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江冲传》中“桐木人”问答

《汉书·江冲传》中“桐木人”问答

一、《汉书·江充传》“桐木人”小考(论文文献综述)

陈亮[1](2020)在《东汉人形木牍与镇墓符箓》文中认为墓葬文书[tomb texts]的物质性在近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的一类特殊文书由索安命名为葬仪文书[funerary texts],并作了初步探讨。然而对于一些相关的基本问题,诸如墓葬文书与非墓葬文书的分界问题、葬仪文书所反映的宗教观念的性质问题,却尚未有定论。本文将以两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为例,尝试对汉代墓葬文书中的厌劾之术及其观念背景作出新的探讨。长沙东牌楼人形木牍在以往的研究中或被看作是一件出自墓葬的符箓物品[talismanic object],将其归入葬仪文书的范畴,

陈亮[2](2019)在《东汉镇墓文所见道巫关系的再思考》文中提出东汉镇墓文是一类葬仪文书,文字、材质和形式各异,但都放置在墓中,用于沟通阴、阳两界的同时又隔离死者和生人,以达到保护死者和生人的目的。这类文书的作者也是镇墓仪式的施行者,对于他们的身份问题,长久以来存在两类意见,迄

陈嘉礼[3](2015)在《有虫还是无虫?——中国上古医疗史中的“蛊”》文中认为中国医疗史的研究在过去百年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蛊"作爲一个与疾病有关的名词,虽然在古代医学或非医学的文献中屡见不鲜,但前人多把视野聚焦在畜蛊害人之上,忽略了"蛊"在医学疾病中的意义。本文以甲骨文、清华简及其他先秦文献入手,探索"蛊"在先秦时期的含意,并讨论古人防"蛊"与治"蛊"之法,亦会窥探上古医疗疾病观。

王亚宁[4](2012)在《汉代后宫的巫术案件》文中研究指明汉代后宫中巫术案件频发,近一半后妃因牵涉巫术案件而被废杀,动辄牵累数万人卷入案中。由于案涉后宫,牵涉皇族隐秘且是汉代被视为“大逆不道”的重案要案,汉代后宫的巫术案件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分三章对汉代后宫的巫术案件进行探讨。第一章介绍了汉代后宫中巫术的类型及巫术案件的概况。对汉代后宫中比较常见的四种巫术:巫蛊、媚道、祝诅、左道做了简要论述,并对几种巫术的关系进行了考释。分罪行确凿和诬陷立案两种情况归纳了汉代后宫中巫术案件的概况。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论述汉代后宫巫术案件牵涉的职官与诉讼程序。牵涉的职官分日常负责、辅助性质和皇帝的特殊安排三类。诉讼程序为发现者上报皇帝,皇帝同意立案后亲自任命相关官员或派遣使者进入案验、取证、判决等阶段,现场勘查与书证物证在判决中发挥重大作用。如果案件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调查官员会将初步拟定的罪名与量刑上报皇帝,皇帝往往依据天理人情作出最终判决并下诏执行。第三章总结汉代后宫巫术案件频发的原因及影响。分文化、制度、政治与巫术的作用及特点四个方面分析了汉代后宫巫术案件频发的原因,并总结后宫巫术案件的影响为:扰乱了法制秩序,败坏了吏治政风与加剧了宫廷斗争。

俞香顺[5](2011)在《桐木器具与丧葬文化》文中指出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梧桐兼指梧桐(青桐)与泡桐(白桐)。《庸阝风.定之方中》云:"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清代陈启源《毛诗稽古篇》卷二十八云:"《定之方中》之桐,白桐也,……名泡桐。"泡桐易生速长,纹理通直,材质优良,易于剖析、雕斫,适用范围非常广;古代的桐木制品一般是取材于泡桐,笔者将有系列考论。

