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PLC系统监控用图形操作终端和开发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孔祖荫,张志,王泺涵,陈光乐,梁世武,谭开国[1](2021)在《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在不平衡负载下能够输出三相对称电压,具有控制简单,电压利用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三相四桥臂逆变器被运用在有源滤波器、UPS上解决不平衡负载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三相四桥臂的主电路,并介绍三维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在四桥臂逆变器上的运用。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在不对称负载情况下的可行性。
齐磊[2](2020)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文中指出全球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都在进行着快速的迭代发展,加大对污水处理技术的投入是很多国家在政策层面的要求。而在各个污水处理场站,尤其是一级A标准下的污水处理场站,反硝化深床滤池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工艺,因为它本身就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其中一段流程。反硝化深床滤池的结构以及功能上都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灵活、去SS/T-N/T-P效果好,运行平稳、自动化程度高等。同时,一些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由于历史原因,出水水质还处于一级B阶段,但由于当前水环境治理压力攀升,环保政策日益收紧,迫切需要通过提标改造工程来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使得出水水质满足一级A标准。本文探究了江宁某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中最重要的分项反硝化深床滤池,该提标改造工程在进出水水质和参数要求方面,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进水水质以一级B标准值执行,出水水质要求以一级A排放标准来执行,同时进、出水水质指标在一定量的余量范围内来进行设定,同步消除T-N、SS和T-P(在过滤之前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微絮凝),通过外加碳源,将深床滤池转化为反硝化深床滤池,实现脱氮去除TN的功能。并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操作等功能。本文从厂内工艺分析、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原理工艺和其自动化控制三个方面对该工程进行探究。最终该提标改造工程不仅实现了进一步降低CODcr和BOD5,稳定保证SS、T-P、T-N达标,处理流程一定程度地简化,投资费用进一步地降低,运行费用大幅度地减少,过滤周期进一步地延长,自动化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保障了产水量及出水水质。
韩广俊[3](2020)在《船用燃油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船用辅锅炉主要用于以柴油机作为动力的船舶,是船舶动力装置中最早实现自动控制的设备之一,锅炉的自动控制是锅炉发展的趋势,如何设计出一个合理、高效的自动控制系统一直是船用轮机设备及自动化技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世界造船业的发展,船舶将向船舶大型化、自动化、无人机舱方向的发展,对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系统简单、工作安全,动作要求快速准确,可靠性高。基于继电器和接触器的旧控制系统已无法满足当今船舶日益增长的高复杂控制要求,所以当今船用辅助锅炉大多数都采用PLC控制方案,来实现锅炉的自动控制运行。本文就是采用PLC技术对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其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分析了辅助锅炉的控制特性,现状,性能和原理,为船用辅助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按照船舶辅锅炉的控制要求和控制任务,给出PLC在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的控制方案,并选定了PLC控制器,设计了主电路和控制系统,在输入/输出基础上给出了PLC接线图,结尾部分介绍了常规控制电器和现场仪表的选型。最后,根据锅炉的设计方案和硬件设计进行锅炉控制系统的PLC软件设计并对锅炉的调试方法和调试过程中的故障进行了叙述。
王进国[4](2019)在《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三大关键控制因素之一,在石油炼化行业的项目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炼油行业建设项目的合理进度控制能够保证项目按照预期时间完成,在保证企业项目建设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中以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为例,炼油厂该项目建设是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特点是安全要求高、资源需求高、时间节点紧张。如果发生拖期状况,将会影响到企业经营,进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因此对该项目建设计划的制定和监控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通过运用项目进度管理理论,对装车一卡通系统项目进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绘制WBS,应用横道图法和网络计划图法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并绘制网络计划图。