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隐龙山南朝墓出土四铢钱(论文文献综述)
朱中秀,王海[1](2021)在《南京市浦口区高新路刘宋墓发掘简报》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4月,为配合南京市浦口区高新路以西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其范围内进行勘探和发掘工作,共发掘墓葬3座,其中一座为南朝刘宋墓(编号为2015NPGXM1,下文简称M1)。(图1)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1为竖穴土坑砖室结构,由墓道、排水沟、砖室组成。方向165°。(图2)墓道平面呈长方形,斜坡状,坡度14°,残长3.18米,宽1.36~2.39米。
邵磊,义小明[2](2020)在《南京栖霞刘宋升明二年墓及其出土的钱币》文中提出引言2010年6、7月,为配合工程建设,南京市博物馆对南京栖霞区新尧新城"中学用地"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该地块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金尧路以北、公园东路以东。经勘探,在地块内发现了一批六朝至明清时期的古墓葬,但大多在历史上已遭盗掘,损坏严重。其中,唯有位于地块东部相对较高处发现的一座南朝时期的砖室墓(编号为2010NQYM1)保存尚较完好。遂在勘探工作告一段落后,便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徐承泰[3](2013)在《秦汉货币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秦汉时期处于中国古代货币经济确立的初期,就这一时期货币形态、内容、结构、政策、制度、年代的探讨,对于秦汉乃至中国古代货币史、经济史以及考古学的研究均有助益。本论文共分五章。以秦汉货币的内容、结构、制度、三铢钱的铸行、东汉五铢钱的分期作为对象展开讨论。第一、二章分析秦汉货币的内容及其结构。秦汉时期黄金、白银、铜钱、布帛、谷物都曾作为法定或事实货币使用。其中铜钱和黄金一直具有法定货币地位;布帛仅在秦代拥有法定货币身份,其余时间为事实货币,尤其在东汉时期地位更为明显;白银除武帝及王莽时期短暂作为法定货币使用外,东汉中期以后其货币性质才逐渐增强;谷物虽然一直不具有法定身份,但在民间交易中往往作为媒介使用;龟贝珠宝基本不具有货币职能。上述货币形态构成了秦汉时期不同阶段货币体系的内容,并形成了一定的兑换关系。第三章讨论秦汉货币铸造的管理与执行机构。秦代中央以少府主持其事,具体铸造事宜则由少府与地方郡县共同执行,西汉前期因而不改。武帝元鼎二年铸币管理从少府转移至水衡都尉;元鼎四年铸币权收归中央后,由水衡都尉属下上林三官专铸,主铸之官署因时而异。东汉的铸币管理为太尉属下金曹,具体铸造交地方郡县实施。第四章探讨三铢钱的铸行及相关问题。由于秦代以数字“六”及“十二”为尊,秦半两以重十二铢、直径十二分为标准,秦代及西汉钱币因此形成以尺寸指代重量的习惯。据此,吕后的五分钱,即指重五铢的半两钱,武帝三分钱指重三铢的半两钱。三铢钱铸行于武帝元狩四年。第五章研究东汉五铢钱分期与年代。从五铢钱的文字、纹饰、结构的变化入手,运用考古学的分析方法,将东汉五铢钱分为两类八型,整合为六期,具体年代分别为光武帝、明章帝、和帝、顺帝至桓帝、桓帝、灵帝至献帝时期。并讨论了东汉五铢钱文字由松散到严谨再到草率的发展过程。
刘雷[4](2011)在《汉代苏北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是近年来史学界的重要课题和必然趋势。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秦汉经济史多有研究,论着颇丰。但是目前对汉代苏北经济的研究很少,是秦汉区域经济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基于此,本文以汉代苏北经济为研究对象,试图具体深入地探讨汉代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脉络,并尽可能给予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作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为当代江苏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些许历史鉴戒。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既有发达区域生产力的总体特征,也有自身鲜明的区域经济特点。在汉代,苏北经济并不是一直持续发展的,而是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西汉时期至东汉前中期,苏北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而同时期的苏南经济则发展较迟。不过东汉中期以后,这种情况发生逆转。苏北经济因为深受天灾人祸诸因素的影响而逐渐萎靡不振。终东汉一朝,也未能恢复元气。而苏南经济则呈现出急速发展的态势,并在东汉末年,阶段性地超出了当时的苏北地区。