份,图像质量,系统扩展等方面仍有不足。嵌入式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巧妙结合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结合目前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应用的需求,设计实现了C/S模式的全网络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IPC (IP Camera,网络摄像机)+N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网络录像机)系统。本文重点论述了NVR服务器系统(即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器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该服务器作为网络视频监控的核心产品,主要由以下功能模块组成:1.视频请求转发模块,使用RTSP、RTP/RTCP协议实现前端IPC视频信息接入,根据设置采用组播方式或者点播方式进行视频转发。2.视频存储、回放模块,根据用户设置,采用定时录像和手动录像两种方式对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录像保存,为后续查看提供支持,开发回放模块,实现视频检索、回放功能,根据H.264码流特征设计实现高效的视频回放系统。3.智能监控模块,接收IPC提供的运动物体坐标信息,结合用户指定的行为规则判断运动物体运动状态,主要实现了基于区域告警和拌线告警两种智能监控方式的行为检测。4.其他辅助模块,包括NAT穿越模块,针对基于NAPT方式的局域网用户请求视频的情况,心跳监测模块,实现服务器对IPC的实时状态监控,控制命令转发模块,实现云台控制命令、字幕OSD命令等。通过对视频监控核心功能的实现,NVR系统已经达到了商用目标,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武警后勤部、电厂等场所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梁言[8](2012)在《特高压可控电抗器通信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大电网互联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发展,电网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控电抗器的使用有效解决了特高压风电送出通道无功补偿和电压控制的问题,因此对特高压可控电抗器示范工程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本文重点研究的是特高压可控电抗器的通信监控系统。论文介绍了特高压可控电抗器通信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其网络结构,并重点研究了当地规约转换器和录波回放系统。由于电抗器的通信监控系统需要与其他厂商的设备、电脑及原变电站内设备相连,并且所采用的规约和通信介质复杂多样而且很难统一,使得接口问题也变得复杂;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开发一套能实现不同厂家设备之间多种规约和多种介质转换的通信管理软件,灵活地实现装置与现有设备的连接。因此,本文将当地规约转换器作为第一个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当地规约转换器运行的硬件环境;其次描述了当地规约转换器的软件设计过程。为了提高电网运行管理和控制水平,便于分析一次设备故障、异常以及相应的二次装置的行为及状态,在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特别是特高压变电站中,录波回放系统已成为重要的二次设备,为分析电力系统事故形态、发展、性质,为线路故障巡线定位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录波回放系统作为本文的第二个重点,也进行了相应地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可控并联电抗器录波回放系统的工作特性,包括硬件工作环境;其次介绍了录波回放系统的软件设计过程。本通信监控系统已应用于特高压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中,并且特高压示范工程已成功投入运行。在该通信监控系统中,当地规约转换器的设计不但可以使运行人员对遥测遥信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还可以实现对刀闸等设备的在线控制。在装置出厂调试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录波回放系统及时地发现了问题并进行问题再现,从而对问题可以进行反复研究测试,并最终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
王维[9](2012)在《省域高速公路联网综合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出行方式随之发生了极大地改变。高速公路路网的全面建成,汽车数量逐年增加,交通环境和高速公路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拓展路网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合理运用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发展交通是智能化信息化交通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省域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实际价值。本文在对国内外联网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之后,进一步分析了高速公路监控数据和图像联网传输的通道及内容,视频图像压缩编码、网络通信和联网控制等关键技术在监控视频图像联网传输控制方面的重点应用。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在省域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总体架构模式、联网监控子系统等设计方案,再根据陕西省高速公路路网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了较完善的针对陕西省高速公路路网的联网监控系统方案。在省域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联网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联动控制的意义,从而深入研究了交通异常事件联动控制问题,对异常事件联动控制进行了功能分析,提出了控制策略。以西汉高速为例给出了交通异常事件影响评估,当交通事件发生后,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状态变化,判断事件影响变化趋势,从而确定交通状态变化的趋势,评估当前事件在路网环境中的影响范围。
