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整度的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孙东旭,伍树华[1](2021)在《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探析》文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大了对交通事业发的需求。在交通运输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提升高速公路路面的平整度,保障相应运输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开展,有效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这就为高速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高速公路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原材料质量,施工前搅拌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到了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着重分析影响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加强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实现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罗国豪,冯明,吴佩锋[2](2021)在《一种提高现浇砼底板表面平整度的施工技术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确保砼底板表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避免浇筑好的砼底板升坎跌坎、凹凸不平、麻面、坑洼破损等问题,提高大体积砼底板表面平整度合格率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提出一种提高大体积现浇砼底板表面平整度的施工技术,分析其施工难点和技术要求。从加工、安装、保护三方面,总结其提高砼底板表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要点。并成功应用于某水利枢纽工程中,经检查验收,采用提高大体积现浇砼底板表面平整度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目标值。
杨晨辉[3](2021)在《三维激光雷达在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路面平整度及结构层厚度是评价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指标,传统的检测方法对于施工路段进行检测及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地面三维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具有非接触性、检测效率快、数据精度高等优势,其数据可以用于表面平整度及结构层厚度检测。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地面式三维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在公路施工质量中的平整度及厚度指标检测中的应用问题,并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重点阐述了三维激光雷达扫描系统的技术原理,通过误差传播定律分析其精度能够满足道路施工平整度及厚度检测的要求。(2)结合点云数据自身及目标分析对象点云数据的特点,研究路面点云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包括点云数据去噪、点云数据精简、标靶拟合、路面边线提取及路面三角网格生成等。(3)整理并总结了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及指标,从重复性试验及相关性试验两方面研究地面三维激光雷达扫描设备用于路面平整度检测的可靠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变异系数为4.442%小于5%满足要求;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检测结果与水准仪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系数为2=0.997≥0.98,符合相关性试验要求。(4)研究不同统计间隔及不同断面数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系统检测数据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统计间隔的加长,指标计算值逐步趋向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更能反映路段整体的平整度状况;同时,不同车道与同一车道内不同断面的高程数据的指标计算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研究提出了车道加权国际平整度指数的概念用以评价路段平整度。(5)提出了一套三维激光雷达扫描设备用以检测施工路段平整度及厚度的具体作业方案。实例工程数据计算得到国际平整度指数及提出的RS标准差指标与路段平整度标准差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6)结合实例工程,对中面层厚度进行检测,每车道按照5m长度为间隔进行单元划分,提出路面厚度偏差量的指标用以评定结构层厚度施工均匀性,提出了结构层偏薄处的厚度补偿法。
唐建华[4](2021)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然而,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随着路面服役时间的增加,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形式将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对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重大影响。其中沥青路面的原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从而全面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依托渭武高速公路段,通过对路面三个标段分别从原材料(沥青、集料、矿粉)、混合料配合比、路用性能及现场检测等方面,结合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的应用)、质量控制手段(质量动态控制图的应用)和灰关联分析方法(灰关联度的应用),对其路面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今后甘肃省其他高速公路的路面铺筑质量积累相关经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分析方法对原材料(沥青、集料和矿粉)质量的稳定状态和变异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路面一标和路面二标的A级70号石油的针入度质量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相较于路面三标分布较为稳定,其老化后的性能指标也要优于路面三标;各标段六种沥青的三大指标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软化点,短期老化后的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比,因此各标段需要把沥青的延度和针入度作为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和控制。2.通过油石比质量动态控制图可以看出,路面二标和路面三标的质量控制较为稳定;由灰关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SBS改性沥青的粘度、混合料中2.36mm的通过率、油石比和空隙率;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集料针片状含量、油石比和软化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油石比、粘度和沥青饱和度。3.对铺筑成型后的路面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压实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面层厚度、碾压温度和油石比;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渗水系数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空隙率和油石比。
