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多普勒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梁萍,于杰[1](2021)在《肝病超声诊断指南》文中研究指明超声检查无创、实时、价廉,无辐射、便于反复进行,是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检查新技术如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发展迅速,可有效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性质、评估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程度以及监测肝病治疗效果,在临床肝病及其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诊断价值。本指南规范了肝病多模态超声技术(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弹性超声)检查的仪器调置、患者准备及医生检查方法;对肝脏弥漫性病变(炎性病变、纤维化、硬化)、多种占位性病变及肝病介入操作的多模态超声技术诊断标准进行了定义和规范,同时推荐了超声监测周期及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2](2021)在《肝病超声诊断指南》文中认为超声检查无创、实时、价廉,无辐射、便于反复进行,是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检查新技术如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发展迅速,可有效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性质、评估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程度以及监测肝病治疗效果,在临床肝病及其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诊断价值。本指南规范了肝病多模态超声技术(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弹性超声)检查的仪器调置、患者准备及医生检查方法;对肝脏弥漫性病变(炎性病变、纤维化、硬化)、多种占位性病变及肝病介入操作的多模态超声技术诊断标准进行了定义和规范,同时推荐了超声监测周期及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余健彬[3](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246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82例,B级115例,C级49例。同期选取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通过CDFI测量彩色多普勒参数: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门静脉血流量(PVQ)、脾静脉内经(SVD)、脾静脉血流速度(SVV)、脾静脉血流量(SVQ)、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脾动脉阻力指数(SARI)、脾动脉搏动指数(SAPI)、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及门脉高压指数(PHI)。运用门静脉压力(PVP)公式:PVP=(0.066′SAPI-0.044)′PVQ,估算门静脉压力。通过SWE测量肝硬度(LSM)。以上所有参数均进行对照组与门脉高压组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且每一个参数均按肝功能分级(A级、B级C级)分为三个亚组,并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性。将PHT组所有参数与门静脉压力作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确定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PHT组患者的PVD、PVQ、SVD、SVQ、HAPI、SARI、SAPI、PVCI、PHI、PVP和LS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而HARI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但PHT组患者的PVV与SVV均较对照组减低,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27)0.001)。2.PHT患者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参数PVD比较:A级(1.41±0.24)mm与B级(1.47±0.3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7,P(29)0.05);A级与C级比较(q=6.18,P(27)0.01),B级与C级比较(q=4.76,P(2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亚组之间参数HAPI比较,A级(1.51±0.34)与B级(1.62±0.57)比较(q=2.36,P(29)0.05),B级(1.62±0.57)与C级(1.73±0.29)比较(q=2.00,P(29)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8,P(27)0.05)。4.3亚组各参数PVV、SVD、SVQ、PVCI、PHI、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1)。3亚组各参数PVQ、SVV、HARI、SARI、SAPI及P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05)。5.参数PVD(P=0.045)、HARI(P=0.002)、HAPI(P=0.010)、SARI(P=0.009)、SAPI(P=0.002)、LSM(P=0.000)与门静脉压力(PVP)相关,而参数PVV、PVQ、SVD、SVV、SVQ、PVCI和PHI与门静脉压力无明显相关性(P(29)0.05)。6.将目标变量门静脉压力(PVP)设为因变量,与PVP有相关性的6个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LSM)设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PI和LSM为影响P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彩色多普勒参数PVD、HARI、HAPI、SARI、SAP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LSM值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能够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变化,六个参数当中,LSM的相关性最高。2.彩色多普勒参数PVV、SVD、SVQ、HAPI、PVCI、PHI和LSM值可以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较敏感指标,为临床提供判断病情的依据。而参数PVQ、SVV、HARI、SARI及SAPI不能作为判断PHT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标准。3.HAPI和LSM是影响门静脉压力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运用判断效果更佳,可以作为量化指标。4.运用PVP计算公式算出的门静脉压力可以半定量预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严重程度,用于PHT患者的初步筛查。5.SWE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伤等优点,可成为临床上评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程度的一种新技术、新方法。