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江水利枢纽工程电气主接线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吴宝栋,刘健[1](2021)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电气一次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气一次设计是水电站的核心部分,对电力系统及电站本身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和经济节约性密切相关。笔者以大藤峡水利枢纽为例,介绍电站接入系统、电气主接线、厂用电系统、过电压及绝缘配合、接地系统以及主要电气设备布置等方面的设计情况。经过实践运行表明,电气一次设计方案符合实际环境需求,说明电气一次设计合理。
赵学贤[2](2021)在《某水利枢纽电气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工业经济飞速发展进程中,各地区不同规模水利枢纽建设蓬勃开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水利枢纽在电气模块暴露出一些问题,造成电力资源供应量不足,无法满足枢纽正常运转需要。基于此,文章以某水利枢纽为对象,结合其基本情况,论述了水利枢纽的电气优化设计方案。
贾婷婷[3](2020)在《10kV供配电系统增容改造及能耗监控系统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职业院校不断地扩招,用电量不断增大,然而部分学校由于当时历史环境因素限制,存在变电站建设标准较低、主设备老化、容量不足和能耗无法监控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的用电需求。本文针对甘肃某高校电力增容在建改造工程,对10k V电力扩容和节约能耗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设计,从而增加了校园建筑设施的能耗测量、数据统计、数据分析、节能分析和节能指标管理,为数据处理以及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本文在对学校供配电系统现状分析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进行了系统用电负荷的分析,设计了一座新的供配电室,新增一路主供电源,原电源改为备供电源,增容后主电源供电容量为3680KVA,备用电源供电容量为1630KVA,原配电室改造为中心配电室,并按照建设单位规划的配电室位置,新建10k V配电室2座,其中1#分配电室安装800KVA变压器1台,2#分配电室安装1250KVA变压器1台。其次,设计了能耗监控系统,该系统基于开源的Spring3.0+My Batis3.0,运用了HTML5上Boot Strap的一个基础框架,采用了BS/CS软件架构,对能耗数据的采集、实时通讯、远程传输、自动分类统计、数据分析、指标比较、图表显示、报表管理、数据存储、数据上传等功能进行了系统设计,在设计中考虑了系统的实用性、扩展性、开放性、可维护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等。该系统可以使用远程传输等手段采集能耗数据,按照要求汇总能耗数据,编码后的数据上传至上级能耗监测中心加密并实现在线监控。通过系统设计和实际调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校园节能的远程监控,满足了学校节能减排的要求。
杨硕瀚,陈铁[4](2020)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利工程电气主接线故障监控模型研究》文中指出为保证水电站电气设备的的稳定、长周期运行,需要加强水电站电气设备维护效率、迅速及时地排除设备故障。针对自动化条件下水利工程中电气主接线故障数据监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利工程电气主接线故障监控模型。分别优化了数据采集、电气主接线故障诊断、监控显示等关键技术,利用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电气主接线现场数据,记录相关操作信息至数据库。上位机根据诊断结果给出相应控制指令,决定是否报警。以此,构建了水利工程电气主接线故障监控模型。根据电气主接线实施的灵活性、可靠性及经济性基本原则提出主接线设计实施建议,并给出了三种接线方式,分析了相应优缺点。试验结果显示,模型在各测试点呈现出的准确率均超过95%,与传统方法相比故障监控精度更高,可有效提高诊断系统的故障早期发现能力。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可水利工程电气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范双双[5](2020)在《某32MW水利枢纽工程电气控制部分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不管是大到国民工业的向前发展,还是小到人们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于电能需求是与日剧增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力发电项目高速发展,相较火电等传统对环境污染较大的发电类型,水力发电具有清洁,无污染,循环可再生等优势。因此,大力发展水力发电,将有效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占比,同时,为区域快速发展带来非常有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在详细分析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本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概况,并给出了本项目发电机组机型号和台数的选择方案。