姜英辉[6](2009)在《秦汉时期的巫祝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先秦两汉时期,巫祝的涵义大致有三种:掌管神职的官职;以沟通鬼神作为谋生手段的群体;沟通鬼神的方式。对于前两种涵义,前辈学者已经多有探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巫祝的第三种涵义。作为沟通鬼神的一种手段,巫祝的内容大致有三种:祈福攘灾的祝祷活动、祟祸害人的祝诅活动和与疾病治疗有关的祝由术。这些内容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衣食住行等,对于我们了解当时人的思想认识、疾病医疗、社会风俗等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传世文献、考古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从部分到整体,对秦汉时期的巫祝活动作了归纳总结与探究。本文共分六章,除去引言和结论,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先秦两汉时期巫祝的涵义及变化,通过对先秦两汉巫祝涵义的比较,得出了巫、祝原为古代政权中掌管神职的不同官职,后来随着礼崩乐坏的发展,其身份有所下降,而其服务对象也逐渐转向民间,形成了盛行的民间巫祝群体,他们的巫祝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祈福禳灾、祝诅致祸和祝由疗疾。第二,祈福攘灾的祝祷活动,通过对秦汉文献中的祝祷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得出了秦汉时期的祝祷活动主要包括祈福寿、祷疾病、求丰收、求雨(止雨、止水)、求子、祷兵等,并且具有祝祷的对象(神灵)众多、既有官方祝祷也有民间祝祷、既有普通祝祷也有移祸的秘祝等特点的结论。第三,祟祸害人的祝诅活动,通过对秦汉时期祝诅资料的系统整理,发现秦汉时期的祝诅活动主要有“祠诅”、“巫蛊”、“挟媚道”等形式,并且具有汉胡杂糅、既有官方祝诅活动也有民间祝诅活动、多和政治斗争有关等特点。第四,治疗疾病的祝由术,通过对中医经典和考古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历代学者对祝由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但多把它当做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祝由具有巫术的形式和内容;祝由具有中国古代巫术和中医的双重特征。

李瑞(Sare Aricanli)[7](2005)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范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而三阴三阳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三阴三阳的论述,并且三阴三阳所指的对象不同,排列方式也不同。本论文主要选择两个医学三阴三阳的对象(经脉与运气)来谈关于三阴三阳的一些关键问题:三阴三阳是什么?三阳指的是太阳还是阳明?为什么用三阴三阳而不用二阴二阳?三阴三阳的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理解三阴三阳的多样性?社会历史背景与历代学者的工作环境对天文学与医学有什么样的影响?天人感应思想与我们所选的医学三阴三阳的两个例子——经脉与运气有什么样的关系?应该怎么理解阴阳五行结合?经脉与运气这两例子与阴阳五行结合有什么关系? 本论文汇集了中国、美国、日本、英国与法国有关学者对三阴三阳问题研究的观点。 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黄帝内经》的书名、结构、历代《黄帝内经》与今本《黄帝内经》的关系、成书年代进行简考。 第二部分从《周易》六子卦、天文学、思想史背景三个方面分析三阴三阳的来源。其中《周易》论述了六子卦与三阴三阳之间有密切关系,也提到学术界关于“易医是否相关”问题的论争。然后列出了不同的古代天文学学说与三阴三阳的关系,以及天文学与皇权的密切关系。最后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阴阳五行的结合。 第三部分研究医学三阴三阳的两个例子——经脉与运气。经脉的研究当中先讲了经脉学说的发展,论述了两个《十一脉灸经》与《灵枢·经脉》篇对经脉系统的认识,也提出学术界对经脉发展与这发展当中的着作的次序有不同的观点。然后探讨经脉方面的一些关键的问题:经脉数、经脉名、经脉循环。从而了解天人感应的思想在经脉学说当中占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运气的研究当中先列出了系统化的运气学说,然后论述了运气学说不同的推算方法。最后讲了运气学说的历史背景,与运气学说在医学领域当中的作用。了解了天人感应思想在运气学说中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讨论“三阴三阳是什么?”“为什么不用二阴二阳而用三阴三阳?”“为什么三阴三阳有多样性?”与“我们应该怎么看三阴三阳多样性的解释?”这些问题。关于三阴三阳的意义、多样性等问题并没有一个答案,而答案是多层次的,只要从思维模型角度、社会历史背景等角度来探讨这问题,才可以得出一种全面的认识。

