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保健品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双[1](2021)在《保健食品益智咀嚼片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益智咀嚼片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经化裁重组而得的一种具有填精益髓、养血补虚、安神益智功效的保健食品,为进一步开发益智咀嚼片提供试验依据,本研究对益智咀嚼片的处方配伍、制备工艺、功能学评价、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考证,对该方中各药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及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检验组方思路的合理性;同时采用功能学实验对处方不同剂量进行优选,采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选;采用东莨菪碱模型小鼠通过跳台实验、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验证处方改善记忆的功能。此外,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技术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并筛选益智咀嚼片改善记忆障碍的潜在作用靶点,为其潜在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子对接技术以验证靶点预测的可靠性来进一步阐释益智咀嚼片处方配伍特点。提取工艺中对处方中的原料药经过前处理后,采用了正交设计试验,考察指标为总皂苷的含量,对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为四个因素,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进行考察,确定水提取的工艺参数,从而选择最佳的水提工艺,并加以验证。成型工艺中以水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在选择适当的辅料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将在使用量上对填充剂、黏合剂及矫味剂进行优化筛选,从而确定最优方案,应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研制出制备方法简单、酸甜可口、携带食用方便的益智咀嚼片。根据最优工艺进行工艺验证。益智咀嚼片3个剂量低剂量组(2 g/kg)、中剂量组(4 g/kg)、高剂量组(8 g/kg),连续对ICR小鼠灌胃给予30 d后,在末次给予受试物后,对空白组以外的其他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每只注射东莨菪碱5 mg/kg,从而制备记忆障碍模型。造模后,通过跳台实验、避暗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等学习记忆相关指标,进一步评价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对小鼠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及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含量的变化进行检测,以此来评价益智咀嚼片改善小鼠记忆的功能作用。对益智咀嚼片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首先,在给予小鼠、SD大鼠受试物时,以最大剂量(46g生药/kg)、最大灌胃量(20 m L/kg BW)进行灌胃,不间断地观察14天,同时记录动物中毒反应情况;然后设定益智咀嚼片的3个剂量分别为2g生药/kg、4g生药/kg、8g生药/kg连续对SD大鼠灌胃30天,期间动态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体重、摄食量,试验结束后对其进行剖检、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检查。在质量控制研究中,以感官评价对其进行视觉、嗅觉、味觉等评判;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益智咀嚼片中的总皂苷的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益智咀嚼片远志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远志中的细叶远志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建立制定了益智咀嚼片产品质量标准草案。结果益智咀嚼片具有填精益髓、养血补虚、安神益智的功效。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益智咀嚼片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活动范围在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信号通路等上,益智咀嚼片可能是通过豆甾醇、β-谷甾醇、薯蓣皂甙元、海风藤烯酮等活性成分细胞通过增殖凋亡调控、炎症反应、线粒体组成等过程AKT1、VEGFA、PTGS2、Ach、Ach E、Ch AT靶点作用于通路发挥改善记忆作用。益智咀嚼片最佳制备的处方工艺是:将原料药材浸泡在水中1h,加至其10倍体积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60min,滤过,浓缩成浸膏并采用减压干燥的方法得到浸膏粉末,将浸膏粉末过100筛后,加入处方量的17%乳糖、6%微晶纤维素和17%木糖醇混合均匀,并使用95%乙醇作为润湿剂,湿法制粒过20目筛,将所得的颗粒在50℃真空干燥至水分在5-8%左右过14目筛,最后将制得的颗粒加入处方量的6%二氧化硅和2%硬脂酸镁混合进行压片,即得片重控制在910±3%mg、片子硬度5-7Kg.N,且片重差异检查合格,素片用薄膜包衣预混剂(白色和绿色)进行包衣,得到鲜绿色,十分美观。功能学评价结果显示益智咀嚼片能显着延长东莨菪碱小鼠跳台潜伏期,明显减少3 min内错误次数,显着延长模型小鼠的避暗潜伏期,明显减少5 min内的错误次数,能够缩短小鼠定位航行中逃逸潜伏期,显着增加以及平台进入次数,提示益智咀嚼片能够明显地改善东莨菪碱所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益智咀嚼片4g生药/kg、8g生药/kg剂量组能显着降低东莨菪碱小鼠脑组织中Ach含量,且8g生药/kg组能显着提高东莨菪碱小鼠脑组织中Ach E及Ch AT的含量,益智咀嚼片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通过调节胆碱能通路,增加Ach、Ch AT和降低Ach E的含量来改善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益智咀嚼片未见明显的毒副性,新增、肝脏、肺脏、肾脏、脾脏等多个重要器官未见明显损伤,安全最大剂量为46g生药/kg,等同于临床人用剂量的150倍,可见益智咀嚼片安全性之高,具有推广性。在质量标准方面,本文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益智咀嚼片中指标成分总皂苷地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建立了益智咀嚼片中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16740-2014),制定了益智咀嚼片质量标准草案。结论本文研制的益智咀嚼片是一款以改善记忆障碍为主要功效的保健品。通过大量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功能学评价等手段,全面阐述了益智咀嚼片处方配伍的合理性,确定了工艺参数,并对益智咀嚼片在改善记忆障碍的功能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评价,制定了质量标准,大体完成了益智咀嚼片的研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泽明[2](2021)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保健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保健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平稳运行。时至今日,保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衡量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与其它可控性疾病不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不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得到有效的控制。恰恰相反,随着保健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机械生产的集约化,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在近几年不断涌现。历史经验表明,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保健食品安全事故都有可能出现。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保健食品安全,应该建立完善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应该全面考量保健食品监管的各个方面,这是因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任何环节都能直接对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我国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手段单一;保健食品内部举报人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是建立现代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核心,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中之重。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强调理论基础、应该重视理论建设。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基石,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要保障。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涵盖多个学科的重大课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应该深入探索相应的经济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以及法律价值理论。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构还应该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出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思路。