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明市某市场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宣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毕艳[1](2020)在《云南省部分地区不孕症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隆阳区和会泽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采用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及曲靖市会泽县两个地区不孕症患者人群的就医行为进行研究,探索此人群就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不孕症诊疗服务的提供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定量研究采用研究组自制的问卷对所抽取的不孕症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不孕症患者是由乡级妇幼专干对不孕症患者数量摸底之后,电话联系符合研究纳入条件的患者,在取得患者同意后与其约定好时间到当地乡镇卫生院参与调查。定性研究主要采用个人深入访谈法分别对患者、患者家属、不孕症诊治专科医生进行访谈以了解患者就医行为等相关信息。采用频率/构成比、卡方检验、t/F检验等分析描述患者的就医行为,二分类Logistic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 果](1)患者基本情况:共调查不孕症患者345人,其中会泽县患者204人,平均年龄34.79±7.18岁,患者配偶平均年龄37.90±7.29岁;隆阳区患者141人,平均年龄28.03±6.08岁,患者配偶平均年龄29.91±5.28岁。会泽县原发不孕患者140人(68.63%),继发不孕患者64人(31.37%);隆阳区原发不孕患者83人(58.87%),继发不孕患者58人(41.13%)。(2)患者就医情况:345名患者中有339名患者(98.26%)寻求过医疗服务。339名寻求过医疗服务的患者中,①迄今为止就诊过2-3家医疗机构的患者数量为168(49.56%),就诊过3家以上的有81人(23.89%)。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到自觉不能怀孕而去医疗机构就诊的间隔时间小于6个月的有73人(21.53%),6~11个月的有113人(33.33%),1~2年的有95人(28.02%),2年以上才就诊的有58人(17.11%)。双方均做过系统不孕检查的有238人(70.21%)。患者从亲戚朋友处获取医疗机构信息的比例最大,占71.68%。89.09%的患者在选择医疗机构时最关注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②患者首次就诊时有74.63%的患者选择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其中46.64%的人是因为其技术水平高;有10.03%的患者选择了私立医院,其中47.06%的人是因为亲戚朋友推荐。首诊经历很不满意的患者占25.33%,非常满意的患者占3.33%。去往能够系统诊治不孕症的公立医院的患者中有47人(23.50%)对就诊经历很不满意,106人(53.00%)表示一般,6人(3.00%)表示非常满意。③患者最近一次就诊时有83.33%的患者选择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其中52.22%的人是因为其技术水平高;有8.33%的患者选择了私立医院,其中62.96%的人是因为亲戚朋友推荐,51.85%人是因为广告媒体推荐。④继发不孕患者就医情况:其中有孩子的患者在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到自觉不能怀孕而去医疗机构就诊的间隔时间少于6个月的占20.97%,6~11个月的占30.65%,1~2年的占25.81%,2年以上的占22.58%;没有孩子的继发不孕患者在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到自觉不能怀孕而去医疗机构的间隔时间少于6个月的占28.57%,6~11个月的占39.29%,1~2年占25.00%,2年以上占的7.14%。有孩子的不孕症患者就医时双方均进行过系统检查的占55.23%,没有孩子的占66.07%。有孩子的不孕症患者首次就诊的医疗机构为能够系统诊治不孕症的公立医院的有41人,占66.13%;没有孩子的患者首诊医疗机构为能够系统诊治不孕症的公立医院的占35.71%,该比例低于有孩子的继发不孕患者比例(χ2=10.900,P=0.002)。有孩子的患者最近一次就诊的医院机构选择能够系统诊治不孕症的公立医院有39人,占62.90%;没有孩子的患者选择该类医疗机构的比例低于有孩子的患者,仅占28.57%(χ2=13.936,P<0.001)。(⑤寻求医疗服务后仍未妊娠者有180人(82.19%)表示仍会继续寻求医疗服务。(3)影响患者就医行为的因素:①患者就医时机影响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及时就医组人群相比,年龄在30岁以下的患者更加容易出现从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到自觉不能怀孕而寻求医疗服务的间隔时间超过两年的情况(B=-1.732,OR=0.177,95%CI:0.032~0.985,P=0.048),即延迟就医;以家庭没有固定收入为参考项,患者家庭有固定收入者更加容易出现在从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到自觉不能怀孕而寻求医疗服务的间隔时间<12个月的情况(B=0.876,OR=2.402,95%CI:1.255~4.595,P=0.008),即过早就医。②患者首诊医疗机构是否为能够系统诊治不孕症的公立医院影响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B=0.305,OR=1.356,95%CI:1.047~1.756,P=0.021)、家庭年收入(B=0.365,OR=1.441,95%CI:1.006~2.062,P=0.046)越高的患者首诊时更倾向于选择能够系统诊治不孕症的公立医院;婚龄(B=-0.454,OR=0.635,95%CI:0.417~0.967,P=0.034)、不孕年限(B=-0.341,OR=0.711,95%CI:0.541~0.934,P=0.014)越短的患者首诊时选择不能系统诊治不孕症的公立医院的可能性越大。[结 论]大约半数的不孕症患者就诊过2~3家医疗机构,其在就诊时最关注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因此在首次就诊和最近一次就诊时大部分患者都选择了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但是还有部分患者在首诊时选择了不能系统治疗不孕症的医疗机构。同时,患者的就医时机存在过早或过晚的现象。影响患者就医时机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和家庭是否有固定收入;影响患者首诊时选择医疗机构类型是否为能够系统治疗不孕症的公立医疗机构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婚龄及不孕年限。因此,建议基于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从医疗服务体系、卫生政策、能力资源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引导患者建立正确、有效的就医行为。