潘文献[8](2005)在《苗人、巫蛊:对于他者的想象和指控》文中研究说明蛊是古代传说中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相互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中害人。尽管人们往往想象苗人放蛊,但是在汉人社会中有关放蛊的巫术想象和指控的历史更为悠久。汉人的巫蛊观念是基于对疾病原因的想象和对巫术行为的想象而衍生出的混合产品。 明清时期,大量的汉人移民进入西南地区。在他们周围是不熟悉的自然环境和敌对的少数民族。新环境里遭受的许多疾病在中医里被诊断为蛊疾。汉人移民对周围的各种潜在危险感到不安和忧虑。汉人开始想象南方的少数民族使用蛊毒来毒害他们的,并对此保持警惕。明清以来,苗汉矛盾加剧,苗人不断地爆发起义。由于苗汉之间有显着差异的社会结构、文化实践和文化观念以及双方维持显着民族边界的愿望造成了汉人对苗人的巫蛊想象。特别是想象苗人妇女放蛊。这种想象借助疾病、谣言以及文化产品使汉人对苗人感到恐惧。 苗人社会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于特定人群的类似的想象和指控。没有证据表明苗人的这种巫蛊观念是原生的。相反,它们可能是在苗汉文化交流中汉人巫蛊观念传入的结果。苗人社会用强烈的鬼神观念内化汉人巫蛊观念的结果。 苗人社会由于巫蛊信仰的存在形成了对于所谓有“蛊”人家的心照不宣的排斥和封锁。有“蛊”的人被其他人认为是不洁净的、危险的,应当加以警惕并与之保持距离。特别是在婚姻中人们尽量避免与有“蛊”的人家开亲。对祖先的崇敬和现实的压力迫使这种婚姻禁忌一直长期存在。 不仅汉人社会利用巫蛊对苗人进行巫术想象和指控,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也对苗人进行类似的想象和指控。而在苗人社会内部,人们又对那些房族小、社会关系差人缘不好、迁居却不能融入当地社会的少数人进行想象和指控。 巫蛊是一种对于他者的巫术想象和恶意指控,人们通过这种想象和指控力图构建和改变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权利关系。

李建民[9](2001)在《《汉书·江充传》“桐木人”小考》文中提出据《汉书》记载,江充曾制桐人祝诅汉武帝。江充通晓医术,并据医理解释巫蛊事。汉代不少法术都与木人有关。在墓葬礼俗多以梧桐人为像,称之为桐人或偶人。江充以医理言巫蛊,显示医、巫之间藕断丝连的关系。

二、《汉书·江充传》“桐木人”小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书·江充传》“桐木人”小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东汉人形木牍与镇墓符箓(论文提纲范文)

    覃超人形木牍

(2)东汉镇墓文所见道巫关系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二分析
    (一)重复、复重、重、复
    (二)钩挍、勾校、抅籍、钩注、勾伍、勾
    (三)注
    (四)适
    (五)解
    (六)岁月破煞
三偶人
四五石
五符箓
六印章
七时间分布
结论

(3)有虫还是无虫?——中国上古医疗史中的“蛊”(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甲骨卜辞中的“蛊”
三、清华简中的“蛊”
四、先秦其他文献中的“蛊”
五、如何防“蛊”和治“蛊”
六、从“蛊”看中国上古的病因观
七、结语

(4)汉代后宫的巫术案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源起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与研究方法
        一、学术史回顾
        (一) 汉代巫术研究回顾
        (二) 汉代司法制度研究回顾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代后宫的巫术及相关案件情况
    第一节 汉代后宫的巫术
        一、巫术的类型
        (一) 巫蛊
        (二) 媚道
        (三) 祝诅
        (四) 左道
        二、几种巫术的互称
    第二节 汉代后宫巫术案件的情况
        一、罪行确凿
        二、诬陷立案
第二章 汉代后宫巫术案件的司法审判
    第一节 负责案件的职官
        一、日常负责的官员与机构
        二、辅助性质的官员与机构
        三、皇帝的特殊安排
    第二节 案件的诉讼程序
        一、告劾
        二、审判程序
        (一) 案验
        (二) 取证
        (三) 判决
        1. 罪名
        2. 量刑
        三、判决的生效及执行
        (一) 对后妃的惩治
        1. 打入冷宫
        2. 下狱
        3. 赐死
        (二) 对其他相关人员的惩治
第三章 汉代后宫巫术案件频发的原因及影响
    第一节 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文化原因
        二、制度原因
        三、政治原因
        四、巫术的作用与特点
    第二节 案件的影响
        一、扰乱了法制秩序
        二、败坏了吏治政风
        三、加剧了宫廷斗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汉代后宫巫术案件的职官表
    附录2:汉代后宫巫术案件司法审判表
致谢

(5)桐木器具与丧葬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桐 棺
    (一) 桐棺的广泛应用:泡桐;山东;产业
    (二) 桐棺的文化意义:俭;罪;文人
二.桐 人
    (一) 陪葬与镇墓
    (二) 巫蛊与针灸
三.桐 杖
    (一) 桐杖与古代丧制
    (二) 桐杖的民间遗存

(6)秦汉时期的巫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
二、先秦两汉时期巫祝的涵义及变化
    (一) 巫、祝为官职
    (二) 巫、祝为一类人
    (三) 巫祝为沟通鬼神的方式
三、祈福禳灾的祝祷活动
    (一) 秦汉时期祝祷的主要内容
    (二) 秦汉时期祝祷活动的特点
四、祟祸害人的祝诅活动
    (一) 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的祝诅活动
    (二) 先秦两汉时期祝诅的形式及原理
    (三) 秦汉时期祝诅的特点
五、和疾病治疗相关的祝由术
    (一) “祝由”的涵义及演变
    (二) 秦汉时期的祝由资料及其特点
    (三) “祝由”巫、医辨
六、结语
附表一:前四史祝祷资料汇总表
附表二:两汉祝诅事件表
参考文献
后记