第二部分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肝硬度(LSM)预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s)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8月2019月12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68例肝硬化患者。应用SWE测量肝硬度值,用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记录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凝血酶原时间。计算参数模型中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PC/SD)大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ROCs)比较血小板、PC/SD、LSM值来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程度的准确性。取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大组合值为截断值。运用De Long测试对AUROCS之间进行比较。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肝硬化病人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及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结果:1.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ALT与EVs的存在与否及程度无关。AST、总胆红素、脾脏长径及LSM值EVs组高于无EVs组、高危EVs高于非高危EVs组(P均(27)0.05);血小板、血清白蛋白及PC/SDEVs组低于无EVs组(P(27)0.05)、高危EVs明显低于非高危EVs组(P(27)0.001)。2.468例肝硬化患者中,271例没有EVs(57.9%),轻度EVs(F1)139例(29.7%),高危EVs58例(12.4%)。肝硬化患者平均肝硬度值为18.4KPa(6.8-52.5KPa)。肝硬化患者LSM值与EVs发生率呈显着相关,且随着EVs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血小板计数(PC)、PC/SD和LSM预测EVs发生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92(95%的可信区间0.684-0.842)、0.814(95%的可信区间0.658-0.875)和0.895(95%的可信区间0.813-0.918)。LSM预测EVs的诊断效能大于PC和PC/SD的诊断效能,它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PC、PC/SD及LSM预测EVs存在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2′109/L,8.4′109/L/cm和18.5k Pa。4.PC、PC/SD和LSM预测发生高危EVs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26(95%的可信区间0.753-0.886)、0.843(95%的可信区间0.766-0.904)和0.872(95%的可信区间0.812-0.947)。PC、PC/SD和LSM预测高危EVs发生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PC、PC/SD及LSM预测存在高危EV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4′109/L,7.3′109/L/cm和20.4KPa。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M预测EVs和高危EVs的优势比(OR值)分别为1.642(95%CI:1.365-1.984,P=0.004)和1.38(95%CI:1.142-1.546,P=0.026)。PC/SD预测EVs和高危EVs的OR值分别为0.924(95%CI:0.714-1.276,P=0.042)和0.883(95%CI:0.682-1.034,P=0.284)。结论:1.肝硬化患者LSM值能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运用LSM截断值可以为临床合理检查、判断病情、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LSM和PC/SD可作为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且LSM的预测效果要高于PC/SD,而LSM是预测高风险静脉曲张的独立因素。3.SWE技术可成为临床上用以无创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新技术、新方法。第三部分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SWE技术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月8月期间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7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按病因分类为:乙肝187例,丙肝88例,酒精肝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0例。同期选择1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SWE检查并测量肝硬度(LSM)值,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五种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差异性。结果:1.正常对照组肝脏LSM为(5.24?1.13)k Pa,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LSM值呈逐渐递增趋势,且LSM值分别为(11.14?5.30)k Pa,(13.70?6.13)k Pa,(14.25?5.94)k Pa,(15.93?5.87)k Pa及(27.33?8.61)k Pa。2.各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27)0.001)。各类型肝硬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值=171.33,P(27)0.001)。3.各类型肝硬化组内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27)0.01)。酒精性肝硬化组与其他四组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27)0.001),但乙肝后肝硬化组与丙肝后肝硬化组、自免性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结论:1.不同病因所致的各组肝硬化患者LSM有一定的差异。2.SWE技术对评估和鉴别诊断常见类型肝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素玲,栗红江,何久胜,刘震霞[4](2020)在《Fibroscan硬度值测量联合超声影像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Fibroscan硬度值测量联合超声影像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5例接受肝穿刺的慢性乙肝患者,根据肝脏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肝纤维化组(118例)和无肝纤维化组(87例)。