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202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桂政发[2021]1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4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4月
彭欣宇[2](2020)在《河北省D县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行为研究》文中指出区域品牌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一种战略,一般由当地政府主导,依托区域内产业集群,组织区域内企业共同参与创建、携手维护集体品牌来不断增强当地品牌水平和竞争力。在建设区域品牌过程中,正因为区域品牌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着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个关键“角色”也是其他区域品牌建设利益相关者所无法更替的。D县是河北省区域品牌建设的典型地区,在D县政府引导推动下,县内包装机械产业和塑料包装产业区域品牌建设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这一系列过程中,D县政府究竟应当如何定位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实现什么发展目标,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基于此,调查研究了在区域品牌建设中D县政府的行为。首先在阐述区域品牌、地方政府作用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就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品牌打造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为的不同作用等进行理论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调研分析,了解到D县政府建设区域品牌基本情况、行为实施、影响作用,利用SWOT分析当前D县政府建设区域品牌面临的机遇、挑战等,再整合数据从地方政府角色定位、职责和规划区域品牌、制定经济政策等政府行为构成入手归纳分析,指出D县政府存在区域品牌规划不足、角色定位不准、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而D县政府应该定位角色做好六个维度行为来提升在区域品牌建设中作用,以保障政府作用能够顺利发挥,助推两大产业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D县区域整体品质发展水平。
余静静[3](2020)在《粤苏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广东和江苏经济总量不断创新高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却呈现很大的差异。县域经济是广东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潜力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文章对广东57个县、江苏41个县的经济发展竞争力进行比较,试图探究两省县域差异,为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意见。文章从经济效益、经济结构、消费、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竞争力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依次对2015-2017年广东和江苏两省县域竞争力进行排名;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将2017年两省县域竞争力划分为发达、较发达、中等和落后四个等级,对不同等级进行对比;并进一步对粤苏两省县域经济的总量和平均水平、均衡性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找出两省县域发展差异。结果显示,广东三年来竞争力得分前五位在博罗、惠东、普宁、四会、鹤山之间波动,而江苏始终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和宜兴,两省均有超过一半的县市竞争力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下;广东四个等级的县市发展水平均远远低于江苏同等级的县市,并且其县域总体发展和平均水平均落后于江苏,但江苏县域发展差异明显高于广东,广东县域是低水平的均衡发展。
孙忠志[4](2020)在《兰陵县县域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兰陵县近年来的GDP规模及公共财政收入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人均GDP却排名靠后。新时期兰陵县域经济发展在具备矿产、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和政策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等一系列挑战。该县必须采取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人才支撑引领作用、努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等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振兴。
孙声原[5](2020)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农安县黄鱼圈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仍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逐步推进,虽然农村社会也在逐年发展,但与城市差距却越来越大,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线的村级组织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农村有句老话“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村级党组织在广大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肩负着引领广大农村群众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使村级党组织有效发挥功能,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广大农村高速高质量实施,成为当前重要任务。这一点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本文以农安县黄鱼圈乡为例,农安县集全国经济百强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县等多个国家级头衔于一身,是一个典型的大县强县,而黄鱼圈乡虽隶属于农安县,但黄鱼圈乡确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没有大型工业企业的农业乡镇,这类乡镇既没有经济基础优势,又没有贫困县所辖乡镇所享有的一些上级照顾政策,研究此类强县弱乡地区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并深入农安县黄鱼圈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本文充分研究了村级党组织不同历史时期功能转变、乡村振兴战略中村级党组织应发挥的主要功能,寻找到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原因,提出了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为此类地区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本文共有五章内容,分别为绪论、村级党组织建设理论分析、农安县黄鱼圈乡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分析、农安县黄鱼圈乡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乡村振兴视角下加强此类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刘亚[6](2020)在《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西充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偏北部,是典型的西部农业县,当前,西充正处于实现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渴求人才,但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处于改革探索阶段,还有许多亟需完善的地方,需尽快找到解决之道。