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提问与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婵娟[1](2021)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语篇作为载体,教师课堂提问为主要手段。目的是实现语篇、学生和教师三者有机结合,为构建信息共享和具有交流意义的课堂。有效的教师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实现知识有效的的输入和输出,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现师生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从了解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入手,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提高教师课堂提问质量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延安中学高一年级4个班的学生和5名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学生调查问卷三种研究工具。从课堂提问类型、提问方式、提问对象、提问策略等方面为研究切入点,进行为期3个月的调查研究。首先进行的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随机选择高一年级5名英语教师的阅读课,最终选取5堂阅读课作为课堂观察数据来源。其次课堂观察后对5名课堂观察中的英语教师进行访谈,目的是为了寻求课堂提问更深层次的信息。最后,对参与课堂观察的4个班级同学展开问卷调查,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看法和期待。本文研究问题是:(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如何?(2)如何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结果发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如下:教师在课堂提问提问类型中,提问的展示性问题多余参考性问题;集体提问方式为主要提问方式,提问对象比较集中化;教师在课堂提问后等待时间不足;教师课堂提问策略使用较为单一;教师在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进行反馈,进行反馈时教师评价用语缺少多样化。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话语清晰,教师在提问后课堂上无回答情况甚少,教师不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批评。根据理论支撑、文献查阅、数据分析后,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以下优化策略和实施条件。优化策略:(1)明确提问目的,重视提问准备环节;(2)尊重个体差异,丰富提问类型;(3)加大课堂参与度,使用多样化提问方式;(4)提高教学效率,给予学生合理思考时间;(5)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实施有效反馈。优化策略的实施条件:增加教师有关课堂提问专业培训和提升教师专业综合技能。通过本研究,希望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自身课堂提问进行反思,明确教师课堂提问目的,利用有效可行的对策和实施条件,帮助英语教师提升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
杨楠[2](2021)在《BOPPPS模式在中级汉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BOPPPS模式是起源于北美的一种教学模式,以有效教学着称,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多学科的应用实践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观摩中级汉语听说课时发现,学习者学习兴趣不强、课堂互动欠缺等问题,阻碍了中级汉语听说课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思考如果将BOPPPS模式应用于中级汉语听说课,能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习者学习兴趣不强、课堂互动欠缺等问题,从而提高中级汉语听说课的教学效率。笔者在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实习期间,将BOPPPS模式应用于中级汉语听说课的教学实践中,以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A班和B班的47名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绩测试、问卷调查、听课专家评价等方式,测评BOPPPS模式在提高中级汉语听说课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证明了BOPPPS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级汉语听说课的教学效率,特别在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课堂参与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首次将BOPPPS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听说课的教学中,多维度证明了BOPPPS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级汉语听说课的教学效率。但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样本的数量受留学生班级的特殊性限制,样本数量不够饱满。
普晓晓[3](2020)在《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图式理论教学在语言教学领域中深受青睐,不仅在英语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汉语教学中也开始展露锋芒,北京语言大学的图式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就是最成功的教学案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教学设计与分析法对泰国留学生的汉语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笔者自身在云南师范大学教学经历,将图式理论与泰国留学生阅读课相结合,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对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图式理论与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相结合的可行性,发现图式理论的运用有以下优势:符合泰国留学生的思维趋势,连接新旧知识,扩展中华文化,提高阅读兴趣和教学效率;第二部分基于图式理论,在分析体裁特点和教学要素的前提下,设计出了新型的阅读过程,即图式的激活、图式的学习和图式的巩固。第三部分以图式理论为框架,选取了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体裁的文章进行具体的案例设计,并分析了各个环节的设计理念。