其次根据网络计划,抓住关键路径,通过收集项目进度信息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督与控制,分析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之间的偏差,再次采取措施对进度计划进行优化调整,使项目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相统一,项目如期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石油炼制行业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提供一种思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李宏辉[5](2019)在《真空自耗电弧炉控制系统改造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真空自耗电弧炉是当前钛、钢及其相关合金的主力熔炼工业设备,其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生产质量和生产安全。考虑相关金属对熔炼环境和控制的严苛要求、设备结构和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以及控制策略实现的难度,电弧炉的研究设计是一项非常繁杂的课题。利用包含特殊策略的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控制、改良生产的整个过程。考虑国外等领先的应用技术,研究设计适应具体工程情况的电弧炉控制系统对提升目前金属加工效能有相当大的作用。在研读和对比同一领域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概述了文章后续不同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熔炼机理为核心,细致的展开叙述了设备组成、关键工艺节点及其控制特性,梳理了参数关系。深入分析了可逆调速原理,建立了直流电动机数学模型。在PID控制算法基础上,利用工程设计方法,分步详细设计了三闭环弧压控制方案,引入与实际熔速相关的前馈控制,并给出了控制规律。选用变参数PID来应对不同熔炼阶段的熔速控制。剖解了由于电压、电流耦合导致以上两个控制模式互相干扰的问题,给出了有关平缓稳定控制等的应对措施。考虑实际情况,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对三闭环控制方案进行了搭建和仿真,结果表明其具有很好的跟踪等性能。结合宝钛集团电弧炉技改项目实施情况,真空自耗电弧炉控制系统以S7-300PLC为控制核心,结合数字直流调速器、上位机、工业总线等共同组成硬件基础。搭建了核心的弧压系统硬件框架,设计了通信网络架构,并给出相关参数和具体配置方法。之后,在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主程序、分系统的软件算法。在Intouch组态软件中,建立了与下位机的通信,开发了系统的监控功能。实现了控制系统高精度、集中式、数字化控制。最终通过项目中设备的性能测试,验证了本文研究设计的可行性,实现了控制系统高性能的目标。
徐昕石[6](2019)在《面向工业机器人的软PLC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工业应用实现难度的提高以及控制系统规模的增大,传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据处理、网络通信能力有限的问题愈发明显。软PLC技术基于PC实现PLC控制功能,综合了PLC稳定可靠、开发便捷以及PC数据处理快、网络通信强的优点。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蓬勃发展,软PLC技术相较于以往有着更好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一套完整的、遵循IEC61131-3国际标准的、面向工业机器人的软PLC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软PLC系统的研究意义,调研了国内外软PLC技术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IEC61131-3标准后,对软PLC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软PLC系统由集成开发环境IDE、编译器和运行器三个子系统组成。(1)集成开发环境基于Web开发,采用RESTful架构,使用数据库管理用户项目信息,引用Ace和MxGraph实现文本语言和图形语言编辑,支持ST、LD、FBD、SFC、C++五种编程语言。(2)编译器遵循标准编写语法规则文件,借助ANTLR对PLC程序中的文本进行语法分析;为标准中各语言元素设计领域模型,定制语义分析和翻译规则;将PLC程序转换为嵌套结构的模型对象,递归性的进行语义检查;若无误则翻译为C++程序,最终使用G++将其编译为动态库。(3)运行器基于多线程、信号量等技术,以标准规定的软件模型调度程序,辅以I/O设备的读写,实现软PLC系统应用的整体功能,并提供变量监控WebSocket服务。为进一步适应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需求,对软PLC系统进行拓展,设计实现了请求响应、发布订阅两种节点间通信适配接口,支持C++作为PLC应用的编程语言进而支持外部功能库导入,与现有的机器人操作系统BAOS系统相结合,提高软PLC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最终搭建了工业机器人物体抓取应用,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上述软PLC系统实现了PLC程序开发、运行的基础功能,提高了IEC61131-3标准的支持程度,并且对软PLC与工业机器人的结合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软PLC系统拓展实现了复杂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逻辑控制。
