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巨大肾包虫X线误诊为多囊肾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1](2021)在《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分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超声、CT、MRI)在肝囊型包虫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分型中的价值;HCE分型反应病灶的活性,研究CT值和MRI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HCE分型与活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时用超声、CT、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309例412个病灶,肝外病灶98个,根据WHO分型标椎,将其分为5型。本研究探讨两部分,一是多模态影像技术在HCE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二是研究CT和MRI对HCE分型和活性的评价,具体如下:1.计算超声、CT、MRI在各型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之间差异,用Mc Nemar检验比较一致性;2.分析各型病灶的血清铁蛋白(SF)等实验室指标及病灶的大小,用F、Kruskal-Wallis H检验求出其差异性;3.计算三种方法分别检出病灶内合并脂滴、胆瘘及其他脏器的转移的个数;4.将CT、MRI的单项检查结果(CT值、ADC值)与CT和MRI的病理对照检查结果(CT值1、ADC值1)进行分析,分别对各型病灶囊液进行测量,计算5型肝囊性包虫的CT值、ADC值、CT值1、ADC值1,利用方差分析和秩相关检验,得出各型病灶的差异、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其临界值。结果:1.收集309例患者中,超声、CT分别检出CE1型67例、CE2型51例、CE3型55例、CE4型57例、CE5型37例,MRI检出CE1型65例、CE2型65例、CE3型68例、CE4型57例、CE5型33例。超声、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大致相仿,CE1-CE5分别为:96.3%94.5%、78.5%100%、76.3%100%、100%94.8%、100%98.6%;各型分别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分别为0.837、0.852、0.868、0.872、0.936;MRI对CE1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7.0%、99.2%,CE2-CE3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100%,CE4、CE5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4%100%、89.2%、100%;各型分别与手术病理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分别为0.962、1.000、1.000、0.872、0.936;CT、MRI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P>0.05)。2.根据手术病理分型计数,CE1型69例,CE2型65例,CE3型68例,CE4型70例,CE5型37例,各型SF、DBIL、IBIL、ALB、ALT、AFP、病灶长径、短经中,SF、IBIL、病灶的长径、短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DBIL、ALB、ALT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CT、MRI检出病灶合并胆瘘的比例分别为3.9%、7.4%、10.3%;合并脂滴成分分别占3.2%、9.7%、11.3%;肝外病灶98例,超声、CT、MRI检出率分别为45.9%、96.9%、89.7%;4.HCE的5型病灶的CT值1、ADC值1、CT值、ADC值分别为:CE1型(5.38±1.94)HU(3.33±0.27)×10-3mm2/s(5.38±1.94)HU(3.33±0.27)×10-3mm2/s、CE2型(7.44±2.67)HU(3.16±0.17)×10-3mm2/s(7.62±2.67)HU(3.16±0.17)×10-3mm2/s CE3型(21.86±4.99)HU(2.62±0.24)×10-3mm2/s(22.07±5.89)HU(2.62±0.24)×10-3mm2/s CE4型(33.63±5.38)HU(2.42±0.11)×10-3mm2/s(33.63±5.38)HU(2.43±0.11)×10-3mm2/s CE5型(103.28±36.98)HU(2.20±0.086)×10-3mm2/s(103.28±36.96)HU(2.29±0.21)×10-3mm2/s,各型测量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E1、CE2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型CT值1逐渐增高;CE1、CE2、CE3、CE4、CE5的ADC值1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型病灶的ADC值1逐渐降低。CT值1和ADC值1之间呈负相关(r=-0.657)。绘制ROC曲线,CT值1、ADC值1、CT值、AD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2%、99.8%、91.0%、99.1%。结论:通过三种方法比较各型的敏感度、特异度,CT、MRI对肝囊型包虫各型病灶的特征性征象显示上更加清晰,以及MRI对分型诊断更加准确,对脂滴、胆瘘形成上,有其特有的优势。同时利用CT值、ADC值定量指标,更加精准的诊断各型病灶活性,肝囊性包虫不同类型其内的CT值和ADC值不同,可间接的反应病灶生长的活性。
尼玛次旦,扎西次仁[2](2002)在《巨大肾包虫X线误诊为多囊肾1例》文中认为
