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子权变思维与现代企业经营谋略(论文文献综述)
孙秀丽,王辉,赵曙明[1](2020)在《基于文化视角的中国领导学研究路径评述》文中认为从"坚守、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视角,沿着"照着讲,接着讲,结合讲"的3条研究路径对中国领导学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其中,"照着讲"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各传统哲学流派中所蕴含的领导思想及其与现代领导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接着讲"的研究从"中西比较"和"中西合璧"两条路径对中国当代情境下的领导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结合讲"的研究挖掘了阴阳、辩证、中庸等思维方式在领导行为上的体现。研究结果分类呈现了中国领导学研究的三大特征:既要坚守传统文化的"规范性",又要探索当代情境下文化的传承,更要结合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系统地分析其演进。最后,从求真、务实、至善这3个视角对未来有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王拓[2](2019)在《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先秦法家思想为研究对象,以先秦法家思想中蕴含的法治、改革、富强精神为前提,以先秦法家思想的合理内核为逻辑起点,以历史性遵循与创造性转化为目的;运用管理学的方法,站在哲学的高度,全面审视先秦法家思想的内涵实质与核心要义,通过对先秦法家文献的梳理与综合,探究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主旨概念、生成过程、内在结构、作用机制、及当代转化,以求深入挖掘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及人类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与价值。深入研究以先秦法家管理哲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理论,提炼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全球化进程中彰显中国管理哲学的魅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是本研究的宗旨与基本目标。法家作为先秦子学中的晚出学派,其生成过程包含了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吸纳和继承,在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功用,在实践中充分展示了它的理论价值与管理效用。先秦法家管理哲学的核心是通过“法”的管理手段完成“治”的管理目标,主张“一断于法”,重视建章立制,强调破陈出新,提倡富国强兵,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之道、管理之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思想渊源来看,先秦法家管理哲学经历了由实用法学向法哲学演进的发展过程,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实践经由韩非的总结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而先秦诸子的学说也为法家管理哲学的形成提供了外在驱动: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儒家贵贱有等的治理模式为其提供了实践参照,墨家的尚同思想为其提供了方法论保障。就理论内涵来看,先秦法家遵循“一断于法”的管理准则,凭借“严罚厚赏”的管理手段,结合“循名责实”的管理权术,形成了“法、术、势”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从管理思想史角度来看,可将其视为当代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就实践效用来看,通过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爬梳,系统审视其中涉及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原则、规律等内容,归纳总结出其独特的管理人性观、管理控制观、管理行为观以及管理认识论、管理方法论和管理价值论,能为我国新时代的管理实践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先秦法家思想中包含的法治精神、改革精神、富强精神和权力制约观念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如下逻辑线索:第一章是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概念的简述;第二章在梳理了时代背景、内在基础、外在驱动之后总结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第三章着重探讨先秦法家在管理人性观、管理控制观、管理行为观等维度的理论观点;第四章主要探讨先秦法家的管理认识论、管理方法论、管理价值论,用以指导实践;第五章基于上述对于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探讨,深入挖掘这一思想遗产的合理内核,并从价值层面对其进行反思、纠偏、补救,从而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对于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构建而言,如果说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能提供某种启示,那么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是其中绕不过去的智识资源。以新时代的法治建设为语境,在对以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同时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合理要素,对中国特色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理论参考与路径借鉴意义。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管理哲学应有其相应的话语、理念和贡献。如果缺失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融合,那么世界管理思想将因局限于西方管理传统而欠缺丰富性与普世性。