采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值),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肝脏各项指标,根据指标综合积分法对图像进行半定量化评分(被膜评分、静脉评分、实质评分、边缘评分和总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ⅢNP)、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等肝纤维化指标;分析肝纤维化患者Fibroscan硬度值、超声参数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组LSM值、被膜评分、静脉评分、实质评分、边缘评分、总评分、PIIINP、LN、HA及IV-C水平均高于无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8,t=10.392,t=6.626,t=7.329,t=6.617,t=9.339,t=10.009,t=7.629,t=27.324,t=22.633;P<0.05);肝纤维化患者LSM值、超声参数与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LSM值、被膜评分、静脉评分、实质评分、边缘评分和总评分诊断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873、0.715、0.787、0.682和0.819,特异度分别为93.1%、85.1%、88.5%、56.3%、63.2%和93.1%,灵敏度分别为62.7%、76.3%、50.0%、87.3%、65.3%和61.9%;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AUC为0.998,特异度为98.9%,敏感度为93.2%。结论:Fibroscan硬度值及超声影像参数对慢性乙肝纤维化的诊断均有筛查和预警作用,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何丹青[5](2021)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HBV感染后有30%的患者会出现肝损害导致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晚期出现失代偿性肝硬化。早期并准确评估HF程度,可以指导临床有效用药使HF甚至早期肝硬化逆转。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探讨超声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rography,2D-SWE)以及实验室基于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wave-number domain attenuation coefficient,W-Ac)在体诊断HF分期的价值,并对二者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研究。探索W-Ac诊断HF的潜能。第二部分旨在探讨利用2D-SWE联合HF血清学指标在监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HBV相关肝病治疗的住院患者64例为HF组,且住院期间行肝脏穿刺活检,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22~69,平均年龄(42.10±11.58)岁。其中METAVIR病理学显示F1 23例,F2 16例,F3 15例,F410例,进一步分为F1+F2为肝纤维化组,F3+F4为肝硬化组。另选30例F0为正常对照组。于肝穿刺前先采用法国Surpersonic Imagine公司的Aixplorer型Shear Wave TM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诊断,选择SC6-1凸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6 MHz,于肝包膜下缘1~2cm测量杨氏弹性模量值。同时使用VINNO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X4-12L线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0MHz,成像深度6cm,焦点设在3cm处,能够输出所有患者的射频(post-beamforming radio frequency,PRF)数据。然后采集PRF数据;根据PRF数据采集点定位,超声检查后2小时内行肝脏穿刺活检。超声选择肝组织近场回声作为参考信号,以其远场肝脏为感兴趣区域,计算肝组织的W-Ac值。将2D-SWE测值及PRF数据W-Ac数值与肝组织活检METAVIR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两者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二者诊断效能。另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并接受恩替卡韦治疗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69(43.10±11.48)岁,平均BMI(24.07±3.38)kg/m2。HBV相关肝病的病程6.8年(6~15年)。同时选取同期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性别、年龄、BMI等相匹配的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保肝和基础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治疗48周为实验终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F血清学指标及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变化,并分析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HF程度进展(F0-F4期),肝脏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随之升高。2.正常对照组的整体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均明显低于H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各组间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HF不同病理分期和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r=0.867,P<0.001;r=0.796,P<0.001)。4.2D-SWE诊断H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AUC)为0.960,截断值为0.12253时,敏感性为0.806,特异性为0.930。W-Ac技术诊断H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90,截断值为0.12212时,敏感性为0.706,特异性为0.830。2D-SWE与W-Ac诊断HF的诊断效能比较,2D-SWE诊断HF的诊断效能高于W-Ac,且HF分期和杨氏弹性模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大于HF分期和W-Ac之间的相关性。5.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CHB48周后,两组肝功能,HF血清学指标及杨氏弹性模量值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比较研究组HF血清学指标及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水平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0、0.48、0.38、0.51,P均<0.05)。结论:1.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诊断HF各组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2D-SWE技术可用于诊断HF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2.PRF是实验室在体实验的一种新方法,即波数域衰减系数测量法。W-Ac值诊断HF各组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在临床实践中,W-Ac具有在体无创诊断HF的诊断潜能。3.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均与HF的METAVIR病理分期有显着相关性,但是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诊断HF各组的诊断效能优于W-Ac。