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Linux平台上跑WPS(论文文献综述)
徐棚[1](2021)在《容器技术在国产操作系统环境中软件部署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和核心技术受到国外的制约,中国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软件。国产Linux操作系统起步晚,应用层软件资源匮乏,软件生态不完善。Linux平台下开源软件资源丰富,但开源软件在软件部署过程中存在软件依赖问题。国产操作系统环境中使用软件包管理系统部署软件,该软件部署方式能够自动处理操作系统官方应用软件的依赖问题,而对处理第三方发布的开源软件依赖问题存在严重不足之处。论文根据容器技术和X11(X-Window)设计软件部署方案,解决第三方发布的开源软件在国产操作系统环境中软件部署问题。该方案帮助国产操作系统安装部署开源软件,增加国产操作系统应用层软件,完善以国产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软件生态。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开源软件发展及开发模式,分析软件依赖关系的来源。深入分析国产操作系统应用层软件的来源、软件包格式和软件包之间的依赖关系。研究软件包管理系统解决软件依赖的方式和其他几种软件部署方式,并指明不足之处。(2)设计软件部署方案,软件部署方案主要涉及的技术有容器技术和Linux系统的图形界面显示技术X11。Docker容器技术部署软件,利用Docker镜像封装开源软件及其相关依赖软件使软件在容器中运行,从而解决软件部署过程中的软件依赖问题。X11提供图形界面显示服务,Docker镜像创建容器时配置容器与主机共享X11,容器内运行的软件通过X11在主机屏幕上显示图形界面。(3)设计图形界面镜像管理客户端,管理封装开源软件的镜像。Shell命令管理镜像操作过程复杂,所以使用Py Qt设计并实现图形界面镜像管理客户端,客户端包含软件安装、卸载等常用功能方便用户操作。最后论文中的软件部署方案在国产操作系统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在国产操作系统中使用该软件部署方案是可行的。
李康[2](2020)在《一种基于DAaaS的云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早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PC是企业日常办公的首选工具。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办公类产品逐渐走进企业。尤其是在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个国家,云办公类产品加速成为企业实现在线居家办公的首选方式。目前,主流的云办公类产品主要包括云电脑、云盘、远程连接工具、各类SaaS应用等,然而这些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1)云电脑虽然可以替代传统PC,但它仍然是一台虚拟PC。对于普通办公人员来说还是换汤不换药;而对于计算资源的合理分配来说,以虚拟机为最小单位的资源分配并没有将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值。(2)虽然现在的云盘都不只是存储文件这么简单,而是具有一定的在线编辑功能,但通常只是普通的office类文档的在线编辑,对于其它类型的文件则无能为力。(3)各类SaaS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功能上往往比较单一、覆盖面不够广泛,而且对于传统桌面应用来说使用习惯大不相同,使得用户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和适应时间。针对企业在线居家办公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云计算服务形式、Docker容器技术、Kubernetes、RDP协议和guacamole的深入研究,结合企业日常办公的实际需求与云计算的资源动态分配特性,本文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基于DAaaS(Desktop Application as a Service,桌面应用即服务)的云办公系统,主要工作体现在:(1)实现了用户文件的服务端存储和调用DAaaS来在线编辑服务端文件的功能;(2)实现了Linux桌面应用的云端动态运行,通过云办公系统的按需调用,Kubernetes将多个容器编排组合,将Linux桌面应用运行在Docker容器中,动态地释放资源;(3)实现了一种从用户浏览器远程使用服务端中传统桌面应用的方式,Linux桌面应用容器通过远程桌面协议到websocket协议的转换,再以SaaS应用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4)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应用或版本,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5)实现了用户文件闭环操作,文件在创建、编辑、修改、销毁、复制、移动等过程中“不落地”,不依赖于客户端的应用软件。
李天昊,张波[3](2020)在《以免费软件构建实验室电脑工作环境——以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为例》文中认为以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教学为例,探讨了利用免费软件构建电脑工作环境的意义、可行性与具体实现方案,分析和评价了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收获。实践表明,引导学生使用正规来源的免费软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软件着作权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开拓视野,为继续深造和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打下良好基础。