通过对国内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实践的考察,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坚持法治原则、效率原则和信息化原则,应该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主体建设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具体而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在确立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路径选择。除此以外,还应该从技术层面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风险评估制度。监管主体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重视监管主体监管能力的提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应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应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企业以及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等也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提高企业自我监督的意识、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惠西珂[3](2021)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抗菌的作用,临床对治疗手足口病、支气管炎、咽炎、腮腺炎、扁桃腺炎等疾病具有显着疗效,是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成方制剂。因为组成该制剂的单味药材产地众多,存在质量差异大、良莠不齐的现象,原药材质量的好坏对该方制剂的疗效影响很大,而许多研究人员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药理药效以及制剂中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较多,但综合多种指标评价一味药材质量的优劣相对较少,对中药资源进行评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该制剂的原料药进行资源评估,从而制订一套稳定、可行、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为企业筛选出质优、供应稳定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种植基地,建立原药材的质量标准,制订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至关重要。本文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材为研究对象,以现行药典为基础增加多种质控指标对各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体系,对各药材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保证药材质量的均一性、优质性与稳定性。此外,针对苦地丁基原植物混杂及采收标准不一的状况,本研究分别建立ITS2序列的DNA分子鉴定方法和HPLC指纹图谱方法用于鉴别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并研究了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通过对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和黄芩四味药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并结合现代研究筛选出的道地产区以及合作企业的种植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完成了包括原料药的预计消耗量、预计可获得量、潜在风险、质量分析与评价、可持续利用和稳定质量措施六个方面的药材评估。质量分析与评价部分主要是以2020版《中国药典》为基准,对收集的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综合考虑各药材质量与产量关系,评估结论如下:1、蒲公英:将陕西省渭南市的3个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蒲公英原料药,考虑到不可控因素,将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的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以备不时之需。2、苦地丁:将河北安国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苦地丁原料药,将江苏新北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3、板蓝根:将甘肃张掖市民乐县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板蓝根原料药,将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4、黄芩:将内蒙古赤峰市牛家营子镇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黄芩原料药,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四味药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能够有效防范潜在风险,预计消耗量接近预计可获得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风险较低。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质量评价与分析通过对各产地采集的样品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筛选出质优、稳定性好的种植基地,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蒲公英:薄层鉴别研究中,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咖啡酸指标,建立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咖啡酸、菊苣酸以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以及醇溶性浸出物的检测项目并在所得数据基础上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蒲公英指纹图谱,以菊苣酸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苦地丁: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检测项目并制定企业质控标准,并将药典浸出物含量标准提升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苦地丁指纹图谱,以紫堇灵为参照峰,确定了 15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紫堇灵、乙酰紫堇灵和二氢血根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板蓝根: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板蓝根指纹图谱,以(R,S)-告依春为参照峰,确定了 10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黄芩: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黄芩指纹图谱,以黄芩苷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三、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通过对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和其同属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与分析,总DNA提取、PCR扩增、测序成功率为100%,说明ITS2对于地丁草与其同属植物的鉴别完成率好,适用性强。基于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ITS2序列的序列长度、GC含量、K2P遗传距离以及种间变异位点分析,可有效地鉴别出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通过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进行特征图谱的建立,夏天无、黄堇、珠果黄堇和巴东黄堇与地丁草的相似度较高,共有峰较多,化学成分较相似。泾源紫堇中紫堇灵和乙酰紫堇灵的含量远远高于地丁草。四、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在对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中可以得出,紫堇灵成分在任一产地的地上部位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下部位的含量;乙酰紫堇灵在苦地丁地上、地下部位差异性没有紫堇灵大,但地上部位普遍比地下部位含量高;二氢血根碱在苦地丁中的含量相对于紫堇灵、乙酰紫堇灵低,但在地下部位的含量远远高出地上部位,邳州产地的二氢血根碱在地下部位的含量最高,甚至高于其含有的紫堇灵含量。苦地丁中的3种生物碱类成分无论在地上部位还是地下部位,在5月中下旬达到峰值,考虑到量-效比的关系,认为苦地丁的最佳采收期为5月中下旬。
曹俊杰[4](2020)在《化痰止咳散安全性与药效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威胁加剧,环境保护政策的收紧,逐渐在兽药市场中催生了一个无抗生素的兽用的中草药保健领域。中兽药具有低污染,易分解,理念先进,适用症状广泛,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商业潜力的药物。化痰止咳散是一种新型兽用保健中草药,主要中药成分包含人参、虎杖、黄芩、半夏、桔梗、茯苓,方剂组成参考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苏饮,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动物呼吸系统疾病。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进行化痰止咳散的临床前实验研究。为今后化痰止咳散在兽药的临床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在化痰止咳散毒性研究中通过急性毒性实验与最大耐受量实验来计算化痰止咳散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与最大耐受剂量,从而考量化痰止咳散的急性毒性;通过亚慢性毒性实验来检测化痰止咳散对动物的亚慢性毒性。通过氨水引咳实验、小鼠气管段泌酚红实验、豚鼠磷酸组胺引喘实验来评价化痰止咳散的止咳、化痰、平喘能力;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甲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实验,来评价化痰止咳散的抗炎消肿能力;通过家兔退热实验、大鼠酵母致热实验,来评价化痰止咳散的退烧效果;通过体外抗内毒素实验来评价化痰止咳散在体外中和内毒素的能力;通过清热化瘀实验,来评价化痰止咳散的清热化瘀能力。最后实验结果表明,化痰止咳散半数致死量大于5000mg/kg,根据中国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编辑的《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编》《新兽药一般毒性实验要求》中毒性判断标准,可视为无毒物质。化痰止咳散在30 d的亚慢性毒性实验中,没有大鼠中毒死亡,对实验大鼠进行血液指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病理组织切片检测均没有发现中毒现象。化痰止咳散可以有效抑制氨水引咳小鼠2min钟内的咳嗽次数,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化痰止咳散可以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增加小鼠排痰。化痰止咳散可以降低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反应的严重性,延长哮喘潜伏期;可以抑制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程度,可以抑制甲叉菜胶导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可以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和干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可以降低体外大肠杆菌内毒素的含量;可以减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兔模型的凝血功能亢奋,减少第二次大肠杆菌脂多糖攻毒后家兔体内淤血,降低二次注射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降低乙醇凝胶实验阳性率、缩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兔模型血浆复钙时间。