徐明谦,李宗仪,樊苏培[3](1980)在《肾包虫病》文中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及新疆医学院20多年来共经手术治疗包虫病1766例,其中肾包虫17例。单纯性肾包虫病的典型体征是表面平滑,界限清楚,边缘整齐,压之硬韧,扣之有"包虫囊震颤"。合并感染5例,出现炎症症状与体征,合并破裂4例,子囊或内囊碎片随尿液排出。X线造影,可见肾影扩大,肾盂、肾盏受压,移位,拉长变细。合并破裂后造影剂漏入包囊内,显示多数球形充盈缺损,造影剂由子囊间隙流注而出现"落雨征"。皮肤过敏试验,有特异性诊断意义。超声波探查,有定性、定位和定量的意义。手术治疗方法有:内囊摘除和肾部分切除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作者认为应首选内囊摘除术,以保存有功能的肾组织,对肾实质已萎缩或感染的包囊可做肾切除。近年来已很少应用"造袋术"。
陈桂香,崔会分,任娜[4](2020)在《继发性高血压误诊原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 SH)的误诊原因,提高SH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例SH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8.87%,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就诊,血压160~210/90~120 mmHg,并伴有心悸、胸闷、头痛、多汗、恶心头晕、多饮多尿、发作性四肢无力、记忆力减退、腰痛、轻度下肢水肿等症状。病初均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后经详细问诊,进一步的医技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皮质醇增多症各4例,多囊肾3例,肾动脉狭窄及多发性大动脉炎各2例。误诊时间0.5~3.0年。20例确诊后给予手术治疗16例和药物保守治疗4例,随访1年血压控制平稳。结论 SH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由于部分临床医生对SH缺乏认识,诊断经验欠缺,极易导致误诊。
许晓磊[5](2019)在《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193例肝外器官受累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肝外转移器官与病灶位置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中行外科干预的98例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治疗策略,为流行地区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临床观察以及治疗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详实的临床材料。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年龄、性别、组别、区域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肝脏原发灶是否于肝外器官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病灶分布情况,对其中98例行外科干预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准根治性切除组(n=61)、姑息性切除组(n=29)、肝移植组(n=8),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随访情况。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的193例患者中,男89例,女104例,年龄范围572岁,中位年龄41岁,男女性别比1∶1.17;藏族以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文盲占72.53%、小学占11.92%)是该病的重点人群;所有患者均来自青海境内,其中分布以青海果洛、玉树居多。2.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肝S8段(Hazard ratio[HR],1.877;95%confdence interval[CI]:1.026 to 3.437;P=0.041)与肝外器官肺转移密切相关;肝S7段(Hazard ratio[HR],5.689;95%confdence interval[CI]:1.913 to 16.915;P=0.002)与肝外器官脑转移具有显着相关性。3.98例行外科干预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准根治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7%(34/61),其中低蛋白血症伴胸腔积液18例、肺部感染9例、切口感染3例、胆漏4例;术后复发率14.8%(9/61),随访期间死亡3例。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4%(12/29),其中胆漏合并残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伴胸腔积液3例、2例梗阻性黄疸、1例切口感染、1例胆管-支气管漏;术后复发率17.2%(9/29),随访期间死亡3例。准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组8例患者中,1例为急性排斥反应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为凝血功能障碍致消化道出血、1例为肝肾综合症、余4例患者均获得长期生存。结论:1.肝内原发灶位置多位于右肝S7、S8段,肝脏邻近器官或组织多累及胆囊、肾脏、膈肌、胰腺等;肝外远隔转移器官多为肺、脑等,并且通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S8段原发灶与远隔器官肺转移密切相关,肝S7段病灶与脑转移显着相关,在肝外远隔特定器官转移诊断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2.肝泡型包虫病行准根治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然后术后复发率却较低。对于肝外器官累及的这些复杂性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中应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以使患者最大化收益。
本刊编辑部[6](2012)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1~12期文题索引》文中认为
