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氨丙淋治疗犊牛球虫病效果好(论文文献综述)
卢纯如,曲吉,余鑫,谢跃,王义鹏,左之才[1](2020)在《肉牛常见驱虫药应用及注意事项》文中研究说明寄生虫感染不仅影响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还能造成死亡。正确掌握肉牛常见驱虫药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能有效防治肉牛寄生虫病的发生,促进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该文将对肉牛常见驱虫药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作简要概述。
曹超[2](2020)在《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在仔猪体内的药动学及靶动物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妥曲珠利作为动物专用的三嗪酮类抗球虫药,具有高效、广谱的特点。口服给药吸收良好,无致畸形、致突变作用,安全性高。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是妥曲珠利的一种新型的成方制剂,临床上拟用于治疗由猪孢子球虫和一些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仔猪腹泻等肠道疾病。本文对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在仔猪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在靶动物仔猪的安全性进行研究,获得相关实验数据,以了解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在仔猪体内吸收、代谢规律以及安全剂量范围。该实验不仅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也能为研究该药在仔猪体内的消除动态、蓄积特性及残留消除规律提供参考。1.血浆中妥曲珠利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采用高氯酸提取血浆中的妥曲珠利,以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52/48,V/V)作为流动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器检测妥曲珠利含量。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表明,妥曲珠利工作液在0.0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血浆中妥曲珠利添加浓度为0.1、5、.50μg/mL时,回收率均大于90%;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2.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内服给药在猪体内药动学特征本论文对进口5%妥曲珠利混悬液和国产5%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在断奶仔猪体内进行比较药动学研究。选取初始体重约10kg的断奶仔猪16头,采用单剂量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16头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公母各半,每组8只。对照组内服5%妥曲珠利混悬液,试验组内服5%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给药后按规定时间采血,分离血浆,通过本论文建立的HPLC方法检测药物浓度。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5.2药动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妥曲珠利混悬液对照组单剂量内服后,其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47.522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17.50 h和27.565 m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573.452μg/mL/h,平均滞留时间(MRT)60.226h;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试验组单剂量内服后,其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46.367 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31.50 h和22.402m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285.443μg/mL/h,平均滞留时间(MRT)78.483 h。与对照组比较,其相对生物利用度F达145.25%。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受试品的消除半衰期(T1/2β)、达峰浓度(Cmax)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但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max)、平均滞留时间(MRT)等参数差异显着(P<0.05),受试品达峰时间和平均驻留时间明显延迟。因此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在单剂量内服给药仔猪与妥曲珠利混悬液相比,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吸收更完全,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更持久。