李庆祝[7](2015)在《基于DCS的炼厂除氧系统控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发电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锅炉系统容易遭到除氧过程中的有害气体的影响,从而造成热力设备腐蚀。锅炉系统的正常运作,除氧器将溶解在除氧中的有害气体尤其是除氧中的溶解氧从除氧中除去,为了保证除氧器能达到很好的除氧效果,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来控制除氧器。由于除氧控制系统是一个纯滞后、时变、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本论文以发电厂的除氧器为控制对象,采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控制技术设计了除氧器的控制系统。为了提高发电厂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节约能源,本文将集散控制系统运用于发电厂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本文以发电厂自控系统成套工程项目作为背景,介绍了除氧集散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除氧集散控制系统分为三部分:现场级、控制级和管理级。现场级即现场仪表及控制设备,完成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控制级即PLC控制站,主要负责数据处理与自动控制;管理级即上位机监控系统,主要监视各工艺流程运行状况与进行远程控制。根据除氧的工艺要求对现场仪表及PLC进行了硬件选型,按控制要求对各个现场设备编写了相应的PLC控制程序。本系统现场控制站选用西门子S7-300PLC,上位机则选用PC机作为监控机实现在线监控。通过上位机监控系统,中控室工作人员可以对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时监视与调整。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以组态软件组态王作为开发平台,其中监控界面主要包括登录界面、总体工艺流程图界面、进除氧系统界面、反应系统界面等。系统的通信网络选用工业以太网与PROFIBUS-DP网络,其中上位机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与下位机PLC的通讯,下位机PLC通过PROFIBUS-DP网络实现与现场设备的通讯,通过对网络硬件参数的配置以及编写相应的通讯程序实现系统的通讯。本系统已在发电厂投入运行,运行效果良好,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的。
王飞[8](2011)在《开放式数控系统中软PLC的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开放式数控系统概念的提出,是数控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自从这个概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开放式数控系统具有的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尽量用全软件的方法实现数控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以使硬件模块规模更小,并且更加通用。传统数控系统的逻辑控制要么基于继电器系统,要么基于传统的硬件PLC,而这些与数控系统的开放性原则是相悖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投入到了对软PLC系统的研究。本课题采用全软件的方法,利用软逻辑实现硬件PLC的功能。当前主流的软PLC系统的硬件环境都是PC机。PC机都是基于X86架构的。本文的软PLC系统运行于PC104单板机上,处理器为基于X86架构的赛扬处理器,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在PC机上做前期开发,然后直接进行移植。本软PLC系统包括编程系统和解释系统两部分。编程系统基于GTK+语言和C语言,主要完成梯形图的新建、打开、编辑和保存等功能,并且包括编程界面的刷新。解释系统主要完成梯形图的翻译、I/O信号的解析、I/O信号的刷新和驱动底层继电器系统等功能。本文的软PLC系统最终要完成华南数控系统的I/O控制,这就涉及到软PLC与数控系统I/O管理模块的通信,而原华南数控系统的I/O管理模块基于开源的RCS通信机制,但由于RCS本身的缺陷,并不适合用来实现与软PLC系统的通信,所以本课题同时还完成了华南数控系统I/O管理模块的改进,以实现与软PLC系统的无缝结合。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本文完成了基于RTLinux操作系统的软PLC系统的开发,并成功应用于华南数控系统,经过测试,该软PLC系统能正确的完成数控系统的I/O控制,非常适合在华南数控系统中使用。
宋云鹏[9](2011)在《固体材料储运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大型工厂得以投产,作为大型工厂中被称为“咽喉要道”的固体材料储运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全厂的生产效率。传统的固体材料储运系统,以人工操作现场操作箱为主,对现场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并需要固定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巡视,来发现设备故障。这种控制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现场恶劣的工业环境,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心健康。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全厂的固体材料储运系统设备不断增多,设备之间的距离也不断增大,单靠工人现场操作设备,人工现场巡视设备运转状况,已经不合时宜了,无法满足当今工业生产领域的实时性和可控性要求。当今社会,计算机、通讯、网络等技术飞速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逐渐成熟。使得现场数据从单一在现场显示,变成可以在现场级,控制级甚至管理级上进行实时的显示。从而引发了自动化系统结构本质上的改革,逐步形成网络化为基础的全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消除了自动化孤岛现象。本论文以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天津碱厂新区固体材料储运程控系统为课题背景,对储运程控系统进行加以研究,对现场总线技术,光纤通讯技术,PLC及上位机组态技术进行介绍。结合现场工业生产需求,提出对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西门子公司S7-300PLC为控制核心,运用STEP7编程软件实现程序设计,对现场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根据工艺生产需要对现场设备准确控制。通过分布式网络方式对系统进行组建,利用光纤通讯技术,解决分站与主站之间的远距离通讯问题;利用西门子提供的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完成站内I/O模块的通讯。同时运用西门子公司WinCC组态软件,完成上位机监控系统,使现场设备运行状态和工艺流程在中控室上位机上得以实时显示,并具有声光报警,报警记录,设备启停记录等功能。