4.2D-SWE联合HF血清学指标在监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黄香华[6](2020)在《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对乙肝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近年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人群数量庞大,肝硬化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进展为肝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早期诊断是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及减少不良预后发生的关键。目前,肝硬度检测以其新型无创影像学诊断设备为基础,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取患者的肝脏硬度信息,另外,肝纤四项检测亦可初步判定肝脏纤维化的情况。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105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肝硬度值和肝纤四项值及传统超声表现和诊断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分别比较传统超声、单项肝硬度检测、单项肝纤四项与肝硬度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效率,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肝硬度检测诊断率:10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度3.4-75.0kPa,平均LSM(51.53±19.4)kPa;(2)肝纤四项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HA(266.72±71.42)ng/ml;LN(57.27±10.14)ng/ml;PCⅢ(75.94±17.03)ng/ml;CIV(75.94±17.03)ng/ml。;(3)传统超声诊断:10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经传统超声诊断共检出58例肝硬化,检出率55.24%;其中93例(88.57%)肝硬化患者肝脏切面形态欠规则;81例(77.14%)伴门静脉扩张;84例(80.00%)肝右叶扩张,78例(74.29%)肝左叶扩张;51例(48.57%)超声图像可见肝包膜不光滑;53例(50.48%)超声图像可见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49例(46.67%)超声图像显示肝实质回声欠均匀。(4)诊断效率比较: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超声、单项肝硬度检测与单项肝纤四项检查,且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达显着差异(P<0.05)。结论:传统超声检查、肝硬度检测与肝纤四项检测均可为乙肝肝硬化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三者之间检测效率不一,但总体诊断效率未达明显差异性。与以上三种检测方式相对比,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用于诊断肝炎后肝硬化及评估严重程度的临床效能更佳。
卓永祥[7](2020)在《“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文献研究阐述了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第二部分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评价。第一部分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为检索库,对200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关于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文献进行检索,建立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探讨和分析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共66篇,涉及单味中药126味,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药物种类居前4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四类药物的累积频率占比80.23%。以聚类分析可以发现两种配伍规律:1.益气健脾配合疏肝理气药,少佐养血柔肝药,2.益气活血配合软坚散结药,少佐理气药;以关联规则可以发现常见药对为柴胡配白芍,柴胡配白术。结论: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常选用疏肝理气药、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与利水渗湿药,但肝纤维化的不同阶段,用药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二部分目的:阐述了“和”理论指导下疏肝健脾法确立的和合疏养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优势,并进一步观察和合疏养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为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为下一步开展中医药防治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部住院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和合疏养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LSM值、肝脏病理、APFI评分、FIB-4评分、肝纤4项、影像学积分、肝功能恢复、HBV-DNA转阴率、乙肝两对半、中医证候积分的不同。结果:1.在LSM值的改善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第4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前随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各组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APRI与FIB-4评分上,APRI评分各时间节点与对照组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4评分各时间节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比较上,治疗组各个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第36周时才与基线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肝纤4项的比较上,PCⅢ在第12周时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之后随访节点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肝纤4项各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影像学积分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肝功能恢复水平以及复常率上,第12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访节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各个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复常率在第12周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8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都已恢复正常;6.