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仁丸伍用中药灌肠治疗便秘(论文文献综述)
杨旭[1](2021)在《归仁润肠方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虚秘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将归仁润肠方与苁蓉通便口服液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归仁润肠方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排便困难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其治疗思路上另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着手减轻混合痔术后患者出现的排便困难这一痛苦。方法:该实验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疗区患者中选取出符合标准的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患者72例,并利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自拟归仁润肠方作为治疗组,每日一剂汤剂(300ml)于早晚餐后0.5小时左右各取150毫升服用;另一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作为对照组(生产厂家是甘肃天水岐黄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Z10910032),每次服用10毫升,每天服用三次,共30毫升。两组患者服药起始时间均为术后首排便后,共服药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5天,共计10天。用统计学软件(即SPSS)对10天后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将两组患者所填写的症状评分表中的大便持续时间、大便性状、排便顺畅情况、便后不尽感、腹胀、疼痛、出血七项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比较,从而以客观的角度做出评价。结果:1、在上述临床实验观察过程中,治疗组中共2例患者脱落,1例剔除,治疗组中共3例患者脱落,实际每组完成33例,共66例。2、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归仁润肠方及苁蓉通便口服液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其中8例治愈,占24.24%;15例治疗有效,占45.45%;6例治疗显效,占18.18%;4例治疗无效,占12.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90,其中3例治愈,占9.09%,7例治疗有效,占21.21%,16例治疗显效,占48.48%,7例治疗无效,占21.21%。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得出P值<0.05,证明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归仁润肠方与苁蓉通便口服液对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患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从临床治疗效果看,归仁润肠方的临床效果显然好,且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故归仁润肠方有推行于临床的价值。
文曹丽[2](2021)在《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进行神阙穴辨证贴敷,评价其对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及舒适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入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损伤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80例患者,利用SPSS软件随机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神阙穴辨证贴敷干预。每天2次,每次4小时,共干预7天。干预后比较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7天后的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比较两组干预7天后的临床总疗效和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医保类型、既往史等资料),骨折的基本情况(患肢、骨折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是否使用镇痛泵、引流管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干预后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便秘症状3.1便秘症状评估表(1)组内比较:干预7天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估表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便秘症状评估表总分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便秘症状自评量表(1)组内比较:干预7天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PAC-SYM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AC-SYM总分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临床总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84.21%),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舒适度干预后第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GC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辨证贴敷能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改善便秘症状,提高便秘症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韩玲玲[3](2021)在《“三味泄浊贴”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我院中药制剂“三味泻浊贴”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便于将这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应用。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我院肿瘤科符合标准的61例病例,其中脱落1例,剩余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三味泻浊贴”组)30例和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组)30例,治疗组在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30分钟前开始将“三味泻浊贴”贴敷于固定的穴位,直至此次化疗周期结束后5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按照上述同样时间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5mg/次,3次/天。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伴随症状积分情况、Karnofsky功能状态改善情况,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试验结论。结果在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中,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无病例脱落,两组各30例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病例完成度较高。1.基线数据比较:试验研究前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及便秘的严重程度,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比后发现P>0.05,两组间的年龄、性别以及便秘的严重程度均具有可比性。2.便秘的症状积分:(1)两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总计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便秘症状均有改善。(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便秘症状总计分分别为4.67±1.76分、5.90±1.58分,便秘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0.0%、83.3%,治疗后治疗组便秘症状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便秘伴随症状积分:(1)治疗后治疗组便秘伴随症状总计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便秘伴随症状总计分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便秘伴随症状治疗组有改善,对照组无改善。(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便秘伴随症状总计分分别为2.26±1.53分、4.60±1.47分,便秘伴随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3.3%、66.7%,治疗后治疗组便秘伴随症状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1)两组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均有改善。