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拔罐加温和灸治疗风寒感冒(论文文献综述)
罗小军,熊俊,陈日新[1](2014)在《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证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灸法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总结与灸法临床实践高度相关的高质量证据,为临床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灸法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为中心,全面检索目前可获得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循证医学5级标准从高到低选用能够回答相关临床问题的证据,采用RevMan5·0·20统计结局指标。结果有2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B级证据证实灸法治疗感冒的有效性,化脓灸可以达到;相对常规抗感冒药,灸法可能有治疗优势或相当的疗效,如感冒清、先锋Ⅳ(C级证据)、荆防达表汤(C级证据)、维C银翘片(C级证据)等;仅有2项不同刺法灸法之间比较,1项为B级证据显示化脓灸比单纯针刺效果好,并在提高机体免疫较优;1项为C级证据表明温和灸比针刺效果好:4项C级证据表明灸法配合其他对比药物其效果要好或者效果相当,如雷火灸配合小青龙汤治疗感冒疗效优于西药等。而部分措施疗效和西药相当,比如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佩药疗法对照达菲胶囊,但是其对症状改善更优等。结论笔者认为灸法治疗感冒是有效的。灸法治疗感冒与西药相比很可能等效甚至更优,当然灸配合其他措施的效果也有一定优势,但是尚需要更高质量证据来证实。
曹宏波[2](2011)在《不同留针时间对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对照》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同一针灸方法,分别以留针30分钟和留针15分钟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针灸治疗风寒感冒选择留针时间的长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名患者分成30分钟组和15分钟组。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天。诊断标准采用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寒感冒”的证侯诊断标准,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标准分别参照上述原则中的证侯分级评分表及自制患者主观感觉程度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0例患者中57例完成治疗过程,脱落1例,剔除2例;治疗结束后第一天57例完成随访。经过连续3天的治疗,30分钟组总有效率93.10%,治愈率31.03%。15分钟组总有效率89.28%,治愈率21.43%。两组病例自身治疗前、后的比较,证侯评分及主观感觉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在证侯评分及主观感觉的改善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留针30分钟和留针15分钟在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就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来说,在治疗风寒感冒的疗效上,留针30分钟较留针15分钟为好,这也为针灸临床医生在治疗风寒感冒时选择更有效的留针时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裕英[3](2011)在《3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经络图谱的变化及彩光结合穴位疗法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MEAD经络能量分析仪图谱变化对风寒型感冒的诊断意义,彩光结合穴位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彩光结合穴位疗法的的治疗机理。方法:①本课题用MEAD经络能量分析仪对3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感冒组)进行治疗前的测试,得出相应的经络图谱,另外,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用MEAD经络能量分析仪进行测试,对比两组经络图谱的差别;②利用彩光疗法,对3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再次接受MEAD经络能量分析仪的测试,观察每个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经络图谱的变化。以中医症状改善程度、经络图谱变化作为观察指标,评价彩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统计方法应用无母数的Wilcoxon符号等级检定法进行分析。结果:①3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中,经络图谱中肺经、三焦经及大肠经的达到危险区百分均达到50%以上,其中又以肺经和三焦经更为明显,分别达到67%;而健康组经络图谱中肺经、三角经及大肠经的达到危险区百分比不足40%;②3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治疗后测出平均危险区经络数5,少于治疗前测得平均危险区经络数6.5;治疗后测平均正常生理区经络数3.3,多于治疗前测平均正常生理区经络数2.3,两者具有显着性P<0.05(P=0.003)。彩光疗后肺经转为正常生理区13例,警告区7例,危险区10例;彩光疗法后三焦经转为正常生理区8例,警告区8例,危险区有14例;彩光疗法后大肠经转为正常生理区10例,警告区8例,危险区12例。结论:3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中,经络图谱MEAD经络能量分析仪对风寒型感冒治疗后测出平均危险区经络数5,少于治疗前测得平均危险区经络数6.5;彩光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彩光疗法中的排毒法治疗风寒型感冒患者后,肺经、三焦经、大肠经三条经络图谱并没有向正常生理区改变的趋势;肺大肠功能圈疗法对三焦经向正常生理区好转影响较对肺经、大肠经向正常生理区好转的影响为大;接受彩光治疗的患者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胡启煜,王洪波,刘学俊[4](2010)在《急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近况》文中认为急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全身伴有发热、恶风、头痛等症,西医对于本病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常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局部采用鼻内减充血剂,症状重
王宇峰[5](2008)在《抓痧疗法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抓痧疗法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探讨抓痧疗法治疗风寒型感冒的治疗机理。方法:本课题将6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采用抓痧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天,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疗效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痊愈2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抓痧疗法和药物疗法对风寒型感冒均有很好的疗效,但抓痧疗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略优于口服新康泰克对照组;在改善风寒型感冒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抓痧疗法治疗组明显优于口服药物对照组。
