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谢宝真[1](2021)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应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AL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以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综合比较了具有益气养阴功效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成人A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检索常用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获取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0月3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18个RCTs、1356例患者,样本量40-120不等,其中益气养阴类中药联合化疗组(试验组)672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664例。其中有8个研究的干预措施是参麦注射液,余10项研究为中药汤剂。纳入试验的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分布在35-71岁之间。治疗周期不等,最短7天,最长达到了8周。对纳入研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均属于中高偏倚风险。根据改良Jadad量表进行评分,其中Jadad评分为4分的文献2篇,3分的16篇。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627)较单纯化疗组(n=595)比较,提高了客观缓解率(≧PR)[RR1.21,95%CI(1.13,1.29)]。生存时间仅有2篇文献提及,由于数据不具体,故未进行Meta分析。联合治疗组(n=60)较单纯化疗组(n=60)对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RR 1.87,95%CI(0.88,3.98)]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350)较单纯化疗组(n=328)提高外周血WBC[MD 0.80,95%CI(-0.18,1.78)]、HGB[MD 7.51,95%CI(-1.01,16.02)]、PLT[MD 10.77,95%CI(-0.49,22.04)],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n=252)较单纯化疗组(n=225)减少肝损害[RR 0.29,95%CI(0.19,0.46)],减少肾损害[RR 0.50,95%CI(0.31,0.81)]。联合治疗组(n=126)较单纯化疗组(n=121)减少心脏损害[RR 0.43,95%CI(0.23,0.81)]。联合治疗组(n=194)较单纯化疗组(n=189)减轻胃肠道反应[RR 0.61,95%CI(0.48,0.76)],联合治疗组(n=228)较单纯化疗组(n=228)减少感染发生率[RR 0.55,95%CI(0.43,0.70)]。3.根据中药剂型、年龄及疾病阶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得出:非老年组的客观缓解率[RR 2.98,95%CI(2.02,4.39)]和老年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54,95%CI(1.05,2.2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8个参麦注射液组(中药注射剂)客观缓解率[RR 1.09,95%CI(1.00,1.19)]结果无统计学意义,9个中药汤剂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32,95%CI(1.20,1.4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个复发、难治组的客观缓解率[RR 1.72,95%CI(1.15,2.57)]和16个初治组的客观缓解率[RR1.18,95%CI(1.10,1.26)]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4.本次纳入的RCT研究,均未实行盲法、分配隐匿,因此未对分组隐匿及盲法实行敏感性分析。17个研究报告了客观缓解率,以该指标进行发表偏倚检验,所有数据对称、集中分布在漏斗图内,故认为本次研究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5.通过对所纳入文献的干预中药进行手工统计,频次由高到低的中药为黄芪、甘草、天冬、太子参、生地、党参、女贞子、枸杞子。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AL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同时可减少化疗毒副作用。但对于改善中医症状、提高外周血WBC、HGB、PLT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养阴类中药汤剂治疗成人AL疗效明确,推荐在辨证基础上应用大剂量黄芪以及甘草、太子参、党参、天冬、生地、女贞子、枸杞子等;但是由于入选的文献方法学质量中等,样本量偏小,大多盲法实施不明确,病例脱落的情况及原因大部分未提及,且干预的中药处方存在药味、剂量、疗程、剂型等不一致性的情况,导致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以后仍需要大量设计严格、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研究。
王婷[2](2021)在《MTHFR、SLC19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甲氨蝶呤毒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MTHFR、SLC19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甲氨蝶呤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该基因是否能成为甲氨蝶呤毒性反应预测指标,为甲氨蝶呤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应用数据库检索所涉及MTHFR、SLC19A1基因多态性与ALL化疗中甲氨蝶呤相关性的所有研究,包括英文数据库:Embase、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GN)、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严格建立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筛选流程,将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化疗所产生的毒性反应,通过计算合并效应量OR值和95%CI来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与OR之间的联系,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队列研究,其中,15项研究关注MTHFR C677T位点、13项研究关注A1298C位点,6项研究关注于SLC19A1 G80A位点。meta分析结果表明:MTHFR C677T突变基因增加了ALL患者胃肠道毒性反应发生风险(CT+TT vs.CC:OR=1.53,95%CI:1.09-2.14,P=0.01;T vs.C:OR=1.68,95%CI:1.02-2.75,P=0.04)和年龄≥18岁人群肝毒性发生风险(T vs.C:OR=2.13,95%CI:1.24-3.66,P=0.006),而降低了年龄<18岁人群肝毒性发生的风险(T vs.C:OR=0.71,95%CI:0.53-0.94,P=0.02),携带SLC19A1 G80A野生G等位基因的亚洲人患者肝毒性发生风险明显降低(GA+GG vs.AA:OR=0.33,95%CI:0.17-0.63,P=0.0008)。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与患者MTX化疗期间口腔粘膜炎、肝毒性和胃肠道毒性反应的发生风险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在ALL患者中,MTHFR C677T突变基因增加MTX化疗中肝毒性、胃肠道毒性反应发生风险,MTHFR A1298C多态性与口腔粘膜炎、肝毒性和胃肠道毒性反应无相关性,SLC19A1 G80A野生G等位基因是亚洲人患者肝毒性发生风险的保护因素。