董俊青[5](2020)在《遗传毒性物质响应菌株构建及其对农药样品的测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产生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日常产出垃圾的随意丢弃问题,工业上的“三废”问题,农药残留及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为此,人们研发了多种检测环境中的微量遗传毒素的方法,其中物理化学中使用到的色谱和质谱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环境中的痕量化学物质,但因其操作繁琐、成本高且测试时间长等缺点,未能在环境毒物检测中得到广泛使用。继而人们又开发出了微生物检测系统,其中,遗传毒性物质短期检测技术Ames试验和SOS/umu试验因其具有检测周期短、检测样品用量少、可靠性高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基于SOS响应原理,选择了5种SOS启动子recA、imuA、qnrB、sulA、cda并选用噬菌体裂解基因SRRz作为启动子下游的报告基因,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E.coli BL21为宿主菌,构建了5种工程菌。将6个典型的遗传毒性物质分别与5种工程菌于37℃共孵育0.5-1 h后,菌株菌体密度开始下降并用肉眼可观察到菌体浊度的变化,验证了5种检测体系对遗传毒物检测的可行性并具有检测时间短,易于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利用化学品诱导工程菌产生的细胞死亡率与药品浓度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计算得到5种工程菌对不同化学品的检测限,结果显示,工程菌E.coli BL21 pUC-RST(rec A启动子)对5-氟尿嘧啶、过氧化氢异丙苯、异菌脲和硫酸二甲酯四个化学品表现出了更强的响应,其检测限分别为1.2、2.1、1.1和6.6μg/m L,相比于传统SOS/umu实验的LOD值下降了92.5%、58.0%、66.7%和82.6%,此外,工程菌E.coli BL21 p UC-SST(sul A启动子)对异菌脲和硫酸二甲酯也表现出很好的灵敏性,其LOD相比传统SOS/umu实验的LOD值下降了72.7%和92.1%,而其它3株菌则针对不同的化学品会显示出不同的结果。采用具有更好灵敏性的工程菌E.coli BL21 pUC-RST对市售40种农药的遗传毒性进行筛查,结果显示其中16种农药具有遗传毒性。并把它们的检测限与国标GB2763-2016《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作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工程菌对市售的农药产品有很好的响应,并能够检测到低于国标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含量。因此,本研究构建的重组裂解筛查体系能够应用于环境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实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综上,本研究构建的遗传毒性物质检测体系具有如下优点:易于操作,检测周期短,所需样品用量少,成本低;并且对于遗传毒性物质响应性好,灵敏度高,检测范围较广泛,能够适用于实际环境样品的现场检测并实现高通量筛选。
闫玺镁[6](2020)在《基于酸枣仁汤的中药保健品宁心安神口服液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目的酸枣仁汤出自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有清热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方中酸枣仁、茯苓、甘草为药食同源药材、川芎和知母为可用于保健品的药材。本课题致力于将酸枣仁汤开发成中药保健品宁心安神口服液,从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保健功能及安全性的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将经典中药处方与现代制剂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发掘传统中药价值的同时促进中药保健品健康产业的发展。本课题建立了宁心安神口服液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酸枣仁汤的含量、改善睡眠作用及对小鼠神经递质的含量影响为指标,对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处方配伍进行筛选,然后通过响应曲面设计实验优化酸枣仁汤的提取工艺。以汤剂为基础,对加入的澄清剂、矫味剂、防腐剂等附加剂进行筛选,确定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制备工艺。采用正常小鼠模型,对酸枣仁汤和宁心安神口服液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进行评价,并检测小鼠脑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和最大耐受量实验对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对宁心安神口服液中各味药进行薄层鉴别并对其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考察,建立初步的质量标准草案。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预测宁心安神口服液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1.分别用低、中、高不同剂量的两种不同配伍的酸枣仁汤给小鼠灌胃30天,对两种酸枣仁汤的改善睡眠功能进行评价比较,检测小鼠脑中NE、5-HT、DA、GABA和Ach等五种神经递质含量,计算小鼠重要器官的脏器指数,并对两种酸枣仁汤中斯皮诺素、芒果苷、阿魏酸、甘草苷、甘草酸铵、酸枣仁皂苷A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进行检测,综合考虑筛选出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最佳处方配伍。以酸枣仁汤水提液中七种成分的总含量为指标,采用相应曲面设计实验对酸枣仁汤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选择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三个因素为考察对象,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工艺验证,保证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以七种对照成分的总含量和制剂的澄清度为主要指标,分别对澄清剂、矫味剂、防腐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考察优化,其中澄清度的检查依据药典澄清度检查法(通则0902),第一法目视法。确定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制剂工艺。2保健功能评价是将正常小鼠分成7个组,酸枣仁汤和宁心安神口服液分别浓缩至低、中、高三个浓度,灌胃30天后观察其对巴比妥类药物诱导的睡眠时间、入睡率及睡眠潜伏期的影响,以此评价其改善睡眠的保健作用。并对小鼠脑中的NE、5-HT、DA、GABA和Ach等五种神经递质进行试剂盒检测。3.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中,动物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及低、中、高不同浓度的宁心安神口服液,观察每组小鼠给药后的反应。连续观察14 d,计算其LD50;以可承受的最大浓度和最大体积的药量给小鼠灌胃,一天三次,灌胃结束后连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的状态,计算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综合评价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安全性。4.对宁心安神口服液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感官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宁心安神口服液中的各味药材进行鉴别;建立宁心安神口服液的PH、微生物限量、污染物限量等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宁心安神口服液中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阿魏酸、甘草苷以及甘草酸铵含量测定的含量方法。5.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寻找与宁心安神口服液中5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BBB(血脑屏障)≥0.3进行筛选,通过DurgBank数据库获取与失眠相关的靶标,将得到的治疗失眠的靶标导入STRING,利用STRING构建疾病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最佳配伍为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的用量为15g:6g:6g:6g:3g。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9倍量的水,浸泡30min,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最适宜澄清剂为HACC澄清剂,当药液比为1:2时,用2%A液和6%B液澄清效果最好;矫味剂选择0.05%三氯蔗糖;防腐剂选择0.02%尼泊金乙酯。2.酸枣仁汤和宁心安神口服液均能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时间、增加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发生率、缩短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潜伏期。