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治理新模式——开发综合治理

河流治理新模式——开发综合治理

一、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开发性综合整治(论文文献综述)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渝府办发[2021]10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30日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

济南市人民政府[2](2021)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济政发[2021]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5月28日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5月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3](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海政发[2021]8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2021年3月22日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经海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4](2021)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宁政发[2021]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2月26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胡恒[5](2021)在《基于LID理念的河流治理规划研究 ——以广西扶绥县那密河为例》文中提出目前中国传统的河流治理大部分利用灰色基础设施排水,忽视对河流环境的保护,采用粗放式的模式来治水,阻断了河流与河岸的联系,水生态循环系统遭到破坏,造成城市水体功能运行失调。低影响开发(LID)理念是一种从源头上控制径流量,减少内涝和水体污染,提高水环境品质的绿色开发技术。将LID理念应用于河流治理规划,能够全面系统地解决河流及其沿岸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目前有关河流治理规划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总结了德国、日本和中国在河流治理方面典型LID案例的成功经验。其次阐述了传统河流治理的弊端,将LID理念应用到河流治理规划中的优势,从构建水安全格局,保护水生态敏感区,修复水环境系统,涵养城市水资源四个方面论述了LID理念在河流治理规划中的优势。作者论述了LID理念下的河流治理规划原则、规划方法和规划策略,剖析了扶绥县城区那密河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目标。最后阐述了应用LID理念对那密河进行治理的措施,并运用SWMM模型模拟计算以及公式计算的方法评价了那密河采用LID技术措施治理改造后取得的预期成果。作者在研究的基础上,从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和水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LID理念的河流治理规划方法。水安全方面要建立水安全格局,在河流治理中通过构建水安全格局,能够加强城市抵御洪水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保障城市水安全。提高雨水下渗率,积蓄雨水并补充地下水,减小洪峰流量,延迟峰现时间,通过低影响开发措施实现生态与防洪的兼顾。水生态修复方面要尊重原有水系的自然、生态条件,根据河流的地形地貌特点,尽量利用河流的自然特征,最大限度保持河道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景观,保证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正常运行。通过引水入城保障河流最少生态用水,将水塘、湖泊与河流连通,实现良性的水循环。通过修复水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调节功能,保护水生态敏感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通过LID技术措施,削减雨水径流和污染物,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恢复河流水生态环境,改善动物栖息地生境,塑造河湖的自然景观,提高自然生态环境。

高展[6](2019)在《青岛市李沧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党决议中的重要体现,是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这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和国家下一步奋斗目标的具体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水环境——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自然要素——更加需要进行跨专业、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性研究,改变以往工程治理与养护管理相脱节,行业管理与执法整治相分隔的局面,综合协调地方党、政、企、群的关系,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引入先进技术手段,结合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最终目的。本文利用公共管理的有关理论,着重从相关法律法规、河长制、海绵城市、环境工程、水利、给水排水、城市综合管理等方面出发,详细了解市辖区(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例)当前的水环境总体状况,探究市辖区水环境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相应问题成因;借鉴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并以上述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分析水环境综合治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今后类似的市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宝贵经验。本文使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的几个典型案例,归纳总结出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理论技术”“规划建设”“宣传发动”等几个方面来完善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运作模式。从而,在此基础上针对市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结合中央机构改革和职能变化,进一步理顺水环境管理部门职权;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期规划,建立治管结合长效机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科学有效的具体治理措施;结合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参考海绵城市建设及相关考核方法,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综合治理绩效考核办法。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贺菊花[7](2018)在《“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的地方政府协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污染呈现流域性蔓延态势,大多数城市群、经济带或产业集聚区因不合理利用外资与承载产业转移而正在充当某些发达工业国的“水污染避难所”,并日益演变为“污染群”、“污染带”。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十条”,“河长制”也明确提出“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现联防联控”,以解决复杂水问题与完善水治理体系。地方政府协同机制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界定与解读长三角城市群、府际协同治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探讨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梳理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历程,市场机制及政府科层机制的治理局限性,以太湖作为典型案例,回顾太湖水环境治理危机及“河长制”探索性实践,并在总结归纳莱茵河、泰晤士河、田纳西河流域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对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借鉴价值,提出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机制设计,如何对水环境协同治理中地方政府职责进行合理界定,并进行合理的政策工具选取,结合“河长制”等新政提出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具体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研究将地方政府间关系简单化或线性化,对其深层诱因解析较少,对于地方政府协同机制如何构建研究不够深入,未能与“河长制”等新政紧密结合;环境治理需要建立跨地域、跨流域、跨部门的协同机制,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经历理念达成、协议签署、治理协议落实、协同机制架构等阶段,仍难摆脱“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太湖流域在控源截污控制外源污染、打捞清淤减少内源污染、调水引流,增加环境容量进行诸多实践,水污染治理收费的“太湖模式”,环境治理的“多元协同”、从工程治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纵向协力与横向网络相结合、开发性金融与绿色金融政策并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建设有偿排污权交易机制、实行城市群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跨界水环境治理互动机制、建立公众参与治理及举报机制、加快建设应急预警及处罚机制、构建有效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等政策建议。

