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厂水泥对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

提高我厂水泥对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

一、改善我厂水泥对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论文文献综述)

邓最亮[1](2021)在《多孔和层状骨料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及其对砂浆流变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砂石料是世界第二大消耗的自然资源,其在混凝土之中占比高达70%。随着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砂石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河流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机制砂替代天然河砂已成趋势。机制砂由岩石破碎而成,岩石特性和砂所含层状粘土杂质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非洲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蓬勃发展,随之催生了巨大的混凝土需求。非洲就地取材的粗骨料品质不容乐观,其吸水率通常为2%~5%,远大于国标对吸水率指标(小于2%)的要求。大吸水率粗骨料和伴生的层状粘土往往会严重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对胶凝材料的分散效果进而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为工程施工及硬化服役过程埋下了隐患。为解决多孔大吸水率粗骨料和层状粘土引起的混凝土工作性问题,本文以大吸水率粗骨料制备的大吸水率石粉(LBSP)和层状膨润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聚羧酸减水剂PCE-1对两种吸附性粉体的吸附行为和流变行为的影响,PCE-1为丙烯酸和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单体摩尔比为3.2:1,结合砂浆应用性能研究,系统分析聚羧酸减水剂与多孔和层状骨料的适应性问题。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CE-1在LBSP上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随着时间延长,LBSP对PCE-1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30min时趋于平衡。LBSP多孔结构是吸水和吸附聚羧酸减水剂的主要原因,吸附聚羧酸减水剂后,LBSP的孔容和孔径减小。热重分析结果佐证了聚羧酸减水剂分子吸附在LBSP中。(2)掺LBSP的水泥砂浆符合非牛顿流体特征。LBSP会使砂浆粘度增大,PCE-1则会降低砂浆表观粘度,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N,N-二甲基丙烯酰胺(简称AMPS)可改善易沉底的砂浆粘度。水化时间越长,砂浆粘度越大。流变模型拟合结果表明:LBSP和AMPS可使屈服应力增大;PCE-1则会降低屈服应力。(3)PCE-1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膨润土的Zeta电位随PCE-1浓度和聚乙烯醇(PV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仅吸附聚羧酸减水剂的膨润土(001)晶面间距从1.24nm增大至1.65nm,而吸附聚羧酸减水剂和聚乙烯醇两种聚合物的膨润土(001)晶面间距仅为1.55nm,表明聚乙烯醇可以抑制聚羧酸减水剂的插层作用。(4)掺膨润土的砂浆符合非牛顿流体的特性。膨润土会增加架桥结构,导致砂浆体系粘度随掺量增加而增大;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作用使砂浆粘度减小;聚乙烯醇浓度增加时,砂浆粘度先略有增加后下降。三种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变参数表明,屈服应力随膨润土掺量增加或水化时间延长而增大,随聚羧酸减水剂或聚乙烯醇掺量增大而减小。(5)LBSP和膨润土两种吸附性粉体材料会降低砂浆的初始流动度,减小砂浆对水或聚羧酸减水剂的敏感度。膨润土对砂浆性能的影响比LBSP更为显着,膨润土的掺量为LBSP的1/6~1/10时即可以达到与其相近的影响,原因在于膨润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远大于LBSP。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或掺加PVA可以降低掺加膨润土砂浆的流动度经时损失速率。屈服应力越大则流动度越小、砂浆流速越慢;流速与屈服应力和粘度的相关性比流动度更好,流速更能表达砂浆的流变性。AMPS可以抑制LBSP替代率高时引起的砂浆泌水性,可以有效降低含膨润土砂浆的收缩率。设计合成聚羧酸减水剂PCE-2和PCE-3,其中PCE-2为丙烯酸和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按单体摩尔比为2:1聚合,PCE-3为马来酸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按单体摩尔比为1:1聚合。与PCE-1相比,PCE-2和PCE-3的酸醚比更低,侧链密度更高。PCE-2和PCE-3的水力学直径都大于PCE-1,在LBSP上的吸附量均减小;PCE-3静电斥力比PCE-1更明显,其在膨润土表面的吸附量更低。酸醚比低的聚羧酸减水剂在掺吸附性粉体砂浆中分散能力减弱,经时流动度保持能力增加。利用不同酸醚比聚羧酸减水剂的配合,可以降低聚羧酸减水剂掺量、提高经时流动度保持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刘唱[2](2021)在《地铁免蒸养盾构管片混凝土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依托成都轨道交通地铁19号线工程,利用多种化学促强法,在管片既有生产配合比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优化试验研究。在本研究中管片混凝土关键技术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原材料的优选;(2)外加剂的合理匹配(品种及掺量的匹配);(3)免蒸养管片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内容及主要试验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及对比各原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机理,确定了各基础性原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子、水)的品种及技术指标,并筛选出了两种早强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PEC-AY、PEC-AB)及纳米水化硅酸钙晶核剂(n-C-S-H)、硫酸锂(LS)、硫氰酸钠(NS)、三乙醇胺(TEA)、硝酸铝(AN),作为本文所采用的化学外加剂。针对PEC-AY以及PEC-AB,开展了减水剂与混凝土拌合物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PEC-AY、PEC-AB两种减水剂与管片混凝土的相容性相当。(2)通过早强剂单掺试验,得到了不同类型“减水剂—单一早强剂外加剂二元体系”,在两种养护温度下,对水泥胶砂性能(流动性、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各外加剂以及外加剂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研究表明,10℃、20℃养护温度下宜分别选用PEC-AB(1.0%)、n-C-S-H(6.0%)、NS(0.2%)、AN(0.3%)以及PEC-AY(1.0%)、LS(0.08%)、n-C-S-H(5.0%)、NS(0.3%)四组分外加剂体系进行早强剂复掺试验。(3)早强剂复掺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水泥胶砂早期抗压强度为主要评价标准,对“减水剂—复合早强剂外加剂二元体系”中各早强剂组分的复掺比例进行了优化,分别得到了适应于两种养护温度的外加剂复掺优化组合{10℃:PEC-AB(1.0%)、n-C-S-H(6.0%)、NS(0.2%)、AN(0.35%);20℃:PEC-AY(1.0%)、n-C-S-H(5.5%)、LS(0.06%)、NS(0.30%)}。(4)在20℃养护条件下,利用等量取代法,适当增加粉煤灰掺量比例,通过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对管片混凝土相关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免蒸养管片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最优配合比时,管片混凝土的坍落度、10 h脱模强度、28 d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电通量值分别为51 mm、21.4 MPa、63.7 MPa、P12、962 C,有关性能指标均满足管片混凝土的相应设计标准。