其次,介绍了本水利枢纽工程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分析了该水利枢纽工程采用的水轮发电机额定电压的选取方式;依据本水利枢纽工程出线电压等级、回路数及电站在系统中的位置、作用、运行方式并结合枢纽布置形式等情况,设计了四个电气主接线方案,并对四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了本水利枢纽工程的最佳电气主接线方案。接着,分析了短路电流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并对该水利枢纽工程进行短路计算;根据短路电流的计算结果,对该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一次设备的初步选型;按照招标设计阶段工作精度要求和国家电网公司项目设计要求,对该水利枢纽工程一次设备的初步选型方案进行校验,并确定该水利枢纽工程的最终电气设备选型。然后,介绍了该水利枢纽工程的电气布置方案;根据布置方案提出了该水利枢纽工程的过电压保护和接地保护方案。最后,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和现有设备状况,提出了该水利枢纽工程二次侧的技术设计方案以及二次侧相关设备的功能配置选型方案。该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将为江西区域电网调度运行和社会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范靖[6](2020)在《水利枢纽12兆瓦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能源中,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清洁无污染,开发利用获得普遍重视,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商业化条件快速发展。拟建水利枢纽光伏场区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度高、辐射量大,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依据太阳能光伏电站电气设计规程、规范,结合光伏发电产业政策,针对东江水利枢纽实际自然条件,提出12MW光伏电站优化电气设计。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光伏发电技术的历史与现状。通过研究和分析光伏发电的现状,光伏电站所在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对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和最大功率跟踪进行计算,为系统技术方案设计提供基础。然后在设计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并计算发电量,根据总体方案,分析投资收益,提出逆变器和直流配电设备选型原则,选择适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光伏组件、光伏子阵,设计系统运行方式,设计适宜倾角和方位角,确定适宜光伏子阵设计方案、光伏组件间电缆连接计算、行间距和列间距等,最后设计环境监测方案和组件清洗及抗PID方案。最后,确定电气部分设计方案,根据电气一次接入系统原则,设计电气主接线、过电压保护、接地、照明等方案,电气二次设计中,确定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监控系统、时间同步系统、直流系统和二次交流电源系统、五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电位系统以及二次设备组屏布置方案;在通信设计中,根据通信需求,设计出通信方案、调度网络方案及各种业务通道方案。
杨志芳,崔磊,范锴[7](2019)在《水电站与提水泵站结合布置条件下电气主接线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金峡水库为引汉济渭工程的第一水源地,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汉江上游干流河段规划中的第一个开发梯级。在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完成后,根据重新批复的接入系统方案以及可行性研究审查意见,对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在与常规独立接线方案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站和泵站联合进行电气主接线设计的优化方案,提高了电气主接线的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经济合理性和运维便利性。优化方案新颖独特,首次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且通过了初步设计审查,其实践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韦选华[8](2019)在《基于水利枢纽电站的电气设计特点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重点针对我国某水利枢纽电站当中的电气设计工作展开的分析,相关设计工作人员依照该水利枢纽电站的具体结构特点,针对实际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有效确定了水利枢纽电站的电气设计主接线设计以及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具体方法,以此来有效提高整个枢纽电站的电气工作质量。