马冀芳[6](2003)在《拔罐加温和灸治疗风寒感冒》文中认为
二、拔罐加温和灸治疗风寒感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拔罐加温和灸治疗风寒感冒(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证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针灸临床问题 |
1.2 临床证据检索 |
1.2.1 检索来源 |
1.2.2 检索策略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3 证据评价方法 |
1.3.1 证据分级标准 |
1.3.2 证据选择策略 |
1.3.3 结局指标统计采用Cochrane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证据概况 |
2.2.1 证据级别 |
2.2.2 设计类型 |
2.2.3 研究对象 |
2.2.4 干预措施11项[5, 6~15] |
2.3 证据信息 |
2.3.1 针灸临床问题1 |
2.3.2 针灸临床问题2 |
2.3.3 针灸临床问题3 |
2.3.4 针灸临床问题4 |
3 结论 |
(2)不同留针时间对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1.1 样本含量 |
2.1.2 随机 |
2.1.3 对照 |
2.1.4 盲法 |
2.2 研究对象 |
2.2.1 病例来源和资料 |
2.2.2 受试对象的选择 |
2.2.2.1 诊断标准 |
2.2.2.2 入选标准 |
2.2.2.3 排除标准 |
2.2.2.4 受试者的纳入方式 |
2.2.2.5 中止试验的条件 |
2.2.2.6 脱落、剔除病例标准 |
2.2.2.7 脱落、剔除病例的处理 |
3 研究方案 |
3.1 治疗方法 |
3.2 技术路线 |
3.3 一般观察指标 |
3.4 疗效观察指标 |
3.5 安全性评价 |
3.6 质量控制 |
3.7 统计学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受试人群分析 |
4.1.1 随机数字表分组情况 |
4.1.2 病例完成情况 |
4.1.3 脱落剔除病例分析 |
4.1.4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
4.2 疗效评价 |
4.2.1 治疗前两组间症状、主观感觉情况比较 |
4.2.2 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 |
4.2.3 治疗后两组组间对照 |
4.2.4 两组自身治疗前与随访对照 |
4.3 不良反应 |
5 小结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
1.1 命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治疗 |
1.5 转归预后 |
2 现代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
2.4 治疗 |
3 留针时间的研究现状 |
4 不同留针时间治疗感冒的研究现状 |
5 对风寒感冒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6 治疗方案的选择 |
7 结果及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2 风寒感冒疗效评价表 |
附件3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3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经络图谱的变化及彩光结合穴位疗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感冒的认识及治疗 |
1.1 古代医家对感冒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对感冒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感冒的认识及治疗 |
3 风寒型感冒的治疗近况 |
3.1 现代医药疗法 |
3.2 中医药疗法 |
4 经络能量分析仪(M.E.A.D.)的研究进展 |
4.1 良导络检测系统的研究 |
4.2 经络能量分析仪(M.E.A.D.)的医学意义 |
4.3 经络能量分析仪(M.E.A.D.)与中医经络辨证 |
4.4 经络能量分析仪(M.E.A.D.)与《伤寒论》 |
5 彩光疗法的研究 |
5.1 可见光概述 |
5.2 彩光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
5.3 彩光疗法的基本原理 |
5.4 彩光疗法中的三种状态和功能圈 |
5.5 颜色的意义及用途及测定 |
5.6 彩光疗法与中医的结合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分组 |
1.3 观察指标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标准 |
2.3 治疗器材 |
2.4 治疗方法 |
2.5 疗效判定 |
2.6 统计方法 |
3 治疗结果 |
3.1 感冒组治疗前和健康组经络图谱变化的差别 |
3.2 感冒组患者彩光治疗前后症状对比 |
3.3 感冒组患者彩光治疗前后经络图谱中"三区"的变化 |
3.4 健康组20分钟后经络图谱中"三区"的变化 |
3.5 风寒型感冒患者采用排毒疗法后经络图谱变化 |
3.6 风寒型感冒患者采用肺大肠功能圈疗法后经络图谱变化 |
3.7 接受彩光治疗患者安全性 |
结论 |
分析与讨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急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
1.1中药治疗 |
1.2针灸治疗 |
1.3中医外治法 |
2现代医学研究 |
2.1病因 |
2.2病理 |
2.3治疗方法 |
(5)抓痧疗法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
3 风寒型感冒的治疗近况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治疗结果 |
结论 |
讨论与分析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拔罐加温和灸治疗风寒感冒(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拔罐法 |
2.2 温和灸法 |
3 治疗结果 |
3.1 疗效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4 典型病例 |
5 讨论 |
四、拔罐加温和灸治疗风寒感冒(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证据研究[J]. 罗小军,熊俊,陈日新.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9)
- [2]不同留针时间对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对照[D]. 曹宏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1)
- [3]30例风寒型感冒患者经络图谱的变化及彩光结合穴位疗法的临床观察[D]. 张裕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4]急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近况[J]. 胡启煜,王洪波,刘学俊. 江西中医药, 2010(10)
- [5]抓痧疗法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临床研究[D]. 王宇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8(03)
- [6]拔罐加温和灸治疗风寒感冒[J]. 马冀芳. 中医外治杂志,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