陈治良[10](2012)在《嘉兴公安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建设“平安城市”工作的推进,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系统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提高城市应急能力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论文以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构建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研究课题。在探讨了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后,按软件工程化项目开发要求,对公安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项目开发作详细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并对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的几个服务模块软件的实现作了详细研究。本论文根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需求提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采集监视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用户权限管理模块、视频显示和抓拍子系统、信息存储和回放子系统、系统管理控制、自动巡检、报警信息处理子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工作,建成一套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系统,在嘉兴市各社区、重要路口、各公路卡口、网吧等公共场所安装视频监控探头,通过数字视频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实现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本系统支持视频监控管理多级结构,在嘉兴市公安局建立监控中心,在各区县分局、派出所建立分监控中心,组成前端视频监控点、派出所、区县公安局、市公安局的多级视频监控系统。本项目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系统,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提供的需求设计和实现技术,为今后嘉兴公安各种信息系统的接入提供技术基础,也为“平安嘉兴”建设提供平台基础和项目经验。
二、图像监控中告警回放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像监控中告警回放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行业现状与研究进展 |
2.1 公安行业视频监控发展历程 |
2.2 新一代视频监控的两大核心技术 |
2.3 视频流传输技术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场景与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典型应用场景 |
3.2.1 临时现场和突发性事件监控 |
3.2.2 布线困难和建设成本过高的场景 |
3.2.3 监控对象移动性强的场景 |
3.3 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
3.3.1 系统技术要求 |
3.3.2 系统建设目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4.1 引言 |
4.2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与应用 |
4.2.1 视频监控系统对移动网络性能的要求 |
4.2.2 移动通信技术的对比分析 |
4.3 基于TD-LTE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4.3.1 总体设计思路 |
4.3.2 系统整体架构 |
4.3.3 车载前端设计 |
4.3.4 服务端设计 |
4.3.5 监控客户端设计 |
4.3.6 内外网安全接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时视频面临的主要问题 |
5.2.1 画面卡顿丢帧 |
5.2.2 实时图像滞后 |
5.3 视频编码率失真优化方法 |
5.3.1 率失真优化模型研究现状 |
5.3.2 基于拉格朗日法的率失真优化方法 |
5.4 视频编码速率控制方法 |
5.4.1 经典的速率控制方法比较 |
5.4.2 基于H.265标准的先进的速率控制方法 |
5.5 效果评价 |
5.5.1 算法及模型实验结论 |
5.5.2 实际图像质量实验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实现及测试分析 |
6.1 前端系统测试 |
6.1.1 系统硬件选择 |
6.1.2 本地界面测试 |
6.1.3 测试方法和结果 |
6.2 服务端系统测试 |
6.2.1 系统硬件选择 |
6.2.2 服务端软件平台测试结果 |
6.3 客户端系统测试 |
6.3.1 客户端功能测试 |
6.3.2 测试结果 |
6.4 图像质量测试及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课题建设目标和意义 |
1.3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1 我国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
1.4.2 国外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
1.5 研究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 |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和分析 |
2.1 系统建设目标 |
