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赏性越橘资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媛媛[1](2021)在《大小兴安岭森林植物组成与生物量碳汇功能耦合机制解析》文中认为大、小兴安岭森林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可能会改变森林植物组成及结构,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以往研究缺乏从长期历史变化,人为影响及气候变化趋势下森林植物特征及碳汇功能的响应及对其复杂耦合关系的解析,这限制了基于碳汇总量及其稳定性提升的科学管理措施的提出。本研究以大、小兴安岭森林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历史小班台账数据为基础结合调查数据探讨东北典型森林乔木60年碳汇功能演变过程及林分特征变化,以保护区内、外对比代表人为影响,以阴阳坡向模拟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森林植物组成特征及碳汇功能的响应差异,最后比较非生物因素(地理、地形及保护强度)及森林组分(物种,结构与功能组成及多样性)对碳储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为揭示碳汇功能的提升潜力提供依据。初步结论如下:(1)典型样地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特征及功能60年历史变化与耦合机制:整体来看,物种随时间变化更加丰富且多样,但分布的均匀程度变化不大,功能性状多样性也更高,具体表现为以松属,桦木属及云杉属为代表的关键种最优势种地位比重不断下降,阔叶树种如槭,榆属比重不断升高;森林高度向矮小化趋势发展明显,个体潜在最大高度也更低;森林群落性状向光合能力更强,叶片的含水量更多,柔叶,薄叶及阔叶的树木增多,叶片的氮磷含量更高的趋势发展,且多功能性减弱。地上碳储量更不耐分解,相反,碳累积速率更高,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稳定性更强。碳储量及其稳定性、碳累积速率与森林特征的关系在年代间分化并不明显,对于提升地上碳汇功能起重要作用的影响因子是关键种相对多度与结构及功能性状特征均值包括其交互作用,而多样性特征的贡献最小。(2)基于保护区内外差异评价天然林保护影响:天然林保护显着改变了草本层关键种组成(占调查种的80%),其次是灌木(占调查种的58%)及乔木(占调查种的50%),其中,榛属、槭属及薹草属提高了1.6-8倍,而保护区内的落叶松、蹄盖蕨及忍冬属植物仅为保护区外的1/10到1/2。人为干扰导致乔木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而灌木草本多样性无显着改变。保护使得大树(树高及胸径大)增多,草本更低,林分更稀疏。天然林保护对植物大小的影响强度是对物种多样性及种类组成改变的2倍。保护使得碳储量显着提升而其稳定性变化不明显,随着保护的加强对于碳汇功能起限制性作用的因子从树高变为胸径。(3)基于坡向差异的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及耦合机制分析:更多的杨柳科植物及红皮云杉、毛榛、蔷薇科绣线菊、皱果薹草、泽薹草、蚊子草属生长的阳坡上;但落叶松、豆科灌木及越橘、蔷薇科草本、羊须草及地榆等有减少趋势。阳坡具有更矮的乔木、但灌木及草本更高,林分更稀疏,而灌木盖度更高。阳坡具有更加丰富多样乔木、灌木和草本,地上碳储量及稳定性的变化不大;不同坡向均表现为乔木关键种是碳汇功能差异影响最大因素,地理地形因素影响尽管有也是通过与群落组成结构的交互作用实现的。整体来看,以阳坡代表未来气候的话,植物组成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是碳汇功能以及其与植物组成结构耦合关系差异不大。(4)多因素综合影响碳储量及其稳定性与功能性状重要性:森林特征对碳汇功能的影响远大于非生物因素影响(5倍甚至更多),表现为叶片功能性状特征对地上碳稳定性有决定性作用,以叶片面积大,无毛,比叶面积小,柔叶的树木居多更有利于碳稳定性升高,其次功能性状越丰富,差异越大对其有积极影响;而树木个体大小对碳储量具有控制作用,是种类,功能组分及非生物因素影响的2倍以上。未来的天然林管理中应加强对森林垂直结构及叶片功能特性的调节措施,较单独考虑物种水平上的管理更为有效。综合来看,历史变化、气候变暖及人为保护都使得大、小兴安岭森林植物物种组成,结构及功能性状特征发生显着变化;对于地上碳储量及其稳定性的不同区域差异的解释力来说,外界地理气候因素的贡献远小于森林结构组成的贡献,显示森林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适当管理能够达到碳增汇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效果。在管理方面,乔木关键种、树木个体大小优化管理能实现碳储量增加,而功能性状的调节能显着影响生物量碳的气候稳定性和耐分解稳定性。本研究为提高森林生物固碳量及其稳定性、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新思路,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森林抚育管理提供依据。
赵扬辉[2](2021)在《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野生观赏植物是生长于野外自然环境下,观赏价值较高、生态适应性较好、开发利用前景较大的一类优良植物种质资源。目前,国内诸多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常见观赏植物应用频度高、占比大,导致各地城市园林植物同质化现象严重,园林景观缺乏地方性特色。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多数野生植物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好,可开发利用种类多样。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踏查,收集和分析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和观赏等特征,构建野生观赏植物评价体系,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筛选出优良的野生观赏植物种类,并进行园林应用分析,以期为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保护、研究和园林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实地踏查和统计,并根据植物的科、属划分,共发现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141科392属698种,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6属8种,双子叶植物有122科341属631种,单叶植物有13科45属59种。