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审环境的变化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喻粲[1](2021)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以苏宁易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率先引进财务共享这一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商业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大型企业首选。我国很多企业在引进这一财务管理模式后,也并未简单的照搬国外的模式,而是建立了一系列例如:资金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等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逐渐呈现出“本土化”特色。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环境和审计环境。然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势必会对内部审计产生某些影响、内部审计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也遇到了各种问题,未来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方向,这些都是目前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也正是对上述一些问题展开的分析研究。首先,在写作前已经经过了多次搜集、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财务共享、内部审计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应用对内部审计所产生的影响等各个方面的文献都做了一个系统性的梳理,为后文研究工作做了一个理论基础和铺垫。其次,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分析了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对企业内部审计3个阶段(计划、实施、完成)产生的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内部审计的职责、风险、审计方式、审计证据、审计效率等方面。最后,通过对苏宁的财务共享服务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分析了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审计产生的相关影响。通过介绍苏宁的基本情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历程,然后对苏宁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制度、工作流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出苏宁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审计风险管理不足、复合型审计人才缺失、财务共享数据运用程度低等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实施后对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了5个方向的对策及建议。一是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二是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三是增强对财务共享平台的运用、四是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五是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确保内部审计的针对性。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此得出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受到的影响,希望能对未来更多实施了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的方向,也希望能对正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内部审计提供一些参考。
刘向博[2](2020)在《房地产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优化 ——以S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形势不断升上新高度。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下,关乎国计民生的房地产企业愈发得到社会的关注。当前房地产企业面临多种风险。从内部考虑,房地产企业投资大、运营周期长。从外部考虑,竞争者不断涌入、市场供需不稳、多重政策调控,都加大了房企风险的严峻性。此外,房地产企业对多产业具有关联辐射效应。地产业动荡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市场的稳定。因此,加强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理刻不容缓。内部审计是企业加强风险管控的途径之一。对于高风险的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能够综合多要素、成体系地体现风险敏感性,共同提升其应对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内审体系不够完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问题逐渐显露。譬如,内审部权威性不高、组织关系不融洽,不利于内审部获取风险信息;内审制度体系不健全,而且未体现风险理念;现有内审资源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内审的需求;内审范围未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立;内审流程与风险未根据风险导向及时更新;绩效考核体系未考量内审对风控的价值贡献。许多房地产企业已对其内审体系进行整改,却未得到明显成效。究其根本,一方面,部分企业只是片面、局部地对内审部门进行整改,却未意识到内审体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掣肘的整体。另一方面,企业未能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去优化内部审计体系,导致内审体系的落后。在该情形下,本文依托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将该思想进一步丰满,从企业风险出发,指导对内审体系的全面优化。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规范分析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展开研究。首先,笔者梳理了国内外文献,从中了解了房企当前的风险导向内审体系的研究现状。其次,笔者查阅相关文件,并创新性地采用规范分析法,整理本文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对房地产企业在实践中的内审体系优化展开研究。首先,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及报告,分析房企当前风险及内审体系的现状,阐明优化内审体系的必要性及原则。接下来,笔者以具有代表性及外延性的大中型S房地产企业为例,介绍其内审体系现状并对其内审体系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S企业内审体系问题类型较为丰富,可涵盖大多房地产企业的问题。而且以风险为导向是房企进行优化的共同目标。出于目标一致性及成因相似的考虑,本文紧密结合问题及成因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房地产企业风险导向内审体系的优化路径。