(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分别为88.37±5.12分、84.90±0.16分,治疗后治疗组Karnofsky功能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味泻浊贴”针对化疗患者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治疗有显着疗效,能较好的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及伴随症状,改善了患者的Karnofsky功能状态,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不影响5-HT3受体拮抗剂的止吐效果,安全性、实用性较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阁林[4](2020)在《益气通便方联合腹针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益气通便方联合腹针与单纯口服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名,治疗组予益气通便方联合腹针治疗,药物组成:白术、党参、黄芪、山药、茯苓、当归、熟地、生地、胶饴、大枣、炙甘草。腹针选穴为:关元、天枢、气海、上脘、中脘、下脘。对照组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党参、当归、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炙甘草。三周为一个疗程,均治疗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及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采集并整理,运用SPSS20.0数据分析软件对最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组内比较: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及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粪便性状方面均有疗效。2.两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及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大便性状方面优于对照组。3.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及粪便性状,但益气通便方联合腹针在改善中医症状、生活质量、粪便性状方面优于补中益气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益气通便方联合腹针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其效果明显优于补中益气汤,应用前景广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唐迎超[5](2020)在《宣清导浊汤加味治疗湿热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设立对照组,研究宣清导浊汤加味治疗湿热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湿热型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提供新的借鉴。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脾胃科门诊就诊的湿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中药宣清导浊汤加味,对照组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一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3次的患者人数、主要症状单项积分、中医症状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2周后的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并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无脱落,最终共纳入60例湿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及SCBM≥3次人数、主要症状单项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生活质量积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SCBM)≥3次患者人数:在治疗的第1-2周SCBM≥3次的患者比例治疗组为30%,对照组为33.33%;治疗的第3-4周SCBM≥3次的患者比例两组分别为46.67%、40%,不同时段内治疗组与对照组SCBM≥3次人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在改善患者自主排便次数方面无显着差异。(2)主要症状单项积分: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主要症状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宣清导浊汤加味组在改善大便粘腻、排便不尽感、排便顺畅度、脘腹胀满等单项症状方面优于乳果糖组(P<0.05),而在改善排便频率及排便时间单项症状方面两组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3)中医症状总积分、生活质量积分: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宣清导浊汤加味组在改善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乳果糖组(P<0.05)。(4)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两组患者在用药28天后,宣清导浊汤加味治疗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0%,乳果糖对照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6.67%,且在两组的疗效分布上宣清导浊汤加味治疗组优于乳果糖对照组(P<0.05)。在治疗结束2周后分别进行随访,发现宣清导浊汤加味组复发率为11.11%,而乳果糖对照组复发率为34.78%,组间比较两组远期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宣清导浊汤加味组的远期复发率低于乳果糖组。(5)安全性: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肝功能、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及心电图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总体评价为安全。结论:(1)宣清导浊汤加味可改善湿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2)宣清导浊汤加味在改善患者大便粘腻、排便不尽感、排便顺畅度及脘腹胀满方面疗效突出。(3)宣清导浊汤加味能明显降低湿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着。(4)宣清导浊汤加味治疗湿热型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效果显着、复发率低,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苏畅[6](2019)在《瓜蒌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功能性便秘(气秘)患者主次症状积分的分析,观察瓜蒌通便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治疗便秘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肛肠科门诊室就诊的经诊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瓜蒌通便汤治疗,每次200ml,每日2次,由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中药房统一煎制。对照组予口服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次2支(20ml),每日3次。2周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次症状积分情况及生命体征、心电图、肝肾功、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加隐血试验。应用SPSS20.0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安全性指标、复发率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结果:(1)本次过程中共脱落4例,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2例,实际共纳入6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治疗组治愈4人、显效15人、有效10人、无效1人,对照组治愈1人、显效9人、有效14人、无效6人,经秩和检验,瓜蒌通便汤临床疗效优于四磨汤口服液(P=0.008);(3)在症状总积分改善方面(P=0.001)、在排便费力方面(P=0.036)、在腹胀痛方面(P=0.040)、在下坠不尽胀感方面(P=0.042)、在排便频率方面(P=0.024)、在排便时间方面(P=0.040)、在粪便性状方面(P=0.041)、在焦虑抑郁或烦躁易怒方面(P=0.039)、在胸胁痞满嗳气频作方面(P=0.048)、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在肠鸣矢气方面(P=0.369)、在食少纳差方面(P=0.741),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疗效相当;(4)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胃肠及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5)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瓜蒌通便汤与四磨汤口服液相比可明显改善气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四磨汤口服液,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相当,远期疗效好,瓜蒌通便汤治疗气秘的方案值得推广。
