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间断电源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少鹏[1](2021)在《小批量定制型瓦楞纸包装箱生产线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物流及包装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适用于灵活小批量或单件商品包装的设备生产线需求量越来越高。传统纸箱加工设备主要适用于批量作业,不同箱型尺寸需要通过更换刀具和纸板尺寸,效率低下,而且裁切后的瓦楞纸板边角浪费严重。因此,从节能环保、提高生产率、实现纸箱小批量、灵活定制的角度出发,研制适用于小批量或单件商品的包装生产设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论文研发出一套基于PLC的瓦楞纸箱生产线,实现了自动测量被包装物尺寸和自动加工纸箱的功能。自动测量与裁切生产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弥补了传统设备消耗人力多、成本高、效率低等缺陷,可以实现大小件批量或单件商品包装箱的定制化作业,提高了工艺性能与裁切效率。论文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当前纸箱生产设备存在的不足,依据市场需求,自主设计研制出一套瓦楞纸箱生产线,包括测量部分和裁纸部分。(2)根据生产线系统结构及工艺要求,对生产线的控制系统进行设计。论文主要对自动测量和自动裁纸两部分的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从控制器硬件选型、软件编程和上位机人机界面制作等方面展开研究。采用西门子最先进S7-1200 PLC、S7-1500PLC分别作为自动测量和瓦楞纸板剪裁的主控制器,配备安川Σ-7系列、Siemens S120和Siemens V90系列伺服驱动器作为执行机构。在博途V15平台实现了控制、通信和WINCC上位机画面制作。(3)对设计的样机不断测试和优化。经过多次校验,实现了性能良好、运行稳定、高速、高精度、灵活可靠的瓦楞纸包装箱生产系统,满足市场需求。
陈徽明[2](2021)在《维谛江门分厂配电柜生产线平衡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近年来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每个企业都迫不及待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拥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系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之一,作为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生产效率是其中一个重要竞争力指标。然而,影响生产线效率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生产线平衡率。生产线平衡率不高,会恶性循环地增加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如在制品(WIP)积压、设备利用率低,生产线上人力资源的浪费等诸多问题。因此,研究生产线平衡问题对提升生产线的效率尤为重要。本文以维谛江门分厂配电柜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对生产线后段装配线开展平衡研究。研究首先运用IE理论、生产线平衡理论、SLP布局分析方法对配电柜生产线工位、工序、作业时间以及生产线布局等生产线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影响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原因,同时对作业数据分析,找出瓶颈工序。其次,应用ECRS原则对配电柜工序流程分析,重新排序,以及根据生产线布局的基本原则结合公司厂房的特点重新设计生产线布局,针对配电柜生产线平衡问题,提出提升生产线平衡的措施。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对优化措施进行可行性验证。本文结合了生产线布局原则、工业工程的相关分析方法和Flexsim仿真软件对提出生产线平衡措施的仿真验证与优化,对配电柜生产线平衡管理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曹洋洋[3](2020)在《基于S7-1500 PLC的瓦楞纸箱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用于物品包装的瓦楞纸箱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传统瓦楞纸箱生产设备主要适用于批量生产,更换箱型和尺寸时需要事先调整设备,并且生产中纸板边角浪费较多。从节约生产资源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考虑,瓦楞纸箱生产设备的性能提高势在必行。针对目前市场瓦楞纸箱生产无法较好的实现小批量灵活定制的局限性,论文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PLC的瓦楞纸箱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的生产线系统性能优良,可以灵活实现大批量和小批量单件纸箱定制,并且瓦楞纸纸板材料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几部分工作:(1)对目前瓦楞纸箱生产的需求和当前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全新的加工工艺和整体结构,选取性能优良的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及辅助配件,使控制系统应用更加可靠。(2)控制系统设计和上位机操作监控画面组态是实现生产系统的核心工作。控制器选用了西门子新一代S7-1500 PLC,采用ET200MP作为分布式I/O设备,主要执行机构选用西门子S120和V90伺服驱动器,在西门子TIA Portal(博途)V15平台下进行编程和WinCC人机交互界面制作。(3)对系统进行运行、调试和优化。经过调试和优化后的设备运行平稳,生产出的纸箱尺寸准确、切口整齐、压痕清晰,达到了要求的性能,同时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材料浪费得以减轻,实现了小批量灵活定制的需求。
