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院长,跌入地狱之门(论文文献综述)
祝勇[1](2021)在《故宫文物南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1931年9月19日早上九点,时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的李宗侗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出北京南城丞相胡同的家门,乘一辆洋车前往故宫博物院上班,过顺直门1,听到路边叫卖号外的声音,他让车夫停车,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大字标题,让他悚然一惊。2
陈超[2](2018)在《名为希望的绝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判决无情今天,刚获提拔的江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洛洋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中最有影响的大案,一个旁人避之不及,而他却志在必得的大案。作为中院最年轻的副庭长,他的相貌、才学、业务能力无一不是出类拔萃,更是少有的兼具实战经验与理论水平的学者型法官。本来,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生。可偏偏几天前,就在他刚刚做出允诺,决心这次替组织、替领导分忧的时候,他的人生陡然跌入了谷底。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财富、权力冠以事业的名义,
程维[3](2018)在《浮灯》文中提出寡语者第一章第1叠军统蓝衣社南昌站的危险人物机密档案卷宗里,常常出现柳士龙的名字。那些有关材料皆语焉不详,笼罩着柳士龙这个名字也就有些神出鬼没云遮雾罩般的神秘。偶尓我的身份是豫章茶叶商人,武宁木材商人,有时也是景德镇瓷商,袁州的夏布商人,或樟树药商。我不可能是广润门火神庙新新戏园子里的武生,不
王宏图[4](2017)在《静穆的宿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而他的脚步踩在静穆的宿命上,发不出任何回响。——里尔克《杜依诺哀歌》我们在虚空中旋转,无灾无难,我们自在生活,时刻准备游戏,但我们暗暗地渴望现实,渴望生育、繁殖,渴望受苦、死亡。——黑塞《玻璃球游戏》一、春夜芬芳
陈蘅瑾[5](2017)在《反讽的魅力—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研究》文中提出一九七八年以来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反讽成为了一个不曾退场的存在。本文通过对反讽概念与反讽理论较为系统的梳理,在大量阅读文学文本的基础上,以反讽作为作品的视点,分析西方反讽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呈现出的新质和魅力,认为当代文学中反讽的实质是完成了文学中主体话语系统的转换,拆解曾经的一元话语体系,实现了五四以来现代性启蒙话语和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话语等多元话语在文学世界中的共生与共存。引言部分从西方的反讽与中国讽刺的比较入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的弱化对于反讽在中国本土的产生所形成的制约,进而阐释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极大促进了反讽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第一章从反讽概念的衍变入手,探讨反讽理论的构建过程,并对西方反讽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确认反讽作为沟通中西方文艺理论与思想的桥梁的价值所在。第二章通过1978年以来对于西方反讽理论的阐述的梳理和当代小说反讽批评实践的概括,旨在说明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所具有的独特性。第三章从人物命运、政治文化的语境、语言反讽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王蒙小说反讽具有的质疑与守护的双重性。第四章以王朔的作品为主要分析文本,通过作品中特殊的人物群体以及他们拼接式的语言,概括王朔小说反讽具有的颠覆崇高的特征。第五章则以王小波的作品为个案研究,通过分析,归纳其作品反讽所具有的笑谑中解构与理想追求相互融合的特征。