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PSA、游离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检测中的作用比较

复合PSA、游离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检测中的作用比较

一、复合PSA、游离PSA及其比值在发现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姜安谧[1](2021)在《PSAD联合mp-MRI在多灶性临床显着前列腺癌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多参数磁共振(mp-MRI)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的诊断、分级分期和预后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减少前列腺上皮细胞数目对tPSA浓度的不良影响。目前联PI-RADS V2.1、PSAD值、ADC值对多灶前列腺临床显着癌(MF-csPca)预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PSA值、PSAD值、PI-RADS V2.1评分等对MF-csPca的诊断效能、预测价值,和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的联合模型对MF-csPca中的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多灶性csPca的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 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因PSA升高疑诊Pca并进行mp-MRI检查的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和Gleason分级将入组病例分成两组:A组:包括MF-csPca组;B组:包括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非临床显着癌组(ciPca)。临床显着癌(csPca)是指Gleason评分≥7(3+4)分,或者体积≥0.5 cm3,或者有侵犯包膜外组织行为的Pca,ciPca是指Gleason评分<7(3+4)分,或者体积≤0.5 cm3,且无侵犯包膜外组织行为的Pca。采用SPSS 21.0和MedCalc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有统计意义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ROC曲线下面积(AUC);再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两组间有差异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获得有影响预测因素,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预测因素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创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别计算各联合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预测值(PPV),并比较不同联合模型及其单独诊断MF-csPca的AUC值的差异(P<0.05)。[结 果]共202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MF-csPca组(86例);B组(116例):包括前列腺炎(31例)、BPH(77例)及ciPca(8例),前列腺炎均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PI-RADS 2 分 32 例(15.9%),PI-RADS 3 分 75 例(37.1%),PI-RADS 4 分 40 例(19.8%),PI-RADS 5 分 55 例(27.2%)。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列腺体积、tPSA值、fPSA值、f/tPSA值、PSAD值、ADC值和PI-RADS V2.1评分在A组与B组间存在差异,且均有统计差异;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PI-RADS V2.1评分、ADC值与PSAD值是MF-csPca的有影响预测指标。与Gleason分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RADS V2.1评分与Gleason分级有中度正相关性,rs=0.531,P<0.001;PSAD与Gleason分级有中度正相关性,rs=0.475,P<0.001;ADC 值与 Gleason 分级有中度负相关,rs=-0.499,P<0.001;ROC 曲线分析PI-RADS V2.1、ADC 值、PSAD 值诊断 MF-csPca AUC 值分别为 0.833、0.857、0.839。根据上述结果建立3种联合模型:联合模型1(PI-RADS V2.1评分+PSAD值)、联合模型2(ADC值+PSAD值)、联合模型3(PI-RADS V2.1评分+ADC值+PSAD 值),诊断 MF-csPca AUC 值分别为 0.876,0.887,0.896。[结 论]PI-RADS V2.1评分、PSAD值和ADC值均为MF-csPca的有影响预测因子,对MF-csPca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前列腺体积、fPSA值、f/tPSA值,略优于tPSA值,并与病理Gleason分级相关,以PI-RADS V2.1评分相关性最高。提示PI-RADS V2.1评分、PSAD值和ADC值不仅有助于MF-csPca诊断,并对术前评估Pca的侵袭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联合模型对MF-csPca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指标,以三者(PI-RADS V2.1评分+ADC值+PSAD值)联合诊断效能最高,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除应用mp-MRI进行PI-RADS V2.1评分外,还需结合PSAD值和ADC值,可一定程度提高对MF-csPca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从而减少过度的穿刺活检。

孙碧霞[2](2021)在《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MRI影像特征对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过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PCa的54个病人,63个病灶。纳入患者的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及其相关指标、以及病灶在T2WI图像上的定量及定性影像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年龄、PSA及其相关指标、MRI定量影像特征在低、中高危组PCa之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定性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估诊断效能。结果PSA、f PSA、PSDA、肿瘤最大直径、相对病变直径、肿瘤体积、病灶形态、前列腺包膜、病灶包膜、信号、边界在PCa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和PSAD的AUC最大。结论MRI影像特征和PSA及其相关指标可以提高对低、中高级别PCa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术前无创性评估前列腺癌的危险程度。目的探讨ADC图纹理分析对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过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PCa的63个病灶。采用Fire Voxel软件在ADC图上手动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得出直方图纹理特征参数(熵、偏度、峰度、不均匀性、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及10%、25%、50%、75%、90%分位像素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熵、偏度、峰度、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不均匀性及10%、25%、50%、75%、90%分位像素值等纹理参数在低、中高危组PCa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诊断效能,并评价其与MRI定量影像参数对鉴别低、中高危组PCa的联合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纹理参数对中高危组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结果熵、偏度、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及10%、25%、50%、75%分位像素值在PCa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偏度和熵的AUC较大,两者分别与肿瘤体积及相对病变直径联合比单独使用的诊断效能强。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熵、中位数、10%分位、50%分位为中高危组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结论ADC图的纹理参数可能是预测中高危组PCa有价值的工具,从ADC图中提取的特定纹理参数与特定的MRI影像定量特征的组合可能是预测中高危组PCa的附加工具。

