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颅窝骨增大治疗Chiari畸形并发脊髓空洞症

后颅窝骨增大治疗Chiari畸形并发脊髓空洞症

一、后颅窝骨性扩大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论文文献综述)

舒磊[1](2021)在《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对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Chiari畸形Ⅰ型又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为颅颈交界区较为常见的畸形。后颅窝减压术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的首选方法。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推测Chiari畸形为寰枢椎失稳自然进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本研究为了探讨后颅窝减压术切除寰椎后弓及枕骨大孔后缘骨质后是否会影响颅颈交界区稳定性从而导致寰枢关节或寰枕关节失稳,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分析治疗CM-Ⅰ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CM-Ⅰ中,经过后颅窝减压术+枕大池扩大成形术治疗并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有89例,记录并整理患者临床病史:性别、年龄、籍贯、病程;影像资料:寰齿间距(ADI)、颅底-齿状突间距(BDI)、颅底-枢椎间距(BAI)、齿状突-Wackenheim线间距、延髓颈髓角、小脑扁桃体疝长度、后颅窝容积和脊髓空洞体积;随访情况。根据改良日本骨科协会(The 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 JOA)评分系统和芝加哥Chiari畸形结局量表(Chicago Chiari Outcome Scale CCOS)评估手术前后症状和功能改善状况,随访期间颅颈交界区径线测量值提示颅颈交界区失稳即将患者纳入失稳组,最后进行稳定组和失稳组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的89名研究对象,随访3~55个月,有4名患者术前无颅颈交界区失稳而在手术3或4年后出现了寰枕关节失稳纳入失稳组,稳定组85人。失稳组后颅窝容积明显小于稳定组(p<0.001),失稳发生率为4.49%。性别、年龄、病程、m JOA评分、CCOS评分、脊髓空洞体积、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延髓颈髓角在两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尚未发现颅颈交界区失稳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安全有效,并且对颅颈交界区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首选治疗方式。后颅窝容积与失稳组之间存在相关性,对术前影像测量提示后颅窝容积较小的患者,后颅窝减压术中应细致操作避免咬除过多枕骨保护枕骨髁和韧带结构,严格随访观察术后颅颈交界区稳定性。

吴飞[2](2021)在《一种基于CHIARIⅠ畸形三种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的术前综合评分方法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hiariⅠ畸形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预后及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在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确诊的ChiariⅠ畸形病例60例。6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大部分患者通过门诊规律随访,部分患者通过手机通话随访成功,半年到3年为随访周期时间,预后评估采用Chicago-Chiari预后量表(CCOS)。60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12例枕大孔减压术患者(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为A组、17例枕大孔减压及硬脑膜成形术患者(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with duraplasty,PFDD)为B组以及32例枕大孔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患者为C组,分析比较三组手术后预后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按照本科制定的术前综合评分标准(总分12分),为每一例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所有病例打分并分成低分组23例(小于6分)及高分组37例(大于6分),统计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两组中三种手术方式的预后分值差异,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为非参数检验:多组间的比较以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进行,然后行事后两两比较(Post hoc test),检验标准p为0.05。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术后一周症状缓解45例(75%),其中A组患者术后症状好转9/12例,症状保证不变的3/12例;B组患者术后症状好转的13/17例,症状不变的4/17例;C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30/32例,2例无明显缓解。并发症方面,60例患者中出现头晕头痛等头部不适症状5例,其中B组有3例,C组2例,另有一例术后发热,CSF检查证实为感染,经抗炎治疗后治愈。长期随访,预后良好的49例,其中A组一例复发(8.3%),B组及C组各5例预后不佳(29%,15%)。其中B组有1例术后一年因严重的脊髓空洞再次行空洞-腹腔分流术。三组总体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在低分组病例中,三种手术方式在预后上无差异(P>0.05)。而在高分组病例中,行枕大孔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术者(平均预后评分8.35±1.15分)优于PFDD(平均预后评分7.5±0.97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Chiari畸形的治疗,三种手术方式均有一定的疗效。应用术前综合评分标准校正分组后,对于低分组,三种手术预后无明显差异,我们推荐行枕大孔减压术或联合硬脑膜成形术。而对于高分组患者,行枕大孔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预后明显优于PFDD,因此,对于术前综合评分大于6分的患者,临床症状严重和(或)影像学上小脑扁桃体明显下疝的患者,合并有严重脊髓空洞症患者在减压的同时,显微镜下行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有望获得更佳疗效。总之,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对ChiariⅠ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曾光亮[3](2020)在《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不同手术方式及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不同手术方式与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09年07月至2020年01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九龙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9例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将合并颅底凹陷症的6例病例分为Ⅰ组,单纯Chiari畸形73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ⅡA组单纯后颅窝减压术+寰枕筋膜松解术9例、ⅡB组后颅窝减压术+蛛网膜粘连松解术+枕大池重建术26例、ⅡC组后颅窝减压术+扁桃体切除术38例,并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的好转率、术后小脑扁桃体的回缩情况及脊髓空洞的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人工硬膜将64例术中硬膜打开的病例分为人工硬膜组43例和自体筋膜组21例,并对比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二次手术、二次住院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组在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方面与其他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A组在扁桃体回缩和空洞改善方面明显差于ⅡB组和ⅡC组(p<0.05),而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与其他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ⅡB组和ⅡC组在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方面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A、ⅡB及ⅡC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Ⅱ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ⅡB组(p<0.05)和ⅡC组(p<0.05),而ⅡB组和ⅡC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硬膜组和自体筋膜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两组病例的二次手术率及二次住院率,人工硬膜组的二次手术率及二次住院率均明显高于自体筋膜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人工硬膜组和自体筋膜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筋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硬膜组。结论:Chiari畸形I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均应在术前进行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评估,对于不稳的患者必须将其复位及固定,单纯后路颈枕复位内固定术即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对于稳定的患者,则需根据压迫的位置进行减压;后颅窝骨性减压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枕大池重建组及扁桃体切除组,但扁桃体回缩及空洞改善情况较枕大池重建组和扁桃体切除组差;枕大池重建组和扁桃体切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人工硬膜的使用可能增加后颅窝手术后的二次住院和二次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自体筋膜组。

