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76例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76例疗效观察

一、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7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诗恒[1](2020)在《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肠炎疾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微致病生物感染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腹部胀满、高热、里急后重、腹泻、大便稀、伴脓血或黏液等,严重者可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由于生活、学习、工作等压力的不断增大,暴饮暴食、酗酒、过食油腻等不良饮食习惯在民众中的日益增多,加上食品卫生问题和滥用抗生素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肠炎类疾病的发生率持续较高。西医治疗肠炎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抗生素,但是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和增强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等问题,而中医治疗肠炎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中的一首经典方剂,目前多用于治疗包括肠炎疾病在内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研究通过检索常用数据库中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旨在对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种类、中医证型、用药规律、用药量、药物加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使用临床试验方法学评价文献的质量,并使用Meta分析评价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相关文献,使用NoteExpress对文献进行管理,使用Excel对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总结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的疾病种类、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药物加味类型和用量、用药方法、疗程、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再选取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Meta分析,以分析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和有效性。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篇,通过筛选,最终纳入135篇文献(RCT试验111篇,非RCT试验24篇),年份范围为1997~2019年,共检索到13种肠炎,纳入6种文献较多的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急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和细菌性痢疾,大部分都为肠道湿热型。共有患者总数为10638例(RCT试验有9089例,其中非RCT试验有1549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的平均治愈率为41.32%,平均有效率为93.37%,西医治疗平均治愈率为22.37%,平均有效率为82.84%,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共有247例不良反应事件,葛根芩连汤有59例,西医治疗有188例,葛根芩连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安全性优于西医治疗,特别指出的是葛根芩连汤治疗的乏力症状多于西医治疗,需引起重视。用药情况方面,成人用量范围为葛根3~40g,黄芩5~30g,黄连3~30g,炙甘草2~30g,儿童用量范围为葛根5~15g,黄芩4~12g,黄连3~15g,炙甘草3~6g,成人用量范围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范围,儿童的用量范围除黄连外基本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之内,成人和儿童用药量均小于《伤寒论》中的用量范围。药物加味上,使用最多的三大类是健脾祛湿药、理气药和养血调经药,与中医证型和临床症状基一致。Meta分析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或者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肠炎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受制于文献数量和质量,本研究结果还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去进一步验证。