第四部分提出了以人为本、情境创造、合作学习、少讲精炼的图式理论教学原则,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丰富的图式、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阅读技巧训练多元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旨在通过以上研究,为更多教授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姜梦竹[4](2020)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舒兰市FT小学为例》文中认为优化师生课堂互动是人们对21世纪素质教育所达成的一个普遍共识,而如何有效开展课堂互动则成为新时代所有教师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帷幕,随后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 1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更是直接强调,“小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落实相关政策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一线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调整课堂互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然而,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沉默现象凸显,尤其以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居多,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极大地降低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此外,我国学者在英语课堂沉默领域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大学阶段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探讨,而有关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沉默的相关问题却亟待探讨并予以解决。为此,基于上述时代、政策、现实以及学术等背景下,本研究以“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状及对策研究”为题,以儿童发展理论、动机理论、二语习得理论、互动理论以及有效教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测查了舒兰市FT小学200名五、六年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的成因,并就如何消除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的行动沉默、思维沉默以及情感沉默现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舒兰市FT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比较严重,三个维度的严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思维沉默(3.72)、情感沉默(3.65)、行动沉默(3.53);(2)行动沉默主要表现为学生们不仅积极发言的主观意愿低,而且参与互动意识不强;(3)思维沉默主要表现为学生们不仅欠缺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4)情感沉默主要表现为学生们不仅缺乏互动的主动性,而且参与互动的态度消极;(5)教师的课堂互动设计不合理、课堂提问技巧匮乏,以及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是影响被试行动沉默的主要诱因;(6)教师的课堂评价制度不完善、课堂互动氛围缺失,以及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不积极,是影响被试思维沉默的主要诱因;(7)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不强、课堂反馈技巧欠缺,以及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足,是影响被试情感沉默的主要诱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行动沉默、思维沉默及情感沉默三个方面提出如下针对性改善建议:首先,在行动沉默方面,教师不仅要合理设计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互动环节,还要不断丰富英语课堂提问技巧。此外,教师还应逐渐巩固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其次,在思维沉默方面,教师不仅要积极完善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评价制度,还要大力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转变英语学习态度。最后,在情感沉默方面,教师不仅要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还要逐渐优化课堂反馈技巧。此外,教师还应适当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管井艳[5](2020)在《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话语研究 ——以第九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为例》文中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提出,教师应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语言素养。英语教师的语言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上。作为英语课堂话语一部分的教师提问,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对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话语展开研究。通过观察优秀教学案例视频,发现和总结课堂提问的特点,并从性别和授课年级两方面对教师提问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质量。本研究从教师提问角度出发,基于第九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中6位教师的6节阅读课,主要探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1)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特点如何?(2)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教师提问是否存在差异性?(3)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存在哪些问题?本研究以输入假设、交互假设和输出假设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6节课逐课转写,并从提问类型、提问策略、提问回答方式、提问后等待时间和提问后反馈形式五个维度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提问类型方面,以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进行划分,本研究发现:阅读前、阅读后阶段,教师以参考性问题为主,而阅读中阶段,教师以展示性问题为主;在提问策略方面,教师以追问策略和转移策略为主;在提问回答方式方面,教师以自愿回答和集体回答为自主;在提问后等待时间方面,教师以小于3秒为主;在提问后反馈形式方面,教师以积极反馈为主。(2)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教师提问均无显着差异。(3)教师在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无人回答和教师自答现象较突出;教师提问后等待时间偏短;未给予反馈及简单赞扬次数较多。基于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提高提问技能、学会耐心倾听、及时明确反馈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便为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有效提问提供借鉴。