该系统的设计充分利用到计算机的存储计算功能,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和参数趋势图进行保存,运算处理,数据分析,为以后的制定生产计划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同时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这些生产参数和工人值班记录,更好的实现自动化管理模式,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黄健[10](2007)在《基于DCS的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研制》文中指出合肥市东区及龙岗工业区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用水量及排污量较大。目前区域内没有较为完善的污水管道收集系统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染了二十铺河流域,降低了沿岸居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加重了巢湖的污染。为了保护流域人民身体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合肥市建设委员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解决二十铺河流域的污染问题,建设合肥市朱砖井污水处理厂。本文所研究解决的问题即为合肥市朱砖井污水处理厂建立一个DCS自动监控系统。文章首先介绍了DCS集散式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DCS集散式控制系统的功能;并剖析了DCS集散式控制系统的结构。然后根据DCS集散式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了一套基于DCS集散式控制系统功能而实现的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然后以组态王为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污水处理厂DCS集散式控制系统的上位管理级;以欧姆龙PLC构建了污水处理厂DCS集散式控制系统的现场管理级。文中对上位组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构建PLC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还介绍了PLC编程工具CX-Programmer,上位机组态平台组态王软件的开发过程和通过该软件设计的人机界面。
二、一种PLC系统监控用图形操作终端和开发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PLC系统监控用图形操作终端和开发软件(论文提纲范文)
(1)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硬件电路设计 |
2 基于abc坐标下的3D-SVPWM调制 |
2.1 三维空间矢量开关状态 |
2.2 电压矢量占空比计算 |
2.3 开关矢量选择顺序 |
2.4 开关矢量作用时间计算 |
3 实验结果分析 |
(2)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反硝化滤池的研究意义 |
1.3 .反硝化深床滤池自动化控制的研究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工艺流程概况及提标改造思路 |
2.1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 |
2.2 .工艺流程 |
2.2.1 .一二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
2.2.2 .三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
2.3 .主要构(建)筑物及设计参数 |
2.3.1 .一二期工程主要构(建)筑物 |
2.3.2 .三期工程主要构(建)筑物 |
2.4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分析 |
2.4.1 .进水水质 |
2.4.2 .出水水质 |
2.4.3 .处理规模 |
2.4.4 .污泥处理 |
2.4.5 .设备状况 |
2.5 .设计目标 |
2.5.1 .水量目标 |
2.5.2 .水质目标 |
2.5.3 .工程规模 |
2.5.4 .尾水排放标准 |
2.6 .项目建设条件及技术思路 |
2.6.1 .项目建设条件 |
2.6.2 .技术思路 |
2.7 .目标水质分析及应对措施 |
2.7.1 .目标水质分析 |
2.7.2 .应对措施 |
2.8 .工艺方案选择 |
2.8.1 .预处理单元 |
2.8.2 .生化处理单元 |
2.8.3 .深度处理及再生水回用单元 |
2.8.4 .污泥处理单元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原理与工艺 |
3.1 .深床过滤的工作原理 |
3.1.1 .过滤原理 |
3.1.2 .滤池脱氮的工作方式 |
3.1.3 .反冲洗的工作原理 |
3.1.4 .驱氮原理 |
3.2 .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 |
3.2.1 .主要设计参数 |
3.2.2 .反冲洗流程 |
3.2.3 .主要构筑物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反硝化深床滤池的自动化控制 |
4.1 .滤池自动化系统构成 |
4.1.1 .滤池现场监控站 |
4.1.2 .滤池控制设备的配置说明 |
4.1.3 .滤池自控系统组织结构 |
4.1.4 .滤池仪表配置 |
4.2 .滤池电气系统说明 |
4.2.1 .滤池电气工程标准 |
4.2.2 .滤池主控制箱说明 |
4.3 .滤池主要设备控制 |
4.3.1 .水泵的控制 |
4.3.2 .搅拌器的控制 |
4.3.3 .阀门的控制 |
4.3.4 .控制设备的供电和保护 |
4.3.5 .PLC系统连接的信号 |
4.4 .滤池日常操作 |
4.4.1 .驱氮操作 |
4.4.2 .反冲洗操作 |
4.4.3 .联机调试及试运行 |
4.5 .运行数据及分析 |
4.5.1 .出水水质数据和分析 |
4.5.2 .其它问题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所做的工作 |
5.2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船用燃油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锅炉控制的几种方式 |
1.3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2章 船用辅锅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 船用辅锅炉简介 |
2.1.1 锅炉功能简介 |
2.2 船用辅锅炉的组成 |
2.2.1 燃油锅炉系统工艺 |
2.2.2 硬件组成 |