何超男[3](2020)在《基于BSC的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各行各业企业间竞争也愈演愈烈,企业在其经营以及财务方面与此同时增加了许多风险。基于此,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加强公司治理、防范企业风险、提升企业价值等方面不断努力,才能生存于当前这机会与风险并存不悖的时代中,内部审计作为组织中监督、防治危害与风险的重要角色,将会帮助企业优化其内部经营与管理活动、有效地预防企业面临的无法预知的事件。因此,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全面地对内部审计工作绩效进行衡量,才能充分了解内部审计是否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并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做出贡献,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促成企业价值、经济效益提升的终极目标的达成。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以Z公司为例,对其内审绩效评估的实际情形展开分析,找出其在评价主体、流程以及方法中存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主体构成单一、评价覆盖内容不全面、评价的指标不具体、缺乏逻辑性、未能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联系等问题,分析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容易受到干扰、内审工作细化程度弱、公司内审绩效管理意识薄弱、其绩效评价系统缺少战略意识。因此,本文运用BSC重构了Z公司内审效益评价框架,并完善了其他存在的不足,使其内审绩效评价能够更贴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更合理地评价其内审的工作质量。在新评价体系的重构过程中,本文采取AHP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并辅助于调查问卷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对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重新进行了评价,并分别分析了应用两个评估体系得到的评估结果,并对该结果分析。此外,为了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实施新的内审绩效评价体系,本文在管理层内审绩效评价意识、评价组织结构层面、评价指标的动态性、沟通机制、人员专业能力及素养等层面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保障措施来保证新评价体系的落实。
王彪[4](2020)在《基于5M1E分析法的安凯客车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剧。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关键职能部门,一向秉持着独立性原则,全面客观地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估,在企业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而要了解企业是否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是否充分的履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方面的职能,就需要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因此,建立符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5M1E分析法的原理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特点相结合,构建评价体系,以评价内部审计质量。文章首先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述评。随后,本文阐述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及层次分析法相关概念,同时对内部审计相关理论基础及5M1E分析法的基本框架进行了介绍。然后,以安凯客车为例,分析了安凯客车现行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发现现行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式主观性过强等问题。随后,再以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为线,将影响因素划分到5M1E分析法的六因素中,结合层次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赋予评价指标权重,构建适用于安凯客车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并将基于5M1E分析法下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应用到安凯客车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中,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从而证明5M1E分析法应用到安凯客车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中是可行的。本文针对安凯客车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5M1E分析法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获取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的支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组建评价体系推进小组及动态的修正评价体系。期望可以为我国其他同类公司推行5M1E分析法下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苟麦平[5](2020)在《价值增值视角下GH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价值增值”是近些年在内部审计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比较热衷讨论的话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者比较关注同时又比较困惑的问题。目前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日臻成熟,但实践层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GH公司主要从事特种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集传统制造业以及现代化管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特种材料细分领域内的典型代表性企业。本文选用GH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价值增值视角下对其内部审计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国内外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研究现状有了一定了解,然后对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相关理论以及内部审计和价值增值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依托内部审计的委托代理理论、信息假说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展开对GH公司内部审计的案例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实地调研法对GH公司内部审计运作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通过前期的文献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对比GH公司内部审计运作现状,揭示了GH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有偏差、审计范围窄、以及制度单一和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四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原因分析。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重构内部审计增值职能、拓展内部审计职能范围、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改进建议,期望帮助GH公司及有类似问题的公司改进其内部审计工作,并由此实现公司价值增值的目的。
