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鸡微卫星DNA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扁鸡微卫星DNA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一、边鸡微卫星DNA标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典辉[1](2020)在《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其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扬州鹅作为高产优势鹅品种,且体型适中,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鲜美,整齐度高,遗传性能稳定,深受养殖户欢迎。但近几年来,随着肉鹅产业化进程加快,市场对大体型、花斑(头部、背部两侧存在灰色斑块)鹅品种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一市场变化需求,开展了扬州鹅分化选育,初步形成了扬州鹅A品系(YA,高产型)、扬州鹅B品系(YB,兼用型)、扬州鹅C品系(Yc,快长型),同时还发现,有部分鹅羽色呈现花斑羽。为了探明分化选育过程中,不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变化以及花斑羽色遗传规律,本文以扬州鹅育种中心选育的3个扬州鹅品系为实验对象,对3个扬州鹅品系的STR遗传多样性检测,进一步通过杂交试验验证不同品系间是否存在杂种优势?并通过组建花斑羽与白羽鹅正反交实验群体,开展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的研究。研究将为扬州鹅配套系选育,提高肉鹅生产性能奠定了科学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为探明扬州鹅分化选育后不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对扬州鹅3个品系在10个微卫星基因座上STR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4,从2-10个不等,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0,平均PIC为0.49,其中只有Yc品系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2>0.5,其他两个品系PIC<0.5,为中度多态。因此认为Yc品系的遗传变异程度仍较高,需进一步进行选育提纯,降低其遗传多样性以期提高不同品系间杂种优势。2、为验证扬州鹅不同品系间是否存在杂种优势,选择A品系和C品系为研究对象,经测定发现,YCA受精率与孵化率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0.8%,5.6%;YCA出雏重虽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10周龄平均体重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YCA组合在体尺方面未表现出杂种优势。屠宰性能方面:YCA的腿肌率与胸肌率杂种优势率明显分别为9.12%与5.45%。肌肉营养价值测定结果显示YCA腿肌pH值中含量最高,YCA胸肌中最低(P<0.05);蛋白含量在YCA腿肌中最高,而YCA组合的胸肌中含量最低(P<0.05);水分含量以Yc♂×Yc♀组合腿肌最低,而YCA组合胸肌最高(P<0.05)。扬州鹅不同品系杂交,在生长发育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而在肉品质性状上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3、为揭示扬州鹅花斑羽色遗传规律,建立白羽(Yw)与花斑羽(Ysp)杂交组合,根据后代羽色分离,不断假设验证,提出该羽色性状分离现象有3个不同位点控制,控制黄色绒羽位点W为显性上位,控制斑块羽位点S为隐性遗传,羽色稀释基因D,呈不完全显性遗传(局部花斑),且发现雏鹅喙黑色斑点与花斑羽色呈连锁遗传。并根据该遗传规律,提出了花斑鹅杂交配套技术方案YsP♂(wwssdd)×Yw♂(wwssDD)。进一步研究发现,花斑羽初生重显着高于全白羽(P<0.05),并将这种优势保持到10周龄。综上所述,YA和YB品系遗传多样性已处于较低水平,Yc仍需进一步加强选育提纯,降低其遗传多样性;扬州鹅不同品系杂交可在生长发育性状获得一定的杂种优势,随着C品系进一步选育,可以预见今后杂种优势会更加明显。斑纹羽色性状由3个位点控制,控制黄色绒羽位点W为显性上位,控制斑纹羽位点S为隐性遗传,控制羽色稀释基因D呈不完全显性遗传,且发现雏鹅喙黑色斑点与花斑羽色呈连锁遗传,并提出了花斑鹅杂交配套技术方案Ysp♂(wwssdd)×Yw♀wwssDD)。