3.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试验32只4日龄杜洛克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采用多剂量水平给药进行研究。其中受试药设3个剂量组,每1kg体重分别经口灌服20mg/kg(1倍推荐剂量组)、60mg/kg(3倍推荐剂量组)、100mg/kg(5倍推荐剂量组),连续给药3次,每次间隔2日;另设一空白对照组,每1kg体重经口灌服生理盐水1.0mL,连续给予3次,每次间隔2日。给药前和最后一次给药后24 h分别经猪的前腔静脉采集血液,其中全血作血常规指标检验,血清用作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试验结束后,对所有动物进行安乐死,并剖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实验组中的所有动物在试验期间均未死亡,临床观察表现正常,所有动物的组织器官剖检均未出现异常病理变化。在血液学及生化指标方面,20mg/kg组、60mg/kg组、100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的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大部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存在差异的少数参数无剂量相关性。本实验证明了经口灌服100mg/kg(5倍剂量)以内的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对靶动物猪无毒害作用。
赵晶,魏凯,闫振贵,彭军,朱瑞良,胡莉萍,闫川,朱书峰,司波,苏坡[3](2018)在《规模化奶牛场常见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奶牛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规模化条件下的奶牛养殖业在追求快速、效益、经济的前提下,也存在一些问题。疾病多发是奶牛养殖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其中,寄生虫病尤其是像球虫病这类隐性感染的消耗性疾病容易让养殖企业忽视或者错诊为一般病症,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将损失严重。因而了解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特点,提高对其防控水平有重要意义。1规模化奶牛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沈俊乐,马翀,曹杰[4](2016)在《国内奶牛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寄生虫病是奶牛常见疾病。本文介绍了国内奶牛场常见奶牛寄生虫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常见驱虫药物和防治关键点。
曹杰[5](2014)在《牛寄生虫病的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球虫病1.1病原及流行病学病原为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球虫。邱氏艾美耳球虫及牛艾美尔球虫为我国常见的牛球虫种类。牛球虫病自然条件下多为混合感染,高发期是21183日龄的牛,1417日龄为潜伏期。牛出生17天内一般不会发生球虫病,换句话说15天内犊牛发生伴有血性的腹泻是不考虑球虫病的,因为没有到球虫病发病的周期。一个月左右的犊牛腹泻则首先考虑是球虫病,特别是牛断奶时出现腹泻和伴有血性的腹泻。7天内的
邱小兵[6](2013)在《妥曲珠利砜对猪球虫病的药效学及安全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存在着寄生虫和病毒、细菌多重感染现象,尤其是猪球虫病,对猪流行病的爆发提供了契机,给猪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研制和选用安全、高效、低毒和广谱的驱虫药对防治猪场球虫病和预防其他猪病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妥曲珠利砜是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的抗球虫药,但该药主要应用于家禽,兔子,马等动物,而在猪上的应用报道很少见。因此,本研究对妥曲珠利砜在猪体内的药理、药效学以及对猪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妥曲珠利砜在规模化猪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50头球虫阳性感染的仔猪为试验对象,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对照组(灌服妥曲珠利),3个试验组(分别灌服妥曲珠利砜的剂量为10mg/kg bw,20mg/kg bw,30mg/kg bw)。观察分析妥曲珠利砜对仔猪球虫病的防治作用,以及对仔猪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着增高,腹泻率,死亡率和卵囊排泄率明显降低。妥曲珠利砜改善了球虫对肠道黏膜的病理性损伤。本研究表明妥曲珠利砜对治疗仔猪球虫病起到很好的疗效。2本试验选用40头健康仔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按照0.5ml/kg bw灌服生理盐水,3个试验组灌服妥曲珠利砜的剂量分别为低剂量组20mg/kg bw,中剂量组60mg/kg bw,高剂量组100mg/kg bw。