(7)《黄帝内经》三阴三阳范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黄帝内经》有关问题简考
    1.《黄帝内经》书名
    2.历代《黄帝内经》与今本《黄帝内经》的关系
    3.《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
第二部分 三阴三阳的来源
    1.《周易》的六子卦(家庭卦)
        1.1 医易是否同源?
        1.1.1 中医与《周易》没有关系
        1.1.2 中医与《周易》有密切的关系
        1.1.2.1 从实践行为层面考察
        1.1.2.2 从文字载体层面考察
        1.1.2.3 从理论思维层面考察
    2.天文学
        2.1 三阴三阳与古代天文学说
        2.1.1 盖天说
        2.1.2 浑天说
        2.1.3 宣夜说
        2.2 天文学的重要地位
        2.2.1 《史记》当中的天文学影响
        2.2.2 天文学与皇权的关系
        2.2.3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
        2.2.4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2.2.5 天文学与皇权关系的结论
    3.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
        3.1 张其成对阴阳五行的结合的理解
        3.2 山田庆儿对阴阳五行结合的理解
        3.3 Sivin对阴阳五行结合的理解
        3.4 廖育群对阴阳五行结合的理解
第三部分 三阴三阳的医学涵义——以经脉与运气为例
    1.经脉
        1.1 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对经脉的认识
        1.1.1 《阴阳十一脉灸经》
        1.1.2 《足臂十一脉灸经》
        1.2 《灵枢·经脉》与《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的关系
        1.3 经脉数
        1.4 经脉命名
        1.4.1 阳明
        1.4.2 厥阴
        1.5 经脉循环
    2.运气学说
        2.1 系统化的五运六气学说
        2.2 运气学说不同的推算方法
        2.3 运气学说的历史背景
        2.4 运气学说在医学领域当中的作用
第四个部分 讨论
    1.三阴三阳是什么?
    2.为什么不用二阴二阳而用三阴三阳?
        2.1 思维模式的二分法与三分法
        2.1.1 山田庆儿对二分法与三分法的解释
        2.1.2 张其成对二分法与三分法的解释
        2.2 阴阳的二分法与三分法
    3.为什么三阴三阳有多样性?
    4.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三阴三阳多样性的解释?
致谢
个人简历

(8)苗人、巫蛊:对于他者的想象和指控(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巫蛊之为想象的巫术指控
    第一节 巫与巫术
    第二节 蛊与巫蛊
第二章 中华帝国历史上的巫术想象和指控
    第一节 汉代的“巫蛊”基本指的是黑巫术
    第二节 灵性益虫的出现并写入史籍
    第三节 巫蛊故事的基本定型
第三章 苗夷走进帝国的想象和指控
    第一节 南地区放蛊传说的兴起
    第二节 汉人社会对苗人的恐惧和想象
    第三节 汉人社会对苗人巫蛊想象的原因
第四章 苗人社会的“巫蛊”信仰和指控
    第一节 “巫蛊”信仰和指控
    第二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苗人信仰系统
    第三节 苗人社会的巫蛊传说
    第四节 巫蛊想象的社会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声明

四、《汉书·江充传》“桐木人”小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东汉人形木牍与镇墓符箓[J]. 陈亮. 新美术, 2020(12)
  • [2]东汉镇墓文所见道巫关系的再思考[J]. 陈亮. 形象史学, 2019(01)
  • [3]有虫还是无虫?——中国上古医疗史中的“蛊”[J]. 陈嘉礼. 人文中国学报, 2015(00)
  • [4]汉代后宫的巫术案件[D]. 王亚宁.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8)
  • [5]桐木器具与丧葬文化[J]. 俞香顺. 农业考古, 2011(04)
  • [6]秦汉时期的巫祝研究[D]. 姜英辉. 郑州大学, 2009(02)
  • [7]《黄帝内经》三阴三阳范畴的研究[D]. 李瑞(Sare Aricanli).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8]苗人、巫蛊:对于他者的想象和指控[D]. 潘文献. 中央民族大学, 2005(04)
  • [9]《汉书·江充传》“桐木人”小考[J]. 李建民. 中国科技史料, 2001(04)

标签:;  ;  ;  ;  ;  

《汉书·江冲传》中“桐木人”问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