覃作[7](2019)在《润肠丸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润肠丸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润肠丸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所有病例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或住院的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患者60例,由SPSS20.0统计软件包生成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润肠丸组:30例,予润肠丸,200mL/天,分两次口服;普芦卡必利组:30例,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mg/次,日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结束治疗后3个月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消化道传输试验、治疗后3个月随访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本次临床研究的共有59人,其中润肠丸组有1人退出本研究。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评分、病情程度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总有效率对比:治疗4周后,润肠丸组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普芦卡必利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治疗后疗效经比较?2=2.16,P=0.5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对比:润肠丸组和普芦卡必利组组内比较,治疗4周与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各项症状评分与总评分均好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较各组治疗前改善。治疗4周后润肠丸组在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及总评分方面优于普芦卡必利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润肠丸组在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及总评分方面好于普芦卡必利组(P<0.05),表明润肠丸在改善慢传输型便秘疗临床症状方面效确切,较普芦卡必利远期效果更佳。首次排便时间对比:治疗后润肠丸组和普芦卡必利组用药平均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6.00小时、12.60小时。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P=0.00<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消化道传输试验结果对比:润肠丸组治疗后的消化道传输试验结果优于普芦卡必利组,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润肠丸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1.11%。普芦卡必利组复发14例,复发率为51.85%。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复发率,得到?2=10.38,P=0.03<0.05,说明润肠丸组远期疗效优于普芦卡必利组。结论:润肠丸与普芦卡必利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上疗效相当,但润肠丸改善临床症状更明显,作用更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郭增[8](2019)在《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的临床研究目的:六磨汤是常用于临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方剂,本研究将其与乳果糖口服液进行疗效对比,旨在探讨六磨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选择60例符合标准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者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门诊及住院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六磨汤组:30例,予六磨汤,每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分两次口服,每10天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乳果糖口服液组:30例,予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次,每日3次口服,每10天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结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疗效结果、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结肠传输功能标志物排出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中,六磨汤组中有1例患者因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经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未见缓解,予停药,停药后患者症状缓解,此病例脱落,故六磨汤组的实际完成29例,乳果糖组完成30例,两组共59例。在治疗2个疗程后,六磨汤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乳果糖组的有效率为80.00%,(P<0.05)。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症状平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六磨汤组1个月后随访,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48%;3个月后随访,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0.34%;6个月后随访,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3.79%。乳果糖组1个月后随访,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67%;3个月后随访,5例复发,复发率为16.67%;6个月后随访,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26.67%。(P<0.05)。结论:六磨汤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总有效率高于乳果糖,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程结束后对两组随访,六磨汤组复发率均低于乳果糖组。第二部分从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菌群及胃肠运动的变化探讨六磨汤的机制目的:从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菌群及胃肠运动的变化探讨六磨汤的机制。方法:选择60只健康Wistar大鼠,体重110±10g,雌、雄各3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15只,造模组45只,分笼饲养,给予适宜温度和湿度,正常对照组以普通干饲料喂养,不限饮水。将造模组的45只大鼠给予易蒙停10mg/(kg.d),饲养第25天时,留取粪便后,经口灌入5%炭末混悬液0.5ml,从灌胃结束开始记录,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即为肠道传输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24h进食量、进水量、粪便的质量以及肠道传输时间,验证造模是否成功。确认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实验治疗组各15只,然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肠道菌群(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的菌落测定,从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测量胃肠运动功能。结果:易蒙停能够有效抑制大鼠排便,使粪便排出时间延长,或粪便难以排出。经六磨汤灌胃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菌落数量减少,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菌落数量增加,胃残留率下降,小肠推进率上升,肠道传输功能提高。结论:六磨汤能够有效改善造模药物引起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菌群的失调情况,同时能够减缓药物对大鼠的排便影响,通过提高胃肠运动功能、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来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王娜[9](2019)在《枳术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并总结枳术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规律及疗效。方法:本文将检索从建库开始至2019年1月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大医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EBSCO、SpringerLinker、Cochrane Library、ScinceDirect、PubMed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搜集有关枳术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Jadad评分表对纳入文献的品质予以评价,使用RevMan5.3工具输入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本文共纳入了31篇随机对照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枳术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总有效率高(OR=5.64,95%CI:4.397.24,P<0.00001)、治愈率高(OR=5.02,95%CI:4.206.00,P<0.00001)、复发率低(OR=0.11,95%CI:0.070.17,P<0.00001)、排便间隔时间短(MD=-0.45,95%CI:-0.55-0.34,P<0.00001)、症状总积分降低(MD=-3.45,95%CI:-4.22-2.68,P<0.00001)、排便时间减短(MD=-0.68,95%CI:-0.80-0.57,P<0.00001)、大便的性状改善(MD=-0.43,95%CI:-0.55-0.30,P<0.00001)、排便困难程度降低(MD=-0.43,95%CI:-0.54-0.32,P<0.00001)、腹部胀满减轻(MD=-0.71,95%CI:-0.79-0.62,P<0.00001)、肛门坠胀感改善(MD=-0.41,95%CI:-0.59-0.24,P<0.00001)。结论:枳术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明显的疗效及较低的复发率。