汪雨洁[6](2020)在《微信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以高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媒体时代让汉语传播途径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更加科学地辅助汉语教学成为热点。微信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留学生与中国人通讯、在华生活的必备软件。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还很有限。因此,微信辅助汉语教学是否具备可行性以及具体操作方法都有待探索。本文首先从问卷调查入手,了解汉语教师和在华留学生使用微信教学和学习的情况和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态度。然后以高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进行微信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通过对一个具体的高级口语课——《我们可不是一见钟情》的教学进行课堂观察和教案文本分析,结合教师访谈,了解目前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微信在其中的运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模式。最后对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缘由、意义和文献综述。第二章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目的、步骤和问卷设计。第三章为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第四章是关于微信运用于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运用分析,先是通过课堂观察、教案分析和教师访谈了解目前汉语高级口语教学的模式及教师运用微信辅助教学的情况,然后分析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一个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模式和具体教学设计。第五章为结论。
林飞燕[7](2020)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海南X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研究。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入、传递教学信息,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引起师生之间情感共鸣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以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师提问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两个问题:1.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如何?(包括问题类型、提问策略、候答时间和教师反馈等)2.基于有效提问的标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的提问效果如何?基于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海南省某中学的三位英语教师以及教师任教班级的13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解决上述提出的两个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三位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中的提问有以下共同点:三位英语教师都结合确认性问题和Wh-问题向学生提问,并且Wh-问题的比重高于确认性问题;在提问策略方面,教师有意识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用“重复策略”和“提示策略”;在候答时间方面,三位英语教师留3秒以上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较少;在教师反馈方面,教师多采用积极反馈,以此来鼓励学生;教师在阅读课中,对一些临时提出的问题表达不明确;教师在阅读课中提问的问题没有完全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根据上述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启示。同时希望本研究可以为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教师提问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刘景玥[8](2020)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综合运用课堂观察、课堂录音、问卷调查、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进行实证研究。其中,结合了课堂录音的“课堂观察分析及讨论”是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通过语料搜集、数据整理、问卷分析、访谈汇总得出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师提问的情况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可供汉语教师借鉴和参考的教学建议。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针对课堂提问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第一,完善课堂提问的研究角度,尽量以实际语料为根本做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第二,细化各研究角度的分类,确定适合研究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的分类标准。第三,侧重于研究一堂完整的初级综合课中的课堂提问,对三个教学环节(导入、生词和语法的讲解和操练、课文的讲解和操练)中的提问分别定量、分析。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得出以下适用于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的教学建议:一,适当增加关于课文理解的问题数量。二,灵活运用多种问句形式提问。三,协调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四,依据提问分配方式合理安排等待时间。五,优化正答反馈的结构和比例。六,重视引导学生修正错误回答的作用。七,给予学生一定的提问主动权。
姚洋[9](2020)在《语义波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实践与信念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在英语教学上不断尝试引进、发展、融合不同教学法以促进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法经历了包括语法翻译法、听说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混合教学法等不同方法的发展过程。从教师角度出发的教学研究及教师教法探究将探索的重点从方法论细化到教师作何行为,教师为何如此行为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学习所存在的影响方面,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信念、教学态度、身份/角色认同等方面进行探究。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是富含意义的有声行为,体现着语言和经验世界的互动以及个体的认知。教师的个人教法,从语言学层面来看,通过其课堂话语进行表征。课堂话语作为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言语行为及重要工具,是课堂上各种信息输入输出的重要来源。外语教师课堂话语是外语教师通过扎根具体教学环境,采纳多元理论,由下而上个人建构的具体话语决策过程与实际话语行为,是从语言层面对其个人教法以及教学行为的呈现,体现出很强的个人特征而又反射出其所经历的社会文化背景。