第六章则从民间叙述视角展开对于刘震云小说中反讽特征的研究,认为刘震云的小说反讽完成了崇高的主体想象与琐碎的日常生活、宏大的历史书写与卑微的现实存在、喧闹的现实与民众的孤独灵魂的张力叙述。第七章从寓言叙述、反讽结构与反讽语言三个维度分析阎连科的小说,归纳其小说反讽具有的在革命乌托邦中叙述反乌托邦的锋芒与柔情的双重性。第八章则以米兰·昆德拉和马尔克斯这两位西方的反讽小说大家为着力点,梳理中国当代小说家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过程中,对于外国文学的接受与借鉴,着力分析中国当代小说家在小说反讽手法的运用对于西方反讽小说接受并融会贯通的过程。结语部分则对于一九七八年以来的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对于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小说的贡献进行了概括,同时分析了中国反讽小说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黄梵[6](2015)在《浮色》文中研究指明故乡仿佛就是我自己……——题记关键词安国寺:据考证,安国寺初名护国寺,始建于公元657年,之后两度隳颓于乱世(唐武宗灭佛和唐末战乱)。到五代南唐,因李璟倡佛,在旧址上精心重修。苏轼贬居黄州时,对安国寺产生了不懈的兴趣,他利用安国寺重塑了自己受贬的心境。从已写的诗文《黄州安国寺记》《安国寺寻春》《安国寺浴》《应梦罗汉》等,可以察觉他写安国寺其实没有止境。他在
陈丽亮(Nicha Tangprompun)[7](2016)在《佛使比丘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佛使比丘(1906—1993),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佛教老师之一。作为泰国南部素叻他尼府闻名的禅修中心—解脱自在园的冥想大师,他在来自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成千上万的西方游客中宣扬佛教哲学和冥想练习。在他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专一职业生涯里,他为解放个人和社会发展了一种对佛教教义的整体诠释。他专注于使佛教可以与现代关注有关并可以使两者得到接触,将佛教从把佛教视为与现代人无关的问题的现代教育人的攻击中解救出来。通过在解脱自在园的中心、演讲和书籍,佛使比丘努力去实践一种更接近其原始精神的再生佛教模式。佛使比丘的教导,特别是他对相互依存的强调,激励了一代泰国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他的教导还协助在东南亚推出了环境运动。他1993年离世时,留下了大量泰语文学作品,其阐述了传统佛教教义与现代世界的关联。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知识分子和活动家,他们把他的教义传向世界各地,把他的教导转化为实践。他是现代社会从事佛教之人的创始人之一,是二十世纪佛教界的关键性人物。为了深入研究佛使比丘生平、佛使比丘佛学思想背景,本文将对佛使比丘的生平经历进行分析研究,并分析尊者的生平经历与其佛学思想背景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挖出佛使比丘人生每一个阶段所有的各种各样的影响,造成佛学思想发展的因素。本研究包括,第一部分绪论。第二章,包括佛使比丘人生的事迹方面,本论文采用档案文献与参考研究相结合方式完善佛使比丘的生平事迹,分析佛学思想发展的背景。全面地介绍尊者获得泰国国内荣誉和国际荣誉。第三章,分析佛使比丘佛学思想研究,进行对佛使比丘佛学思想的渊源与其教义特点,并且研究佛使对社会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指引。第四章,对佛使比丘的工作分析出其工作对社会的影响。第五章,结语。
王树增[8](2015)在《抗日战争》文中指出序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逻辑一纵观世界近现代的一百多年历史,没有哪个民族如同中华民族一样,在动荡与战火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所有不堪回首的历史往事中,没有哪个事件比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创伤更为惨重。那场战争,中国战史称之为"抗日战争",日本战史称之为"中国事变"。
徐志耕[9](2014)在《屠城——南京大屠杀真相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子这是一座以陵墓为胜迹的城市。自从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令范蠡在秦淮河边修筑越城后,这里战火连年,烽烟不绝。楚胜越,晋灭吴,隋亡陈,南唐、大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虎踞龙盘的石头城见证了诸侯争斗,帝业兴衰,六朝金粉,灰飞烟灭,只落得秦淮水寒、钟山丘荒!明孝陵、灵谷寺、雨花台、中山陵,还有吴王坟、六朝王陵、南唐二陵,一处处古迹留下了一块块石碑。每一块石碑都是一位先人,向后人诉说着它的荣耀和不幸。