灌服酸枣仁汤和宁心安神口服液均可使正常小鼠脑中NE、5-HT、DA、GABA含量显着提高,同时Ach含量显着降低,但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含量影响减弱。3.当宁心安神口服液的给药量为60000mg/g时,无动物死亡;经计算,小鼠对于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为人日用量的250倍,说明宁心安神口服液安全性良好。4.五种药材薄层色谱分离度好且无阴性干扰,表明专属性良好;建立了宁心安神口服液中酸枣仁皂苷A、斯皮诺素、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阿魏酸、甘草苷、甘草酸铵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其中酸枣仁皂苷A的回归方程为Y=1.5019X+10.2133,斯皮诺素的回归方程为Y=12963136.8807X-56925.7677,知母皂苷BⅡ的线性方程为Y=1.5417X+5.4534,芒果苷的回归方程为Y=2×107X-130897,阿魏酸的回归方程为Y=1×107X-7653.8,甘草苷的回归方程为Y=19822010.6086X-100587.7811,甘草酸铵的回归方程为Y=2693854.254X-53841.2587,相关系数均在0.9990以上。方法学考察说明该方法专属性准确性良好,可用于酸枣仁汤的质量控制。5.宁心安神口服液中,共筛选出58个与失眠相关的潜在活性成分和211个潜在作用靶点;KEGG富集得到6条代谢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结论本课题筛选出适合作为保健品开发的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最佳配伍,通过响应曲面设计的方法确定了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选出适合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澄清剂HACC、矫味剂三氯蔗糖及防腐剂尼泊金乙酯,并确定了最佳用量,确定了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制备工艺。通过对巴比妥钠类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及脑内神经递质含量测定实验,对酸枣仁汤和宁心安神口服液的保健功能进行了评价,证实了酸枣仁汤和宁心安神口服液的药效的一致性,说明宁心安神口服液有改善睡眠的作用。急性毒性实验和最大耐受量实验结果表明宁心安神口服液安全性良好,安全无毒。主要通过对各味药材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宁心安神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印证了宁心安神口服液对于改善睡眠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预测了其可能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受体表达及调节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贺程蓓[7](2020)在《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目的以“六味地黄”为基础方化裁重组,采用山西省大宗药材酸枣仁、熟地黄、山药为主要原料组方,研制开发一种针对中青年女性,具有养血补肝、宁心安神功效的中药保健食品——梦萦口服液。本文对梦萦口服液的处方论证、提取制备工艺、功能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做系统性研究,为梦萦口服液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处方中各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功效主治,论证处方配伍意义;采用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实验,验证处方改善睡眠的功能,并优化其配伍剂量。另外,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并筛选梦萦口服液改善睡眠的作用靶点,建立网络相关关系,探索其可能作用机制,进一步阐释梦萦口服液处方配伍规律。处方中原料药经净选、除杂、淋洗、浸泡后,采用水提醇沉法,以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等工艺参数,并进一步以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醇沉工艺;最后,以口感作为评价依据,经评价人员品尝评分获得梦萦口服液的最佳调配成型工艺。梦萦口服液3个剂量(2.3、4.6、9.3g生药/kg)连续对ICR小鼠灌胃30天,在末次给药后进行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以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等行为学指标,评价梦萦口服液改善小鼠睡眠的功能作用。根据梦萦口服液原料特点,对梦萦口服液进行安全性评价。首先,梦萦口服液以最大剂量、最大灌胃量20 mL/kg BW对小鼠、SD大鼠一日两次灌胃给药,连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情况;继而设定梦萦口服液3个剂量(11.7、23.3、46.7g生药/kg)连续对SD大鼠灌胃30天,观察动物中毒情况,并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检查。对梦萦口服液进行质量控制,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建立梦萦口服液的感官指标;参照国家标准,建立梦萦口服液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污染物限量等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梦萦口服液中的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梦萦口服液中马钱苷、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梦萦口服液具有养血补肝、宁心安神的功效。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提示梦萦口服液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相关靶点蛋白调控下游信号通路,另外,甾醇类成分调控雌激素信号通路,改善机体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调节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传导;生物碱、黄酮类以及萜类成分的作用靶点可富集于血小板活化、血管平滑肌收缩等信号通路,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微循环;多糖类成分调控炎症相关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梦萦口服液从多通路、多靶点调节机体平衡,发挥改善睡眠作用。梦萦口服液最佳制备工艺为:将所用原料药材挑拣杂质,洗净后,浸泡,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滤过,浓缩至密度约1.181.20(60℃),冷却,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0%,静置18小时,分离上清液,回收乙醇,加入5%白砂糖、0.10%山梨酸钾,加水至适量,再经过灭菌、灌注、分装、检验等环节制成成品。功能学评价结果显示梦萦口服液可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入睡率。其中,受试物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较其协同巴比妥钠缩短睡眠潜伏期效果更好。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梦萦口服液无明显毒性,肝脏、肾脏、脾脏、睾丸及卵巢等主要器官无明显损伤,无毒剂量为46.7g生药/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00倍,表明梦萦口服液安全、无毒副作用。在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梦萦口服液中指标成分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梦萦口服液中马钱苷、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16740-2014),拟定了梦萦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可有效地用于梦萦口服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评价。结论梦萦口服液是一种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保健食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功能学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综合阐释了梦萦口服液的处方配伍合理性,确定了水提醇沉的工艺路线参数,按照规范评价了其改善睡眠的功能和安全性,拟定了质量标准,基本完成了梦萦口服液的研制开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姜岩[8](2020)在《鹿尾茸口服液的毒理及免疫功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鹿尾茸口服液(Luweirong oral liquid)是以枸杞子、马鹿茸、蜂王浆、马鹿尾为主要原料的而制成的保健食品,其主要功效为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本论文主要以鹿尾茸口服液为研究对象,探究鹿尾茸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毒理学评价以及免疫功效。(1)通过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红细胞微核实验、精子畸形实验、Ames实验以及30天的喂养实验表来探究探究鹿尾茸口服液的毒理学评价,结果表明了鹿尾茸口服液是安全的,无遗传毒性、无致癌性以及无致突变性。(2)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检测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细胞免疫的作用,其结果表明了鹿尾茸口服液能够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这表明了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机体细胞免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通过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及半数溶血值检测来探究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了鹿尾茸口服液能够促进抗体生成细胞的增多,提高小鼠的半数溶血值,表明了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的体液免疫有改善作用。