周露[3](2021)在《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中医外治法热敏灸对老年AML(非M3)化疗后患者的干预作用,探讨热敏灸对老年AML化疗后相关症状改善的有效性,为热敏灸在老年AML化疗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6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去甲基化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加上热敏灸治疗,热敏灸选穴为大椎穴、膈俞穴、肾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热敏灸治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每天1次,每次治疗持续时间为热敏化现象消失时,连续治疗至化疗第21天;两组均予以止呕、护胃、护肝等,必要时抗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于化疗前、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血细胞计数包括WBC、NEUT、HGB及PLT;化疗前及化疗第14天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红细胞悬液、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统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组间数据的差别。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骨痛症状除实验组在化疗第21天明显轻于化疗第14天外,余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化疗第14天、第21天两组骨痛积分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热敏灸对骨痛症状的改善不明显。化疗第14天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积分均较化疗前增加(P<0.05);说明化疗加重了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等症状;化疗第21天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积分较化疗第14天均有所下降,但除实验组纳差症状有明显好转外,余症状好转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化疗第14天及第21天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均轻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可以有效改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化疗第14天、第21天两组发热症状积分与前一时间点组内比较均增加,除对照组在化疗第14天与化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余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化疗可加重患者发热症状;实验组化疗第14天、第21天发热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化疗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性不大,化疗第21天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热敏灸可改善发热症状。中医症状总积分为各个症状积分的总和,化疗第14天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增加(P<0.05),说明化疗会加重患者不适症状;化疗第21天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化疗第14天减少(实验组P<0.05,对照组P>0.05),在化疗第21天不适症状有所减轻,但对照组减轻不明显;实验组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不适症状均明显轻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能够改善患者总体不适症状。2.中医疗效比较:化疗第21天相对于化疗第14天,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有效率为3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热敏灸可有效提高中医疗效。3.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化疗第14天均有明显的降低,但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对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疗效。4.血细胞计数: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化疗第14天两组血细胞计数包括WBC、NEUT、HGB及PLT均明显降低(P<0.05),说明化疗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血细胞的下降;化疗第21天两组血细胞计数均较化疗第14天有所上升(P<0.05),说明化疗第21天骨髓缓慢恢复,血细胞计数缓慢上升,但仍处于低水平。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血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热敏灸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并可促进骨髓的恢复。5.治疗期间输血情况比较:治疗期间实验组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红细胞悬液输注量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说明热敏灸可有效减少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说明热敏灸对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影响不明显。结论:热敏灸能改善老年AML化疗后相关症状,提高老年AML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减少血液制品的用量;此观察显示:除中医内治法外,热敏灸也是老年AML患者化疗的有效干预手段。
王德好[4](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组以骨髓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外周血象异常的临床恶性疾病,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成年髓系白血病的50%以上。而老年患者因基础情况差、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基因不稳定性增加、耐药基因增加等因素,导致老年AML患者临床疗效差、生存期短、化疗不良反应增加等现实问题。目前老年AML的治疗方案相对较年轻患者保守,同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与药物也较成年患者明显减少,因此在临床中如何根据患者个体化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减少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中医药的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基础体质,增强治疗效果,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总结临床资料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同时探索各临床常用指标、中医证型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为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探索如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延长生存期等方案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回顾及观察59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0.0分析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中医证候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观察59例患者中,26例使用中药联合化疗治疗,33例单纯使用中药治疗;其中化疗患者至截止观察20人死亡,6人存活;单纯中药组患者全部死亡,其中院内死亡24例,院外死亡9例。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邪盛正虚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白细胞水平、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明显高于气血两虚患者(P<0.05),而气血两虚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邪盛正虚患者(P<0.05)。生存期方面,低强度化疗联合中药治疗患者≤75岁组中位生存期13个月,>75岁组患者中位生存期6个月。WT1基因阳性、年龄≥75岁、未化疗、ECOG评分≥3分、四个疗程未缓解、平均红细胞输注量>0.2U/d、ISTH-DIC评分≥4或5、首次住院D二聚体异常、既往出凝血疾病、合并疾病总数≥4个等因素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生存期(P<0.05)。研究结论1.小剂量化疗及去甲基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期,要尽力争取化疗机会,加强支持治疗。2.邪盛正虚证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更低,更加依赖血制品,而依赖血制品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降低,因此对于邪盛正虚型的患者应该更加积极的使用支持治疗,借助中医药祛邪扶正。3.