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例二尖瓣型心电图及P波临床意义分析

77例二尖瓣型心电图及P波临床意义分析

一、77例“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及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中健,李世锋,申继红,李帅兵,刘儒[1](2014)在《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六)——房室肥大》文中研究说明为帮助全科医生、基层医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心电图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及科研能力,本刊特邀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的李中健教授专家团队撰写了心电图学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共分26讲,内容涵盖了心电图学的各方面知识,重点阐述和分析了临床经常遇到的异常心电图特征,并注重心电图与临床工作的结合。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循序渐进,重、难点突出,易懂易记,不仅适用于全科医生、基层医生,也适用于心电工作者、心内科专科医生、医学生及护理人员等。本刊将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王林飞,王卯嫦,何方田[2](2013)在《少见部位的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6例分析》文中指出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仅见于存在高度三度传导阻滞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它们的出现表示传导组织有严重的病变,与逸搏和逸搏心律一起组成了免遭心脏停搏过久的3种生理性代偿机制,具有保护性意义。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大多发生在房室交接区,其次为束支,而发生在心房、房室旁道及起搏电极与心内膜交接区则非常少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上、

张夏琳,卢喜烈[3](2013)在《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概述心电图诊断房室肥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①房室肥大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存在差异。②心电诊断基于P波、QRS形态、时限、电压推断,由于存在标准、种族、性别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推断有一定难度。③诊断结果并非唯一,如P波时限延长可见于多种疾病,

李勤[4](2007)在《72例“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及临床意义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任桂红,翟晓华,李明庆[5](2004)在《77例“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及临床意义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杨勇华[6](1998)在《风湿性心脏病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湿性心脏病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杨勇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430022)心脏在每一心动周期的活动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各部分心肌依序相应地进行除极和复极。其所发生的心电活动应用心电图仪进行记录而得的曲线,来反映心脏的生理和病...

俞良杰,李晋渝[7](1994)在《Pv1终末电势及二尖瓣型P波与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对比分析》文中认为心电图常以二尖瓣型P波作为诊断左房扩大的依据,但Pv1终末电势(Ptf-v1)的负值与左房扩大的关系也已经为心电图及临床工作者所重视。我们通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为左房扩大的风心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83例与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及Ptf-v1作对比分析,并与49名正常人的Ptf-v1作对照观察,以进一步探讨二者对诊断风心病二尖瓣患者左房扩大的敏感性和Ptf-v1的标准值。

张希堂[8](1993)在《Pv1终末电势及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电图P波为心房除极所产生。由于其形态单纯,电压较低,因此既往不像QRS波群那样被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心脏传导系统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对P波的发生和异常改变加深了认识。自Morris(1964)提出在V1导联上出现P波终末电势(PTFv1)概念,并最早应用于研究心瓣膜病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临床工作者广泛重视,尤其近十多年来,对PTFv1的正常值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广泛探讨,现简述如下:

张文博[9](1985)在《心律失常的一些新概念》文中认为 近年来,由于电生理学检查应用于临床,对许多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有进一步的了解,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亦随之提高。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问世,电治疗的普遍应用,手术疗法的开展,使得心律失常的治疗水平也有空前的提高。由于上述的发展,有关心律失常的某些概念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修正与更新,本文重点介绍心

李宪璋,倪飞[10](1985)在《心电图中 PTFv1的有关问题》文中认为 心电图 V1导联出现一种异常 P 波终末向量(简称 PTFv1)的概念,是由 Morris 等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心脏瓣膜病的研究。他指出 PTFv1负值异常与左心房的肥厚和扩张有关。随后研究发现,不少心脏疾病都会出现 PTFv1负值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对心电图 PTFv1的测量日趋增多。许多文献资料指出,PTFv1负值异常在某些心脏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认识心电图 PTFv1的产生机理,掌握正常值限,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现将有关心电图PTFv1的资料综述如下。Morris 认为左心受累时,左心房在横面的向量轻度向右旋转,以及左房传导延迟或传导途径延长。这些变化可能作为引起心电图 P 波变化的病理基础而单独或同时存在。心房除极,产生 P 波。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发源于位于右心外膜,上腔静脉入口的“窦房结”。藉3支含有浦肯野氏纤维的结间束(前、