雷竹卿[3](2021)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特征描述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认为目的:研讨可能存在的与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相关联的风险因素,构建前列腺癌骨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早期识别高概率出现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早期进行靶向干预,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164例,以及初次来院就诊即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247例的临床资料,标记为A、B两组。所有患者均经过前列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术或组织标本病理学检查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收集A组患者的SPECT全身骨显像、CT、MRI等影像学资料。搜集B组患者的年龄、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血清钙、血清磷、前列腺体积、临床T分期、GS、影像学资料等,并依据影像学结果将B组247例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基于A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解析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并绘制图表。基于B组数据,利用K-S检验、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等分析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之间的差异。随后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效能,最后通过R软件与RStudio绘制模型列线图及校准曲线并计算模型的一致性系数进行评价。结果:A组资料中:绝大多数患者(99.4%,163/164)为多发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排名前5名:骶椎(68%,111/164)、胸椎(66%,108/164)、髂骨(65%,107/164)、腰椎(61%,100/164)、肋骨(57%,94/164)。骶椎是最易发生转移的脊柱节段(79%,111/140),也是骨盆内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86%,111/129)。双侧肋骨转移患者居多(81%,76/94),单独右侧转移(16%,15/94)患者多于单独左侧转移患者(3%,3/94)。B组资料中:骨转移组(48.58%,120/247)和非骨转移组(51.42%,127/247)患者的资料在经过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后发现,tPSA、f PSA、f/tPSA、ALP,血清钙,cTx,ISUP分级等7个因素存在显着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证明tPSA、ALP、cTx、ISUP分级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tPSA、ALP、cTx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超过0.85,说明单独应用以上3项指标能很好地对骨转移进行预测。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977,预测效能超过各独立风险因素,一致性系数为0.976,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较为准确。结论:1.前列腺癌患者的中轴骨极易受侵袭,骨转移发生率排名前5名分别是骶椎、胸椎、髂骨、腰椎和肋骨,转移的概率为57%-68%;2.本研究发现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有4个,分别是tPSA、ALP、cTx、ISUP分级;3.研究建立的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对于前列腺癌,该模型直观展现被评估患者骨转移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评估提供了帮助。

努热曼古·艾买尔[4](2021)在《CEUS与增强MRI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标: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y,CEUS)、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在诊断可疑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4例PSA≤50ng/ml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CEUS及增强MRI检查,两种检查结果分别与穿刺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者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94例患者中37例被诊断为前列腺癌(39.36%,37/94)。CEUS、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是62.16%和75.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是75.44%和57.89%,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前列腺疾病的AUC为0.688(0.575-0.801),且略高于增强MRI的AUC 0.668(0.556-0.77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0<PSA≤10ng/ml时,增强MRI及CEUS检出率分别为78.60%、28.60%,增强MRI对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CEUS,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理格里森评分(Gleason,GS)≥7分的中高危前列腺癌,CEUS和增强MRI的检出率均为89.3%。结论:CEUS和增强MRI在诊断可疑前列腺癌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中高危前列腺癌(GS≥7),CEUS和增强MRI在诊断前列腺癌能力相当。在0<PSA≤10ng/ml范围内,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高于CEUS。在临床上两种方法可借鉴性合理选择使用。