2.2 系统设计原则 |
2.3 系统网络建设模式的选择 |
2.4 前端摄像头工作方式及架构 |
2.5 监控布点原则 |
2.6 网络通讯信息传输设计 |
2.7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8 系统分级管理控制 |
2.9 存储系统的部署 |
2.10 系统总体构造 |
2.11 施工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 |
2.12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业务功能设计 |
3.1 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
3.2 系统设计 |
3.2.1 前端采集监视子系统 |
3.2.2 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
3.2.3 视频实时显示浏览和抓拍子功能 |
3.2.4 视频信息存储备份和视频检索回放功能 |
3.2.5 报警信息联动处置功能 |
3.2.6 自动巡检功能 |
3.2.7 系统数据库数据存储功能 |
3.3 系统业务功能要求 |
3.3.1 开放接口及标准协议支持 |
3.3.2 干线带宽管理 |
3.3.3 日志管理 |
3.3.4 时钟同步 |
3.3.5 系统平台服务器集群 |
3.3.6 全网设备的统一网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
4.1 前端视频采集信息传输功能设计 |
4.2 系统用户权限管理控制功能设计 |
4.2.1 用户登录验证类 |
4.2.2 用户角色配置类 |
4.3 视频实时显示浏览功能及抓拍功能设计 |
4.4 报警信息联动处置功能设计 |
4.5 视频信息存储备份和视频检索回放功能设计 |
4.6 视频监控设备故障自动检测功能设计 |
4.7 数据库功能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控制平台的程序实现 |
5.1 视频监控系统控制平台开发工具介绍 |
5.1.1 VISUAL BASIC的特点 |
5.1.2 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
5.1.3 对象的属性 |
5.1.4 对象的方法 |
5.1.5 对象的事件 |
5.2 VB的控件 |
5.3 代码模块 |
5.4 窗体的属性 |
5.5 图像的处理的设计 |
5.6 变更图像格式设置 |
5.7 变更压缩比设置 |
5.8 变更抽取来源设置 |
5.9 图像的显示设置 |
5.10 视频录制设计 |
5.11 图像的记录和回放 |
5.1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站动力与环境系统数据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NET Framework平台 |
2.1.1 C#的介绍 |
2.1.2 .NET Framework简介 |
2.2 存储过程 |
2.2.1 存储过程概念 |
2.2.2 存储过程优点和种类 |
2.2.3 触发器 |
2.3 MSSQL |
2.3.1 MSSQL概念 |
2.3.2 MSSQL数据库管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结构 |
3.2 硬件结构 |
3.2.1 系统硬件结构 |
3.2.2 系统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 |
3.3 软件架构 |
3.4 模块功能分析 |
3.4.1 前端采集管理 |
3.4.2 数据处理中心 |
3.4.3 动力监控 |
3.4.4 环境监控 |
3.4.5 安防监控 |
3.4.6 DEMS系统管理 |
3.5 监控系统的性能要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 |
4.1 动力环境监控模块 |
4.2 数据分析 |
4.3 权限管理 |
4.4 报警管理 |
4.5 其他功能 |
4.6 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实体 |
4.6.2 实体ER图 |
4.6.3 实体间ER关系 |
4.6.4 数据库物理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动环监控模块功能实现 |
5.2 数据分析功能实现 |
5.3 权限管理功能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功能测试 |
6.1 测试方法 |
6.2 功能性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报警级别管理表 |
(4)攀枝花公安智能安全系统视频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建设情况 |
1.2.2 视频系统的技术路线演进 |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视频监控平台需求分析 |
2.1 项目概述 |
2.2 平台设计原则 |
2.3 平台设计思路 |
2.3.1 多层次防控 |
2.3.2 统一管理平台 |
2.3.3 多级分层管理架构 |
2.3.3.1 市公安局(一级监控平台) |
2.3.3.2 区县公安局(二级监控平台) |
2.3.3.3 派出所(三级监控平台) |
2.4 平台部署需求分析 |
2.5 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
2.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2.5.2 视频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
2.6 资源整合需求分析 |
2.7 系统安全性需求分析 |
2.8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2.8.1 治安管理和社会防控的需求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视频监控平台概要设计 |
3.1 平台整体架构 |
3.2 平台联网拓扑 |
3.3 平台软件功能结构 |
3.4 数据共享与交互 |
3.5 资源整合与接入 |
3.5.1 已建天网整合 |
3.5.2 交警原有系统整合 |
3.5.3 已建公安内部监控接入 |
3.5.4 社会资源整合 |
3.5.5 外网业务系统的资源调用 |
3.5.6 外网平台资源的级联接入 |
3.5.7 外网用户调用视频资源 |
3.5.8 对 3/4G 移动视频网三网视频资源整合接入 |
3.5.9 社会资源接入方式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视频监控平台详细设计 |
4.1 平台架构设计 |