针对教师课堂话语所进行的研究是从语言学角度探究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研究思路和取向之一。本质性个案研究将话语视为教师个人教法在语言层面的具现,从语义波的视角描述、分析和阐释了云南省某高校3名英语教师在其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课堂话语实践,结合对其生活、教学、科研及教师学习经历的梳理及其个人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的挖掘,揭示其课堂话语信念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其课堂话语实践与课堂话语信念之间的互动与协商。本研究在文献综述与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研究问题与理论框架,据此以大规模调查问卷、小规模叙事问卷、焦点小组的方式层层筛选出3位高校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主体研究并以此收集到了研究对象的背景信息,再通过课堂观察、文本搜集、网络志以及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形成不同形式的数据,采取主题分析、语义波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以对教师课堂话语实践与信念的特征、发展、变化、互动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度探索。本研究深度描述了教师课堂话语的特征,揭示了指导其课堂话语设计并最终形成其课堂话语实践的教师课堂话语信念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首先,研究对象的教师课堂话语实践在语义波上呈现出模进式、递进式及跃进式三种不同表现特征,分别通过理论引领、分析讲解,自上而下解构知识;文本内容引领、以例带练,解构建构并存;以及体验引领、任务导向,情感驱动产出与理论引领、分析讲解,自上而下解构知识双重特性切换的表现形式体现在其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话语也因此呈现出对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层面的不同关注。三位研究对象在教师课堂话语信念层面存在较大差异,可总结归纳为固守求变型、协调融合型及创新发展型三种类型,并具体体现在其语言观、教学观以及语言教学观层面,在语言的本体论及针对外语教师身份理解上的差异是造成教师课堂话语信念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实践是外语教师的语言观、教学观以及语言教学观在话语层面的直观反映,通过认知活动与社会及物质环境互动而得到发展,并逐渐内化形成相对稳定的信念体系。研究对象的教师课堂话语实践受到其教师课堂话语信念的引领,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因素、处境因素及宏观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动态以及不断发展的特性。研究对象的课堂话语实践与信念源于自身过往的学习与教学经验,又在不同程度受到当下现实处境及宏观环境的影响。研究对象在教学环境中面临着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及挑战,包括国家政策、标准化考试、教学规定、同事教学风格、学校文化、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社会期许、自身身份认同、个人教学能力、个人教师知识等多方面因素,其课堂话语在信念、设计与实践层面也因此不断发生冲突与协调。教师通过对课堂话语的不断调整,在努力完成其外在话语实践与内在话语信念统一的同时适应外部环境的需求。一方面他们持开放态度,在个人、处境及宏观因素层面不断进行协商,形成新的课堂话语信念并指导课堂话语实践,对自己的课堂话语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又因为自身固有的观念或是现实难题而在改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沿着前人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法再到教师个人教法的探索路径,进一步将针对教师的研究细化到课堂教学话语层面。从更为微观的视角出发探索教学、教师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语言为本位对外语教学及外语教师发展进行探索。其次,从合法化语码理论中的语义波角度探讨课堂话语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前沿,本研究从语义波对教师课堂话语实践进行分析是对其理论在应用层面的进一步发展。再次,本研究结合多种话语分析方式,从社会文化理论出发,深度挖掘了教师课堂话语所呈现出的话语设计与话语信念,探索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并尝试性提出了语义波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及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促进模式,以及个人因素、处境因素及宏观因素的三维影响框架;从辩证和批判性的角度审视教师课堂话语这一动态实体,使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管理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并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解、支持与帮助,为课程改革及课程规划提供相关参考。
杨成何[10](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以此为出发点促进高中课程改革。高中英语阅读课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场所,英语阅读提问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面,研究英语阅读的提问策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与提问策略息息相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就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培养途径。因此,英语教学中提问效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要性。本研究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昆明市宜良县第二中学的20名教师和212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研究中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主要研究问题是:1)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运用提问策略的特点和主要问题是什么?2)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中运用提问策略的因素有哪些?经过为期四个月的研究,笔者发现:高中英语教师的阅读课提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提问中低级问题占比较大;第二,提问时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少;第三,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平等;第四,教师缺乏情境提问的意识。其影响因素有:第一,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教学过于重视,忽略了引导学生发展学习能力或思维能力;第二,教师缺乏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方面的培训。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首先,总的来说,英语教师要坚持有效教学原则和教师专业发展;坚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其次,具体到教学实践中,首先,要确定与提问有关的目的和问题;其次,事前做好提问的准备工作;第三,为学生创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第四,简化提问并使用熟悉的单词和短语。