张凤卿[5](2020)在《对比研究(F/T)/PSAD和%(F/T)/PV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对比研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F/T)/PSAD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密度百分率%(F/T)/PV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并统计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医院泌尿外科,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和/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145例初诊为前列腺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清PSA、f PSA指标,经直肠超声报告,病理结果。计算前列腺体积、F/TPSA、PSAD、(F/T)/PSAD和%(F/T)/PV,以SPSS 23.0和Med Calc分析软件,对纳入分析的所有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参数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检验,依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相关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参数与诊断前列腺癌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F/T)/PSAD指标,在PSA介于(4-20)ng/ml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但劣于F/TPSA指标;当PSA>20ng/ml时,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但劣于PSAD指标。F/TPSA指标,在血清PSA介于(4-10)ng/ml,甚至(4-20)ng/ml时,诊断前列腺癌时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要明显优于PSAD指标。%(F/T)/PV仅仅在血清PSA>20ng/ml时,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不具有较大的优势。(F/T)/PSAD指标在PV<80ml时,与前列腺癌检出率检查具有相关性,呈负相关。其AUC值要大于PSA和PSAD,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PV<80ml时(F/T)/PSAD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PV>80ml时,(F/T)/PSAD不具有研究价值。%(F/T)/PV在不同PV区间,与前列腺癌检出率间均没有相关性。结论:1、(F/T)/PSAD指标,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该指标<1.01时,要警惕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2、当血清PSA<4ng/ml时,(F/T)/PSAD指标,不具有诊断价值,血清PSA处于(4-20)ng/ml时,(F/T)/PSAD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呈负相关,但需以F/TPSA作为唯一的参考因素,去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检查。3、当PV<35、35-50、50-80ml,(F/T)/PSAD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呈负相关,尤其是PV介于35-50、50-80ml时,(F/T)/PSAD指标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价值明显。对于PV<80ml的患者,当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时,主要需参考PSAD指标,(F/T)/PSAD指标可以起到辅助性参考,其临床价值较小。4、仅当血清PSA>20ng/ml时,%(F/T)/PV与前列腺癌检出率间具有相关性,但其AUC值要明显低于PSA、PSAD和(F/T)/PSAD指标,没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郭阳[6](2020)在《ADC、PSA联合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等因素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明确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临床筛选骨转移高风险患者进行针对性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间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147例,根据骨转移诊断标准将结果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肿瘤组织的最小ADC值(The minimum ADC value,ADCmin)、平均ADC值(The mean ADC value,ADCmea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血清铁蛋白、碱性磷酸酶(ALP)、年龄等因素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明确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本课题共纳入147例前列腺癌患者,合并骨转移的患者共80例(54.42%)。其中椎骨区转移65例(81.25%),骨盆区转移55例(68.75%),胸骨区转移45例(56.25%),颅骨区转移11例(13.75%),四肢骨区转移31例(38.75%)。80例骨转移患者中发生轻度骨转移的有17例(21.25%),发生中度骨转移的有29例(36.25%),发生重度骨转移的有34例(42.50%);在17例轻度骨转移的患者中5例为单发骨转移。通过组间比较,骨转移组患者的ADCmin、ADCmean均低于非骨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患者的ALP、PSA、Gleason评分、T分期均高于非骨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Cmin、ADCmean、PSA、Gleason评分、ALP以及临床T分期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min(OR:0.867)是骨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Gleason评分(OR:3.828)、PSA(OR:1.021)是骨转移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DCmin、Gleason评分、PS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794、0.765,截断值分别为0.81×10-3mm2/s(敏感度:89.2%,特异度:71.3%),7.5分(灵敏度:76.5%,特异度:73.0%)、69.8 ng/ml(灵敏度:64.7%,特异度:73.0%);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将因变量的三个独立影响因素拟合:Y(联合指标)=1.342×Gleason评分-0.143×ADCmin+0.021×PSA-6.56,通过联合指标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P<0.01),诊断价值高于ADCmin、Gleason评分与PSA。结论:ADCmin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而PSA、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指标可以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当ADCmin≤0.81×10-3mm2/s、PSA≥69.8ng/ml且Gleason评分≥7.5分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较大,即使骨扫描结果呈阴性,仍应进一步完善脊柱MRI或PET/CT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李国槟[7](2020)在《MRI-TRUS融合穿刺与病理大切片用于前列腺癌精准诊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在不同检测指标下磁共振-经直肠超声(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结合常规系统穿刺法与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常规系统穿刺法对前列腺穿刺的阳性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两种穿刺方法诊断的一致性,评估其精准性及安全性,进而探索融合靶向穿刺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将前列腺病理大切片与常规病理切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病理大切片的临床价值及验证MRI对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17年07月至2019年12月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共521例,有421例符合纳入标准,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将421例患者分为两组,即为A组(137例):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结合常规系统穿刺;B组(284例):TRUS引导常规系统穿刺。A组患者行MRI-TRUS融合穿刺及常规系统穿刺(10+X针)。B组患者行TRUS引导前列腺常规系统穿刺(10针或10+X针)。