韦博源[6](2020)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经济效益审计是挖掘潜力的建设性审计。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审计的增值性特点,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开展经济效益的审计也是符合时代发展与自身进步的必然要求。实施经济效益审计,是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必要手段,不仅利于商业银行改革与进步,改善和发展内部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完善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调控机制,可以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使商业银行的管理决策更科学化,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能力以及整体收益。因此,如何高效的组织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成为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FXY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经济效益审计问题。论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以相关理论作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FXY银行分别对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情况和经济效益审计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审计工作存在的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独立性流于形式、对基础管理和基层管理的监督效果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缺陷以及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成效低等问题;其次,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以及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最后,结合FXY银行的实际情况,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审计实施开展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优化建议,包括改善FXY银行内部审计的运作环境;创新审计理念;优化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优化审计专业队伍的人员结构等建议,以此进一步提高FXY银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水平。论文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经济效益审计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改进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对其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成盈萱[7](2019)在《大数据下北京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对社会各行各业都造成了深刻影响。在大数据时代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实施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内部审计,促进了行业的结构转型和快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隐私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成为了发展大数据内部审计一道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国外的大数据内审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有许多大数据软件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国也开始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大数据方面,在理论体系和应用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商业银行率先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风险预警和数据分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数据技术对商业银行在业务中保持其竞争优势,健全管理体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阐述其研究现状,并制定研究内容与框架范围,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突出创新之处。然后通过对商业银行在大数据下内部审计发展现状的描述,紧密结合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内审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最后结合北京农商银行的案例,指出北京农商银行在大数据环境下发展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给大数据下其他有意向进行内审体系改革的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启示。
杨柳[8](2019)在《大数据环境下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研究 ——以Y农商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资产质量连续下降。基于这一困境,作为农商行风险防控重要关卡的内部审计纷纷寻求新的增值路径,以期更好地履行增值功能。大数据环境下,随着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成熟应用,使得农商行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改善内部审计增值应用状态成为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农商行内部审计的增值机理及其路径?第二,大数据对农商行内部审计的影响有哪些?第三,大数据下农商行如何利用相关技术改善现有增值路径?本文基于大数据理论,内部审计增值理论等剖析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的机理及其路径,提出大数据环境下将大数据相关技术与增值路径有效结合的机制。并以Y农商行为例,分析影响Y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的因素,将影响因素与上述增值路径理论分析机制结合考虑。基于此,提出大数据环境下Y农商行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中心、建立实时风险检测与预警中心、建设可量化的内控体系、完善内审组织框架及发展规划、深化审计关联数据挖掘分析、实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统一、加强审计队伍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等路径来满足增值需求。纵观全文,希冀有以下几方面的贡献:第一,通过对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的研究,可以从增值角度丰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相关理论研究。第二,本文基于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方式,通过对Y农商行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增值路径分析,丰富大数据与内部审计的案例文献库,为其它农商行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增值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意义。