4.1.1 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
4.1.2 平台实际架构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设计思路 |
4.2.2 数据库集成原理 |
4.2.3 数据同步设计 |
4.2.4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设计 |
4.2.4.1 架构设计 |
4.2.4.2 性能指标 |
4.2.4.3 接口规范 |
4.2.4.4 部署设计 |
4.2.5 卡口信息数据库设计简介 |
4.2.6 交通抓拍信息数据库简介 |
4.2.7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简介 |
4.2.8 数据采集方式 |
4.3 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 |
4.3.1 系统数据备份 |
4.3.1.1 备份系统描述 |
4.3.1.2 数据备份系统的特点 |
4.3.1.3 备份内容 |
4.3.1.4 备份方式 |
4.3.1.5 备份策略 |
4.3.2 数据库恢复 |
4.4 平台主要业务模块设计 |
4.4.1 基础业务模块设计 |
4.4.2 扩展应用模块设计 |
4.4.3 接口模块及系统协议 |
4.5 人脸检测系统设计 |
4.6 辅助卡口设计 |
4.7 平台部署 |
4.8 平台性能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视频监控平台的实现和测试 |
5.1 用户管理 |
5.2 资源管理 |
5.3 视频巡逻 |
5.4 录像回放 |
5.5 抓拍功能 |
5.6 告警处理 |
5.7 人脸检测 |
5.8 视频监控平台关键代码 |
5.9 平台测试 |
5.9.1 平台测试环境 |
5.9.2 功能测试 |
5.9.3 压力测试 |
5.9.4 界面测试 |
5.9.5 兼容性测试 |
5.10 实际测试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纹理分类方法研究及其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动态纹理研究现状 |
1.2.1 基于线性系统模型的方法 |
1.2.2 基于光流的方法 |
1.2.3 基于时空局部二值模式的方法 |
1.2.4 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 |
1.3 动态纹理研究机构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深度学习及其在视频分析中的应用 |
2.1 深度学习概述 |
2.2 典型深度学习网络模型 |
2.2.1 深度置信网络模型 |
2.2.2 多层降噪自动编码网络模型 |
2.2.3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
2.3 视频分析中的深度学习 |
2.3.1 视频分析的难点 |
2.3.2 视频分析中深度学习的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多层降噪自动编码模型的慢特征分析法 |
3.1 慢特征分析法 |
3.1.1 慢特征的基本思想 |
3.1.2 慢特征的非线性求解 |
3.2 基于SDA的慢特征分析法 |
3.3 实验仿真结果 |
3.3.1 实验数据集及评估准则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动态纹理分类方法 |
4.1 三维卷积神经网络 |
4.1.1 二维卷积 |
4.1.2 三维卷积 |
4.1.3 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架构 |
4.1.4 分类器的选择 |
4.2 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监督训练 |
4.2.1 反向传播算法 |
4.2.2 卷积层的训练 |
4.2.3 下采样层的训练 |
4.3 基于 3D CNN的动态纹理分类方法流程图 |
4.4 实验 |
4.4.1 彩色视频图像的归一化 |
4.4.2 实验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软件系统概述 |
5.1.1 软件设计目标 |
5.1.2 系统设计原则 |
5.1.3 软件开发环境 |
5.2 系统设计 |
5.2.1 系统结构 |
5.2.2 软件主要功能实现 |
5.3 软件应用技术 |
5.3.1 多线程技术 |
5.3.2 串口通信 |
5.3.3 VC++与Python混合编程 |
5.4 系统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浙江省第二监狱物联网整合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与发展 |
1.2.1 国内现状与问题 |
1.2.2 国际现状与发展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 组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浙江省监狱物联网整合系统的相关技术与理论 |
2.1 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 |
2.2 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相关概念 |
2.3 视频分析的相关概念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相关技术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建设的目标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用户需求分析 |
3.2.2 项目可行性分析 |
3.2.3 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 |
3.4 系统运行环境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浙江省第二监狱物联网整合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
4.2 分析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物联网技术在监狱中的应用 |
4.3 物联网整合系统功能设计 |
4.4 物联网整合功能应用 |
4.5 物联网整合系统功能应用说明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键模块及核心算法设计与实现 |
5.1 RFID及智能视频分析功能 |
5.2 主要模块详细设计 |
5.2.1 RFID及视频分析算法 |