牟春燕[2](2018)在《150例确诊伤寒及副伤寒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感染科近5年伤寒及副伤寒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确诊为伤寒及副伤寒的150例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年来临床诊断沙门菌感染1243例,分离到150株沙门菌,阳性率为12.1%。其中伤寒沙门菌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36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2.流行病学特征:时间分布:2013-2017年收治例数分别为:71例,27例,25例,16例,11例,逐年下降;1-12月病例数分别为:8例,3例,4例,6例,25 例 23例,21例,20例,15例,13例,7例,5例,全年均有流行,集中分布在5-10月份。人间分布:男性91例,女性59例,男:女为1.54:1;0-6岁4例、7-17岁18例、18-40岁98例、41-65岁29例、66岁以后1例,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1岁,平均年龄30.24 ±13.10岁,发病年龄集中在18-40岁;其中职员48例(占32%),学生36例(占24%),无业33例(占22%),农民16例(占10.7%),个体户7例(占4.7%)、工人6例(占4%)、儿童4例(占2.7%)。空间分布:昆明市112例、曲靖市15例、红河州6例、昭通市4例、楚雄州3例、玉溪市2例、普洱市2例、外省2例、保山市1例、大理州1例、瑞丽市1例、丽江市1例。3.临床特征:主要症状:发热150例(占100%),伴头痛51例(占34%)、伴消化道症状50例(占33.3%)、伴肌肉酸痛27例(占18%)、伴咳嗽咳痰12例(占8%)、伴头晕5例(占3.3%);主要体征:最常见的是脾肿大有82例(54.7%),其次是伤寒舌14例(9.3%)和肝肿大10例(6.7%),表情淡漠仅2例(1.3%)。其中发热以高热为主,80.6%患者体温高峰在39.0℃以上,热型多呈不规则热。辅助检查:EO消失102例(占68%),EO降低31例(占20.7%),ALT和(或)AST升高98例(占65.3%),尿蛋白阳性43例(28.7%),FOBT试验阳性 59 例(占 39.3%);CRP 升高<100mg/L 的有 115 例,占 85.2%,PCT升高29例(占23.6%),ESR升高75例(占81.5%),WBC降低42例(占28%),WBC正常107例(占71.3%);130例行肥达试验检测的患者阳性的有36例(占27.7%),阳性率在病程第7天为25.5%,第2周为26.5%,第3周为27.8%,第4周为66.7%,第5周为28.6%,第6周检测1例为阴性,第7周检阳性率100%。4.病原分离及药敏结果:伤寒沙门菌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36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药敏分析结果:敏感抗生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中介抗生素排名第一的是环丙沙星,耐药抗生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萘啶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唑啉。多药耐药率3.3%(5/150),多药耐药组合为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2例,氨基糖苷类、呋喃类1例,磺胺类、氯霉素类1例,磺胺类、第三代头孢菌素1例。5.并发症:105例出现并发症,中毒性肝炎98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肠出血1例。6.治疗:最常用的的经验性抗感染方案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第三代头孢菌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和多药耐药病例,确诊后根据药敏结果用药100%有效。[结论]1.2013-2017年我院收治的伤寒及副伤寒病例数呈下降趋势。2.发病季节以5-10月份为主,发病以男性为主,年龄多集中在18-40岁,职员和学生是主要发病人群。3.发热、头痛及消化道症状是我院伤寒及副伤寒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发热为主,半数病人伴脾肿大,部分伴伤寒舌、肝肿大;常见的并发症是中毒性肝炎,急性支气管炎少见,严重的并发症肠出血更少见。4.与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不同,沙门菌感染者的CRP和PCT仅轻-中度升高。5.本组确诊的伤寒及副伤寒肥达试验阳性率不高,仅27.7%。6.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为本研究中的最常见菌群。7.敏感抗生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为本地区伤寒及副伤寒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

王美泽[3](2011)在《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伤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随访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完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4例(10.2%)和5例(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复发病例。结论头孢他啶治疗伤寒疗效确定,患者康复快,安全性高,可供临床推广使用。

张艳梅,牛英,张宏丽[4](2010)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甲型副伤寒是昆明地区夏季常见多发病,喹诺酮类抗菌素由于具有价廉、安全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目前已成为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用药[1]。甲磺酸帕珠沙星是新型喹诺酮类