在55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术的患者中,有24例术后病理标本制作成病理大切片,其余均为常规病理切片。收集并汇总该类患者的一般资料、穿刺病理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前列腺癌患者t PSA、f PSA/t PSA、PSAD、PV、PI-RADS评分、阳性针数、肿瘤T分期及穿刺术后并发症等,并比较术后病理大切片与常规病理切片的差异以及TRUS、mp MRI和经直肠前列腺活检在精准检测前列腺癌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在两组穿刺患者中,A组穿刺总阳性率高于B组(P<0.001)。2.f PSA/t PSA≤0.16组穿刺阳性率高于f PSA/t PSA>0.16组患者(P=0.006)。当f PSA/t PSA≤0.16和f PSA/t PSA>0.16时A组的穿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01,P=0.003)。3.PSAD≥0.15组患者穿刺阳性率高于PSAD<0.15时组患者(P<0.001)。当PSAD<0.15和PSAD≥0.15时,A组的穿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1,P<0.001)。4.当PI-RADS评分为3~5分时,评分越高,穿刺阳性率越高(P<0.001)。当PI-RADS评分为3分和4分时,A组的穿刺阳性率均高于B组(P=0.011,P=0.002)。当PI-RADS评分为5分时,A组的穿刺阳性率高于B组(P=0.059)。5.当前列腺体积(PV)分别在0~50m L、50~80m L、>80m L区间时,穿刺阳性率逐渐降低(P<0.001),且A组的穿刺阳性率均高于B组(P<0.001,P=0.037,P=0.002)。6.融合靶向穿刺针数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系统穿刺(P<0.001),且能发现更多的肿瘤分期T≤2的患者(P<0.001)。融合靶向穿刺法与常规系统穿刺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1),且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7.前列腺病理大切片组肿瘤神经累及、包膜累及的发生率高于常规切片组(P=0.038,P=0.016)。在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大切片的p T分期中,大切片组比常规切片组能发现更多p T≥3的例数(P=0.007)。两组患者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均比术前升高(P=0.458)。8.在前列腺癌的精准定位诊断方面,MRI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与常规系统穿刺相比,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结合常规系统穿刺提高了癌症检出率又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能够保证穿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价值。前列腺病理大切片较常规病理切片有明显优势,能获得更准确的病灶信息,且能验证MRI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精准性,进而再次证实MRI-TRUS融合靶向穿刺的优势。

王林[8](2020)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标志物的探索和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多灶性疾病,但现有的诊断方法并不令人满意。大多数肿瘤的恶性潜能较低,但是也有一部分侵袭性很强。目前,影像学不能用来引导组织活检靶向侵袭性的肿瘤,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漏诊概率,即使对肿瘤组织进行采样,也不知道前列腺中其他部分是否存在更具侵袭性的癌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多次穿刺活检。穿刺活检组织通常包含很多形态学正常的前列腺组织,如果肿瘤周边形态学正常组织的变化可以表明肿瘤的存在和性质,这一信息将可以用来改善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预后。目前的证据表明,与肿瘤相邻形态学正常的前列腺组织并不是完全正常的,其分子水平已经发生改变,存在用来诊断前列腺癌的潜能。本研究通过对前列腺正常组织和肿瘤周围形态学正常的组织,在进行病理鉴定后,通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分离纯化出前列腺基底上皮细胞和管腔上皮细胞亚群,并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其他类型细胞的干扰,提高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一系列筛选,锁定部分差异基因用于后续研究,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学分析。根据Epstein’s标准,对来源于惰性前列腺癌和侵袭性前列腺癌周边形态学正常的组织进行分组,并对前列腺的两种细胞亚群进行测序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功能富集分析。通过测序数据对测序数据的分析发现TACC3基因在前列腺正常组织和肿瘤周围形态学正常的组织表达存在显着差异,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TACC3是否在前列腺癌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TACC3被认为是调节多种人类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重要因子。本研究阐述了TACC3在初级纤毛形成和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针对TACC3基因的敲低,在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我们发现TACC3作为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参与了纤毛的形成。TACC3可以干扰filamin A-meckelin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初级纤毛的产生。因此,靶向TACC3及其相关分子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张世昌[9](2020)在《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和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发于老年男性,对男性身心健康影响甚重。据美国2018年癌症数据报告得知,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占据首位,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相比偏低,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目前对于前列腺癌,临床主要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测,PSA是一种特异蛋白质,敏感程度相对较高,已成为筛查、诊断的常用指标。然而,PSA检测指数受许多因素影响,导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也会出现增高现象。所以在判断前列腺肿瘤的良恶性时存在一定困难。热休克蛋白(HSP)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增殖等过程,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是HSP家族中一员,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中含量异常增高,随着肿瘤生物学活性的变化,HSP90α表达水平与肿瘤良恶性及是否有远处也出现相应变化;HSP90α是一种分子伴侣,参与许多客户蛋白的稳定性,包括雄激素受体和凋亡抑制蛋白,使得HSP90α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前列腺癌分子治疗靶点。