二、课堂提问与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课堂提问与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阅读教学 |
2.1.2 提问 |
2.1.3 课堂提问 |
2.2 国内外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 国内外对课堂提问相关研究 |
2.3.1 国外对课堂提问相关研究 |
2.3.2 国内对课堂提问相关研究 |
2.4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3.1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 |
3.2 可理解性输出假说 |
3.3 交互理论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课堂观察量表 |
4.3.2 教师访谈 |
4.3.3 学生问卷 |
4.4 研究过程 |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对策 |
5.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调查分析 |
5.1.1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5.1.2 教师访谈分析 |
5.1.3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5.2 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及实施条件 |
5.2.1 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课堂提问策略 |
5.2.2 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课堂提问实施条件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6.2 研究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BOPPPS模式在中级汉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BOPPPS模式及其应用的相关理论 |
一、BOPPPS模式历史背景 |
二、BOPPPS模式特点 |
三、BOPPPS模式相关理论基础 |
第二章 BOPPPS模式应用于中级汉语听说课的课程规划 |
第一节 中级汉语听说课课程分析 |
一、中级汉语听说课课程目标 |
二、中级汉语听说课特点 |
三、中级汉语听说课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BOPPPS模式应用于中级汉语听说课的教学设计 |
一、授课背景 |
二、教学流程设计 |
第三章 BOPPPS模式在中级汉语听说课中的教学实验与分析 |
第一节 实验班的选取 |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学习者学习情况分析 |
三、选定实验对象 |
第二节 实验数据分析 |
一、学生成绩整理分析 |
二、学生问卷整理分析 |
三、学习者课后自评表 |
四、听课教师教学评价 |
五、授课教师反思总结 |
第四章 BOPPPS模式应用于中级汉语听说课相关问题思考 |
第一节 BOPPPS模式应用于中级汉语听说课的教学建议 |
一、 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
二、突出“教”与“学”双向互动 |
三、注重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 |
四、加强完善监督机制 |
第二节 BOPPPS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
一、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 |
二、重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 |
三、重视六大环节的灵活配置 |
四、重视课堂总结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
二、期刊文章 |
附录 |
附录 A 中级汉语听说课问卷调查 |
附录 B 课堂教学测评表 |
附录 C 学生课后自评表 |
附录 D |
附录 E 云南师范大学 2019 — 2020 学年上学期统一考试 |
致谢 |
(3)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图式理论在阅读课中的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教学设计与分析法 |
第二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图式理论的概述 |
一、图式的概念 |
二、图式理论的分类 |
三、图式理论的信息处理模式 |
第二节 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
一、调查要素分析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泰国留学生在汉语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图式理论与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相结合的可行性 |
一、符合泰国留学生的思维趋势 |
二、提高泰国留学生的阅读兴趣 |
三、吸收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 |
四、扩展泰国留学生的中华文化知识 |
五、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分析 |
第一节 三种体裁阅读类型的文章分析 |
一、说明文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
二、议论文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
三、记叙文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
第二节 教学要素分析 |
一、教学对象分析 |
二、教材选择分析 |
三、教学目标分析 |
四、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
第三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 |
一、阅读前 |
二、阅读中 |
三、阅读后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不同体裁的阅读课教学案例设计呈现与分析 |
第一节 “说明文”类型阅读课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现与分析 |
一、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
第二节 “议论文”类型阅读课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现与分析 |
一、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
第三节 “记叙文”类型阅读课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现与分析 |
一、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图式理论下的泰国留学生中级阅读课教学建议 |
第一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原则 |
一、以人为本 |
二、情境创造 |
三、合作学习 |
四、少讲精炼 |
第二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建议 |
一、采用丰富的图式 |
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结合 |
三、阅读技巧训练多元化 |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图式理论与泰国留学生中级阅读课相结合的优势 |
二、基于图式理论的教学过程 |