甘智超[4](2020)在《后颅窝减压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对Chiari 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Arnold-Chiari畸形(ACM)是以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椎管内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常合并脊髓空洞(SM)。现对我院收治的25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进行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探讨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并后颅窝减压硬膜扩大修补成形术对Chiari 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4~58岁(平均年龄34.3岁),病程0.1~20年(平均4.3年)。患者术前均完成MRI评估,20例患者小脑扁桃体均有不同程度下疝,下疝程度 4~20mm,平均11.3mm,均合并不同节段的脊髓空洞。通过对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的变化情况,来探讨分析后颅窝减压硬膜成形并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对Chiar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25例患者全部经由接受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并后颅窝减压成形手术治疗。通过术后3个月及术后3年的随访患者临床症的改善情况;发现术后3月患者临床症改善有14例(56%)、术后稳定11例(44%);术后3年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患者15例(60%)、稳定5例(20%)、加重5(20%)例;通过对术后3个月及术后3年随访患者CCOS评分;发现术后3个月评分在13-16分有14例(56%);评分在10-12分有8例(32%);评分在4-9分有3例(12%);术后3年评分在13-16有14例(56%);评分在10-12分有6例(24%);术后评分在4-9分有5例(20%);术后3月CCOS平均分为12.2分;术后3年CCOS平均分为12.16分;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患者影像学变化情况;发现术后1个月有2(8%)例脊髓空洞缩小;23(92%)例无变化;术后1年有9(36%)例脊髓空洞缩小,15(60%)例无变化,1(4%)例扩大;术后切除的小脑扁桃体有2例再次下移。[结论]下疝小脑扁桃体切并后颅窝减压成形硬膜成形术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Chiari I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症状改善的时间基本在术后3个月内;该手术对脊髓空洞患者有一定疗效,在随访期内脊髓空洞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改善。