王习文[4](2018)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水果变尺寸包装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包装控制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现阶段的包装机械还存在生产柔性差、包装精度低、响应实时性差等问题。机器视觉的出现使包装工业领域的发展推向了智能化阶段,它拥有获取图像速度快、检测精度高,检测范围广的特点。将机器视觉应用于包装工业领域,可以使包装系统自动完成待包装物的识别与检测,提高包装精度以及包装系统对外部化境的适应能力。本文以多伺服枕式包装机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基于机器视觉的水果变袋长包装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原有包装控制系统功能简单,只能对水果进行等袋长包装。本文通过对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和包装系统多轴协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利用视觉系统获取图像,并利用处理后的图像确定包装袋长,再根据尺寸参数确定控制系统多轴速度匹配。具体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动态水果图像处理,提出并改进了动态模糊水果图像复原的算法。推算出模糊图像的PSF(Point Spread Function,点传递函数)来计算模糊长度和模糊角度,并运用基于增益控制的Lucy-Richardson算法对模糊水果图像复原,当图像迭代次数r=8时,图像分割误差最小。完成模糊图像复原处理后,运用阈值法实现水果与背景的分割,再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与尺寸提取。卷积运算后的图像尺寸经摄像机标定换算成实际尺寸。并确定图像尺寸与实物尺寸的对应关系,利用抛物线法代替水果圆弧线确定包装袋长度,建立了水果尺寸与包装袋长的数学模型。2)分析了实现变尺寸包装的控制策略。对系统三轴进行速度控制,确定匀速送膜、变速送果和端封切的控制模型。根据该模型对三轴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包装需求求解出其加速度的脉冲频率公式。改变送果轴和端封切轴的脉冲量来实现水果间的无缝精准包装。将加速度公式中的初始脉冲频率f和加速度a及脉冲量N封装在PLC包络表中,包络表数据进行实时更新,通过PLC梯形图实现对各轴的速度控制。最后利用上位机软件Labview中的Queue函数实现图像处理模块与运动控制模块的并行处理。3)通过元器件选型对系统进行硬件配置,其中包括机器视觉模块和运动控制模块。并对系统总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对上下位机数据处理进行了研究。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出人机交互界面。在实验中,使用本文算法对动态水果图像进行去模糊处理,分析对比处理结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未处理的模糊图像,利用本文算法使水果最大果径平均测量误差从5.1%下降至0.81%。并且当包装速度v<0.20m/s时,水果的包装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证明了本文所选算法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并为以后整个控制系统的改进工作提供了依据。
田微,贺源[5](2018)在《基于二维码+RFID技术在核电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工程物资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工管理,透明度差;或简单的计算机单机管理,缺乏实时的跟踪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方式已难以满足仓库管理的快速、准确要求,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运行工作效率。随着二维码及RFID技术的不断普及,在生产、物流等行业应用日益广泛,在基建行业中的应用也在逐步推广,通过RFID电子标签作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物品的信息载体,以RFID读写器及手持数据采集器作为信息采集设备,实现信息的快速、自动、有效、批量的采集,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设备利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效管理,达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目的。