5.2.2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的详细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概述 |
6.2 系统的单元测试 |
6.2.1 客户端测试 |
6.2.2 服务器端测试 |
6.2.3 网络规模测试 |
6.2.4 测试用例 |
6.2.5 测试方面结果 |
6.3 功能模块测试测试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
1.3 本人所做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视频监控相关技术 |
2.1 视频采集技术 |
2.1.1 嵌入式视频采集系统 |
2.2 数字视频技术 |
2.2.1 H.264视频技术 |
2.2.2 RTSP协议 |
2.2.3 RTP/RTCP协议 |
2.3 网络技术 |
2.3.1 IP组播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器系统设计 |
3.1 系统需求 |
3.1.1 功能需求 |
3.1.2 交互需求 |
3.2 系统设计 |
3.2.1 参考模型 |
3.2.2 设计模型 |
3.2.3 系统设计 |
3.2.4 交互协议 |
3.2.5 数据库设计 |
3.3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多路视频请求转发模块设计 |
4.1.1 视频请求设计 |
4.1.2 视频转发设计 |
4.2 视频录像模块 |
4.2.1 H.264码流结构分析 |
4.2.2 录像文件结构 |
4.2.3 录像模块实现 |
4.3 回放模块设计 |
4.3.1 录像回放设计 |
4.3.2 模块实现 |
4.3.3 定位播放 |
4.3.4 指定速率播放 |
4.4 智能监控模块设计 |
4.4.1 运动物体智能分析方式 |
4.4.2 区域入侵检测算法 |
4.4.3 拌线检测算法 |
4.4.4 NAT穿越设计 |
4.4.5 心跳监测模块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多路视频接入与转发检测 |
5.3 视频录像与回放测试 |
5.4 智能监控测试 |
5.5 辅助模块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特高压可控电抗器通信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现状 |
1.2 电抗器方案研究 |
1.2.1 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方案 |
1.2.2 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工作原理 |
1.2.3 1000kV示范工程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通信监控系统整体研究 |
2.1 双系统冗余配置 |
2.2 通信监控系统构架和各板设计 |
2.3 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
2.4 各层通信功能及数据传输过程 |
2.4.1 各层通信功能 |
2.4.2 数据传输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3 当地规约转换器的设计 |
3.1 通信管理工作过程 |
3.2 通信管理板硬件研究 |
3.3 当地规约转换器软件结构 |
3.3.1 当地规约转换软件接口结构 |
3.3.2 当地规约转换软件总体结构 |
3.4 当地规约转换器软件设计 |
3.4.1 代码结构 |
3.4.2 一级基础类库设计举例 |
3.4.3 二级基础类库设计举例 |
3.4.4 具体功能实现模块举例 |
3.5 软件实现流程图 |
3.5.1 主函数启动线程 |
3.5.2 后台线程 |
3.5.3 设备线程 |
3.6 本章小结 |
4 录波回放系统的设计 |
4.1 录波回放系统总体描述 |
4.1.1 录波回放系统功能及结构 |
4.1.2 TFR子站 |
4.1.3 录波(回放)前置机和录波(回放)单元 |
4.2 录波功能实现 |
4.2.1 录波模块数据传送过程 |
4.2.2 录波前置机程序 |
4.2.3 录波单元程序 |
4.3 回放功能实现 |
4.3.1 回放模块数据的传送过程 |
4.3.2 回放前置机程序 |
4.3.3 回放单元程序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省域高速公路联网综合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现状 |
1.2.1 功能定位和实现目标 |
1.2.2 规模 |
1.2.3 监控系统面临的困境 |
1.3 国内外联网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现状 |
1.3.2 国内现状 |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联网监控的关键技术 |
2.1 监控数据联网 |
2.1.1 数据联网传输通道 |
2.1.2 联网监控数据传输内容 |
2.1.3 联网监控数据传输方式 |
2.2 视频图像联网传输 |
2.2.1 视频图像传输通道 |
2.2.2 视频图像传输内容 |
2.2.3 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
2.2.4 网络通信技术 |
2.3 视频图像联网控制 |
2.3.1 联网控制方案 |
2.3.2 硬联网控制 |
2.3.3 软联网控制 |
2.3.4 两种联网控制方式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省域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
3.1 联网监控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
3.1.1 设计原则 |
3.1.2 实现目标 |
3.2 网络建设 |
3.3 联网监控系统架构模式 |
3.3.1 省监控中心 |
3.3.2 监控分中心 |
3.3.3 各管理所 |
3.4 监控系统联网设计 |
3.4.1 监控数据联网设计 |
3.4.2 视频图像联网设计 |
3.5 系统软件设计 |
3.5.1 软件构成 |
3.5.2 总体方案设计 |
3.5.3 数据信息采集系统 |
3.5.4 交通视频监视系统 |
3.5.5 道路交通监控系统 |
3.5.6 统计分析系统 |
3.5.7 运行监控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联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
4.1 背景需求 |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 设计原则和目标 |