江龙[5](2020)在《青少年Chiari畸形后颅窝减压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及继发于Chiari畸形左胸弯与右胸弯矫形疗效的比较》文中认为第一章 青少年Chiari畸形后颅窝减压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目的:研究青少年Ⅰ型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I,CMI)/脊髓空洞后颅窝减压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术后远期颈椎矢状面形态,并探讨其与脊髓空洞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2例接受标准PFD术且随访超过2年的CMI/脊髓空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为1016岁,平均(13.7±2.8)岁。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矢状面参数及空洞参数的变化:上颈椎角(C0-C2)、下颈椎角(C2-C7)、颈椎矢状面平衡(C2-C7SVA)、颈椎曲率指数(CCI)、空洞直径及空洞长度;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空洞直径及长度的改变与颈椎矢状面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时间2.06.5年,平均(3.9±1.1)年。末次随访时下颈椎角及CCI分别为-29.8°±11.4°和29.1%±7.1%,均较术前(-15.2°±8.8°,13.4%±4.2%)显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2.902,均P<0.05)。末次随访时空洞直径及长度则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前与末次随访时C0-C2及C2-C7S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2、0.871,均P>0.05)。手术前后空洞直径减小与下颈椎角及C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611、0.652,均P<0.05),空洞长度减小亦与下颈椎角及C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504、0.514,均P<0.05)。结论:青少年CMI/脊髓空洞患者PFD术后颈椎前凸得以恢复,脊髓空洞的改善可能是颈椎矢状面形态重塑的重要因素。第二章 继发于Chiari畸形左胸弯与右胸弯矫形疗效的比较目的:比较青少年Chiari畸形伴不同弯型胸椎侧凸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术后的矫形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接受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的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患者,根据胸椎侧凸的弯型分为:左胸弯组(left thoracic curve,LTC)63例,右胸弯组(right thoracic curve,RTC)63例,两组年龄及侧凸角匹配。测量手术前后与末次随访的各项影像学参数:胸椎及腰椎侧凸Cobb角、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冠状位躯干偏移、腰椎前凸角、近端交界区与远端交界区Cobb角、矢状面平衡。同时比较两组术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左胸弯组术前胸椎后凸角为40.1°,明显高于右胸弯组(23.0°)(P=0.021),其余各项术前影像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左胸弯组术后腰弯自发矫正率为56.9%,显着低于右胸弯组(56.9%)。然而,左胸弯组术后冠状面躯干偏移(15.1mm)显着高于右胸弯组(8.0 mm)。末次随访时,两组胸椎侧凸的矫正率分别为59.9%及62.6%,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此外,两组术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亦相近。结论:左胸弯及右胸弯型Chiari畸形选择性胸椎融合术后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主弯矫正。右胸弯型Chiari畸形术后腰椎侧凸的自发矫正率优于左胸弯型。

王铁成[6](2019)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hiariⅠ型伴脊髓空洞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Chiari畸形(ACM)是临床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疾病[1],其中脊髓空洞(SM)是其最常见的伴随病变,而机制不明。本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手术是该疾病最佳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不同手术方式的取舍,临床上尚存在巨大的争议。本研究根据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将ACM-I型伴SM患者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类型,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最常用术式对不同类型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从而为ACM-I型伴SM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满足现代医疗的精准化诊疗需求,减小患者痛苦,改善临床预后,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方法:严格筛选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ACM-I型伴SM患者85例,所有手术均由高年资主任医生实施,且就手术方式和手术标准经讨论达成一致,按照统一标准执行。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将患者分为:①表现有枕颈区压迫综合征者,②表现有脊髓中央受损综合征者,③表现有小脑损害综合征者(同一患者可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按脊髓空洞直径和长度分为脊髓空洞直径大于椎管有效径50%者和≤50%者、局限于颈髄和超出颈髓者;按小脑扁桃体下疝范围分为≤10mm者和>10mm者。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家属意愿行两种手术方式,并依此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单纯后颅窝骨性减压加寰枕筋膜松解术,B组在A组手术的基础上行硬膜扩大修补术+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经过1年随访,通过Tator评分法和影像学检查,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影像学改变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不同手术方式对不同类型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1.在近期疗效方面,A组患者小脑损害综合征较B组改善率高(62.50%vs 46.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而对于患者总体情况和其他症状的改善,两组患者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体好转率为47.37%、53.57%,p=0.591)。影像学表现方面,B组脊髓空洞改善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对于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改善,B组显着好于A组(p分别为0.020、<0.001)。此外,A组患者KPS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差异(80.12±14.25),而B组患者术后KPS评分明显下降(69.75±23.48)。2.1年随访结果表明,B组总体改善率与A组无明显差异(75.44%vs 78.57%,p=0.749)。具体表现上,B组患者对于枕颈区压迫综合征改善较A组高(两组好转率分别为90.48%、61.29%,p=0.020)。而对于脊髓中央受损综合征及小脑损害综合征的改善,两组患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好转率分别为47.06%、61.54%,A组好转率分别为44%、75%,p分别为0.845、0.707)。此外,A组患者KPS评分较术前有所升高(85.61±12.75,p=0.029),B组患者术后KPS评分较术前略有下降(71.59±19.86),且显着低于A组患者(p=0.037)。影像学改变方面,虽然部分指标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总体而言行寰枕减压+硬膜扩大修补术+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脊髓空洞的改善和小脑回缩效果均明显好于单纯减压3.并发症分析中,B组患者颅内感染、后组颅神经麻痹、小脑或脑干梗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7、0.033、0.033)。4.除了手术方式外,手术时间>2h、发生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07、0.012、<0.001)。结论:手术是ACM-I型伴SM的有效治疗手段,后颅窝骨性减压加寰枕筋膜松解术的优势为并发症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可取得与硬膜扩大修补术+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相近的临床效果,可作为大部分ACM-1型伴SM的首选术式。扁桃体切除虽然空洞得到迅速改善,但颅内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且有可能导致恶性转归。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以及全身状况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李怀龙,郭立彬,梁建荣[7](2019)在《不同减压术式联合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关节不稳的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不同减压术式联合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选择临汾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治疗的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关节不稳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18例给予小骨窗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对照组18例给予传统后颅窝减压术+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脊髓空洞大小。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17/18), 对照组为88.89%(16/18)(χ2=1.957,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总有效率为88.89%(16/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13/18)(χ2=3.498, 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2/1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7/18)(χ2=11.685, 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JOA评分(15.97±1.25)分、术后1年JOA评分(15.53±1.19)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1±1.18)分、(14.06±1.15)分(t=3.815、3.706, 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脊髓空洞大小(2.13±0.64)mm、术后1年脊髓空洞大小(2.28±0.69)mm, 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41±0.76)mm、(3.45±0.78)mm(t=5.743、5.511, 均P<0.05)。结论小骨窗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关节不稳远期疗效显着, 脊髓功能、脊髓空洞恢复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效果优于传统后颅窝减压术+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