绪言部分叙述了选题的依据和价值,还介绍了学术史的回顾及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述先秦时期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首先从苏北地区的郡县沿革和地理、社会条件两方面进行探讨,接着从先秦时期苏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是探讨西汉时期苏北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三部分是东汉时期苏北经济由盛转衰的发展状况,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苏北落后于苏南”现象的历史成因进行分析与概括。第四部分总结汉代苏北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其由盛转衰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以及给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些启迪。在写作中,本文将苏北经济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作比较,分析其由盛转衰的原因,以便更确切地表述这一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经济现象。
沈宏敏,王志高[5](2003)在《考古发现的六朝钱币和铸钱遗物》文中研究指明 六朝时期,南方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安定。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必然大大推动境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市场日趋活跃的商品流通,对钱币的需求就不断扩大。文献记载除东晋一朝外,孙吴和南朝宋、齐、梁、陈各代政府的铸钱活动一直没有停歇,甚至一度造成钱币流通领域混乱不堪的局面,其结果是盗铸之风愈演愈烈,古钱更在公私交易中大行其道。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孙吴时期一些大型墓葬沿袭汉制大量瘗钱。比较典型的有朱然墓出土铜钱约6000枚,鄂钢饮料厂一号墓出土铜钱可辨认者达7000余枚,郑丑墓出土铜钱亦达3000多枚。这些铜钱中绝大部分为各种版式的两汉五铢钱,还有两汉早期的“半两”
沈宏敏,邵磊[6](2003)在《《毗陵出土孝建四铢拓本》初识——谈道光年间常州出土刘宋钱币窖藏》文中指出 一、前言南朝刘宋元嘉七年(430年)冬十月戊午,京师建康(今南京)设钱署鼓铸铜钱,结束了西晋以来约一个半世纪政府未尝铸钱的非常情形。新钱的形制大体仍仿汉五铢钱,但法定重量较足重的五铢钱为轻,面文日“四铢”。因其铸于元嘉年间,后世多称之为“元嘉四铢”。然而,因铸行四铢钱而一度趋向好转的货币流通状况并未能维持多久。约自元嘉后期始,剪凿古钱之风又盛,破坏了货币流通的稳定,刘宋政府不得已采纳了江夏王刘义恭的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剪凿”。然施行未及一年便因民间纷扰不便而废止。
屠燕治[7](2003)在《六朝的五铢细钱——杭州西湖五铢细钱及铸钱遗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细者,轻,小也。细钱,即体轻形小之钱,多见于六朝,官铸。故而在《宋书》和《南齐书》中,屡有“形式转细”、“官钱细者”和“复闭细钱”等语出现。汉至隋,五铢沿革,“诸谱载之甚备”,惟五铢细钱,“独此未之着”。唐代封演《续钱谱》云“未见”,南宋洪遵《泉志》列为“不知年代品”,后方若《五铢钱考》称“未见着录”。民国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又定为“五铢别品”。为弄清五铢细钱,自20世纪初以来,钱币学界做了不少努力,但苦于资料匮乏,无果而终。近20余年,杭州西湖及邻近地区多次发现六朝五铢细钱、叠铸陶范、铸芯和石范盖等铸钱遗物,为解开千古之谜带来良机。
袁林,和广汉[8](2002)在《南京隐龙山南朝墓出土四铢钱》文中提出
王志高,邵磊,许长生,张金喜[9](2002)在《南京隐龙山南朝墓》文中认为 2000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接群众举报江宁水阁发生盗墓事件,遂派人前往调查。调查证实隐龙山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3座大型砖构古墓,均不同程度遭到盗毁。南京市博物馆、江宁区博物馆于10月联合对这3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隐龙山是水阁村周围一些连绵起伏的土山的统称,风景优美。其北约1公里是韩府
二、南京隐龙山南朝墓出土四铢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隐龙山南朝墓出土四铢钱(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市浦口区高新路刘宋墓发掘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一、墓葬形制 |
二、出土器物 |
1. 陶器 |
2. 瓷器 |
3. 其他 |
三、几点认识 |
1. 墓葬时代。 |
2. 出土铜钱。 |
(2)南京栖霞刘宋升明二年墓及其出土的钱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墓葬和出土器物 |
对墓葬形制与出土钱币的认识 |
(3)秦汉货币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 写作思路与目标 |