李敏[2](2016)在《新疆农村基层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社会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调查新疆农村基层贫困人群的发病率、卫生服务利用率、医疗保险拥有率等的差异,分析疾病对贫困家庭的经济风险以及贫困家庭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同时测算贫困人群参加基本医保资金缺口,提出适宜于贫困人群就医优的惠政策及医保模式,最终使得新疆农村基层贫困人群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及医疗保障。方法:本研究将主要应用文献归纳分析、焦点问题深入访谈、现场调查、专家咨询、逻辑演绎、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新疆农村基层贫困家庭在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不及非贫困家庭。2.新疆农村基层贫困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2.63%,慢性病患病率为24.08%。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在两周就诊和其就诊流向都具有统计学差异。3.新疆农村基层贫困人群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知晓率为87.63%,贫困人口利用/需要比R=464932.14,非贫困人口的利用/需要比R=405480.67,贫困人口卫生服务利用高于非贫困人口。4.影响贫困人群医疗需求的因素,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收入、医保参保情况、住院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5.贫困人群住院率为8.33%,其中74.12%的患者选择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经济困难是应住院未住院人群的主要原因。6.在补偿效果上,非贫困人群整体医疗保障补偿效果要好于贫困人口;而在新农合主体医保制度补偿效果上,贫困人群的补偿效果要好于非贫困人群。7.影响农村基层贫困人群补偿效果的因素分别有参加医疗保障制度的情况、住院机构的类别、未补偿部分的结构。结论:1.新疆农村基层贫困人口在卫生服务利用上与非贫困人口有一定差距,经济困难是导致差距的主要原因,住院费用是家庭疾病经济风险的主要来源。2.新疆农村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优化设定结构和运行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对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和补偿效果上有积极作用。
沈海虹[3](2006)在《“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我国转型期背景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推行所面临的重重障碍,通过建立“关联人群”的分类,借助“集体选择理论”视野,借鉴欧美国家二战后城市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系统地疏理了遗产保护得以顺利推行的主体力量建构与社会机制建设,有针对性地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实践的建议。从强制向诱致的迈进,是本文提议的方向。 论文上篇分析研究了城市遗产保护的“集体选择”主体,对这些主体力量所应赋予的权力、责任以及他们参与“选择”的方式,进行了制度建设的总结和建议,这些内容包括建构遗产官方“核心管理人”、培育民间保护力量以及“公众参与”、“社区营造”等途径。 论文下篇借助“集体选择理论”推行公共政策时所关注的“效率”、“公平”和“激励”三个标准,就城市遗产的权属建构、私人权益保障和经济激励制度,对西方国家的城市遗产保护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藉此提出了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制度建设方向。
郑克勤,肖义泽,李洪,李徽,李桂云[4](2003)在《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短期培训的即时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郑克勤,肖义泽,李徽,李洪,李桂云,李洪运[5](2002)在《昆明市某市场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宣传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个体工商户的艾滋病宣传教育问题,采用宣传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昆明市最大的螺蛳湾综合批发市场的个体工商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①短期宣传教育干预是有效的,但存在局限性; ②感染途径知识与预防措施知识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存在脱节现象; ③预防措施知识的掌握问题,是宣传教育干预过程中的一个瓶颈性问题。建议: ①宣传教育干预活动应注意长期性、经常性和针对性,以解决知识掌握上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②宣传教育干预的重点与难点,应放在感染途径与预防措施之间的有机联系上,以解决知识掌握上的瓶颈性问题。