张林,李宁,侯霞,田英爱[4](2020)在《一种办公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异构平台下,办公软件测试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测试方法难以重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办公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将接口的运行平台和渲染效果测试平台分离,使不同平台上的办公软件共享测试工具和环境,有效降低了异构平台下的测试难度。以测试案例为驱动,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办公软件测试上的准确率和效率更高。
谭羽丰,陈旻,张博文,沈超然,温永宁[5](2018)在《面向虚拟地理环境的Linux平台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文中认为地理分析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地理过程的抽象与表达,是虚拟地理环境能够反映真实世界的重要工具。随着地理学的发展,跨领域、多学科合作式地理建模逐渐成为地理学的研究趋势,地理分析模型共享与重用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地理分析模型运行平台的差异性导致了其在共享与重用上存在困难,表现在用户难以直接透明共享不同平台下的模型。目前,地理分析模型运行平台主要包含Windows与Linux,Linux平台上存在大量模型,但相关模型服务共享与重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面向Linux平台不同操作系统,分析其差异性及安全性,设计模型服务化的安全策略;面向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的异构特征,设计了模型基本信息描述接口、行为接口及部署接口,实现Linux系统下地理分析模型的服务共享与重用。本文以system for automated geoscientific analyses(SAGA GIS)中的网格分析模型为例,对所设计的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进行了验证,显示了所设计封装策略的可行性,为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的共享与重用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基础。
杜伟[6](2018)在《静止轨道干涉式毫米波大气探测仪高分辨率模拟探测仿真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凝视观测的特点,可应用于中尺度天气预报。目前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还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投入到使用中去,在轨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主要探测器为红外探测器和可见光探测器。目前应用较广的极轨气象卫星虽然空间分辨率高、通道信息丰富,但是回归周期较长、时间分辨率低限制了其在灾害性天气中的预警功能。且静止轨道微波测器相对地球静止能获得大面积连续时间观测,因而在天气预报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短时间快速变化的天气,如台风、降雨等,能够获得更多较接近目标场景的数据集。并且,红外探测器不能观测云团内部温度结构、大气湿度结构和降水参数,而微波探测器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毫米波具有穿透云团的能力,因而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能够连续观测且能够获得云团内部结构信息,可有效的监测大尺度降水结构及其变化。由于国际上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尚属空白,因此无法获得有效的目标场景数据,因此采用目标建模的方法,结合轨道高度、高度角等仪器信息来获得目标场景的模拟亮温作为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的输入,并能在原理上对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进行验证。因此加速目标建模仿真系统是一种必然也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目标建模仿真系统的效率问题,本文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代替原本的传统顺序方法。论文开头先是介绍了微波辐射计仿真及其目标建模的意义,紧接着介绍了流水作业系统和服务器集群的工作原理和必备条件,指出目标建模系统满足流水作业的条件,因而此系统适合于采用流水作业来搭建,且指出RTTOV的各个模块之间独立相关,可以将其视为几个不同的独立完成的作业,来提交到不同的服务器节点上去。最后完成了传统顺序方法和采用流水作业的目标建模系统的效率对比,指出采用流水作业的并行方法的速度是传统方法的3倍。并采用优化后的方法来实现目标建模系统。随后介绍了Win SCP工具的工作原理,完成采用Win SCP工具完成亮温数据生成系统和亮温数据的显示系统的数据传递。最终得到在matlab GUI终端输入起止时间等参数,即可调用目标建模系统和显示模块,得到一幅一幅的亮温显示。最后给出了地球圆盘的亮温显示。