4.4 联网综合监控系统构成 |
4.4.1 省监控中心基本功能和网络结构 |
4.4.2 路段监控分中心 |
4.4.3 收费站管理所监控系统 |
4.5 运营管理结构 |
4.6 主要技术设计方案 |
4.6.1 系统框架 |
4.6.2 设备布设原则 |
4.6.3 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方案 |
4.6.4 设备配置 |
4.7 视频事件检测系统 |
4.8 区间测速系统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交通异常事件联动控制 |
5.1 交通异常事件联动控制问题 |
5.2 联动控制的意义 |
5.3 功能分析 |
5.4 控制策略 |
5.5 交通异常事件影响评估 |
5.5.1 交通高峰期的判断 |
5.5.2 交通状态变化趋势评估 |
5.5.3 路政及交警的反馈 |
5.5.4 交通事件影响范围评估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嘉兴公安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来源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阶段 |
1.2.2 国内城市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项目概述 |
2.2 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问题分析 |
2.3 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 |
2.3.1 监控系统需求分析概述 |
2.3.2 系统建设目标 |
2.3.3 系统功能和特点 |
2.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的用例描述 |
2.4.1 前端采集监视功能 |
2.4.2 信息传输功能 |
2.4.3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
2.4.4 视频显示和抓拍功能 |
2.4.5 信息存储和回放功能 |
2.4.6 系统管理控制功能 |
2.4.7 自动巡检功能 |
2.4.8 报警信息处置 |
2.4.9 数据库存储功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概要设计 |
3.1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3.2 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对策 |
3.3 系统定位和组成 |
3.4 系统架构 |
3.5 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前端采集监视设计 |
4.1.1 组成及选型原则 |
4.1.2 前端工作方式 |
4.1.3 对比其它前端组成方式 |
4.2 信息传输设计 |
4.2.1 信息传输中的流媒体服务设计 |
4.2.2 信息传输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
4.3 用户权限管理设计 |
4.4 信息存储和回放设计 |
4.4.1 信息存储备份子系统的设计思想 |
4.4.2 存储架构 |
4.4.3 录像流程 |
4.4.4 存储功能设计 |
4.4.5 信息存储和回放设计要素 |
4.4.6 存储设备选型 |
4.5 视频显示和抓拍设计 |
4.5.1 视频显示和抓拍子系统的组成及选型 |
4.5.2 电视墙服务模块设计 |
4.5.3 视频显示和抓拍软件设计 |
4.5.4 视频显示和抓拍子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 |
4.5.5 视频解码设计 |
4.5.6 显示控制设备选型 |
4.6 报警信息处理设计 |
4.7 系统管理控制设计 |
4.8 自动巡检设计 |
4.9 数据库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 |
5.1 前端采集监视 |
5.2 用户权限管理 |
5.3 视频显示和抓拍 |
5.4 报警信息处理 |
5.5 信息存储回放 |
5.6 信息传输和流媒体服务 |
5.7 系统管理控制 |
5.8 自动巡检实现 |
5.9 数据库实现 |
5.10 视频监控系统关键代码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图像监控中告警回放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 吕小军.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2]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研究[D]. 玄大成.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4)
- [3]基站动力与环境系统数据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赵茜.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4]攀枝花公安智能安全系统视频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D]. 刘静雯.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7)
- [5]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纹理分类方法研究及其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D]. 汪彩霞. 江苏科技大学, 2015(01)
- [6]浙江省第二监狱物联网整合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姚雨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D]. 窦心春.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8]特高压可控电抗器通信监控系统的研究[D]. 梁言.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9]省域高速公路联网综合监控系统的研究[D]. 王维. 长安大学, 2012(07)
- [10]嘉兴公安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陈治良.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