在HBV-DNA转阴率上,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第12周随访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访节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在乙肝两对半的比较上,e抗原转阴率上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8.在中医证候评分上,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前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9.在安全性指标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治疗组予以和合疏养方联合恩替卡韦及对照组单纯予以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疗效突出,且安全可靠;2.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可以提早促进肝功能复常,具有一定抗炎保肝作用;3.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池晓玲教授运用“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理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春梅[8](2020)在《声触诊弹性成像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将声触诊弹性成像(sound touch elastography,STE)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杨氏弹性模量值的检测,探讨STE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5人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STE检查及血清学检查,最后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TE弹性值及血清学检查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评估STE弹性值诊断肝纤维化ROC曲线下的面积,评估STE弹性值与诊断肝纤维化各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显示,年龄、STE弹性值、FIB-4指数、GGT、Cr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存在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TE弹性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是存在显着差异(P<0.01),FIB-4指数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1),APRI评分与肝脏纤维化分期正相关(P<0.01);绘制STE弹性值、FIB-4指数、APRI评分诊断肝纤维化≥S1期ROC曲线,AUC分别为:0.853、0.651、0.594。绘制STE弹性值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S1期、≥S2期、≥S3期的AUC分别为:0.853、0.809、0.989。结论:STE能有效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该检查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能力较强。
吕萍[9](2019)在《Fibrotouch与慢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索Fibrotouch与慢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理论参考;APRI、FIB-4、GP模型是用于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的数学模型,同时探索Fibrotouch联合血清模型APRI/FIB-4/GP是否提高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率,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收集了521例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就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血常规、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肝功能、Fibrotouch检测的肝脏硬度值(LSM)、肝穿刺病理结果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SPSS 20.0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LSM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并对入选的肝穿病理结果证实的111例患者进行诊断试验,分别计算无创诊断模型LSM、APRI、FIB-4、GP及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似然比等指标数值,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ROC)比较各组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利用贝叶斯法计算联合组的验后概率。结果:1.521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肝郁脾虚证251例,占48.2%,湿热中阻证141例,占27.1%,瘀血阻络证80例,占15.4%,肝肾阴虚证33例,占6.3%,脾肾阳虚证16例,占3.1%。2.不同中医证型间ALT、AST、ALB、PLT、GGT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中医证型间GLO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肝脏硬度值与组织病理学分期的标准,肝郁脾虚证的LSM值主要分布在肝纤维化早期,以F0-1、F2为主;湿热中阻证的LSM值在肝纤维各期均有分布,在F0-1、F2、F2-3分布较多;而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LSM主要分布肝纤维F3-4、F4期。各组中医证型LSM值由低到高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各中医证型间LSM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4.与肝穿病理结果对照,LSM、APRI、FIB-4、GP诊断轻微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96、0.668、0.634、0.64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8%、28.2%、26.0%、27.7%;LSM联合APRI或FIB-4或GP诊断轻微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801、0.773、0.756。LSM联合APRI或FIB-4或GP与LSM单独诊断轻微肝纤维化的AUR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与肝穿病理结果对照,LSM、APRI、GP诊断肝硬化的AUROC分别为0.802、0.676、0.620。LSM、APRI、GP诊断肝硬化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1%、69.6%、63.2%。LSM联合APRI或GP联合诊断肝硬化的AUROC为0.654、0.619;LSM联合APRI或GP较LSM单独诊断肝硬化的AUROC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1.基于Fibrotouch检测的LSM值在慢乙肝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LSM值可能有助于慢乙肝的中医辨证。2.LSM值单独存在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联合其他指标不能提高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率。