何卯平[10](2013)在《东传日本的宋代宁波佛画《十王图》之研究 ——以奈良博物馆藏陆信忠笔《十王图》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波东传至日本的宋元时期佛画《十王图》至少有二十三套、一百八十多幅,现存于日本各个寺院和博物馆、美术馆。这批《十王图》传入日本的原因是:在南宋时期的江浙一带,伴随着“五山禅林”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天台净土对佛教禅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十王信仰”作为净土信仰的一部分在宁波得以大行其道,有了更深层次的流行和发展,并导致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十王图》的大量制作与流行。这些特色鲜明的《十王图》又通过净土信仰在东亚的传播,经海上对外贸易交流圈进入日本和东亚诸国。其中一些作品在传入日本后,在后世又因故流出,现在分属世界各地博物馆。国内现存宋元时期的《十王图》已难觅其踪,因此这批出自宁波的佛画绢绘《十王图》,是我们研究宋元时期佛教美术的珍贵资料。以日本奈良博物馆藏陆信中、陆仲渊笔《十王图》为研究重心,通过对敦煌出土五代宋初绢绘《十王图》与大足宝顶山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雕像群《地藏和十佛、十王、地狱变》造像的比较研究,可知宁波绢绘《十王图》在形制上的一些特点并进一步确认了“十王信仰”在宋代蜀地和宁波的不同点。在《十王图》图像幅数和形制上,五代、宋初的敦煌绢绘均以单幅《地藏十王变》出现;“阎罗王”与“五道转轮王”形象与其他各王描述不同。蜀地“十王”与敦煌“十王”形象一脉相承,其造像均以“地藏十王厅”形制存在;各王形象表现也与敦煌同。这些形象特征,与藏川所述《阎罗王授记经》经文中对各王形象描述的偏重取舍相吻合,且蜀地所见除了如上所述继续传承敦煌本《十王经》及其绢绘描述形制内容外,更增加了一些宋制特色,如宋代服饰中的“通肩大袖”、“花冠”和蜀地民间习俗。大足石刻更是对敦煌绢绘《十王图》的图像形制在空间上进行了继承、拓展和应用。江浙地区尤其是宁波佛画绢绘《十王图》与敦煌和大足截然不同,幅数和形制特征为各王一幅、奇偶对应、“十王分治”、分别描述。除了十王形象统一无差别这点与敦煌、大足《十王图》不同之外,其构图、款题、供养人表现等也均有自身特色,如对画师制作工坊的特殊描述。通过各地《十王图》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在宋以来“十王信仰”的发展上,宁波、蜀地、敦煌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区别。至南宋时期,除图像可见蜀地与敦煌仍有往来的证据之外,大足宝顶山《地藏和十佛、十王、地狱变》雕像群中关于“十王”造像的偈颂,与敦煌本《十王经》中所述相一致,也说明游学僧或寺院间仍然有一些断续交流的关系,同时《十王图》被广泛应用于水陆法会。而江浙一带的宁波自宋以来的“十王信仰”,将唐末五代就产生、流行的“七七斋”供中“预修生七”和“亡魂荐拔”两种侧重性,伴随着佛道斋醮、净土念佛和水路法会的盛行而强化,产生出“十王醮仪”和“十王供”两种斋供形式。“预修往生”和“亡魂荐拔”齐重、“预修往生”概念更甚。宁波绢绘《十王图》在图像上表现为更加注重“十王信仰”对“净土”的理解和释义,并且在布局排列上与山西地区双林寺“十王殿”的建置形制相同,将“昭穆”轨制加以传承和体现并广泛应用于净土念佛的结社当中。这是属于一个完全不同于蜀地和敦煌图像学系谱的形制。这种形制,可能更多用来服务于对轨制要求更高的法界空间。因此,宁波佛画绢绘《十王图》无论是幅数变迁,排列方式的变化,人物设置和描述,还是应用层次都与敦煌和蜀地所见大相径庭。这些自五代宋初至宋末元初逐渐演绎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十王信仰”在深入百姓人心的同时,也深深融合了宋室南渡后中国道教、儒家提倡的各种思想理念并逐渐根深蒂固。这种大融合可以解释“十王信仰”为何在至宋以来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社会背景中依旧在民众中继往开来,并对东亚邻国产生影响。
二、法院院长,跌入地狱之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院院长,跌入地狱之门(论文提纲范文)
(1)故宫文物南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 |
