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图书信息人员如何开展信息咨询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尹梦茹[1](2021)在《美国高校对传统个人图书馆员项目的改进研究及启示》文中指出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在1996年最先实施个人图书馆员项目并取得良好成效,其他美国高校纷纷效仿,并在传统个人图书馆员项目上做出调整。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站调研法,介绍了3所对传统项目进行改进的美国高校的个人图书馆员项目进展,发掘创新之处及所遇挑战,最终得出宝贵经验:我国高校在有需求且有能力的条件下,可以适时引入个人图书馆员项目,因校制宜,为本校师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参考咨询服务。
郏鑫[2](2021)在《安徽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靳梦茹[3](2021)在《安徽省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子豪[4](2021)在《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胡琳[5](2021)在《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以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创业教育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并逐渐被引入到高等教育中,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最终未达到预期效果,创业教育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深化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优化高校创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高校为研究对象,在CIPP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和三十四个三级指标的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A高校为样本学校进行评价指标应用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校创业教育质量水平一般,在各个方面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针对存在的问题从(1)完善创业基础环境设施,营造创业教育良好氛围;(2)加大创业资源投入力度,保障创业教育正常运转;(3)优化创业教育课堂体系,发挥创业课堂核心作用;(4)明确创业教育成效,弥补创业教育不足四方面提出提升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刘云漫[6](2021)在《大学图书馆作者版权信息服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已成为我国大学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方向。版权信息服务作为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重要的一种,越来越受到图书馆学界和大学图书馆的重视。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既冲击了大学传统的科研工作模式,也异化出与日俱增的各类版权问题。大学作者作为科研的主力军,其在科研中的版权信息服务需求日益突显,通过对国内重点大学图书馆网站的实践调查和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大学图书馆作者版权信息服务虽有提供,但未形成体系,提供的服务内容未能满足作者的版权信息需求。大学图书馆开展作者版权信息服务对提高大学作者的版权意识,维护良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环境,促进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分析国内外目前关于大学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的研究情况以及现有成果,选取并借鉴适合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科研生命周期理论,界定了大学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的概念和作者在科研活动的科研成果写作阶段、科研成果出版阶段和科研成果管理阶段三个阶段所包含的具体服务内容。其次,通过网络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学版权信息服务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再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国内作者的版权信息服务需求。然后,通过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美国大学图书馆面向作者的版权信息服务的实践进行调查,特别介绍了三个阶段环节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实践。最后,基于大学图书馆作者版权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够重视版权教育,服务发展不均衡,宣传力度不足,建设不完善,服务内容散,层次浅,借鉴美国大学图书馆的优秀服务经验,提出优化我国大学图书馆作者版权信息服务的建议从科研生命周期流程,版权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三方面提出我国大学图书馆开展作者版权信息服务的优化策略。
周笑梅[7](2021)在《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 ——以地方社科院实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表征。自国家启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来,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智库的政策咨询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与现阶段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仍明显不相称。制约智库发展的突出困境在于:在新型智库最重要的关系中,智库与政府双向维度同时存在深层体制改革的阻滞,且彼此复杂纠缠。一方面,这种制约呈现为相应的国家制度供给不足与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滞后,另一方面,新型智库在对自我重塑的能动把握上也存在观念滞后、行动迟滞、内部机制创新不足。内外部因素的复杂交错,致使新型智库依然受制于传统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难以支持智库转型所需要的决策研究范式及运营模式的现代跃迁,因而也难以全面达成自身应有的职责担当,在整体上呈现深层结构性矛盾。如果将对这一矛盾的分析,单纯指向智库内部机制,或单纯指向政府制度供给,都难以有效解释问题的深层归因和回应问题的复杂性。本文试图将对这一矛盾的分析,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背景中,对其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以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与认知新型智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并从中探寻其发展的深层结构性影响因素,进而系统探索对其发展优化更具应用价值的实践对策。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新型智库建设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即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决策效率,关系到由国家决策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创新等因素共同构成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当前在国内国际复杂局势中,同时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人类经济社会结构及运行模式深刻复杂的改变与形塑,则使这种机遇与挑战空前放大,进而使智库对国家及政府决策能力的重大影响进一步突显,作为决策体制改革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新型智库的良性发展成为意义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在国家治理总体架构下,存在三个对新型智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维度:国家的制度供给、智库的内部治理、智库的外部关系。