(4)通过碳廓清实验探究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了鹿尾茸口服液能够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表明了鹿尾茸口服液能增强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总之,鹿尾茸口服液是属于无毒级且无致突变性,同时能够对小鼠的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一定增强作用,为鹿尾茸口服液及相关保健产品的研发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石晨[9](2020)在《青钱柳系列保健品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不同消解方法处理青钱柳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异,开发青钱柳补锌钙口服液;开发青钱柳和芦荟降糖组方的硬胶囊剂并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开发青钱柳单方饮料并进行体外功能性评价。方法:1青钱柳补锌口服液的开发1.1青钱柳中有益元素的含量研究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前处理方法处理青钱柳,分别为湿消化法、干消化法和石墨消化法,用ICP-OES同时测定6种有益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比较各元素在不同前处理方法之间的含量差异。1.2青钱柳补锌钙作用动物实验对青钱柳水提物进行动物补锌钙作用实验,用缺锌钙饲料造缺锌钙模型,通过灌胃给药对缺锌钙幼鼠模型补充锌钙,用相应评价指标评价补锌钙效果。2青钱柳降糖胶囊的开发2.1水提工艺的优选本试验以出膏率和多糖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作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2.2浓缩温度考察取5份相同的青钱柳水提液,用旋转蒸发仪分别选取40°C、50°C、60°C、70°C、80°C、90°C浓缩至60ml的浓缩液,记录浓缩时间并测定浓缩液多糖含量,进行比较。2.3成型工艺的筛选将青钱柳茶叶浸膏粉和芦荟粉按原料重量份1:1的比例混合,再将混合药粉与辅料混匀制粒,以颗粒的指标进行评价,先后进行单辅料筛选、双辅料筛选、药料比、辅料比以及润湿剂浓度的筛选,最终确定最佳成型工艺。2.4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对青钱柳降糖胶囊进行外观、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的质量检查,初步建立用TLC鉴别槲皮素、山奈酚,用HPLC测定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方法。3青钱柳单方饮料的开发3.1水提工艺的优选本试验以多糖得率和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作为主要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混料设计试验、验证试验对青钱柳单方饮料进行水提工艺优选。3.2调配工艺的研究以口感、色泽、气味和组织状态为评价指标,添加适量甜菊糖苷和柠檬酸进行调配,对青钱柳单方饮料进行调配工艺优化。3.3抗氧化功能性评价将青钱柳单方饮料制备成不同浓度,对各浓度样品进行自由基清除实验,以评价此单方饮料的抗氧化能力。结果:1实验所测的6种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在青钱柳茶叶中含量丰富。其中常量元素K、Ca、Mg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5444、14344、10122mg·kg-1,均超过10000.0mg·kg-1,微量元素Mn的含量837mg·kg-1,Zn、Cu的含量分别为50.4mg·kg-1和12.5mg·kg-1。各元素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Ca>K>Mg>Mn>Zn>Cu。对青钱柳水提物进行动物补锌钙作用实验,结果缺锌该模型造模效果不理想,推测可能是不同饲料配方差异较大。给药补锌钙效果也不理想,推测可能是青钱柳水提物成分复杂,其他药效成分抑制甚至掩盖了补锌钙的药效。2青钱柳降糖胶囊的最佳水提条件为:提取时间1.0h,提取温度90°C,料液比1:40;水提液浓缩温度选取60°C,此时浓缩600ml需要60min;宜选取冷冻干燥法作为青钱柳浸膏的干燥工艺;青钱柳降糖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微晶纤维素、乳糖按重量20:5:9的比例混合,用50%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经检验,所制得的胶囊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103)对胶囊剂的要求;初步确定了对该胶囊的定性、定量检查方法。3青钱柳单方饮料以多糖得率和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得到的最佳理论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1.85h,提取温度96.4°C,料液比1:42.5,此时的理论多糖得率为2.34%,黄酮得率为2.51%。最佳调配工艺为:甜菊糖苷0.015%、柠檬酸0.012%,此时饮料的感官评分最高,产品呈现的甜酸比最佳。该饮料通过体外抗氧化功能性评价,表明具有抗氧化的能力。结论:1不同消解方法对青钱柳中元素含量影响差异不大,具体还应根据样品和所测元素种类进行确定消解方法。2初步确定了青钱柳降糖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进行硬胶囊剂质量检查及定性、定量检查;3对青钱柳单方饮料的水提、调配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抗氧化实验证实该饮料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
宁兆君[10](2019)在《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监管对比及发展新动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认识的发展,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稳步增长,已成为全球食品生产大领域。功能性食品研究已被国外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研究课题。本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功能性食品定义、分类、法规标准及监管体系,通过剖析国内重大功能性食品安全事件,对功能性食品的监管提出初步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功能性食品发展新动态。本研究旨在为改善功能性食品法规标准,提高监管力度,促进功能性食品安全提供基础性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功能性食品定义。日本的功能性食品在法规上用“特定健康食品”(FOSHU)来描述,美国绝大部分的保健食品是划为膳食补充剂或者含有功能声称的普通食品。我国功能性食品普遍等同为保健食品,但从广义定义出发,保健食品应从属功能性食品,为促进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有关功能性食品的法律定义有待逐步完善。各国功能性食品发展及相关配套监管法规差异较大,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及监管方面无法等同比较。但在从属功能性食品的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食品、健康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婴幼儿食品方面等有着求同存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不同国家功能性食品监管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完善我国功能性食品监管体制,比如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入刑”。分析我国典型的功能性食品事件,反映出我国功能性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和婴配食品三大方面)监管体制的短板;跨境电商等新兴购物模式的兴起也导致我国进口功能性食品安全风险系数提高,体现出我国在进口食品多种渠道不同监管模式而导致的必然出现的问题和待激化的矛盾。因此,促进功能性食品安全监管应该:一方面,监督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督指导作用以促进功能性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全面深化业务改革2020框架方案,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进口监管模式。虽然起步慢,市场份额占比少,但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前景良好。寻找新的食品基材、发现新的功能因子,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加快功能性食品研发,有利于促进功能性食品发展。综上,功能性食品在我国的发展,无论是从国内新产品的研发还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空间。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认真落实贯彻“必须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确保食品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理念,根据行业发展市场需求调节修订政策,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和监管理念,风险分析,社会共治,促进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产业化健康化良性发展。
二、一种保健品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保健品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保健食品益智咀嚼片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2 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思路 |
2.3 技术路线图 |
2.4 研究内容 |
2.5 创新点 |
第一章 益智咀嚼片处方研究 |
第一节 益智咀嚼片配方组成 |
第二节 益智咀嚼片改善记忆障碍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三节 益智咀嚼片处方优选研究 |
第二章 益智咀嚼片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提取工艺研究 |
第二节 成型工艺研究 |
第三章 益智咀嚼片改善记忆的功能学评价 |
第一节 益智咀嚼片改善小鼠记忆功能的研究 |
第四章 益智咀嚼片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
第二节 30天喂养试验 |
第五章 益智咀嚼片质量标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4 益智咀嚼片的质量标准草案 |
总结与展望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Morris水迷宫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法律体系 |