周逸萍[9](2018)在《邕宁水利枢纽电气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加大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水电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名片之一。东盟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处于发展阶段,但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建设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气候特点又与我国华南地区相似。因此,本文以广西邕宁水利枢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电气优化设计研究,并由此总结适合华南地区水电站的电气设计方案,从而为东盟各国提供参考,以及推进国家与东盟各国的水电开发合作。首先,以全寿命周期内的综合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邕宁水利枢纽的优化模型,包括主接线、设备选择以及设备布置三个方面的优化,采用粒子群(PSO)智能优化算法求解该优化模型,进而得出其优化方案,并以邕宁水利枢纽为背景进行算例分析,从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其次,对邕宁水利枢纽进行实地调查,考察其主接线优化方案、设备选型优化方案.和电气设备布置的具体实施情况,了解该水利工程优化前后的总体造价,对本文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结果与该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以说明其合理性。最后,根据邕宁水利枢纽的优化算例分析和实际工程概况,从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总结适合华南地区水利枢纽的电气设计方案,作为华南地区甚至是东盟各国水利枢纽电气设计的参考。
毛敏,张蕾[10](2018)在《三河口电站(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结合机组的运行方式以及电站(泵站)的接入系统方式,分析换相开关、变频调速装置等不同于常规水电站中的电气设备对接线的影响。分析认为,三河口电站(泵站)110 k V高压侧采用单母线接线简单、经济、安全,并能满足接入系统要求;10 k V侧四台机组形成单母线分段接线,机组按一台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和一台可逆机组均衡配置,通过两台40 MVA的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与110 k V高压侧相连接。每段母线上接一台变频调速装置以满足本段母线所连接机组的变频运行要求,并作为另一段母线上发电电动机电动工况时备用启动装置;每台发电电动机配置两台并联的真空断路器实现工频发电及工频电动时的换相要求。
二、左江水利枢纽工程电气主接线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江水利枢纽工程电气主接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某水利枢纽电气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某水利枢纽电气设计基本情况 |
2 某水利枢纽电气设计准备 |
2.1 模型数据库构建 |
2.2 零部件参数化处理 |
2.3 电气设备模型入库管理 |
3 某水利枢纽电气优化设计方案 |
3.1 系统接入方式设计 |
3.2 枢纽用电系统布置 |
3.3 电气主要设备布置 |
4 结语 |
(3)10kV供配电系统增容改造及能耗监控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供配电系统增容项目方案研究 |
2.1 变电站的基本资料 |
2.1.1 工程概况 |
2.1.2 设计依据 |
2.1.3 设计原则 |
2.1.4 设计范围 |
2.1.5 设计环境条件 |
2.1.6 中心配电室改造平面图 |
2.2 变电站的基本数据 |
2.2.1 学院的地理环境和平面布局图 |
2.2.2 学院负荷基本数据 |
第3章 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设计 |
3.1 负荷的计算及变压器的选型 |
3.1.1 电力负荷的计算 |
3.1.2 变压器的选择 |
3.1.3 无功功率平衡和无功补偿 |
3.2 电气主接线设计 |
3.2.1 电气主接线的要求和常见的接线方式 |
3.2.2 主接线的基本接线方式 |
3.3 供配电主接线方案设计 |
3.3.1 10kV电气主接线 |
3.3.2 0.4kV电气主接线 |
3.3.3 中心配电室电气主接线方案 |
3.4 短路电流的计算 |
3.4.1 短路电流的计算 |
3.4.2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 |
3.4.3 本次设计的电气设备选型 |
第4章 能耗监控系统设计 |
4.1 运行设备的二次保护 |
4.1.1 概述 |
4.1.2 10/0.4kV开关柜二次保护及测控方式 |
4.2 接地方式与防雷保护 |
4.2.1 .本次设计接地网敷设方式 |
4.2.2 .本次设计防雷方式 |
4.3 其他保护 |
4.3.1 事故信号与照明方式 |
4.3.2 电气闭锁 |
4.3.3 电能计量方式 |
4.4 能耗监控系统设计 |
4.4.1 能耗监控系统结构 |
4.4.2 能耗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5章 能耗监控系统运行 |
5.1 改造前后对比 |