出凝血风险越高的患者生存期越短,临床中应注意鉴别,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及时干预,减少患者DIC及出凝血事件的发生。4.遗传学与中医证候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生存期,因此进一步探究遗传学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的理解中医证候的机制以及提高患者生存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崔祎晢[5](202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特征对疗效预测价值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对化疗疗效有无预测的价值。方法:本课题采用临床观察性研究,收集52例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并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通过临床证型观察表采集AML患者化疗第0天、化疗结束后第1天的临床表现并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分析化疗前后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根据化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化疗疗效,分析疗效中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本次研究52例AML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6例,年龄最低43岁,最高78岁,年龄范围为63.04+12.15岁。2.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肺脾气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在化疗前后分布差异显着(χ2(5)=13.30,p=0.021<0.05),阴虚证和阳虚证在化疗前后分布差异显着(χ2(2)=7.366,p=0.025<0.05)。3.患者化疗前证型中阴虚证和阳虚证在化疗疗效中有显着差异(χ2(2)=6.91,p=0.03<0.05)。4.患者化疗方案与疗效相关不显着(χ2(12)=19.87,p=0.07>0.05);诊断和化疗前证型相关不显着(χ2(20)=25.48,p=0.18>0.05)。结论:1.AML患者化疗前中医证型分布以肺脾气虚证、阳虚证较多,化疗后以肝肾阴虚证、阴虚证较多。2.化疗疗效中阳虚证有效率优于阴虚证,对临床中治疗AML有参考价值。
王志清[6](2020)在《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低剂量化疗方案联合和不联合芪附扶正合剂(Modified Qifu Fuzheng Decoction,QFFZD)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缓解率、中医症候积分、复发率、生存率及感染发生率等,客观评价QFFZD在老年AML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通过体外实验探讨QFFZD协同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学作用机制,为临床QFFZD辅助治疗AML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联合口服芪附扶正合剂中药,将58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联合QFFZD口服,对照组仅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诱导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复发率、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感染发生率。实验研究方法:(1)采用2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QFFZD治疗组,分别予2mL生理盐水和2mL生药浓度为1.68 g/mL QFFZD灌胃,连续7天。第8天麻醉后主动脉取血,分离得到上层血清,-80℃保存备用;2.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对其的增殖抑制作用;(3)PI单染流式细胞术(FCM)用于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4)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5)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兔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免疫印迹实验被用于检测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干预HL-60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率分别为66.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和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生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估计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18.7个月和16.8±5.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4)%和(56.7±9.4)%,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9.8)%和(27.2±9.6)%,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9.7)%和(20.4±9.3)%,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诱导期感染发生率(46.7%)与对照组(46.4%)相差不大;观察组远期的感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结果:1.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下,QFFZD含药血清(2%、4%、6%、8%、10%)和 Ara-C(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同干预时间下,二者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二者单独使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均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1期,两药联合时对HL-6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更加明显(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两药合用时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4.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执行凋亡程序的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5)。与此同时,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p53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5.在用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 μmol/L)共同干预HL-60细胞前,予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5 nmol/L)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kt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QFFZD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较单纯应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尤其体现在可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远期感染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及5年生存率的趋势(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别)。实验研究表明,1.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而且表现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2.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明显地提高处于G1期的HL-60细胞比率,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3.