(二)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 |
(三)有利于提高保健食品安全标准、减少保健食品安全事故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一)保健食品的定义 |
(二)保健食品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区分 |
(三)保健食品的特征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研究法 |
六、创新点 |
第一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及法律控制机制 |
一、保健食品风险控制的基础——保健食品的多元价值 |
(一)保健食品的文化价值 |
(二)保健食品的经济价值 |
(三)保健食品的社会价值 |
二、保健食品的特殊风险 |
(一)一般食品的风险特性 |
(二)保健食品风险的特殊性及分类 |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概念 |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含义 |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内容 |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意义 |
(一)保障人体健康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
(二)构建有效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需要 |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法治化的需要 |
第二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
一、保健食品相关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
(一)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 |
(三)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 |
二、政府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手段相对不足 |
(二)多元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
三、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一)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规范性 |
(二)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正当性 |
(三)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自律性 |
四、社会公众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一)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安全立法 |
(二)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 |
(三)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过程 |
(四)企业缺少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 |
第三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理论基础 |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法律价值基础 |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秩序价值 |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效益价值 |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公平正义价值 |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对生命健康权的保障价值 |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政治学基础 |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需要行政权力介入 |
(二)消费者权利需要行政权加以保障 |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经济学基础 |
(一)保健食品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
(二)保健食品的市场失灵理论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思路与原则 |
一、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及借鉴 |
(一)美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
(二)欧盟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
(三)香港地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
(四)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经验的借鉴价值 |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路 |
(一)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路 |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思路 |
(三)加强企业自我监督 |
(四)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的协同作用 |
三、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应坚持的原则 |
(一)安全性原则 |
(二)社会整体效率原则 |
(三)坚持法治原则 |
第五章 完善政府主导下控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 |
一、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 |
(一)健全中国特色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 |
(二)完善保健食品监管法律的重点 |
二、保健食品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
(一)强化保健食品的风险评估 |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机制的完善 |
(三)健全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
三、提高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相关措施 |
(一)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理念 |
(二)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 |
(三)建立约谈机制 |
(四)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 |
(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 |
第六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辅助性措施 |
一、完善企业自我监督的相关措施 |
(一)提高企业在经营中的守法意识 |
(二)增强企业在经营中的社会责任 |
二、发挥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
(一)明确行业协会性质,保障行业协会的规范性 |
(二)理清行业协会关系,保障行业协会的正当性 |
(三)健全行业协会制度,保障行业协会的自律性 |
三、发挥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
(一)健全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立法的途径 |
(二)提升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的能力 |
(三)提高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的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蒲公英资源研究进展 |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2 质量控制研究 |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二节 苦地丁资源研究进展 |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2 质量控制研究 |
3 苦地丁的鉴别研究 |
4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三节 板蓝根资源研究进展 |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2 质量控制研究 |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四节 黄芩资源研究进展 |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2 质量控制研究 |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五节 中药资源评估研究进展 |
1 思路与方法 |
2 中药资源评估现状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蒲公英资源评估研究 |
第一节 蒲公英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
1 理化鉴别 |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
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4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蒲公英质量评价 |
5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蒲公英资源评估报告 |
1 本草考证 |
2 资源调查 |
3 质量评价 |
4 评估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蒲公英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
第三章 苦地丁资源评估研究 |
第一节 苦地丁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
1 理化鉴别 |
2 杂质、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苦地丁药材质量评价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 |
1 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 |
2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结果分析 |