2.2.3 辅助锅炉本体的电气控制附件 |
2.2.4 控制系统 |
2.2.5 报警系统 |
2.3 锅炉的工作过程 |
2.3.1 燃油在炉膛中的燃烧过程 |
2.3.2 烟气向水的传热过程 |
2.3.3 补水泵补水的过程 |
2.4 辅锅炉控制原理和系统分析 |
2.4.1 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概述 |
2.4.2 船舶辅锅炉的主要控制任务 |
2.4.3 船舶辅锅炉自动控制的原理分析 |
2.5 安全保护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设计要求 |
3.2 设计方案 |
3.3 系统组成 |
3.4 硬件原理设计 |
3.4.1 PLC控制器选型及配置 |
3.4.2 PLC系统配置 |
3.4.3 供电电源设计 |
3.4.4 马达主电路 |
3.4.5 控制电路设计 |
3.4.6 常规控制电器选型 |
3.4.7 控制箱设计 |
3.5 现场仪表的选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
4.2 燃油辅锅炉系统的软件结构 |
4.3 西门子PLC系列S7-200 smart编程软件简介 |
4.3.1 概述 |
4.3.2 西门子PLC系列S7-200 smart编程软件 |
4.4 模拟量采集 |
4.4.1 模拟量比例换算 |
4.4.2 组态模拟量输入 |
4.4.3 PID算法 |
4.4.4 PID调节控制面板 |
4.5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5.1 供风机、燃油供给泵控制 |
4.5.2 点火时序控制 |
4.5.3 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
4.5.4 锅炉蒸汽压力自动控制设计 |
4.5.5 燃油温度控制 |
4.5.6 锅炉启停控制 |
4.5.7 报警处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锅炉系统的调试与故障分析 |
5.1 锅炉系统的调试 |
5.1.1 调试前的准备任务 |
5.1.2 检查锅炉系统的安装状态 |
5.1.3 检查安装方式及系统完整性 |
5.1.4 通电前检查工作 |
5.1.5 通电调试过程 |
5.1.6 调试安全保护系统 |
5.1.7 SMART_200 锅炉控制系统在线调试运行 |
5.2 锅炉调试过程中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本文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项目进度管理相关理论 |
2.1 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
2.2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
2.2.1 甘特图 |
2.2.2 工作分解结构(WBS) |
2.2.3 关键路径法 |
2.2.4 网络计划图 |
2.3 项目进度计划的控制 |
2.3.1 基于挣值分析法 |
2.3.2 基于横道图比较法 |
2.4 本章小结 |
3 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 |
3.1 A炼油厂装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1 A炼油厂装车现状 |
3.1.2 A炼油厂装车存在的问题 |
3.2 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系统项目概况 |
3.2.1 项目规划目标 |
3.2.2 系统架构 |
3.2.3 系统建设内容 |
3.3 本章小结 |
4 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系统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
4.1 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确立 |
4.1.1 项目组织机构 |
4.1.2 项目进度管理的工期保证措施 |
4.2 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项目进度管理的特点及要求 |
4.2.1 本项目进度管理的特征 |
4.2.2 项目进度管理在本项目中的作用 |
4.3 项目计划的编制 |
4.3.1 项目进度计划目标 |
4.3.2 影响项目工期的因素分析 |
4.3.3 项目具体工作结构分解 |
4.3.4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
4.3.5 项目进度计划的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5 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进度控制 |
5.1 建立项目进度控制管理体系 |
5.1.1 项目进度控制目的 |
5.1.2 项目进度控制体系 |
5.2 项目进度控制 |
5.2.1 项目进度控制关键路径 |
5.2.2 项目进度动态控制 |
5.3 本章小结 |
6 A炼油厂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进度检查及调整与应用成果分析 |
6.1 项目实施进度跟踪 |
6.2 项目实施进度检查 |
6.3 项目进度调整优化 |
6.3.1 A公司项目进度调整坚持的原则 |
6.3.2 项目进度调整优化途径 |
6.3.3 项目进度偏差分析及纠正 |
6.4 项目进度管理应用成果分析 |
6.4.1 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
6.4.2 加强项目进度控制的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真空自耗电弧炉控制系统改造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趋势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真空自耗电弧炉 |
2.1 真空自耗电弧炉简介 |
2.1.1 熔炼机理 |
2.1.2 熔炼中关键工艺节点 |
2.1.3 设备组织结构 |
2.2 核心控制过程和特性分析 |
2.3 熔炼期参数关系 |
2.3.1 弧长与电压的关系 |
2.3.2 电流与熔速的关系 |
2.4 设备技术现状 |
第三章 控制系统主要设计原理与策略实现 |
3.1 他励直流电动机数学模型 |
3.2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原理 |
3.2.1 系统结构与原理 |
3.2.2 系统控制 |
3.3 PID控制策略 |
3.3.1 经典PID |
3.3.2 数字PID |
3.4 带有前馈结构的三闭环弧压控制 |
3.4.1 电流环控制器设计 |
3.4.2 速度环控制器设计 |
3.4.3 弧压环控制器设计 |
3.4.4 前馈控制设计 |