付强[3](2021)在《六偏磷酸钠对MEA-水泥-PCE浆体性能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氧化镁膨胀剂(MEA)作为一种新型膨胀剂,因其具有水化需水量少、水化产物稳定、膨胀性能可调节、可补偿混凝土后期收缩等优势,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掺加MEA,会使浆体的流动性变差,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为改善MEA对水泥浆体流动性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六偏磷酸钠(SHMP)作为流动性调控剂,考虑不同水胶比(0.3、0.4、0.5)、MEA活性(R型和M型)和MEA掺量(6%、9%、12%)等影响因素,对加入六偏磷酸钠后MEA-水泥-PCE(聚羧酸减水剂)浆体的各方面性能进行测试。通过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六偏磷酸钠对MEA-水泥-PCE浆体流动性的改善效果,以及对硬化浆体力学性能及膨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MEA使塑化浆体流动度降低。随着MEA钠掺量的提高,浆体流动性降低。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试验(UV)结果可知,由于MEA对PCE的吸附能力较强,使部分水泥少吸附或未吸附PCE,进而影响PCE的分散作用,降低了流动性。经比较三个水胶比下浆体的流动度,MEA对0.4水胶比试验组流动性影响最小,对0.5水胶比试验组影响最大,0.3水胶比居中。(2)六偏磷酸钠的加入显着提高了MEA-水泥-PCE浆体的流动性。随着六偏磷酸钠掺量的增加,流动度不断提高。这是由于六偏磷酸钠的加入,在水泥表面形成了“内磷酸盐(多层)-外减水剂(单层)”的结构,增加了吸附层厚度,增强了空间位阻效应,从而增强了PCE的分散作用。但是六偏磷酸钠对浆体流动度的增幅,并不随其掺量的倍增而倍增。总体看来六偏磷酸钠对0.3水胶比试验组流动度提高效果最弱,对0.4水胶比和0.5水胶比下浆体流动度提高效果相近。(3)六偏磷酸钠的加入对掺MEA砂浆试块的抗压抗折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六偏磷酸钠掺量越大,抗压抗折强度越大。水胶比相同时,六偏磷酸钠对高掺量(12%)MEA试验组的强度提高效果较好;水胶比不同时,六偏磷酸钠对于高水胶比(0.4和0.5)试验组的强度提高效果较好。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XRD)及压汞试验(MIP)可知,六偏磷酸钠的加入生成了钙镁基磷酸盐,填充了孔隙,降低了多害孔和有害孔的数量。(4)六偏磷酸钠掺与不掺,MEA-水泥-PCE的限制膨胀率曲线基本都呈现三段式增长,即“前期快速增长、中期过渡增长、后期稳定增长”。六偏磷酸钠的加入,对限制膨胀率的影响较为复杂。六偏磷酸钠掺量为0.15%时,对试块膨胀的影响较小,并且有部分试块膨胀率增大,虽然有小部分试块膨胀率降低,但都在10%以内。当六偏磷酸钠掺量为0.3%时,虽然对部分低水胶比(0.3)、低MEA掺量(6%)的试块膨胀有提高作用,但是对高MEA掺量(12%)试块的膨胀削弱较大,并且水胶比越大,对试块的膨胀削弱越大,最大可使限制膨胀率降低39%。由热重试验(TG)结果可知,六偏磷酸钠的加入减少了氢氧化镁的生成,导致高MEA掺量试验组的限制膨胀率降低;通过MIP可知,六偏磷酸钠的加入使结构更加密实,为MEA推开水泥石产生宏观膨胀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低水胶比、低MEA掺量试验组的限制膨胀率出现提高。

李紫翼[4](2020)在《抗裂水泥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对于现代混凝土来说,大量使用矿物掺合料是客观现状和发展趋势,尽管水泥在混凝土中用量趋于降低,但仍旧对混凝土和易性、强度以及各项性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泥依旧在现代混凝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仍然是现代混凝土的“重要基因”。目前水泥存在着细度过细、早期强度高和水化放热量偏大、混合材料品种和含量混乱、熟料中C3A含量偏高、碱度偏高等问题。抗裂水泥通过控制细度和改变矿物组成达到对现代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优化,减少开裂现象的发生,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有很大帮助,进而解决水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体抗裂水泥是一种控制熟料矿物C3A和C3S含量,C2S和C4AF含量相对较高、碱含量较低的硅酸盐水泥。通过对比抗裂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水泥净浆与胶砂的开裂敏感性研究、C35和C50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和易性、抗压强度、体积稳定性与耐久性以及一定微观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抗裂水泥的特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抗裂水泥与普通水泥相比,与减水剂的相容性更好;水化放热速率和水化放热量更低;具有较低的开裂敏感性;抗裂水泥在净浆、胶砂中的抗裂性能都更好,首次出现裂缝的时间更慢,裂缝最大宽度更小。抗裂水泥早期3d硬化体内部空隙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较粗的颗粒,在电镜的观察下,未水化颗粒分布较为均匀,普通水泥出现聚集现象。抗裂水泥在30%粉煤灰和15%矿渣双掺的胶凝材料体系中能发挥更好的抗裂性能,抗裂水泥在达到标准要求情况下的3d龄期强度明显低于普通水泥,28d抗压强度较为接近。混凝土试验方面,在正确选用减水剂的前提下,抗裂水泥混凝土有更好的和易性,3d、7d龄期内抗裂水泥的早期强度比普通水泥强度低,但均满足各强度等级的强度要求,且在长龄期的抗压强度上有逐步接近的趋势。抗裂水泥混凝土早期收缩较低,收缩率的发展趋势逐渐放缓。无论是高、低水胶比的情况下,抗裂水泥混凝土的开裂敏感性均较低。C35、C5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抗裂水泥制备的混凝土均未出现裂缝。在抗裂水泥的应用中需注意,相较于细度更细的普通水泥而言,抗裂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尤其是早期抗压强度增长较慢,从长龄期养护条件下检测和验收耐久性等指标更加合理。养护龄期对抗裂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有显着影响,28d养护到90d养护龄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增大,等级由Q-Ⅱ达到Q-Ⅳ;延长养护时间能有效提高抗裂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