畅引弟[5](2021)在《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探讨沥青路面平整度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管理要点,对现存问题加大关注力度,针对性提出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案,防止公路工程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新形势的到来,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许多问题和弊端正在逐步显现。因此,必须重视沥青路面的问题,针对当前现状设立具体质量控制方案,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以适应实际建设的需求。同时,必须建立具有现代化意义的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黄庆财[6](2021)在《福州滨海新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市政道路面积大、交叉口多、井盖多,平整度不易控制,且道路平整度施工缺乏全过程管理,以及传统市政道路平整度的检测技术不能达到车辆高速行驶对平整度的要求等问题,本文以福州滨海新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为例,从道路关键部位平整度控制技术要点、基于三维激光的全过程绝对标高控制法两个方面提出了沥青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策略。
李向頔[7](2020)在《UWB/SINS定位系统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国,每年的公路建设里程位于世界前列。路面工程直接反映了公路的外观质量和行车舒适性,沥青材料凭借其良好的路用性能成为了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路面的首选。但是,国内的沥青路面饱受一些质量通病的长期损坏。路面质量问题一部分取决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设备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过程中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人员不够专业、承包商偷工减料等。仅让施工单位对这些人为因素进行自我监管是不够的,委托监理方对施工过程监控是保障沥青路面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从监理方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整套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控系统。通过研究路面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和影响因素,确定了施工过程中需要监控的关键参数,包括沥青生产环节的沥青含量、集料级配、拌合温度和拌合时间,以及路面施工环节的施工机械工作参数。设计了各参数的监控响应范围和警告规则。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前端硬件和基于Web网页的后端软件,系统通过网页程序、SMS信息和现场警示灯对施工过程予以监控和反馈。该监控系统在麻昭高速已成功实施,与未实施系统的路段相比,部署了监控系统后的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沥青密度和在统计学意义上得到了显着改善。本文提出的监控系统能够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所分析和储存的信息也能为以后的路面养护提供决策支持。此外,针对GPS在隧道内无法有效定位施工机械的问题,本文开发了基于UWB(超宽带)技术的隧道内定位子系统。相比于容易受到多路径效应影响的无线载波定位技术,UWB技术的高精度和抗衰减能力使其十分适用于半封闭的复杂隧道环境。对于可简化为一维场景的长直隧道,设计了基于平差调整的UWB粗定位系统,其在视距条件下的典型定位误差在10 cm以内。针对在非视距条件下UWB定位误差增大的问题,设计了UWB/SINS二维精定位系统。通过分析UWB和SINS的噪声的来源和特性,在松组合的反馈校正型间接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剔除极端非视距条件,采用了一种改进的简化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UWB/SINS组合导航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卡尔曼滤波的组合导航系统比UWB单独定位系统降低了25.43%的定位误差,自适应滤波比标准卡尔曼滤波又能降低11.39%的误差,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自适应滤波的优越性。此外,在隧道现场进行了多次定位实验,定位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辅助隧道内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控。
高亮[8](2020)在《高立庄公路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刺激着各国家和地区的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以美国为典型的公路体系基本形成,中国公路的里程数也在不断增加。实践证明,公路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影响公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结构影响因素与管理影响因素两大类,在各因素影响下,能否按质按量的完成既定的公路工程建设任务,是对这类工程的一个考验。本文结合高立庄公路建设项目案例,从质量控制的角度,结合项目管理现状,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及Freefat软件对项目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实体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找到可能引起路基、路面、原材料故障的情况;再由定量分析,找出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底事件,对其进行临界重要度排序,对重要程度较大的问题给出针对性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实现企业目标。最后根据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整体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得到项目目前质量管理水平及需要改进的部分。
王德玺[9](2020)在《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在于其稳定性,以及行车的舒适性,且便于保养维护,其中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但另一方面,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具有变异性,这些变异性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道路的质量,降低了道路使用的效能。因此,有必要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变异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能够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的办法。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对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原材料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沥青性能变异的指标影响因素,从五个方面对集料变异性以及矿粉质量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并从沥青混合料变异的机理和分类入手,对影响矿料级配变异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的优化设计;二、从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的角度研究了压实质量的变异性,讨论了压实度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压实度不均匀的原因和改进对策,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不均匀改进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找出影响改进效果的关键因素;三、结合施工过程,针对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原材料的变异性进行控制,从沥青质量控制和集料的加工工艺技术两方面,并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成型的质量变异性提出了基层平整度与路面压实度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及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控制以及施工缝的处理等四点控制策略。