单种科、2-5科、6-9种科和10种以上科分别有47科、53科、19科和22科;单种属、2-5种属、6-9种属和10种以上属分别由有257属、119属、14属和3属。优势科共22科,优势属共25属。(2)针对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科、属地理区系进行分析,发现保护区科、属地理分布型可分划分为10个分布区、15个分布区变型和分为14个分布区和17个分布区变型。保护区科、属分布型均泛亚热带分布型为主,分别为29科和59属,表现出强烈的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并加杂北温带的成分。(3)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生长型中,以乔木生长型221种和灌木生长型206种为主,草本生长型和竹类生长型最少,分别为60种和5种。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观赏多样性中,以观叶类植物为主,共529种;其次是观花类植物302种,观形类和观枝干类植物种类最少,分别为131种和87种。(4)野生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约束层中,以生态习性(0.4742)为主要限制因素,其次是观赏特性(0.3764)和资源潜力(0.1494)。观赏特性对应的标准层中以观赏器显示度(0.0801)为主要影响因素;生物习性以抗逆性(0.1397)为主要影响因素,资源潜力以再生能力(0.0427)为主要影响因素。(5)通过对朱家山自然保护区698种野生观赏植物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共筛选出Ⅰ级野生观赏植物175种,Ⅱ级野生观赏植物310种,Ⅲ级野生观赏植物122种,Ⅳ级野生观赏植物91种。(6)分析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园林的利用形式发现,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园林应用以被植物类为主,有222种;其次是植篱及绿雕塑类153种,庭荫类135种,独赏类和花木类均为105种,林丛类88种,行道树类81种,桩景类和防护类最少,各有65种和32种。
徐国辉,雷蕾,安琪,罗霖锜,王贺新[3](2021)在《美国越橘属资源在蓝莓育种中的利用及发展趋势分析》文中提出蓝莓作为功能性小浆果的核心种类,因其果实口味独特、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现已形成全球规模的产业集群。蓝莓品种开发源于美国,追溯其历史均与美国越橘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关。美国野生越橘属资源有150余种,现利用其部分资源开发的蓝莓新品种有400多个。由于蓝莓育种过程中人为定向选择的因素较大,致使选育的品种遗传基础逐渐狭窄,抵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能力也逐渐下降。而野生越橘属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在长期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积累了大量优质性状基因,是进行蓝莓品种改良的重要亲本材料。介绍了美国越橘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生物学特征,阐述了利用美国主要野生越橘属植物资源培育蓝莓品种的过程,最后结合蓝莓育种目标,分析了美国野生越橘属资源的开发利用趋势,并对未来蓝莓品种改良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野生越橘属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袁月[4](2020)在《笃斯越橘VcWRKY24与VcWRKY33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笃斯越橘具有极高的抗寒能力,目前关于笃斯越橘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果实品质和生理栽培等方面,而关于笃斯越橘适应逆境胁迫分子机理的研究却较少。因此,挖掘笃斯越橘中抗性基因,探究其在逆境胁迫下的分子机理,对培育抗逆越橘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WRKY转录因子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对逆境胁迫的响应,通过WRKY基因调控和表达有助于提高植物对逆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以笃斯越橘组培苗为试材,克隆得VcWRKY24、VcWRKY33基因,对其基因序列及在不同组织、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在拟南芥中分别过表达VcWRKY24、VcWRKY33,对这两个基因在响应盐胁迫和低温胁迫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笃斯越橘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克隆得到笃斯越橘VcWRKY24、VcWRKY33基因。VcWRKY24基因和VcWRKY3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632 bp和1167 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VcWRKY24、VcWRKY33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两个完整的WRKY结构域,且C端含有两个C2H2锌指结构,属于WRKY第I亚家族。2.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cWRKY24和VcWRKY33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VcWRKY24基因和VcWRKY33基因在笃斯越橘根茎叶中都表达,且都在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盐胁迫(200m M Na Cl)和低温胁迫(4℃)条件下,VcWRKY24和VcWRKY33基因的表达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通过VcWRKY24、VcWRKY33基因的过表达,鉴定了VcWRKY24、VcWRKY33在拟南芥中响应低温和盐胁迫过程中的功能。在胁迫条件下,野生型拟南芥叶片萎蔫皱缩,受害严重,而VcWRKY24、VcWRKY33过表达植株的大部分叶片仍呈绿色,且生理指标的测定的结果也显示野生型与过表达植株间存在显着差异;恢复生长一周后,VcWRKY24、VcWRKY33过表达植株能显着提高其存活率。综上所述,过表达VcWRKY24、VcWRKY33基因能增强拟南芥抵御低温和盐胁迫能力。