张秀惠[2](2020)在《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群体遗传学研究》文中提出辽宁爪鲵(O.zhaoermii)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小鲵科(Hynobiidae),爪鲵属(Onychodactylus)。辽宁爪鲵是中国的特有种,只分布于辽宁省鞍山岫岩和辽阳市大黑山地区。本次研究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采自4个采样地点(分别是辽宁岫岩左沟、辽宁岫岩中沟、辽宁大黑山水沟和辽宁大黑山长岭子)的16个辽宁爪鲵进行SNP分子标记的发掘,并进行群体内部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辽宁爪鲵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测序共获得高质量序列数据量为22.3Gb,平均每个样本为1.3Gb,经过条件为测序深度2×、Miss0.5、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0.05的过滤最后获得的高质量SNP位点总数为18338。对高质量SNP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显示:辽宁爪鲵的杂合度和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Pi分析结果显示,辽阳大黑山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大于辽宁岫岩地区。并且通过分子方差计算可以得到4个地理单元的群体多态性均匀,没有群体差异,只有个体间的变异。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显示: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四个地理种群个体之间没有明显的聚合现象,呈散乱分布;并且STRUCTURE分析结果也显示了4个地理单元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种群结构;系统发育树上得到的结果与PCA和STRUCTURE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爪鲵生活环境有关,爪鲵基本都生活在山溪的源头,这些源头都来自地下暗河,因此地下暗河的走向或者两地间地下暗河是否相通都会决定彼此之间是否有基因交流,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此方面的报道,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本次实验的成功为辽宁爪鲵甚至爪鲵属获取高通量SNPs遗传标记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2)SNP标记分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爪鲵整体遗传多样性较低,辽阳大黑山地区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辽宁岫岩地区;(3)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辽宁爪鲵分布的四个地理单元间没有形成明显的种群结构;(4)建议对辽宁爪鲵加强保护,基于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建议辽宁岫岩与大黑山共同建立一个爪鲵保护小区。

吴盈萍,高凤,彭箫,王俊花,米思佳,孙苗,刘晓晓,李海英,卢立志[3](2019)在《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伊犁鹅的保种效果》文中认为为分析某保种场伊犁鹅的保种效果,本研究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伊犁鹅3个世代(0世代、1世代、2世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试验以3个世代伊犁鹅血液为样本,使用苯酚-氯仿抽提法提取DNA,随后进行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银染法显色及判型。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在伊犁鹅的3个世代中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0世代、1世代和2世代均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3个世代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22、0.4232和0.45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751、0.3707和0.3936,表明伊犁鹅的3个世代均处于中度多态,遗传变异处于中等水平,且3个世代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差异不显着(P>0.05);3个世代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97、0.0184和0.0074。综合来看,伊犁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该保种场目前所采用的保种方法较好地保存了伊犁鹅原有的遗传多样性。

贾晓旭,唐修君,樊艳凤,陆俊贤,葛庆联,黄胜海,高玉时[4](2018)在《边鸡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的研究》文中认为为更好地对边鸡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以线粒体DNA (mtDNA)D-loop区为分子标记,检测边鸡遗传多样性,并与大骨鸡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探讨这2个品种在5个红色原鸡亚种中的进化地位。结果表明:边鸡mtDNA D-loop区全长为1 231~1 232bp,核苷酸多样性为0.004 22,单倍型多样性为0.587,核苷酸平均差异数为5.199。边鸡主要分布在A、B和E 3个进化分支,构成比分别为65.45%、9.09%和25.45%;大骨鸡主要分布在A、B、C和E 4个进化分支,构成比分别为36.67%、6.67%、43.33%和13.33%。边鸡遗传多态性呈中等水平,与大骨鸡母系构成和分布比例均存在差异,为2个不同的地方品种。这一研究为边鸡起源、种质资源遗传评估、有效保种和选育利用提供了依据。