蒋静[10](2019)在《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研究》文中指出便秘是以排便困难、大便干结为主要表现的肠道疾病,痤疮是以颜面部皮损为主要表现的的皮肤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便秘合并痤疮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便秘与痤疮是否具有相关性,二者是否存在联系机制,中药对便秘合并痤疮疗效如何,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一方面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疗效;另一方面通过动物实验构建便秘合并痤疮模型,并以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动物模型,探讨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以及二者联系的机制,进而分析理气通便方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可能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自拟理气通便方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东方医院门诊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受试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口服自拟理气通便方,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片,统计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便秘评分、痤疮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分析两组便秘和痤疮的疗效差异及便秘与痤疮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完成病例29份,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便秘总评分、痤疮总评分、中医症状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便秘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便秘总有效率72.4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痤疮总有效率79.31%,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便秘改善者中痤疮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便秘无改善者中痤疮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与痤疮的临床疗效存在正相关性(r=0.57,p<0.05)。结论:自拟理气通便方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临床疗效确切,便秘与痤疮的临床疗效存在联系。实验研究1.便秘与痤疮相关性实验研究目的:构建便秘合并痤疮动物模型,探讨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及其联系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便秘组、痤疮组、便秘合并痤疮组(复合组)。构建便秘合并痤疮模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耳廓皮损大体形态及组织HE染色,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与TLR4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α、IL-2、IL-4、IL-6、IL-10及TNF-α含量,16s多样性检测粪便肠道菌群。结果:三组模型动物一般情况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复合组与便秘组、痤疮组均有差异;复合组、便秘组大鼠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痤疮组大鼠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复合组、痤疮组大鼠耳廓出现皮损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便秘组大鼠耳廓无皮损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便秘组、痤疮组、复合组大鼠血清中IL-1α、IL-2、IL-4、IL-6、TNF 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IL-10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大鼠血清中IL-1α、IL-2、IL-4、IL-6、TNF α含量高于痤疮组、便秘组,IL-10含量低于痤疮组、便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痤疮组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TLR4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TLR4水平均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复合组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TLR4水平高于痤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复合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低于正常组;痤疮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与正常组无差异;复合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低于痤疮组;复合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与便秘组无差异;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在门、属水平上差异明显;TLR2、TLR4水平均与IL-1α、IL-4、IL-2、IL-6、TNF-α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与IL-10含量之间均呈负相关性;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软壁菌门丰度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存在相关性联系。结论:便秘合并痤疮模型构建成功,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联系便秘与痤疮的可能机制之一。2.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中药对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中药改善便秘合并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40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各治疗组予中药低、中、高三种剂量灌胃,阳性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灌胃,空白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观察治疗后动物一般情况、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耳廓皮损及组织HE染色,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与TLR4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α、IL-2、IL-4、IL-6、IL-10及TNF-α含量,16s多样性检测粪便肠道菌群。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耳廓皮损及HE染色、炎性细胞因子含量、TLR2及TLR4水平、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群落结构、门属水平物种丰度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24小时粪便数量多于空白对照组,粪便重量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耳廓皮损、HE染色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α、IL-2、IL-4、IL-6、TNF-α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IL-10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TLR2、TLR4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明显;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在门、属水平上一些物种丰度与空白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大鼠模型的作用明显,能够显着改善便秘及痤疮的指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可能是中药改善便秘合并痤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二、麻仁丸伍用中药灌肠治疗便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仁丸伍用中药灌肠治疗便秘(论文提纲范文)