张宁宁,王一,马燕[5](2019)在《崂山腺齿越橘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崂山野生腺齿越橘6个自然居群的27个样本为材料,选取22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程度及规律。结果表明:6个居群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平均变异系数在9%~36%之间,株高和果穗长性状的变异最明显,居群间的变异水平大于居群内;生殖器官性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但与营养器官性状不相关;主成分分析共得到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占比最大,为42.878%;表型性状在各居群间的分化不明显,光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性状的表达。
王宇航[6](2019)在《GA3与CPPU对越橘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北高丛越橘品种‘瑞卡’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喷施赤霉素(GA3)、氯吡苯脲(CPPU)以及GA3+CPPU组合处理对越橘花期、新梢的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坐果率、果实成熟期、果实品质等的影响。以探索不同处理对越橘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越橘栽培生产和果实品质改善等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GA3和GA3+CPPU组合处理可以提前越橘的花期,GA3浓度越高越明显,100 mg/L GA3花期相比对照提前3天;50 mg/L GA3+10 mg/L CPPU组合处理后花期可提前78天;CPPU单独使用对越橘花期效果不明显。2.10 mg/L CPPU对越橘新梢直径增长效果最大,相比对照提升14.8%,GA3与组合处理对新梢直径有抑制作用,差异不显着。不同处理对新梢长度影响较大,75 mg/L GA3处理新梢长度相比对照提升30.1%,10 mg/L CPPU处理后相比对照提升50.0%,50 mg/L GA3+10 mg/L CPPU组合处理后相比对照提升68.3%。75 mg/L GA3叶片叶绿素含量相比对照提升16.6%,10 mg/L CPPU处理后提升13.9%,50 mg/L GA3+10 mg/L CPPU组合处理提升24%。GA3与CPPU对树体叶片的干重与鲜重作用效果不显着。3.GA3与CPPU对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净光合速率有一定影响,单独使用效果不如组合使用效果。50 mg/L GA3+10 mg/L CPPU组合处理效果最明显,固定荧光、电子传递速率相比对照分别降低23.6%、26.2%;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净光合速率相比对照分别提升8.3%、23.1%。4.通过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得出单果重、果实横纵径、可溶性糖、酸、维生素C和花色苷是果实品质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组合处理中50 mg/L GA3+10 mg/L CPPU对果实品质得分最高,对果实品质影响最明显,相比对照单果重提升2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15.3%;可溶性糖含量提升27.5%;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8.9%;维生素C含量提升11.5%;可溶性蛋白含量提升15.6%;氨基酸总量提升4.5%;总酚含量提升13.6%;类黄酮含量提升17.2%;花色苷含量提升13.9%;坐果率提升最高18.4%。5.GA3与CPPU影响果实着色与成熟期,GA3主要影响果实由绿变粉的阶段,CPPU主要调控果实由粉变蓝的阶段,75 mg/L GA3促进果实成熟效果明显,相比对照提前5天;20 mg/L CPPU延缓果实成熟效果明显,相比对照延缓11天。GA3对越橘果实无核化效果最明显,100 mg/L处理相比对照果实种子减少42.0%。
侯贤广[7](2019)在《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理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渴望寻找到一种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方式,在这个寻找过程中,森林康养旅游应运而生,它符合人们回归大自然、贴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心理诉求。伊春市作为传统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凭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走在全国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前列,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对于伊春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林业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森林康养旅游是以环境质量为主导因素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于现阶段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确定其在发展森林康养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地改善是其当下最迫切的任务。本文首先界定了森林康养旅游环境的相关概念,并指出目前在研究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中需要改进的方向。其次,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旅游服务环境、景观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了伊春市目前森林康养旅游环境的具体情况,为下文评价分析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提供现实依据。