马俊[8](2019)在《Chiari畸形Ⅰ型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CM)又称Chiari畸形或Amold-Chiari畸形,最早于1891年由奥地利病理学家Chiari提出并作出分型,其中Chiari畸形Ⅰ型在临床上最常见,针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目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目前临床上的手术方式多样,其中又以单纯后颅窝减压和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最常用,但是针对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并发症情况又有争议,于是,我们针对这一争议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和meta分析,以评估单纯后颅窝减压和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在CM-I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8年9月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详细资料,共49例,进行以下分析:①比较PFD组与PFDD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差异性;②比较PFD组与PFDD组的术后短期和长期临床症状改善率、影像学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第二部分:运用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ScienceDirect、Pubmed、Medline、Ovid、谷歌学术、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到2019年的文献,筛选文中对PFDD与PFD进行了比较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非随机对照研究。文中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结果]第一部分:我科共49例病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17例,女32例,年龄12~57岁,平均39.2岁,病程2周~6年,平均2.8年,随访时间3月~5年,平均2.3年;PFD组21例,PFDD组28例,在近期(出院当天)临床症状改善方面,PFDD组优于PFD组(P=0.045);术后并发症方面,PFDD组高于PFD组(P=0.018);因病例随访时间长,部分病例未能完成随访,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等方式完整随访6个月的病例共35例,PFD组15例,PFDD组20例,经卡方检验得P=0.028,即PFDD组远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PFD组;术后6个月有MRI片子的病例共30例,PFD组13例,PFDD组17例,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术后6个月小脑扁桃体改善情况,P=0.03,提示:PFDD组术后小脑扁桃体回缩率高于PFD组;分析患者术后6个月脊髓空洞情况,P=0.027,提示:PFDD组术后脊髓空洞改善率高于PFD组。第二部分:在各数据库中共检索了 1483篇文献,其中有10篇符合纳入标准(共3188例,其中PFDD 1383例,PFD 1805例),回顾性对照研究9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篇。PFDD组的脊髓空洞术后改善率高于PFD组[O)R=5.53,95%CI(2.86,10.69),P<0.00001];PFDD组的术后临床症状总改善率高于PFD 组[OR=2.53,95%CI(1.30,4.91),P=0.006];PFDD 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情况高于 PFD 组[OR=3.46,95%CI(1.40,8.59),P=0.007];PFDD组与PFD组的二次手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OR=0.37,95%CI(0.10,1.31),P=0.12];PFDD组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高于PFD组[OR=4.79,95%CI(1.80,12.73),P=0.002];PFDD组术后假性硬脑膜膨出的发生率高于PFD组[OR=1.89,95%CI(1.28,2.79),P=0.001];PFDD 组与 PFD 组术后切口感染对比无统计学意义[OR=1.44,95%CI(0.57,3.59),P=0.44];PFDD 组与PFD组术后枕部疼痛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OR=1.49,95%CI(0.46,4.89),P=0.51];PFDD组与PFD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OR=1.71,95%CI(0.50,5.80),P=0.39]。[结论]1.针对CM-I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在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效果优于后颅窝减压术。2.针对CM-I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在术后影像学改善方面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效果优于后颅窝减压术。3.针对CM-I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高于后颅窝减压术。4.结合我科病例分析的数据和meta分析的数据可得: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型术更适合于CM-I合并脊髓空洞的患者,它可以让患者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周小熳,张恒,高文昌[9](2018)在《小骨窗后颅窝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ChiariⅠ型畸形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骨窗后颅窝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Ⅰ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75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小骨窗后颅窝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后颅窝减压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常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术后远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电话或门诊随访12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及脊髓空洞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术后远期疗效、脊髓空洞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后颅窝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具有创伤破坏性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的一种临床有效、可靠的新型手术方案。

