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树花枝嫁接杂交技术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宇,王敏[1](2019)在《银白杨与黑杨派、青杨派派间杂交育种试验初报》文中提出文章以白杨派银白杨为母本,以黑杨派N001或青杨派马氏杨单一花粉或其与白杨派树种的混合花粉(混合比例4∶1)为父本,采用人工切枝水培技术进行杂交,并对杂交子代的生根能力进行测定,为更好地提高杂交技术及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蔄胜军,王志英,苏晓华,刘巍,王胜东,杨志岩[2](2013)在《杨树花枝盆栽加温促进生根人工杂交育种技术》文中认为杨树杂交育种是杨树改良的最主要途径,国内外绝大多数栽培品种都是通过这一途径选育出来的,因为杂交种可以具有需要的优良品质和适应性[1-2]。除了自然界有少量天然杂交种外,人工杂交是获得杂交种的最主要手段。从种子发育的母本所处的环境来分:一种是在室外大树上的人工杂交,另一种是母本花枝切枝后在室内人工杂交。室内人
陆方方[3](2008)在《试管苗远缘嫁接技术研究初探及嫁接苗的ISSR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嫁接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以及园艺植物生产中。自20世纪80年代,孟昭璜把豆科的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inn.)嫁接在旋花科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上面,得到了嫁接杂种种子,经长期的选择和培育最终获得了性状稳定遗传的高产优质的薯绿豆,并创造了极大的价值之后,利用远缘嫁接进行植物品种改良的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育种研究工作的热点之一。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试管嫁接由于嫁接后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对嫁接植株进行培养,排除了室外环境因素对嫁接成活的影响,可以方便的改变条件以研究各种因素对嫁接的影响。因此试管内嫁接技术也成为生产和各种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工具。本论文以花卉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嫁接组合涉及11个科,包括草本与木本、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科与科等,进行了试管内远缘嫁接的研究,这对远缘嫁接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嫁接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组合当中,成活率达到30%及以上的嫁接组合: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36.7%),鸡冠花/大岩桐(Sinningiaspeciosa Benth.et Hook)(33.3%),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 V.Poelln.)/红掌(30.0%),大岩桐/鸡冠花(30.0%);成活率在20%~30%之间的嫁接组合:长寿花/大岩桐(26.7%),长寿花/鸡冠花(23.4%),大岩桐/长寿花(20.0%),大岩桐/红掌(20.0%);成活率为10%~20%的组合:鸡冠花/长寿花(16.7%),鸡冠花/景天(Crassulaceae Sedum Spectabile L.)(16.7%),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var.viridulum Baker)/长寿花(15.0%),月见草(Oenothera erythrosepalaBorb.)/大岩桐(13.3%),长寿花/景天(13.3%),马蹄莲(Zantedeschia eathiopica)/鸡冠花(10%),长寿花/宝塔菜(Stachys arrecta L.H.Bailey)(10.0%);成活率在10%以下的组合:马蹄莲/大岩桐(6.7%),大岩桐/宝塔菜(6.7%),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鸡冠花(6.7%),百合/鸡冠花(5.0%),月见草/鸡冠花(3.3%)。其余各嫁接组合均未得到嫁接成活苗。其中草本与木本嫁接组合未得到嫁接成活苗;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草本植物科间嫁接的的成活率分别为10.9%和12.9%。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长寿花/鸡冠花组合来说,用插接法进行嫁接时成活率最高,达到27.5%。且与其他两种嫁接方法相比差异显着。砧穗苗龄是影响嫁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应该依据材料的不同选择适合苗龄的植株。用鸡冠花组培苗和实生苗嫁接大岩桐均以10 d苗龄的鸡冠花做接穗最为适宜,成活率分别达到30%和35%;鸡冠花组培苗和实生苗作砧木时,分别以20 d和25 d苗龄左右的嫁接成活率最高,分别达到27.5%和32.5%,其砧穗生长也较好;砧木和接穗用组培苗和用实生苗成活率差异不大。