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支撑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文化自信,并为当代中国的管理实践提供传统智识资源,这亦是中国管理哲学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路径方法与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苗贵安[3](2019)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中华民族正阔步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从领导力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人民愿意追随共产党,共产党有强大领导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领导力,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借鉴。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延安时期十分重要。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期,蕴含着丰富的领导力智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领导力、社会号召力、军队战斗力。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统帅。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指政治领袖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方面的影响力。领袖和领袖集团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党最终确立起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政治领导力基础。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灵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在思想方面的影响力,是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头脑、统一思想、指导革命实践、抵御一切错误思想干扰的能力。领导思想产生领导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提供思想方法和理论指导,为中国革命的合法性提供话语指南,对全党和社会各阶级产生强大思想领导力。组织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力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通过激发党员奉献精神、提升党员能力和完善党组织治理机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的命题。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主要来自于党的建设中解决了共产党员的工作意愿问题,调动和激发起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能够自觉认同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自愿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奉献自己的智慧;来自于高度重视党员和干部能力素质建设,使全体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党的政治任务相匹配;来自于建立起灵活的组织机构和高效畅通的运行沟通机制,建立起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约束机制。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对全社会的影响、凝聚、动员和引导的能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方方面面的力量,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联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社会号召力,这种号召力是共产党领导力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力,源自于实施合理的治理机制,很好的发挥了制度领导作用;源自于统一战线联盟内各种政治力量的通力合作,体现了高超的领导激励艺术;源自于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体现了高超的权变领导艺术。军队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之保障。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一支人民军队,通过武装斗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表现出强大战斗力,是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力的体现。这种战斗力的形成来自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来自于重视官兵物质利益和创新的军事民主;来自于正确的军事战略指导能力,官兵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能够根据变化的环境确定组织的职能;来自于政治建军的优势,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灵活的组织机构,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
董金强[4](2019)在《《周易》管理学思想与西方管理学思想阐述、比较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周易》是中国古老的哲学着作,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周易》以阴阳之道作为基本思维方式,以天地人三才之道作为核心理念,以变易观作为指导原则,并配合易经64卦的卦爻辞符号系统,推演模拟整个宇宙的发展变化。《周易》最原始的功能虽然用于卜筮,但其也具有管理学功能,并成为古代统治者治世安邦的重要工具。本文分别从系统观、人本观及权变观三个方面,对《周易》管理学思想与西方管理学思想进行阐述比较与分析。《周易》系统观强调以天人感应作为基本原则,从整体宇宙观的角度看待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确定人的地位与作用,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并和谐的处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西方系统观思想强调以系统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各个构成要素,从整体性角度把握组织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开放性角度研究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并通过建模的方式模拟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发展趋势。