二、昆明市某市场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宣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明市某市场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宣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部分地区不孕症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隆阳区和会泽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不孕症的流行现状 |
1.2 不孕症发生原因及对家庭、社会的影响 |
1.3 就医行为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1.3.1 就医行为的概念 |
1.3.2 就医行为的理论基础 |
1.4 不孕症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 |
2 研究目的 |
2.1 总体目标 |
2.2 具体目标 |
3 理论框架 |
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4.1 研究类型及研究方案 |
4.2 研究现场的选择 |
4.3 定量调查 |
4.3.1 样本量的计算 |
4.3.2 调查对象选取标准 |
4.3.3 调查对象的来源 |
4.3.4 定量研究内容及方法 |
4.4 定性调查 |
4.4.1 访谈对象的确定 |
4.4.2 访谈内容 |
4.5 研究思路及数据处理 |
4.6 质量控制 |
4.7 伦理学问题 |
4.8 技术路线 |
5 主要研究结果 |
5.1 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基本情况 |
5.2 不孕症患者就医行为 |
5.2.1 患者就医时机及医疗机构信息获取情况 |
5.2.2 患者首次就诊情况 |
5.2.3 患者最近一次就诊情况 |
5.2.4 继发不孕患者就医情况 |
5.2.5 患者就诊花费情况 |
5.2.6 未妊娠者对于继续就医的选择 |
5.3 患者个人心理、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
5.4 患者不孕知识认知情况 |
5.4.1 对就医时机的认知 |
5.4.2 对不孕风险的认知 |
5.4.3 对不孕病因及治疗方法的认知 |
5.4.4 不同类型患者不孕症知识认知得分 |
5.4.5 患者不孕知识获取渠道 |
5.5 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5.5.1 患者就医时机影响因素分析 |
5.5.2 患者首诊医疗机构类型影响因素分析 |
6 讨论 |
6.1 患者就医行为分析 |
6.1.1 患者就医整体情况 |
6.1.2 患者就医行为特点 |
6.2 影响患者就医行为的因素 |
6.2.1 患者就医时机的影响因素 |
6.2.2 患者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类型的影响因素 |
7 建议 |
7.1 医疗服务体系方面 |
7.1.1 完善婚前保健服务内容 |
7.1.2 健全基层生殖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专业医务人员素质 |
7.2 卫生政策方面 |
7.2.1 考虑将不孕症治疗部分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
7.3 能力资源方面 |
7.3.1 医院应协助社区做好不孕症知识健康教育 |
7.3.2 规范化网络寻医问诊信息,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 |
7.3.3 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治疗信心 |
8 结论 |
9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不孕症患者就医行为调査问卷 |
附录2 两个地区接受调査不孕人数分布情况表 |
附录3 关于不孕症患者就医行为相关内容的访谈提纲 |
综述 不孕症患者就医行为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新疆农村基层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社会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分析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转型期的城市遗产保护 |
1.2 相关概念和辨析 |
1.2.1 城市遗产 |
1.2.2 历史保护 |
1.3 我国遗产保护现状与背景 |
1.3.1 单体对象多元化 |
1.3.2 多层次的整体保护体系建立 |
1.3.2.1 “点—线—面”多层次保护 |
1.3.2.2 区域化网络化的遗产廊道和文化路径 |
1.3.2.3 结合城市更新 |
1.3.3 适应性再利用的兴起 |
1.3.4 整体性保护 |
1.4 文献综述 |
1.5 论文视点的建立 |
1.5.1 现状的困扰与遗产保护的关联人群分类 |
1.5.2 遗产保护的集体选择 |
1.6 论文框架、研究过程与方法 |
1.6.1 论文框架 |
1.6.2 研究过程 |
1.6.3 研究方法 |
上篇: “选择主体与方式” |
第二章 官方“核心管理人” |
2.1 西方国家的遗产“核心管理人” |
2.1.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 |
2.1.2 英格兰遗产—— EH |
2.1.3 法国“文化遗产司”及“国家建筑师”AUE |
2.1.4 合作与放权 |
2.1.5 总结 |
2.2 我国城市文化遗产“核心管理人”建构 |
第三章 自下而上的保护力量 |
3.1 公众参与 |
3.1.1 公众参与 |
3.1.2 参与梯级与形式 |
3.1.3 我国的现状与展望 |
3.2 公益组织 |
3.2.1 信托组织 |
3.2.2 公益法人团体 |
3.2.2.1 财团法人 |
3.2.2.2 社团法人 |
3.2.3 我国公益保护组织建构 |
3.2.3.1 现状 |
3.2.3.2 建构方向 |
3.3 社区营造 |
3.3.1 社区营造及其模式 |
3.3.2 遗产保护的社区营造运动 |
3.3.2.1 日本的社区营造运动 |
3.3.2.2 美国的社区营造运动 |
3.3.2.3 台湾的社区营造运动 |
3.3.3 社区建筑师和社区组织 |
3.3.3.1 社区建筑师 |
3.3.3.2 社区组织 |
3.3.4 我国的社区营造与展望 |
3.4 附录 |
1. 美国早期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个人力量 |