这三个维度既决定着智库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空间,同时也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与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依据国家治理、参与式治理、网络化治理、决策过程参与等理论,基于“国家制度供给-智库内部治理-智库外部关系”的研究框架,通过对国内外智库发展经验较为系统的考察,以31个省市自治区省级地方社科院为核心研究案例,分别在三个基本维度下展开深入系统研究,以剖析新型智库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优化路径及对策。在形成对新型智库发展状况及问题判断时,本文做了一定数量国内外实践案例的实证分析,特别是以31个省级地方社科院为核心研究案例详细开展了相关研究。结合学术文献研读及理论资源支撑,基于以上综合考察与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新型智库发展优化对策:第一,在政府维度,加大力度扭转突出的制度供给不足问题,加强对新型智库发展的制度供给和赋权。新型智库发展制度供给体系应包括:决策过程参与保障制度、机构主体重塑保障制度、智库市场化运行保障制度、智库现代传播保障机制等内容。第二,在智库内部治理维度,探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并在清晰战略目标定位前提下,对智库的研究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等进行系统创新。第三,在智库外部关系维度,围绕新型智库发展所形成的重要外部关系,以激活主体能量与活力为前提,建构政府主导、智库发挥重要作用的网络化治理合作伙伴关系。在三个基本维度分别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整体性政策建议:优化国家对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布局,持续培育现代政治文明;在秉持稳步渐进改革原则的同时,加快提升新型智库发展相关立法层次,以强大的国家立法保障并规范新型智库发展;合理布局新型智库发展体系,以建立和形成有效保障各类智库均衡而充满活力发展的资源配置模式,维护不同类型智库共同构成的整体国家知识资源及决策智慧宝库;积极回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推动新型智库信息平台基础设施整体升级,制定并实施涵盖政府、智库、企业及社会的互联互通、共建共治共享的知识管理及数据库网络,为建立国家智慧决策模式做足准备,以提高国家治理效能,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巩睿[8](2021)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的时代。随着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出台与实施,我国各行各业都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图书馆在高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学校大部分的信息服务工作,那么在馆内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正因如此,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逐步增强图书馆的实力,力求能够早日成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中的现状,不仅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同时能够完善知识产权各项事宜,进而有助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网络调查法以及对比研究法,以目前已经获批成立的60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查阅大量文献并访问各服务中心的网站,了解其网站建设内容,调查并分析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目前的发展情况。经研究后得到以下结论:(1)目前成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2)对于服务中心的网站入口设置,各高校情况不一。由于多数服务中心的成立挂靠于图书馆,因而大部分服务中心的网站入口位于学校图书馆网站首页或是二级及以上界面,同时也有个别服务中心拥有其独立的网站。除此以外有部分高校无网站入口,或是由于校外用户无法访问图书馆网站而无从进行调查;(3)对于服务人员以及规章制度的设置,就目前来看,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也需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4)本研究认为各服务中心在现阶段提供的服务内容还不够全面,特别是面向社会提供的服务缺乏针对性。同时,根据多项调查结果,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今后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区域联盟式服务;科学合理分工,培养高水平服务团队;构建标准体系,加快完善规章制度;拓展服务内容,促进特色服务开展;加强多方联动,合力提升服务影响力。
夏颖[9](2021)在《后脱贫时代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性的问题,减贫脱贫也一直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密切关注。2020年作为我新时期扶贫的转折点与我国精准扶贫成效考核之际,高职教育精准扶贫也取得了显着进步,研究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则尤为必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指标评价模型,了解粤北地区高职院校扶贫绩效的现状与问题,为政府、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决策机关提供高职教育扶贫资源优化配置的意见与参考。通过教育扶贫绩效评价等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以资源配置理论、绩效诊断“3E”理论以及教育收益理论为依托,基于粤北地区五所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探索了粤北地区高职教育资源配置水平、2017-2019年三年来绩效评价变化趋势以及粤北地区总体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成效。此外,为了构建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本研究结合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文本、教育扶贫工作者的访谈以及已有的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10位专家开展的两轮问卷咨询,确定了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的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及31个三级指标,通过可靠性分析,最终构建了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模型。本研究选取粤北地区的五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样本,同时基于粤北地区五所高职院校在财政资助、社会扶贫、扶贫政策落实的精准扶贫工作上,收集五所高职院校的质量年报、统计公报以及五所院校的《高职教育精准扶贫数据采集表》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结论:各院校精准扶贫力度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本地人才培养回流度不高、技术服务经济效益有待加强。综上,根据专家咨询问卷与熵值法的数据分析,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提出绩效提升的优化策略:第一,加强贫困生扶志理念教育;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第三,加大地方人才的吸引力度;第四,建立双部门管理监督机制。并从加强高职教育扶贫向振兴的角色转变以及有效促进高职教育脱贫与振兴的衔接两部分展开研究展望。