5.2 监测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利工程电气主接线故障监控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利工程电气主接线故障监控 |
1.1 电气主接线故障监控架构 |
(1)数据采集模块: |
(2)故障诊断模块: |
(3)事件记录模块: |
(4)控制操作模块: |
(5)报警门限模块: |
1.2 监控模型关键模块设计分析 |
1.2.1 数据采集 |
1.2.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气主接线故障诊断 |
1.2.3 监控显示 |
1.2.3.1 主界面 |
1.2.3.2 通 信 |
1.2.3.3 程序设计 |
1.2.3.4 信息发送 |
1.2.3.5 信息数据实时曲线显示程序 |
1.2.3.6 历史信息数据曲线显示程序 |
1.2.3.7 信息数据报表程序 |
1.2.3.8 数据库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电气主接线实施方式 |
2.1.1 电气主接线实施的基本原则 |
2.1.2 水利工程电气主接线需要具备良好的灵活性 |
2.1.3 水利工程电气主接线需要具备可靠性 |
2.1.4 水利工程电气主接线需要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性 |
2.2 实例概况介绍 |
2.3 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3 结 论 |
(5)某32MW水利枢纽工程电气控制部分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工程项口概况和主要发电机组选型 |
2.1 项目概况 |
2.2 主要发电机组选型 |
2.2.1 机组机型选择 |
2.2.2 机组台数的选择 |
第3章 水利枢纽工程电气主接线方案选择 |
3.1 水利枢纽工程接入电力系统方式 |
3.2 水轮发电机额定电压的选择 |
3.3 厂用电及坝区供电 |
3.4 电气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
第4章 水利枢纽工程短路电流计算及一次设备选型校验 |
4.1 短路电流计算 |
4.1.1 短路电流计算假设条件及计算公式 |
4.1.2 电气元件初始数据 |
4.1.3 短路电流计算步骤 |
4.1.4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
4.2 主要电气一次设备初步选型 |
4.3 电气一次设备的选型与校验 |
4.3.1 计算内容 |
4.3.2 计算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5章 水利枢纽工程电气设备布置及防雷系统设计 |
5.1 电气设备布置 |
5.1.1 主厂房电气设备布置 |
5.1.2 副厂房、升压、开关站电气设备布置 |
5.1.3 中控楼电气设备布置 |
5.1.4 升压、开关站电气设备布置 |
5.2 过电压保护 |
5.3 接地保护 |
5.3.1 接地设计原则 |
5.3.2 全厂接地方案 |
5.3.3 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限制 |
第6章 水利枢纽工程电气二次设计 |
6.1 计算机监控系统 |
6.1.1 电站的控制管理方式及自动化程度 |
6.1.2 泄洪闸的控制管理方式及自动化程度 |
6.1.3 全厂公用设备控制 |
6.2 机组励磁装置 |
6.3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
6.4 二次表计 |
6.5 同期系统 |
6.6 直流系统 |
6.7 多媒体监控系统 |
6.8 厂内通信 |
6.8.1 系统通信 |
6.8.2 厂内生产调度通信 |
6.8.3 施工通讯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水利枢纽12兆瓦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光伏电站的设计条件 |
2.1 光伏电站概况 |
2.2 太阳能资源 |
2.3 惠州市太阳能资源分析 |
2.4 项目实施地地形地质及水文气象 |
2.5 光伏电池模型 |
2.5.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
2.5.2 光伏电池仿真模型 |
2.6 最大功率跟踪 |
第三章 光伏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3.1 光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2 光伏系统及发电量计算 |
3.3 光伏组件选型 |
3.3.1 光伏组件选型原则 |
3.3.2 光伏组件技术特点 |
3.3.3 光伏组件的选型 |
3.3.4 光伏组件功率选择 |
3.3.5 光伏组件选型对比 |
3.3.6 光伏组件参数 |
3.4 光伏方阵运行方式选择 |
3.4.1 运行方式选择 |
3.4.2 光伏阵列倾角选择 |
3.5 逆变器选型 |
3.5.1 主要技术要求 |
3.5.2 技术特点 |
3.5.3 主要设备选型 |
3.6 光伏方阵设计 |
3.6.1 光伏组串子方阵设计 |
3.6.2 变压器室布置方案设计 |
3.7 光伏子方阵设计 |
3.7.1 方阵接线方案设计 |
3.8 辅助技术方案 |
3.8.1 环境监测措施 |
3.8.2 组件清洗方案 |
3.8.3 光伏电站抗PID方案 |
第四章 电气设计 |
4.1 电气一次 |
4.1.1 接入系统方式说明 |
4.1.2 电气主接线 |
4.1.3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
4.1.4 过电压保护 |
4.1.5 接地 |
4.1.6 照明 |
4.2 电气二次 |
4.2.1 系统继电保护 |
4.2.2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4.2.3 调度自动化 |