研究妥曲珠利砜对靶动物猪的体重、饲料消耗、进食、生理、生化和组织学等各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妥曲珠利砜口服糊剂对仔猪的日采食量,精神健康状态,血液生理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未表现出显着的差异;三个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着;仔猪灌服妥曲珠利砜口服糊剂后对胃、十二指肠、空肠、结肠、肾、淋巴结等组织形态没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本研究为妥曲珠利砜口服糊剂在预防和治疗仔猪球虫病提供了重要的药理安全性依据。上述试验结果证实,妥曲珠利砜具有高效、低毒、广谱、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防治猪球虫病的药物,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李丹丹[7](2013)在《大肠杆菌LTB-Stx2B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体液免疫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牛场常发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肠炎或败血症,是新生犊牛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预防该病的商品化疫苗,因此,研制有效的针对该病的疫苗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引起犊牛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有肠毒素(包括LT、ST)、志贺毒素和粘附素。LT和LTB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并且具有免疫佐剂的功效,是近些年来疫苗研究的热点。志贺毒素引起的犊牛腹泻的死亡率最高,它有两个型,1型和2型,2型志贺毒素的毒性强于1型,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其B亚基无毒且具有免疫原性。ST单独不具有免疫原性,而粘附素的抗原类型又过多,因此,将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和志贺毒素作为疫苗抗原是研制犊牛大肠杆菌疫苗的主要策略。本研究旨在探索ltb和stx2b融合编码基因的构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以及表达蛋白诱导小鼠体液免疫的情况,为犊牛大肠杆菌疫苗的研究奠定技术基础和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将PCR扩增出的ltb和stx2b基因用一段柔性linker序列连接后插入pMD18T simple载体中,经序列分析鉴定后,再通过酶切,连接,转化宿主菌Rossetta,分别构建了Rossetta/pET-30a-LTB-Stx2B和Rossetta/pCold I-LTB-Stx2B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经表达条件优化和对表达产物分析,最终选择表达系统Rossetta/pCold I-LTB-Stx2B进行后续研究。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表达系统Rossetta/pCold I-LTB-Stx2B所表达的重组蛋白量约占菌体蛋白的1/5。同时还构建了表达stx2b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Rossetta/pColdI-Stx2B。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同样获得了高效表达。随机将昆明鼠分为5组(A、B、C、D、E组),每组正常鼠、妊娠鼠各5只,E组为对照组。将重组蛋白LTB-Stx2B、重组蛋白Stx2B、重组大肠杆菌Rossetta/pCold I-LTB-Stx2B灭活菌、重组大肠杆菌Rossetta/pCold I-LTB-Stx2B灭活菌超声波裂解液与矿物油佐剂1:1混合,经腹腔免疫AD组正常鼠及妊娠鼠,免疫2次,间隔2周,对正常鼠、母鼠及仔鼠采血检测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LTB-Stx2B能够诱导免疫小鼠产生抗LTB和抗Stx2B的特异性抗体,二免疫后10d两种抗体滴度均达到1:10000以上,高于重组蛋白Stx2B免疫组及其他免疫组,并且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够传递给子代小鼠。二免后10d分别对各组小鼠腹腔注射5LD50的LT和5LD50的Stx2进行体内中和试验,结果显示,AD组小鼠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针对LT或Stx2的保护作用,其中,以重组蛋白LTB-Stx2B免疫组小鼠获得的保护率最高(5/5健活)。用二免后各组高效价小鼠血清系列稀释后进行Stx2对Vero细胞的毒性的体外中和试验,结果显示,A组小鼠血清的中和效价为1:52,B组为1:11,C组为1:7,D组为1:9。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了重组蛋白LTB-Stx2B,实验证明该蛋白对实验动物具有良好的免原性和免疫保护性,为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宗才,马丽艳,王光祥,李刚[8](2012)在《犊牛球虫病的诊治》文中认为2010年7月,武威市某牛场的犊牛发生以腹泻和粪便带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犊牛球虫病。经7d驱虫治疗后,发病犊牛全部治愈。现将该起犊牛球虫病的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9](2011)在《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高热病在不少地方经常发生,尤其是高温高湿夏季。