缪青[9](2010)在《内审与国企的文化冲突—表现、原因及应对》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减少舞弊。国有企业引进内部审计机制来加强内部管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虽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作用的发挥存在局限性。究其原因,内审的存在与国企体制,文化氛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本文结合A公司内部审计的实例,紧扣国有企业文化特点—行政文化、公民文化、儒家文化,对内审与国有企业文化冲突的现象进行列举与归类。在文化冲突表现的基础上,对比了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从内部审计产生,发展的动力以及我国国有企业机制及企业文化存在的弊端等多个方面,深刻分析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针对文化冲突问题,本文分别从内部审计自身发展及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与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切实的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文化建设层次的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性将会得到逐步提高,国有企业文化与内部审计之间从冲突走向互补和融合的可能性很可能出现。目前国内对于“内审与国企的文化冲突”这一问题的关注不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文化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应对从三个方面做了研究、分析,对内审工作的实务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帮助完善我国国企内审体系有一定的意义,也对日后他人做“内审与国企企业文化”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韩赛赛[10](2009)在《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即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求,有效的内部审计对企业防范风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以经营风险为主的保险公司来讲,设计良好的内部审计框架结构和运行模式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保障。在日趋激烈的保险竞争市场中,保险公司要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需要得到重视,保险企业的内审状况必须得到改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审环境的变化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审环境的变化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以苏宁易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概述 |
2.1.1 财务共享服务的含义 |
2.1.2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共享模式的比较 |
2.2 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概述 |
2.2.1 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
2.2.2 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
2.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3.1 规模效应理论 |
2.3.2 协同效应理论 |
2.3.3 系统集成理论 |
3 财务共享模式下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影响的问卷调查 |
3.1 设计问卷调查 |
3.2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3.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3.4 问卷结果分析 |
3.4.1 FSSC模式对内审计划阶段的影响 |
3.4.2 FSSC模式对内审实施阶段的影响 |
3.4.3 FSSC模式对内审完成阶段的影响 |
3.5 问卷调查的结论 |
3.5.1 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影响 |
3.5.2 财务共享服务推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 |
4 苏宁易购财务共享模式案例介绍 |
4.1 苏宁易购及苏宁云财的基本介绍 |
4.2 苏宁易购的组织结构 |
4.3 苏宁易购的财务情况 |
4.4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工作流程介绍 |
4.4.1 应付账款流程 |
4.4.2 应收账款流程 |
4.4.3 固定资产流程 |
4.4.4 费用报销流程 |
4.4.5 总账流程 |
5 财务共享模式下苏宁易购内部审计及问题分析 |
5.1 财务共享模式下苏宁内部审计主要内容 |
5.1.1 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与规范 |
5.1.2 苏宁内部审计的职责 |
5.1.3 苏宁易购内部审计的主要流程 |
5.2 苏宁易购实施的大数据审计 |
5.2.1 财务共享的实施是苏宁进行大数据审计的先决条件 |
5.2.2 苏宁易购大数据审计的应用 |
5.3 苏宁易购实施财务共享前后内部审计的比较分析 |
5.3.1 内部审计的计划阶段对比 |
5.3.2 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对比 |
5.3.3 内部审计的完成阶段对比 |
5.4 苏宁易购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
5.4.1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对其内部审计的积极影响 |
5.4.2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对其内部审计的消极影响 |
6 财务共享模式下苏宁易购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 |
6.1 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方式和技术水平 |
6.2 培养复合型内审人才 |
6.3 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
6.4 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 |
6.5 职责分明确保审计的针对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A:问卷调查 |
致谢 |
(2)房地产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优化 ——以S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房地产企业风险研究 |
2.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 |