3.5 熔速控制 |
3.6 电流电压去耦合和平缓稳定控制 |
3.7 仿真分析 |
第四章 真空自耗电弧炉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
4.1 硬件整体框架 |
4.2 核心控制器的功能及选型 |
4.2.1 功能特点 |
4.2.2 模块选型 |
4.3 硬件配置 |
4.4 弧压(电极进给)控制系统 |
4.4.1 全数字式直流调速器 |
4.4.2 弧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运行原理 |
4.5 通信网络原理与设计 |
4.5.1 现场总线技术 |
4.5.2 PROFIBUS与工业以太网 |
4.5.3 通信网络设计 |
4.5.4 主/从站控制功能 |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调试运行 |
5.1 PLC程序设计基础 |
5.1.1 开发环境 |
5.1.2 工艺流程 |
5.1.3 程序结构与程序中的块 |
5.2 主程序设计 |
5.3 分系统程序设计 |
5.3.1 真空系统 |
5.3.2 冷却水循环系统 |
5.3.3 熔炼电源系统 |
5.4 直流调速器精确化控制 |
5.5 上位机 |
5.5.1 Intouch组态软件 |
5.5.2 上位机配置与通讯驱动建立 |
5.5.3 上位机界面相关设计与实现 |
5.6 调试运行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A 实物图 |
附录 B 图纸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面向工业机器人的软PLC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总体设计 |
2.1 .IEC61131-3 标准 |
2.1.1 .层次结构 |
2.1.2 .程序组织单元 |
2.1.3 .软件模型 |
2.1.4 .编程模型 |
2.2 .PLC程序运行机制 |
2.3 .PLC程序开发环境 |
2.4 .系统架构 |
2.5 .系统拓展 |
2.5.1 .拓展原因 |
2.5.2 .拓展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集成开发环境 |
3.1 .需求分析 |
3.1.1 .总体概况 |
3.1.2 .功能性需求 |
3.1.3 .非功能性需求 |
3.2 .界面设计 |
3.2.1 .用户登录界面 |
3.2.2 .用户项目界面 |
3.2.3 .项目开发界面 |
3.3 .PLC项目存储格式设计 |
3.4 .详细实现 |
3.4.1 .总体设计 |
3.4.2 .应用前端 |
3.4.3 .应用后端 |
3.4.4 .数据库 |
3.4.5 .文件服务 |
3.4.6 .守护节点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编译器 |
4.1 .需求分析 |
4.1.1 .总体概况 |
4.1.2 .功能性需求 |
4.1.3 .非功能性需求 |
4.2 .详细实现 |
4.2.1 .总体设计 |
4.2.2 .程序读取 |
4.2.3 .语法分析 |
4.2.4 .模型转换 |
4.2.5 .语义分析 |
4.2.6 .代码翻译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运行器 |
5.1 .需求分析 |
5.1.1 .总体概况 |
5.1.2 .功能性需求 |
5.1.3 .非功能性需求 |
5.2 .详细实现 |
5.2.1 .总体设计 |
5.2.2 .任务调度 |
5.2.3 .硬件控制 |
5.2.4 .变量监控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应用 |
6.1 .系统目标 |
6.2 .硬件系统 |
6.3 .软件系统 |
6.4 .应用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IEC61131-3 元素领域模型 |
附录2 IEC61131-3 元素翻译规则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基于DCS的炼厂除氧系统控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电厂除氧系统分布式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电厂除氧系统分散控制需求分析 |
2.1 除氧原理与方法 |
2.2 电厂除氧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结构 |
2.3 电厂除氧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特点 |
2.4 电厂除氧系统DCS控制系统的介绍 |
2.5 电厂除氧DCS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
2.6 小结 |
第三章 除氧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
3.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3.1.1 常用控制系统介绍 |
3.1.2 本系统方案设计 |
3.2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3.2.1 监控PC机配置 |
3.2.2 组态软件选择 |
3.3 下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
3.3.1 PLC概述 |
3.3.2 PLC的选型 |
3.3.3 PLC工作原理 |
3.3.4 PLC控制站的硬件设计 |
3.4 通信系统的设计 |
3.4.1 本通信系统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监控系统的建立 |
4.2 监控界面的设计 |
4.2.1 总体工艺流程界面 |
4.2.2 进水系统监控界面 |
4.2.3 反应系统监控界面 |
4.2.5 出水系统监控界面 |
4.3 功能界面的设计 |
4.3.1 报警界面 |
4.3.2 报表界面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LC控制站的软件设计 |
5.1 进水系统的控制 |
5.2 反应系统的控制 |
5.2.1 算法描述 |
5.2.2 仿真软件介绍 |
5.2.3 火电厂除氧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仿真 |
5.2.4 除氧反应控制系统的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DCS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规程及其方案 |
6.1 DCS控制系统安装准备工作 |
6.2 DCS系统安装调试方案 |
6.2.1 DCS系统安装方案 |