4.2.4 110kV升压站监控系统 |
4.2.5 光伏发电单元监控 |
4.2.6 时间同步系统 |
4.2.7 直流系统与二次交流电源 |
4.2.8 安全警卫、图像监视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4.2.9 环境监测系统 |
4.2.10 等电位接地网 |
4.2.11 二次设备的组屏布置方案 |
4.3 通信设计 |
4.3.1 概述及需求分析 |
4.3.2 通信现状 |
4.3.3 通信方案 |
4.3.4 调度数据网络方案 |
4.3.5 各种业务通道方案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水电站与提水泵站结合布置条件下电气主接线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设计原则 |
2.1 方案选择 |
2.2 独立接线方式 |
2.3 联合接线方式 |
3 技术经济比较 |
3.1 技术比较 |
3.2 经济比较 |
3.3 比选小结 |
4 结语 |
(8)基于水利枢纽电站的电气设计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站接人系统的设计 |
2 电气主结构设计 |
3 变电站设计 |
4 结束语 |
(9)邕宁水利枢纽电气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水利枢纽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水利枢纽优化研究现状 |
1.2.2 华南地区水利枢纽项目电气优化研究现状 |
1.3 邕宁水利枢纽项目概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邕宁水利枢纽优化模型构建及分析 |
2.1 引言 |
2.2 邕宁水利枢纽优化方案概况 |
2.3 主接线优化模型 |
2.3.1 优化目标 |
2.3.2 约束条件 |
2.4 设备选择优化模型 |
2.4.1 优化目标 |
2.4.2 约束条件 |
2.5 设备布置优化模型 |
2.5.1 优化目标 |
2.5.2 约束条件 |
2.6 邕宁水利枢纽优化总模型 |
2.7 算例分析 |
2.8 小结 |
第三章 主接线优化方案实况 |
3.1 引言 |
3.2 邕宁水利枢纽主接线方式 |
3.2.1 主接线选择的原则 |
3.2.2 发电机-变压器接线 |
3.2.3 升高电压侧接线 |
3.2.4 用户用电接线 |
3.2.5 主接线优化方案 |
3.3 类似项目主接线方式 |
3.3.1 广东清远水利枢纽 |
3.3.2 郁江老口水利枢纽 |
3.3.3 湖南湘江水利枢纽 |
3.4 适合华南地区水利枢纽的主接线方式 |
3.5 小结 |
第四章 设备选择比对分析与优化 |
4.1 引言 |
4.2 设备选择的原理依据 |
4.2.1 设备选择基本参数要求 |
4.2.2 短路电流计算 |
4.2.3 主要设备选择 |
4.3 邕宁水利枢纽的设备选择优化方案 |
4.3.1 优化的条件 |
4.3.2 优化的参数选择 |
4.3.3 设备选择优化方案 |
4.4 小结 |
第五章 电气设备布置方案实况 |
5.1 引言 |
5.2 邕宁水利枢纽设备 |
5.2.1 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布置型式和位置 |
5.2.2 主厂房电气设备布置 |
5.2.3 副厂房电气设备布置 |
5.3 类似项目电气设备布置方式 |
5.4 适合华南地区水利枢纽的电气设备布置方式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三河口电站(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电站 (泵站) 接入系统设计 |
3 电气主接线设计 |
3.1 电站 (泵站) 的运行方式 |
3.2 发电机与变压器的组合方式 |
3.2.1 一台变压器和两台变压器接线的技术比较 |
3.2.2 一台变压器和两台变压器接线的经济比较 |
3.2.3 方案选择 |
3.3 换相开关的设置 |
3.4 变频调速装置接线 |
3.4.1 水泵水轮机组泵工况下的运行 |
3.4.2 低水头的变频发电运行 |
3.4.3 10 k V侧接线 |
3.5110 k V侧接线 |
4 结语 |
四、左江水利枢纽工程电气主接线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电气一次设计[J]. 吴宝栋,刘健. 红水河, 2021(04)
- [2]某水利枢纽电气优化设计研究[J]. 赵学贤. 新型工业化, 2021(01)
- [3]10kV供配电系统增容改造及能耗监控系统设计研究[D]. 贾婷婷.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 [4]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利工程电气主接线故障监控模型研究[J]. 杨硕瀚,陈铁. 水利水电技术, 2020(10)
- [5]某32MW水利枢纽工程电气控制部分的研究与设计[D]. 范双双. 南昌大学, 2020(01)
- [6]水利枢纽12兆瓦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研究[D]. 范靖.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7]水电站与提水泵站结合布置条件下电气主接线创新研究[J]. 杨志芳,崔磊,范锴. 水利水电快报, 2019(12)
- [8]基于水利枢纽电站的电气设计特点研究[J]. 韦选华. 建材与装饰, 2019(23)
- [9]邕宁水利枢纽电气优化设计研究[D]. 周逸萍. 广西大学, 2018(06)
- [10]三河口电站(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J]. 毛敏,张蕾. 陕西水利,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