2.2.3 内部审计体系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 |
3.1.1 风险的相关概念 |
3.1.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3.1.3 内部审计体系构成 |
3.2 相关理论基础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3.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2.3 协同理论 |
4 房地产企业风险及内审体系现状 |
4.1 房地产企业风险 |
4.1.1 战略风险 |
4.1.2 财务风险 |
4.1.3 市场风险 |
4.1.4 运营风险 |
4.1.5 法律风险 |
4.2 房地产企业内审体系现状 |
4.2.1 内审组织架构及组织关系 |
4.2.2 内审制度体系 |
4.2.3 内审资源体系 |
4.2.4 内部审计范围 |
4.2.5 内审流程与方法 |
4.2.6 内审绩效考核体系 |
4.3 房地产企业风险导向内审体系优化必要性 |
4.3.1 房地产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 |
4.3.2 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自我发展的需要 |
4.4 优化原则 |
4.4.1 导向性原则 |
4.4.2 全面性原则 |
4.4.3 适度性原则 |
5 S房地产企业概况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现状 |
5.1 S房地产企业概况 |
5.1.1 S房地产企业基本情况 |
5.1.2 S房地产企业特点 |
5.1.3 S房地产企业风险 |
5.2 S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的现状 |
5.2.1 S企业内审组织架构与组织关系 |
5.2.2 S企业内审制度体系 |
5.2.3 S企业内审资源体系 |
5.2.4 S企业内审范围 |
5.2.5 S企业内审流程与方法 |
5.2.6 S企业内审绩效考核体系 |
6 S房地产企业风险导向内审体系问题及成因分析 |
6.1 组织架构与组织关系不利于内审评价风险管理状况 |
6.1.1 组织架构中未形成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机制 |
6.1.2 组织关系不融洽,阻碍内审获取风险信息 |
6.2 内审制度体系不健全且未体现风险理念 |
6.2.1 内审制度体系不健全 |
6.2.2 内审制度体系未体现风险理念 |
6.3 内审资源体系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求 |
6.3.1 内审人员数量、素质限制风险导向审计效果 |
6.3.2 技术资源落后,不利于风险导向审计效率 |
6.4 内审范围确立随意性强且关注点滞后 |
6.4.1 内审范围确立过于随意,未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确立 |
6.4.2 内审范围忽视事前及事中审计 |
6.5 内审流程与方法未体现对风险的关注 |
6.6 内审绩效考核体系未考量风险导向的表现 |
7 房地产企业风险导向内审体系优化路径 |
7.1 改善房地产企业组织架构与组织关系 |
7.1.1 构建地产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机制,鼓励全员参与审计 |
7.1.2 加强房企组织内部沟通,拓宽风险信息渠道 |
7.2 健全涵盖风险理念的房企内审制度体系 |
7.2.1 健全房企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
7.2.2 将风险理念全面融入房企内审制度体系 |
7.3 丰富房企内审资源储备 |
7.3.1 培养具备风险导向审计能力的地产审计团队 |
7.3.2 引入现代技术资源以提升风险导向审计效率 |
7.4 依据风险评估确立房企内审范围,前移审计重心 |
7.4.1 根据房企风险评估结果确立内审范围 |
7.4.2 内审范围从事后审计拓展至事前及事中 |
7.5 更新房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流程与方法 |
7.6 重构基于战略目标的房企内审绩效考核体系 |
8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BSC的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2.1 Z公司概况 |
2.1.1 Z公司公司简介 |
2.1.2 Z公司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
2.2 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
2.2.1 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流程现状 |
2.2.2 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内容现状 |
2.2.3 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现状 |
2.3 Z公司现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2.3.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主体构成单一 |
2.3.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覆盖内容不全面 |
2.3.3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指标不具体 |
2.3.4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缺乏逻辑性 |
2.3.5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未能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
2.4 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2.4.1 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
2.4.2 内部审计工作细化程度弱 |
2.4.3 内部审计绩效管理意识薄弱 |
2.4.4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缺少战略意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BSC的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重构 |
3.1 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引入BSC前提分析 |
3.1.1 适用性分析 |
3.1.2 重构原则 |
3.2 基于BSC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评价主体的构成 |
3.3 基于BSC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取 |
3.3.1 Z公司内部审计战略目标分析 |
3.3.2 确定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维度及其指标 |
3.3.3 形成Z公司基于BSC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框架 |
3.4 基于BSC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4.1 选择权重确定的方法 |
3.4.2 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权重 |
3.4.3 权重结果分析 |
3.5 确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BSC的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及保障措施 |
4.1 基于BSC的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 |
4.1.1 绩效评价数据收集 |
4.1.2 确定评定语集 |
4.1.3 重构各维度模糊评判矩阵 |
4.1.4 得出综合评分 |
4.2 实施效果分析 |
4.2.1 应用结果分析 |
4.2.2 对比分析 |
4.3 基于BSC的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4.3.1 管理层意识层面的保障 |