《周易》人本观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中和”作为管理目标,并分别从施禄及下的利益分配、有孚惠我德的道德感化、养贤尚贤的人才管理及利用狱的规章制度四个方面对百姓加以管理。西方人本观思想因不同阶段人性假设的不同,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及方式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因为其管理目标总是着眼于企业效率及利润方面,因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周易》权变观强调以阴阳之道作为基本理念,以不易、变易和简易作为指导性原则,通过天人感应,借助于易经特有的卦爻辞符号系统,分析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并提供指导性意见。西方权变管理理论主张以权变思维方式,应对不同外界环境与指导具体管理过程,并通过大量案例研究与实例实证分析,指导企业在计划、组织结构及领导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权变管理方式。但西方权变管理理论,对企业与环境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这使其具体管理方式难以具有普遍性。文章最后在总结分析《周易》管理学思想与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目前企业界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认为目前应从实际出发,当务之急应是解决企业管理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总结企业实践发展经验,并借鉴吸收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优点,逐步探索中国管理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谢剑诗[5](2019)在《论《孙子兵法·计篇》中“五事”的政治意蕴》文中指出《孙子兵法》作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优秀军事文化中的一脉代表,自2500余年前诞生开始,就以其深邃又富有哲理的思想,雄视古今军事领域,对后世的兵法家们对战争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子因此被世人称为“兵圣”。其“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致人而不致于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战略原则,迸发出极具穿透力的思想光辉和兵学智慧,跨越了不同历史阶段与时空变化形成的空间,让时至今日的人们都能在其深刻凝练的文字中汲取营养,反复品味,获得智慧。《孙子兵法》发展到今天,其意义已经不单只体现在狭隘的军事领域上,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孙子兵法·计篇》中对“五事”的概括是极具政法价值的,对一国政权的安国全军、思想建设、地缘政治、外交策略、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即是从《孙子兵法·计篇》处罚,根据孙子“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的论述,做出其基于政治学角度的意蕴解读:首先,所谓“道”,主要是“令下与上同意也”,这是以民为本的政治观,唯有取得人民的支持,才能“战胜于朝廷”,这是国家政治工作的头等大事。其次,“天”,“时制也”,孙子认为天是指天气和气候,而非商周以来人民所认为的“天命”与“神权”,这样顺天应人,顺势而动的人本思想与因变思想对后世人们认识战争和自然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再次,所谓“地”,是指作战的地域环境,但孙子特别指出“夫地者,兵之助也”,将领不能盲目追求地形的优势,而要学会人地结合,改造环境,将不利的情况转化为有利的形势。又次,所谓“将”,必须有着“智,信,仁,勇,严”的优良品质,这五点被称为“将之五德”,是缺一不可与相互作用的。孙子尤其把“智”排在了第一位,因为“智”是大局观,是看长远的政治眼光与普世主义价值观的体现。最后,所谓“法”,主要是制度建设与用人之道,是治军和治国、治政的基石。从古代的商鞅变法,刘邦用人,到今天的军队、机构改革,都有着孙子思想中“法”的政治意蕴的体现。
石欣[6](2016)在《21世纪《三国演义》军事谋略研究应用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兵书宝典,其中所展示的军事谋略一直为人们喜爱和重视。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其军事谋略的研究逐渐增多,从军事战略、军事心理到把其和我国古代其他兵法作品中的军事谋略进行比较。同时,这些军事谋略也被广泛运用到人才管理和企业经营等领域,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1世纪以来,对《三国演义》军事谋略上述方面的探究继续深入和扩展,同时也出现了《三国演义》军事谋略与教育、影视、新世纪网络小说等新的研究方向。
余自武[7](2011)在《东方管理人谋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先生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东方管理核心思想,并以“三为”思想为核心在东方管理谋略思想的研究中开创性的提出了人谋管理理论。东方管理的“三为”思想相互结合并落实到具体的人谋管理中,为我们研究中国企业战略决策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人谋是东方管理学独具特色的谋略与战略管理行为,是东方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管理者对“中国情境”下的组织战略环境和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综合运用计谋和策略等方法、手段、技巧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本文从东方管理人谋论研究的背景、理论与实践意义出发,通过梳理东方管理、东方管理人谋论、战略管理理论、中国谋略思想以及谋略与战略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和东方管理人谋论理论基础,着重分析了人谋论的科学涵义、人谋原理与本质以及东方管理视角的人谋论的科学涵义与基本特征,归纳提炼出人谋谋略与东方管理“三为”思想的密切关系:通过东西方战略思维比较,结合人谋思维的特征,总结提炼出人谋思维过程模型,并对东方管理人谋思维过程模型的21个要素进行详细分析。详细阐述了战略本质“为”、战略目标“胜”、战略基础“势”(内在的“力”与外在的“形”)、战略核心“变”以及战略哲学“十五要素”(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合理构建了基于东方管理人谋思维过程与决策机制的21个要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和题项设计、问卷预测试、问卷发放与回收、调研总体与抽样技术运用以及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这21个影响要素进行客观评估,以指导现代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更好地进行战略决策与管理。