再次,以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分析森林康养旅游内涵以及参考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从康养景观环境、森林自然生态环境、森林康养社会文化环境、森林康养服务设施环境出发共选取了 24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构模型。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修正,然后对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运用协调发展度分析法对评价模型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分析,确定系统间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等级,但森林康养社会文化环境和服务设施环境处于“一般”等级,原因在于森林康养人才、健康知识普及、医疗保健设施、住宿餐饮设施、森林浴场设施指标得分较低,是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协调发展度分析结果显示森林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森林康养社会文化环境系统、森林康养服务设施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较低,严重影响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度水平。根据模型量化分析的结果,结合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改善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本文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于科学全面地评价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本文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的现实状况,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这有利于推动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的蓬勃发展,进而有助于伊春市实现林业经济转型。
孙晓荃[8](2019)在《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越橘原产自北美,果实多为蓝、红、白三种颜色。人工培育越橘品种的果实主要为蓝色果实,俗称及商品名称为蓝莓。越橘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受到人们广泛推崇,逐渐成为各国水果种植领域中的重点发展产品。我国东北及西南林区利用野生越橘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越橘产业,在采集野生越橘果实的同时人工培育野生越橘品种,目前越橘作为主要林下经济产品,已成为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越橘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目前我国生产的越橘产品质量层次不齐,国际市场份额小,产品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一些以野生越橘为原料生产的越橘产品由于没有取得产品有机化国际认证出口受阻,若以普通越橘产品的价格出口,产品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实现,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作为林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橘产业的发展对于林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加大越橘产品出口,均衡越橘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提升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作用巨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越橘的研究多集中在产品加工工艺及越橘产业发展上,对于越橘产品出口贸易及国际竞争力的测算研究鲜少涉及。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贸易额、进出口市场结构、进出口价格3方面概括了现阶段中国越橘产品国际贸易主要特征,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份额、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价格比指数对2012-2017年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在综合以往文献中运用的指标体系及考虑越橘产品特点的情况下,选择目前常用的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分析智利、美国、荷兰、加拿大、西班牙、中国越橘产品整体及3类主要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结果显示在世界越橘贸易市场上,中国越橘虽基础竞争力较好,但潜在竞争力较差,整体实力差。基于计算结果,文章分析阻碍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原因,并提出提升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为促进中国越橘贸易持续、高效发展,促进越橘产品生产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越橘产业转型发展做一些有裨益的工作。
曾斌,杨水芝,尹春峰,潘美山,何科佳[9](2018)在《湖南野生越橘资源初步调查与利用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为明确湖南省越橘属野生种质资源的分布现状,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现有越橘野生资源,对湖南省内的野生越橘属植物进行调查和研究。结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湖南",采用实地调查、走访群众和踏查法等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湖南省各县市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共收集野生越橘资源25份,来自7个采样点。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录和对资源的种类初步鉴定的结果表明,湖南省报道过的越橘属植物为12种2变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00~1800 m范围内,主要生境为混交阔叶林或山坡灌木旁,叶片主要为卵圆形,少有披针形;果实多为圆形,成熟时一般为紫黑色。初步鉴定采集资源只有2种,分别为乌饭树和江南越橘。在此基础上对湖南越橘属植物目前利用潜力与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深入湖南越橘属野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开发提供信息。
