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揭晓(论文文献综述)
郎伟[1](2018)在《2016年宁夏小说创作年表》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宁夏小说创作的总体态势相对平稳。马金莲以中短篇小说集《长河》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个奖项的获得,表明宁夏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依然在中国文坛具有美好声誉。李进祥创作的中篇小说《二手房》对进城农民工的心灵世界有传神的状绘,显示了他在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新开拓。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将她的全民公益大讲堂的首课放在宁夏西吉,可以看作中国作协对宁夏文学沃土的格外珍视。"文学朔方"微信平台终于开通,宁夏本土的文学杂志与读者的沟通有了便捷的新路径。年底召开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宁夏多民族文学创作研讨会",既是对以往宁夏文学创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宁夏文学创作美丽前景的新期待。
邢丽凤[2](2016)在《新世纪文学编年纪事(二〇〇八-二〇一〇)》文中研究表明二〇〇八年一月四日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揭晓,周晓枫、戴来、谢有顺、温亚军、石舒清、郑小琼、张者七位青年作家获奖。八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文艺报》联合主办的"文艺作品中的国家形象"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者对如何运用文艺作品塑造怎样的国家形象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王鹏[3](2014)在《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 ——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文中提出文学评奖是文学价值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文学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评奖制度的建构总是与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文化政策、文学场域内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展开的大规模文学评奖实践活动密不可分。自“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首次以制度化的形式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正式确立以来,以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已经成为了 20世纪中国文学制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文学评奖的动态化发展和评奖制度建构自身的缺陷,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研究始终没能摆脱视角狭窄、对象单一、系统研究相对匮乏的格局和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的研究倾向。本论文以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重回历史现场”的姿态,在深入挖掘评奖史料、展开理论思辨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野伸向整个20世纪的文学评奖活动之中,既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历史源起”研究的诸多学术空白,又在质疑学界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理论偏误进行了“纠偏”;既对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演进、修正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对这种变化背后凸显的、文学场域内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博弈、此消彼长进行了富有建构性的研究,同时,对因此而形成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主导原则、审美偏向、制度性缺陷等从学理上给予了必要的辨析。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前制度设计”: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历史源起。本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文学评奖的三种机制、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评奖的制度构想、“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重要收获等三个方面入手,力图找寻中国现代、“十七年”时期文学评奖与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之间的关联性。(1)中国现代文学评奖的三种机制。本节在打破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地域区隔”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评奖中民间奖励机制、文艺组织奖励机制、个人资助机制的丰富实践进行系统、翔实论述的同时,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未能真正形成评奖制度、国家共识的个中缘由进行了理论阐明。(2)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评奖的制度构想。本节通过对《文艺报》试刊号第1-13期的搜集、整理、研读,从“无果而终”的构想和“广开言路”的求索两个方面入手,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鲜为人知的学术“盲点”——与第一次文代会同时进行的“文艺作品评选活动”展开论述,扭转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中认识偏误的同时,填补了新中国文艺体制研究的一个空白。(3)“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重要收获。本节主要通过“墙外花开”、“墙内凋敝”两种截然对立的景象,既肯定了中国当代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性影响”,又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学评奖作为“十七年”时期文学批评的一种陪衬,始终未能建构起制度化的文学价值评判方式。第二章,现代化诉求: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确立。本章主要从新时期文学体制的重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创立两个方面,在丰富翔实的史料钩吊中,深入探寻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与新时期国家全新的现代性文化想象和文化意志之间;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生动活泼的文艺局面,缓和文艺界内部分歧之间;与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合法性论证之间的密切联系。