6.2.2 DCS联锁系统调试方案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开放式数控系统中软PLC的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开放式数控系统简介 |
1.1.1.1 数控技术的发展历史 |
1.1.1.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1.1.1.3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1.1.2 软PLC 产生的背景 |
1.2 课题的出处和研究内容 |
1.3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软PLC 系统的实现基础 |
2.1 引言 |
2.2 硬件PLC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1 硬件PLC 简介 |
2.2.2 硬件PLC 一般组成 |
2.2.3 PLC 的硬件结构 |
2.2.4 PLC 的软件系统 |
2.2.5 PLC 的工作原理 |
2.2.6 PLC 主要性能指标 |
2.3 常用PLC 编程语言介绍 |
2.4 软PLC 系统 |
2.4.1 软PLC 系统简介 |
2.4.2 软PLC 系统的结构 |
2.4.3 软PLC 系统的工作原理 |
2.4.4 软PLC 系统的编程语言 |
2.4.5 软PLC 技术的主要性能指标 |
2.4.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PLC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软PLC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
3.1.1 Linux 系统与RTlinux 系统 |
3.1.1.1 Linux 系统简介 |
3.1.1.2 RTLinux 操作系统 |
3.1.2 常用UI 编程语言介绍 |
3.1.3 开发语言与工具介绍 |
3.2 软PLC 编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2.1 结构体设计 |
3.2.1.1 Rung 块结构体 |
3.2.1.2 指令元器件结构体 |
3.2.1.3 Rung 块管理结构体 |
3.2.1.4 timer 等大器件结构体 |
3.2.2 基本逻辑指令的实现 |
3.2.2.1 逻辑指令实现的API 基础 |
3.2.2.2 逻辑指令实现的过程 |
3.2.3 梯形图信息的加载和保存 |
3.3 软PLC 解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3.1 解释系统的功能分析 |
3.3.2 PLC 语言译码模块的设计 |
3.4 软PLC 驱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4.1 驱动模块与上层模块的通信的实现 |
3.4.1.1 Linux 系统常用进程间通信方法介绍 |
3.4.1.2 RTLinux 共享内存机制 |
3.4.1.3 驱动模块与上层模块的通信的实现 |
3.4.2 驱动模块驱动硬件过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华南数控系统I/O 管理模块的改进 |
4.1 华南数控系统结构 |
4.1.1 华南数控软件结构 |
4.1.2 华南数控硬件结构 |
4.2 华南数控原I/O 管理模块的结构 |
4.2.1 开源模块RCS 介绍 |
4.2.1.1 RCS 模块的执行过程 |
4.2.1.2 RCS 模块成员函数介绍 |
4.2.2 基于RCS 的I/O 管理模块 |
4.2.3 原I/O 管理模块的弊端分析 |
4.3 新I/O 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I/O 管理的改进 |
4.3.2 新I/O 管理模块与上层模块通信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软 PLC 在数控系统I/O 控制中的使用 |
5.1 原华南数控I/O 控制模块 |
5.1.1 所要控制的I/O 信号 |
5.1.2 原I/O 控制模块的结构及性能分析 |
5.2 使用软PLC 实现数控系统I/O 控制 |
5.3 软PLC 系统的测试 |
5.3.1 软件测试简介 |
5.3.2 软PLC 系统的集成测试 |
5.3.3 基于数控系统的软PLC 系统的系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固体材料储运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储运程控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储运程控系统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方式 |
2.1 储运程控系统的介绍 |
2.1.1 储运程控系统的基本概况 |
2.1.2 储运程控系统的监控范围 |
2.1.3 储运程控系统的工作方式 |
2.2 储运程控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
2.2.1 上位机监控系统 |
2.2.2 可编程控制系统 |
2.2.3 柜体设计 |
2.2.4 现地控制箱、设备保护装置及现场仪表 |
2.2.5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
2.3 储运程控系统的控制方式 |
2.3.1 程控自动控制方式 |
2.3.2 上位机联锁手动操控方式 |
2.3.3 上位机解锁手动操控方式 |
2.3.4 就地手动操控方式 |
3 现场总线通讯技术 |
3.1 现场总线技术介绍 |
3.1.1 现场总线技术的概述和特点 |
3.1.2 现场总线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
3.1.3 三种常用总线技术 |
4 光纤通讯技术 |
4.1 光纤基础知识 |
4.1.1 普通电缆与光纤传输方式的比较 |
4.1.2 光纤传输的特点 |
4.1.3 光纤的结构 |
4.1.4 光纤分类 |
4.1.5 衰减及模式带宽 |
4.2 西门子接口模块简介 |
4.2.1 集成光纤接口的通信模块 |
4.2.2 OLM分类 |
4.2.3 OLM及OBT使用注意事项 |
5 可编程控制器硬件组成及程序设计 |
5.1 可编程控制器介绍 |
5.1.1 可编程控制器发展 |
5.1.2 可编程控制器特点 |
5.2 西门子S7-300系列PLC的硬件及组态 |
5.2.1 S7-300系列硬件模块 |
5.2.2 S7-300系列PLC系统配置 |
5.3 STEP7编程软件 |
5.3.1 STEP7编程软件简介 |
5.3.2 STEP7编程软件功能描述 |
5.3.3 系统硬件组态 |
5.3.4 硬件组态与参数设置 |
5.3.5 符号表与逻辑块 |
6 储运系统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6.1 组态软件概述 |
6.2 组态软件在中国的发展 |