刘红弟,宋杨,张红军[10](2017)在《2007—2016年获得美国专利的越橘新品种及其主要特征》文中认为对近10年获得美国专利的越橘新品种及其主要特征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我国开展越橘育种工作提供参考。2007—2016年获得美国专利的越橘新品种共123个,包括86个南高丛越橘新品种、25个北高丛越橘新品种、10个兔眼越橘新品种、2个半高丛越橘新品种。其主要特征为树势强、树姿直立、早熟、产量高、果实品质好、耐贮性强。可以看出,近10年美国等国家越橘育种工作者更加重视开发具有更多优良基因的南高丛越橘新品种。
二、观赏性越橘资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观赏性越橘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小兴安岭森林植物组成与生物量碳汇功能耦合机制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大、小兴安岭森林现状 |
1.2 干扰历史与保护、气候及地理对森林特征的影响研究 |
1.2.1 基于长期历史数据研究的意义 |
1.2.2 天然林保护对森林的影响研究 |
1.2.3 气候变化对森林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
1.2.4 地形与地理因素对森林特征的影响研究 |
1.3 森林植物组成、结构、功能多样性与碳汇功能复杂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
1.3.1 森林植物组成、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进展 |
1.3.2 功能性状组成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
1.3.3 地上碳汇功能及其稳定性 |
1.3.4 森林组成特征及非生物因素与碳汇功能的关系 |
1.4 复杂生态关系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
1.4.1 线性拟合与多元回归分析 |
1.4.2 RDA分析 |
1.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1.5 研究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5.1 开展研究的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1.5.4 创新点 |
第2章 生物量碳汇功能特征与物种组成多样性参数的计算 |
2.1 生物量碳汇功能特征 |
2.1.1 地上碳储量计算 |
2.1.2 地上碳稳定性计算 |
2.2 植物组成多样性参数计算 |
2.2.1 重要值及关键种多度计算 |
2.2.2 物种多样性计算 |
2.3 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计算 |
2.3.1 群落结构特征计算 |
2.3.2 结构多样性计算 |
2.4 功能组成及多样性计算 |
2.4.1 功能性状组成 |
2.4.2 功能多样性计算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乔灌草层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
2.5.2 乔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 |
2.5.3 结构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 |
2.5.4 功能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 |
2.5.5 碳稳定性与相关属性及碳汇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典型森林冠层树种特征及碳汇功能60 年变化研究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2.1 样地设置,调查及数据收集 |
3.2.2 冠层树种相对多度计算 |
3.2.3 冠层树种结构特征计算 |
3.2.4 地上生物量碳储量及碳累积速率的计算 |
3.2.5 统计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3.3.1 典型森林冠层森林特征变化趋势分析 |
3.3.2 典型森林地上碳汇功能变化趋势分析 |
3.3.3 年内变化与年间变化比较 |
3.3.4 地上碳汇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
3.3.5 地上碳汇功能与森林特征因子的关系分析 |
3.3.6 碳储量及其稳定性指标的自动建模分析 |
3.4 讨论 |
3.4.1 小兴安岭典型森林冠层特征及地上碳汇功能60年差异变化 |
3.4.2 碳汇功能变化的原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保护区的天然林保护影响分析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4.2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4.2.1 样地设置,调查及数据收集 |
4.2.2 优势种计算 |
4.2.3 数据处理 |
4.2.4 基本思路 |
4.3 结果分析 |
4.3.1 关键种的差异 |
4.3.2 森林结构,多样性及林分类型变化 |
4.3.3 地上碳汇功能的差异分析 |
4.3.4 其他影响造成的种类结构,多样性及碳汇功能的差异 |
4.3.5 耦合关系解析 |
4.4 讨论 |
4.4.1 关键种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对天然林保护的响应 |
4.4.2 保护对关键种,多样性及结构影响的路径分析 |
4.4.3 森林植物组成及外界影响因素对碳汇功能的影响 |
4.4.4 建议及不足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坡向的气候变化影响分析 |
5.1 研究思路及研究区域概况 |
5.1.1 研究基本思路 |
5.1.2 研究区域概况 |
5.2 研究方法 |
5.2.1 样地设置,调查及数据收集 |
5.2.2 关键种计算 |