论文还通过设计结构式访谈问题,对有代表性的中国情境下企业的战略决策进行深度访谈,着重分析了广州毅昌科技和苏宁电器集团的公司背景与行业竞争现状、实施“中国情境”战略与管理创新的情况和实施效果,讨论实施中的问题和未来展望,提出未来中国战略管理的东西方谋略与战略管理思想融合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黄智[8](2010)在《孙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给企业领导者的启示》文中指出孙武是中国先秦时期着名的军事家、军事思想家。他撰写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早期的军事理论着作。《孙子兵法》之所以魅力不减,而且能够对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与独特的哲学精神。它不同于普通的兵书,而是建立在春秋时期的唯物论、辩证法、民本思想等哲学基础之上的着作。《孙子兵法》中强调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关键要素,这是中国春秋时期人本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中国发展战略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资源之一。孙子哲学思想中还包含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孙子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利与害的关系。此外,孙子的势论思想则强调领导者应该善于运用和创造战胜敌人的有利态势。在哲学领域内,《孙子兵法》虽没有自己完整的哲学体系,但孙子的哲学思想给现代企业领导者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比如:孙子的人本思想启示企业领导者做到以人为本,就能凝聚人心,造就忠诚度高、认同感强的高素质人才团队;孙子的“奇正”思想启示企业领导者要注重差异化战略,通过向市场提供与竞争对手相比有特别之处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孙子的“势论”思想则启示企业领导者要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构建企业的软实力,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精神力量,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而孙子的“利害观”思想启示领导者在处理危机事件的时候,如果能够结合危机事态的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力挽狂澜,成功的战胜危机,甚至还能够将危机事件转化成号召员工与提升企业形象的契机。总之,我们将《孙子兵法》中所有蕴含的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的领导管理理论很好的结合,就能够进一步发掘孙子的哲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藉此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时代价值。
宫玉振[9](2009)在《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研究30年巡礼》文中研究指明对30年来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了相关领域研究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苏桂亮[10](2009)在《兵法经营学文献综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孙子兵法》的非军事研究,以经济领域的应用最早亦最有成就。对有关兵法经营管理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与简要介绍,总体情况是,中国是将《孙子兵法》用于商业经营最早的国家,但后续研究相对落后;日本是域外《孙子兵法》非军事研究应用最早的国家,成果也最为丰富;韩国兵法经营研究起步较晚,但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硕博论文;西方国家如法、英、德对非军事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相关着作也逐渐增多,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特别是美国走在了前列,相继推出了既有理论深度又影响较大的着作。建构兵法经营学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作为《孙子兵法》的故乡,应正视差距,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国外的研究成果,利用本土优势,在"兵法经营学"构建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孙子权变思维与现代企业经营谋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孙子权变思维与现代企业经营谋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化视角的中国领导学研究路径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照着讲”——传统哲学思想视角下的领导研究 |
2.1 道家思想与领导研究 |
(1)道家思想与领导的相关研究 |
(2)道家思想领导思想与现代领导理论的联系 |
2.2 儒家思想与领导研究 |
(1)儒家思想与领导的相关研究 |
(2)儒家思想领导思想与现代领导理论的联系 |
2.3 法家思想与领导研究 |
(1)法家思想与领导的相关研究 |
(2)法家思想领导思想与现代领导理论的联系 |
2.4 兵家思想与领导研究 |
(1)兵家思想与领导的相关研究 |
(2)兵家思想领导思想与现代领导理论的联系 |
2.5 其他哲学流派思想与领导研究 |
3 “接着讲”——当代情境视角下的领导研究 |
3.1 中西比较研究:基于独特情境特征的领导研究 |
(1)修正式/改良式研究(见表1) |
(2)构建式研究(见表2) |
3.2 中西合璧研究:文化变迁视角下的领导研究 |
4 “结合讲”——综合视角下的领导研究 |
4.1 阴阳哲学-悖论思维与领导研究 |
4.2 辩证思维与领导研究 |
4.3 中庸思维与领导研究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5.2.1 求真:多视角、多方法汲取传统文化有关领导的鲜活成分 |
(1)加强各类研究更广层面和更深层次的探索 |
(2)利用多种研究方式和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探索 |
5.2.2 务实:探寻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理论、技术发展在领导研究上的融合与碰撞 |
(1)从融合视角构建中国领导研究的共同思想 |
(2)从创新性视角探索技术发展为中国领导研究带来的新机遇 |
5.2.3 至善: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 |
(1)将研究嵌入到实践中来 |
(2)将研究应用到实践中去 |