(1)新时期文学体制的重构。本节以新时期文学体制重构为突破口,进一步挖掘了文学组织恢复、文学刊物复刊、文艺政策调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所起的重要作用。(2)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创立。本节以“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的开创性意义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的相继创立为核心,从创设缘由、制度设想、实践操作、意义价值等角度入手,对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通向文学现代性并兼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确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透析。其中,对“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创立”的系统性研究、对“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从《设想》到《启事》以及评选中“三次篇目调整全过程”背后复杂机制成因的探求是本章力求有所突破的“难题”。第三章,介入式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演进。本章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革新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遭遇“拐点”两个方面入手,运用数据统计学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演进轨迹进行了系统的阐明。(1)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革新。本节主要通过奖项设置、评委组成、评选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制度性变化,对中国作家协会以介入性探索的方式改革文学评奖制度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拐点”。本节主要通过对“非文学因素”的介入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学评奖制度遭遇“拐点”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既对评奖制度屡遭僭越进行学理批评,又对评奖审美范式发生的可喜变化持以肯定。尤其是对第九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7-1988)、第五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1988)合法性地位的认识、辨析上所作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扭转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认识偏误的作用。第四章,话语权博弈: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修正。本章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困局、格局、变局三个维度着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修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1)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困局。本节主要从公共生态与自身存在两个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困局的出现进行了学理思辨。(2)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格局。本节以20世纪90年代的“评奖热”为出发点,对官方政府奖、文学传媒奖、民间机构奖等多元文学评价主体共同构筑的文学价值评判新体系作出宏观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判断。对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核心的全国性文学评奖中凸显出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文学自主性、文学精英话语与读者大众趣味、市场资本话语与文学独立性等评价元素之间的相互博弈进行了富有理论思辨的界说。(3)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变局。本节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选条例》的细致比较中,对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修正过程中奖项设置与干预机制、评奖标准与调节机制、评奖运作与创新机制、评奖纪律与回避机制的利弊作出了一分为二的判断。
邢丽凤[4](2013)在《新世纪文学编年纪事(二〇〇五-二〇〇七)》文中研究表明二〇〇五年一月二日首届"全球华文青春写作大赛"在京举行颁奖仪式,一批"八〇后"的青春作家,给包括"九〇后"在内的一批青少年文学新人颁发了"自由写作类特别大奖"等奖项,使在中国文坛延烧已久的青少年写作话题再次升温。同时启动第二届"全球华文青春写作大赛",截稿日期为八月三十一日。十二日鲁迅文学院第四届高级研讨班(少数民族中青年作家班)举行结业典礼。十二日"二十一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二〇〇三"作品评选揭晓,以俄罗斯文学泰斗瓦·拉斯普京为首的六位外国作家以"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异国风情"获此殊荣。
乔燕冰[5](2013)在《挺立潮头开新风》文中研究指明◎奖优励先,针砭时弊,坚守文艺批评评奖标准,树立文艺追求与时代精神的“风向标”。 ◎培育新人,聘请专家、广采博纳,吹响中国文艺评论人才队伍的“集结号”。 ◎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为主阵地,打造遍及全国的文艺评论阵地的“强版图”。 ◎成立?
邢丽凤[6](2013)在《新世纪文学编年纪事(二〇〇一-二〇〇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〇〇一年一月一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人民日报元旦献辞》,迎接新世纪,倡议"以新的奋斗、新的创造、新的成就迈进新的世纪,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六日作家西戎因病在太原逝世,终年七十九岁。西戎原名席诚正,与马烽合作所着的《吕梁英雄传》是解放区第一部长篇小说,曾长期担任《火花》和《汾水》文学杂志的主编。十五日至二月十五日图书文化网站www.book321.com与台海出版社联手举办"孤篇自荐"网上竞猜活动,从五十名候选的当代作家
艺[7](2008)在《乔德文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中认为"第六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于2007年11月28日在京揭晓,并于同年12月4日至5日在广州举行颁奖大会。我省着名戏剧理论家、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乔德文先生发表在《艺海》的文章《英雄血,为谁流下咸阳去?》荣获二等奖,在戏剧类获得此等奖项仅有的三篇文章中名列第二。