白优[5](2018)在《乌蒙凤鸡种质测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认为本研究分析测定了乌蒙凤鸡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和部分肉质指标,并结合mtDNA D-Loop区和微卫星DNA标记对乌蒙凤鸡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乌蒙凤鸡体型特征明显,公鸡体格整体高于母鸡;开产日龄为181210天,蛋形指数1.33±0.06,哈氏单位65.88±3.56,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大于90%,属于以肉用性能为主的地方鸡种;公母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分别为89.37%和91.82%、80.82%和78.11%、68.7%和65.14%,屠宰性能好,处于优质鸡行列;对肌肉的肉质指标检测发现,公母鸡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61.74%和64.19%,含锌量分别为34.20mg/kg和27.80mg/kg,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含硒量均在0.70mg/kg左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结合mtDNA D-Loop区序列对乌蒙凤鸡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乌蒙凤鸡mtDNA D-Loop区长度在12271229bp之间,A、G、C、T 4种核苷酸含量分别为26.426.7%、13.213.4%、26.226.8%、33.533.9%,A+T含量为59.7760.47%,G+C含量为39.5340.23%,线粒体序列中富含A+T;DNASP5.0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tDNA D-Loop区共发现38个变异位点,其中26次为T-C转换、8次为A-G转换、2次为碱基颠换(A-C颠换)、2处出现碱基插入/缺失(分别在12bp、855bp位置分别发现A、C的插入/缺失变异);单倍型多样度为0.90,核苷酸多样性0.01,核苷酸平均差异度8.68,单倍型比例32.50%,表明乌蒙凤鸡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MEGA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乌蒙凤鸡存在多个母系起源。3.利用微卫星技术对乌蒙凤鸡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等位基因总数为8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368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939,平均SI为1.2303,表明乌蒙凤鸡遗传多样性丰富;在19个座位上的微卫星标记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数为7个,其余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52700.2987之间,有21.10%的变异来自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基因流变化范围在0.55862.2867;6个鸡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32650.4863之间,聚类分析显示乌蒙凤鸡和高脚鸡、矮脚鸡亲缘关系最近,与威宁鸡亲缘关系较近,与竹乡鸡、百宜黑鸡亲缘关系最远。

蔡秀萍,王杏龙[6](2013)在《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国地方鸡种类繁多,研究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不仅能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对起源、进化、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等都有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遗传多样性检测提供了更直接、更精确的方法,即直接通过分析DNA水平的序列变化检测动物遗传多样性,DNA分析方法已成为目前最有效的遗传分析方法,避免了根据表型性推断基因型时可能产生的误差。对近3年来中国鸡种在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蛋白质水平、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国优质地方鸡种的培育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张李俊,张丽,张跟喜,周胜花,丁馥香,刘旗[7](2011)在《右玉边鸡体质量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文中提出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140只右玉边鸡进行遗传结构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右玉边鸡12,14周龄体质量与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9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16 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75 0。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显示:标记MCW0206,MCW0014,ADL0278,MCW0067,MCW0123,MCW0330,MCW0069,MCW0037,MCW0222和ADL0112同时对12,14周龄体质量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影响(P<0.05或P<0.01);标记MCW0034对12周龄体质量具有显着的影响(P<0.05),标记LEI0234,MCW0165对14周龄体质量具有显着的影响(P<0.05)。其中,MCW0014基因型为201/201的个体12,14周龄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都显着高于基因型为187/187,195/195的个体(P<0.05);MCW0037基因型为157/157,161/161的个体12,14周龄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显着高于基因型为157/161的个体(P<0.05);MCW0067基因型为187/187的个体14周龄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显着高于基因型为183/183,181/181的个体(P<0.05)。研究结果表明,标记MCW0014的基因型201/201和MCW0037的基因型157/157,161/161有望作为12,14周龄体质量的辅助标记;标记MCW0067的基因型187/187有望作为14周龄体质量的辅助标记。

张跟喜,丁馥香,赵秀华,王金玉,金崇富,张丽[8](2011)在《微卫星分析中样本量和性别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文中认为以边鸡29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数据为例,分析样本量和性别对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样本量超过30时,平均期望杂合度趋于稳定,样本量与平均期望杂合度无显着相关,与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等位基因数呈正相关。在微卫星分析中性别对遗传多样性指标无显着影响。在运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群体遗传遗传多样性研究时以30~40个样本较为合适。