罗映晖[6](2018)在《M公司Stanley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以品牌授权为代表的国际间商业合作模式的增长,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然而,在这一模式的实际运营中,也产生了许多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M公司作为一家欧洲机电产品进口商,同时作为Stanley品牌的品牌被授权商,在其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品牌授权商Stanley的质量期望缺乏准确的认知和理解;其次,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不能将市场和相关方的需求与产品工程制造的要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忽略掉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导致产品投放市场后客户投诉多,退货率高。再则,在产品开发项目试产阶段,对重要的设计参数缺少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把制造的风险留给项目开发之后的批量生产和市场销售。因此,本文将综合运用品牌授权商业运作,产品开发和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及工具对M公司原有的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分析,以帮助其完善品牌产品项目质量管理,确保M公司品牌授权经营模式的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国际贸易M公司Stanley授权产品的项目开发环境为背景,通过解析Stanley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与品牌授权商的合作,产品开发所用到的质量工具、应予遵循的设计原则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首先,明确了获得品牌授权商的质量认可和全力的质量技术支持是产品开发项目得以立项的基础。其次,运用质量展开功能(QFD)对市场需求和质量特性进行量化的分析,并遵循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机电产品设计原则,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产品的设计优化,提升产品的价值系数。进而运用统计过程控制理论,绘制控制图对产品试产阶段进行监控,采取措施保持过程能力的稳定和提高,以完成高质量的产品项目开发。本文研究对机电产品出口行业整个供应链上的贸易商以及生产厂商具有借鉴意义。
肖隽[7](2017)在《溪华公司工业开关电源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工业开关电源由于其高效节能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而得到迅速的推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工业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长足的发展,对工业电源也涌现了旺盛的需求。但是随着电源技术的逐渐成熟,电源制造企业的产品也越来越同质化,造成了激烈的竞争。溪华科技公司作为刚刚起步的公司,代理国外电源品牌也加入了这场竞争。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工业电源在国内工业市场的推广策略,通过对行业内外环境,竞争对手,市场需求,客户采购行为等各个方面的调查,总结当前国内导轨式工业开关电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根据4P理论和工业品营销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几个角度,构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和实施办法。这套研究成果不仅将作为新创立的溪华科技公司的市场开发策略,对于其他企业在工业领域推广工业电源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二章是营销理论研究,主要是4p理论和工业品营销理论,大客户关系理论等。第二部分是溪华科技公司概况,产品概况以及溪华的营销环境分析,营销环境包括宏观环境,行业分析,竞争对手。期间通过用户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客户需求和采购行为模式,确定产品定位。第三部分是最后两章,主要是营销策略的制定和策略实施的保障。营销策略中体现了差异化策略的运用,从产品差异化,价格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几个方面展开。经过市场/行业/客户的分析,研究者最终选择了轨道交通,风力发电和高端工业自动控制市场作为发展的目标市场,针对每个市场的不同情况,确定了不同的产品定位,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方面,需要引入更多的产品线,加强产品线宽度,深度,长度的发展,以便改变当前产品线单一的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配套供应服务。价格策略方面,在现有的定价体系基础上,综合考虑战略客户定价法,根据客户接受能力,付款条件,当前的竞争对手价格等多方面因素设定价格,提供差别化的价格体系。促销策略方面,放弃垫资的职能和物流的职能,增加增值服务的供应,打造溪华自身的服务品牌。服务策略方面,应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最后,文中通过建立/发展/激励销售团队,规划销售预算,完善销售工作流程,细化增值服务实施方案等几个手段,为保障营销策略的实施,为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左强[8](2016)在《港口船舶岸电系统技术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港口城市的船舶废气对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影响日益加大,船舶已经成为城市大气的污染源之一,利用船舶岸电系统能有效解决污染和噪音问题。