贾崇[10](2018)在《小脑扁桃体软膜切下除术与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出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其解剖学改变为小脑扁桃体下降超过枕骨大孔,其最早由奥地利病理学家Hans Chiari在19世纪末提出,然后由其他学者补充,共分为四种类型。据报道其发病率为3/100000到8/100000,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由于脊髓出现空洞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对于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余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对于术式的选择仍未有统一的方案,临床上Chiari畸形Ⅰ型手术治疗主要通过枕骨大孔区后颅窝骨性减压基础上行硬脑膜切开扩大修补、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或脊髓空洞胸腔、心腔分流术等方式进行治疗。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观察分别采用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术方式治疗(A组),及采用硬脑膜切开扩大修补术方式(B组)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术后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中提供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ChiariⅠ畸形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诊断确切为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为从2013年11月到2016年11月,115例患者包括34名男性和81名女性;年龄16-60岁平均(42.3±11.3年)。49例表现为由于脊髓空洞引起的脊髓神经功能受损,58例表现为由于枕大孔区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症状,9例表现为由于延髓颈髓受压起的症状,25例表现为由于后组颅神经受损及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24例表现为颅压升高引起脑功能症状。影像学检查脊髓空洞仅位于颈段26例,脊髓空洞累及胸段85例,脊髓空洞累及腰段4例,脊髓空洞并有脑积水3例,脊髓空洞并有胸段脊柱侧弯2例。其中78例(A组)患者采用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术方式治疗(后颅窝减压+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切除+四脑室流出道的膜性结构切除术),37例(B组)患者采用硬脑膜切开扩大修补术(枕骨大孔区减压+硬脑膜成形术)。记录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影像学变化,根据Klekamp神经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加重情况。结果:采用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治疗(A组)组手术时间159.32±40.06min高于硬膜扩大修补术(B组)134.10±30.76min(P<0.05);术后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组、硬膜扩大修补术组分别有11例、8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症状,3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区皮下积液;有3例、2例术后诊断切口感染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组(20例)术后头晕头痛发生率高于硬膜扩大修补术组3例(P<0.05),但是两种手术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症状的Klekamp神经评分有1分改善,而运动障碍改善较不明显;术后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组症状改善69例(88.4%)硬膜扩大修补术症状改善31例(83.8%);两组患者的神经评分改变,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A组)空洞闭合缩小例数54例、无变化例数为22例,扩大例数为2例。采用硬膜扩大修补术(B组)空洞闭合缩小例数29例,无变化例数7例,扩大例数为1例,两组术后空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手术效果与硬膜扩大修补术效果相当,但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手术风险及术后出现无菌性炎症发生率较高。

二、后颅窝骨性扩大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颅窝骨性扩大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论文提纲范文)