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 |
二、日人不可不防,文物不可不迁 |
三、宫殿前小山般堆起文物箱 |
四、文物连夜运出故宫 |
五、列车停在浦口,不知道往哪里开 |
六、请你明天九点钟再来一次 |
第二章一番风雨路三千:徘徊京沪 |
一、上海仁济医院的“临时周转房” |
二、故宫文物中存在赝品 |
三、马衡被任命为第二任院长 |
四、影印《四库全书珍本》 |
五、上海预展会取得“轰动效应” |
六、中国文物第一次有组织地走向国际 |
七、文物在六朝古都安家 |
八、易培基不可能活着看到洗清冤案了 |
九、千军万马的内迁洪流 |
十、运出南京的最后机会 |
第三章谁念客身轻似叶:西迁南路 |
一、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日本飞机炸平了 |
二、长沙至贵阳有土匪出没 |
三、安顺郊外的理想山洞 |
四、烟波一笠,回首江天 |
五、赴苏展品的安全,令故宫同人感到揪心 |
六、安顺待不下去了 |
七、在巴县的竹海中隐匿形迹 |
第四章千军万马一条江:西迁中路 |
一、把两千多箱文物抛在南京,让马衡无比自责 |
二、不易受潮湿的物品暂存重庆 |
三、宜宾也不安全 |
四、装满文物的木船纤绳断了 |
五、轰炸乐山的纪录片成为日本空军的“样板片” |
六、当学术巨匠遭遇大足石刻 |
第五章到晚才知身是我:西迁北路 |
一、一个家庭的“南迁” |
二、军火库做文物库房 |
三、在大雪中翻越秦岭 |
四、大慈寺僧人要遵守来自故宫的“戒规” |
五、古佛青灯,伴他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着作 |
六、大火向存满故宫文物的武庙蔓延过来 |
七、为守护国宝而牺牲的军人 |
第六章覆巢犹幸能完卵:沦陷之城 |
一、故宫人员关闭了故宫大门 |
二、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搞了件大事情 |
三、日本收藏的大量文物,实为我国家博物馆之无上妙品 |
四、日本投降了,有人半信半疑 |
五、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 |
六、文物工作者的胜利“纪念碑” |
第七章八千里路云和月:东归北返 |
一、故宫文物走了,文化的种子留下了 |
二、接二连三的翻车事故 |
三、你不是学生,你是共产党的代表 |
四、台湾,是什么地方啊 |
五、南迁文物回到出发地 |
六、追缴“小白楼”散佚书画 |
七、“故宫盗宝案”尘埃落定 |
第八章人间毕竟晴方好:一宫两院 |
一、文物迁出北平以来最大一次损失 |
二、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三、生命中最后两个字 |
(4)静穆的宿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春夜芬芳 |
二、回家 |
三、老树繁花 |
四、他真疯了吗 |
五、意乱情迷 |
六、欲罢不能 |
七、凄惶之夜 |
八、黑洞再次探出了舌苔 |
九、鬼影憧憧 |
十、骤变 |
(5)反讽的魅力—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反讽理论与反讽的魅力 |
第一节 反讽概念衍变中的理论建构 |
第二节 反讽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
第二章 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 |
第一节 反讽理论有在当代的传播与生成 |
第二节 当代小说反讽的新质 |
第三章 王蒙:质疑中的守护 |
第一节 命运反讽中的悲情 |
第二节 政治文化语境中的反讽 |
第三节 言语狂欢中的反讽解构 |
第四章 王朔:颠覆后的快意 |
第一节 不安分的灵魂——顽主群像的时代反讽 |
第二节 在熟悉与陌生间穿行——独特的反讽语言 |
第三节 尴尬时代话语秩序的消解 |
第五章 王小波:笑谑中的追寻 |
第一节 顽童的戏谑 |
第二节 戏谑中的浪漫理想 |
第六章 刘震云:困惑中的体悟 |
第一节 崇高的主体想象与琐碎的日常生活 |
第二节 宏大的历史书写与卑微的现实存在 |
第三节 喧嚣的现实与民众孤独的灵魂 |
第七章 阎连科:锋芒里的温情 |
第一节 身体寓言叙述中反讽锋芒的显现 |
第二节 独特反讽结构中的困境叙述 |
第三节 民间语言与革命语言交织中的反讽 |
第八章 中国当代小说家与西方反讽小说 |
第一节 中国当代作家与米兰·昆德拉的反讽小说 |
第二节 中国当代作家与马尔克斯的反讽小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浮色(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词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评职称 |
报复 |
胜利 |