狄庆锋[10](2011)在《抗球虫药地考喹酯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对抗球虫药地考喹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偶合、还原、缩合、成醚、关环共六步得到产物地考喹酯,总收率由文献的34.8%提高到51.6%。在重要中间体4-羟基-5-乙氧基苯胺的合成中,通过保险粉还原偶氮化合物的方法在芳香环上引进氨基,不仅三步一锅合成,而且还原产物容易分离。粗品纯度可达95%,三步收率为86%,较文献提高了26.3%。在目标产物地考喹酯的合成中,中间体可不经提纯,直接进行反应。缩合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癸烷基化反应通过加水催化,严格控制反应体系的含水量在2%-5%,不仅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而且提高了转化率,避免了昂贵催化剂NaI或KI的使用。三步反应总产率为60%。本合成路线中间体均不经提纯,且氨基的引入中避免了贵金属的加氢还原,减少了中间体的后处理以及有机溶剂的使用,是一条适合大规模生产地考喹酯的新合成工艺路线。
二、氨丙淋治疗犊牛球虫病效果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丙淋治疗犊牛球虫病效果好(论文提纲范文)
(1)肉牛常见驱虫药应用及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常见驱虫药 |
1.1 伊维菌素 |
1.1.1 阿维菌素 |
1.1.2 敌百虫 |
1.1.3 吡喹酮 |
1.1.4 芬苯达唑 |
1.1.5 氨丙啉 |
1.1.6 丙硫苯咪唑 |
2 常见驱虫方法 |
2.1 定期驱虫法 |
2.2 不定期驱虫法 |
2.3“4加1”驱虫法 |
2.4 联合用药 |
3 驱虫注意事项 |
4 结束语 |
(2)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在仔猪体内的药动学及靶动物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球虫病的研究进展 |
1.1 球虫病 |
1.2 球虫病药物防治的方法及各种类间的比较 |
2 妥曲珠利的研究进展 |
2.1 妥曲珠利的理化性质 |
2.2 妥曲珠利的抗球虫机理 |
2.3 妥曲珠利的药效学 |
2.4 妥曲珠利的药代动力学进展 |
2.5 妥曲珠利的代谢与残留 |
2.6 妥曲珠利的安全性 |
2.7 妥曲珠利的耐药性 |
3 妥曲珠利含量检测方法 |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3.2 液质联用(LC-MS)检测法 |
3.3 酶联免疫化学分析法 |
3.4 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法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建立猪血浆中妥曲珠利HPLC检测方法 |
1 材料 |
1.1 试剂 |
1.2 妥曲珠利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1.3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的配制 |
1.4 流动相的配制 |
1.5 仪器设备 |
2 血浆中妥曲珠利含量的HPLC方法的建立 |
2.1 血浆样品预处理 |
2.2 色谱条件 |
2.3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2.4 定量限(LDQ)和检测限(LOD) |
2.5 回收率的测定 |
2.6 精密度的测定 |
3 结果 |
3.1 血浆样品中妥曲珠利的色谱图 |
3.2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3.3 检测限和定量限 |
3.4 回收率及精密度 |
4 讨论与小结 |
第3章 口服两种妥曲珠利混悬液在仔猪的药动学研究 |
1 材料 |
1.1 药品 |
1.2 试剂及试液的配制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设计与给药方案 |
2.3 血样采集 |
2.4 给药后血浆样品中妥曲珠利的浓度测定 |
2.5 数据分析处理 |
2.6 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
3 药动学结果 |
4 讨论 |
第4章 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试验 |
1 材料 |
1.1 受试药品 |
1.2 试验动物入选及剔除标准 |
1.3 主要仪器及其他 |
2 方法 |
2.1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2.2 试验分组与给药 |
2.3 评价指标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临床表现 |
3.2 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 |
3.3 病理学变化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规模化奶牛场常见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规模化奶牛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1.1 奶牛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
1.2 无明显的季节性 |
1.3 呈现慢性和隐性经过 |
2 奶牛常见的寄生虫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
2.1 奶牛球虫病 |
2.1.1 病原特征 |
2.1.2 流行特点 |
2.1.3 致病作用和症状 |
2.1.4 诊断 |
2.1.5 治疗与预防 |
2.2 奶牛疥螨病 |
2.2.1病原特征 |
2.2.2 流行特点 |