谭羽丰[7](2018)在《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与部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理分析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地理过程的抽象与表达,是解决地理问题、支撑应用决策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随着地理学的发展,跨领域、多学科合作式地理分析建模研究逐渐成为地理学的趋势,地理分析模型共享与重用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地理分析模型运行平台的差异性导致了其在共享与重用上存在困难,表现在用户难以直接共享不同平台下的模型。目前,地理分析模型运行平台主要包含Windows与Linux,Linux平台上存在大量模型,但由于Linux平台的环境复杂性与模型本身的异构性,导致Linux平台下的模型共享与重用面临更多的实际问题。本文以Linux平台下的地理分析模型共享与重用为目的,兼顾Linux平台的安全性控制设计了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构建结构化的模型部署包,实现对地理分析模型的结构化组织。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Linux平台的模型部署策略,实现在Linux平台不同系统下的模型适应性部署,即根据Linux平台不同的系统生成不同的部署策略。本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封装方法。在系统的分析了 Linux平台的安全性控制与地理分析模型基础上,设计了模型服务化封装基本信息描述接口、模型行为接口以及模型运行依赖接口。针对模型行为接口中数据调用权限控制、模型运行依赖接口中文件及文件夹权限控制、防火墙配置等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方法,保证了 Linux平台下模型服务的安全性。基于此,构建了模型部署包,实现对模型所需的依赖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结构化的表达。(2)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部署策略。基于模型部署包,设计模型环境描述文档对模型所需的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以及依赖关系等进行描述;针对Linux平台不同系统,构建统一的环境对象,对目标Linux平台的计算资源环境进行表达。通过对模型所需环境以及目标计算资源环境的匹配,动态生成模型部署策略,实现对模型的适应性部署。本文从Linux平台地理分析模型共享过程中模型的封装、部署及调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模型部署策略,从而更好的支撑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的共享与重用。
朱亚林[8](2015)在《试论基于Linux平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可行性》文中认为一直以来,我国各类信息技术教材都采用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教学平台,但由于版权、安全等诸多问题,对于Microsoft Windows系列教材的质疑也日渐增多。而此时,Linux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项也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将尝试论述基于Linux系统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可行性。
薛玉莹[9](2013)在《信息化教学平台Linux实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促进Linux操作系统及开源软件的学习与应用,推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发展,针对当前信息技术领域Windows教学平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了能够适应当前高校信息技术跨平台教学、满足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的Linux教学平台可行性。提出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构建信息技术教学平台,通过Wine实现主流应用软件跨平台、利用虚拟机实现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的解决方案,并对课程运用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应用过程中的建议及措施,验证了平台实施的可行性,形成平台建设的初步方案。
王亮亮,芮雪,杨琴[10](2012)在《基于Linux的高校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促进Linux操作系统及开源软件的学习与应用,推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发展,针对当前信息技术领域Windows教学平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了能够适应当前高校信息技术跨平台教学、满足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的Linux教学平台可行性。提出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构建信息技术教学平台,通过Wine实现主流应用软件跨平台、利用虚拟机实现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的解决方案,并对课程运用进行了创新,总结了应用过程中的建议及措施,验证了平台实施的可行性,形成平台建设的初步方案。