5.2.3 统计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3.1 地形与郁闭度差异 |
5.3.2 研究区域乔灌草科属种组成及坡向差异 |
5.3.3 阴阳坡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 |
5.3.4 阴阳坡碳汇功能的差异 |
5.3.5 基于主成分提取及RDA的耦合关系解析 |
5.3.6 基于关键种多度原始数据的RDA排序与方差分解分析 |
5.3.7 基于生物因素及乔木层的方差分解分析与偏RDA分析 |
5.4 讨论 |
5.4.1 森林植物组成及碳汇功能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响应 |
5.4.2 森林植物组成及碳汇功能耦合关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受人为干扰、地形与地理因素影响的耦合关系解析 |
6.1 研究区域概况和概念框架图 |
6.2 数据分析 |
6.3 结果分析 |
6.3.1 大小兴安岭地区碳汇,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的描述 |
6.3.2 碳汇功能与森林组分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解析 |
6.4 讨论 |
6.4.1 结构补偿对总碳储量起关键作用 |
6.4.2 叶片功能性状组分是地上碳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 |
6.4.3 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1.1 森林组成特征及碳汇功能的历史变化 |
7.1.2 气候变化及人为管理下森林组成特征及碳汇功能的差异 |
7.1.3 地上碳汇功能提升机制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立题背景 |
1.2 立题依据 |
1.3 研究现状 |
1.3.1 野生观赏植物的概念、分类、用途和价值 |
1.3.2 国内外观赏植物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4.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1.5.1 研究特点 |
1.5.2 创新点 |
2 研究概况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区位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气候条件 |
2.1.4 水文条件 |
2.1.5 土壤条件 |
2.1.6 植被状况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3.1 植物资源 |
2.3.2 观赏特性 |
2.3.3 评价体系 |
2.3.4 综合评价 |
2.3.5 园林应用 |
2.4 研究方法 |
2.4.1 资料收集 |
2.4.2 植物调查 |
2.4.3 资料统计 |
2.4.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 |
2.6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2.6.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2.6.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特征 |
3.1.1 物种组成 |
3.1.2 科属特点 |
3.1.3 区系特点 |
3.1.4 生活型特点 |
3.2 观赏多样性分析 |
3.2.1 观叶类 |
3.2.2 观花类 |
3.2.3 观果类 |
3.2.4 观干类 |
3.2.5 观形类 |
3.3 评价体系分析 |
3.3.1 模型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3.3.2 指标权重值 |
3.4 评价结果分析 |
3.4.1 评分等级 |
3.4.2 评价结果 |
3.5 园林应用分析 |
3.5.1 独赏类 |
3.5.2 庭荫类 |
3.5.3 行道树类 |
3.5.4 防护类 |
3.5.5 林丛类 |
3.5.6 花木类 |
3.5.7 藤木类 |
3.5.8 植篱及绿雕塑类 |
3.5.9 地被植物类 |
3.5.10 桩景类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4.3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美国越橘属资源在蓝莓育种中的利用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越橘属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和生物学特征 |
2 美国越橘属植物资源在蓝莓育种中的开发利用 |
2.1 北高丛蓝莓遗传背景及其开发现状 |
2.2 南高丛蓝莓遗传背景及其开发现状 |
2.3 半高丛蓝莓遗传背景及其开发现状 |
2.4 兔眼蓝莓遗传背景及其开发现状 |
2.5 矮丛蓝莓遗传背景及其开发现状 |
3 美国越橘属植物资源在蓝莓育种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
3.1 抗寒性育种及其趋势分析 |
3.2 低需冷量育种及其趋势分析 |
3.3 抗旱性育种及其趋势分析 |
3.4 抗高温能力育种及其趋势分析 |
3.5 果实成熟期育种及其趋势分析 |
3.6 果实品质育种及其趋势分析 |
4 展望 |
(4)笃斯越橘VcWRKY24与VcWRKY33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越橘逆胁迫的研究进展 |
1.2 植物抗逆调控研究进展 |
1.3 WRKY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总RNA的提取 |
2.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2.2.3 基因的纯化、回收和测序 |
2.2.4 VcWRKY24、VcWRKY33 基因的序列分析 |
2.2.5 VcWRKY24、VcWRKY33 基因的半定量PCR分析 |
2.2.6 VcWRKY24、VcWRKY33 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2.2.7 拟南芥转化试验 |
2.2.8 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胁迫、耐低温胁迫试验 |
2.2.9 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
2.2.10 数据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VcWRKY24 基因的功能分析 |