(2)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基本思路与主要创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概述 |
第一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界定 |
一、管理哲学的内涵与中国管理哲学 |
二、中国管理哲学的主要内容 |
三、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内涵界定 |
第二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分类与体系 |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分类 |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体系 |
第三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特征 |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实践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 |
第一节 时代背景: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 |
一、宗法制的特征 |
二、历史文化特征 |
三、氏族统治特征 |
第二节 内在基础:先秦时期的重大社会变迁 |
一、井田制瓦解促成了新的管理实践活动 |
二、奴隶制崩溃催生了新的管理形态 |
三、礼法分离、以法去礼形成了新的管理理念 |
四、成文法运动总结了管理哲学的规律 |
第三节 思想资源: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影响 |
一、道家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影响 |
二、儒家及墨家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影响 |
三、名家及兵家对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理论维度 |
第一节 “自利自为”的管理人性观 |
一、“自利自为”管理人性观的逻辑起点 |
二、“自利自为”管理人性观的主要内容 |
三、“自利自为”管理人性观的总体评价 |
第二节 “一断于法”的管理控制观 |
一、“一断于法”管理控制观的逻辑起点 |
二、“一断于法”管理控制观的主要内容 |
三、“一断于法”管理控制观的总体评价 |
第三节 “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 |
一、“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的逻辑起点 |
二、“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的主要内容 |
三、“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行为观的总体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实践指向 |
第一节 “事异备变”的管理认识论 |
一、“事异备变”管理认识论的逻辑起点 |
二、“事异备变”管理认识论的主要内容 |
三、“事异备变”管理认识论的总体评价 |
第二节 “不法常可”的管理方法论 |
一、“不法常可”管理方法论的逻辑起点 |
二、“不法常可”管理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
三、“不法常可”管理方法论的总体评价 |
第三节 “贵法不贵义”的管理价值论 |
一、“贵法不贵义”管理价值论的逻辑起点 |
二、“贵法不贵义”管理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
三、“贵法不贵义”管理价值论的总体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一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现实维度与创造性转化 |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现实维度 |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
第二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与深化改革及依法治国 |
一、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
二、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思想借鉴 |
第三节 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与现代化国家治理 |
一、先秦法家管理哲学与现代化宏观管理 |
二、先秦法家管理哲学与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和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述评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 |
一、理论框架 |
二、主要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主要创新 |
第一章 政治领导力:确立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袖集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袖核心的形成 |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最高领导层变化 |
二、毛泽东党内领导核心地位的形成 |
三、领导特质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 |
第二节 组织确立领导核心的价值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 |
二、政治学视野下领袖的作用 |
三、确立毛泽东领导核心意义 |
第三节 中央集体领导和政治领导力 |
一、中央集体领导形成过程 |
二、政治路线与政治领导力 |
三、战略策略与政治领导力 |
第二章 思想引领力: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指导思想 |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原因 |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过程 |
第二节 领导思想产生领导力 |
一、作为一种理念的思想 |
二、领导思想具有领导力 |
三、列宁建党学说的启示 |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引领力 |
一、毛泽东思想与领导哲学 |
二、毛泽东思想引领力的体现 |
第三章 组织领导力: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
第一节 党组织内部激励建设 |
一、红色文化 |
二、思想建党 |
三、延安整风 |
第二节 党组织能力建设 |
一、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