三、教学案例设计与教学建议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三节 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舒兰市FT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儿童发展理论 |
2.2 动机理论 |
2.3 二语习得理论 |
2.4 互动理论 |
2.5 有效教学理论 |
第三章 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状的调查结果 |
3.1 研究设计 |
3.2 英语课堂沉默现状的总体情况 |
3.3 英语课堂沉默具体情况的调查结果 |
3.4 英语课堂沉默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
第四章 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1 行动沉默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
4.2 思维沉默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
4.3 情感沉默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C 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状的访谈提纲 |
附录D 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状的课堂观察表 |
(5)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话语研究 ——以第九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阅读 |
2.1.2 话语 |
2.1.3 教师提问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2.1 提问类型研究 |
2.2.2 提问策略研究 |
2.2.3 提问回答方式研究 |
2.2.4 提问后等待时间研究 |
2.2.5 提问后反馈形式研究 |
2.2.6 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相关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输入假设 |
2.3.2 交互假设 |
2.3.3 输出假设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课堂观察法 |
3.3.2 案例分析法 |
3.3.3 数据统计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1 教师提问特点分析 |
4.1.1 提问类型分析 |
4.1.2 提问策略分析 |
4.1.3 提问回答方式分析 |
4.1.4 提问后等待时间分析 |
4.1.5 提问后反馈形式分析 |
4.2 教师提问差异性分析 |
4.2.1 性别差异性分析 |
4.2.2 年级差异性分析 |
4.3 提问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2 启示与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观察记录表 |
附录2 课堂话语转写材料(节选) |
附录3 阅读材料(节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微信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以高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
一、英语教学领域里有关微信的研究 |
二、汉语教学领域里有关微信的研究 |
三、小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步骤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流程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调查问卷 |
一、问卷设计 |
二、调查目的及对象 |
三、问卷内容 |
第三章 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的调查 |
第一节 对教师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二、对微信的了解情况 |
三、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态度 |
四、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基本看法 |
五、对教师调查结果的小结 |
第二节 对学生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二、被调查者使用微信的情况 |
三、被调查者对微信的态度 |
四、被调查者对微信辅助汉语学习的看法 |
五、对学生调查结果的小结 |
第四章 关于微信运用于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讨论与分析 |
第一节 对课堂观察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一、课堂观察 |
二、主要特点及值得关注的问题 |
三、对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讨论与思考 |
第二节 对教案文本分析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一、教案文本分析 |
二、主要特点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
三、对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讨论与思考 |
第三节 教师访谈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内容 |
四、对访谈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第四节 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
一、主观可行性分析 |
二、客观可行性分析 |
三、小结 |
第五节 使用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设计与建议 |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
二、整体设计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师生对利用微信辅助汉语教学持乐观态度 |
一、教师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非常乐观 |
二、学生愿意尝试用微信辅助学习 |
第二节 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具有可行性 |
一、微信具备自身功能优势 |
二、微信符合学习者和高级口语教学的要求 |
三、微信辅助教学有师生的支持 |
第三节 对利用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相关建议 |
一、充分发挥微信的优势优化高级口语教学的效果 |
二、微信辅助汉语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四节 思考 |
第五节 本文的局限性 |
一、课程设计并不完善 |
二、课程设计并未进行实践 |
三、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功能挖掘并不全面 |
四、研究能力有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微信在汉语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教师版) |
附录二 微信在汉语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学生版)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海南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一)落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的需要 |
(二)个体发展的需要 |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需要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课堂提问 |