本文介绍了港口船舶岸电系统的背景、政策、国内外现状和发展优势,对船舶岸电系统的平台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岸电系统的组成、船舶岸电的3种电力传输方式,对变频电源、谐波抑制、变频器应用宏等核心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从同时提供多艘舰船的靠泊需求、提供岸电电缆及辅助设备、提供稳压后的岸电电源、保护与监测、系统可靠性等5方面,提出了船舶岸电系统的配置及需求。本文提出了小容量船舶岸电系统和大容量船舶岸电系统的概念,并重点以建湖港和大丰港为例,从现有码头条件、现有负荷及装机容量为出发点,计算出靠港船舶对于岸电功率的需求,结合港口电网情况,研究船舶接用岸电系统的可行性,提出技术方案,并对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说明了船舶岸电系统可以降低船舶的供电成本,可以节约用辅机进行发电的设备维护费用,可以提升港口的效率,减小噪声为船员和港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岸电技术的全面推广将有助于解决港口繁忙的运营问题,还能帮助港口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成果,对建湖港、大丰港岸电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对港区供电系统后续规划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王也[9](2016)在《庄河纳税人学校弱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外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分成每个阶段,而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的模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方式,也是整体工程项目里的一块重中之重。越来越智能化的工程使管理者更加方便,更合理的去控制所有系统,共享所有的信息。随着弱电系统集成的整体承包,信息共享、管理共享取得了更多成功的经验,也为纳税人学校的系统集成建设铺垫好了一切准备。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庄河纳税人学校新纳税人学校的系统集成的管理,通过分析纳税人学校新纳税人学校的弱电工程,研究如何有效的管理整体的弱电系统,使得业主、施工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产品供应商更加合理性,规范性,标准化。保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安装,降低风险,降低遗漏,从而保证庄河纳税人学校新纳税人学校的系统集成工程正常实施。首先,实现每个子系统的智能化功能,满足两所办公楼管理者的需求,然后进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集成,满足最高标准的管理需求,例如楼宇控制系统与巡更系统,楼宇控制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最后对整体建筑的所有子系统进行集成一体化,以达到管理功能的需求。各个子系统的集成,可以更有效的去管理整体建筑的各类事件,第一,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第二,提高了整体建筑的安防的措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集成一体化界面便于管理者更有效的应对突发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本文重点研究纳税人学校新纳税人学校的前期施工,网络综合布线、监控点位多控、巡更系统完善、新纳税人学校管理共享,并结合弱电系统集成工程的优化原则,对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进行分析、施工阶段进行划分、设备的优化协调、工期的保证措施和安装调试的保证措施等情况,强化纳税人学校系统集成建设模式的理念,充分体现弱电系统集成的相关责任、解决复杂的技术对接,保证最高标准的系统集成建设。
黄志刚[10](2015)在《S公司伺服产品和工业机器人合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伺服产品相关的制造业已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发展至今,伺服产品已经广泛被应用于数控机床,印刷包装纺织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等相关领域。近年,配套伺服系统的机器人行业在我国发展也非常迅猛。S公司是日本第一家从事伺服系统生产及销售的公司,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2003年进驻中国市场,近年公司开始涉足中国机器人市场。本文在分析总结伺服产品及机器人市场的前提下,针对S公司当前忽视市场研究,利用项目管理所学知识,如SWOT分析,动因分析及合作匹配度分析等,提出了在其中开展可行性研究的思路,建立可行性研究。首先从机器人市场需求上进行预测,分析入手,结合伺服产品在欧美及日本先进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分析,确定伺服产品在机器人行业上的市场规模。其次细分市场和明确目标市场,分析伺服产品在机器人项目上的市场影响因素,以及其中的竞争对手,通过竞争力的分析给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方向。第三通过公司实际案例分析,体现出S公司在技术上的优势。最后,通过合作项目的经济分析得出合作项目的合作可行性。全文中,结合S公司和中方公司的合作项目,就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从中归纳出策略和应对方法。最终实现为S公司在和中方机器人公司合作项目中,利用可行性研究分析方法,提高项目成功率。同时提供一套可行性研究思路。
