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注射安全防护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朱航,方爱萍,严玉琼,张亚群[1](2022)在《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降低手术室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回顾2019年手术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结果:2019年(实施培训前)针刺伤发生率为29.6%,2020年(实施培训后)针刺伤的发生率为3.7%。结论:RCA找出针刺伤发生的根本原因并积极改善,可显着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能力。
张薇[2](2021)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在岗的临床护士624名, 采用针刺伤防护知信行调查问卷调查护士的针刺伤发生情况、针刺伤防护知信行评分, 分析针刺伤防护认知、针刺伤防护态度、针刺伤防护行为与针刺伤发生的相关性。再根据护士针刺伤防护知信行状况将护士分为防护良好组与防护不当组, 对影响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知信行状况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针刺伤发生率为20.35%(127/624);护士的针刺伤防护认知评分、针刺伤防护态度评分、针刺伤防护行为评分分别为(76.24±6.98)分、(77.46±6.41)分、(74.35±7.56)分;护士的针刺伤防护认知评分、针刺伤防护态度评分、针刺伤防护行为评分与其针刺伤发生密切相关, 均呈负相关(r=-0.819、-0.834、-0.876, 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 工作年限、职称、针刺伤经历、接受针刺伤防护教育是影响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知信行状况的主要因素(χ2=7.328、27.845、11.695、14.035, 均P<0.05)。结论临床护士的针刺伤防护知信行状况不容乐观, 其针刺伤防护知信行现状受到工作年限、职称、针刺伤经历、接受针刺伤防护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张红,黄道花,万红燕[3](2021)在《自制VPA防护用具在输液港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使用输液港无损伤蝶翼针安全防护用具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舒适度, 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穿刺的患者270例, 分为实验组(13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采用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使用传统方式进行穿刺, 实验组运用自制VPA防护用具采用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穿刺, 分析两组针刺伤率、患者疼痛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使用舒适度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穿刺疼痛度、使用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自制VPA防护用具采用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穿刺与采用输液港配套专用蝶翼20G无损伤针使用传统方式进行穿刺相比, 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增加了使用的舒适度,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秦莹,张明明,于佳琦[4](2021)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预防急诊儿科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指明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儿科在职护士40人为研究对象,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比实施前后针刺伤发生率、护士业务能力情况。结果显示,六西格玛管理法能强化急诊儿科护士的业务能力,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预防针刺伤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李俊艳,刘盛楠,冯亚静,刘彩红,李福琴[5](2021)在《某教学医院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为降低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教学医院2018—2020年3届2 815名实习护生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结果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93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30%;在实习前4个月发生概率较高,占64.52%;普通病房是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占91.40%;针刺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占94.62%;拔针、处理针具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时机,分别占39.78%和21.5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实习护生主要的暴露源,占38.71%。结论实习前4个月,拔针、处理针具是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及岗前教育培训,规范基础操作技能训练,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可降低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
陈昌芹,张丽娥,李锦凤,陈柳柳[6](2021)在《项目管理在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中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究项目管理在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项目管理实施前,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实施阶段,作为干预组。两组在岗例数均为236例。分析两组针刺发生率、护士岗位胜任力、护士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士岗位胜任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中应用项目项目管理方案,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升护士岗位胜任力及满意度,改善幸福感、职业获得感。
李伶[7](2021)在《层级控制理论在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层级控制理论在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47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控制理论为基础干预模式,即从为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提供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3个方面进行干预。采用针刺伤相关知识问卷、针刺伤预防动机问卷、针刺伤防护行为问卷于干预前后各对47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统计干预前1年与干预后1年47名在职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结果干预后,47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相关知识、针刺伤预防动机问卷、针刺伤防护行为问卷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层级控制理论运用在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中,能有效提升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安全性、针刺伤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提高其操作动机及防护行为正确性,降低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和职业风险。