张跟喜,丁馥香,王金玉,李源,张李俊,王伟,周胜花,张丽[9](2010)在《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边鸡遗传多样性及保种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21个微卫星标记对2个世代(0世代和1世代)的边鸡(Gallusgallus)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同时通过分析世代间遗传差异检测保种效果。结果表明,21个微卫星标记在2个世代的边鸡群体中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其中102个为两个世代所共有,19个为0世代所特有。0世代和1世代的边鸡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73和0.543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He)为0.5967和0.6009;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233和0.134。反映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经过一个世代的选育,PIC和He两个指标维持在原有水平,而群体的近交系数有所下降,说明采用的保种方法很好地保存了边鸡的遗传多样性,同时避免了近交程度过高而导致群体出现近交衰退。

张雷雷,杜斌,梁雪,汉丽梅,刘义,吴高峰[10](2010)在《大骨鸡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确定大骨鸡品种遗传资源的独特性程度及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作者从形态学、细胞学、蛋白质和DNA四个水平对大骨鸡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深入研究大骨鸡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

二、边鸡微卫星DNA标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边鸡微卫星DNA标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其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见缩写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扬州鹅的由来及发展
        1.2.1 扬州鹅的由来
        1.2.2 扬州鹅的特点
        1.2.3 扬州鹅的发展现状
        1.2.4 扬州鹅产业发展问题
    1.3 STR的DNA标记
        1.3.1 STR DNA由来及结构
        1.3.2 STR多态性形成的机制
        1.3.3 STR标记技术的优点与缺陷
    1.4 微卫星标记应用进展
        1.4.1 各领域微卫星的研究进展
    1.5 鹅的STR应用研究进展
    1.6 禽类羽色的研究现状
        1.6.1 羽色的形成与作用
    1.7 禽类羽色主要的研究方向
        1.7.1 禽类羽色形成相关基因研究
        1.7.2 禽类羽色形成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研究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
    2.1 材料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常规引物的筛选
        2.1.4 普通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2.1.5 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
        2.1.6 扬州鹅YA与Yc品系杂交组群与饲养管理
        2.1.7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2.1.8 杂种优势率计算
        2.1.9 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PCR扩增产物检测与毛细管电泳检测
        2.2.2 微卫星座位有效等位基因数及多态信息含量
        2.2.3 扬州鹅3个品系的遗传变异
        2.2.4 扬州鹅Y_A、Y_C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生产性能的杂种优势
    2.3 讨论
        2.3.1 PCR反应体系的选择
        2.3.2 PCR产物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2.3.3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2.3.4 扬州鹅C品系的杂种优势验证
第3章 扬州鹅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组建试验鹅群
        3.1.2 仔鹅的试验与管理
        3.1.3 主要仪器与材料
        3.1.4 羽色观察与记录
        3.1.5 体重测定
        3.1.6 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黄绒羽型(白羽)与花斑型杂交后代羽色分离
        3.2.2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羽色变化规律
        3.2.3 不同羽色表型对0~10周龄的体重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黄绒羽型(白羽)与花斑型杂交后代羽色分离
        3.3.2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羽色变化规律
        3.3.3 不同羽色表型对0~10周龄的体重的影响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群体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辽宁爪鲵在爪鲵属中的分类地位
        1.1.2 辽宁爪鲵的研究现状
        1.1.2.1 生理生物学研究现状
        1.1.2.2 保护生物学研究现状
        1.1.2.3 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1.1.3 辽宁爪鲵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1.2 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应用的遗传标记
        1.2.1 等位酶蛋白质标记
        1.2.2 几种常见分子标记技术
        1.2.2.1 RFLP标记技术
        1.2.2.2 RAPD标记技术
        1.2.2.3 AFLP标记技术
        1.2.2.4 SSR分子标记
        1.2.2.5 SNP分子标记
    1.3 简化基因组技术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本信息
        2.1.2 实验试剂
        2.1.2.1 试剂盒
        2.1.2.2 电泳试剂
        2.1.2.3 建库试剂
        2.1.3 实验器材
    2.2 实验步骤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文库构建
        2.2.3 上机测序
    2.3 统计分析
        2.3.1 数据处理
        2.3.1.1 原始序列数据处理
        2.3.1.2 测序数据统计及质量评估
        2.3.1.3 酶切概况
        2.3.1.4 捕获的酶切位点的片段数(Tags)统计
        2.3.2 构建SNP位点
        2.3.3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2.3.3.1 群体杂合度分析
        2.3.3.2 核苷酸多态性(π)分析
        2.3.3.3 分子方差分析(AMOVA)
        2.3.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3.4.1 系统进化树分析
        2.3.4.2 主成分分析
        2.3.4.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GBS数据分析
        3.1.1 比对参考基因组
        3.1.2 SNP检测
        3.1.2.1 SNP检测质量分布
        3.1.2.2 SNP突变频谱
    3.2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2.1 群体杂合度分析
        3.2.2 核苷酸多样性(π)分析
        3.2.3 分子方差分析(AMOVA)
    3.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3.1 群体主成分分析
        3.3.2 群体结构STRUCTURE分析
        3.3.3 群体进化树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简化基因组测序法获取SNPs可行性分析
    4.2 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4 关于辽宁爪鲵的保护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伊犁鹅的保种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DNA提取
    1.3 微卫星引物筛选
    1.4 PCR扩增及检测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PCR扩增
    2.2 微卫星多态性检测
    2.3 3个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3.1 观察等位基因数 (Na) 、有效等位基因数 (Ne) 和Shannon (I) 多样性指数
        2.3.2 等位基因频率
        2.3.3 观察杂合度 (Ho) 和期望杂合度 (He)
        2.3.4 多态信息含量 (PIC)
        2.3.5 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性系数
3 讨 论
4 结 论