二、不间断电源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间断电源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批量定制型瓦楞纸包装箱生产线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生产线总体设计 |
2.1 生产线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1.1 生产线设计要求 |
2.1.2 瓦楞纸包装箱生产线工艺分析 |
2.2 生产线组成结构设计 |
2.2.1 生产线总体机械结构设计 |
2.2.2 瓦楞纸箱生产线组成及工作原理 |
2.3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
2.3.1 控制器的选择 |
2.3.2 控制系统的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
3.2 PLC及其扩展模块选型 |
3.2.1 PLC的选型 |
3.2.2 PLC扩展模块 |
3.3 信号检测设备 |
3.3.1 位置检测 |
3.3.2 被包装物体尺寸检测 |
3.4 伺服驱动控制方案设计 |
3.4.1 品牌选择 |
3.4.2 选型方案 |
3.4.3 PLC与伺服驱动器通讯设计 |
3.5 PC机选型 |
3.6 电气控制柜布局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编程平台与控制组态 |
4.1.1 软件配置平台 |
4.1.2 系统硬件的组态 |
4.2 I/O端口分配 |
4.3 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分析 |
4.4 PLC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
4.4.1 自动测量系统程序设计 |
4.4.2 通讯传输程序设计 |
4.4.3 切纸加工系统程序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C人机监控界面设计 |
5.1 PC人机界面的简介 |
5.2 监控界面功能分析 |
5.3 PC机与控制器建立通讯设计 |
5.3.1 与PLC建立连接 |
5.3.2 建立HMI变量 |
5.4 监控界面的设计 |
5.4.1 主界面说明 |
5.4.2 自动测量界面及工单记录设计 |
5.4.3 纸箱加工界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现场测试 |
6.1.1 硬件测试 |
6.1.2 程序测试 |
6.1.3 系统联调 |
6.2 测试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维谛江门分厂配电柜生产线平衡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分析工具简述 |
2.1 生产线平衡相关概念与评价指标 |
2.1.1 生产线平衡相关概念 |
2.1.2 生产线平衡评判指标 |
2.1.3 生产线平衡改善的类型 |
2.2 工业工程 |
2.3 生产线布局理论与方法 |
2.3.1 生产线布局的概念 |
2.3.2 系统布置设计 |
2.4 Flexsim仿真技术相关理论 |
2.4.1 Flexsim仿真软件介绍 |
2.4.2 Flexsim仿真建模的基本步骤 |
2.5 分析工具 |
第三章 维谛江门分厂配电柜装配生产线平衡性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1.1 VERTIV公司概况 |
3.1.2 VERTIV江门分厂概况 |
3.2 VERTIV江门分厂配电柜生产线的现状 |
3.2.1 配电柜产品概况 |
3.2.2 配电柜生产线工艺流程 |
3.2.3 配电柜生产线车间布局 |
3.2.4 装配线作业工位划分 |
3.2.5 产品各单元作业时间分析 |
3.2.6 配电柜装配线平衡情况 |
3.3 维谛江门分厂配电柜装配生产线平衡性工艺分析 |
3.3.1 作业时间测定及确定标准作业时间 |
3.3.2 瓶颈工位分析 |
3.3.3 装配线各工位作业内容及动作分析 |
3.4 配电柜生产线布局分析 |
3.4.1 生产线作业单元物流关系分析 |
3.4.2 物流从至分析 |
3.4.3 物流强度分析 |
3.4.4 作业单元非物流关系分析 |
3.4.5 作业单位综合相关性分析 |
3.5 装配生产线平衡性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3.5.1 工艺程序问题 |
3.5.2 作业条件问题 |
3.5.3 缺乏标准作业程序 |
3.5.4 生产线整体布局问题 |
第四章 配电柜装配生产线平衡优化与保障措施 |
4.1 生产线优化目标与措施 |
4.1.1 生产线优化目标 |
4.1.2 生产线平衡管理优化措施设计步骤 |
4.2 配电柜装配生产线优化与保障措施 |
4.2.1 产品生产工艺程序优化 |
4.2.2 瓶颈工位工序优化 |
4.2.3 模块组件装配支线建立 |
4.2.4 作业管理优化 |
4.2.5 建立标准作业管理 |
4.2.6 作业条件的优化 |
4.3 生产线布局优化 |
4.3.1 生产线布局优化原则 |
4.3.2 布局优化方案设计与选择 |
第五章 配电柜装配线平衡优化措施的Flexsim仿真分析与评估 |
5.1 布局优化方案的理论测算 |
5.2 产线平衡优化实施的理论测算 |
5.3 装配线平衡措施的Flexsim仿真分析 |
5.3.1 仿真模型设计 |
5.3.2 仿真参数设置 |
5.3.3 仿真模型运行 |