刘抚勇[5](2020)在《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性能测试》文中认为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能够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同时也能保证高减水率,工程上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和使用采用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制作的预制建筑。因此,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发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目前传统的早强减水剂大多数是将具有早强功能的盐与普通减水剂简单复配使用,会导致钢筋腐蚀降低混凝土耐久性,而且配方众多参差不齐、不环保、掺量大、效率低下。具有诸多优势的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国产成熟产品不多,市场被国外公司长期占据。因此,国内迫切需要研发早强性和减水性好的产品本文从高分子结构设计角度出发,首先探讨了减水剂作用机理,然后合成具有早强功能的小单体马来酸-三乙醇胺(MA-TEA)单酯。将其与丙烯酸(AA)、新型改性聚醚大单体(GPEG)合成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试验选出最优配方。最后将其应用于三个不同地区的水泥砂浆,测试其减水率和早期强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一方面探讨了水泥水化的机理。三乙醇胺具有多羟基和氮原子,可与水泥中的金属离子加速反应,促进水化而具有早强的功能。另一方面,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机理与聚羧酸大分子的侧链长度、主链长度等空间构型及静电斥力有关。(2)使用马来酸酐(MA)和三乙醇胺(TEA)制备了具有早强功能团的小单体马来酸-三乙醇胺单酯(MA-TEA),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h,反应物摩尔比n(MA):n(TEA)=1.05:1.00,反应温度110℃,并且得出反应时间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最大。(3)以改性聚醚大单体(GPEG)、马来酸-三乙醇胺单酯(MA-TEA)、丙烯酸(AA)、抗坏血酸(VC)、巯基丙酸(MPA)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GR-600)。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进行1天、3天、7天、减水率、净浆流动度等性能测试研究,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配方。得出最佳配方为AA用量为80%,MA-TEA用量为2%,VC用量为0.5%,MPA用量为2.0%,并且得出MA-TEA用量对产品性能影响最大。(4)选择三个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水泥,使用GR-600测试减水率和早期抗压性能。结果显示GR-600对其减水率可达到26.4%32.4%;1天、3天抗压强度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03%、187%,早期强度提高非常明显,具有显着的性能优势。

谢晓洁[6](2020)在《矿渣-粉煤灰基碱激发胶凝材料配比优化与性价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乃至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粒化高炉矿渣粉(文中简称矿渣粉)、粉煤灰、副产品石膏和钢渣粉等。随着经济发展,固体废弃物的量迅速增加,放置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面积,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矿渣粉、粉煤灰和钢渣粉等固体废弃物有一定的潜在活性,可使用碱激发剂激发其活性,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英文缩写为AACM)。试验以矿渣粉、粉煤灰和碱激发剂为主要原材料,基于胶砂和混凝土试验,通过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讨论激发剂种类和掺量、矿渣粉与粉煤灰的比例和水胶比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泛霜规律,优选泛霜量少的碱激发胶凝材料配比方案;通过碱激发胶凝材料与减水剂适应性研究,优选减水剂;以优选碱激发胶凝材料配比方案为基础,制备混凝土,测试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等技术分析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不同配比方案制备的混凝土进行价值分析,最终优选出价值高,即性价比高的碱激发胶凝材料配比方案。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胶砂和混凝土强度试验,较优碱激发方案为P·O52.5水泥10%+副产品石膏15%;P·O52.5水泥10%+氯盐4%;氢氧化物4%+碳酸盐4%。(2)碱激发体系为氢氧化物+无机盐,进行泛霜试验,在充分养护后,除个别方案外,其他均不发生明显泛霜现象,且强度损失较小,一般强度损失在10%以内。(3)碱激发体系为P·O52.5水泥+无机盐时,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最好,能大幅提高流动性;三聚氰胺型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次之;碱激发体系为氢氧化物+无机盐时,萘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最佳。(4)碱激发方案为P·O52.5水泥10%+副产品石膏15%和氢氧化物4%+碳酸盐4%时,制备的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整体性能较优,可用于制备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碱激发方案为P·O52.5水泥10%+氯盐4%时,整体性能稍差,可用于制备强度等级相对较低的混凝土。(5)碱激发方案为P·O52.5水泥10%+副产品石膏15%和氢氧化物4%+碳酸盐4%,碱激发胶凝材料水化反应后均产生大量凝胶,而凝胶的存在是强度产生的主要原因,且XRD图谱中的晶体衍射峰主要对应碳酸钙和沸石类等矿物。(6)碱激发方案为氢氧化物4%+碳酸盐4%、矿渣粉:粉煤灰=7:3、水胶比为0.34、减水剂取矿渣粉与粉煤灰总用量的1.2%时,此方案下制备的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的价值最高,性价比最优,此方案为最终确定的碱激发胶凝材料配比方案;碱激发方案为P·O52.5水泥10%+副产品石膏15%、矿渣粉/粉煤灰=8:2、水胶比为0.3、减水剂取矿渣粉与粉煤灰总用量的3.0%的次之。

李小龙[7](2020)在《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相互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在中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预拌混凝土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这当中混凝土各原材料的研究比较广泛,随着聚羧酸减水剂取代之前的奈系减水剂,和当前机制砂代替天然砂的发展进程,虽然对单独减水剂和机制砂研究较多,但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二者相容性研究较少,所以本论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对聚羧酸减水剂与各岩性机制砂的相容性研究。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促进混凝土行业的发展,为以后混凝土行业的质量、施工成本、环保等方面起一定作用。论文主要通过选取不同酸醚比和链转移剂的聚羧酸减水剂类型与不同岩性的机制砂配制砂浆,通过二者砂浆扩展度试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聚羧酸减水剂类型及不同岩性机制砂母岩岩性、颗粒级配、不同岩性石粉掺量等因素可能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的影响;经过试验测定各岩性机制砂的矿物组成、不同岩性机制砂石粉饱和面干吸水率、各岩性机制砂的MB值、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石粉的湿润渗透和接触角、各岩性机制砂石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TOC吸附值等系列试验观察分析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通过上述的实验数据结果对比,不同岩性机制砂石粉测得的的MB值与TOC吸附值越小,二者间的相容性越好,另外实验中减水剂与各岩性石粉压片的接触角越小,表现出的相容性越好。聚羧酸减水剂与Ⅱ区各岩性机制砂颗粒级配砂浆流动性要明显强于Ⅰ区的级配,且减水剂与颗粒粒径在Ⅱ区中间含有一定量石粉的机制砂流动性最好。聚羧酸减水剂的酸醚比和链转移剂均不能过大或者过小,他们都有一个最佳含量来使二者流动性达最佳状态,表现出最好相容性。机制砂级配显着影响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此外还发现聚羧酸减水剂与各岩性机制砂石粉掺量的不同其表现出的扩展度明显不同,也说明其石粉掺量影响二者的相容性。