6.3 WinCC简介 |
6.4 上位机监控原理 |
6.4.1 WinCC通讯组态 |
6.4.2 动态对象设计 |
6.4.3 组态报警系统 |
6.4.4 用户管理 |
6.5 储运程控系统上位机操作方式 |
6.5.1 监控系统的进入 |
6.5.2 监控系统操作按钮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
6.5.3 程控系统的操作 |
6.5.4 手动的操作 |
6.5.5 解锁手动的操作 |
6.5.6 配煤系统的操作 |
6.5.7 手动配煤的操作 |
6.5.8 程序配煤的操作 |
6.5.9 特殊监控功能的操作 |
6.5.10 管理系统的操作 |
6.5.11 煤量统计 |
7 结论 |
8 展望 |
9 参考文献 |
10 论文发表情况 |
11 致谢 |
(10)基于DCS的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来源 |
1.1.1 合肥市污水处理情况 |
1.1.2 合肥市朱砖井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
1.1.3 合肥市朱砖井污水处理厂监控系统 |
1.2 课题的任务 |
1.2.1 监控系统要求 |
1.2.2 现场检测仪表要求 |
1.2.3 监控系统供电要求 |
1.2.4 通讯网络要求 |
1.2.5 软件系统要求 |
第二章 集散式控制系统 |
2.1 集散式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
2.2 集散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
2.3 集散式控制系统的层级化结构 |
第三章 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3.1 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
3.2 监控系统的特点 |
3.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3.1 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
3.3.2 监控系统的组成 |
3.3.3 监控系统功能层描述 |
3.3.4 监控系统的功能 |
3.4 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
3.4.1 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 |
3.4.2 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特点 |
3.4.3 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
3.5 现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3.5.1 现场控制系统概述 |
3.5.2 现场控制系统的特点 |
3.5.3 现场控制系统的组成 |
3.5.4 现场控制系统的功能 |
3.6 通讯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
3.6.1 通讯网络系统概述 |
3.6.2 通讯网络系统的特点 |
3.6.3 通讯网络系统的组成 |
3.6.4 通讯网络系统的功能 |
第四章 由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的过程监控层和管理层 |
4.1 过程监控层和管理层概述 |
4.2 上位机组态 |
4.2.1 组态的概念 |
4.2.2 上位机组态开发平台 |
4.2.3 上位监控软件开发 |
4.2.4 人机界面的设计 |
第五章 由 PLC控制系统和测量仪表实现的现场控制层 |
5.1 现场控制层概述 |
5.2 控制系统原理 |
5.2.1 控制系统的分类 |
5.2.2 PID控制 |
5.3 PLC控制系统 |
5.3.1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的步骤 |
5.3.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5.3.3 PLC的选型原则 |
5.4 现场控制层 PLC系统的硬件设计 |
5.4.1 PLC的选择 |
5.4.2 输入输出点数统计与 PLC模块选型 |
5.4.3 PLC模块接线 |
5.4.4 PLC端子接线 |
5.5 PLC程序设计 |
5.5.1 PLC程序的特点 |
5.5.2 用户 PLC程序编程平台 |
5.6 在线仪表检测系统 |
5.6.1 传感器的定义 |
5.6.2 传感器的分类 |
5.6.3 传感器的特性 |
5.6.4 传感器的输出 |
5.6.5 液位检测 |
5.6.6 PH值检测 |
5.6.7 溶解氧检测 |
5.6.8 污泥浓度检测 |
5.6.9 液体流量检测 |
5.6.10 气体流量检测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四、一种PLC系统监控用图形操作终端和开发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研究[J]. 孔祖荫,张志,王泺涵,陈光乐,梁世武,谭开国. 电子世界, 2021(22)
- [2]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D]. 齐磊.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3]船用燃油辅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 韩广俊.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1)
- [4]A炼油厂装车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王进国. 青岛科技大学, 2019(01)
- [5]真空自耗电弧炉控制系统改造设计与实现[D]. 李宏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面向工业机器人的软PLC系统设计与实现[D]. 徐昕石.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基于DCS的炼厂除氧系统控制设计与实现[D]. 李庆祝.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2)
- [8]开放式数控系统中软PLC的开发及应用[D]. 王飞.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9]固体材料储运控制系统的研究[D]. 宋云鹏. 天津科技大学, 2011(04)
- [10]基于DCS的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研制[D]. 黄健. 合肥工业大学,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