二、77例“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及临床意义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7例“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及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六)——房室肥大(论文提纲范文)

1 心房肥大
    1. 1 右心房肥大 ( 肺型P波)
    1. 2 左心房肥大 ( 二尖瓣型P波)
    1. 3 双房肥大
3 心室肥大
    3. 1 右心室肥大
    3. 2 左心室肥大
    3. 3双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时产生的心电向量可互相抵消, 故心电图诊断敏感度较差, 但特异度较好。

(2)少见部位的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基本概念
    2.2 发生条件
    2.3 形成机制
    2.4 超常期传导的类型
    2.5 心电图特征
    2.6 临床意义
    2.7 鉴别诊断

(3)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心房与心室肥大
3 心房肥大
    3.1 心房肥大看P波
        3.1.1 问题
        3.1.2 产生机制
    3.2 右房肥大
        3.2.1 要诀
        3.2.2 心电图表现
        3.2.3 诊断标准
        3.2.4 鉴别诊断
        3.2.5 临床意义
        3.2.6 病例
    3.3 左房肥大
        3.3.1 要诀
        3.3.2 问题
        3.3.3 产生机制
        3.3.4 心电图表现
        3.3.5 诊断标准
        3.3.6 鉴别诊断
        3.3.7 临床意义
        3.3.8 病例
    3.4 双心房肥大
        3.4.1 心电图表现
        3.4.2 诊断标准
        3.4.3 临床意义
        3.4.4 病例
4 心室肥大
    4.1 心室肥厚看QRS波群
        4.1.1 为什么心室肥厚看QRS波群
        4.1.2 如何辨别QRS波群异常
        4.1.3 产生机制
    4.2 左心室肥大
        4.2.1 要点
        4.2.2 产生机制
        4.2.3 心电图表现
        4.2.4 诊断标准
        4.2.5 鉴别诊断
        4.2.6 临床意义
        4.2.7 病例
        4.2.8 病例
    4.3 右室肥大
        4.3.1 要点
        4.3.2 产生机制
        4.3.3 心电图表现
        4.3.4 诊断标准
        4.3.5 鉴别诊断
        4.3.6 临床意义
        4.3.7 病例
        4.3.8 病例
    4.4 双室肥大
        4.4.1 心电图诊断标准
        4.4.2 临床意义
        4.4.3 病例

四、77例“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及临床意义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六)——房室肥大[J]. 李中健,李世锋,申继红,李帅兵,刘儒. 中国全科医学, 2014(06)
  • [2]少见部位的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6例分析[J]. 王林飞,王卯嫦,何方田. 心电与循环, 2013(05)
  • [3]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J]. 张夏琳,卢喜烈.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03)
  • [4]72例“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及临床意义分析[J]. 李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04)
  • [5]77例“二尖瓣型”P波的心电图及临床意义分析[J]. 任桂红,翟晓华,李明庆.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4(06)
  • [6]风湿性心脏病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J]. 杨勇华. 中原医刊, 1998(07)
  • [7]Pv1终末电势及二尖瓣型P波与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对比分析[J]. 俞良杰,李晋渝. 临床荟萃, 1994(02)
  • [8]Pv1终末电势及临床应用[J]. 张希堂. 临床荟萃, 1993(22)
  • [9]心律失常的一些新概念[J]. 张文博.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85(02)
  • [10]心电图中 PTFv1的有关问题[J]. 李宪璋,倪飞. 江西医药, 1985(03)

标签:;  ;  ;  ;  ;  

77例二尖瓣型心电图及P波临床意义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