二、培养全党群众工作能力 |
第三节 党组织管理机制 |
一、灵活的组织机构 |
二、畅通的沟通渠道 |
三、严格的政治纪律 |
第四章 社会号召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
一、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
二、建立“三三制”政权组织 |
三、构建“相容性”制度机制 |
第二节 统一战线内部激励建设 |
一、通过共同领导发挥领导力 |
二、通过利益共享来赢得民心 |
三、发挥尊重激励的领导艺术 |
第三节 统一战线组织能力建设 |
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
二、因时而异的统战政策 |
三、因人而异的斗争策略 |
第五章 军队战斗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第一节 军队组织激励建设 |
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二、重视物质利益的激励 |
三、创新军事民主激励 |
第二节 军队组织能力建设 |
一、正确的军事战略 |
二、重视官兵能力提升 |
三、复合型的组织职能 |
第三节 军队组织管理机制 |
一、政治建军的优势 |
二、灵活的组织结构 |
三、严格的军事纪律 |
第六章 结论和启示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主要启示 |
一、对党的领导力的启示 |
二、对组织领导力的启示 |
三、对干部领导力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 |
(4)《周易》管理学思想与西方管理学思想阐述、比较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周易》的卜筮及管理学功能 |
1.1.1 《周易》的卜筮功能 |
1.1.2 《周易》的管理学功能 |
1.2 文献综述 |
1.2.1 《周易》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及管理模式论述 |
1.2.2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比较 |
2 《周易》系统观思想与西方系统观思想的论述比较与分析 |
2.1 《周易》系统观思想论述 |
2.2 西方系统理论思想论述 |
2.3 《周易》系统论与西方管理理论系统论思想的比较分析 |
3 《周易》人本观思想与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论述比较与分析 |
3.1 《周易》人本观思想论述 |
3.1.1 施禄及下的利益分配 |
3.1.2 有孚惠我德的道德感化 |
3.1.3 养贤的人才管理 |
3.1.4 利用狱的规章制度 |
3.2 西方人本观思想论述 |
3.2.1 经济人假设 |
3.2.2 社会人假设 |
3.2.3 复杂人假设 |
3.2.4 文化人假设 |
3.3 《周易》人本观与西方人本观思想的比较与分析 |
3.3.1 对人的认识 |
3.3.2 管理方式 |
3.3.3 管理目标 |
4 《周易》权变观思想与西方权变管理思想的论述比较与分析 |
4.1 《周易》权变观思想的论述 |
4.1.1 变易观对管理者的要求 |
4.1.2 变易观的过程及目的 |
4.2 西方权变管理思想论述 |
4.3 《周易》权变观思想与西方权变管理思想的比较与分析 |
4.3.1 对环境的认知方面 |
4.3.2 决策方式方面 |
4.3.3 权变目标方面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论《孙子兵法·计篇》中“五事”的政治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
(四)国内研究现状 |
一、孙子和《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
(一)孙子生平 |
(二)孙子的思想成就 |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
二、《孙子兵法·计篇》的政治之道 |
(一)《计篇》在《孙子兵法》中的核心地位 |
(二)兵道乃政道 |
(三)诡道乃治道 |
三、《计篇》“五事”的政治意蕴 |
(一)“五事”总览 |
(二)“道”者,以民为本,修道保法 |
(三)“天”者,应天取人,顺势而动 |
(四)“地”者,人地结合,因势利导 |
(五)“将”者,五德兼备,以谋制胜 |
(六)“法”者,军强国安,择人任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6)21世纪《三国演义》军事谋略研究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国演义》军事谋略研究 |
(一)军事战略研究 |
(二)军事心理研究 |
(三)军事谋略比较研究 |
(四)军事谋略影响研究 |
二、《三国演义》军事谋略应用的研究 |
(一)军事人才学与人才管理研究 |
(二)军事谋略与现代企业经营 |
(三)21世纪研究新的增长点 |
三、21世纪《三国演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7)东方管理人谋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三、研究意义 |
四、东方管理人谋论体系结构 |
第二节 研究目标、基础与论文结构 |
一、东方管理人谋论研究的基本目标 |
二、研究开展的基础与可行性分析 |
三、研究内容结构 |
第三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一、研究技术路线 |
二、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东方管理与中国管理发展的研究综述 |
第二节 国内外中国传统谋略思想研究综述 |
第三节 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
第四节 国内外谋略与战略关系研究综述 |
第五节 国内外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综述 |
第六节 研究述评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东方管理人谋论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东方管理学理论 |
二、战略管理理论 |
三、人为科学理论 |
四、跨文化理论 |
第二节 人谋的科学涵义 |
一、谋略的渊源 |
二、谋略的内涵 |
三、人谋的内涵 |
第三节 人谋原理 |
一、人谋的哲学渊源 |
二、人谋的思维规律 |
三、人谋心理规律 |
四、人谋的本质 |
五、人谋原则 |
第四节 东方管理文化视角的人谋论 |
一、管理文化 |
二、东方管理文化视角的人谋谋略 |
三、人谋文化与战略文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谋的"三为"管理思想 |
第一节 先秦人谋管理思想的发展 |
一、中国人谋战略思想的产生 |
二、中国先秦人谋战略思想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历史盛世人谋管理思想发展 |
一、秦与楚汉时期人谋战略思想 |
二、文景之治时期的人谋思想 |
三、贞观之治时期人谋思想 |
四、康乾盛世时期人谋思想 |
五、中国共产党人的人谋管理思想 |
第三节 东方管理人谋思想的特征 |
一、"三为":东方战略管理本质 |
二、谋略相融:战略与战术统一性 |
三、权变:人谋实施的核心 |
四、守道:战略运用的"不武之术" |