查课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尾声 |
致谢 |
(7)佛使比丘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价值 |
1.2 以往研究文献梳理 |
1.2.1 中国国内研究现状 |
1.2.2 泰国的研究现状 |
1.2.3 其他国家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创新点 |
1.4 泰国佛教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
1.4.1 泰国佛教发展的背景及其自主发展过程 |
1.4.2 泰国佛教传统的独特性及其影响 |
1.5 当代泰国佛教传统存在的问题 |
2 佛使比丘的生平经历 |
2.1 佛使比丘的生平分析与早期经历(1906-1932) |
2.1.1 生平经历分析 |
2.1.2 家世研究 |
2.1.3 小时候教育 |
2.1.4 早期出家 |
2.2 解脱自在园的初期——努力改革佛法 |
2.2.1 1932年,回归自然、实现自己的意志——解脱自在园与法施社之始 |
2.2.2 由此命名为——佛陀的使者“佛使比丘” |
2.2.3 解脱自在园早期的生活故事 |
2.3 弘法(1932-1993) |
2.3.1 国内弘法 |
2.3.2 佛使比丘的国际工作与地位 |
2.3.3 1993年——圆寂与荼毗 |
2.4 佛使比丘获得的荣誉 |
2.4.1 泰国大学颁赠的荣誉学位 |
2.4.2 现任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国王赐予的荣誉名号: |
2.4.3 其他泰国组织授予的荣誉 |
2.4.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授予佛使比丘的国际荣誉: |
3 佛使比丘佛学思想研究 |
3.1 佛使比丘佛学思想的渊源与其教义特点 |
3.1.1 佛使比丘佛学思想理论的形成 |
3.1.2 佛使比丘佛教思想的融合 |
3.1.3 佛使比丘佛学教育的特点 |
3.2 佛使比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
3.2.1 佛教与教育——“不要随波逐流的断尾狗教育” |
3.2.2 佛教与政治——“法的社会主义” |
3.2.3 佛教与社会经济——“反对物质主义” |
3.2.4 佛教与业务——“工作是人的最高责任” |
3.3 佛使比丘对佛教传播组织提出工作的问题 |
4 佛使比丘100年佛教改革的贡献及其影响的分析 |
4.1 100年佛使比丘佛教教义对泰国公民的影响 |
4.2 佛使比丘教义的影响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佛使比丘年表 |
附录二: 佛使比丘的佛学专着 |
附录三: 佛使比丘影响最大专着的介绍 |
附录四: 佛使比丘被翻译成中文和其他外文的作品名单 |
附录五: 佛使比丘翻译的外文作品 |
附录六: 佛使比丘的佛教诗歌与散文类作品 |
附录七: 佛使比丘的法音作品(录音类)及其佛学档案类 |
附录八: 佛教的电视节目《断尾狗教育》 |
附录九: 佛使比丘的档案馆 |
解脱自在园(素叻他尼府) |
国际解脱自在园 |
教授的冥想方法是正态呼吸 |
因陀般若佛学档案馆 |
附录十: 佛使比丘的三个愿望 |
附录十一: “宗教仪式”——在佛使比丘思想中的地位 |
作者简历 |
(8)抗日战争(论文提纲范文)
序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逻辑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第一章最后关头 |
第二章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 |
第三章丧师失地未有如是之速者 |
第四章从滑稽故事之迷雾中脱颖而出 |
第五章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 |
(9)屠城——南京大屠杀真相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 |
一黑云压城 |
兵临城下 |
劝降书 |
浴血紫金山 |
炮火中的光华门 |
中华门的激战 |
西线的防守 |
乌龙山炮台 |
兵败如山倒 |
二呜咽的长江 |
中山码头【遇难者5000余人】 |
煤炭港【遇难者3000余人】 |
汉中门外【遇难者2000余人】 |
草鞋峡【遇害者5万余人】 |
燕子矶【遇害者5万余人】 |
三秦淮残月 |
埋在心底的恨 (采访日记) |
七家湾的七户人家 |
14个秀英 |
徐秀英—— |
金秀英—— |
马秀英—— |
刘秀英—— |
三个李秀英中的一个—— |
虔诚的教徒 |
穆斯林们 |
基督的信徒 |
焚毁与洗劫 |
四安全区写真 |
为了人道 |
休戚与共 |
华小姐——魏特琳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荒野孤魂 |