因此,探索HSP90α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合其他辅助指标,对前列腺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以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09月至2019年09月入我院经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共3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30例和健康体检男性3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SP-90α、总PSA和游离PSA(FPSA)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水平,手术切除前列腺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HSP-90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HSP-90α和总PS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睾酮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血清FPSA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血清HSP-90α与总PS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而与睾酮水平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根据前列腺癌TNM分期中Ⅰ~Ⅱ期17例,Ⅲ~Ⅳ期13例,Gleason评分中1~4分6例,5~7分13例,8~10分11例,肿瘤直径0.8~6.2cm,平均(3.9±1.5)cm,肿瘤组织HSP-90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与肿瘤TNM分期、Gleason评分和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发现,联合检测血清HSP-90α和PSA水平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为0.896,单独检测PSA的准确性为0.852。结论:血清HSP-90α表达增加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HSP-90α和PSA水平对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覃桂锦[10](2020)在《循环游离DNA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总PSA值处于灰区的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外周血的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的表达情况,并阐述cfDNA的检测对处于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入组TPSA灰区患者30例,其中前列腺穿刺结果阳性(前列腺癌)患者15例,为前列腺癌组;穿刺结果阴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为前列腺增生组;收集两组外周血,分离血液,提取血浆cfDNA,使用序列捕获技术捕获和富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以实现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即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方法,检测两组cfDNA中的变异情况并进行对比,通过对两组数据的cfDNA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找出可能对PSA值处于灰区时的前列腺癌诊断有意义的指标。[结果]通过对PSA值处于灰区的前列腺癌组及前列腺增生组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FPSA、TPSA、PSA比值、前列腺体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的外周血cfDNA的突变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发现:(1)对比两组cfDNA整体的突变基因数量,未见明显差异;(2)对比检测两组cfDNA中的单碱基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数量和插入缺失标记(Insertion and Deletion,InDel)数量,发现所有样本cfDNA的基因突变均以SNV突变为主,两组患者未见显着差异;(3)通过对两组cfDNA的非同义突变、同义突变、终止密码子缺失、终止密码子增加、移码、非移码的数量对比,两组患者未见明显差异;(4)通过对两组cfDNA的基因功能表达进行测序对比,发现两组重叠富集的基因中,有3个显着富集结果,分别为抗原呈递,自然杀伤细胞调节的细胞毒作用,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富集结果可能跟PSA升高的原因相关。而通过对两组外周血cfDNA的突变进行定性分析,发现:(1)对比两组cfDNA的具体突变基因、突变类型和每个基因的突变次数,基因KMT2C的错义突变在前列腺癌患者中频繁出现,在增生患者中仅出现1例;(2)基因AGAP4仅在前列腺癌患者频繁出现突变,在增生患者中未见突变;基因KMT2C及基因AGAP4在两组的突变类型及突变数量有差异性,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结论](1)cfDNA的定量检测对于PSA灰区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意义不大;(2)基因KMT2C错义突变及基因AGAP4基因突变的发生仅在前列腺癌患者内高频率发生,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二、复合PSA、游离PSA及其比值在发现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PSA、游离PSA及其比值在发现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PSAD联合mp-MRI在多灶性临床显着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图像分析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灶性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及mp-MRI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MRI影像特征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
    一 研究目的
    二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MRI检查方法
        3 病理学检查
        4 MRI影像特征和PSA及其相关指标的提取
        5 统计方法
    三 结果
        1 肿瘤最大直径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2 相对病变直径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3 肿瘤体积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4 病灶形态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5 前列腺包膜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6 病灶包膜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7 病灶信号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8 病灶边界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9 PSA及其相关指标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四 讨论
    五 结论
第二部分 ADC 图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 Gleason 分级的预测价值
    一 研究目的
    二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MRI检查方法
        3 图像分析及参数提取方法
        4 统计方法
    三 结果
        1 ADC图纹理分析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2 MRI定量影像特征联合ADC图纹理分析
        3 熵值、偏度、相对病变直径、肿瘤体积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4 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前列腺癌骨转移特征描述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CEUS与增强MRI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的影像学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5)对比研究(F/T)/PSAD和%(F/T)/PV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收集与整理