三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学术前史 |
第一章 秦汉货币品类 |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黄金 |
一 东周黄金货币溯源 |
二 秦代黄金货币地位的确立 |
三 汉代黄金货币地位的延续 |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白银 |
一 先秦白银的讨论 |
二 西汉白银货币性质讨论 |
三 东汉白银货币性质讨论 |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谷帛龟贝珠玉 |
一 布帛 |
二 谷物 |
三 龟贝 |
四 珠玉 |
小结 |
第二章 秦汉货币结构 |
第一节 秦代货币的结构 |
一 秦代货币的构成 |
二 秦代货币间的关系 |
第二节 汉代货币的结构 |
一 西汉货币的结构 |
二 新莽货币的结构 |
三 东汉货币的结构 |
小结 |
第三章 秦汉货币管理 |
第一节 秦代货币的管理与铸造机构 |
一 秦代货币改革发生时间 |
二 秦代货币的管理与铸造机构 |
第二节 西汉至新莽时期货币的管理与铸造机构 |
一 武帝元鼎以前货币的管理与铸造机构 |
二 武帝元鼎以后货币的管理与铸造机构 |
三 新莽时期货币的管理与铸造机构 |
第三节 东汉货币的管理与铸造机构 |
一 东汉铸币执行机构的讨论 |
二 东汉货币铸造的管理机构 |
小结 |
第四章 武帝“三铢”钱铸行考 |
第一节 秦汉半两以尺寸指代重量 |
一 各家观点的内容 |
二 秦汉钱币以尺寸指代重量试说 |
第二节 武帝前期若干史事的发生时间 |
一 武帝年号制度创立的时间 |
二 武帝前期若干史事时间的定位 |
第三节 武帝“三铢”钱铸行问题 |
一 对各家观点的辨析 |
二 武帝铸行“三铢”钱的时间 |
小结 |
第五章 东汉五铢钱分期探讨 |
第一节 东汉五铢钱类型分析 |
第二节 东汉五铢钱的分期与年代 |
第三节 关于东汉五铢钱的几点思考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汉代苏北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依据及价值 |
二、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先秦时期苏北经济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苏北地区的郡县沿革及地理、社会交通条件 |
第二节 先秦时期苏北经济的发展概况 |
第二章 西汉时期苏北经济的迅速发展 |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的进步 |
第三节 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
第三章 东汉时期苏北经济的由盛转衰 |
第一节 农业经济的由盛转衰 |
第二节 手工业的缓慢发展 |
第三节 商业与城镇的由盛转衰 |
第四章 苏北经济由盛转衰的原因及其历史启迪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南京隐龙山南朝墓(论文提纲范文)
一号墓 |
(一)墓葬形制 |
(二)出土器物 |
1.瓷器 9件。器形有鸡首壶、盘口壶、钵、盏,多胎釉结合牢固,下腹及外底露胎。 |
2.陶器 12件。有盘、俑、耳杯、凭几等,均泥质灰陶,部分胎体泛红褐色。 |
3.石器 8件。有俑、灶、屋等,均严重风化。 |
4.其他 有漏水板、环、铜钱、铜棺钉、铁棺钉。 |
二号墓 |
(一)墓葬形制 |
(二)出土器物 |
三号墓 |
(一)墓葬形制 |
(二)出土遗物 |
1.瓷器 6件。有盘口壶、盏。 |
2.陶器 10件。均泥质灰陶,有俑、盘、灶、耳杯、仓屋等。 |
3.其他 有滑石猪、石俑、铁棺钉等。 |
四 几点认识 |
1.关于墓葬时代 |
2.关于墓主身份及墓地性质 |
3.关于出土铜钱 |
四、南京隐龙山南朝墓出土四铢钱(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市浦口区高新路刘宋墓发掘简报[J]. 朱中秀,王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02)
- [2]南京栖霞刘宋升明二年墓及其出土的钱币[J]. 邵磊,义小明. 中国钱币, 2020(06)
- [3]秦汉货币若干问题研究[D]. 徐承泰. 武汉大学, 2013(12)
- [4]汉代苏北经济研究[D]. 刘雷. 扬州大学, 2011(05)
- [5]考古发现的六朝钱币和铸钱遗物[A]. 沈宏敏,王志高. 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 2003
- [6]《毗陵出土孝建四铢拓本》初识——谈道光年间常州出土刘宋钱币窖藏[A]. 沈宏敏,邵磊. 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 2003
- [7]六朝的五铢细钱——杭州西湖五铢细钱及铸钱遗物研究[A]. 屠燕治. 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 2003
- [8]南京隐龙山南朝墓出土四铢钱[J]. 袁林,和广汉. 西安金融, 2002(12)
- [9]南京隐龙山南朝墓[J]. 王志高,邵磊,许长生,张金喜. 文物, 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