高曦[8](2018)在《中国流域治理的模式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与污染源头治理有效整合》文中提出近30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的各项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农产品种类不断增多,社会对各类农作物及畜禽养殖的需求正在持续增加,加上原本就一直存在的农村生活污染物无序排放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的流域治理模式存在诸多隐患、缺陷,急需改进和完善。在此背景下,为中国农村地区的流域治理找到更好的共建模式与经验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在2012年底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给中国农村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指导和依据,同时也对农村各类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各地区由点到面的持续推进,农村流域的环境治理,尤其是流域的污染源头治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在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深入,但是相关领域对美丽乡村建设与流域污染源头治理的整合研究还比较欠缺。为探索一个对更好、更完善的流域治理模式,整合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与流域的污染源头治理,本论文以中国福建省永春县桃溪流域为研究案例基础,讨论自2012年底至2016年初,该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对其辖区内主要水系——桃溪流域在水质改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流域源头污染治理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永春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对桃溪流域的治理起到的作用有:提高了桃溪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率;提高了桃溪流域周边各类污水的处理效率;有利于构建桃溪流域治理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完善流域治理的相关制度;有利于发挥治理过程中农民的主体作用。基于永春县的案例研究,本文探索了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流域污染源头治理有效整合的中国流域治理新模式。主要有:一、实时管护与监督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促进促流域污染源头防治机制的完善。“河长制”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流域、河流地区的环境责任追究制度。比起传统流域治理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更加注重完善流域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全方位地统筹解决流域的水质问题。二、田园综合体模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农村地区各方你建设起到了实践与理念方面的引领与完善作用,而田园综合体的出发点是基于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的基础,让企业参与乡村各方面建设过程,打造商业化模式背景下城乡共同发展的社会氛围,目的是让农村地区的产业变革得到实质性促进与保障,也能够为农村地区的流域污染源头治理带来更多更好的机遇和实践。三、产业扶贫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引导农民转业转产,注重引导公众参与乡村建设和流域治理。美丽乡村建设能真正从乡村居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从生态经济效益等方面提高流域周边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流域周边村民所处的自然环境状况,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四、科技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倡导提升流域周边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推进人口健康、社会管理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完善流域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同时能够更好地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五、更为宽广的社会资本融资模式。美丽乡村具有比传统流域治理更好的融合社会各项资金的体系和优势,注重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资源对被污染的流域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可以将相对单一的流域治理工程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多样的流域治理方式提升社会资本投资流域污染治理的积极性,能够促进促进农村地区流域治理效益和乡村经济效益共同提高。

李德贤[9](2003)在《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开发性综合整治》文中认为在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不同历史时期河道整治特点基础上,分析和探讨新形势下治河面临的新问题,以及如何把河道整治从单纯水利推进到开发性综合整治。通过实例和新旧模式对比,分析旧治河模式的弊端,探讨新治河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作法。

李德贤[10](1995)在《河道整治的新模式─—开发性整治》文中研究指明河道整治的新模式─—开发性整治李德贤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近几年我市通过几次治河高潮实践,把河道整治从单纯治水型推进到开发性的综合整治,使我市河道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北京市河道整治概况北京地处海河水系中上游,永定、潮白、北运三大河系贯穿全境,还有...