    1.3 计算公式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总体的分布特点
    2.2 在全部研究对象中,所有指标的统计学分析
    2.3 当血清PSA指标处于不同阈值时,所有指标的统计学分析
    2.4 在不同PV阈值下,对所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3.1 PSA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
    3.2 当前PSA及相关参数在临床中的发展现状和分析
    3.3 影响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相关原因
    3.4 参数%(F/T)/PV和(F/T)/PSAD的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患者中相关参数的意义及预测模型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ADC、PSA联合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2 实验室检查
    2.3 Gleason评分
    2.4 扫描仪器与方法
        2.4.1 MRI仪器及方法
        2.4.2 骨扫描仪器及方法
    2.5 图像分析
        2.5.1 骨转移诊断标准
        2.5.2 骨转移分组
        2.5.3 ADC值的测量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骨转移特征描述
    3.2 单因素分析结果
    3.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 ADCmin、PSA、Gleason评分与骨转移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前列腺癌概述
    4.2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机制
    4.3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
    4.4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4.4.1 PSA与前列腺癌骨转移
        4.4.2 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
        4.4.3 ADC值与前列腺癌骨转移
        4.4.4 临床T分期与前列腺癌骨转移
        4.4.5 ALP与前列腺癌骨转移
        4.4.6 血清铁蛋白与前列腺癌骨转移
        4.4.7 年龄与前列腺癌骨转移
    4.5 本课题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A 附图
附录B 综述 不同影像学技术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7)MRI-TRUS融合穿刺与病理大切片用于前列腺癌精准诊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MRI-TRUS融合导航靶向穿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8)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标志物的探索和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探索用于鉴定前列腺肿瘤周边形态学正常组织的特异性标志物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原代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培养
        1.2.2 原代前列腺细胞流式分选
        1.2.3 转录组测序分析
    1.3 讨论
        1.3.1 前列腺原代细胞的培养的注意事项
        1.3.2 肿瘤周边形态学正常前列腺组织已发生改变
    1.4 小结
二、惰性前列腺癌和侵袭性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的初步探索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2.1 惰性前列腺癌和侵袭性前列腺癌周边形态学正常组织差异基因分析
        2.2.2 差异基因的GO、KEGG富集分析和GSEA富集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TACC3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初级纤毛形成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TACC3在前列腺样本中的表达
        3.2.2 TACC3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上调
        3.2.3 敲低TACC3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3.2.4 TACC3敲低可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中初级纤毛的形成
        3.2.5 TACC3与filamin A相互作用以抑制初级纤毛的形成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初级纤毛及纤毛相关信号通路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和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前列腺癌的发病、诊断和治疗
    1.2 前列腺肿瘤分子标志物
    1.3 HSP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报告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5 研究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HSP-90α参与肿瘤的发生机制研究
    3.2 HSP-90α的主要辅助分子伴侣
    3.3 HSP与其它肿瘤发生的关系
    3.4 本研究结果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热休克蛋白90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循环游离DNA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相关指标及尿PCA3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复合PSA、游离PSA及其比值在发现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PSAD联合mp-MRI在多灶性临床显着前列腺癌中的研究[D]. 姜安谧.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D]. 孙碧霞. 兰州大学, 2021(12)
  • [3]前列腺癌骨转移特征描述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D]. 雷竹卿.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CEUS与增强MRI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D]. 努热曼古·艾买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对比研究(F/T)/PSAD和%(F/T)/PV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D]. 张凤卿.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ADC、PSA联合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 郭阳. 青海大学, 2020(02)
  • [7]MRI-TRUS融合穿刺与病理大切片用于前列腺癌精准诊断的临床研究[D]. 李国槟. 苏州大学, 2020(02)
  • [8]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标志物的探索和功能研究[D]. 王林.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和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D]. 张世昌. 长江大学, 2020(04)
  • [10]循环游离DNA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D]. 覃桂锦.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复合PSA、游离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检测中的作用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