武仲全[8](2019)在《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制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商品房等建设的快速发展,促使全国混凝土使用量大大提升。随着混凝土使用量的不断提升,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已经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具有各种性能缺陷的混凝土原材料混入市场,这种原材料会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产生影响,而作为混凝土调节剂的减水剂,就必须适应这种原材料,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所以具有单一性能的减水剂已经不能完全适用现有市场,急需开发一种具有多性能的综合型减水剂。本文尝试合成一种兼顾减水性能、保坍性能、良好蒙脱土适应性和良好机制砂适应性的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根据聚羧酸减水剂分子链的可设计性,在普通聚羧酸减水剂分子链中引入马来酸酐(MA)小单体,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作为合成大单体,丙烯酸(AA)为合成小单体,采用双氧水(H2O2)与维生素C(VC)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巯基丙酸(MPA)作为链转移剂,合成一种新型的聚羧酸减水剂(PCA),通过单因素实验法找到了合成此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优合成方案:n(HPEG):n(AA):n(MA)=1:1.6:0.6,引发剂的总量占大单体总量的0.4%,其中m(H2O2):m(VC)=0.7:1,n(MPA):n(HPEG)=0.10:1,合成温度为30℃。通过研究自制减水剂PCA的减水率,以及掺自制减水剂PCA浆体的流动度、流变性能(粘度、屈服应力、触变性)、水化热等,并与市面上购买的减水剂进行对比,评价合成的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自制减水剂(含固量40%)掺量为0.3%时,胶砂减水率超过40%,2小时胶砂流动度经时损失率仅为16.7%,自制减水剂具有较高减水率和较好的保坍性;相比空白样,1d的水化放热量降低了35.2%,3d水化放热量降低了7.6%,自制减水剂具有一定缓凝效果;相同流动度条件下,掺自制减水剂PCA浆体的塑性粘度和触变环面积低于市购减水剂PCD,屈服应力大于市购减水剂PCD,掺自制减水剂PCA的水泥浆体流动性、凝聚性以及结构稳定性优于掺市购减水剂PCD。通过比较自制减水剂和市售减水剂PCD的胶砂流动度、净浆流变性和对蒙脱土和机制砂对减水剂的吸附量,探讨新合成聚羧酸减水剂对蒙脱土和机制砂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当蒙脱土加入水泥基材料后,浆体的流动度降低,流动度经时损失增大,浆体粘度和屈服应力也增大。但蒙脱土对自制减水剂PCA浆体的影响要比对市售减水剂PCD浆体小。2.当机制砂在水泥基材料的含量小于30%时,机制砂对浆体流动度和流动度经时损失影响小,当掺量大于30%,机制砂对浆体的流动度和流动度经时损失影响大。但PCA减水剂的浆体受机制砂影响要比PCD减水剂浆体小。3.石粉掺入水泥浆体中,对水泥浆体的初始粘度影响不大,但对粘度和屈服应力影响较大。机制砂对自制减水剂PCA的影响比市售减水PCD小。4.蒙脱土和石粉对自制减水剂PCA吸附量小于对市购减水剂PCD吸附量。以上说明,自制减水剂PCA对蒙脱土和机制砂的适应性优于市购减水剂PCD。通过混凝土实验,考察了新合成聚羧酸减水剂在三种水下桩基混凝土、三种梁体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中的适应性,在实验中利用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张度、含气量和抗压强度等指标表征了新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实验发现,其在以上混凝土中均有很好的适应性。

刘思桐[9](2019)在《功能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外加剂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诸多优点,例如:低掺量、高减水率、高保坍性、优良的相容性等。目前应用较多的功能型减水剂主要包括减水型、缓释型、早强型、降粘度型及其复配类型等。但关于功能型减水剂在高性能混凝土领域的应用研究仍缺乏具体标准和技术规范。因此,研究含有特定功能的减水剂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匹配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减水型、缓释型、早强型等5种功能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的适应性、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第一,针对功能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相容性进行研究,确定减水剂的减水率及最佳掺量,对流动度及其经时损失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功能型减水剂在水泥净浆中的作用。第二,试验测试掺功能型减水剂的水泥砂浆流动度、屈服应力与塑性粘度的变化,探究流变性能随水胶比、减水剂功能特性、减水型及缓释型减水剂复配比例、减水剂掺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减水型(J)和缓释型(H)复配的作用机理。第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坍落扩展度、T500时间、J形环扩展度等)进行研究,根据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测试的结果分析减水剂掺量、粉煤灰取代率、砂率3个因素的影响强弱。第四,改变自密实混凝土的水胶比、减水剂的掺量,分析其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压汞法(MIP)测试功能型减水剂对混凝土孔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及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功能型减水剂对水泥水化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试验所选功能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大连常用的5种地产水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相容性,减水剂的吸附作用将颗粒中的自由水释放出来,增大了静电斥力,起到了良好的分散作用,影响了水泥砂浆的流变性能。通过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的变化确定减水型(J)和缓释型(H)最优复配比例为7:3。减水型(J)减水剂的掺量与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关系,根据拟合得到的指数曲线经时变化可以确定减水型(J)减水剂最佳掺量范围为1.0%~1.4%。功能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有针对性的提高和改进混凝土工作性能,掺量对于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影响高于砂率的影响,粉煤灰的取代率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不明显。功能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微观结构,降低孔隙率及孔径尺寸,但是对孔分形维数没有影响。