二、在Linux平台上跑WP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Linux平台上跑WPS(论文提纲范文)
(1)容器技术在国产操作系统环境中软件部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产操作系统现状 |
1.3.2 国产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部署现状 |
1.4 国产操作系统的软件部署问题及解决方案 |
1.4.1 存在问题 |
1.4.2 解决方案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容器技术 |
2.1.1 容器简介 |
2.1.2 Docker介绍 |
2.2 X11 |
2.2.1 X11介绍 |
2.2.2 X11组成 |
2.2.3 X11架构 |
2.3 研究平台 |
2.4 软件部署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件依赖及部署方式 |
3.1 开源软件 |
3.1.1 开源软件的发展 |
3.1.2 开源软件开发模式 |
3.1.3 开源软件依赖来源 |
3.2 Neo Kylin软件 |
3.2.1 软件来源 |
3.2.2 软件包格式 |
3.2.3 软件包依赖 |
3.3 Neo Kylin软件部署方式 |
3.3.1 软件包管理系统 |
3.3.2 GUI部署工具 |
3.3.3 其他部署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Docker的软件部署方案 |
4.1 总体方案设计 |
4.2 应用软件镜像制作设计 |
4.2.1 Docker镜像分析 |
4.2.2 自动制作应用软件镜像设计 |
4.2.3 手动制作应用软件镜像设计 |
4.3 应用软件镜像图形显示设计 |
4.3.1 操作系统图形显示分析 |
4.3.2 容器中软件图形显示设计 |
4.4 镜像管理客户端设计 |
4.4.1 客户端简介 |
4.4.2 界面设计 |
4.4.3 功能模块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
5.1 实验环境配置 |
5.2 软件封装并运行 |
5.2.1 自动封装并运行示例 |
5.2.2 手动封装并运行示例 |
5.3 镜像管理客户端 |
5.3.1 客户端界面实现 |
5.3.2 客户端功能实现 |
5.4 实验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2)一种基于DAaaS的云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选题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虚拟化技术研究 |
2.1.1 服务器虚拟化简介 |
2.1.2 Docker容器技术简介 |
2.2 容器编排技术研究 |
2.2.1 Kubernetes简介 |
2.2.2 Kubernetes核心设计 |
2.2.3 Kubernetes核心组件 |
2.3 远程桌面传输协议研究 |
2.3.1 常用远程桌面传输协议简介 |
2.3.2 RDP协议简介 |
2.4 远程桌面的Web实现研究 |
2.4.1 常用HTML5 远程桌面简介 |
2.4.2 Guacamole简介 |
2.5 相关技术与云办公系统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需求分析 |
3.1 系统目标 |
3.2 用户角色分析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用户管理 |
3.3.2 应用管理 |
3.3.3 应用使用管理 |
3.3.4 文件类型管理 |
3.3.5 审计功能 |
3.3.6 应用商店 |
3.3.7 文档管理 |
3.3.8 个性化设置 |
3.4 性能需求分析 |
3.4.1 便利性需求 |
3.4.2 个性化需求 |
3.4.3 轻量级需求 |
3.4.4 用户体验需求 |
3.4.5 安全性需求 |
3.4.6 跨平台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设计思路 |
4.2 总体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4 主要组件详细设计 |
4.4.1 接口服务设计 |
4.4.2 代理程序设计 |
4.4.3 websocket连接器设计 |
4.5 核心功能详细设计 |
4.5.1 应用pod设计 |
4.5.2 镜像设计 |
4.5.3 连接设计 |
4.5.4 资源池设计 |
4.6 主要实现过程 |
4.6.1 镜像制作 |
4.6.2 应用pod的实现 |
4.6.3 应用Service的实现 |
4.6.4 应用资源池的实现 |
4.6.5 从浏览器到云端应用连接的实现 |
4.6.6 远程桌面应用的HTML5 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实验平台搭建 |
5.2 功能测试 |
5.3 性能测试 |
5.3.1 便利性、跨平台性 |
5.3.2 个性化 |
5.3.3 安全性 |
5.3.4 用户体验 |
5.3.5 应用打开速度 |
5.3.6 主服务器性能变化测试 |
5.3.7 同类应用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以免费软件构建实验室电脑工作环境——以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中计算机使用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一) 本科生实习中的计算机软硬件需求 |