基于此,本文对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宏观人才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近年来,西充县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以“嘉陵江英才工程”为总框架,大力实施“西充英才工程”,形成了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有力推动了人才事业发展,各类人才对西充县经济社会引领和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但是由于人才管理水平不够高,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人才发展环境欠佳等原因,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要加强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以坚持“党管人才”为原则,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进一步加大人才招引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培训培养、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推进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杜赟[7](2020)在《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战略部署,各省各地市纷纷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规划。以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来驱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县域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产业处于中低端、创新竞争力不强、人才集聚度不高等问题使得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临挑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各地政府要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增强创新的体制机制活力,增强科技政策的吸引力,增强各类创新平台的集聚力,通过构建竞争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经济发展。本文以丹阳市在建设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为研究对象,在综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丹阳市政府在建设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访谈、查找数据资料等形式,找出了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借鉴国内外部分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丹阳市政府在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经济发展中作用发挥的优化对策。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要素竞争、结构化竞争转向功能性、生态化的竞争,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必须摒弃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老路径,转而注重在建设创新生态系统中积极作为。要从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政策体系,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大力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更大力度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软环境”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鼓励创新文化氛围。如此才能实现政策、产业、企业、科技、平台、人才、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均衡发展、协同联动、交互融合。
杨望杰[8](2020)在《县级城市高层次人才集聚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形势逼人,而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国家、区域、城市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人才的争夺已经是各个城市、地区、国家间最长久、最基本、最激烈的焦点大事。谁能培育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竞争的优势就能够把握在谁的手里,发展的优势就可以确立起来。眼下,人才争夺这场战役正在加剧,争夺人才的“战火”从一线的大都市向二三四线的中小城市延伸,各地都在不断制定出台力度更大的人才政策,不断提升本地的人才集聚磁力,投身到这场争夺人才的战役中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活跃是县域经济最为明显的特征,为了让县域经济更好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指导,也需要企业充当“主角”,但是人才这个因素是重点。和国际大都市、一二线城市比较,作为基层的县级城市,人才招引的能力是不足的,很多“短板”和困难在高层次人才招引的时候凸显出来,如何克服困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县级城市高层次人才集聚问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鉴于此,本文以浙江省平阳县高层次人才集聚为例,对其人才工作的优势方面进行分析,点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学习借鉴其他地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典型做法、先进经验,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匹配的对策措施。在“抢人大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对平阳县的研究分析,为县级城市高层次人才集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平阳经验”“平阳启示”。
李玉婷[9](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周窝音乐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和新载体,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助力环保生态、形成新业态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促进特色小镇持续发展、保持生命活力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武强县政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联系当地实际,探寻出了一条符合当地文化及经济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建设新路,提出将周窝镇打造成全国知名音乐小镇的发展目标。坐落于武强县的周窝镇以文化产业为主,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国内乃至国际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本文在阐述特色小镇概念、文化产业属性等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周窝音乐小镇建设的思路与方法。首先,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和整理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现状和理论体系,并以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小镇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小镇得以成长和发展的自身优势,并总结小镇发展成效。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主要探究周窝音乐小镇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周窝小镇与位于江苏泰兴的乐器小镇——黄桥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经验和发展模式旨在促进周窝音乐小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其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对周窝音乐小镇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改善措施。主要以产业驱动、制度驱动和生态驱动来促进周窝音乐小镇可持续发展。