2.2.3 致病作用和症状 |
2.2.4 诊断 |
2.2.5 治疗与预防 |
2.3 奶牛皮蝇蛆病 |
2.3.1 病原特征 |
2.3.2 流行特点 |
2.3.3 致病作用和症状 |
2.3.4 诊断 |
2.3.5 治疗与预防 |
2.4 奶牛弓首蛔虫病 |
2.4.1 病原特征 |
2.4.2 流行特点 |
2.4.3 致病作用和症状 |
2.4.4 诊断 |
2.4.5 治疗与预防 |
3 建议与展望 |
(4)国内奶牛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寄生虫病危害及现状分析 |
2 国内牛场常见寄生虫病 |
2.1 球虫病 |
2.2 隐孢子虫病 |
2.3 线虫 |
2.4 肝片吸虫 |
2.5 螨虫及蜱 |
3 常用驱虫药物 |
3.1 阿苯达唑 |
3.2 芬苯达唑 |
3.3 伊维菌素 |
3.4 莫西菌素 |
3.5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 |
4 驱虫程序 |
(5)牛寄生虫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球虫病 |
1.1 病原及流行病学 |
1.2 诊断 |
1.3 治疗及预防 |
1.3.1 预防: |
1.3.2 治疗: |
2 隐孢子虫病 |
2.1 病原及流行病学 |
2.2 诊断 |
2.3 治疗及预防 |
3 其他寄生虫病 |
3.1 线虫及绦虫 |
3.2 肝片吸虫 |
3.3 血孢子虫 |
3.4 螨虫 |
3.5 软蜱 |
3.6 药物选择 |
3.6.1 体内驱虫药 |
3.6.2体外驱虫药 |
3.7 建议驱虫程序 (见下表) |
(6)妥曲珠利砜对猪球虫病的药效学及安全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抗球虫药 |
1.1 抗球虫药的分类 |
1.1.1 化学合成药 |
1.1.2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 |
1.2 抗球虫药的作用机制 |
1.2.1 竞争性抑制,干扰虫体代谢 |
1.2.2 抑制核酸合成 |
1.2.3 抑制虫体内线粒体的功能 |
1.2.4 干扰虫体生物膜的离子转运 |
1.3 抗球虫药的应用研究 |
1.3.1 抗球虫药的选择要求 |
1.3.2 应用要点 |
1.3.3 抗球虫药的临床应用 |
2 妥曲珠利砜 |
2.1 妥曲珠利砜的名称及结构 |
2.2 妥曲珠利砜的物理性质 |
2.3 妥曲珠利砜的药理作用 |
2.3.1 妥曲珠利砜的药效学 |
2.3.2 妥曲珠利砜的药代动力学 |
2.3.3 妥曲珠利砜的安全性 |
2.4 妥曲珠利砜的临床应用 |
3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二章 妥曲珠利砜对猪球虫病的防治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处理 |
1.2 试验用药 |
1.3 试验方法 |
1.4 疗效考核指标 |
1.5 统计学评价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组仔猪的日增重 |
2.2 各组仔猪的死亡率 |
2.3 不同组仔猪每日出现卵囊排泄的百分率 |
2.4 粪便粘稠度 |
2.5 肠道病变 |
3 讨论 |
第三章 妥曲珠利砜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品及试剂 |
1.2 试验动物 |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1.4 动物分组及采样 |
1.5 观测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临床表现 |
2.2 增重 |
2.3 采食量 |
2.4 对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2.5 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6 对尿液指标的影响 |
2.7 对粪便指标的影响 |
2.8 组织学观察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肠杆菌LTB-Stx2B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体液免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犊牛腹泻概述 |
1.1.1 病毒性腹泻 |
1.1.2 细菌性腹泻 |
1.1.3 寄生虫性腹泻 |
1.2 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 |
1.2.1 病原学 |
1.2.2 流行特点 |
1.2.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1.2.4 防治 |
1.3 大肠杆菌毒力因子 |
1.3.1 粘附素 |
1.3.2 肠毒素 |
1.3.3 志贺毒素 |
1.4 大肠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
1.4.1 灭活苗 |
1.4.2 亚单位疫苗 |
1.4.3 核酸疫苗 |
1.4.4 活载体疫苗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株、质粒、实验动物及细胞系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ltb 与 stx2b 融合基因的构建 |
2.2.2 重组蛋白 LTB-Stx2B 的表达与鉴定 |
2.2.3 重组蛋白 Stx2B 的表达与鉴定 |
2.2.4 重组蛋白纯化 |
2.2.5 实验动物分组及免疫 |
2.2.6 免疫抗体检测 |
2.2.7 体内中和试验 |
2.2.8 体外中和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ltb-stx2b 融合基因的构建 |
3.1.1 ltb 基因的扩增 |
3.1.2 stx2b 基因的扩增 |
3.1.3 ltb-stx2b 基因扩增 |
3.1.4 ltb-stx2b 重组基因序列的测定 |