(二)有效提问 |
二 理论基础 |
(一)输入假说理论 |
(二)互动假说理论 |
(三)输出假说理论 |
三 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现状 |
(一)关于课堂提问目的的研究 |
(二)关于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
(三)关于课堂提问类型的研究 |
(四)关于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 |
(五)关于课堂提问候答时间的研究 |
(六)关于课堂提问教师反馈的研究 |
(七)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 |
四 研究现状简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对象 |
(一)课堂观察对象 |
(二)问卷调查对象 |
(三)访谈对象 |
三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四 研究工具 |
(一)学生调查问卷 |
(二)学生访谈提纲 |
(三)课堂观察表 |
五 研究过程 |
(一)课堂观察 |
(二)学生问卷 |
(三)学生访谈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 对教师提问的分析和探讨 |
(一)教师提问的课堂观察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三)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二 有效提问的分析和探讨 |
(一)有效提问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二)有效提问的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 研究发现 |
二 本研究的启示 |
三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 |
附录二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有效提问的问卷调查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观察表 |
附录五 A教师的课堂转写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课堂提问研究回顾 |
1.3.2 国内英语学界课堂提问研究回顾 |
1.3.3 国内对外汉语学界课堂提问研究回顾 |
1.4 理论依据 |
1.4.1 输入假说理论 |
1.4.2 输出假说理论 |
1.4.3 互动假说理论 |
第二章 研究方案总体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1.1 教师 |
2.1.2 学生 |
2.1.3 课型 |
2.1.4 教材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课堂观察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3 语料转写的规则 |
2.3.1 转写内容 |
2.3.2 师生命名规则 |
2.3.3 省略规则 |
2.3.4 其他符号使用规则 |
第三章 课堂观察分析及讨论 |
3.1 提问数量及问题长度 |
3.1.1 提问数量 |
3.1.2 问句长度 |
3.2 问句形式 |
3.2.1 正反问句或是非问句 |
3.2.2 特指问句 |
3.2.3 选择问句 |
3.2.4 “呢”字问句 |
3.2.5 留空问句 |
3.2.6 其他 |
3.3 提问类型 |
3.3.1 分类标准 |
3.3.2 整体情况 |
3.3.3 展示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情况 |
3.3.4 参考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情况 |
3.3.5 回应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情况 |
3.4 提问分配和顺序 |
3.4.1 提问分配的一级分类 |
3.4.2 提问分配的二级分类 |
3.4.3 提问顺序 |
3.5 等待时间 |
3.5.1 分类标准 |
3.5.2 整体情况 |
3.6 提问策略 |
3.6.1 分类标准 |
3.6.2 各提问策略的情况 |
3.7 反馈策略 |
3.7.1 正答反馈 |
3.7.2 误答反馈 |
3.8 提问主体 |
3.8.1 学生问学生 |
3.8.2 学生问老师 |
3.9 提问内容 |
第四章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
4.1 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
4.1.1 对提问研究主体内容的看法和期待 |
4.1.2 对教师提问的总体喜好 |
4.1.3 对其他方面的看法和期待 |
4.2 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
4.2.1 对提问研究主体内容的偏好和认识 |
4.2.2 对提问准备的偏好和认识 |
4.2.3 对课堂提问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认识 |
第五章 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的教学建议 |
5.1 适当增加关于课文理解的问题数量 |
5.2 灵活运用多种问句形式提问 |
5.3 协调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 |
5.4 依据提问分配方式合理安排等待时间 |
5.5 优化正答反馈的结构和比例 |
5.6 重视引导学生修正错误回答的作用 |
5.7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问主动权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 |
附录一:课堂提问实录转写举例 |
附录二: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五: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9)语义波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实践与信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课堂话语研究 |
1.2.2 语义波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
1.2.3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实践及课堂话语信念 |
1.3 个人动机 |
1.4 研究范围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意义与局限 |
1.7 研究方法 |
1.8 论文总体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教师信念 |
2.2.1 信念研究 |
2.2.2 教师信念研究内涵 |
2.2.3 教师信念研究动态 |
2.2.4 外语教师信念 |
2.3 教师课堂话语 |
2.3.1 话语研究 |
2.3.2 课堂话语研究 |
2.3.3 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
2.3.4 教师课堂话语研究与教师发展 |
2.4 合法化语码及语义波 |
2.4.1 合法化语码理论中的语义波 |
2.4.2 语义波相关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3.1 引言 |
3.2 言语行为理论下教师课堂话语对教师教法的表征 |
3.2.1 教师教法 |
3.2.2 言语行为理论 |
3.2.3 教师教法的话语行为特性 |
3.3 信念系统理论下的教师课堂话语信念与实践 |
3.4 社会文化理论下的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
3.4.1 理论内涵及发展 |
3.4.2 社会文化理论之于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
3.5 语义波之于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探究 |
3.6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