熊鑫[10](2019)在《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势头下,不少地方展开了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之路,特别是2016年国家旅游局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之后,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向高潮。对于依靠传统产业支撑的欠发达县域来说,发展全域旅游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又能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到现代服务产业的“弯道超车”。目前国内对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的发展研究相对欠缺,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研究,可以进一步充实全域旅游理论内涵,对推动当前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石城县是江西母亲河赣江的源头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作为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设施落后、人才匮乏等多种不利因素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本文选取石城县为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链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等理论基础,实地走访调查石城县通天寨、九寨温泉、雍和文园等景区,访谈石城涉旅部门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收集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对旅游发展阶段、旅游产业链各节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对全域旅游概念认识不足、旅游资源底数不清、旅游发展路径不清晰、旅游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创建不明显、旅游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滞后、旅游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延伸程度不深、旅游专业人才匮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旅游监管疲软、全域化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资源、政策、区位、后发四个层面对石城全域旅游发展相对优势做出归类,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析了全域旅游发展动力,从决策路径、资源路径、产业路径、空间路径四个方面分析石城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提出了探索全域市场化管理体系、优化全域化旅游空间体系、培育全领域产业融合体系、打造全域化优质服务体系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欠发达地区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为同类地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参考。
二、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2)河北省D县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区域品牌内涵与特点 |
2.1.2 区域品牌的相关概念 |
2.1.3 区域品牌建设与管理 |
2.1.4 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
2.1.5 地方政府行为和作用 |
2.2 理论基础阐述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分析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2.2.4 市场失灵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D县区域品牌建设基础及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
3.1 D县区域品牌建设基础 |
3.1.1 D县包装机械产业区域品牌基础 |
3.1.2 D县塑料包装产业区域品牌基础 |
3.2 D县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行为现状 |
3.2.1 品牌战略启动阶段(2013年至2015年) |
3.2.2 品牌战略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
3.3 D县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行为调研 |
3.3.1 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 |
3.3.2 访谈提纲设计及实施 |
3.3.3 调查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D县区域品牌建设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4.1 D县政府行为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影响作用 |
4.1.1 D县政府行为在产业发展方面影响作用 |
4.1.2 D县政府行为在品牌发展方面影响作用 |
4.2 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2.1 政府角色出现偏差 |
4.2.2 品牌规划缺乏实用性 |
4.2.3 政策支持效果欠佳 |
4.2.4 公共供给效能有限 |
4.2.5 市场资源配置不均衡 |
4.2.6 市场秩序监管不到位 |
4.2.7 政府营销方式单一 |
4.3 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政府角色定位不准 |
4.3.2 品牌规划制定不科学 |
4.3.3 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 |
4.3.4 公共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对称 |
4.3.5 市场资源配置存在盲目性 |
4.3.6 驾驭市场复杂环境能力不足 |
4.3.7 政府品牌营销意识不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改善D县政府行为和作用的对策建议 |
5.1 找准角色定位 |
5.2 科学制定品牌规划 |
5.3 调整完善当地经济政策体系 |
5.4 按需健全公共供给体系 |
5.5 利用改革思维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
5.6 强化市场监管和引导 |
5.7 加强品牌营销管理和维护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粤苏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与存在不足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 |
2.1.1 省域经济 |
2.1.2 县域经济 |
2.1.3 区域经济比较 |
2.1.4 经济竞争力 |
2.1.5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波特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理论 |
2.2.2 国家统计局编撰的年度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对县域经济内涵与评价体系的理论建构 |
2.2.3 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理论 |
2.2.4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竞争力涵义的界定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2 县域经济的理论内涵及其功能作用研究 |
2.3.3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
2.3.4 国家统计局主办的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评价研究 |
2.3.5 粤苏省域经济发展研究 |
2.3.6 粤苏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