王相国[10](2019)在《微交联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工程项目要求的不断提高,减水率高、保坍性好、对原材料适应性好以及环境友好成为了现今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方向。而目前聚羧酸减水剂(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PCS)存在对原材料适应性差、抗泥性不理想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和推广。本文针对传统梳形聚羧酸减水剂对原材料适应性差、抗泥性不理想、效果不稳定等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分子结构设计原理,在合成的梳形聚羧酸减水剂的基础上,加入交联单体,改变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合成了一种具有微交联结构的聚羧酸减水剂(Micro-crosslinked Polycarboxylate Superplasticizer,MPCS)。论文先制备性能较好的梳形聚羧酸减水剂,在合成的梳形聚羧酸减水剂原料配比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加入三种交联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200)、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DGDE),来制备具有微交联结构的聚羧酸减水剂,分别筛选出各交联单体的用量范围。然后再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丙烯酸(AA)、交联单体(MBA、PEGDA-200、DGDE)、巯基丙酸(TGA)、双氧水(H2O2)、抗坏血酸(Vc)为原料合成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实验的方法确定最佳的交联单体为MBA,并得到了微交联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合成的最优配方:n(AA):n(TPEG)=3.8:1,MBA、H2O2、Vc、TGA各占单体总质量的0.4%、1.3%、0.21%、0.55%。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减水剂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微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成功制备。对论文中自制的微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进行性能测试对比,合成的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较梳形聚羧酸减水剂有较好的分散性能,并得出以MBA为交联单体制备的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MPCS具有最好的分散性能。自制的MPCS与工业样品聚羧酸减水剂进行性能测试对比,MPCS在水泥净浆分散及分散保持性、砂浆分散及分散保持性、砂浆减水率等性能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同时,在抗泥性能的实验中,为使掺入黏土的水泥净浆流动度达到260±5mm的情况下,MPCS的用量最少,表明了MPCS具有优异的抗泥性能。

二、改善我厂水泥对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善我厂水泥对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论文提纲范文)

(1)多孔和层状骨料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及其对砂浆流变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粉体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应用性能的影响
        1.2.2 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对水泥分散性的影响
        1.2.3 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石粉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2.4 固液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
        1.2.5 固液相间流变学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思路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聚羧酸减水剂在大吸水率石粉表面的吸附行为及作用机理
    2.1 实验
        2.1.1 实验材料
        2.1.2 吸附实验
        2.1.3 测试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聚羧酸减水剂在大吸水率石粉表面等温吸附
        2.2.2 聚羧酸减水剂在大吸水率石粉表面的吸附动力学
        2.2.3 pH值和聚羧酸减水剂浓度对大吸水率石粉颗粒Zeta电位的影响
        2.2.4 吸附聚羧酸减水剂前后的大吸水率石粉的测试表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合物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
        3.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3.1.2 水泥砂浆配合比
        3.1.3 水泥砂浆流变性能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外掺大吸水率石粉对水泥砂浆流变性的影响
        3.2.2 内掺大吸水率石粉对水泥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3.2.3 聚羧酸减水剂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3.2.4 AMPS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3.2.5 水化反应时间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羧酸减水剂在膨润土表面的吸附及作用机理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
        4.1.2 吸附实验
        4.1.3 测试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聚羧酸减水剂在膨润土表面的等温吸附
        4.2.2 吸附动力学
        4.2.3 pH值和聚合物浓度对膨润土颗粒Zeta电位的影响
        4.2.4 膨润土吸附聚羧酸减水剂的测试表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合物对含膨润土砂浆的流变性能影响
    5.1 实验
        5.1.1 实验材料
        5.1.2 设备及仪器
        5.1.3 水泥砂浆配合比
        5.1.4 水泥砂浆流变性能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膨润土掺量对水泥砂浆流变性的影响
        5.2.2 聚羧酸减水剂对含膨润土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5.2.3 PVA对含膨润土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5.2.4 水化反应时间对含膨润土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含多孔和层状粉体材料的砂浆应用性能研究
    6.1 实验
        6.1.1 实验材料
        6.1.2 设备及仪器
        6.1.3 水泥砂浆流动度测试
        6.1.4 流速测试
        6.1.5 含吸附性粉体材料砂浆对水敏感性
        6.1.6 含吸附性粉体材料砂浆对减水剂敏感性
        6.1.7 粘聚性测试
        6.1.8 砂浆收缩评价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含多孔/层状粉体材料砂浆的流动性变化
        6.2.2 AMPS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粘聚性的影响
        6.2.3 吸附性粉体材料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6.2.4 聚合物对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
        6.2.5 不同结构聚羧酸减水剂对含吸附性粉体材料砂浆应用性能的影响
        6.2.6 工程应用案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成果及科研成果