(1)归仁润肠方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虚秘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6 终止标准 |
1.7 脱落病例处理方案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安全性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基线情况分析 |
3.2 两组患者治疗后情祝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况比较 |
3.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2) |
3.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立论依据 |
1.1 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虚秘证)的病因病机 |
1.2 归仁润肠方的组方分析 |
1.3 药物解析 |
2 立题意义 |
3 研究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1 现代医学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认识 |
1.1 便秘的病名认识 |
1.2 骨折术后便秘的病因病机 |
1.3 现代医学对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现状 |
2 祖国医学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认识 |
2.1 便秘的病名来源 |
2.2 便秘的病因病机 |
2.3 中医对便秘的辨证分型 |
2.4 中医药对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现状 |
3 神阙穴辨证贴敷治疗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理论依据 |
3.1 穴位贴敷疗法 |
3.2 神阙穴的选择依据 |
3.3 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的选择依据 |
4 研究假设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
1 研究对象 |
1.1 对象来源及研究设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标准 |
1.4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干预措施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3 统计学处理 |
4 质量控制 |
4.1 使用同一来源便秘贴 |
4.2 相关人员的培训 |
4.3 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
5 伦理考虑 |
6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试验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比较 |
2.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
3 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 |
3.1 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比较 |
3.2 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比较 |
3.3 临床总疗效比较 |
3.4 舒适状况量表总分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基线资料情况分析 |
2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的影响 |
3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的影响 |
4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穴位贴敷治疗骨折术后便秘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三味泄浊贴”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概况 |
1.1 中医学便秘名称的历史沿革 |
1.2 中医学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5-HT3 受体拮抗剂相关性便秘病机分析 |
1.4 5-HT3 受体拮抗剂相关性便秘中医药物治疗 |
2.现代医学对便秘的研究概况 |
2.1 恶性肿瘤患者出现便秘的影响因素 |
2.2 5-HT3 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发病机制 |
2.3 西医对5-HT3 受体拮抗剂相关性便秘的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1.4 病例脱落、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入选患者情况 |
2.2 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3.1 一般指标 |
3.2 便秘的疗效观察指标 |
3.3 便秘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3.4 不良事件 |
3.5 统计学方法 |
4.研究结果 |
4.1 基线分析 |
4.2 结果分析 |
4.3 疗效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5 -HT3 受体拮抗剂药物特点 |
2.穴位敷贴的作用机理及适应症 |
3.三味泄浊贴的用药与选穴原则 |
3.1 药物选择 |
3.2 选穴依据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外治法在防治肿瘤相关性便秘中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益气通便方联合腹针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指标 |
3.2 疗效观察指标 |
3.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3.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
1.1 病例完成情况 |
1.2 一般资料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
2.2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
2.4 两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
2.5 两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比较 |
2.6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评价 |
4 随访 |
讨论 |
1 中医学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便秘治疗的认识 |
3 西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益气通便方的组方遣药特点 |
5 腹针治疗 |
5.1 腹针疗法优势 |
5.2 腹针取穴依据 |
5.3 针刺作用机制 |
6 中药联合腹针治疗优势 |
7 两组治疗方案比较 |
8 研究结果的分析 |
9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宣清导浊汤加味治疗湿热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功能性便秘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1.1.1 定义及分型 |
1.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1.3 检查方式 |
1.1.4 治疗 |
1.2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
1.2.1 病名及沿革 |
1.2.2 病因病机 |
1.2.3 辨证分型 |
1.2.4 中医治疗 |
1.3 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西医诊断标准 |
2.1.3 中医诊断标准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排除标准 |
2.1.6 剔除标准 |
2.1.7 脱落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 |
2.2.2 治疗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3.1 基线指标 |
2.3.2 观察项目 |
2.3.3 疗效指标 |
2.3.4 安全性评估 |
2.4 统计学处理 |
2.5 结果 |
2.5.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2.5.2 治疗前疗效指标比较 |
2.5.3 治疗后疗效指标比较 |
2.5.4 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3.1 讨论 |
3.1.1 立题背景 |
3.1.2 组方分析 |
3.1.3 临床结果分析 |
3.2 结论 |
3.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瓜蒌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分组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病例选择标准 |
1.4.1 纳入标准 |
1.4.2 排除标准 |
1.4.3 剔除、中止、脱落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一般治疗 |
2.2 分组治疗 |
2.3 观察疗程 |
2.4 观测指标 |
2.4.1 疗效性观测 |
2.4.2 安全性观测 |
3 评价标准 |
3.1 症状分级积分标准 |
3.2 气秘型便秘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临床资料比较 |
2 观察指标比较 |
3 安全性分析 |
4 随访情况 |
讨论 |
1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