3.1.1 VcWRKY24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3.1.2 VcWRKY24 基因的表达分析 |
3.1.3 VcWRKY24 基因的功能分析 |
3.2 VcWRKY33 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3.2.1 VcWRKY33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3.2.2 VcWRKY33 基因的表达分析 |
3.2.3 VcWRKY33 基因的功能分析 |
4 讨论 |
4.1 VcWRKY24、VcWRKY33基因结构的分析 |
4.2 VcWRKY24、VcWRKY33 基因的表达分析 |
4.3 VcWRKY24、VcWRKY33 转基因拟南芥对低温胁迫的应答 |
4.4 VcWRKY24、VcWRKY33转基因拟南芥对盐胁迫的响应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崂山腺齿越橘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数量性状变异特征 |
2.2 主成分分析 |
2.3 相关性分析 |
2.4 聚类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6)GA3与CPPU对越橘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越橘发展现状 |
1.2 越橘生物学特性 |
1.3 GA_3与CPPU对越橘生长发育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1.4 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处理 |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4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GA_3与CPPU对‘瑞卡’花期的影响 |
3.2 GA_3与CPPU对‘瑞卡’新梢的影响 |
3.3 GA_3与CPPU对‘瑞卡’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4 GA_3与CPPU对‘瑞卡’叶片干重、鲜重的影响 |
3.5 GA_3与CPPU对‘瑞卡’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6 GA_3与CPPU对‘瑞卡’果实生长期的影响 |
3.7 GA_3与CPPU对‘瑞卡’果实品质的影响 |
3.8 GA_3与CPPU对‘瑞卡’越橘种子数量的影响 |
3.9 果实指标的相关性及不同处理综合品质的比较 |
3.10 果实指标的主成分及不同处理综合品质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GA_3与CPPU对越橘花期的影响 |
4.2 GA_3与CPPU对越橘树体营养的影响 |
4.3 GA_3与CPPU对越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森林康养旅游 |
2.1.2 森林康养旅游环境 |
2.1.3 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 |
2.2 相关理论 |
2.2.1 系统理论 |
2.2.2 环境科学理论 |
2.2.3 模糊系统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现状 |
3.1 森林自然生态环境 |
3.1.1 气候环境 |
3.1.2 水文环境 |
3.1.3 地质地貌 |
3.1.4 森林资源 |
3.2 森林康养服务设施环境 |
3.2.1 住宿餐饮 |
3.2.2 交通设施 |
3.2.3 森林浴场设施 |
3.3 森林康养社会文化环境 |
3.3.1 旅游人才建设 |
3.3.2 医疗保健建设 |
3.3.3 健康知识宣传 |
3.4 景观环境 |
3.4.1 自然景观 |
3.4.2 人文景观 |
3.5 本章小结 |
4 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4.1 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 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
4.2.1 综合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
4.2.2 构造综合评价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5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5.1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
5.1.1 确定指标权重 |
5.1.2 建立评判矩阵 |
5.1.3 评判结果分析 |
5.2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协调发展度评价 |
5.2.1 指标权重及指标分值的确定 |
5.2.2 各子系统环境质量的测定 |
5.2.3 构建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发展协调度矩阵 |
5.2.4 森林康养旅游环境总体质量测量 |
5.2.5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改善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的对策建议 |
6.1 森林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
6.1.1 政府充分主导作用 |
6.1.2 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
6.1.3 游客规范自身行为 |
6.2 森林康养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对策 |
6.2.1 森林康养人才建设 |
6.2.2 健康知识宣传 |
6.3 森林康养服务设施环境建设对策 |
6.3.1 住宿餐饮设施 |
6.3.2 森林浴场设施 |
6.3.3 医疗保健设施 |
6.4 康养景观环境开发对策 |
6.4.1 森林景观产品开发 |
6.4.2 休闲养生产品开发 |
6.4.3 森林文化产品开发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筛选调查表 |
附录B 指标筛选调查统计分析表 |
附录C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游客调查问卷 |
附录D 伊春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协调发展度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越橘及越橘产品 |
2.1.2 国际竞争力 |