唐婷[10](2021)在《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就业形态等新形势对高职学生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提出必然要求,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了其未来就业和能力发展乃至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步伐。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调研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状况,为高职院校开展数字教育和高职学生自身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对数字素养以及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胜任特征模型理论和复杂性理论为依托,探索和剖析了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和内在逻辑,本文将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界定为: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是面向未来职业发展的通用型技能与专用型技能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其高效地应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且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复杂的能力特质群。此外,为了确定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本研究还结合高职学生数字素养需求分析结果和国内外数字素养参考框架,通过20名专家开展的问卷咨询,最终确定了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6个一级构成要素和27个二级构成要素,初步构建了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之后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构成要素的权重值,形成具有重要程度的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本研究依据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及其描述编制了调查问卷,研究对象主要来源于珠三角543名高职学生,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整体来看,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不高,需进一步提升。其次,随着高职学生学习年级的增加,其数字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发展数字素养需从大一新生开始;再次,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与其专业类别有关,财经商贸类和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高于土木建筑类、装备制造类和医药卫生类的高职学生;最后,家庭常住地在地级市或省会/直辖市、父母受教育水平较高和父亲计算机能力较好的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字化发展基础,其数字素养水平相对较高。综上,根据专家调查与问卷分析,本文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第一,政府需创设人-技融合发展的数字环境;第二,企业参与研制就业导向的数字人才培养方案;第三,高职院校从多维度创新发展数字素养教育;第四,高职学生需增强自身数字竞争力与职业能力。
二、高校图书信息人员如何开展信息咨询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信息人员如何开展信息咨询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高校对传统个人图书馆员项目的改进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个人图书馆员项目和传统学科馆员制度的区别 |
3 美国高校对传统个人图书馆员项目的改进 |
3.1 服务对象 |
3.1.1 线上学习生 |
3.1.2 转学生 |
3.1.3 使用课程管理系统的师生 |
3.2 服务方式 |
3.2.1 发送电子邮件 |
3.2.2 借助MailChimp邮件营销平台 |
3.2.3 举办介绍性会议 |
3.2.4 使用GradesFirst系统 |
3.2.5 嵌入课程管理系统 |
3.2.6 面对面咨询 |
3.3 服务内容 |
3.3.1 信息通报 |
3.3.2 答疑解惑 |
3.3.3 资源获取 |
3.3.4 科研支持 |
3.3.5 其他基本服务 |
3.3.6 特色服务 |
3.4 服务评估 |
3.4.1 向学生发送调查问卷 |
3.4.2 收集馆员反馈意见 |
3.4.3 使用google sheet全程记录互动情况 |
3.4.4 利用MailChimp自动生成统计报表 |
3.4.5 课程管理系统互动专区跟踪学生建议 |
4 启示 |
4.1 创新面向新生的图书馆服务 |
4.2 从学科馆员队伍中配备个人馆员 |
4.3 加强馆员各方面培训 |
4.4 明确馆员服务内容 |
4.5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
4.6 及时评估项目成效 |
4.7 因校制宜,避免跟风 |
5 结语 |
(5)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创业教育相关研究 |
1.2.2 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校 |
2.1.2 创业教育 |
2.1.3 创业教育质量 |
2.1.4 创业教育质量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评价理论概述 |
2.2.2 教育评价理论的模型-CIPP模型 |
2.2.3 理论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3.1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
3.2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
3.3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
3.3.1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3.3.2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 |
3.3.3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修改 |
3.3.4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确定 |
3.3.5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说明 |
3.4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4.1 层次分析法 |
3.4.2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各层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5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A高校的应用 |
4.1 山西A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现状 |
4.1.1 山西A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指导思想 |
4.1.2 山西A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
4.2 山西A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过程 |
4.2.1 山西A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数据收集 |
4.2.2 山西A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过程 |
4.3 山西A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
4.3.1 创业基础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
4.3.2 创业资源保障评价结果分析 |