(1)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对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CHIARI畸形Ⅰ型
    1.2 CHIARI畸形Ⅰ型手术
    1.3 颅颈交界区
    1.4 颅颈交界区失稳
    1.5 研究现状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测量颅颈交界区径线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手术疗效分析
    3.2 单因素分析
    3.3 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颅颈交界区解剖及失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一种基于CHIARIⅠ畸形三种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的术前综合评分方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临床资料及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4 临床表现
    2.5 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及预后评分方法
    2.6 影像资料
    2.7 手术方法
    2.8 实验及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手术疗效及并发症
    3.2 长期随访预后
    3.3 基于术前综合评分标准校正分组后三种手术方式预后比较
    3.4 经典病例
4.讨论
    4.1 ChiariⅠ畸形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4.2 ChiariⅠ畸形人群流行病学及自然病史
    4.3 ChiariⅠ畸形的诊断及临床症状
    4.4 ChiariⅠ畸形的手术治疗
    4.5 ChiariⅠ畸形的手术并发症及预后
    4.6 术前综合评分标准在ChiariⅠ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4.7 不足及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综述 CHIARIⅠ畸形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ChiariⅠ畸形的诊断技术及分型
    2.ChiariⅠ畸形的保守治疗
    3.ChiariⅠ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4.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3)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不同手术方式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临床表现
    1.5 影像学表现
    1.6 术前准备
    1.7 手术方式
    1.8 疗效评价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各病例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空洞改善情况
    2.2 后颅窝骨质减压组、枕大池重建组和扁桃体切除组之间的比较
    2.3 人工硬膜组与自体筋膜组的比较
    2.4 典型病例介绍
讨论
    3.1 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分型及发病机制
    3.2 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
    3.3 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及影像学表现
    3.4 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治疗
结论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底凹陷症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1. 颅底凹陷症的历史进展
    2. 颅底凹陷症的解剖及发病机制
    3. 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4. 分型及治疗
    5. 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致谢

(4)后颅窝减压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对Chiari 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hiari Ⅰ型畸形诊断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青少年Chiari畸形后颅窝减压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及继发于Chiari畸形左胸弯与右胸弯矫形疗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青少年Chiari畸形后颅窝减压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Ⅰ型Chiari 畸形后颅窝减压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继发于Chiari畸形左胸弯与右胸弯矫形疗效的比较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继发于Ⅰ型Chiari 畸形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情况
发表论文
致谢

(6)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hiariⅠ型伴脊髓空洞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8)Chiari畸形Ⅰ型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后颅窝减压与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治疗Chiari畸型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后颅窝减压与后颅窝减压加硬膜成形术治疗Chiari畸型Ⅰ型效果对比的meta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小骨窗后颅窝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ChiariⅠ型畸形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1. 1 观察组
        1.2.1. 2 对照组
        1.2.2 观察指标
        1.2.3 疗效判定标准
        1.2.4 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脊髓空洞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10)小脑扁桃体软膜切下除术与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一般临床资料
        2.1.2 病例选择
        2.1.3 影像学诊断
        2.1.4 临床表现
    2.2 方法
        2.2.1 手术方式
        2.2.2 术后处理
        2.2.3 术后疗效评估
    2.3 随访及临床疗效观察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3.2 术后6月随访
        3.2.1 患者术后症状改善
        3.2.2 临床表现改变情况
        3.2.3 影像学随访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后颅窝骨性扩大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对颅颈交界区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D]. 舒磊. 南昌大学, 2021(01)
  • [2]一种基于CHIARIⅠ畸形三种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的术前综合评分方法的应用研究[D]. 吴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不同手术方式及疗效对比[D]. 曾光亮. 苏州大学, 2020(02)
  • [4]后颅窝减压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对Chiari 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疗效分析[D]. 甘智超.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青少年Chiari畸形后颅窝减压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及继发于Chiari畸形左胸弯与右胸弯矫形疗效的比较[D]. 江龙.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6)
  • [6]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hiariⅠ型伴脊髓空洞疗效分析[D]. 王铁成. 山东大学, 2019(02)
  • [7]不同减压术式联合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关节不稳的疗效比较[J]. 李怀龙,郭立彬,梁建荣. 中国基层医药, 2019(13)
  • [8]Chiari畸形Ⅰ型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 马俊.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9]小骨窗后颅窝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ChiariⅠ型畸形临床疗效分析[J]. 周小熳,张恒,高文昌. 现代医药卫生, 2018(09)
  • [10]小脑扁桃体软膜切下除术与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观察[D]. 贾崇. 郑州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后颅窝骨增大治疗Chiari畸形并发脊髓空洞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