二、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开发性综合整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开发性综合整治(论文提纲范文)

(2)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录
第一章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新征程
    一、发展基础
        (一)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二)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三)发展格局加快优化.
        (四)城乡建设成果丰硕.
        (五)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六)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七)民生保障全面加强.
        (八)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总体思路
    三、奋斗目标
    四、主攻方向
第二章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一、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二、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三、加快建设绿色生态走廊
    四、聚力创建节水典范城市
    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六、更好发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作用
第三章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一、增强基础创新能力
    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营造一流创新发展生态
    四、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第四章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一、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二、全面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
    三、着力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四、大力优化产业生态
第五章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一、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二、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三、加快城市数字化
第六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大力促进消费升级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三、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
    四、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七章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做强东部加快建设科创智造之城
    二、振兴西部加速建设活力康养之城
    三、做美南部持续建设绿色生态之城
    四、崛起北部全力建设未来希望之城
    五、做优中部精心建设魅力品质之城
第八章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二、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第九章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
    三、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四、提高经济调控水平
第十章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强化陆海统筹战略支点作用
    二、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
    三、拓展全方位开放新空间
    四、营造高水平开放发展环境
第十一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泉城
    一、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持续抓好污染防治
    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十二章建设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强化先进文化引领
    二、提高城市文明素养
    三、加强文化服务供给
    四、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第十三章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二、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四、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五、加快建设健康城市
    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十四章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南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四、全面加强经济安全
    五、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第十五章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落实机制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健全完善规划体系
    三、抓好目标任务分解
    四、开展规划实施评估
名词解释
    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2.云管端:
    3.开源社区:
    4.泉城链:
    5.触发式监管模式:
    6.云仓储:
    7.众包物流:
    8.城市家具:
    9.三品一标:
    1 0.法治乡村“十个一”:
    1 1.四个不摘:
    1 2.标准地:
    1 3.四减四增:
    1 4.六个100%:
    1 5.“信易+”工程:
    16.公共卫生“六大中心”:
    17.医疗能力“双十”提升计划:

(3)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目录
第一章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一节历史性跨越的五年
    第二节把握战略机遇期
    第三节科学谋划新发展
        一、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要求
        四、“十四五”发展目标
第二章高标准服务国家和首都大局
    第一节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一、强化“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二、增强重点区域功能承载力
        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功能性平台
    第二节着力提升三山五园首都功能
        一、增强政治中心功能保障能力
        二、打造首都文化中心功能金名片
        三、提高国际交往服务保障能力
        四、服务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第三节纵深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一、系统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
        二、有序推进存量空间资源再利用
        三、着力打造极具魅力的城市活力中心
    第四节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全力支持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
        二、加强“三城一区”及周边城区对接协作
        三、构建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第三章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第一节加快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一、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二、培育和集聚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
    第二节充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一、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二、充分释放首都高校院所活力
        三、深入实施“创新合伙人”计划
    第三节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高地
        一、造就国际一流的人才梯队
        二、全面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三、营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第四节加快建设科创金融试验区
        一、完善全创新链金融服务体系
        二、完善金融改革创新政策体系
        三、全力打造金融科技创新高地
    第五节全面升级创新雨林生态
        一、提高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能力
        二、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效能
        三、增强高品质专业化服务供给
    第六节建设科技创新治理试验区
        一、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二、创新科技资源配置模式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四、探索开放创新体制机制
第四章着力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节加速发展数字经济
        一、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
        二、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三、超前布局数字经济新基建
        四、加强新场景应用项目建设
        五、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第二节加快培育医药健康产业
        一、打造生物医药研发竞争优势
        二、加快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三、积极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
    第三节积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做强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前瞻性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三、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第四节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
        一、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激活消费经济新动能
    第五节培育壮大高精尖产业主体
        一、打造世界一流的头部企业和总部企业
        二、支持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做大做强
        三、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第六节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一、加强科学城南北区域联动发展
        二、打造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
        三、加快多节点融合型创新功能载体建设
第五章加快构建高品质新型城市形态
    第一节高质量推进分区规划实施
        一、强化全域国土空间管控
        二、探索减量发展路径
        三、打造新型城市形态典范区域
    第二节高标准建设科学城北区
        一、高标准配置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二、打造一批功能复合的现代园区
        三、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功能协同
    第三节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一、分级分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二、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三、健全城市更新工作机制
    第四节推动乡村振兴融入科学城发展
        一、深入推进高水平新型城镇化
        二、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推动美丽乡村与科学城功能融合
第六章全面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建设“智慧海淀”
        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推动“城市大脑”建设升级
        三、加快推进“数字政务”建设
        四、着力推进“经济大脑”建设
        五、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转型
    第二节建设“畅通海淀”
        一、构建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二、改善重点区域的交通通达性
        三、完善静态交通和绿色出行系统
        四、提高智能交通治理能力
    第三节建设“平安海淀”
        一、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
        二、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三、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
        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第四节建设“和谐海淀”
        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建设
        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三、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第五节建设“法治海淀”
        一、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第七章全力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
    第一节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二、深化大气污染多领域治理
        三、完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机制
    第二节推进水生态系统建设
        一、强化水资源保护利用
        二、加大水环境建设力度
        三、构建水生态格局
        四、建设水安全保障体系
    第三节深化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
        一、持续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二、不断深化土壤环境风险防控
        三、大力提升固体废物治理水平
    第四节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一、加快森林城市建设
        二、以科技提升生态品质
        三、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第五节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一、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
        三、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第八章全方位提升社会民生福祉
    第一节统筹人口与城市协调发展
        一、强化人口规模调控与结构优化
        二、提升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
    第二节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
        一、提升教育发展支撑能力
        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三、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第三节深化“健康海淀”建设
        一、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健全“大健康”发展格局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四节健全就业社保体系
        一、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促进为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九章着力建设全国一流的文化强区
    第一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地
        二、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一、擦亮“三山五园”金名片
        二、加强“两带”保护利用
        三、留住独特的城市记忆
    第三节深度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
        一、大力培育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
        二、以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发展
    第四节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持续办好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
        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
    第五节建设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一、促进“三山五园”旅游融合发展
        二、挖掘文化遗产赋能高品质旅游
第十章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第一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探索土地供给制度改革
        三、完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五、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第二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一、加快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建设
        二、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
        三、依托“三平台”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第三节积极深化区域合作
        一、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体系
        二、扎实推进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第十一章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一、加强规划统筹协调
        二、做好规划衔接落实
        三、健全央地协同机制
        四、多渠道动员公众参与
    第三节强化重大项目支持
        一、争取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项目落地
        二、建立区级重大项目储备库
    第四节做好规划体检评估
        一、建立规划体检评估机制
        二、加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