2.2 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越橘进出口贸易现状与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 |
3.1 越橘产品分类及数据来源说明 |
3.2 中国越橘产品贸易规模特点 |
3.2.1 中国越橘贸易逆差严重 |
3.2.2 对鲜果越橘产品需求旺盛 |
3.2.3 各类产品出口比例波动大 |
3.3 中国越橘产品进出口市场特点 |
3.3.1 进口市场高度集中 |
3.3.2 出口市场以亚洲国家(地区)为主 |
3.4 中国越橘产品进出口价格特点 |
3.4.1 进口高价高质越橘产品 |
3.4.2 鲜越橘产品出口价格偏低 |
3.5 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解析 |
3.6 本章小结 |
4 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
4.1 主成分分析法 |
4.1.1 主成分分析原理 |
4.1.2 建立模型 |
4.2 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比较 |
4.3 中国鲜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比较 |
4.4 中国非用醋作的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比较 |
4.5 中国非混合越橘汁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比较 |
4.6 结果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5 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成因分析 |
5.1 中国越橘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
5.2 国内越橘产业化合作组织程度低 |
5.3 中国越橘产品生产能力薄弱 |
5.3.1 目前我国尚未培育出适宜中国本土人工种植的优质越橘品种 |
5.3.2 缺少越橘栽培技术标准 |
5.3.3 中国越橘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落后 |
5.3.4 国内越橘企业生产无规划 |
5.4 本章小结 |
6 提升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政策建议 |
6.1 宏观层面政策建议 |
6.1.1 深入挖掘中国越橘产业特色 |
6.1.2 推动越橘产品标准化生产 |
6.1.3 加强中国越橘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能力 |
6.1.4 积极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
6.2 微观层面政策建议 |
6.2.1 培育适宜中国本土栽培的优质越橘品种 |
6.2.2 提高采后商品化和加工水平 |
6.2.3 加快中国越橘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
6.2.4 认证地理标志实现品牌营销 |
6.2.5 创新越橘产品营销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湖南野生越橘资源初步调查与利用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调查方法 |
1.1 野生资源调查方法 |
1.2 野生资源的收集保存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野生越橘的调查、收集与保存 |
2.2 部分野生越橘的分布 |
2.3 越橘属野生资源的初步鉴定评价 |
2.3.1 湖南越橘属野生资源概况 |
2.3.2 鉴定分类评价 |
3 结论与利用建议 |
3.1 结论 |
3.2 开发利用前景 |
3.2.1 直接利用越橘属野生植物资源均具有栽培适应 |
3.2.2 育种研究目前国内的越橘品种几乎都是从国外 |
3.2.3 砧木利用利用果树砧穗之间相互促进的特性, |
(10)2007—2016年获得美国专利的越橘新品种及其主要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近10年获得美国专利的越橘新品种数量 |
2 近10年获得美国专利的越橘新品种及其主要特征 |
2.1 南高丛越橘新品种的主要特征 |
2.2 北高丛越橘新品种的主要特征 |
2.3 兔眼越橘新品种的主要特征 |
2.4 半高丛越橘新品种的主要特征 |
3 结论 |
四、观赏性越橘资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小兴安岭森林植物组成与生物量碳汇功能耦合机制解析[D]. 王媛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21
- [2]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与应用[D]. 赵扬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8)
- [3]美国越橘属资源在蓝莓育种中的利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 徐国辉,雷蕾,安琪,罗霖锜,王贺新. 果树学报, 2021(07)
- [4]笃斯越橘VcWRKY24与VcWRKY33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D]. 袁月.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5]崂山腺齿越橘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J]. 张宁宁,王一,马燕. 山东农业科学, 2019(08)
- [6]GA3与CPPU对越橘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 王宇航.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7]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 侯贤广.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8]中国越橘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晓荃.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9]湖南野生越橘资源初步调查与利用建议[J]. 曾斌,杨水芝,尹春峰,潘美山,何科佳. 农学学报, 2018(12)
- [10]2007—2016年获得美国专利的越橘新品种及其主要特征[J]. 刘红弟,宋杨,张红军. 中国果树,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