(二) 实验室计算机使用中面临的问题 |
(1)缺少购置软件的专项经费。 |
(2)缺少升级硬件的专项经费。 |
(3) 维修维护方式欠灵活。 |
(4)公用电脑在使用中更易发生严重错误。 |
三 软件正版化趋势对实践教育改革提出新要求 |
(一) 软件正版化符合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
(二) 免费软件是破解现存软件使用矛盾的一把钥匙 |
四 可行的实验室软件建构方案 |
(一) 微软视窗系统辅以虚拟机 |
(1)系统构建方案 |
(2)优势与不足 |
(二) Linux系统 |
(1)系统构建方案 |
①操作系统: |
②软件安装方式: |
③文字处理软件: |
④图片处理与制图软件: |
⑤数据处理软件: |
⑥其他必要软件: |
(2)优势与不足 |
(三) 微软视窗/Linux双系统 |
(1)系统构建方案 |
①操作系统: |
②两个操作系统平台的软件配置可参考前文所述。 |
(2)优势与不足 |
五 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 |
六 结语 |
(4)一种办公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总体框架 |
2 办公软件接口测试 |
3 文档版面元素分析 |
4 测试案例批量处理 |
5 测试报告自动生成 |
6 测试系统的实现与评估 |
6.1 系统实现 |
6.2 系统评估 |
7 结束语 |
(5)面向虚拟地理环境的Linux平台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架构设计 |
2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安全性分析及策略设计 |
2.1 安全性问题分析 |
2.1.1 权限设置 |
2.1.2 防火墙配置 |
2.2 面向Linux平台模型服务化封装安全性策略设计 |
3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接口设计 |
3.1 基本信息描述接口设计及配置 |
3.2 执行接口设计及实现 |
3.2.1 模型数据接口 |
3.2.2 模型执行行为接口 |
3.3 部署接口设计及实现 |
4 Linux平台下SAGA GIS下模型的服务化封装与验证 |
5 结论 |
(6)静止轨道干涉式毫米波大气探测仪高分辨率模拟探测仿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介绍 |
1.1.1 微波遥感 |
1.1.2 静止轨道 |
1.2 微波辐射计 |
1.2.1 微波辐射计简介 |
1.2.2 微波辐射计原理 |
1.3 星载微波辐射计发展 |
1.3.1 国际星载微波辐射计发展 |
1.3.2 国内星载微波辐射计发展 |
1.4 微波辐射计系统仿真及目标建模的意义 |
1.5 微波辐射计系统仿真和目标建模仿真的研究概况 |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静止轨道干涉式毫米波大气探测系统 |
2.1 静止轨道干涉式毫米波大气探测仪研究背景 |
2.2 综合孔径辐射计 |
2.2.1 综合孔径辐射计简介 |
2.2.2 综合孔径辐射计发展 |
2.2.3 综合孔径辐射计工作原理 |
2.3 静止轨道干涉式毫米波大气探测仪 |
第3章 目标亮温建模系统仿真 |
3.1 引言 |
3.2 全球再分析资料FNL |
3.3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
3.4 快速辐射传输模型 |
第4章 目标亮温建模系统实验 |
4.1 引言 |
4.2 采用传统顺序方法搭建目标建模系统 |
4.3 采用并行方法搭建目标建模系统 |
4.3.1 技术支撑 |
4.3.2 利用作业提交系统搭建快速辐射传输模型 |
4.3.3 目标亮温建模系统搭建 |
4.4 对比两种方法的时间性能 |
4.5 文件同步 |
4.6 总结 |
4.7 应用 |
第5章 论文总结与未来的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与部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理分析模型与依赖的计算平台 |
1.2.2 地理分析模型共享与重用的封装方法 |
1.2.3 地理分析模型在计算平台的部署策略 |
1.2.4 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章节结构 |
第2章 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应用方法研究 |
2.1 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运行特征 |
2.1.1 地理分析模型开发特征 |
2.1.2 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环境特征 |
2.2 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应用方法研究 |
2.2.1 地理分析模型服务 |
2.2.2 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应用的封装方法 |
2.2.3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应用的部署策略 |
2.3 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与部署架构 |
2.3.1 总体架构 |
2.3.2 模块与接口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 |
3.1 顾及Linux平台安全性的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 |