张孝瑞,王红红[8](2021)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职业暴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务工作者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尤其是护理人员。国内的很多研究集中于急诊科和手术室等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的科室,而对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国内外现状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可行的建议,以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增强防范意识、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万菁菁,李争,吴芳,马原,吴银银,陶秀彬[9](2021)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由于医务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临着各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将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的进行,同时对护理人员造成严重的心理社会负担。我们对近年来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完善职业暴露相关制度、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依从性、增加安全针具的投入和使用以及护理人员心理资本建设对促进职业防护的重要意义,提示管理者和护理人员从多角度加强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暴露。
栗昊[10](2021)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及防护策略研究 ——以山西省某三甲医院为例》文中认为
二、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注射安全防护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注射安全防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预防急诊儿科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结果 |
2 六西格玛管理法 |
2.1 界定阶段 |
2.2 分析阶段 |
2.3 改进阶段 |
2.4 控制阶段 |
3 讨论 |
(5)某教学医院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职业暴露发生率 |
2.2 职业暴露时间分布 |
2.3 职业暴露地点、时机、方式及暴露源情况 |
3 讨论 |
(6)项目管理在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中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方案 |
1.2.2 干预组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针刺伤发生率评价 |
2.2 两组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 |
2.3 两组护士满意度评价 |
3 讨论 |
(7)层级控制理论在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2.1 成立层级控制理论干预团队 |
1.2.2 工程控制 |
1.2.3 管理控制 |
1.2.4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
1.3 评价工具 |
1.3.1 针刺伤相关知识、预防动机及行为问卷 |
1.3.2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干预前后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知识、动机、防护行为比较 |
2.2 干预前后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3.1 将层级控制理论应用在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中,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知识、预防动机及防护行为 |
3.2 将层级控制理论运用在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中,能有效降低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 |
4 小结 |
(8)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职业暴露现状 |
1.1 职业暴露发生率 |
1.2 职业暴露的类型和主要病原体 |
2 防护对策 |
2.1 职业暴露前的预防 |
2.1.1 切断传播途径 |
2.1.2 规范操作流程 |
2.1.3 加强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干预[20] |
2.1.4 注重心理防护 |
2.2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
3 结语 |
(9)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研究现状 |
1.1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类型 |
1.2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种类 |
1.3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地点 |
1.4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易损伤部位和发生环节 |
1.5 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人群特征 |
2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
2.1 建立和完善职业暴露相关制度 |
2.1.1 采取信息化的职业暴露上报制度 |
2.1.2 加强职业暴露后的规范处理和随访 |
2.1.3健全职业暴露后补偿机制 |
2.2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
2.3 提高护理人员防护依从性 |
2.4 增加安全针具的投入和使用 |
2.5 注重护理人员心理资本建设、加强有效心理干预 |
2.5.1 增加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 |
2.5.2运用正念减压增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
3 结语 |
四、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注射安全防护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效果研究[J]. 朱航,方爱萍,严玉琼,张亚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22(02)
- [2]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 张薇. 中国基层医药, 2021(11)
- [3]自制VPA防护用具在输液港临床应用中的效果[J]. 张红,黄道花,万红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0)
- [4]六西格玛管理法在预防急诊儿科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体会[J]. 秦莹,张明明,于佳琦. 健康研究, 2021(05)
- [5]某教学医院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J]. 李俊艳,刘盛楠,冯亚静,刘彩红,李福琴. 河南医学研究, 2021(28)
- [6]项目管理在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中的干预效果研究[J]. 陈昌芹,张丽娥,李锦凤,陈柳柳. 智慧健康, 2021(27)
- [7]层级控制理论在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中的运用[J]. 李伶.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09)
- [8]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J]. 张孝瑞,王红红.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09)
- [9]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万菁菁,李争,吴芳,马原,吴银银,陶秀彬. 职业与健康, 2021
- [10]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及防护策略研究 ——以山西省某三甲医院为例[D]. 栗昊. 山西医科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