周东辉[5](2010)在《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耐药性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大理地区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以及blαTEM-lD型耐药基因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方法:(1)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种收集、鉴定及产酶株的定性检测:从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大理州医院、大理市第一医院选取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至少对1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鉴定到种。然后用头孢哨噻吩滤纸片法(nitrocefin test)对每株细菌检测是否为产β-内酰胺酶菌株。每株菌试验以后转种于盛有羊血的2ml EP管中孵育16~20小时后置于-70℃冰箱保存备用。(2)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MIC法(微量稀释法)对耐药菌选用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多重耐药情况、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及何种菌株为主。(3)blαTEM-lD耐药基因检测(PCR法):提取耐药菌株中的质粒DNA,设计好引物,扩增目标DNA,用琼脂糖电泳,用Mark标记量出扩增子的大小(bp的长度),标准PCR扩增再用琼脂糖电泳分析扩增子的大小,以检测是否含有blαTEM-lD耐药基因。并统计blαTEM-lD耐药基因的比率。(4)所致感染性疾病:查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标本来源、细菌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本组试验肠杆菌科细菌有埃希菌属64株(全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41株(肺克39株、产酸克2株),肠杆菌属16株(聚团肠4株、产气肠1株),沙雷菌属8株(液化沙7株、粘质沙1株),沙门菌属3株(甲型副伤寒杆菌2株、伤寒杆菌1株),志贺菌属2株(福氏志贺菌2株),变形杆菌属1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摩根菌属1株(摩氏摩根菌1株),耶尔森菌属1株(结肠耶尔森氏菌1株)。9个菌属、14个菌种,共137株。缺乏枸橼酸杆菌属标本。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其次是克雷伯菌。大理学院附属医院52株、大理州医院33株、大理市第一医院52株。β-内酰胺酶检测均呈阳性(红色)反应,均为产酶株。(2)本次试验多重耐药严重,二重以上耐药占88.7%。由高到低依次为:三重耐药19.0%、二重耐药18.2%、五重耐药14.6%、六重耐药12.4%、四重耐药11.7%、七重耐药11.7%、八重耐药1株,占0.7%。三重耐药最严重,八重耐药最少。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不同,氨苄西林与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在本地区已不宜使用。泰能耐药率较低,在本地区仍然有效。其它5种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但在进行药敏试验后选择性使用仍然有效。(3)本组试验blaTEM-1D型耐药基因阳性62株,比率为45.3%(62/137)。其中大肠埃希菌31株,比率为22.7%(31/137);肺炎克雷伯菌18株,比率为13.2%(18/137)。其它较少。blαTEM-lD型耐药基因在本地区各家医院间存在水平传播和医院内垂直传播。(4)本次试验标本来源广泛,痰、尿、粪、血液、脓液、体表分泌物、胆汁、腹水、胸水、脑脊液、静脉导管、咽拭子等。标本来源主要以痰(43.1%)、尿(20.4%)为主,主要导致呼吸(51.8%)、泌尿(20.4%)系统感染,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46.7%)、克雷伯菌(29.9%)。导致血液感染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肺炎克雷伯菌,创伤和外科感染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消化道感染为炎克雷伯菌、福氏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沙雷菌。尿路感染主要是大肠埃希菌。本次试验肠杆菌科细菌与各临床科室关系密切,但主要是呼吸内科、ICU、泌尿内科、普外科等。呼吸内科以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泌尿内科以大肠埃希菌为主;ICU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为主,主要的原因是该科患者病情危重、机体免疫力低下、使用呼吸机、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引起感染。普外科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主要为化脓性感染。本次试验的另一个特点是:1.变形杆菌、摩根杆菌常导致泌尿道感染,结肠耶尔森菌为消化道感染的病原体,本组实验却发现奇异变形杆菌、摩氏摩根杆菌、结肠耶尔森菌各1株引起呼吸道感染,较少见。2.克雷伯菌常引起呼吸道、泌尿道和创伤感染,沙雷菌常引起肺炎、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和外科术后感染,本组实验也发现克雷伯菌2株、沙雷菌1株引起消化道感染,情况少见。因病例数量少,故未作进一步分析。

詹宝丰,陆彤光[6](2009)在《98例乙型副伤寒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和分析乙型副伤寒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间收治的98例乙型副伤寒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98例经细菌学培养,确诊为乙型副伤寒。经选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氯霉素、氟哌酸等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诊断副伤寒需要有血培养和骨髓培养的阳性结果,乙型副伤寒对多种药物敏感,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疗效、费用等因素,建议首选喹诺酮类,次选头孢类,合并肺部感染者可两类药物联用。

莫亚艳,后金,杨燕[7](2009)在《加替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30例》文中指出甲型副伤寒是甲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本院于2008年5月至10月采用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德阳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甲型副伤寒30例,并与同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例进行

李文全,康涛[8](2009)在《甲型副伤寒89例临床表现与药敏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为临床诊断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89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液及骨髓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药敏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9例患者均有发热,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50%有转氨酶升高、对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尤其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三代(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氯霉素敏感率大于90%,其中,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敏感率为100%,平均疗程10d,平均退热时间5.4d。结论:甲型副伤寒以发热为主,对多种药物敏感,考虑药物副作用、疗效、费用等因素,建议首选喹诺酮类,次选头孢类,合并肺部感染者可二者联用。

冯舜,汪红蕾[9](2009)在《几种抗生素治疗甲型副伤寒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几种抗生素治疗甲型副伤寒的疗效。方法分析16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给予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以及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噻肟治疗。结果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噻肟优于单用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结论治疗甲型副伤寒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孕妇和儿童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尽早联合用药。