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变异性的研究角度出发,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对集料易出现质量变异性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主要内容如矿料级配、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和平整度等进行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再依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乔文龙[10](2020)在《TG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不断增长,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发展日益加快,EPC、PPP等整体式发包项目越来越盛行。在设计、施工、采购等越来越趋于一体的环境下,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如何提升工程质量等质量管理问题越来越重要。作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尤为重要,而质量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显得势在必行。质量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企业立足的根本,而采用正确且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法又是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就是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主动控制”恰恰就是人的管理行为的控制。本文就围绕“主动控制”理念及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本文以TG路公路工程作为实际案例,深入剖析、探究项目中的质量管理问题与“主动控制”理念及体系的联系与运用。基于质量管理与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分析,总结、梳理了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以及结果测量等多个内容。指出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建议,最终通过“主动控制”体系建章立制。为深层次地增强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和未来类似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作用。
二、平整度的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整度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提升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的重要作用 |
2 影响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的因素 |
2.1 路基不均匀沉降 |
2.2 基层平整度 |
2.3 施工工艺 |
3 提升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的策略 |
3.1 加强软土路基处理,完善基础工作 |
3.2 选择合适原材料,加强质量控制 |
3.3 创新施工工艺,加强公路路面养护 |
4 结语 |
(2)一种提高现浇砼底板表面平整度的施工技术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平导轨工作原理及特点 |
2 质量控制关键点 |
2.1 成品加工质量控制要点 |
2.2 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
2.3 成品保护质量控制要点 |
3 工程应用 |
3.1 工程概况 |
3.2 设计参数 |
3.3 实施过程 |
3.4 应用效果分析 |
4 结论 |
(3)三维激光雷达在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基本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 |
第二章 三维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及精度分析 |
2.1 三维激光雷达扫描系统 |
2.2 理论精度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点云数据处理 |
3.1 数据特点 |
3.2 预处理关键方法 |
3.3 路面平面模型及道路纵断面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平整度指标计算及分析 |
4.1 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 |
4.2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计算模型 |
4.3 可靠性分析 |
4.4 平整度指标一致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5.1 试验段工程概况 |
5.2 数据预处理 |
5.3 路面平整度计算及评价 |
5.4 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际平整度指数计算程序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数理统计与灰关联分析方法 |
2.1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2.1.1 数学期望值 |
2.1.2 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
2.1.3 其他数据分布特征数 |
2.1.4 统计质量控制原理 |
2.1.5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2.1.6 质量控制图及基本原理 |
2.2 灰关联分析方法 |
2.2.1 灰关联分析方法 |
2.2.2 灰关联决策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材料质量对比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1.1 依托工程概况 |
3.1.2 工程特点 |
3.2 沥青质量分析 |
3.2.1 沥青质量对比分析 |
3.2.2 沥青质量变异性分析 |
3.2.3 沥青质量控制措施 |
3.3 集料与矿粉质量分析 |
3.3.1 集料质量分析 |
3.3.2 矿粉质量分析 |
3.3.3 集料质量控制措施 |
3.3.4 矿粉质量控制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分析 |
4.1 LM2 标SMA-13 上面层配合比设计 |
4.1.1 SMA-13 目标配合比设计 |
4.1.2 SMA-13 生产配合比设计 |
4.1.3 SMA-13 配合比验证 |
4.2 LM2 标SUP-20 中面层配合比设计 |
4.2.1 SUP-20 目标配合比设计 |
4.2.2 SUP-20 生产配合比设计 |
4.2.3 SUP-20 配合比验证 |
4.3 LM2 标ATB-25 下面层配合比设计 |
4.3.1 ATB-25 目标配合比设计 |
4.3.2 ATB-25 生产配合比设计 |
4.3.3 ATB-25 配合比验证 |
4.4 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指标质量控制 |
4.4.1 各标段混合料油石比质量控制 |
4.4.2 各标段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 |
4.4.3 各标段混合料体积指标质量控制对比 |
4.5 各标段沥青混合料性路用性能指标对比 |
4.5.1 高温稳定性指标对比 |
4.5.2 低温抗裂性指标对比 |
4.5.3 水稳定性指标对比 |
4.6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
4.7 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灰关联分析 |