陈杨[10](2019)在《肝纤维化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及模式分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病理过程的中间阶段。肝纤维化早期的临床干预可以减缓肝硬化的发展,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肝活检是病毒性肝病管理的金标准,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侵入性和较高的取样错误率。基于血清学实验室指标构建的诊断模型准确性及特异性不太理想,联合血清学和影像学的模型也未能满足临床需求,继续探索无创、准确和经济的肝纤维化分级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肝纤维化导致超声图像上的改变与受到噪声的影响而产生的斑点图像十分类似,现有的肝脏纤维化指数(Liver Fibrosis Index,LFI)对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效能欠佳,故本文通过降低超声图像斑点噪声、机器学习算法和构建新的肝脏诊断指数,对基于乙肝肝纤维化超声图像进行肝纤维化分级,为临床诊断和评估提供客观的依据。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超声图像中的一种常见斑点噪声对病变信息的干扰问题,本章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分割和细节补偿的新方法以减少超声图像中的斑点噪声。本方法利用超像素分割版本的双边滤波更好地保护局部结构。同时,引入受人类视觉系统启发的策略用于空间补偿,以尽可能地在恢复复杂边缘的同时削弱高频噪声。在合成图像和不同器官真实超声图像上的实验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超声斑点噪声。(2)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 Time Elastography,RTE)技术具有无创性和准确评估病变等优点,但临床上从RTE肝纤维化图像中确定肝纤维化的分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该问题,本研究采用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和k-近邻四种经典的分类方法,建立了四个更好的决策支持系统对乙型肝炎进行分级诊断。在这项多中心合作硏究中,从513名接受肝脏活检的受试者中获得了11个RTE图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往用RTE图像和多元回归分析预测诊断阶段的LFI方法相比,所采用的分类器明显优于LFI方法,随机森林分类器在四种机器算法中的平均准确度最高。这一结果表眀,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成为评估肝纤维化阶段的有力工具,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3)针对临床上用于肝纤维化诊断的方法层出不穷,指标参数繁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各种辅助检查方法对乙肝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效能,本实验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血清学指标、普通二维超声图像、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数据,采用影像组学的方法将二维超声图像量化并提取特征,并使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将各类特征组合成多种融合模式并分类,从而找出诊断各级肝纤维化的最佳检查方法,进一步通过Lasso回归模型(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构建新的肝脏诊断指数DCSRT(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Symptom,Serum Index,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DCSRT)。研究后发现在区分是否有肝纤维化时,测试组与训练组中小波1-朝向2-纹理4及小波1-朝向4-纹理1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都大于0.8,可见普通超声在筛查疾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区分是否达到中度肝纤维化时,测试组中小波1-朝向2-纹理4及GGT的AUC较高但都稍低于训练组,可见随着疾病发展,血清学的检查必不可少;当区分是否达到重度肝纤维化时,测试组谷氨酸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及年龄的AUC较大并且都大于训练组,可见年龄是疾病加重的重要因素;当区分是否有肝硬化时,血小板(Platelets,PLT)及年龄的AUC较大,测试组年龄已达到0.91,可见对晚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液检测非常重要。这些规律可以指导医生的临床工作。综上,本文从医学图像处理的角度,对干扰肝纤维化分级的因素采用基于视觉机制的降噪模型,并对图像信息进行量化,将这些高维数据输入机器学习模型来解决困惑医生的临床问题,这是一种全新的解决肝纤维化分级诊断的方法,将会在临床研究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超声多普勒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多普勒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3)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CDFI联合SWE评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仪器设备 |
2.4 研究方法 |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4.2 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测量 |
2.4.3 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方法与步骤 |
2.4.4 Child-Pugh分级标准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受检者基本资料比较 |
3.2 两组受检者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比较 |
3.2.1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比较 |
3.2.2 两组受检者肝、脾动脉阻抗指数比较 |
3.2.3 两组受检者衍生参数比较 |
3.3 两组受检者门静脉压力值(PVP)、肝硬度值(LSM)比较 |
3.4 门脉高压组(PHT)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各参数比较 |
3.5 PHT患者各参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
3.5.1 PHT患者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及肝、脾动脉阻抗指数与PVP相关性分析 |
3.5.2 PHT患者衍生参数、LSM与 PVP相关性分析 |
3.6 PHT患者PVP危险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理 |
4.2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对PHT的诊断价值 |
4.3 SWE检测LSM对 PHT的诊断价值 |
4.4 彩色多普勒相关参数、LSM与 PVP在 PHT中的相关性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WE联合多参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仪器设备 |
2.3.1 肝脏弹性(LSM)检测 |
2.3.2 上消化内镜检查 |