4.3.2 绩效评价组织结构层面的保障 |
4.3.3 绩效评价指标的动态性保障 |
4.3.4 沟通机制方面的保障 |
4.3.5 人员专业能力及素养方面的保障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4)基于5M1E分析法的安凯客车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内部审计作用 |
1.2.2 内部审计质量 |
1.2.3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法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内部审计 |
2.1.2 内部审计质量 |
2.1.3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
2.1.4 层次分析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价值链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审计环境理论 |
2.3 5M1E分析法基本框架 |
第三章 安凯客车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现状 |
3.1 安凯客车公司简介 |
3.1.1 公司概况 |
3.1.2 公司战略目标 |
3.2 安凯客车公司的内部审计 |
3.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3.2.2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3.2.3 内部审计工作战略目标 |
3.3 安凯客车公司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
3.3.1 现行评价方法 |
3.3.2 现行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3.3.3 现行评价方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基于5M1E分析法的安凯客车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4.1 5M1E分析法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中的引入 |
4.1.1 可行性分析 |
4.1.2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
4.1.3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体系 |
4.2 安凯客车公司基于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
4.2.1 评价体系目标 |
4.2.2 内部审计人员维度 |
4.2.3 内部审计信息化维度 |
4.2.4 内部审计资料维度 |
4.2.5 内部审计方法及流程维度 |
4.2.6 内部审计评价维度 |
4.2.7 内部审计环境维度 |
4.3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权重数据收集 |
4.3.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4.3.3 权重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五章 基于5M1E分析法的安凯客车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应用 |
5.1 基于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
5.1.1 数据获取及计算得分 |
5.1.2 评价结果分析 |
5.2 评价体系应用效果分析 |
5.3 实施5M1E分析法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的保障措施 |
5.3.1 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的支持 |
5.3.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
5.3.3 组建评价体系推进小组 |
5.3.4 动态修正评价体系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各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录B 内部审计质量评分调查问卷 |
(5)价值增值视角下GH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价值增值与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
第一节 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义 |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程序 |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 |
第二节 企业价值增值的相关理论 |
一、企业价值增值的含义 |
二、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企业内部审计与价值增值的关系 |
一、增加企业价值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目标 |
二、价值增值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
第四节 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信息假说理论 |
三、价值链理论 |
第三章 GH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
第一节 GH公司基本情况 |
一、GH公司概况 |
二、GH公司组织架构 |
第二节 GH公司内部审计运作情况 |
一、GH公司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及职能 |
二、GH公司内部审计的制度与流程 |
三、GH公司内部审计的资源配置情况 |
四、GH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现状 |
第四章 价值增值视角下GH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价值增值视角下GH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有偏差,影响其增值作用发挥 |
二、内部审计范围窄,增值作用体现不充分 |
三、内部审计制度单一,无法保障价值增值效用 |
四、内部审计力量薄弱,不能匹配价值增值需要 |
第二节 价值增值视角下GH公司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足 |
二、对内部审计增值作用领域认识不全面 |
三、内部审计自我监督约束不足 |
四、没有重视对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
第五章 价值增值视角下GH公司内部审计改进建议 |
第一节 重构内部审计增值职能,奠定价值增值基础 |
一、明确“服务”职能 |
二、服务、监督评价并举 |
三、将服务和监督评价延伸至事前、事中 |
第二节 拓展内部审计作用范围,拓宽价值增值渠道 |
一、深化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管理效益 |
二、加强风险管理,帮助公司减少损失 |
三、 参与公司治理帮助公司价值增值 |
第三节 健全内部审计相关规定,强化价值增值制度保障 |
一、 明确内部审计过程规范,使内部审计过程有“法”可依 |
二、构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内部审计工作业绩 |
第四节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增强价值增值人力保障 |
一、扩充内部审计队伍,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
二、充分考虑个体特点,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
三、创造内审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内审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