4.8 影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路面成型质量对比分析与评价 |
5.1 各标段压实度对比分析 |
5.1.1 影响路面压实度的灰关联分析 |
5.1.2 各标段压实度变异性对比 |
5.2 各标段渗水系数对比 |
5.2.1 影响路面渗水系数的灰关联分析 |
5.2.2 渗水系数变异性对比 |
5.3 各标段面层厚度对比分析 |
5.3.1 面层厚度变异性对比 |
5.4 各标段平整度对比分析 |
5.4.1 平整度变异性对比 |
5.5 路面检测指标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
5.5.1 压实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
5.5.2 渗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
5.5.3 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
二、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 |
1.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不符合要求 |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沥青混凝土不达标 |
三、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
1. 标准规范性 |
2. 科学合理性 |
3. 经济效益性 |
四、沥青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策略 |
1. 施工前质量控制 |
2. 拌制与运输控制 |
3. 混合料摊铺控制 |
4. 混合料碾压控制 |
5. 施工缝的处理 |
6. 摊铺质量控制 |
7. 施工建设注意事项 |
五、结语 |
(6)福州滨海新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福州滨海新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 |
2 滨海新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关键部位平整度控制技术要点 |
2.1 桥台施工技术要求 |
2.2 伸缩缝施工技术要求 |
2.3 井盖铺设 |
2.3.1 井盖四周压实度控制要点 |
2.3.2 施工工艺 |
2.3.3 专用限位井圈质量要求(图1) |
2.3.4 其他规定 |
3 滨海新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基于三维激光的全过程绝对标高控制法 |
3.1 基于三维激光的全过程绝对标高控制法 |
3.2 滨海新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 |
4 结语 |
(7)UWB/SINS定位系统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沥青路面质量问题 |
1.1.2 隧道施工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
1.2.2 隧道内定位技术 |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理论 |
2.1 施工检查验收 |
2.1.1 压实度 |
2.1.2 平整度 |
2.1.3 厚度 |
2.2 施工质量监控 |
2.2.1 沥青拌合环节 |
2.2.2 路面施工环节 |
2.3 本章小结 |
3 GPS/UWB/SINS定位技术研究 |
3.1 GPS定位技术 |
3.2 UWB定位技术 |
3.2.1 工作原理 |
3.2.2 定位算法 |
3.2.3 不确定性分析 |
3.2.4 基于平差调整的UWB一维定位 |
3.3 惯性导航技术 |
3.3.1 基本原理 |
3.3.2 姿态解算 |
3.3.3 导航推算 |
3.3.4 误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UWB/SINS隧道内联合定位系统设计 |
4.1 反馈校正型间接卡尔曼滤波 |
4.2 松组合 |
4.3 噪声自适应 |
4.3.1 噪声协方差矩阵 |
4.3.2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
4.4 极端视距条件判别 |
4.5 实验室实验与仿真 |
4.5.1 评价指标选取 |
4.5.2 实验室实验与噪声初值灵敏度分析 |
4.5.3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仿真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设计与实验分析 |
5.1 基于物联网的施工质量监控系统设计 |
5.1.1 总体架构 |
5.1.2 硬件组成 |
5.1.3 软件设计 |
5.2 系统实施与分析 |
5.3 隧道现场定位实验 |
5.3.1 UWB一维定位实验 |
5.3.2 UWB/SINS定位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高立庄公路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公路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
2.1.1 质量管理的定义 |
2.1.2 公路质量的概念 |
2.1.3 公路质量控制的原则 |
2.1.4 公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
2.2 影响公路质量的原因分类 |
2.3 故障树简介 |
2.3.1 故障树概念及术语符号 |
2.3.2 布尔规则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项目概况及质量管理现状 |
3.1 项目简介 |
3.2 技术指标及施工环境 |
3.3 路基、路面设计简介 |
3.3.1 路基设计简介 |
3.3.2 路面设计简介 |
3.4 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3.4.1 质量管理制度 |
3.4.2 质量管理组织 |
3.4.3 管理执行效果分析 |
3.4.4 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故障树分析道路工程质量问题 |
4.1 故障树的建树及分析 |
4.1.1 故障树的建树方法和步骤 |
4.1.2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4.1.3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4.2 运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高立庄道路工程质量进行分析 |
4.2.1 高立庄公路故障树概述 |
4.2.2 路基故障分析 |
4.2.3 路面故障分析 |
4.2.4 原材料故障分析 |
4.2.5 各故障总结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道路质量控制措施 |
5.1 路基质量故障控制措施 |
5.2 路面质量故障控制措施 |
5.3 原材料质量故障控制措施 |
5.4 其他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 |
5.5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 |
6.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6.2 质量管理体系模糊评价模型建立 |
6.2.1 质量管理成熟度划分标准 |
6.2.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6.3 实施评价与结果分析 |
6.3.1 模糊矩阵的建立及其计算 |
6.3.2 评价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9)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创新之处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变异性研究 |
2.1 沥青原材性能变异性分析 |
2.1.1 沥青原材变异性指标分析 |
2.1.2 沥青原材变异性的影响因素 |
2.2 集料原材变异性分析 |
2.2.1 集料级配变异性分析 |
2.2.2 集料密度及吸水率变异性分析 |
2.2.3 集料压碎值变异性分析 |
2.2.4 集料针片状含量变异分析 |
2.2.5 粗集料中小于0.075mm含量对热拌沥青混合料影响的分析 |
2.3 矿粉质量变异性分析 |
2.3.1 矿粉细度变异性分析 |
2.3.2 矿粉用量变异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变异性研究 |
3.1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机理和类型 |
3.1.1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机理 |
3.1.2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分类 |