3.2 重组蛋白 LTB-Stx2B 的表达 |
3.2.1 重组 E.coli Rossetta/pET-30a-LTB-Stx2B 的表达 |
3.2.2 重组 E.coli Rossetta/pCold I-LTB-Stx2B 的表达 |
3.3 重组蛋白 Stx2B 的表达与鉴定 |
3.3.1 stx2b 基因的扩增 |
3.3.2 stx2b 重组基因序列的测定 |
3.3.3 重组表达质粒 pCold I-Stx2B 的鉴定 |
3.3.4 重组 E.coli Rosetta/pCold-I-Stx2B 的表达与鉴定 |
3.4 免疫原的制备 |
3.5 免疫抗体的检测 |
3.6 体内中和试验 |
3.6.1 LT 和 Stx2 对小鼠的 LD50 的测定 |
3.6.2 LT 的小鼠体内中和试验 |
3.6.3 Stx2 的体内中和试验 |
3.7 体外中和试验 |
3.7.1 Stx2 对 Vero 细胞的毒性作用 |
3.7.2 Stx2 对 Vero 细胞 CD50 测定 |
3.7.3 Stx2 的中和效价 |
4 讨论 |
4.1 融合 PCR 技术 |
4.2 不同免疫原的免疫效力评价 |
4.3 初乳对新生犊牛的重要性 |
4.4 亚单位疫苗在牛病上的应用研究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犊牛球虫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剖检 |
4 实验室检验 |
5 治疗 |
6 小结与体会 |
(9)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
2 临床症状 |
3 剖检变化 |
4 预防措施 |
5 治疗方案 |
(10)抗球虫药地考喹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球虫病的概述 |
1.1.1 球虫病的病原 |
1.1.2 球虫病的侵害方式 |
1.1.3 球虫病的症状 |
1.2 球虫病的防治 |
1.3 常用的抗球虫药物 |
1.4 抗球虫药物的作用机制 |
1.5 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 |
1.6 国内抗球虫药物的使用情况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章 地考喹酯合成文献综述 |
2.1 地考喹酯的简介 |
2.2 已报道的合成路线 |
2.2.1 通过还原硝基合成地考喹酯 |
2.2.1.1 中间体3-乙氧基-4-癸氧基硝基苯的合成 |
2.2.2 通过还原偶氮化合物合成地考喹酯 |
第3章 实验部分 |
3.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
3.1.1 实验药品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步骤 |
3.2.1 3-乙氧基-4-羟基偶氮苯的合成 |
3.2.2 4-羟基-5-乙氧基苯胺的的合成 |
3.2.3 2-(3-乙氧基-4-羟基苯胺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 |
3.2.4 2-(3-乙氧基-4-正癸氧基苯胺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 |
3.2.5 6-n-癸氧基-7-乙氧基-4-羟基喹啉-3-乙酸乙酯的合成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1 3-乙氧基-4-羟基偶氮苯的合成 |
4.2 4-羟基-5-乙氧基苯胺的的合成 |
4.3 2-(3-乙氧基-4-羟基苯胺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 |
4.4 2-(3-乙氧基-4-正癸氧基苯胺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 |
4.5 6-n-癸氧基-7-乙氧基-4-羟基喹啉-3-乙酸乙酯的合成 |
4.6 先关环再癸基化的尝试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相关论文 |
致谢 |
化合物一览表 |
附图 |
卷内备考表 |
四、氨丙淋治疗犊牛球虫病效果好(论文参考文献)
- [1]肉牛常见驱虫药应用及注意事项[J]. 卢纯如,曲吉,余鑫,谢跃,王义鹏,左之才.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22)
- [2]妥曲珠利触变混悬液在仔猪体内的药动学及靶动物安全性研究[D]. 曹超. 扬州大学, 2020(01)
- [3]规模化奶牛场常见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J]. 赵晶,魏凯,闫振贵,彭军,朱瑞良,胡莉萍,闫川,朱书峰,司波,苏坡. 山东畜牧兽医, 2018(01)
- [4]国内奶牛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J]. 沈俊乐,马翀,曹杰. 中国奶牛, 2016(04)
- [5]牛寄生虫病的防治[J]. 曹杰. 北方牧业, 2014(20)
- [6]妥曲珠利砜对猪球虫病的药效学及安全药理学研究[D]. 邱小兵.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7]大肠杆菌LTB-Stx2B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诱导小鼠体液免疫的研究[D]. 李丹丹. 东北农业大学, 2013(S1)
- [8]犊牛球虫病的诊治[J]. 李宗才,马丽艳,王光祥,李刚. 中国奶牛, 2012(11)
- [9]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J].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4)
- [10]抗球虫药地考喹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 狄庆锋.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