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Akt/p53信号通路从而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黄媛媛[7](2020)在《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居家护理现状的基础上,成立居家护理小组,制定居家护理干预方案,探讨居家护理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时间连续性设计,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干预时间3个月,干预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奥马哈系统相结合)、健康教育讲座。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4.0,并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收集资料。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和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减标准差描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及各维度得分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91.51±5.97),呈正态分布,处于中等水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自我概念(2.24±0.25)分、自我护理责任感(2.14±0.30)分、自我护理技能(2.13±0.18)分、健康知识水平(2.05±0.21)分。(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0.30±4.60)分,呈正态分布,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功能状况(2.38±0.43)分、生理状况(2.22±0.26)分、社会/家庭状况(2.17±0.30)分、情感状况(2.15±0.24)分。(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状况、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干预前(91.51±5.97)分,干预 1 个月(114.06±3.56)分,干预 3 个月(130.40±2.52)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提升到高等水平(P<0.0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得分干预前(60.30±4.60)分,干预1个月(73.87±3.12)分,干预3个月(81.19±4.69)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居家护理干预逐渐提高到较高的水平(P<0.01)。结论:(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水平。(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赵衍东[8](2020)在《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联合节拍式化疗维持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AML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联合节拍式化疗维持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AML的临床疗效2.进行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联合节拍式化疗维持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AML的安全性评价3.改善老年AML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体力状况(ECOG),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及老年综合评估(CGA)。方法:本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AML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升麻鳖甲汤联合节拍式化疗。根据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对照组接受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为基础的维持化疗方案,阿糖胞苷用量75-100mg/m2/d,可联合蒽环类药物(米托蒽醌、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共4-6疗程。治疗前及4疗程后根据血常规、MRD、先令式分类、外周血流式细胞学及《Zubrod-ECOG-WH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表》、老年综合评估量表(CGA)进行评分,通过对量表进行评分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治疗组有1例患者经过治疗从CRi转变为CR,两组组间临床疗效对比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MRD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2.两组治疗后《Zubrod-ECOG-WH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表》、老年综合评估量表(CGA)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表》、老年综合评估量表(CGA)等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麻鳖甲汤联合节拍式化疗在老年AML患者的维持治疗中的疗效不劣于常规化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常规化疗相比能改善老年人的体能及生存状态,提高CGA评分,从而改善部分老年AML患者的预后。
王环[9](2019)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证型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身体极易出现感染,其中肺部感染较多见。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具有复杂性,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多证相兼,对其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为中医药在感染的治疗上提供未雨绸缪的作用以发挥巨大优势。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早期及时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一定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远期生存率。方法:采用回顾式调查分析的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相关标准的筛查,挑选出157例患者。结合患者各项功能辅助检查结果,推断及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化疗后肺部感染情况。通过查阅患者的病例档案,记录每一例病例的中医证型,并统计每个证型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频次及频率;同时填写每个病例的病例观察表,记录可能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用SPSS软件,先进行这些数据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出住院化疗感染的影响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57例化疗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肺部感染患者一共有34例,约占总例数 22%。(2)证型分布中,根据频次从多到少依次排列为:邪盛正虚证、邪热炽盛证、痰瘀互结证、阴虚内热证、湿热蕴结证。在发生了肺部感染的患者中频次排序相同。(3)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比较中,年龄、是否侵入性操作、是否抗生素使用、有无慢性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住院时间、化疗阶段共10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急性白血病类型、性别、有无使用激素、化疗周期、血清白蛋白含量、中医证型6个观察指标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有无慢性病、化疗阶段共6个指标与感染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是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157例化疗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约22%的患者发生了肺部感染,感染率较高。