(2)地铁免蒸养盾构管片混凝土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地铁发展概况
    1.2 免蒸管片混凝土技术的提出
        1.2.1 蒸汽养护对管片混凝土的影响
        1.2.2 免蒸养管片混凝土的技术特点
    1.3 免蒸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早强剂促强法
        1.3.2 超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促强法
        1.3.3 复合水泥体系促强法
    1.4 免蒸养管片混凝土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本文准备解决的问题
        1.4.1 免蒸养管片混凝土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
        1.4.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原材料性能对比及其品种的选择
    2.1 水泥
        2.1.1 水泥的选择及其性能参数
    2.2 集料
        2.2.1 细集料
        2.2.2 粗集料
    2.3 矿物掺合料
        2.3.1 矿物掺合料的选择及其性能参数
    2.4 减水剂
        2.4.1 水泥与减水剂的相互作用
        2.4.2 减水剂的选择及其性能参数
    2.5 早强剂
        2.5.1 纳米早强剂
        2.5.2 硫酸锂
        2.5.3 硫氰酸钠
        2.5.4 三乙醇胺
        2.5.5 硝酸铝
    2.6 混凝土用水
    2.7 本章小结
3 “减水剂—早强剂外加剂二元体系”对胶砂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3.1 减水剂与混凝土拌合物相容性试验
        3.1.1 混凝土坍落度及坍落度经时损失
    3.2 “减水剂-早强剂外加剂二元体系”对胶砂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 试验方法及试验仪器
        3.2.2 养护温度及养护方式
        3.2.3 早强剂单掺试验研究
        3.2.4 早强剂复掺试验研究
    3.3 本章小结
4 地铁免蒸养盾构管片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及经济性分析
    4.1 外加剂复掺优化组合对盾构管片混凝土和易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 试验方法及试验仪器
        4.1.2 养护方式
        4.1.3 外加剂复掺优化组合对管片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4.1.4 外加剂复掺优化组合对管片混凝力学性能的影响
    4.2 免蒸养盾构管片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试验研究
        4.2.1 试验方法及试验仪器
        4.2.2 养护方式
        4.2.3 粉煤灰掺量对管片混凝土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2.4 粉煤灰掺量对管片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4.2.5 地铁免蒸养盾构管片混凝土最优配合比
    4.3 经济性分析
        4.3.1 蒸汽养护成本估算
        4.3.2 胶凝材料及外加剂成本估算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六偏磷酸钠对MEA-水泥-PCE浆体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动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3.1.1 PCE饱和掺量
        3.1.2 氧化镁体系净浆流动度
        3.1.3 六偏磷酸钠对浆体流动性影响
        3.1.4 小结
    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MEA对水泥吸附聚羧酸的影响
        3.2.2 六偏磷酸钠对MEA-水泥体系吸附PCE的影响
    3.3 水化热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抗折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氧化镁体系抗折抗压强度
        3.4.2 M型氧化镁体系强度
        3.4.3 六偏磷酸钠体系抗压强度
        3.4.4 小结
    3.5 限制膨胀率结果与分析
        3.5.1 MEA掺量对限制膨胀率的影响
        3.5.2 水胶比对限制膨胀率的影响
        3.5.3 六偏磷酸钠对限制膨胀率的影响
        3.5.4 小结
    3.6 微观孔结构分析
        3.6.1 MEA掺量对孔结构的影响
        3.6.2 六偏磷酸钠对孔结构的影响
        3.6.3 小结
    3.7 热分析试验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六偏磷酸钠对MEA-水泥-PCE浆体综合性能影响的讨论
    4.2 掺六偏磷酸钠的MEA砂浆强度与膨胀之间关系的讨论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4)抗裂水泥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早期开裂是现代混凝土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1.1.2 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部位
        1.1.3 现代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原因
        1.1.4 预防混凝土开裂的应对措施
    1.2 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研究现状
        1.2.1 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
        1.2.2 水泥对混凝土抗裂至关重要
        1.2.3 水泥目前存在的问题
        1.2.4 水泥出现问题的原因
    1.3 抗裂水泥应运而生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4.1 抗裂水泥课题的提出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高炉矿渣粉
        2.1.4 细骨料
        2.1.5 粗骨料
        2.1.6 外加剂
        2.1.7 水
    2.2 试验仪器
        2.2.1 抗裂模具
        2.2.2 收缩试验支架
    2.3 试验方法
        2.3.1 水泥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3.2 掺合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3.3 骨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3.4 胶砂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3.5 混凝土和易性能试验方法
        2.3.6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3.7 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第3章 抗裂水泥对水泥净浆的影响研究
    3.1 减水剂饱和点的确定
    3.2 水化热的比较
    3.3 净浆抗裂试验
    3.4 扫描电镜分析
    3.5 孔结构
    3.6 小结
第4章 抗裂水泥对水泥胶砂的影响研究
    4.1 抗裂水泥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
    4.2 抗裂水泥对水泥胶砂收缩性能的影响
    4.3 抗裂水泥对水泥胶砂抗裂性能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和易性与强度的影响
    5.1 混凝土配合比
    5.2 和易性
    5.3 抗压强度
    5.4 小结
第6章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6.1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6.2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6.3 小结
第7章 抗裂水泥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7.1 碳化试验
    7.2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
    7.3 抗冻试验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减水剂
        1.1.1 混凝土外加剂
        1.1.2 减水剂发展历史
        1.1.3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
    1.2 早强剂
        1.2.1 早强剂简述
        1.2.2 早强剂的应用
        1.2.3 早强剂的发展
    1.3 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3.3 国内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论文内容结构
        1.4.4 创新点
2 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作用机理与分子结构设计
    2.1 混凝土和水泥
        2.1.1 现拌混凝土结构及水的存在形式
        2.1.2 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
    2.2 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结构及减水作用机理
        2.2.1 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结构通式
        2.2.2 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机理
    2.3 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结构设计
        2.3.1 三乙醇胺早强作用机理
        2.3.2 早强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马来酸-三乙醇胺单酯的制备
    3.1 试验原料和设备
        3.1.1 马来酸-三乙醇胺单酯制备用原料
        3.1.2 马来酸-三乙醇胺单酯制备用设备
    3.2 酯化反应试验
        3.2.1 酯化反应原理
        3.2.2 酯化反应试验过程设计
        3.2.3 酯化反应产物测试方法
    3.3 酯化反应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3.3.1 正交试验法概述
        3.3.2 酯化反应正交试验设计
    3.4 酯化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3.4.1 反应物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3.4.2 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3.4.3 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配方与性能研究
    4.1 试验原料和设备
        4.1.1 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用原料
        4.1.2 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用设备
        4.1.3 性能测试用原料及设备
    4.2 试验方案及测试方法设计
        4.2.1 分子结构设计思路
        4.2.2 试验过程设计
        4.2.3 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性能测试方法
    4.3 正交试验设计和结果
        4.3.1 正交试验设计
        4.3.2 正交试验结果
    4.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4.1 1天抗压强度比因素极差分析
        4.4.2 3天抗压强度比因素极差分析
        4.4.3 7天抗压强度比因素极差分析
        4.4.4 净浆流动度因素极差分析
        4.4.5 减水率因素极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对不同地区水泥砂浆的性能影响
    5.1 研究与试验方案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1天抗压强度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5.2.2 3天抗压强度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5.2.3 减水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论文涉及到的化学品简称
附录B 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性能测试方法
致谢