第三章 粤苏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格局分析 |
3.1 广东和江苏省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格局分析 |
3.1.1 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
3.1.2 公共预算收支持续增长 |
3.1.3 对外经济贸易平稳发展 |
3.1.4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
3.1.5 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
3.2 县域经济在广东省域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
3.2.1 县域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
3.2.2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 |
3.2.3 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广东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3.3 县域经济在江苏省域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
3.3.1 将县域发展实力转化为省域整体竞争优势 |
3.3.2 县域发展推动江苏产业结构调整 |
3.3.3 发挥县域优势,推动江苏中心城市培育和区域协调发展 |
第四章 粤苏县域经济竞争力比较的理论分析 |
4.1 粤苏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的理论分析 |
4.1.1 粤苏县域经济效益竞争力比较 |
4.1.2 粤苏县域经济结构竞争力分析 |
4.1.3 粤苏县域经济消费竞争力分析 |
4.1.4 粤苏县域经济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估 |
4.1.5 粤苏县域基础设施竞争力分析 |
4.2 粤苏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的构建 |
第五章 粤苏县域经济竞争力比较的实证分析 |
5.1 广东县域经济的实证分析 |
5.1.1 广东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
5.1.2 主成分分析:2015-2017广东县域经济竞争力得分与排名 |
5.1.3 聚类分析:2017年广东县域经济竞争力聚类分析结果 |
5.2 江苏县域经济的实证分析 |
5.2.1 江苏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
5.2.2 主成分分析:2015-2017江苏县域经济竞争力得分与排名 |
5.2.3 聚类分析:2017年江苏县域经济竞争力聚类分析结果 |
5.3 粤苏两省县域经济比较的实证分析 |
5.3.1 粤苏县域经济比较的聚类分析 |
5.3.2 粤苏县域经济比较的总量和平均水平分析 |
5.3.3 粤苏县域经济比较的均衡性分析 |
第六章 粤苏经济比较视角下的广东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 |
6.1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和存在的问题 |
6.1.1 广东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 |
6.1.2 产业结构滞后,总体经济不发达 |
6.1.3 广东县域经济的空间发展不均衡 |
6.1.4 广东县域财政收入占比低,金融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
6.1.5 外向型经济发展落后,外商投资比重较低 |
6.2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6.2.1 区位与自然环境差异 |
6.2.2 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明显不足 |
6.2.3 经济的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 |
6.2.4 县域财政脆弱,发展资本缺乏 |
6.2.5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人才流失严重 |
6.2.6 现行市管县区域行政体制加重县域负担,成为体制和制度障碍 |
6.3 新形势下,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
6.3.1 全力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 |
6.3.2 实施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依托县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
6.3.3 创新政策环境和投资机制,加快构建开放、透明和法治化市场机制 |
6.3.4 多途径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 |
6.3.5 多方联动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 |
6.3.6 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 |
6.3.7 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和引进外商投资,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格局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4)兰陵县县域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兰陵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状况与特征 |
2 兰陵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以及面临的机遇 |
2.1 新时期兰陵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 |
2.1.1 矿产资源条件 |
2.1.2 水资源条件 |
2.1.3 土地资源条件 |
2.1.4 农产品资源条件 |
2.2 新时期兰陵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政策机遇 |
2.2.1 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县域经济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 |
2.2.2 临郯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带的规划建设将积极促进兰陵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
3 新时期兰陵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
3.1 工业强县的氛围不浓 |
3.2 工业基础薄弱 |
3.3 传统产业面临新的挑战 |
3.4 企业吸引人才的效应不足 |
4 进一步促进兰陵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积极营造“工业强县”的浓厚舆论氛围 |
4.2 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 |
4.3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4.4 重点推进三大园区建设 |
4.5 强化人才支撑引领作用 |
(5)乡村振兴视角下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农安县黄鱼圈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案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解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解析 |
2.3 村级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
第三章 农安县黄鱼圈乡村级党组织建设现状分析 |
3.1 农安县黄鱼圈乡基础情况 |
3.2 黄鱼圈乡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安县黄鱼圈乡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农安县黄鱼圈乡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农安县黄鱼圈乡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安县黄鱼圈乡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
5.1 充分发挥党员自身作用 |
5.2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管理 |
5.3 加强推动乡村文化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 |