4 讨论 |
第四节 苦地丁资源评估报告 |
1 本草考证 |
2 资源调查 |
3 质量评价 |
4 评估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苦地丁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
第四章 板蓝根资源评估研究 |
第一节 板蓝根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
1 理化鉴别 |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板蓝根药材质量评价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板蓝根资源评估报告 |
1 本草考证 |
2 资源调查 |
3 质量评价 |
4 评估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板蓝根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
第五章 黄芩资源评估研究 |
第一节 黄芩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
1 理化鉴别 |
2 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黄芩药材质量评价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黄芩资源评估报告 |
1 本草考证 |
2 资源调查 |
3 质量评价 |
4 评估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黄芩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
结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化痰止咳散安全性与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中医对呼吸道疾病的认识与治疗 |
1.1.1 中医对呼吸道疾病的认识 |
1.1.2 中医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 |
1.2 化痰止咳散主要药物成分研究 |
1.2.1 人参 |
1.2.2 虎杖 |
1.2.3 黄芩 |
1.2.4 半夏 |
1.2.5 桔梗 |
1.2.6 茯苓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化痰止咳散的安全性评价 |
2.1 化痰止咳散急性毒性实验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化痰止咳散亚慢性毒性实验 |
2.2.1 实验器材 |
2.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化痰止咳散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2.3.2 化痰止咳散亚慢性毒性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化痰止咳散的药效学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主要实验器材 |
3.1.2 主要实验药品试剂 |
3.1.3 实验动物 |
3.2 实验方法 |
3.2.1 止咳、化痰、平喘实验 |
3.2.2 抗炎实验 |
3.2.3 退热实验 |
3.2.4 体外抗内毒素实验 |
3.2.5 清热化瘀 |
3.3 实验结果 |
3.3.1 止咳实验 |
3.3.2 抗炎实验 |
3.3.3 退热实验 |
3.3.4 体外抗内毒素实验 |
3.3.5 清热化瘀实验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遗传毒性物质响应菌株构建及其对农药样品的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遗传毒性物质的特征及含义 |
1.1.1 遗传毒性物质的定义及其在环境中的毒理学行为 |
1.1.2 遗传毒性物质的分类 |
1.1.3 遗传毒性物质的致癌机理 |
1.2 遗传毒性物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
1.2.1 染色体畸变实验(Chromosome aberrations assay) |
1.2.2 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assay) |
1.2.3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
1.2.4 Ames试验 |
1.2.5 SOS/umu试验 |
1.3 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及研究进展 |
1.3.1 水环境污染方面 |
1.3.2 农药残留方面 |
1.3.3 药物安全评价方面 |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主要内容 |
1.4.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遗传毒性物质测试菌株的构建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菌株 |
2.2.2 实验所需溶液的配制 |
2.2.3 实验主要试剂 |
2.2.4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3.1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2.3.2 大肠杆菌克隆菌株E.coli DH5α的化学转化 |
2.3.3 重组表达载体的筛选与鉴定 |
2.3.4 大肠杆菌表达菌株E.coli BL21 的化学转化及验证 |
2.3.5 菌株的保藏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启动子的选择 |
2.4.2 启动子的合成 |
2.4.3 载体的双酶切 |
2.4.4 遗传毒性物质检测载体及工程菌的构建 |
2.4.5 工程菌的筛选与鉴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工程菌对已知遗传毒性物质的响应检测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菌株 |
3.2.2 培养基与溶液 |
3.2.3 实验主要试剂 |
3.2.4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3.1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3.3.2 经化学品诱导后工程菌OD600的测定 |
3.3.3 工程菌对不同化学试剂的响应浓度范围的测定 |
3.3.4 工程菌在化合物诱导下相对生长量(Relative growth)的测定 |
3.3.5 工程菌在化合物诱导下细胞死亡率(Cell death rate%)的测定 |
3.3.6 剂量-效应曲线 |
3.3.7 化学试剂最小响应浓度即检测限的计算 |
3.3.8 诱导比率(IR,inducing ratio)的计算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工程菌生长状态的检测 |
3.4.2 工程菌对已知毒物响应性的测试 |
3.4.3 工程菌对已知遗传毒性化合物的检测 |
3.4.4 工程菌对已知毒物的检测限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菌对市售农药遗传毒性的检测 |
4.1 引言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4.2.1 实验菌株 |
4.2.2 培养基与溶液 |
4.2.3 实验主要试剂 |
4.2.4 实验主要仪器 |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4.3.1 农药样品的配制 |
4.3.2 工程菌对农药遗传毒性的筛查 |
4.3.3 工程菌在农药诱导下相对生长量的测定 |
4.3.4 工程菌在农药诱导下细胞死亡率的测定 |
4.3.5 具有遗传毒性的农药检测限的计算 |
4.3.6 诱导比率的计算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农药所属种类的分析结果 |
4.4.2 工程菌对农药遗传毒性的筛查结果 |
4.4.3 农药诱导的工程菌相对生长量的测定结果 |
4.4.4 农药诱导的工程菌细胞死亡率的测定结果 |
4.4.5 农药产品检测限的计算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基于酸枣仁汤的中药保健品宁心安神口服液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配伍的筛选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论 |
第二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结论 |
第三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添加剂的选择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四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制备流程 |
小结 |
第二章 宁心安神口服液保健功能评价 |
第一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改善催眠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第二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对脑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小结 |
第三章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 |
第一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实验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急性毒性实验各指标测定结果 |
第二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实验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最大耐受量各项指标测定结果 |
小结 |
第四章 宁心安神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鉴别方法 |
1 宁心安神口服液供试品的制备 |
2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
3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5 薄层色谱条件及薄层色谱图 |
第二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检查和功效成分测定 |
1 检查 |
2 功效成分测定 |
第三节 宁心安神口服液的质量标准草案 |
小结 |
第五章 酸枣仁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结论和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2 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思路 |
2.3 技术路线图 |
2.4 研究内容 |
2.5 创新点 |
第一章 梦萦口服液处方研究 |
第一节 梦萦口服液配方组成 |
第二节 梦萦口服液处方优选研究 |
第二章 梦萦口服液改善睡眠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三章 梦萦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提取工艺考察 |
第二节 纯化工艺研究 |
第三节 成型工艺研究 |