5.3.4 仿真模拟有效性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基于S7-1500 PLC的瓦楞纸箱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瓦楞纸箱生产线技术 |
1.2.1 模切压痕技术 |
1.2.2 模切压痕工艺技术分析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瓦楞纸箱生产线方案设计 |
2.1 生产线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系统设计原则 |
2.1.2 生产线需求分析 |
2.2 设备组成及系统工艺流程 |
2.2.1 设备组成 |
2.2.2 工艺流程 |
2.3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3.1 控制器选择 |
2.3.2 控制系统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控制系统整体方案 |
3.2 PLC及外部扩展模块选型 |
3.2.1 PLC选型 |
3.2.2 CPU型号选择 |
3.2.3 PLC外部扩展模块选型 |
3.3 驱动器的选型与设计 |
3.3.1 伺服电机及驱动器选型 |
3.3.2 伺服系统的接线设计 |
3.4 气源与气缸选型 |
3.5 上位机选型 |
3.6 上位机选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配置 |
4.1.1 软件开发平台 |
4.1.2 PLC编程语言 |
4.2 PLC的I/O点及地址分配 |
4.3 控制系统硬件组态 |
4.4 控制系统程序流程图分析 |
4.5 设备控制程序设计 |
4.5.1 选纸工艺程序设计 |
4.5.2 横刀、纵刀控制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 |
5.1 上位机简要介绍 |
5.2 上位机功能分析 |
5.3 WinCC画面设计 |
5.3.1 画面建立连接 |
5.3.2 变量连接 |
5.3.3 画面设计 |
5.4 工单列表的实现 |
5.4.1 配方 |
5.4.2 脚本设计 |
5.4.3 计划任务设定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功能验证 |
6.1 测试方法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2.1 系统功能测试 |
6.2.2 上位机画面测试 |
6.3 故障功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与功能验证 |
7.1 总结 |
7.2 期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机器视觉的水果变尺寸包装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意义和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机器视觉及其研究现状 |
1.2.2 运动控制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2 动态水果图像处理及袋长模型建立 |
2.1 动态水果图像获取及模糊图像产生机理 |
2.2 动态模糊图像恢复 |
2.2.1 模糊图像点扩散函数估算 |
2.2.2 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参数与模糊图像频率域的关系 |
2.2.3 基于改进的Lucy-Richardson模糊图像复原 |
2.3 图像处理 |
2.3.1 图像预处理与阈值分割 |
2.3.2 二值形态学处理 |
2.4 摄像机标定与包装袋长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变尺寸包装多轴运动控制策略 |
3.1 包装控制系统构成 |
3.2 多轴速度控制模型 |
3.2.1 端封切数学模型建立与速度分析 |
3.2.2 辊刀电机速度检测原理 |
3.3 运动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
3.3.1 运动控制系统主电路设计 |
3.3.2 PLC端口设计 |
3.3.3 伺服驱动电路设计 |
3.4 运动控制的实现 |
3.4.1 PLC包络表数据装载 |
3.4.2 多轴系统动作时序 |
3.5 系统动作流程 |
3.6 图像处理与包装运动处理进程 |
3.7 本章小结 |
4 机器视觉包装运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机器视觉包装运动控制系统构成 |
4.2 硬件控制系统布局 |
4.3 系统硬件设计 |
4.3.1 机器视觉模块硬件选型 |
4.3.2 运动控制模块硬件选型 |
4.4 上下位机数据处理 |
4.4.1 上位机数据处理 |
4.4.2 下位机数据处理 |
4.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模糊图像复原处理 |
5.1.1 算法复原图像结果对比 |
5.1.2 水果最大横径尺寸对比 |
5.2 包装实验结果分析与处理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5)基于二维码+RFID技术在核电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核电工程物资管理的现状 |
(一) 核电工程建设特点 |
(二) 核电工程物资的特点 |
(三) 核电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 |
二、二维码+RFID技术 |
(一) 应用思路 |
(二) 应用目标 |
(三) 用户体验需求 |
三、二维码+RFID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
(一) 某核电工程项目示范项目应用 |
(二) 现场物资贮存现状 |
(三) 管理细度 |