2.3.3 实验室检查 |
2.4 研究方法 |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4.2 SWE检查 |
2.4.3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
2.4.4 实验室检查 |
2.4.5 参数模型设置 |
2.4.6 MELD值计算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
3.2 无EVs 组与EVs 组参数比较 |
3.3 非高危 EVs 组与高危 EVs 组参数比较 |
3.4 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
3.4.1 预测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
3.4.2 预测高危EVs的各参数ROC曲线分析 |
3.5 预测EVs和高危EVs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及常用检查方法 |
4.2 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作用 |
4.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
4.4 参数模型PC/SD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
4.5 SWE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
4.6 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SWE在评估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仪器设备 |
2.4 研究方法 |
2.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4.2 SWE检查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所有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特征 |
3.2 正常对照组及常见类型肝硬化组LSM值比较 |
4 讨论 |
4.1 SWE成像技术及原理 |
4.2 SWE在评估和鉴别常见类型肝硬化中的应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4)Fibroscan硬度值测量联合超声影像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仪器与试剂 |
1.4 研究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 |
2.2 两组患者Fibroscan硬度值与超声参数比较 |
2.3 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
2.4 肝纤维化患者Fibroscan硬度值、超声参数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
2.5 Fibroscan硬度值及超声参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
3 讨论 |
4 结论 |
(5)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Abbreviation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HF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2.1 患者血清学检查指标诊断HF |
2.2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评估HF |
2.3 超声检查诊断HF |
2.4 组织声学参数测量技术 |
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诊断HF分期应用价值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检查方法 |
2.3 病理学评估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3.2 对照组和HF组杨氏弹性模量织及W-Ac参数值比较 |
3.3 正常对照组和HF各组之间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参数值比较 |
3.4 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参数值与各组METAVIR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 |
3.5 2D-SWE与 W-Ac诊断HF的诊断效能比较 |
4 讨论 |
4.1 2D-SWE技术及W-Ac技术诊断HF的理论基础 |
4.2 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说明 |
4.3 各组杨氏弹性模量值比较分析 |
4.4 各组W-Ac值比较分析 |
4.5 杨氏弹性模量值和W-Ac与 METAVIR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效能分析 |
4.6 W-Ac及2D-SWE诊断HF的效能比较 |
4.7 W-Ac方法的优缺点 |
5 结论 |
5.1 全文研究总结 |
5.2 论文创新点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2D-SWE评价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3 血清学指标监测方法 |
2.4 2D-SWE监测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
3.3 对照组和研究组杨氏弹性模量值比较 |
3.4 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血清学指标及2-SWE随访EVT治疗后效果的理论基础 |
4.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
4.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学及组织学比较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影像学检查在评估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对乙肝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评价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肝硬度检测结果 |
3.3 肝纤四项检测结果 |
3.4 超声检测结果 |
3.5 乙肝肝硬化的诊断率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硬度检测及肝纤四项检测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乙肝肝纤维化中西医治疗进展及“和”理论简述 |
1.1 西医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认识 |
1.1.1 乙肝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
1.1.2 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
1.2 中医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认识 |
1.2.1 中医病因病机 |
1.2.2 中医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
1.2.3 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 |
1.3 “和”理论含义 |
1.3.1 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
1.3.2 和法在肝病中的运用 |
1.3.3 池晓玲教授运用“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理论基础 |
1.4 总结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文献来源 |