(5)基于LID理念的河流治理规划研究 ——以广西扶绥县那密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洪水内涝日趋严重
        1.1.2 城市水环境品质下降
        1.1.3 城市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LID理念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LID理念概述
        2.1.1 LID理念的提出背景
        2.1.2 LID理念的内涵
        2.1.3 LID理念的特征
    2.2 LID规划设计解读
        2.2.1 LID的规划设计目标
        2.2.2 LID的规划设计理念
        2.2.3 LID的主要技术措施
        2.2.4 LID的应用与不足之处
    2.3 国内外LID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研究综述总结
    2.4 国内外LID案例分析
        2.4.1 德国的近自然化治理
        2.4.2 日本多自然河流治理
        2.4.3 深圳福田河综合治理
        2.4.4 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的生态治理
        2.4.5 案例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ID理念的城市河流治理规划探索
    3.1 LID开发模式与传统开发模式的区别
        3.1.1 传统河流治理的弊端
        3.1.2 LID开发与传统开发的区别
        3.1.3 LID在城市河流治理中的优势
    3.2 LID理念下的河流治理规划原则
        3.2.1 安全保障原则
        3.2.2 尊重自然原则
        3.2.3 生态优先原则
        3.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3.2.5 综合性原则
        3.2.6 因地制宜原则
    3.3 基于LID理念的河流治理规划方法
        3.3.1 尊重原有河道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功能
        3.3.2 保持河流的天然弯曲与水体的流畅
        3.3.3 应用LID措施进行河流的生态治理
    3.4 LID理念在城市河流治理中的规划策略
        3.4.1 水安全规划策略
        3.4.2 水生态规划策略
        3.4.3 水资源规划策略
        3.4.4 水环境规划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扶绥县那密河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研究范围
    4.2 那密河概况
        4.2.1 区位总体情况
        4.2.2 气候状况
        4.2.3 水文特点
        4.2.4 地形地貌现状
        4.2.5 地质条件
        4.2.6 水土保持分析
    4.3 那密河整治工程现状
        4.3.1 那密河整治工程概况
        4.3.2 那密河整治工程不完善
        4.3.3 非工程防洪措施不足
    4.4 那密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4.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4.2 成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LID理念下那密河的治理规划
    5.1 那密河综合治理目标
        5.1.1 总体目标
        5.1.2 分项目标
    5.2 那密河综合治理规划策略
        5.2.1 构建水安全格局
        5.2.2 修复水生态系统
        5.2.3 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5.3 那密河总体治理的主要LID设施规划与布局
        5.3.1 护岸和断面的规划与布局
        5.3.2 植被缓冲带的规划与布局
        5.3.3 生态湿地的规划与布局
        5.3.4 透水铺装的规划与布局
        5.3.5 下沉式绿地的规划与布局
    5.4 .那密河分段治理规划
        5.4.1 城市居住区河段治理规划
        5.4.2 滨水商业休闲段治理规划
        5.4.3 城市公园段治理规划
        5.4.4 生态保护段治理规划
    5.5 那密河规划治理后的预期效果评估
        5.5.1 防治城区洪涝灾害
        5.5.2 改善河湖水体水质
        5.5.3 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青岛市李沧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三)比较分析法
    五、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水环境
        二、水环境治理
        三、城市水环境管理模式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系统原理
        二、公共物品理论
        三、协同治理理论
第二章 青岛市李沧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青岛市李沧区水环境及整治情况概述
        一、河道、排水基本情况
        二、前期治理项目及规划
        三、现行政策法规
        四、水环境治理管理体制
        五、水环境整治现状
    第二节 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
        一、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二、访谈情况分析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成因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水环境治理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国内水环境治理案例分析
        一、海河流域
        二、上海市苏州河
        三、太湖
        四、国内案例经验与启示
    第二节 国外水环境治理案例分析
        一、欧洲莱茵河
        二、英国的泰晤士河
        三、日本的琵琶湖
        四、国外案例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 青岛市李沧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创新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理顺水环境管理部门职权
        一、进一步发挥河长制的引领作用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全过程一体化管理
    第二节 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期规划和治管结合长效机制
        一、依据总体目标制定治理规划
        二、结合大数据建立治管结合的长效机制
    第三节 制定因地制宜和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种融资模式
        二、采取全民参与的科学治理措施
    第四节 积极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
        一、引入专家团队进行培训指导
        二、建立拥有专业性年轻人才的干部梯队
    第五节 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综合治理绩效考核办法
        一、构建以公众水环境满意度为核心的指标考核体系
        二、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合理水质考核目标
        三、构建以PPP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为依据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考核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的地方政府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的困境研究
    第一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政策演进
    第三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碎片化
    第四节 水环境协同治理“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
第二章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太湖模式
    第一节 太湖水环境问题的由来及“蓝藻危机”爆发
    第二节 太湖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探索性实践
    第三节 “河长制”及太湖水环境协同治理模式架构
    第四节 水治理太湖模式对长三角城市群的推广价值
第三章 跨界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国外成熟经验借鉴
    第一节 莱茵河流域治理的国际协商机制
    第二节 泰晤士河流域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第三节 田纳西河流域的网络化治理模式
    第四节 国外模式对长三角治理借鉴价值
第四章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机制设计
    第一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水环境治理公共品供给中的地方政府责任界定
    第三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主要障碍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机制的架构
第五章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政策支持
    第一节 水环境治理政策解读及协同治理政策工具选择
    第二节 水环境府际协同既有路径评析及实现路径构建
    第三节 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与河长制等新政有效契合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具体政策推进
结语
致谢
在读成果
参考文献