(四) 硬件设备配置 |
(五) 二维码+RFID的差异化管理 |
四、二维码+RFID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
(一) 技术优势 |
(二) 技术缺陷 |
五、基于二维码+RFID信息技术成效分析及展望 |
(一) 应用效益 |
(二) 应用展望 |
(6)M公司Stanley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 |
2.1.1 品牌授权 |
2.1.2 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 |
2.2 项目质量管理 |
2.2.1 质量与项目质量 |
2.2.2 质量管理与项目质量管理 |
2.3 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
2.3.1 质量功能展开 |
2.3.2 控制图 |
第3章 M公司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M公司及品牌授权背景简介 |
3.1.1 M公司简介 |
3.1.2 Stanley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简介 |
3.2 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
3.3 品牌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与品牌授权商质量认知存在差异 |
3.3.2 开发策划主观性强 |
3.3.3 设计质量存在缺陷 |
3.3.4 影响质量的异常因素未能及时的发现 |
第4章 M公司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改进及实施效果 |
4.1 缩小与品牌授权商质量认知的差异 |
4.2 运用QFD进行产品开发的质量策划 |
4.3 遵循设计原则保证设计质量 |
4.4 应用控制图发现异常因素 |
4.4.1 小型引擎类工具欧盟尾气排放背景与相关要求的介绍 |
4.4.2 小型引擎类工具排放测试和控制指标 |
4.4.3 控制图在项目试产阶段尾气排放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
4.5 部分实施效果评价 |
第5章 结论与局限 |
5.1 主要工作和贡献 |
5.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件 |
(7)溪华公司工业开关电源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营销策略研究综述 |
2.1 营销策略的研究现状 |
2.2 工业品营销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溪华科技公司概况与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溪华科技公司概况 |
3.2 溪华科技导轨电源营销现状与问题 |
3.3 溪华科技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第四章 溪华科技电源产品的市场分析和定位 |
4.1 市场细分 |
4.2 目标市场选择 |
4.3 客户调研 |
4.4 产品定位 |
第五章 溪华科技电源产品营销策略制定 |
5.1 产品策略 |
5.2 价格策略 |
5.3 促销策略 |
5.4 渠道策略 |
5.5 服务策略 |
第六章 溪华电源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销售团队的架构 |
6.2 营销预算的规划 |
6.3 销售工作流程的改进 |
6.4 企业增值服务的实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港口船舶岸电系统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发展优势 |
1.5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船舶岸电系统平台技术研究 |
2.1 船舶岸电系统的政策分析 |
2.1.1 建设必要性 |
2.1.2 政策法规 |
2.1.3 标准规范 |
2.1.4 建设目标 |
2.2 岸电系统的组成及概述 |
2.2.1 岸上输配电系统 |
2.2.2 船舶岸电转换的系统 |
2.2.3 构成 |
2.2.4 型式 |
2.3 基本原则 |
2.3.1 船舶岸电连接方式 |
2.3.2 核心技术研究 |
2.4 船舶岸电的3种电力传输方式 |
2.4.1 船舶岸电的供电电压 |
2.4.2 船舶岸电功率 |
2.5 船舶岸电系统的配置及需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港口码头岸电容量需求分析 |
3.1 码头情况概述 |
3.1.1 建湖港情况概述 |
3.1.2 大丰港情况概述 |
3.2 港口2014年靠港船舶情况 |
3.2.1 建湖港2014年靠港船舶情况 |
3.2.2 大丰港2014年靠港船舶情况 |
3.3 不同类型码头船舶情况分析 |
3.3.1 建湖港船舶情况分析 |
3.3.2 大丰港船舶情况分析 |
3.4 建湖港、大丰港码头岸电容量分析 |
3.4.1 计算方法 |
3.4.2 建湖港岸电容量分析 |
3.4.3 大丰港岸电容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容量船舶岸电系统技术方案设计分析 |
4.1 小容量船舶岸电系统介绍 |
4.2 建湖港变电所概况 |
4.3 电网供电能力分析 |
4.4 建湖港岸电系统方案设计 |
4.4.1 建设内容 |
4.4.2 主要技术指标 |
4.4.3 总体方案 |
4.4.4 岸电系统布局 |
4.4.5 关键设备 |
4.5 建湖港岸电系统效益分析 |
4.5.1 建湖港岸电系统投资估算 |
4.5.2 建湖港岸电系统效益分析 |
4.5.3 建湖港岸电系统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容量船舶岸电系统技术方案设计分析 |