4.2.1 研究范式的确定 |
4.2.2 个案研究的选择 |
4.3 研究场地及研究对象 |
4.3.1 选择依据及方式 |
4.3.2 研究场地概况 |
4.3.3 研究对象概况 |
4.4 数据收集 |
4.4.1 课堂观察数据 |
4.4.2 访谈数据 |
4.4.3 其他数据 |
4.5 数据分析 |
4.5.1 课堂观察数据处理及分析 |
4.5.2 访谈数据处理及分析 |
4.5.3 其他数据处理及分析 |
4.6 研究的可信度及真实度 |
4.7 研究伦理 |
4.8 研究方法局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韩老师 |
5.1 引言 |
5.2 生于动乱、曲折成长:韩老师的学习与教学经历 |
5.3 韩老师的教学环境 |
5.4 自上而下、层层解构:韩老师的课堂话语 |
5.4.1 韩老师的教学计划 |
5.4.2 韩老师的课堂话语 |
5.4.3 韩老师课堂话语的主要内容及关注点 |
5.4.4 韩老师课堂话语下的教师角色 |
5.4.5 本节讨论 |
5.4.6 小结 |
5.5 固化中的挣扎:韩老师的课堂话语信念与课堂话语实践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杨老师 |
6.1 引言 |
6.2 基础坚实、教研结合:杨老师的学习与教学经历 |
6.3 杨老师的教学环境 |
6.4 内容引领、任务导向:杨老师的课堂话语 |
6.4.1 杨老师的教学计划 |
6.4.2 杨老师的课堂话语 |
6.4.3 杨老师课堂话语的主要内容及关注点 |
6.4.4 杨老师课堂话语下的教师角色 |
6.4.5 本节讨论 |
6.4.6 小结 |
6.5 教研间的互促:杨老师的教师信念与课堂话语实践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吴老师 |
7.1 引言 |
7.2 体验促进、兼学中西:吴老师的学习与教学经历 |
7.3 吴老师的教学环境 |
7.4 讲练结合、双模协调:吴老师的课堂话语 |
7.4.1 吴老师的教学计划 |
7.4.2 吴老师的课堂话语 |
7.4.3 吴老师课堂话语的主要内容及关注点 |
7.4.4 吴老师课堂话语下的教师角色 |
7.4.5 本节讨论 |
7.4.6 小结 |
7.5 协商下的创新:吴老师的课堂话语信念与课堂话语实践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讨论 |
8.1 引言 |
8.2 语义波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精读课课堂话语特征与内涵汇总分析 |
8.3 教师课堂话语信念与实践的影响因素 |
8.3.1 个人因素 |
8.3.2 处境因素 |
8.3.3 宏观因素 |
8.4 语义波视域下的英语优质课堂教学促进建议 |
8.4.1 个人层面 |
8.4.2 处境层面 |
8.4.3 宏观层面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9.1 引言 |
9.2 主要研究发现 |
9.3 研究贡献 |
9.4 研究启示 |
9.4.1 外语教师个人课堂话语能力建构 |
9.4.2 外语教师发展中观处境改善 |
9.4.3 外语教师发展宏观背景促进 |
9.5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4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叙事问卷 |
附录5 教师访谈转写示例(节选) |
附录6 数据编码样表节选(韩老师部分访谈数据编码节选) |
附录7 研究笔记示例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
1.1.3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介绍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提问的概念 |
2.1.1 课堂提问 |
2.1.2 提问策略 |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1 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
2.2.2 核心素养研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2.3.2 提问策略的研究现状 |
2.4 研究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人本主义教学观 |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3 有效教学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3.1 问卷调查法 |
4.3.2 课堂观察 |
第5章 数据分析和讨论 |
5.1 数据分析 |
5.1.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3 课堂观察分析 |
5.2 英语阅读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
5.2.1 低级问题占比较大 |
5.2.2 缺少等待时间 |
5.2.3 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平等 |
5.2.4 缺乏情境提问的意识 |
第6章 提高英语阅读课提问效率的策略 |
6.1 阅读教学提问中潜在问题的成因 |
6.1.1 对语言知识的教学过于重视 |
6.1.2 教师缺乏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方面的培训 |
6.2 提高英语教师提问效率的整体策略 |
6.2.1 坚持有效教学原则和教师专业发展 |
6.2.2 坚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 |
6.3 提高英语教师提问效率的具体策略 |
6.3.1 确定与提问有关的目的和问题 |
6.3.2 事前做好提问准备工作 |
6.3.3 为学生创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
6.3.4 简化提问并使用熟悉的单词和短语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课堂观察量表 |
致谢 |
四、课堂提问与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调查研究[D]. 刘婵娟. 延安大学, 2021(12)
- [2]BOPPPS模式在中级汉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D]. 杨楠.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图式理论的泰国留学生中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分析[D]. 普晓晓.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沉默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舒兰市FT小学为例[D]. 姜梦竹. 延边大学, 2020(05)
- [5]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话语研究 ——以第九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为例[D]. 管井艳.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6]微信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以高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D]. 汪雨洁.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7]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海南X中学为例[D]. 林飞燕.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 刘景玥. 暨南大学, 2020(04)
- [9]语义波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实践与信念探究[D]. 姚洋.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调查研究[D]. 杨成何.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