3.1.1 Linux平台的安全性控制 |
3.1.2 模型服务化的安全性控制 |
3.2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 |
3.2.1 基本信息描述接口设计 |
3.2.2 行为接口设计 |
3.2.3 运行依赖接口设计 |
3.3 基于服务化封装方法的地理分析模型部署包构建 |
3.3.1 模型部署包构建以及结构分析 |
3.3.2 模板引擎概念设计 |
3.3.3 基于模板引擎的模型部署包半自动构建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部署策略 |
4.1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运行环境 |
4.1.1 地理分析模型运行环境需求分析 |
4.1.2 Linux平台下依赖关系分析 |
4.2 面向模型运行的Linux平台环境构建 |
4.2.1 基于Linux平台模型运行环境文档设计 |
4.2.2 Linux平台环境对象构建 |
4.3 Linux平台计算资源环境检测及适应性部署策略 |
4.3.1 计算机硬件环境检测 |
4.3.2 软件环境及依赖关系检测 |
4.3.3 模型部署策略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与验证 |
5.1 原型系统构建 |
5.1.1 原型系统整体框架 |
5.1.2 模型服务化封装与部署网站 |
5.1.3 模型服务容器 |
5.2 实验案例 |
5.2.1 实验案例一:WRF模型的封装及部署 |
5.2.2 实验案例二: AlluvStrat模型的封装及部署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试论基于Linux平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Linux平台介绍 |
1.关于Linux |
2.关于Linux平台上的软件 |
三、使用Linux平台的可行性 |
1.Linux Linux系统的综合优势 |
2.《标准标准》中专题设计的可行性 |
专题一:硬件与系统管理。 |
专题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
专题三:网络与信息交流。 |
专题四:拓展专题。 |
3.《标准标准》中对于教材编写建议的可行性 |
四、结束语 |
(9)信息化教学平台Linux实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Linux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势 |
1.1 教学平台现状分析 |
1.2 社会发展的需求 |
1.3 常用软硬件具备 |
2 设计思路与关键技术 |
2.1 教学平台设计 |
2.2 应用软件跨平台 |
2.3 兼容Windows环境 |
2.4 系统定制与集成 |
3 课程运用与创新 |
4 应用建议与措施 |
5 结束语 |
(10)基于Linux的高校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Linux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势 |
1.1 教学平台现状分析 |
1.2 社会发展的需求 |
1.3 常用软硬件具备 |
2 设计思路与关键技术 |
2.1 教学平台设计 |
2.2 应用软件跨平台 |
2.3 兼容Windows环境 |
2.4 系统定制与集成 |
3 课程运用创新 |
4 应用建议与措施 |
1) 教材建设。 |
2) 实验室建设。 |
3)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
4) 计算机等级考试。 |
5 结束语 |
四、在Linux平台上跑WPS(论文参考文献)
- [1]容器技术在国产操作系统环境中软件部署研究[D]. 徐棚.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2]一种基于DAaaS的云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康. 浙江大学, 2020(02)
- [3]以免费软件构建实验室电脑工作环境——以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为例[J]. 李天昊,张波. 教育现代化, 2020(45)
- [4]一种办公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J]. 张林,李宁,侯霞,田英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5]面向虚拟地理环境的Linux平台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J]. 谭羽丰,陈旻,张博文,沈超然,温永宁. 测绘学报, 2018(08)
- [6]静止轨道干涉式毫米波大气探测仪高分辨率模拟探测仿真实验研究[D]. 杜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18(01)
- [7]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与部署策略研究[D]. 谭羽丰.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8]试论基于Linux平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可行性[J]. 朱亚林. 中小学电教, 2015(03)
- [9]信息化教学平台Linux实现方法研究[J]. 薛玉莹. 计算机时代, 2013(09)
- [10]基于Linux的高校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可行性研究[J]. 王亮亮,芮雪,杨琴.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