接穗茎尖切取大小对嫁接成功十分重要。对于长寿花/大岩桐嫁接组合,当接穗大小为6mm左右时,嫁接成活率达到最高,达到30%,切取的茎尖小于3mm或大于10mm都不利于试管嫁接的成活。砧木留叶有利于试管微嫁接的成功。本实验中月见草/大岩桐组合的嫁接,当砧木留有一定的叶片时的嫁接成活率为22.5%,远远高于切去所有叶片时的成活率7.5%。本试验还首次尝试以红掌的愈伤组织作为砧木嫁接鸡冠花等接穗,结果表明,其成活率远高于用组培苗作砧木的嫁接。鸡冠花接在红掌愈伤组织上的嫁接成活率为27.5%,和接在组培苗上面相比,差异显着。用ISSR分析检测到科间组合鸡冠花/大岩桐、大岩桐/鸡冠花、长寿花/鸡冠花、长寿花/大岩桐、鸡冠花/景天及单双子叶间组合长寿花/红掌、鸡冠花/红掌等儿种嫁接组合均在多种引物下出现了有差异的位点。鸡冠花/大岩桐组合与大岩桐/鸡冠花组合嫁接后接穗甚至出现了来自于砧木的特异带纹,对其增值后代重新检测发现此带纹仍然存在。这就支持了传统的砧木与接穗之间有可能是发生了DNA等大分子物质的转移,产生了基因交流的观点。但目前尚无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直接证据证明此推测,实验结果所示的位点新增与缺失等现象,或许也与远缘嫁接逆境引起转座子活动而导致基因突变有关。
赵自成,苏雪辉,魏万生[4](2003)在《杨树花枝嫁接杂交技术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杨树花枝嫁接杂交技术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杨树花枝嫁接杂交技术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银白杨与黑杨派、青杨派派间杂交育种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杂交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杂交方法 |
1.2.1 花枝的采集 |
1.2.2 花枝水培管理 |
1.2.3 花粉收集 |
1.2.4 人工授粉 |
1.2.5 授粉后管理 |
1.3 杂交组合 |
1.4 播种育苗 |
1.4.1 种子收集 |
1.4.2 杂交种子播种 |
1.4.3 杂交种子育苗 |
2 生根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3 试验初步结果 |
3.1 杂交试验结果 |
3.2 生根能力测试结果 |
4 下一步工作方向 |
(2)杨树花枝盆栽加温促进生根人工杂交育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与杂交组合 |
1.1.1 实验材料 |
1.1.2 杂交组合 |
1.2 试验条件和方法 |
1.3 杂交与播种育苗 |
1.3.1 花粉采集与授粉 |
1.3.2 种子收集与播种育苗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花枝盆栽加温处理对生根的影响 |
2.2 花枝盆栽加温处理对人工杂交效果的影响 |
2.3 其它杂交组合表现 |
3 结论与讨论 |
(3)试管苗远缘嫁接技术研究初探及嫁接苗的ISSR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
1.2 嫁接及远缘嫁接技术 |
1.3 植物微嫁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
1.4 ISSR分子标记概述 |
第二章 前言 |
第三章 远缘试管嫁接成活苗的获得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嫁接苗的 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特性分析 |
4.1 试验材料、试剂以及主要仪器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5.2 本试验的缺憾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4)杨树花枝嫁接杂交技术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 |
1.1 砧木 |
1.2 采花枝 |
1.3 嫁接 |
2 杂交 |
2.1 花枝水培管理 |
2.2 花粉采集 |
2.3 授粉 |
2.4 授粉后管理 |
3 播种育苗 |
3.1 种子收集 |
3.2 播种 |
3.3 育苗 |
4 技术关键 |
四、杨树花枝嫁接杂交技术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银白杨与黑杨派、青杨派派间杂交育种试验初报[J]. 李晓宇,王敏.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9(05)
- [2]杨树花枝盆栽加温促进生根人工杂交育种技术[J]. 蔄胜军,王志英,苏晓华,刘巍,王胜东,杨志岩.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1)
- [3]试管苗远缘嫁接技术研究初探及嫁接苗的ISSR分析[D]. 陆方方. 西南大学, 2008(09)
- [4]杨树花枝嫁接杂交技术初报[J]. 赵自成,苏雪辉,魏万生. 河南林业科技,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