单因素分析中,证型分布对感染与否无影响,而年龄、是否侵入性操作、是否抗生素使用、有无慢性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住院时间、化疗阶段这些指标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造成影响,其中慢性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与感染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为影响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雪梅[10](2019)在《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中医健脾补髓法这一治法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干预作用,验证中医健脾补髓法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广大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条切实可行之路。方法:根据本临床观察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5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结合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AG方案化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白血病I号方。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观察两组有效率、输血频率及治疗结束10天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进而对白血病I号方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1)治疗组在输注红细胞悬液、辐照单采血小板的总量上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以认为白血病I号方可以减少脾肾阳虚证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输血总量、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为临床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了思路。(2)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药物对两组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生存期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缺乏恢复期方面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药物对肝功能(AST)、肾功能(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影响均无明显差别(P>0.05)。虽然两组存在治疗上存在用药的差异性,但安全性观察指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异常改变,耐受性、安全性较好。结论: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的减少输血量,且安全性良好,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资料筛选 |
5 数据提取 |
6 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 |
7 数据分析 |
结果 |
1 检索结果 |
2 入选研究的基本特征 |
2.1 研究人群 |
2.2 干预措施 |
2.3 结局指标 |
2.4 偏倚及文献质量评价 |
3 Meta 统计分析结果 |
3.1 主要结局指标 |
3.2 次要结局指标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亚组分析 |
3.5 发表偏倚 |
3.6 敏感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益气养阴法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MTHFR、SLC19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甲氨蝶呤毒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缩略词检索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结果 |
2.3 MTHFR C677T多态性与甲氨蝶呤毒性之间的相关性 |
2.3.1 MTHFR C677T多态性对MTX诱导口腔粘膜炎发生的影响 |
2.3.2 MTHFR C677T多态性对MTX诱导肝毒性发生的影响 |
2.3.3 MTHFR C677T多态性对MTX诱导胃肠道毒性反应发生的影响 |
2.4 MTHFR A1298C多态性与MTX化疗毒性之间的相关性 |
2.4.1 MTHFR A1298C多态性对MTX诱导口腔粘膜炎发生的影响 |
2.4.2 MTHFR A1298C多态性与MTX诱导肝毒性发生的影响 |
2.4.3 MTHFR A1298C多态性与MTX诱导胃肠道毒性反应发生的影响 |
2.5 SLC19A1G80A多态性与MTX化疗毒性之间的相关性 |
2.5.1 SLC19A1 G80A多态性与MTX诱导肝毒性发生的影响 |
2.5.2 SLC19A1 G80A多态性与MTX诱导骨髓抑制发生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甲氨蝶呤毒性反应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研究对象与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剔除或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
3.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3.3 中医疗效比较 |
3.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5 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比较 |
3.6 治疗期间输血情况比较 |
3.7 不良反应 |
4.讨论 |
4.1 热敏灸应用的理论及临床依据 |
4.2 选穴依据 |
4.3 研究结果分析 |
5.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4)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老年急性髄系白血病的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一 流行病学 |
二 发病机制 |
三 治疗方案 |
四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急性髄系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
一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认识 |
二 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 |
三 东方医院观点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标准 |
1. 西医诊断分型标准 |
2. 中医证型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AML预后及分层 |
6. 体能状况评分 |
7. 合并疾病诊断标准 |
8. ISTH-DIC评分 |
9. 西医疗效评判标准 |
10. 治疗方法 |
11. 观察时间 |
三 研究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基本信息 |
2 生存期比较 |
3 中医证候分析 |
3.1 中医证候与MDS病史 |
3.2 中医证候与遗传学检查 |
3.3 中医证候与其他指标 |
4 生存期分析 |
4.1 遗传学与生存期 |
4.2 基本指标与生存期 |
4.3 合并病与生存期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特征对疗效预测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样本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内容与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各阶段的临床现况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
1.标准化疗(强化化疗) |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3.低强度化疗 |
4.靶向治疗 |
5.免疫治疗 |
参考文献 |
2.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概况 |
2.1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名 |
2.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
2.3 “伏邪(毒)”概念的提出 |
2.4 治疗概况 |
2.5.讨论 |
参考文献 |
3.扶正中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现状 |
3.1 扶正中药的临床研究 |