齐飞波,艾则孜,何铁汉,武阳,吴拥军,窦怀抱,王彦海[7](2008)在《包虫囊液外溢致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包虫囊肿破裂后囊液外溢致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各脏器包虫囊肿破裂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胸痛或腹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全身瘙痒、过敏性休克等;在立即通畅呼吸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扩容,使用抗变态反应药物,手术清除过敏原后存活30例,死亡3例。结论选择快速实用的诊断方法确诊:如嗜酸粒细胞计数、包虫囊液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及CT、B超,通畅呼吸道、抗过敏、扩容、升压,积极抢救及手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木合拜提[8](2006)在《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肺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随访》文中认为目的:通过X线平片、CT、MRI检查方法,随访与观察阿苯达唑脂质体口服液治疗肺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对药物治疗肺包虫病的疗效做出客观评价。方法:18例肺包虫病患者,服用阿苯达唑脂质体(Albendazole Liposome,L-ABZ)口服液10mg/kg,2次/d,连续服用3-12个月。服药前及服药后定期进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病变大小、形态学及内部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有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表现。通过治愈、有效、部分有效、无效四个不同状态的判断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18例包虫病患者服药治疗1-3疗程后影像学出现明显退行性改变,其表现为:(1)包虫囊肿变性、囊液吸收呈空洞7例;(2)病灶体积缩小12例;(3)病灶消失、数目减少2例;(4)囊肿实变、病灶密度不均匀增高10例;(5)囊肿破裂、皱缩、内囊塌陷5例;(6)病灶出现钙化6例。结论:阿苯达唑脂质体口服液治疗肺包虫病有肯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于临床不宜手术或者有过多次手术病史和多发性包虫囊肿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很好的显示包肺包虫囊肿的特征改变,有助于了解治疗前后病灶形态特征和病理演变过程,对肺包虫病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及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五四,才让卓玛[9](2006)在《超声诊断包虫病112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刘增荣[10](1995)在《巨大肾积水的临床及B超与X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报告了12例巨大肾积水,对临床表现,B超及X线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二、巨大肾包虫X线误诊为多囊肾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巨大肾包虫X线误诊为多囊肾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分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引言 |
第1章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3 影像检查方法与扫描参数 |
1.1.4 WHO分型 |
1.1.5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各型病灶基本资料的情况 |
1.2.2 超声、CT、MRI检出不同类型囊型病灶的个数及其敏感度、特异度 |
1.2.3 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病灶直径差异性分析 |
1.2.4 超声、CT、MRI分别检出合并脂滴、胆瘘、肝外病灶的情况 |
1.3 讨论 |
1.3.1 包虫病概述 |
1.3.2 CE1-CE5 型在超声上的特征及诊断价值 |
1.3.3 CE1-CE5 型在CT上的特征及诊断价值 |
1.3.4 CE1-CE5 型在MRI上的特征及诊断价值 |
1.3.5 超声、CT、MRI对检出合并脂滴、肝外病灶、胆瘘的分析 |
1.3.6 超声、CT、MRI联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的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2章 CT和MRI对肝囊型包虫病分型与活性的评价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
2.1.3 影像检查方法与扫描参数 |
2.1.4 WHO分型 |
2.1.5 影像学分析 |
2.1.6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肝囊型包虫病各型病灶的CT、MRI表现 |
2.2.2 各组病灶CT 值_1、ADC 值_1、CT 值、ADC 值之间的比较 |
2.2.3 各组病灶之间CT值_1和ADC值_1的相关性 |
2.2.4 各组病灶之间CT 值_1和 ADC 值_1、CT 值和 ADC 值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3.1 HCE早期诊断的困难和联合诊断的重要性 |
2.3.2 CT值和ADC值在HCE活性诊断中的价值及联合诊断的优势 |
2.3.3 CT值和ADC值联合诊断对临床治疗的价值 |
2.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全文讨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附录 A 附图 |