(8)中国流域治理的模式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与污染源头治理有效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主要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流域治理研究进展
        2.1.1 国外流域治理研究进展
        2.1.2 国内流域治理研究进展
    2.2 国内外乡村建设研究进展
        2.2.1 国外乡村建设研究进展
        2.2.2 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研究进展
    2.3 关于乡村建设与流域污染源头治理整合的研究进展
    2.4 综合评述
第3章 中国流域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3.1 主要挑战与困境
        3.1.1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3.1.2 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3.1.3 农田秸秆无序利用
        3.1.4 各类污水处理效率较低
        3.1.5 各类垃圾处理效率较低
        3.1.6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3.1.7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3.2 主要原因
        3.2.1 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位置缺失
        3.2.2 考核地方政府的机制不合理
        3.2.3 资金短缺现象明显
        3.2.4 治理工程缺乏后续管理与保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4.1 历史背景
    4.2 建设理念
    4.3 案例研究: 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概况与成果分析
        4.3.1 建设概况
        4.3.1.1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3.1.2 打造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
        4.3.1.3 拓宽资金融合渠道
        4.3.1.4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规范
        4.3.1.5 发展乡村旅游
        4.3.2 建设成果分析与经验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研究: 福建省永春县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对其辖区内流域污染源头治理的促进作用之研究
    5.1 永春县概况
        5.1.1 地理位置与环境状况
        5.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1.3 生态立县定位的由来与发展
    5.2 桃溪流域概况
    5.3 桃溪流域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5.4 永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5.4.1 主要目标
        5.4.2 主要评估标准与指标
        5.4.3 建设概况
        5.4.4 主要建设成果分析
        5.4.4.1 突出饮用水源地整治和流域污染源头治理
        5.4.4.2 全面整治畜禽养殖业,防止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5.4.4.3 全面完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5.4.4.4 积极引导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理念与方式
        5.4.4.5 加强环境治理后续管护
        5.4.4.6 以“乡愁”为核心充实流域治理的文化内涵
    5.5 美丽乡村建设对桃溪流域治理的促进作用:流域水质视角
        5.5.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5.2 桃溪流域水质变化
        5.5.3 桃溪流域水质变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解析
        5.5.3.1 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了桃溪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率
        5.5.3.2 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了桃溪流域周边各类污水的处理效率
        5.5.3.3 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构建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5.5.3.4 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完善流域治理管理的相关制度
        5.5.3.5 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发挥流域治理过程中农民主体作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流域治理新模式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与污染源头治理有效整合
    6.1 美丽乡村建设与污染源头治理有效整合模式探索
        6.1.1 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河流实时管护与监督模式
        6.1.2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田园综合体共建模式
        6.1.3 坚持产业扶贫的农村发展模式
        6.1.4 建成以科技引领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6.1.5 打造更为宽广的社会资本融资模式
    6.2 美丽乡村建设与污染源头治理有效整合的关键点
        6.2.1 突出饮用水源地的流域污染源头治理
        6.2.2 深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涉农流域面源污染的治理
        6.2.3 完善科研单位建设与人才培养储备模式
        6.2.4 把全面提升公众幸福指数做为流域治理的内生动力与根本目标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主要结论
        7.1.2 实践与政策启示
        7.1.3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定位的思考
    7.2 主要不足与未来展望
        7.2.1 主要不足
        7.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开发性综合整治(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22)
  • [2]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2)
  • [3]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2)
  • [4]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5)
  • [5]基于LID理念的河流治理规划研究 ——以广西扶绥县那密河为例[D]. 胡恒. 广西大学, 2021(12)
  • [6]青岛市李沧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研究[D]. 高展. 青岛大学, 2019(02)
  • [7]“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的地方政府协同机制研究[D]. 贺菊花. 东南大学, 2018(01)
  • [8]中国流域治理的模式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与污染源头治理有效整合[D]. 高曦. 厦门大学, 2018(08)
  • [9]河道治理的新模式——开发性综合整治[J]. 李德贤. 海河水利, 2003(06)
  • [10]河道整治的新模式─—开发性整治[J]. 李德贤. 北京水利, 1995(01)

标签:;  ;  ;  ;  ;  

河流治理新模式——开发综合治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