(4)边鸡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试验方法
    1.3数据处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D-loop区序列特征和多态位点分布
    2.2 2个地方鸡品种单倍型分析
    2.3 2个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3讨论
    3.1线粒体D-loop区序列结构
    3.2群体遗传多样性
    3.3群体遗传结构
4结论

(5)乌蒙凤鸡种质测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章综述
    1 畜禽遗传资源现状
        1.1 畜禽遗传资源
        1.2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
        1.3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现状
        1.4 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性
    2 中国地方鸡种资源概况
        2.1 中国地方鸡种资源
        2.2 贵州地方鸡种
    3 乌蒙凤鸡基本概况
    4 线粒体DNAD-LOOP区在地方鸡种中的研究进展
        4.1 mtDNAD-Loop区简介
        4.2 禽类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4.3 线粒体DNAD-Loop区在禽类中的研究进展
    5 微卫星在地方鸡种中研究进展
        5.1 微卫星的结构及分布
        5.2 微卫星DNA特点
        5.3 微卫星DNA标记作用机制
        5.4 微卫星DNA标记在鸡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乌蒙凤鸡种质特性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饲养条件及营养需要
    2.试验方法
        2.1 体型外貌观察
        2.2 生长指标测定
        2.3 繁殖性能指标
        2.4 屠宰性能测定
        2.5 部分肉质特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乌蒙凤鸡的体型外貌
        3.2 乌蒙凤鸡的生长性能
        3.3 乌蒙凤鸡的繁殖性能
        3.4 乌蒙凤鸡的屠宰性能
        3.5 部分肉品质指标分析
    4 讨论
        4.1 生长性能
        4.2 繁殖性能
        4.3 屠宰性能
        4.4 鸡肉营养成分
第三章 乌蒙凤鸡线粒体DNAD-LOOP区遗传背景分析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药品及试剂
        1.4 溶液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乌蒙凤鸡血液样品采集
        2.2 血液基因组DNA提取
        2.3 DNA浓度检测及琼脂糖凝胶检测
        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2.5 溶解与稀释
        2.6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2.7 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血液基因组DNA提取结果检测
        3.2 mtDNAD-Loop区PCR扩增产物检测
        3.3 乌蒙凤鸡mtDNAD-Loop区部分测序结果
        3.4 乌蒙凤鸡mtDNAD-Loop区碱基组成
        3.5 乌蒙凤鸡mtDNAD-Loop区序列变异
        3.6 乌蒙凤鸡mtDNAD-Loop区多样性
        3.7 乌蒙凤鸡种内聚类分析及各单倍型遗传距离
        3.8 遗传进化分析
    4 讨论
        4.1 mtDNAD-Loop区碱基组成
        4.2 mtDNAD-Loop区序列组成
        4.3 mtDNAD-Loop区多样性
        4.4 种内聚类分析及各单倍型遗传距离
        4.5 乌蒙凤鸡遗传进化分析
第四章 乌蒙凤鸡微卫星标记分析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药品及试剂
        1.4 溶液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血液样品采集
        2.2 血液基因组DNA提取
        2.3 DNA浓度检测及琼脂糖凝胶检测
        2.4 选择微卫星引物
        2.5 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
        2.6 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
        2.7 基因型判定
        2.8 数据统计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组DNA检测
        3.2 PCR产物检测
        3.3 6个鸡群19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检测
        3.4 6个鸡种在19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分布