5.4 激发村党组织干部工作热情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访谈提纲 |
附件 2 农安县黄鱼圈乡村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简评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一)人才 |
(二)人才队伍 |
(三)人才队伍建设 |
二、理论基础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三)宏观人才学理论 |
第三章 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
一、西充县概况 |
二、西充县人才队伍现状 |
(一)人才队伍规模现状 |
(二)人才队伍结构现状 |
三、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现状 |
(一)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设置现状 |
(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制定情况 |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及成效 |
第四章 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 |
(二)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
(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人才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二)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 |
(三)人才发展环境欠佳 |
第五章 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人才队伍发展活力 |
(一)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 |
(二)完善优秀人才评价机制 |
(三)深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
(四)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
(五)完善人才配套支持政策 |
二、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总量 |
(一)深化县校企战略合作 |
(二)不断拓宽招引渠道 |
(三)建立县级人才储备库 |
三、加强人才培训培养,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
(一)探索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新模式 |
(二)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培养 |
(三)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培养平台 |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
(一)持续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 |
(二)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投入 |
(三)持续营造尊重和爱惜人才的氛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述评 |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创新生态系统 |
2.1.2 县域经济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创新理论 |
2.2.2 内生增长理论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章 丹阳市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经济发展的政府作用现状分析 |
3.1 丹阳市概况 |
3.2 丹阳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
3.2.1 经济总量 |
3.2.2 发展模式 |
3.2.3 产业结构 |
3.3 丹阳市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
3.3.1 强化产业政策规划引领 |
3.3.2 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功能 |
3.3.3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主体 |
3.3.4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 |
3.3.5 优化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丹阳市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问题分析 |
4.1 调查设计 |
4.2 存在问题 |
4.2.1 面对创新驱动发展“有共识、无突破” |
4.2.2 制定政策“重数量、轻质量”,执行“重过程、轻实效” |
4.2.3 政府对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促进作用不够 |
4.2.4 人才招引培育力度不够 |
4.2.5 “软环境”建设存在明显短板 |
4.3 原因分析 |
4.3.1 政府对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
4.3.2 制定政策缺乏适宜性、前瞻性、操作性 |
4.3.3 政府不恰当地过多干预企业发展 |
4.3.4 政府忽视中介服务体系发展 |
4.3.5 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经济发展政府作用的经验借鉴 |
5.1 国内外部分地区的相关做法 |
5.1.1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硅谷创新生态系统 |
5.1.2 “中国硅谷”: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 |
5.1.3 “资本引领”:江阴创新生态系统 |
5.1.4 “知识创造”:南京软件谷创新生态系统 |
5.1.5 “开放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创新生态系统 |
5.2 经验启示 |
5.2.1 政府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创新 |
5.2.2 政府要立足于创新生态观发挥引导作用 |
5.2.3 政府要结合自身实际提供精准供给 |
第6章 丹阳市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经济发展政府作用优化对策 |
6.1 完善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政策体系 |
6.1.1 强化创新政策供给 |
6.1.2 加快科技园区发展 |
6.1.3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
6.2 大力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
6.2.1 理顺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 |
6.2.2 支持企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
6.2.3 鼓励企业开放创新 |
6.2.4 完善科技项目评审评价机制 |
6.2.5 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6.3 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
6.3.1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 |
6.3.2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
6.3.3 加大人才保障力度 |
6.3.4 加大人才体系建设 |
6.4 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
6.4.1 提升政府公益科技服务能力 |
6.4.2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 |
6.5 营造鼓励创新文化氛围 |
6.5.1 树立政府的“创新意识” |
6.5.2 激发企业的“创新本能” |
6.5.3 形成社会的“创新认同”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县级城市高层次人才集聚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县级城市概念 |
2.1.2 高层次人才概念 |
2.1.3 人才集聚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人才集聚理论 |