3.2 矿料级配变异性及影响因素 |
3.2.1 影响矿料级配变异性的因素 |
3.2.2 考虑级配变异性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优化 |
3.3 空隙率对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
3.4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生产过程控制的要点 |
3.5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要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成型质量变异性研究 |
4.1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的定义 |
4.2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变异性及影响因素 |
4.2.1 压实度变异性的内容 |
4.2.2 压实度变异性影响因素 |
4.2.3 指标参数的变异性 |
4.2.4 压实度评定 |
4.2.5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计算实例 |
4.3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均匀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
4.4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均匀改进效果的评价 |
4.4.1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均匀改进效果的评价模型 |
4.4.2 量化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
4.4.3 量化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的控制研究 |
5.1 热拌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变异性的控制 |
5.1.1 沥青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
5.1.2 集料加工控制技术 |
5.2 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
5.3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成型质量变异性控制策略 |
5.3.1 基层的平整度与路面压实度的控制 |
5.3.2 热拌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 |
5.3.3 热拌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控制 |
5.3.4 施工缝的处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TG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1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 |
2.1.1 质量管理的内涵 |
2.1.2 质量管理原则 |
2.2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2.1 研究现状 |
2.2.2 质量管理内容及相关理论 |
2.2.3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生产要素分析 |
2.2.4 “主动控制”理论对工程质量核心问题的管控 |
第三章 TG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工程基本概况 |
3.1.1 公路工程简介 |
3.1.2 公路工程主要内容 |
3.1.3 主要工序工艺流程图 |
3.1.4 青银公路项目工程特点及重点工序和关键问题 |
3.1.5 项目前期施工条件与进场准备情况 |
3.1.6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及保证措施 |
3.2 TG路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
3.2.1 TG路项目人员管理 |
3.2.2 项目机械设备管理 |
3.2.3 项目材料管理 |
3.2.4 重点工程及关键工序的管理 |
3.3 TG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
3.3.1 勘察设计质量控制研究 |
3.3.1.1 设计文件数据偏差 |
3.3.1.2 设计文件数据偏差原因分析 |
3.3.2 原材料及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研究 |
3.3.2.1 原材料选择及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不足 |
3.3.2.2 原材料选择及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原因分析 |
3.3.3 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研究 |
3.3.3.1 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不足 |
3.3.3.2 基层施工质量管理不足原因分析 |
3.3.4 质量管理问题分析结论 |
第四章 优化TG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
4.1 “主动控制”理论在TG路公路中的应用 |
4.1.1 针对勘察设计数据差别大的主动控制措施 |
4.1.2 针对原材料选择及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的主动控制措施 |
4.1.3 针对路面基层施工过程相关问题的主动控制措施 |
4.2 “主动控制”理念在后续项目中应用 |
4.2.1 施工准备阶段“主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
4.2.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主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
4.2.3 竣工验收阶段“主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
4.3 “主动控制”理念在公司管理制度中应用 |
4.3.1 主动控制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
4.3.2 不断探索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标准 |
4.3.3 施工制度不断完善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平整度的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探析[J]. 孙东旭,伍树华. 四川水泥, 2021(08)
- [2]一种提高现浇砼底板表面平整度的施工技术及工程应用[J]. 罗国豪,冯明,吴佩锋. 科学技术创新, 2021(19)
- [3]三维激光雷达在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杨晨辉.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2021(01)
-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D]. 唐建华.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5]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J]. 畅引弟. 中华建设, 2021(04)
- [6]福州滨海新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质量控制研究[J]. 黄庆财. 福建建设科技, 2021(02)
- [7]UWB/SINS定位系统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 李向頔.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高立庄公路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D]. 高亮.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9]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D]. 王德玺. 新疆大学, 2020(07)
- [10]TG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乔文龙. 长安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