        3.5 6个鸡种 19 个座位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3.6 6个鸡种的遗传进化分析
        3.7 6个鸡种的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6个鸡种的19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多态性
        4.2 6个鸡种的19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分析
        4.3 6个鸡种的遗传进化分析
        4.4 6个鸡种的聚类分析
    5 乌蒙凤鸡的保种和开发利用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6)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学、细胞学、蛋白质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
2 DNA水平遗传多样性
    2.1 微卫星DNA
    2.2 线粒体DNA
    2.3 PCR-RFLP
    2.4 PCR-SSCP
    2.5 SNP
3 发展趋势

(7)右玉边鸡体质量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引物选择与PCR反应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
    2.2 微卫星标记与体质量的方差分析
    2.3 9个微卫星标记不同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9)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边鸡遗传多样性及保种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微卫星引物的PCR产物电泳
    1.2 2个世代边鸡的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
    1.3 多态信息含量
    1.4 期望杂合度
    1.5 观察杂合度
    1.6 近交系数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微卫星引物
    3.3 实验方法
    3.4 统计分析

(10)大骨鸡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学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2 细胞学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3 蛋白质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4 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四、边鸡微卫星DNA标记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扬州鹅不同品系STR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其花斑羽色遗传规律研究[D]. 李典辉. 扬州大学, 2020
  • [2]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群体遗传学研究[D]. 张秀惠.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3]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伊犁鹅的保种效果[J]. 吴盈萍,高凤,彭箫,王俊花,米思佳,孙苗,刘晓晓,李海英,卢立志. 中国畜牧兽医, 2019(06)
  • [4]边鸡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的研究[J]. 贾晓旭,唐修君,樊艳凤,陆俊贤,葛庆联,黄胜海,高玉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03)
  • [5]乌蒙凤鸡种质测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 白优. 贵州大学, 2018(05)
  • [6]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蔡秀萍,王杏龙. 广东农业科学, 2013(03)
  • [7]右玉边鸡体质量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J]. 张李俊,张丽,张跟喜,周胜花,丁馥香,刘旗. 山西农业科学, 2011(11)
  • [8]微卫星分析中样本量和性别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 张跟喜,丁馥香,赵秀华,王金玉,金崇富,张丽. 畜牧与兽医, 2011(06)
  • [9]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边鸡遗传多样性及保种效果[J]. 张跟喜,丁馥香,王金玉,李源,张李俊,王伟,周胜花,张丽.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05)
  • [10]大骨鸡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 张雷雷,杜斌,梁雪,汉丽梅,刘义,吴高峰.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09)

标签:;  ;  ;  ;  ;  

扁鸡微卫星DNA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