2. 日本各地城市社区营造案例 |
3. 美国“公共土地信托”2004年度财务报表 |
4. 英国“维多利亚协会”2004年度财务状况表 |
5. 台湾“财团法人芦洲李宅古迹维护文教基金会”捐助及组织章程 |
下篇: “选择效率与标准” |
第四章 选择效率:权属建构 |
4.1 遗产产权 |
4.2 权属状况 |
4.3 权属建构 |
4.3.1 产权私有化 |
4.3.2 产权“有限”国有化 |
4.3.3 产权分离 |
4.3.3.1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4.3.3.2 所有权与用益权分离 |
4.3.3.3 我国的展望 |
4.3.4 结语 |
第五章 选择标准一:私权保障 |
5.1 财产权保障 |
5.1.1 侵害方式:征收与限制 |
5.1.1.1 征收 |
5.1.1.2 限制 |
5.1.2 补偿方式 |
5.1.2.1 征收补偿 |
5.1.2.2 限制补偿 |
5.2 生存权保障 |
5.2.1 遗产保护下的弱势群体 |
5.2.2 “缙绅化”现象 |
5.2.3 解决方式 |
5.2.3.1 可支付住宅的外部援助 |
5.2.3.2 弹性灵活的保护计划 |
5.2.3.3 腾迁安置环节 |
5.3 结语 |
5.4 附录(案例研究) |
1. 巴尔迪摩市“屠夫山”社区营造:维系多收入阶层混合居住的传统 |
第六章 选择标准二:激励机制 |
6.1 税费制度 |
6.1.1 美国政府的税费政策 |
6.1.2 我国的展望 |
6.2 资金补助 |
6.2.1 各国政府补助的主要特点 |
6.2.2 美国的政府补助 |
6.2.3 英国的政府补助 |
6.2.4 我国城市遗产保护的政府补助 |
6.3 地役权制度 |
6.4 发展权转移 |
6.5 其它激励方式 |
6.6 结语 |
6.7 附录 |
1. 美国各州遗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 |
2. 美国接收“保护地役权”的民间组织(联邦和州一级) |
3. “拯救美国文化珍宝”SAT计划2005年(部分)援助项目 |
4. 台湾古迹土地容积转移办法-1999年 |
5. 面向私人的保护补助(以伦敦为例) |
6. 面向公益保护组织的补助(以伦敦为例) |
7. 杭州市2004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项目安排明细表 |
8. W市XX街历史街区保护修建工程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一览表 |
第七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历程 |
2.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历程 |
3. 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历程 |
4. 英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历程 |
5. 法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历程 |
6. 日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历程 |
7. 国际性组织和宪章、公约 |
8. 插图索引 |
9. 表格索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短期培训的即时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2 结果 |
2.1 调查人数 |
2.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Ⅰ。 |
2.3 培训前后全部题目答对的情况 |
2.4 培训前后全部答对有关预防措施题目的情况 |
2.5 培训前后全部答对有关感染途径题目的情况 |
2.6 培训前后各个题目答对的情况 |
3 讨论 |
3.1 个体工商户人群是HIV/STD易感人群,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3.2 短期培训是有效的, 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3.2.1 短期培训的有效性 |
3.2.2 短期培训的局限性 |
3.2.2.1 短期培训前知晓率较高的问题, |
3.2.2 短期培训前知晓率较低的问题, |
3.2.2.3 短期培训难于解决目标人群相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问题, |
(5)昆明市某市场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宣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2 结果 |
2.1 调查人数 |
2.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2.2.1 年龄: |
2.2.2 性别: |
2.2.3 学历: |
2.3 干预前后全部题目答对的情况 |
2.4 干预前后全部答对有关预防措施题目的情况 |
2.5 干预前后全部答对有关感染途径题目的情况 |
3 讨论 |
3.1 健康教育干预的必要性 |
3.2 健康教育干预的有效性 |
3.3 短期健康教育干预的局限性 |
3.4 对今后健康教育干预工作的建议 |
四、昆明市某市场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宣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部分地区不孕症患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隆阳区和会泽县为例[D]. 毕艳.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新疆农村基层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社会调查及对策研究[D]. 李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2)
- [3]“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 沈海虹. 同济大学, 2006(09)
- [4]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短期培训的即时效果分析[J]. 郑克勤,肖义泽,李洪,李徽,李桂云. 皮肤病与性病, 2003(02)
- [5]昆明市某市场个体工商户艾滋病知识宣传探讨[J]. 郑克勤,肖义泽,李徽,李洪,李桂云,李洪运. 卫生软科学,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