5.1 大容量船舶岸电系统介绍 |
5.2 大丰港变电所概况 |
5.3 电网供电能力分析 |
5.4 大丰港岸电系统方案设计 |
5.4.1 总论 |
5.4.2 设计范围及内容 |
5.4.3 主要技术指标 |
5.4.4 技术方案 |
5.4.5 关键技术 |
5.5 主要设备 |
5.5.1 编制说明 |
5.5.2 主要设备表 |
5.6 效益分析 |
5.6.1 分析基础和依据 |
5.6.2 经济效益分析 |
5.6.3 社会效益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庄河纳税人学校弱电系统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
第2章 办公楼弱电系统现状和建设目标及其存在的问题 |
2.1 庄河纳税人学校及办公楼系统概况 |
2.2 办公楼弱电系统的现状与建设目标 |
2.3 办公楼弱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庄河纳税人学校弱电系统优化方案 |
3.1 智能化弱电系统优化方案 |
3.2 弱电子系统优化方案 |
3.3 弱电系统配置优化方案 |
3.4 网络设备主要技术优化方案 |
第4章 庄河纳税人学校弱电系统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
4.1 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及承诺 |
4.2 弱电系统优化施工技术的保障 |
4.3 弱电系统优化主要设备的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S公司伺服产品和工业机器人合作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背景 |
1.1.2 中国伺服产品市场背景 |
1.1.3 S公司伺服产品和机器人合作项目的必要性 |
1.2 合作双方介绍 |
1.3 研究现状与分析 |
1.3.1 项目可行性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2 机器人伺服市场可行性研究现状 |
1.3.3 S公司目前现状及分析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2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市场需求分析 |
2.1 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
2.2 伺服系统的市场需求分析 |
2.3 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分析 |
2.4 S公司机器人项目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3.1 机器人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
3.2 伺服系统的竞争环境分析 |
3.3 机器人产品的竞争环境分析 |
3.4 S公司某机器人项目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公司合作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
4.1 合作的动因研究 |
4.2 合作匹配度研究 |
4.3 合作的稳定性策略研究 |
4.4 S公司项目合作可行性分析 |
4.5 S公司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
4.5.1 负载惯量比问题分析 |
4.5.2 机器人点头问题分析 |
4.5.3 机器人抱闸问题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经济分析 |
5.1 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 |
5.2 财务计算和分析 |
5.3 经济评价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攻读硕士学位学位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不间断电源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批量定制型瓦楞纸包装箱生产线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少鹏. 青岛大学, 2021
- [2]维谛江门分厂配电柜生产线平衡管理优化研究[D]. 陈徽明. 兰州大学, 2021
- [3]基于S7-1500 PLC的瓦楞纸箱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D]. 曹洋洋. 青岛大学, 2020(01)
- [4]基于机器视觉的水果变尺寸包装控制系统研究[D]. 王习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1)
- [5]基于二维码+RFID技术在核电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 田微,贺源. 经贸实践, 2018(06)
- [6]M公司Stanley品牌授权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罗映晖. 华东理工大学, 2018(10)
- [7]溪华公司工业开关电源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肖隽. 东华大学, 2017(01)
- [8]港口船舶岸电系统技术方案研究[D]. 左强. 东南大学, 2016(04)
- [9]庄河纳税人学校弱电系统的优化设计[D]. 王也. 吉林大学, 2016(09)
- [10]S公司伺服产品和工业机器人合作项目可行性研究[D]. 黄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