(6)矿渣-粉煤灰基碱激发胶凝材料配比优化与性价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矿渣-粉煤灰基碱激发胶凝材料优选
    2.1 试验原材料
        2.1.1 矿渣粉
        2.1.2 粉煤灰
        2.1.3 激发剂
        2.1.4 其他材料
    2.2 固体废弃物高效活化技术
        2.2.1 固体废弃物与活性指数关系
        2.2.2 不同激发剂种类对固体废弃物活性的影响
    2.3 泛霜试验
        2.3.1 试验方法
        2.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碱激发胶凝材料与减水剂适应性试验
        2.4.1 试验方法
        2.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 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配比优化
        2.5.1 试验方法
        2.5.2 矿渣/粉煤灰比例不同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2.5.3 水胶比不同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性能研究
    3.1 碱激发材料混凝土力学性能
        3.1.1 试验方案
        3.1.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1.3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碱激发材料混凝土耐久性能
        3.2.1 试验方案
        3.2.2 抗冻试验结果与分析
        3.2.3 抗水渗透试验结果与分析
        3.2.4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矿物组成与微观分析
    4.1 试验方案
    4.2 矿物组成及微观分析
        4.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4.2.2 扫描电镜(SEM)分析
        4.2.3 能谱(EDS)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性价比分析
    5.1 基本理论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价值工程
    5.2 性价比分析
        5.2.1 混凝土性能评价指标
        5.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5.2.3 性价比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7)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相互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论文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聚羧酸减水剂当前的研究现状
        1.2.1 减水剂的机理研究
        1.2.2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特征与作用的相关性
    1.3 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研究现状
    1.4 机制砂母岩简介
        1.4.1 母岩造岩矿物
        1.4.2 母体岩石的演变
    1.5 机制砂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目前应用现状
        1.5.1 机制砂当前的研究现状
        1.5.2 机制砂目前应用现状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原材料参数和实验方法
    2.1 基础材料的配选
        2.1.1 水泥
        2.1.2 聚羧酸减水剂
        2.1.3 机制砂
    2.2 试验方法
        2.2.1 各岩性机制砂表观形态
        2.2.2 各岩性机制砂的吸水性实验
        2.2.3 机制砂矿物组成测定
        2.2.4 亚甲蓝试验
        2.2.5 TOC吸附试验
        2.2.6 固液体间接触角试验
        2.2.7 流动度测定
3 不同岩性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的影响
    3.1 不同岩性对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3.2 机制砂岩性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性的影响
        3.2.1 测定各岩性机制砂石粉的亚甲蓝值
        3.2.2 各岩性机制砂的机制砂的饱和面干吸水率
        3.2.3 不同岩性机制砂对应的石粉的总有机碳吸附量
        3.2.4 减水剂与机制砂石粉的渗透研究
        3.2.5 减水剂与不同岩性石粉二者在不同时间段湿润试验
    3.3 各岩性机制砂机理分析
        3.3.1 各岩性机制砂的表观结构
        3.3.2 各岩性机制砂的内部构造
        3.3.3 各岩性机制砂的矿物组成
        3.3.4 各岩性岩石的化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级配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的影响
    4.1 各岩性机制砂原始级配分析
    4.2 花岗岩性机制砂级配对相容性的影响
    4.3 辉绿岩性机制砂级配对相容性的影响
    4.4 石灰岩性机制砂级配对相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石粉掺量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的影响
    5.1 郑州片麻岩性石粉掺量对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的分析
        5.1.1 调整各酸醚比大小对减水剂与各岩性机制砂扩展度研究
        5.1.2 调整减水剂不同链转移剂与郑州片麻岩性石粉掺量二者扩展度研究
    5.2 泸州石灰岩性石粉掺量对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的分析
        5.2.1 调整各酸醚比大小对减水剂与泸州石灰岩岩性机制砂扩展度研究
        5.2.2 调整减水剂不同链转移剂与泸州石灰岩性石粉掺量二者扩展度研究
    5.3 临沂辉绿岩性石粉掺量对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的分析
        5.3.1 调整各酸醚比大小对减水剂与临沂辉绿岩岩性机制砂扩展度研究
        5.3.2 调整减水剂不同链转移剂与临沂辉绿岩性石粉掺量二者扩展度研究
    5.4 金崖花岗岩性石粉掺量对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的分析
        5.4.1 调整各酸醚比大小对减水剂与临沂辉绿岩岩性机制砂扩展度研究
        5.4.2 花岗岩性石粉对不同链转移剂减水剂相容性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制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羧酸减水剂
        1.2.1 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特点
        1.2.2 分子量及其分布对水泥分散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1.2.3 侧链官能团对水泥分散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1.2.4 支链对水泥分散和吸附性能的影响
        1.2.5 聚羧酸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1.3 蒙脱土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影响
        1.3.1 蒙脱土的结构特点
        1.3.2 抑制蒙脱土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
    1.4 机制砂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影响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用原材料
        2.1.1 合成实验原材料
        2.1.2 水泥
        2.1.3 粉煤灰
        2.1.4 矿粉
        2.1.5 河砂
        2.1.6 机制砂
        2.1.7 碎石
        2.1.8 蒙脱土
        2.1.9 粘度改性剂
        2.1.10 膨胀剂
        2.1.11 减水剂
    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3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2.4 水泥净浆和胶砂实验方法
        2.4.1 水泥净浆制作和净浆流动度实验方法
        2.4.2 水化热实验方法
        2.4.3 水泥净浆流变实验方法
        2.4.4 水泥胶砂流动度实验方法
        2.4.5 水泥胶砂减水率实验方法
    2.5 混凝土拌合方法及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2.5.1 混凝土拌合方法及拌合物性能实验方法
        2.5.2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方法
    2.6 吸附量实验方法
第三章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
    3.1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设计
    3.2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工艺条件
        3.2.1 不同丙烯酸AA用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分散作用的影响
        3.2.2 不同马来酸酐MA用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分散作用的影响
        3.2.3 不同引发剂用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分散作用的影响
        3.2.4 不同氧化剂与还原剂质量比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分散作用的影响
        3.2.5 不同巯基丙酸MPA用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分散作用的影响
        3.2.6 不同反应温度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分散作用的影响
    3.3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凝胶渗透色谱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评价
    4.1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作用
        4.1.1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
        4.1.2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和保坍效果
    4.2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4.3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净浆中的流变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研究
    5.1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在蒙脱土中的适应性
        5.1.1 蒙脱土对掺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胶砂流动性的影响