见闻录——左润德: |
见闻录——袁存荣: |
见闻录——崔金贵: |
见闻录——高瑞玉: |
五东京大审判 |
恶魔的末日 |
以血还血 |
慧定, 女, 扬州人, 41岁, 住小心桥38号, 僧, 消灾庵住持。 |
陈周氏, 女, 61岁, 泰州人, 住雨花台55号。 |
张陈氏, 女, 65岁, 住赛虹桥55号。 |
刘德才, 男, 72岁, 山东登州荣城人, 住养虎巷1号。 |
(10)东传日本的宋代宁波佛画《十王图》之研究 ——以奈良博物馆藏陆信忠笔《十王图》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十王信仰”的主要内容 |
0.2 本论文选题及其研究意义 |
0.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
第一章 宋代佛教的东传 |
1.1 宋代宁波与当地宗教 |
1.1.1 宋代宁波宗教面面观 |
1.1.2 宋代游学僧与佛教的东传 |
1.2 宋元画的视点、意义以及宁波佛画 |
1.2.1 宋元画的概念和意义 |
1.2.2 宋元佛画 |
1.2.3 宁波佛画 |
1.3 宋元宁波本地佛画家肖像 |
1.3.1 关于“江下” |
1.3.2 款题和作品所见宁波本地佛画师 |
1.3.3 《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所见宋元宁波佛画师 |
第二章 东传日本的宋元宁波佛画《十王图》 |
2.1 关于宋元宁波佛画《十王图》的研究现状 |
2.1.1 宁波佛画《十王图》的研究者与研究内容 |
2.1.2 宁波佛画《十王图》的研究成果和补正 |
2.2 宋元佛画《十王图》的舶出量统计 |
2.2.1 各类数据统计依据 |
2.2.2 《十王图》在日本的存量统计表 |
2.3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陆信中笔、陆仲渊笔《十王图》绘制内容 |
2.3.1 陆信中笔《十王图》的绘制内容 |
2.3.2 陆仲渊笔《十王图》的绘制内容 |
2.3.3 附:京都庐山寺藏一幅陆信中笔《地藏图》的绘制内容 |
第三章 宋元宁波佛画《十王图》与敦煌、大足等地《十王图》构图之比较 |
3.1 排列与布局 |
3.1.1 幅数 |
3.1.2 “十王”的排列与布局 |
3.2 人物形象之比较 |
3.2.1 地藏形象的变化 |
3.2.2 阎罗王形象之变化 |
3.2.3 其他比对 |
3.3 粉本与制作工坊 |
3.3.1 关于作品粉本 |
3.3.2 制作工坊 |
第四章 宁波佛画《十王图》所见宋代宁波“十王信仰”的几个特点 |
4.1 十王王权的彻底平均化——“十王分治”及其体现 |
4.1.1 十王分绘 |
4.1.2 阎罗王、五道转轮王形象和功能归一 |
4.1.3 图像功能的放大、内容的模糊 |
4.2 儒、道思想的进一步渗透 |
4.2.1 “昭穆”及其影响 |
4.2.2 水陆法会 |
4.3 “预修”更甚于“追荐”的宋时宁波周边“十王信仰” |
4.3.1 几种同时存在的斋供形式和成因 |
4.3.2 图像解析“预修”、“追荐”之我见 |
第五章 宋元佛画《十王图》中所见供养人初探 |
5.1 供养人的念佛和结社 |
5.1.1 宁波地区的净土结社 |
5.1.2 东钱湖的四时水陆道场和放生池 |
5.2 宋元佛画《十王图》中所见供养人初考 |
5.2.1 史浩、史弥远对天台净土的供养 |
5.2.2 史家供养像小考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图版目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法院院长,跌入地狱之门(论文参考文献)
- [1]故宫文物南迁[J]. 祝勇. 当代, 2021(04)
- [2]名为希望的绝望[J]. 陈超. 啄木鸟, 2018(12)
- [3]浮灯[J]. 程维. 百花洲, 2018(01)
- [4]静穆的宿命[J]. 王宏图. 作家, 2017(06)
- [5]反讽的魅力—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小说研究[D]. 陈蘅瑾.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6]浮色[J]. 黄梵. 作家, 2015(23)
- [7]佛使比丘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研究[D]. 陈丽亮(Nicha Tangprompun). 浙江大学, 2016(01)
- [8]抗日战争[J]. 王树增. 当代, 2015(04)
- [9]屠城——南京大屠杀真相调查[J]. 徐志耕. 雨花, 2014(12)
- [10]东传日本的宋代宁波佛画《十王图》之研究 ——以奈良博物馆藏陆信忠笔《十王图》为中心[D]. 何卯平. 兰州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