4.3.3 创业课堂体系评价结果分析 |
4.3.4 创业教育成效评价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对策建议 |
5.1 完善创业基础环境设施,营造创业教育良好氛围 |
5.1.1 优化创业软环境,打造创业文化氛围 |
5.1.2 培育创业硬环境,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
5.2 加大创业资源投入力度,保障创业教育正常运转 |
5.2.1 合理配置师资队伍,内外激励双管齐下 |
5.2.2 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合理分配资金使用 |
5.2.3 完善创业服务保障,增设专门创业组织机构 |
5.3 优化创业教育课堂体系,发挥创业课堂核心作用 |
5.3.1 关注理论知识教学,发挥基础环节作用 |
5.3.2 侧重实务技能教学,发挥转化环节作用 |
5.3.3 重视实操训练教学,发挥实践环节作用 |
5.4 明确创业教育成效,弥补创业教育不足 |
5.4.1 加强创业指导跟踪,提高学生创业满意度 |
5.4.2 明确创业教育定位,完善创业评价体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现状调查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2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 |
附录3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 |
附录4 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6)大学图书馆作者版权信息服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内容分析 |
1.2.2 图书馆用户版权指南内容分析 |
1.2.3 图书馆版权公告/警告服务研究 |
1.2.4 小结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阐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 |
2.1.2 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与出版服务的关系 |
2.2 理论基础阐述 |
2.2.1 图书馆开展版权信息服务的政策依据 |
2.2.2 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理论的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内容分析 |
第三章 我国大学图书馆作者版权信息服务实践进展调查 |
3.1 我国大学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实践进展网络调查 |
3.1.1 贯穿全流程的服务 |
3.1.2 不同环节特有服务 |
3.2 我国大学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开展情况问卷调查 |
3.2.1 调查过程说明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大学作者版权信息服务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
4.1 调查过程说明 |
4.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3 调查的实施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4.2.1 调查对象分析描述 |
4.2.2 作者版权政策了解程度及获取行为分析 |
4.2.3 作者对版权信息服务的认知和态度分析 |
4.2.4 作者对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美国大学图书馆作者版权信息服务实践启示 |
5.1 版权信息服务的内容 |
5.1.1 贯穿全流程的服务 |
5.1.2 不同环节特有服务 |
5.2 版权信息服务的形式 |
5.2.1 设置版权办公室 |
5.2.2 建设版权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
5.3 特有服务实践分析 |
5.3.1 密歇根安娜堡分校图书馆版权教育服务 |
5.3.2 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学术期刊出版的版权指导服务 |
5.3.3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科研数据保存的版权指导服务 |
5.4 小结 |
第六章 我国大学图书馆作者版权信息服务的提升策略 |
6.1 基于科研生命周期提供全流程的版权信息服务 |
6.1.1 系统提供全流程的版权信息服务 |
6.1.2 提供满足不同层次作者需求的版权信息服务 |
6.2 完善不同类型的版权信息服务内容 |
6.2.1 版权教育服务 |
6.2.2 版权公告/版权警告服务 |
6.2.3 版权咨询服务 |
6.2.4 开放存取服务 |
6.2.5 学术出版的版权指导服务 |
6.2.6 开放出版的版权指导服务 |
6.2.7 开放存储的版权指导服务 |
6.2.8 科研数据保存的版权指导服务 |
6.3 丰富版权信息服务的形式 |
6.3.1 建设版权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
6.3.2 设置专门版权馆员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 ——以地方社科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现状评析 |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论文结构 |
四、研究的方法 |
(一)案例研究法与网络调研法 |
(二)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 |
(三)比较研究法 |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二)有待改善之处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智库与新型智库 |
(二)社科院与地方社科院 |
二、理论基础 |
(一)治理理论 |
(二)公共政策理论 |
(三)制度供给理论 |
(四)知识管理理论 |
第二章 新型智库发展的实践逻辑 |
一、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背景与战略目标 |
(一)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背景 |
(二)新型智库发展的战略目标 |
二、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三个基本维度 |
(一)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政府维度:制度供给 |
(二)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自身维度:内部治理 |
(三)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关系维度:主体互动 |
三、新型智库实践需求三个基本维度的关系 |
(一)三个基本维度的内在关系 |
(二)三个基本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关系 |
(三)三个基本维度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系 |
第三章 新型智库发展成效、困境及归因:地方社科院案例研究 |
一、案例选择的典型意义 |
(一)五种主要智库类型比较 |
(二)地方社科院智库的特殊性与代表性 |
二、地方社科院智库的历史演进 |
(一)地方社科院智库初步发展阶段(1949-1979年) |
(二)地方社科院智库稳步探索阶段(1980-1999年) |
(三)地方社科院智库快速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
三、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发展的基本成效 |
(一)地方社学院新型智库决策影响力提升 |
(二)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传播影响力提升 |
(三)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社会影响力提升 |
四、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发展的深层困境 |
(一)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身份困境 |
(二)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资政困境 |
(三)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资金困境 |