        5.1.2 蒙脱土对掺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5.2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机制砂中的适应性
        5.2.1 机制砂对掺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胶砂流动度的影响
        5.2.2 机制砂对掺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5.3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对蒙脱土和石粉的吸附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6.1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水下桩基混凝土中的应用
    6.2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在预制梁混凝土中的应用
    6.3 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功能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功能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功能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功能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及方案设计
    2.1 原材料性能分析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细骨料
        2.1.4 粗骨料
        2.1.5 减水剂
        2.1.6 试验用水
    2.2 方案设计
        2.2.1 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
        2.2.2 水泥砂浆流变试验
        2.2.3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试验
        2.2.4 混凝土的孔结构试验
    2.3 配合比设计
        2.3.1 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2.3.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功能型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性能的影响
    3.1 功能型减水剂对水泥相容性的研究
        3.1.1 水泥的基本性能
        3.1.2 功能型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分析
        3.1.3 功能型减水剂最佳掺量研究
    3.2 功能型减水剂对水泥适应性的研究
        3.2.1 功能型减水剂减水率分析
        3.2.2 功能型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分析
        3.2.3 功能型减水剂对水化进程及强度影响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掺功能型减水剂水泥砂浆流变性能研究
    4.1 流变学的应用
    4.2 流变学模型及特征
    4.3 掺功能型减水剂水泥砂浆流变学研究
    4.4 Bingham模型拟合及分析
        4.4.1 水胶比对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4.4.2 各功能型减水剂对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4.4.3 J型与H型减水剂复配对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4.4.4 J型减水剂掺量对砂浆流变性能的分析
    4.5 掺功能型减水剂水泥砂浆的触变性分析
        4.5.1 水胶比对砂浆触变性能的影响
        4.5.2 J型与H型减水剂复配对砂浆触变性能的影响
        4.5.3 J型减水剂掺量对砂浆触变性能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掺功能型减水剂混凝土性能研究
    5.1 掺功能型减水剂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5.1.1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研究
        5.1.2 极差法分析
    5.2 掺功能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力学性能
        5.2.1 自密实混凝土强度
        5.2.2 力学性能分析
    5.3 掺功能型减水剂混凝土微观结构研究
        5.3.1 压汞法简介
        5.3.2 掺功能型减水剂混凝土孔结构分析
    5.4 SEM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微交联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聚羧酸减水剂
        1.2.1 聚羧酸减水剂的种类
        1.2.2 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
        1.2.3 聚羧酸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1.2.4 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现状
        1.2.5 聚羧酸减水剂存在的问题
    1.3 交联结构的聚羧酸减水剂
        1.3.1 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现状
        1.3.2 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存在的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微交联聚羧酸减水剂MPCS的合成
        2.3.1 合成装置
        2.3.2 实验合成流程及实验步骤
        2.3.3 梳形聚羧酸减水剂PCS的合成
        2.3.4 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
    2.4 减水剂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方法
        2.4.1 固含量测定
        2.4.2 水泥净浆流动度的测定
        2.4.3 水泥净浆经时流动度的测定
        2.4.4 砂浆流动度及经时流动度的测定
        2.4.5 砂浆减水率的测定
        2.4.6 减水剂对黏土损害抑制性的测定
        2.4.7 表面张力的测定
        2.4.8 表观吸附量的测定
        2.4.9 红外吸收光谱测试
第三章 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MPCS-MBA的合成研究
    3.1 交联单体MBA用量的确定
    3.2 原料配比的优选
    3.3 不同因素对MPCS-MBA分散性能的影响
        3.3.1 大单体分子量对MPCS-MBA分散性能的影响
        3.3.2 丙烯酸用量对MPCS-MBA分散性能的影响
        3.3.3 交联单体MBA用量对MPCS-MBA分散性能的影响
        3.3.4 引发剂用量对MPCS-MBA分散性能的影响
        3.3.5 链转移剂用量对MPCS-MBA分散性能的影响
    3.4 MPCS-MBA的结构表征
    3.5 小结
第四章 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MPCS-PEGDA的合成研究
    4.1 交联单体PEGDA用量的确定
    4.2 原料配比的优选
    4.3 不同因素对MPCS-PEGDA分散性能的影响
        4.3.1 大单体分子量对MPCS-PEGDA分散性能的影响
        4.3.2 丙烯酸用量对MPCS-PEGDA分散性能的影响
        4.3.3 交联单体PEGDA用量对MPCS-PEGDA分散性能的影响
        4.3.4 引发剂用量对MPCS-PEGDA分散性能的影响
        4.3.5 链转移剂用量对MPCS-PEGDA分散性能的影响
    4.4 MPCS-PEGDA的结构表征
    4.5 小结
第五章 交联型聚羧酸减水剂MPCS-DGDE的合成研究
    5.1 交联单体DGDE用量的确定
    5.2 原料配比的优选
    5.3 不同因素对MPCS-DGDE分散性能的影响
        5.3.1 大单体分子量对MPCS-DGDE分散性能的影响
        5.3.2 丙烯酸用量对MPCS-DGDE分散性能的影响
        5.3.3 交联单体DGDE用量对MPCS-DGDE分散性能的影响
        5.3.4 引发剂用量对MPCS-DGDE分散性能的影响
        5.3.5 链转移剂用量对MPCS-DGDE分散性能的影响
    5.4 MPCS-DGDE的结构表征
    5.5 小结
第六章 MPCS的性能测试和机理的探讨
    6.1 自制样的对比
        6.1.1 水泥净浆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
        6.1.2 水泥砂浆流动度及经时损失
        6.1.3 砂浆减水率
        6.1.4 抗泥性能的测定
    6.2 自制样与工业样的对比
        6.2.1 水泥净浆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
        6.2.2 水泥砂浆流动度及经时损失
        6.2.3 砂浆减水率
        6.2.4 抗泥性能的测定
    6.3 MPCS减水机理的探讨
        6.3.1 表面张力的测定
        6.3.2 表观吸附量测试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改善我厂水泥对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孔和层状骨料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及其对砂浆流变性的影响[D]. 邓最亮.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地铁免蒸养盾构管片混凝土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D]. 刘唱.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3]六偏磷酸钠对MEA-水泥-PCE浆体性能影响研究[D]. 付强.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抗裂水泥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研究[D]. 李紫翼.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5]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与性能测试[D]. 刘抚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矿渣-粉煤灰基碱激发胶凝材料配比优化与性价比分析[D]. 谢晓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7]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相容性相互影响研究[D]. 李小龙.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8]减水保坍复合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制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D]. 武仲全.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9]功能型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 刘思桐.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10]微交联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D]. 王相国. 济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提高我厂水泥对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