唐红英,朱幸芳,茹仁萍[10](2005)在《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用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左氧氟沙星治疗组患者和19例洛美沙星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体温、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做血培养及免疫学检查。结果:左氧氟沙星用药5~7d内可见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血培养未见活菌生长,免疫学检查阴性。结论: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甲型副伤寒,疗效与洛美沙星相近。

二、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7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7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前言
1 葛根芩连汤概述
    1.1 方证概述
    1.2 用量和用法
    1.3 组成和方解
        1.3.1 方剂组成
        1.3.2 方解
    1.4 现代药理研究
        1.4.1 退热作用
        1.4.2 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1.4.3 解痉、抑制胃肠运动作用
        1.4.4 抗炎、化痰、止渴、清热作用
        1.4.5 增强免疫力作用
        1.4.6 抗缺氧作用
    1.5 肠炎疾病简述
        1.5.1 放射性直肠炎
        1.5.2 急性肠炎
        1.5.3 溃疡性结肠炎
        1.5.4 慢性结肠炎
        1.5.5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1.5.6 细菌性痢疾
2 临床文献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纳入和整理
        2.1.2 数据分析
        2.1.3 文献的检索和纳入
        2.1.4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1.5 文献整理
        2.1.6 文献质量评价
        2.1.7 文献要素分析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过程
        2.3.1 检索策略
        2.3.2 文献数量统计
        2.3.3 文献要素录入
        2.3.4 文献要素处理
    2.4 研究结果
        2.4.1 文献年份
        2.4.2 文献类型
        2.4.3 文献分布地区
        2.4.4 肠炎类型
        2.4.5 医院级别
        2.4.6 患者信息
        2.4.7 诊断标准
        2.4.8 疗效标准和分级
        2.4.9 干预措施
        2.4.10 中医证型
        2.4.11 临床症状
        2.4.12 用药情况
        2.4.13 临床疗效
        2.4.14 安全性
        2.4.15 文献质量评价
        2.4.16 疾病分类论述
3 葛根岑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1 葛根芩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1.1 资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Meta分析
        3.1.4 讨论
        3.1.5 结论
4 讨论
    4.1 文献研究情况总结
        4.1.1 文献的一般情况总结
        4.1.2 文献质量总结
        4.1.3 用药情况总结
        4.1.4 临床疗效
        4.1.5 安全性
        4.1.6 Meta分析结果总结
    4.2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4.2.1 存在的问题
        4.2.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2)150例确诊伤寒及副伤寒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2.2 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
    2.3 不良反应
    2.4 随访
3 讨 论

(4)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方法:
结果
不良反应:
讨论

(5)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耐药性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收集鉴定及产酶株特殊耐药表型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BlaTEM-1D型耐药基因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与感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1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98例乙型副伤寒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3.1 细菌来源
        1.3.2 抗菌药物
        1.3.3 药物敏感测定
    1.4 并发症
2 结果
3 讨论

(7)加替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疗效判断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8)甲型副伤寒89例临床表现与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并发症发生情况
2 药敏分析
    2.1 细菌来源
    2.2 抗菌药物
    2.3 药物敏感测定
3 讨论

四、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7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D]. 王诗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150例确诊伤寒及副伤寒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D]. 牟春燕.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1)
  • [3]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比较[J]. 王美泽. 广西医学, 2011(09)
  • [4]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疗效观察[J]. 张艳梅,牛英,张宏丽. 云南医药, 2010(04)
  • [5]肠杆菌科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耐药性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研究[D]. 周东辉. 大理学院, 2010(03)
  • [6]98例乙型副伤寒的临床分析[J]. 詹宝丰,陆彤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09(36)
  • [7]加替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30例[J]. 莫亚艳,后金,杨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12)
  • [8]甲型副伤寒89例临床表现与药敏分析[J]. 李文全,康涛. 中国医药导报, 2009(22)
  • [9]几种抗生素治疗甲型副伤寒疗效观察[J]. 冯舜,汪红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09(07)
  • [10]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用药分析[J]. 唐红英,朱幸芳,茹仁萍. 抗感染药学, 2005(04)

标签:;  ;  ;  ;  ;  

左氧氟沙星治疗甲型副伤寒76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