附录 B 综述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4)继发性高血压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误诊及确诊疾病 |
2 结果 |
2.1 诊断经过 |
2.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例: |
2.1.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 |
2.1.3 皮质醇增多症4例: |
2.1.4 多囊肾3例: |
2.1.5 肾动脉狭窄2例: |
2.1.6 多发性大动脉炎2例: |
2.2 治疗与预后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4.1 SH病因 |
4.2 疾病诊断分析 |
4.2.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4.2.2 嗜铬细胞瘤: |
4.2.3 皮质醇增多症: |
4.2.4 多囊肾: |
4.2.5 肾动脉狭窄: |
4.2.6 多发性大动脉炎: |
4.3 误诊原因分析 |
4.3.1 缺少原发病典型临床表现,表现缺乏特异性: |
4.3.2 SH诊断经验欠缺: |
4.3.3 对SH缺乏认识,对少见病因警惕性不高: |
4.3.4 影像学检查因素: |
4.4 诊断线索分析 |
4.5 典型病例分析 |
4.6 防范误诊措施 |
4.6.1 提高对SH的认识: |
4.6.2 重视鉴别诊断: |
4.6.3 选择针对性医技检查: |
4.6.4 重视随访: |
(5)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193 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患者的临床资料 |
3.1.1 一般资料 |
3.1.2 临床特征 |
3.1.3 临床变量与是否远隔器官转移的关系 |
3.1.4 对常见远处转移器官部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
3.2 193 例患者中行外科干预的98 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 |
3.2.1 98 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 |
3.2.2 手术方式 |
3.2.3 术中术后情况 |
3.2.4 术后并发症及短期随访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不同性别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
4.2 不同族别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
4.3 不同年龄患者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
4.4 不同文化受教育程度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
4.5 不同区域肝泡型包虫病例数分析 |
4.6 肝泡型包虫病影像学诊断 |
4.7 肝泡型包虫肝外转移途径 |
4.8 实验室诊断 |
4.9 治疗方法 |
4.9.1 准根治性切除 |
4.9.2 姑息性切除 |
4.9.3 肝移植 |
4.9.4 其他 |
4.10 小结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包虫囊液外溢致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表现及诊断 |
2.2 抢救方法 |
2.3 抢救效果 |
3 讨论 |
(8)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肺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影像学检查方法 |
2.1 检查仪器 |
2.2 扫描参数及检查方法 |
3 诊断依据 |
3.1 影像学表现 |
3.2 实验室检查 |
3.3 临床表现 |
4 药物及治疗方法 |
5 观察指标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9)超声诊断包虫病11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一、肝包虫囊肿的超声诊断 |
二、肝外包虫的超声诊断 |
讨 论 |
一、病因与病理 |
二、诊断要点 |
三、肝包虫囊肿鉴别诊断: |
四、肝泡球蚴病的鉴别诊断 |
1.小结节型与肝血管瘤: |
2.巨块型与肝癌: |
3.坏死液化型与肝脓肿: |
四、巨大肾包虫X线误诊为多囊肾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分型中的应用[D]. 李婷. 青海大学, 2021(01)
- [2]巨大肾包虫X线误诊为多囊肾1例[J]. 尼玛次旦,扎西次仁. 西藏医药杂志, 2002(S1)
- [3]肾包虫病[J]. 徐明谦,李宗仪,樊苏培.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0, 1980(01)
- [4]继发性高血压误诊原因分析[J]. 陈桂香,崔会分,任娜.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4)
- [5]193例合并肝外器官累及的肝泡型包虫病病例特征性分析[D]. 许晓磊. 青海大学, 2019(04)
- [6]《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1~12期文题索引[J]. 本刊编辑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12)
- [7]包虫囊液外溢致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J]. 齐飞波,艾则孜,何铁汉,武阳,吴拥军,窦怀抱,王彦海. 中国全科医学, 2008(06)
- [8]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肺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与随访[D]. 木合拜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06(04)
- [9]超声诊断包虫病112例分析[J]. 五四,才让卓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06)
- [10]巨大肾积水的临床及B超与X线分析[J]. 刘增荣.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