3 平阳县高层次人才集聚现状分析 |
3.1 当前人才集聚形势分析 |
3.1.1 全国人才集聚形势 |
3.1.2 浙江人才集聚形势 |
3.1.3 温州人才集聚形势 |
3.1.4 平阳人才集聚形势 |
3.2 平阳县高层次人才集聚做法和成效 |
3.3 平阳县高层次人才集聚问题及成因 |
4 其他地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实践和经验借鉴 |
4.1 浙江省瑞安市高层次人才集聚实践和经验 |
4.2 浙江省嘉善县高层次人才集聚实践和经验 |
4.3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实践和经验 |
5 提升县级城市高层次人才集聚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
5.1 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育机制 |
5.1.1 建立高层次人才供需对接机制 |
5.1.2 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 |
5.1.3 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育机制 |
5.2 完善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 |
5.3 加强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 |
5.3.1 产业创新平台 |
5.3.2 校地合作平台 |
5.3.3 “人才飞地”平台 |
5.3.4 “名企聚才”平台 |
5.4 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 |
5.4.1 完善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 |
5.4.2 打造最优高层次人才服务环境 |
5.4.3 打造最优高层次人才生活环境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周窝音乐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特色小镇 |
2.1.2 文化产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增长极理论 |
3 周窝音乐小镇发展现状及成效分析 |
3.1 周窝音乐特色小镇发展概况 |
3.1.1 建设背景 |
3.1.2 区位概况 |
3.1.3 发展历程 |
3.1.4 发展现状 |
3.2 周窝音乐小镇发展成效分析 |
3.2.1 乐器制造业蓬勃发展 |
3.2.2 新业态竞相迸发 |
3.2.3 艺术氛围浓厚 |
4 周窝音乐小镇可持续发展分析 |
4.1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
4.2 周窝音乐小镇可持续发展条件分析 |
4.2.1 可持续发展区位和自然资源条件分析 |
4.2.2 可持续发展产业条件分析 |
4.2.3 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条件分析 |
4.3 周窝音乐小镇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4.3.1 经济维度上产业发展模式单一 |
4.3.2 社会维度上音乐文化关注度低,管理机制落后 |
4.3.3 环境维度上生态问题亟待解决 |
5 周窝音乐小镇与泰兴黄桥镇对比分析及启示 |
5.1 音乐文化资源对比分析 |
5.2 文化产业业态比重对比分析 |
5.3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
5.4 对比分析后的启示 |
5.4.1 打造核心层文化产业 |
5.4.2 文化产业园区规划 |
5.4.3 有效利用资源,避免同质化 |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周窝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经济维度:促进小镇产业兴旺 |
6.1.1 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
6.1.2 积极促进乡村产业融合 |
6.1.3 建设村内合作社,推进电子商务 |
6.2 社会维度:促进小镇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
6.2.1 结合时代潮流加强宣传 |
6.2.2 提高居民音乐素质 |
6.2.3 加强建设和管理机制 |
6.2.4 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治理 |
6.3 环境维度:促进小镇生态文明 |
6.3.1 完善环保设施建设 |
6.3.2 健全垃圾处理机制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附录 |
(10)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域旅游提出的背景 |
1.1.2 全域旅游政策背景 |
1.1.3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框架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全域旅游的概念 |
2.2 欠发达地区的界定 |
2.3 比较优势理论 |
2.3.1 比较优势理论内涵 |
2.3.2 欠发达地区发展全域旅游比较优势 |
2.4 产业链理论 |
2.4.1 产业链理论概念 |
2.4.2 旅游产业链理论 |
2.5 产业集群理论 |
2.5.1 产业集群概念 |
2.5.2 旅游产业集群概念 |
3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 |
3.1 石城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3.2 石城县旅游发展概况 |
3.2.1 石城旅游发展阶段分析 |
3.2.2 石城县旅游产业链各节点现状分析 |
3.3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 |
3.3.1 欠发达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共性问题分析 |
3.3.2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 |
4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 |
4.1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比较优势分析 |
4.1.1 资源比较优势 |
4.1.2 政策比较优势 |
4.1.3 区位比较优势 |
4.1.4 后发比较优势 |
4.2 石城县发展全域旅游动力机制分析 |
4.2.1 供给动力 |
4.2.2 需求动力 |
4.3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
4.3.1 决策路径 |
4.3.2 资源路径 |
4.3.3 产业路径 |
4.3.4 空间路径 |
5 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
5.1 探索全域市场化管理体系 |
5.2 优化全域化旅游空间体系 |
5.3 培育全领域产业融合体系 |
5.4 打造全域化优质服务体系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9)
- [2]河北省D县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行为研究[D]. 彭欣宇.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3]粤苏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 余静静. 暨南大学, 2020(04)
- [4]兰陵县县域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J]. 孙忠志. 经济管理文摘, 2020(12)
- [5]乡村振兴视角下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农安县黄鱼圈乡为例[D]. 孙声原.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6]西充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亚.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7]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D]. 杜赟. 江苏大学, 2020(05)
- [8]县级城市高层次人才集聚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D]. 杨望杰.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周窝音乐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玉婷.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1)
- [10]欠发达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以江西省石城县为例[D]. 熊鑫.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