2.4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4.1 纳入标准 |
2.4.2 排除标准 |
2.5 文献检索策略 |
2.6 数据预处理 |
2.7 统计分析 |
2.8 结果与分析 |
2.8.1 药物种类的选用频数分布规律 |
2.8.2 中药聚类分析结果 |
2.8.3 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律 |
2.8.4 讨论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随机方法 |
3.4 研究方案 |
3.4.1 研究对象 |
3.4.2 诊断标准 |
3.4.3 纳入标准 |
3.4.4 排除标准 |
3.4.5 治疗方案 |
3.4.6 观察指标 |
3.4.7 建立数据库与统计分析 |
3.4.8 技术路线图 |
3.5 研究结果 |
3.5.1 患者资料基线水平比较 |
3.5.2 患者疗效评价 |
3.6 讨论 |
3.6.1 和合疏养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优势 |
3.6.2 和合疏养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疗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声触诊弹性成像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 仪器与方法 |
2.1 超声仪器 |
2.2 检查方法 |
2.3 数据的处理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分析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Fibrotouch与慢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临床资料收集 |
3 诊断的数学模型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慢乙肝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各中医证型血清学指标比较 |
3 各中医证型中LSM的比较 |
4 Fibrotouch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
4.1 肝穿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 |
4.2 Fibrotouch联合APRI、FIB-4、GP对轻微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
4.3 Fibrotouch联合APRI、FIB-4、GP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西医对慢乙肝的认识及无创检测肝纤维化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肝纤维化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及模式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肝脏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分级诊断的应用情况 |
1.2.2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
1.2.3 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 |
1.2.4 影响肝纤维分级诊断的临床指标 |
1.2.5 其他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及临床上可能的新技术 |
1.2.6 医学影像处理及分析 |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超像素分割和细节补偿的超声斑点噪声抑制算法 |
2.1 引言 |
2.2 基于超像素的去噪方法 |
2.2.1 图像稀疏化 |
2.2.2 图像重建 |
2.2.3 图像细节补偿 |
2.3 实验部分 |
2.3.1 超像素大小对模型的影响 |
2.3.2 仿真图像测试 |
2.3.3 针对真实超声图像的测试 |
2.4 结论 |
第三章 基于机器学习及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级的研究 |
3.1 背景介绍 |
3.2 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介绍 |
3.2.1 朴素贝叶斯 |
3.2.2 随机森林(RF) |
3.2.3 K-近邻(KNN) |
3.2.4 支持向量机(SVM) |
3.3 方法 |
3.3.1 RTE图像的获取 |
3.3.2 数据收集 |
3.3.3 基于RTE图像的特征提取 |
3.3.4 数据预处理 |
3.3.5 分类器训练 |
3.4 结果 |
3.5 讨论和结论 |
第四章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联合多种辅助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及方法 |
4.2.1 实验被试 |
4.2.2 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症状 |
4.2.3 实验室血清学指标 |
4.2.4 肝脏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与普通二维超声图像 |
4.2.5 超声图像特征提取 |
4.2.6 病理结果 |
4.2.7 临床检查方法评估 |
4.2.8 分类评价指标 |
4.2.9 特征选择 |
4.3 结果 |
4.3.1 患者特征 |
4.3.2 肝纤维化分级诊断中辅助检查方法诊断效能研究 |
4.3.3 肝纤维化分级指数DCSRT的构建 |
4.3.4 肝纤维化分级特征展示 |
4.4 讨论及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超声多普勒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病超声诊断指南[J]. 梁萍,于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8)
- [2]肝病超声诊断指南[J].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05)
- [3]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D]. 余健彬. 南昌大学, 2021(01)
- [4]Fibroscan硬度值测量联合超声影像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 胡素玲,栗红江,何久胜,刘震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20(11)
- [5]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D]. 何丹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对乙肝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D]. 黄香华. 长江大学, 2020(04)
- [7]“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研究[D]. 卓永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声触诊弹性成像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D]. 张春梅.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Fibrotouch与慢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D]. 吕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肝纤维化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及模式分类研究[D]. 陈杨.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7)
标签:肝硬化论文; 肝纤维化指标检查论文; 多普勒检查论文; 乙肝转阴论文; 乙肝阴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