3.2 扶正中药的基础研究 |
3.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材料和方法 |
2.1 病例纳入标准 |
2.2 病例排除标准 |
2.3 一般资料 |
2.4 治疗方案 |
2.5 支持治疗 |
2.6 观察指标 |
2.7 疗效评价 |
2.8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近期效果比较 |
3.2 远期效果比较 |
3.3 感染并发症比较 |
4.讨论 |
4.1 芪附扶正合剂组方合理性探讨 |
4.2 芪附扶正合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原因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1.研究目的 |
2.QFFZD含药血清的制备(实验一)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对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二)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4.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三)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5.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协同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四)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6.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缩略词表 |
急性白血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理论依据 |
1.6 文献回顾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干预方案 |
2.5 资料收集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分析 |
2.8 伦理原则 |
2.9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
3.3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3.4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干预前后得分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
4.2 居家护理对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白血病患者的居家护理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8)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联合节拍式化疗维持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AML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部分 |
1. 祖国医学对AML的诊治现状 |
1.1 中医学对AML的认识 |
1.2 中医药对于AML的治疗现状 |
2. AML的西医治疗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2.4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疗效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1. 本研究选用升麻鳖甲汤的理论依据 |
2. 本研究选用节拍式化疗的理论依据 |
3. 本研究选取老年人综合评估的理论基础来评估患者的生存状态 |
4. 结果讨论 |
4.1 疗效比较 |
4.2 安全性评价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证型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1.1.1 急性白血病的概述 |
1.1.2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
1.1.3 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 |
1.2 祖国医学的研究现状 |
1.2.1 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
1.2.2 中医对肺部感染的认识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 |
2.5.1 中医诊断标准 |
2.5.2 中医辨证分型 |
2.6 研究步骤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感染率情况 |
3.3 证型分布 |
3.4 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5 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及分析 |
4.2 中医学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及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实验目的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2 随机分组方法 |
2.3 诊断标准 |
2.4 病例选择 |
2.5 治疗方法 |
2.6 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相关指标观察 |
2.7 统计学处理 |
2.8 技术路线 |
3.治疗前两组可比性分析 |
3.1 两组性别、年龄的比较 |
3.2 两组体表面积的比较 |
3.3 两组白血病分型的比较 |
3.4 两组白血病危险度分层比较 |
3.5 两组治疗前血细胞分析 |
3.6 两组治疗前生化结果分析 |
3.7 两组治疗前输红细胞悬液、输血小板总量分析 |
4.结果 |
4.1 两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所占比例)的比较 |
4.2 生存状态 |
4.3 治疗前后血象的比较 |
4.4 治疗前后生化结果分析 |
4.5 输血量疗效分析 |
4.6 安全性相关指标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 |
1.1 古代医者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的研究 |
1.4 老年AML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理论依据 |
2.现代医学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 |
2.1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点 |
2.2 西医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
2.3 观察指标的选取 |
3.中药治法的确立及方义 |
3.1 健脾补髓法方案的确立 |
3.2 方义分析 |
结论 |
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 2017 年欧洲白血病网络(ELN)急性髓系白血病危险度分层体系 |
附件二 CRF表 |
附件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四、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谢宝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MTHFR、SLC19A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甲氨蝶呤毒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D]. 王婷. 大理大学, 2021(09)
- [3]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D]. 周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回顾性研究[D]. 王德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特征对疗效预测价值的研究[D]. 崔祎晢.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志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D]. 黄媛媛. 延边大学, 2020(05)
- [8]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联合节拍式化疗维持治疗“正虚毒瘀型”老年AML的临床研究[D]. 赵衍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证型及危险因素分析[D]. 王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雪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论文; 急性髓性白血病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白血病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