第四章 梦萦口服液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
第五章 梦萦口服液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
第二节 30天喂养试验 |
第六章 梦萦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鹿尾茸口服液的毒理及免疫功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引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鹿尾茸口服液 |
1.1.1 鹿尾茸口服液概述 |
1.1.2 鹿尾茸口服液主要成分简介 |
1.2 免疫 |
1.2.1 免疫简介 |
1.2.2 免疫低下的诱因以及危害 |
1.3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二章 鹿尾茸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
2.1 产品配方 |
2.2 工艺概况 |
2.3 生产工艺 |
2.3.1 产品内包装容器处理 |
2.3.2 口服液制备 |
2.3.3 罐装 |
2.3.4 灭菌 |
2.3.5 质检与包装 |
2.4 工艺流程简图 |
2.5 实验结果 |
第三章 鹿尾茸口服液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3.1 仪器与材料 |
3.1.1 仪器 |
3.1.2 材料与试剂 |
3.1.3 实验动物 |
3.2 实验方法 |
3.2.1 急性毒性(经口LD50)试验 |
3.2.2 红细胞微核试验 |
3.2.3 精子畸形实验 |
3.2.4 Ames实验 |
3.2.5 30 天喂养实验 |
3.2.6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3.3.2 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骨髓PCE微核实验的影响 |
3.3.3 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精子的影响 |
3.3.4 Ames实验结果 |
3.3.5 鹿尾茸口服液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
3.3.6 鹿尾茸口服液对大鼠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
3.3.7 鹿尾茸口服液对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影响 |
3.3.8 鹿尾茸口服液对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9 鹿尾茸口服液对大鼠的肝、脾、肾和睾丸的脏器指数的影响 |
3.3.10 病理组织学检查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探究 |
4.1 引言 |
4.2 仪器与材料 |
4.2.1 仪器 |
4.2.2 材料与试剂 |
4.2.3 实验动物 |
4.3 实验方法 |
4.3.1 药物配制 |
4.3.2 动物分组 |
4.3.3 脏器指数测定 |
4.3.4 迟发型变态反应 |
4.3.5 ConA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
4.3.6 抗体生成细胞检测 |
4.3.7 半数溶血值(BG50)的测定 |
4.3.8小鼠碳廓清实验 |
4.3.9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 |
4.3.10 NK细胞活性测定 |
4.3.11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4.4.2 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4.4.3 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4.4.4 鹿尾茸口服液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4.4.5 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4.4.6 鹿尾茸口服液对小鼠 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青钱柳系列保健品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第一章 青钱柳的保健功能及其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
1 化学成分 |
2 保健功能 |
3 专利 |
4 产品开发 |
5 小结与展望 |
第二章 青钱柳补锌钙口服液的开发 |
第一节 青钱柳有益元素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第二节 青钱柳水提物补锌钙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实验讨论 |
第三章 青钱柳降糖胶囊的开发 |
第一节 配方药材提取工艺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配方药材成型工艺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结论与分析 |
第三节 质量标准的建立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实验讨论与分析 |
第四章 青钱柳单方饮料的开发 |
第一节 青钱柳提取工艺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青钱柳调配工艺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三节 抗氧化功能性评价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10)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监管对比及发展新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功能性食品概述 |
1.1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
1.1.1 中国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
1.1.2 日本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
1.1.3 美国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
1.1.4 澳大利亚、新西兰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
1.1.5 欧盟地区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
1.1.6 国际上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
1.1.7 国内外对功能性食品定义的对比 |
1.2 功能性食品的特性和分类 |
1.2.1 功能性食品的特性 |
1.2.2 功能性食品的分类 |
1.3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和发展 |
1.3.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
1.3.2 中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
1.3.3 国外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
2 各国功能性食品监管与对比分析 |
2.1 各国“保健食品”监管简述 |
2.1.1 中国保健食品的监管 |
2.1.2 日本功能性食品监管 |
2.1.3 美国功能性食品监管 |
2.1.4 澳大利亚/新西兰功能性食品监管 |
2.1.5 欧盟功能性食品监管 |
2.1.6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功能性食品的监管 |
2.2 各国“保健食品”监管对比 |
2.2.1 管理初始时间对比 |
2.2.2 监管法规体系对比 |
2.2.3 监管部门及注册备案制度对比 |
2.2.4 允许使用原料对比 |
2.2.5 产品剂型要求对比 |
2.2.6 功能声称及标识对比 |
2.2.7 监管制度对比小结 |
2.3 特医和婴配的对比 |
2.3.1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监管简述及对比 |
2.3.2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婴幼儿食品监管简述及对比 |
2.4 中国对进口功能性食品的监管 |
2.4.1 我国进口功能性食品现状 |
2.4.2 我国进口功能性食品的监管 |
3 案例分析及思考 |
3.1 国内保健食品事件 |
3.1.1 权健事件分析 |
3.1.2 安利事件分析 |
3.1.3 美国FDA开始“打假” |
3.2 国内功能性食品安全思考 |
3.2.1 保健品行业暴露的问题 |
3.2.2 行业整治情况及出台措施 |
3.3 进口保健食品发现问题 |
3.3.1 进口复配营养强化剂屡次遭拒 |
3.3.2 美国“返老还童丹”的真伪鉴别 |
3.3.3 进口功能性食品的问题与对策 |
3.4 新兴购物模式兴起带来的隐患 |
3.4.1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监管简介 |
3.4.2 跨境电商购物存在的问题 |
4 功能性食品发展新动态及行业前景 |
4.1 功能性食品的新原料、新功能因子、新食品形式 |
4.1.1 功能性食品新原料 |
4.1.2 新型功能因子 |
4.1.3 新食品形式的功能性食品 |
4.2 功能性食品开发新技术 |
4.3 功能性食品发展展望 |
4.3.1 民众需求促进行业发展 |
4.3.2 政策利好给予产业扶持 |
4.3.3 功能性食品发展展望 |
5 功能性食品监管 |
5.1 功能性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
5.2 功能性食品产业监管设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一种保健品口服液的安全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保健食品益智咀嚼片的开发与研究[D]. 王双.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D]. 李泽明. 中国政法大学, 2021(08)
- [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D]. 惠西珂.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化痰止咳散安全性与药效学研究[D]. 曹俊杰. 吉林大学, 2020(01)
- [5]遗传毒性物质响应菌株构建及其对农药样品的测试研究[D]. 董俊青.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6]基于酸枣仁汤的中药保健品宁心安神口服液研究与开发[D]. 闫玺镁.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D]. 贺程蓓.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鹿尾茸口服液的毒理及免疫功效评价[D]. 姜岩. 吉林大学, 2020(08)
- [9]青钱柳系列保健品的开发[D]. 石晨.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10]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监管对比及发展新动态研究[D]. 宁兆君.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