五、无为:人谋的"全胜"目标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东方管理人谋思维过程 |
第一节 东西方战略思维比较 |
一、人谋与战略的思维目标 |
二、人谋与战略的思维性质 |
三、战略与人谋的动静态比较 |
第二节 人谋思维过程模型 |
第三节 人谋思维过程模型的要素分析 |
一、人谋本质:"为" |
二、人谋目标:"胜" |
三、人谋基础:"势" |
四、人谋核心:"变" |
五、管理哲学十五要素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问卷设计原则 |
二、统计分析步骤及方法 |
三、调查问卷的形成过程与结构 |
第二节 问卷发放与回收:数据收集 |
一、调研总体与抽样技术 |
二、问卷发送与回收 |
三、数据分析方法 |
第三节 大样本关系实证研究 |
一、模型构建 |
二、概念变量的测量与检验 |
三、模型关系检验 |
四、结果讨论 |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案例研究设计 |
一、案例研究方法与目的 |
二、案例数据来源与分析手段 |
第二节 案例描述 |
一、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苏宁电器集团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管理启示 |
一、研究结论、创新点与不足 |
二、管理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1: 战略决策中"为"、"胜"、"势"要素对人谋影响 |
附2:人谋决策中管理哲学"十五"要素对人谋影响 |
附录B XX公司访谈提纲(中高层管理) |
附录C 实证模型概念变量的指标编码对照表 |
后记 |
(8)孙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给企业领导者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综述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综述 |
1.2 选题动机与研究意义 |
1.2.1 选题动机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章结构与思路创新 |
1.3.1 文章结构 |
1.3.2 思路创新 |
第2章 《孙子兵法》诞生的哲学基础 |
2.1 春秋时期天命观的衰落对孙子哲学思想的影响 |
2.2 春秋时期民本思想的兴起对孙子哲学思想的影响 |
2.3 春秋时期辩证法的发展对孙子哲学思想的影响 |
第3章 《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
3.1 《孙子兵法》中的人本思想 |
3.2 《孙子兵法》中的认识论 |
3.2.1 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负是可以认识的 |
3.2.2 孙子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 |
3.2.3 孙子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3.3 《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思想 |
3.3.1 孙子"杂于利害"的两点论思想 |
3.3.2 孙子重视矛盾的运动及其相互转化 |
3.3.3 孙子辩证地提出了"为将五危"的思想 |
3.4 《孙子兵法》中的"势"论思想 |
第4章 孙子的哲学思想给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
4.1 孙子的人本思想对企业领导者素养的启示 |
4.2 孙子的辩证思想对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
4.2.1 孙子的奇正思想给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
4.2.2 孙子的"杂于利害"思想给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
4.2.3 孙子的"五危"思想对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
4.3 孙子的"势"论思想对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
4.3.1 孙子"以速造势"的思想给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
4.3.2 孙子"势"论的精神力量给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
4.3.3 孙子"势"论的动态变化性给企业领导者的启示 |
4.4 孙子哲学思想对企业领导者危机处理的启示 |
4.4.1 孙子的认识论思想给企业领导者危机处理的启示 |
4.4.2 孙子的辩证思想给企业领导者危机处理的启示 |
4.4.3 孙子的人本思想给企业领导者危机处理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研究30年巡礼(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一) 孙子兵法的管理学价值 |
(二) 孙子兵法的管理学体系研究 |
(三) 孙子兵法与中西管理文化的比较研究 |
三 |
(10)兵法经营学文献综览(论文提纲范文)
一、“兵法经营学”文献现状 |
(一) 东方国家“兵法经营学”文献述略 |
(二) 西方国家“兵法经营学”文献述略 |
二、“兵法经营学”文献举要 |
(一) 国内“兵法经营学”着述举要 |
1.着作部分 |
2.论文部分 |
(1) 博士论文 |
(2) 硕士论文 |
(二) 国外“兵法经营学”着述举要 |
1.日本 |
2.韩国 |
3.美国 |
三、建构“兵法经营学”的文献学思考 |
四、孙子权变思维与现代企业经营谋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化视角的中国领导学研究路径评述[J]. 孙秀丽,王辉,赵曙明. 管理学报, 2020(08)
- [2]先秦法家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 王拓.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D]. 苗贵安.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4]《周易》管理学思想与西方管理学思想阐述、比较与分析[D]. 董金强. 厦门大学, 2019(08)
- [5]论《孙子兵法·计篇》中“五事”的政治意蕴[D]. 谢剑诗.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6]21世纪《三国演义》军事谋略研究应用综述[J]. 石欣.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04)
- [7]东方管理人谋思想研究[D]. 余自武. 复旦大学, 2011(12)
- [8]孙子的哲学思想及其给企业领导者的启示[D]. 黄智. 湖南大学, 2010(04)
- [9]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研究30年巡礼[J]. 宫玉振. 滨州学院学报, 2009(05)
- [10]兵法经营学文献综览[J]. 苏桂亮. 滨州学院学报,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