(四)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人才困境 |
五、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制度供给维度的制约 |
(二)内部治理维度的制约 |
(三)外部关系维度的制约 |
第四章 智库发展的国内外实践经验镜鉴 |
一、国外智库发展经验 |
(一)国外智库的国家制度供给 |
(二)国外智库的内部治理机制 |
(三)国外智库的外部关系建构 |
二、国内智库发展经验(地方社科院以外的案例研究) |
(一)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中的智库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二)国经中心——理事会模式的智库内部治理探索 |
(三)人大国发院——跨学科研究中的智库组织结构创新 |
第五章 新型智库发展优化之政府维度:制度供给 |
一、新型智库发展的国家制度供给体系 |
(一)政治环境根本支撑 |
(二)决策参与保障制度 |
(三)机构体制改革制度 |
(四)市场运行保障制度 |
(五)舆论引导保障机制 |
二、加强新型智库发展的国家制度供给 |
(一)优化国家总体战略布局 |
(二)健全决策参与制度保障 |
(三)加强机构重塑制度保障 |
(四)强化市场运行制度保障 |
(五)提升舆论引导机制保障 |
第六章 新型智库发展优化之自身维度:内部治理 |
一、探索新型智库法人治理结构 |
(一)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国家相关政策 |
(二)国外法人治理结构发展脉络溯源 |
(三)国内事业单位相关改革基本经验 |
(四)法人治理结构的智库适应性探讨 |
(五)新型智库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对策 |
二、创新新型智库内部治理机制 |
(一)新型智库战略目标清晰定位 |
(二)新型智库决策研究机制优化 |
(三)新型智库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四)新型智库知识管理机制拓新 |
(五)新型智库现代运营机制强化 |
第七章 新型智库发展优化之关系维度:主体互动 |
一、新型智库与政府的关系 |
(一)共同培育智库与政府协同研究机制 |
(二)共同营造智库与政府沟通交流平台 |
(三)共同打造智库与政府人员互动通道 |
二、新型智库与媒体的关系 |
(一)积极支撑新闻媒体深度政策宣传 |
(二)紧密结合网络媒体推动品牌传播 |
(三)完善自身媒体建设拓展潜在关系 |
三、新型智库与公众的关系 |
(一)以公众为智库营养源泉 |
(二)恰当参与公共舆论引导 |
(三)成为政府与公众的纽带 |
四、新型智库与同行的关系 |
(一)拓展国内同行合作关系 |
(二)拓展国际同行合作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图书馆服务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2 知识产权服务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3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概述 |
2.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
2.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
2.3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研究 |
3.1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概况 |
3.1.1 成立背景 |
3.1.2 成立的必要性分析 |
3.1.3 中心的主要任务分析 |
3.2 目前60 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对比研究 |
3.2.1 省份分布研究 |
3.2.2 区域分布研究 |
3.2.3 服务中心入口设置研究 |
3.2.4 服务人员设置研究 |
3.2.5 规章制度设置研究 |
第四章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分析 |
4.1 服务开展情况与内容设置研究 |
4.2 面向社会开展的服务研究 |
第五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5.1 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1 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5.1.2 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 |
5.2 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对策研究 |
5.2.1 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区域联盟式服务 |
5.2.2 科学合理分工,培养高水平服务团队 |
5.2.3 构建标准体系,加快完善规章制度 |
5.2.4 拓展服务内容,促进特色服务开展 |
5.2.5 加强多方联动,合力提升服务影响力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后脱贫时代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后脱贫时代 |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
三、扶贫绩效评价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思路及难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重难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德尔菲法 |
三、熵值法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资源配置理论 |
二、绩效诊断“3E”理论 |
三、教育收益理论 |
第三章 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第一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选取准备 |
一、指标选取的目标 |
二、指标选取的思路 |
三、指标选取的原则 |
四、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二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成 |
一、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一级指标的提取 |
二、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二级指标的提取 |
三、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三级指标的提取 |
第三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验证 |
一、咨询专家与专家问卷的确定 |
二、第一轮专家调查过程分析与修订 |
三、第二轮专家调查过程分析与修订 |
四、专家咨询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
第四节 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的确定与阐释 |
一、指标体系的确定 |
二、指标体系的阐释 |
第四章 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粤北地区高职教育扶贫概况 |
一、财政经费资助情况 |
二、社会扶贫基本情况 |
三、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
第二节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三节 熵值法进行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处理与分析 |
一、熵值法进行绩效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
二、熵值法进行绩效评价结果的测算分析 |
第四节 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的绩效评价问题与对策 |
一、扶贫绩效评价问题 |
二、优化扶贫绩效对策 |
第五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不足 |
一、指标选取具有一定主观性 |
二、部分理论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
三、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扶贫采集不全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一、加强高职教育扶贫向振兴的角色转变 |