白烨,何鹏[8](2008)在《2007年文坛大事记(下)》文中研究表明7月"文艺评论和媒体文艺传播"研究生班开班。7月6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文艺评论和媒体文艺传播"研究生班开班仪式、"文艺评论和媒体文艺传播现状与对策研讨会"同天在华东师大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京、沪两地文学评论家,
李润霞,伦丹,刘瑶[9](2007)在《2005-2006年新诗纪事》文中研究表明说明:1.《2005—2006年新诗纪事》所记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内发生的有关诗歌活动、诗歌现象、诗歌创作、诗集出版、诗歌会议、诗刊发布等与诗歌有关的史事,地域主要以中国大陆为主,也涵盖台
李润霞,伦丹,刘瑶[10](2007)在《2005-2006年新诗纪事》文中认为说明:1.《2005—2006年新诗纪事》所记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内发生的有关诗歌活动、诗歌现象、诗歌创作、诗集出版、诗歌会议、诗刊发布等与诗歌有关的史事,地域主要以中国大陆为主,也涵盖台
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揭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揭晓(论文提纲范文)
(1)2016年宁夏小说创作年表(论文提纲范文)
一月份 |
二月份 |
三月份 |
四月份 |
五月份 |
六月份 |
七月份 |
八月份 |
九月份 |
十月份 |
十一月份 |
十二月 |
(2)新世纪文学编年纪事(二〇〇八-二〇一〇)(论文提纲范文)
二〇〇八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二〇〇九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二〇一〇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3)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 ——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制度与文学制度研究 |
二、文学评奖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 |
三、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四、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与基本设计 |
第一章 “前制度设计”: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历史源起 |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评奖的三种机制 |
一、民间奖励机制的形成 |
二、文艺组织奖励机制的发挥 |
三、个人资助机制的产生 |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评奖的制度构想 |
一、“无果而终”的构想 |
二、“广开言路”的求索 |
第三节 “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重要收获 |
一、“墙外开花” |
二、“墙内凋敝” |
第二章 现代化诉求: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确立 |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体制的重构 |
一、文学组织的恢复 |
二、文学刊物的复刊 |
三、文艺政策的调整 |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创立 |
一、“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的开创性意义 |
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创立 |
三、茅盾文学奖的创立 |
四、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初步建立 |
第三章 介入式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演进 |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革新 |
一、奖项设置的扩容与新创 |
二、评委组成的专业化与年轻化改革 |
三、评选机制的革新与奖评机制的形成 |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拐点” |
一、制度“拐点”出现的缘由 |
二、被僭越的评奖制度 |
三、“反向”的艺术高峰 |
第四章 话语权博弈: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修正 |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困局 |
一、公共生态与制度危机 |
二、自身存在与制度危机 |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格局 |
一、多元评价主体的共生 |
二、多元评价标准的交锋 |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变局 |
一、奖项设置与干预机制 |
二、评奖标准与调节机制 |
三、评奖运作与创新机制 |
四、评奖纪律与回避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新世纪文学编年纪事(二〇〇五-二〇〇七)(论文提纲范文)
二〇〇五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二〇〇六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二〇〇七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6)新世纪文学编年纪事(二〇〇一-二〇〇四)(论文提纲范文)
二〇〇一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二〇〇二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二〇〇三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二〇〇四年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四、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揭晓(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年宁夏小说创作年表[J]. 郎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8(09)
- [2]新世纪文学编年纪事(二〇〇八-二〇一〇)[J]. 邢丽凤. 东吴学术, 2016(06)
- [3]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 ——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D]. 王鹏. 南京大学, 2014(05)
- [4]新世纪文学编年纪事(二〇〇五-二〇〇七)[J]. 邢丽凤. 东吴学术, 2013(06)
- [5]挺立潮头开新风[N]. 乔燕冰. 中国艺术报, 2013
- [6]新世纪文学编年纪事(二〇〇一-二〇〇四)[J]. 邢丽凤. 东吴学术, 2013(04)
- [7]乔德文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J]. 艺. 艺海, 2008(03)
- [8]2007年文坛大事记(下)[J]. 白烨,何鹏. 报告文学, 2008(02)
- [9]2005-2006年新诗纪事[J]. 李润霞,伦丹,刘瑶.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7(00)
- [10]2005-2006年新诗纪事[J]. 李润霞,伦丹,刘瑶.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