四、提高内审人员地位,注重公平公正和及时奖励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0.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0.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0.2.3 文献评述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方法 |
0.4 本文的创新点 |
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 |
1.1.1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
1.1.2 经济效益审计 |
1.1.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审计 |
1.2 理论基础 |
1.2.1 委托代理理论 |
1.2.2 资本保全理论 |
1.2.3 系统集成理论 |
2 FXY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情况及其经济效益审计现状 |
2.1 FXY银行简介 |
2.2 FXY银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 |
2.2.1 FXY银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机构设置 |
2.2.2 FXY银行财务管理系统整体逻辑架构 |
2.2.3 FXY银行财务核算管理模式 |
2.3 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实施的现状 |
2.3.1 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基本步骤 |
2.3.2 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实施内容 |
2.3.3 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
2.3.4 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
3 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
3.1.1 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独立性流于形式 |
3.1.2 对基础管理和基层管理的监督效果差 |
3.1.3 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
3.1.4 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成效低 |
3.2 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FXY银行公司治理不完善 |
3.2.2 内部审计参与信贷风险管理的程度不足 |
3.2.3 尚未建立统一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
3.2.4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欠缺 |
4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改进的对策 |
4.1 改善FXY银行内部审计的运作环境 |
4.2 创新审计理念 |
4.2.1 开拓思路 |
4.2.2 关注双基管理 |
4.3 优化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
4.4 审计专业队伍的人员结构优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数据下北京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贡献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大数据的相关概念 |
2.1.1 大数据的含义 |
2.1.2 大数据的产生 |
2.1.3 大数据的要素 |
2.2 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效用理论 |
2.2.3 公司治理理论 |
2.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 |
2.3.1 客观风险 |
2.3.2 主观风险 |
第3章 大数据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
3.1 现状分析 |
3.1.1 大数据产业现状 |
3.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
3.1.3 网上银行用户增长快 |
3.1.4 内部审计新思维出现 |
3.2 大数据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
3.2.1 挑战商业银行数据处理能力 |
3.2.2 要求银行内部审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时性 |
3.2.3 增加商业银行数据泄露风险 |
3.3 成因分析 |
3.3.1 缺少实用的大数据内审平台 |
3.3.2 大数据内审分析软件研发不成熟 |
3.3.3 缺少大数据内部审计人才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案例简介 |
4.1.1 北京农商银行基本情况 |
4.1.2 北京农商银行的经营情况 |
4.1.3 北京农商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
4.2 北京农商银行的大数据内审平台 |
4.3 资产负债比模型 |
4.4 大数据对北京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
4.4.1 审计方法转变 |
4.4.2 审计范围转变 |
4.4.3 内部审计技术转变 |
4.4.4 内部审计成果转变 |
4.5 北京农商银行大数据内审平台应用成果 |
第5章 大数据下北京农商银行内审问题分析 |
5.1 非现场审计技术制约 |
5.2 数据分析精确性不高 |
5.3 未实现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 |
5.4 内部审计结果利用率不高 |
5.5 业务系统数据使用问题 |
第6章 改善北京农商银行大数据下内审问题的举措 |
6.1 完善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 |
6.2 重点保障数据安全可靠 |
6.3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
6.4 审计软件升级 |
6.5 实行外部数据集中管理机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大数据环境下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研究 ——以Y农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大数据与审计研究 |
2.1.1 大数据的价值 |
2.1.2 大数据对审计的影响 |
2.1.3 大数据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
2.2 内部审计增值研究 |
2.2.1 内部审计增值的涵义 |
2.2.2 内部审计增值的作用机理 |
2.2.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的路径 |
2.3 研究总体评述 |
3 理论分析 |
3.1 大数据基本理论 |
3.1.1 大数据的基本内涵 |
3.1.2 大数据相关技术 |
3.2 内部审计增值基本理论 |
3.2.1 价值链理论 |
3.2.2 风险管理理论 |
3.2.3 公司治理理论 |
3.3 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机理及其路径 |
3.3.1 农商行概述 |
3.3.2 内部审计增值的机理 |
3.3.3 内部审计增值的路径 |
4 大数据环境下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分析 |
4.1 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瓶颈分析 |
4.1.1 内部审计增值路径缺乏创新 |
4.1.2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范围狭窄 |
4.1.3 内部审计增值时效存在滞后 |
4.1.4 内部审计成果应用状况不佳 |