二、有效促进高职教育脱贫与振兴的衔接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育扶贫绩效评价指标参考(1) |
附录二 教育扶贫绩效评价指标参考(2) |
附录三 教育扶贫绩效评价指标参考(3) |
附录四 教育扶贫绩效评价指标参考(4) |
附录五 教育扶贫绩效评价指标参考(5) |
附录六 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 |
附录七 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 |
附录八 绩效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
附录九 绩效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数据 |
附录十 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数据采集和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10)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数字素养内涵研究 |
二、关于数字素养与相关素养关系研究 |
三、关于数字素养教育与实践研究 |
四、关于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研究 |
五、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及界定 |
一、数字素养概念的梳理 |
二、数字素养与相关素养的本质差异 |
三、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内涵的界定 |
第二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多维审视 |
一、技术哲学:“人-技”共生融合的高职学生数字素养 |
二、人格心理学:人格特质视角的高职学生数字素养 |
三、人才培养观:面向就业与未来发展的高职学生数字素养 |
第三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理论基础 |
一、胜任特征模型理论 |
二、复杂性理论 |
第三章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及评价模型构建 |
第一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需求分析和框架参考 |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需求分析 |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框架参考 |
第二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的初步凝练 |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的凝练原则 |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一级构成要素的提取 |
三、高职学生数字素养二级构成要素的提取 |
第三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的专家验证 |
一、咨询专家与专家问卷的确定 |
二、第一轮专家调查过程与分析 |
三、第二轮专家调查过程与分析 |
四、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第四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的阐释与模型构成 |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的阐释 |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的构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权重确定与分析 |
第一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的权重确定 |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ANP建模过程 |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的权重计算 |
第二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一级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二级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
第三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的完善与分析 |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的修订完善 |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的优点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的实证应用 |
第一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的调研设计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对象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质量检验 |
一、调查问卷的项目分析 |
二、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三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的特征分析 |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的整体特征 |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的具体特征 |
第四节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
一、不同年级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差异 |
二、不同专业类别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差异 |
三、不同家庭背景高职学生数字素养水平差异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建议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政府需创设人-技融合发展的数字生态 |
二、企业参与研制就业导向的数字人才培养方案 |
三、高职院校从多维度创新发展数字素养教育 |
四、高职学生需增强自身数字竞争力与职业能力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四、高校图书信息人员如何开展信息咨询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高校对传统个人图书馆员项目的改进研究及启示[J]. 尹梦茹.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09)
- [2]安徽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调查与分析[D]. 郏鑫. 安徽大学, 2021
- [3]安徽省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D]. 靳梦茹. 安徽大学, 2021
- [4]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D]. 刘子豪.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5]山西省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胡琳.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大学图书馆作者版权信息服务策略研究[D]. 刘云漫. 河北大学, 2021
- [7]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 ——以地方社科院实践为例[D]. 周笑梅. 吉林大学, 2021(12)
- [8]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研究[D]. 巩睿. 山西大学, 2021
- [9]后脱贫时代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D]. 夏颖.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10]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唐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