1.1 便秘病名溯源 |
1.2 中医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对便秘的治疗 |
2 西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
2.1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 |
2.2 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
2.3 西医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
3 吾师对气秘的认识 |
3.1 吾师对气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
3.2 吾师对气秘的治疗 |
4 瓜蒌通便汤的药物性味归经作用、现代药理分析及方解 |
5 结果分析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临床疗效分析 |
5.3 症状积分改善比较 |
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7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病人情况登记表 |
附录二 :Bristol粪便分型标准 |
附录三 :临床观察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录四 :综述 中西医对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五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7)润肠丸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收集 |
2 病例的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
4.1 排除标准 |
4.2 剔除标准 |
4.3 脱落标准 |
5 病情分级标准 |
6 研究方法 |
6.1 分组 |
7 观察指标 |
7.1 安全观察指标 |
7.2 疗效观察指标 |
8 疗效评定标准 |
9 随访 |
10 药物安全性评定标准 |
11 统计与处理 |
12 结果 |
12.1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
12.2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1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12.4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评分比较 |
12.5 两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
12.6 两组复发率比较 |
12.7 两组消化道传输试验结果比较 |
12.8 药物安全性分析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便秘的研究 |
1.1 病名的历史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方法 |
2 西医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 |
2.1 概述 |
2.2 发病因素 |
2.3 发病机制 |
2.4 诊断标准 |
2.5 治疗方法 |
2.6 结语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润肠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理论分析 |
2 润肠丸方药分析 |
2.1 方剂分析 |
2.2 组成分析及现代药理学分析 |
3 疗效分析 |
3.1 治疗后疗效分析 |
3.2 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分析 |
3.3 治疗首次排便时间分析 |
3.4 消化道传输试验结果分析 |
3.5 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分析 |
4 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来源 |
3.2 临床资料 |
3.3 分组原则 |
3.4 治疗方法 |
3.5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
3.6 辅助检查 |
3.7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4.1 治疗效果分析 |
4.2 各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比较 |
4.3 各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
4.4 各组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积分比较 |
4.5 各组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积分比较 |
4.6 各组结束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随访症状积分比较 |
4.7 各组结束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随访复发率比较 |
4.8 各组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比较 |
5 讨论 |
5.1 特色与创新 |
5.2 选方依据 |
5.3 方剂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6 不足与展望 |
7 结论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目标 |
2 材料与研究方法 |
2.1 材料 |
2.2 造模与分组 |
2.3 给药方法 |
2.4 检测项目及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2.6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菌落数量 |
3.2 首粒黑便排出时间 |
3.3 胃残留率 |
3.4 小肠推进率 |
4 讨论 |
4.1 肠道菌群 |
4.2 小结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研究 |
1.1 病名演变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方法 |
2 西医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 |
2.1 概述 |
2.2 发病机制 |
2.3 发病原因 |
2.4 治疗方法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9)枳术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
1 功能性便秘的概述 |
2 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
3 西医对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
4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1.6 发表偏倚检测 |
1.7 统计分析软件 |
1.8 技术路线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4 发表性偏倚识别 |
3 讨论 |
3.1 Meta分析结果 |
3.2 异质性与局限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介 |
(10)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便秘与痤疮关系研究概述 |
1 便秘与痤疮的概念 |
2 便秘与痤疮的关系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便秘的中医及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
1 便秘的诊断 |
2 中医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
3 现代医学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
4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便秘与痤疮相关性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存在问题与不足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四、麻仁丸伍用中药灌肠治疗便秘(论文参考文献)
- [1]归仁润肠方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虚秘证)的疗效观察[D]. 杨旭.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D]. 文曹丽.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三味泄浊贴”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研究[D]. 韩玲玲.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益气通便方联合腹针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 袁阁林.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宣清导浊汤加味治疗湿热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D]. 唐迎超. 河北大学, 2020(08)
- [6]瓜蒌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气秘)的临床研究[D]. 苏畅.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润肠丸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覃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郭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 [9]枳术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的Meta分析[D]. 王娜.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研究[D]. 蒋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