4.1.5 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单一 |
4.2 大数据促进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理念创新 |
4.2.1 全量审计思维 |
4.2.2 效率审计思维 |
4.2.3 相关性审计思维 |
4.2.4 智能审计思维 |
4.3 大数据与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的有效结合 |
4.3.1 大数据驱动农商行内审助力公司治理现代化 |
4.3.2 大数据驱动农商行内审拓展风险管理领域 |
4.3.3 大数据驱动农商行内审改善组织内部控制 |
4.3.4 大数据驱动农商行内审完善审计组织与机制 |
4.3.5 大数据驱动农商行内审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 |
4.3.6 大数据驱动农商行内审队伍信息化与专业化建设 |
5 案例分析—大数据环境下Y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研究分析 |
5.1 案例研究设计 |
5.1.1 案例选择 |
5.1.2 资料收集与处理 |
5.2 案例简介 |
5.3 影响Y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的因素分析 |
5.3.1 Y农商行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落后 |
5.3.2 Y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范围狭窄 |
5.3.3 Y农商行内部审计时效存在滞后性 |
5.3.4 Y农商行内部审计成果应用状况不佳 |
5.3.5 Y农商行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单一 |
5.4 大数据环境下Y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改善路径 |
5.4.1 发展大数据审计平台,助力银行治理现代化 |
5.4.2 建立风险实时监控与预警机制,拓展风险管理领域 |
5.4.3 建设可量化的内控体系,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5.4.4 完善大数据下审计组织框架与发展规划 |
5.4.5 创新大数据相关审计技术,提升审计增值效率 |
5.4.6 加强审计队伍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综合分析能力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9)内审与国企的文化冲突—表现、原因及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国有企业内审的现状 |
1.1.2 我国国有企业内审存在的不足 |
1.1.3 国有企业文化特征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篇章结构 |
第2章 文献回顾 |
2.1 内审文献回顾 |
2.1.1 国外内审文献回顾 |
2.1.2 国内内审文献回顾 |
2.2 企业文化与管理关系的文献 |
2.2.1 国外企业文化与管理关系的文献 |
2.2.2 国内企业文化与管理关系的文献 |
2.3 小结 |
第3章 内部审计的内在逻辑与中外内审的主要差别 |
3.1 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制度介绍 |
3.1.1 德国的内部审计制度 |
3.1.2 英国的内部审计制度 |
3.1.3 法国的内部审计制度 |
3.1.4 美国的内部审计制度 |
3.2 内部审计产生发展的内在逻辑 |
3.3 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3.3.1 内部审计的定义 |
3.3.2 内部审计的本质 |
3.3.3 内部审计目标 |
3.3.4 内部审计的职能 |
3.3.5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3.4 中外外内部审计差异 |
3.4.1 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不同 |
3.4.2 内部审计对企业作用的认识不同 |
3.4.3 内部审计独立性效果不同 |
3.4.4 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不同 |
3.5 小结 |
第4章 文化冲突的表现:基于 A 公司的观察 |
4.1 A 公司基本情况 |
4.2 A 公司内部审计情况 |
4.2.1 A 公司内部审计的设置模式 |
4.2.2 A 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 |
4.2.3 A 公司内部审计的人员构成 |
4.3 内部审计与国有企业文化冲突的表现 |
4.3.1 国有企业的“行政”文化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冲突 |
4.3.2 国有企业的公民文化与内部审计目标的冲突 |
4.3.3 国有企业的传统儒家文化与内部审计职能的冲突 |
4.4 小结 |
第5章 文化冲突的原因分析 |
5.1 从内审的发展起源环境看 |
5.2 从内审发展的的动力看 |
5.3 从国有企业机制存在的弊端看 |
5.4 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历史背景看 |
5.5 小结 |
第6章 文化冲突的应对 |
6.1 建立合理的内审模式,确保独立性 |
6.2 转变内审重点,增加企业价值 |
6.3 实施内部审计营销,改善工作环境 |
6.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国企文化,建立健康的内审环境 |
6.4.1 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是重塑国企文化建设的前提 |
6.4.2 重塑国企文化,创造健康内审环境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论文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
7.2.1 论文局限 |
7.2.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审环境的变化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以苏宁易购为例[D]. 喻粲.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房地产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优化 ——以S企业为例[D]. 刘向博. 南京审计大学, 2020(07)
- [3]基于BSC的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 何超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基于5M1E分析法的安凯客车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研究[D]. 王彪.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5]价值增值视角下GH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D]. 苟麦平.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7)
- [6]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FXY银行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研究[D]. 韦博源. 辽宁大学, 2020(01)
- [7]大数据下北京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研究[D]. 成盈萱.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8]大数据环境下农商行内部审计增值路径研究 ——以Y农商行为例[D]. 杨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内审与国企的文化冲突—表现、原因及应对[D]. 缪青.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10]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建设研究[A]. 韩赛赛. 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