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双层台车柜的研制

10kV双层台车柜的研制

一、10kV双层手车柜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庞日成[1](2021)在《110kV达旗开发区变电站改造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网深刻地影响着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作为电网的核心部分,变电站是发电厂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桥梁,主要作用是汇聚和分配电能,是电力系统中的电能集散站,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与经济运行。110kV达旗开发区变电站坐落于达拉特旗开发区,是一座区域型变电站,承担着向开发区工厂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供电的重要任务。其2号主变压器低压侧及配套设备按20kV电压等级设置,目前20kV供电线路与其他线路不能互联,已成供电孤岛,导致供电可靠性低,同时还存在变压器风冷系统老化严重、损耗高、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为了提高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本文对该变电站进行改造设计,将变压器低压侧由20kV改为10kV,对变压器风冷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主变压器冷却方式由强迫油循环风冷改造为自然风冷,通过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实现低压侧设备的选型设计。同时为提高10kV母线抵御弧光短路危害能力,保护人身及设备安全,对低压侧母线加装母线弧光保护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按照本文设计,110kV达旗开发区变电站改造工程已于2019年9月顺利完工,有效地提升了开发区变电站的供电能力,解决了开发区变电站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为达拉特旗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自投运以来,所有设备均运行安全稳定,供电质量合格,功率因数满足要求。

吕立群[2](2019)在《基于Fluent的10kV开关柜温度场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压开关柜作为电网中使用极为广泛的开关设备,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每年由于发热问题而引发的故障占开关柜总故障数量的一半以上,严重影响了人民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因此,分析开关柜温度场,降低开关设备温升,不断提高开关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成为电网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温升试验测得的温升数据虽然相对准确,但是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仿真出开关柜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而改进对高压开关柜的设计,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将型号为KYN28A-12的10kV开关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FD仿真软件Fluent对其温升和散热问题进行仿真研究。首先利用GAMBIT软件建立开关柜的三维简化模型,分别对母线室、断路器室、电缆室及仪表室中各元件进行网格划分,并设置边界条件;然后就全封闭、自然通风及强制通风三种情况进行温度场仿真;最后分析进风口风速、位置、面积等因素对开关柜温升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封闭条件下,开关柜中母排与断路器连接处最高温升值超过允许温升范围;在自然通风(风速为3m/s)情况下,开关柜内最高温升值较封闭情况下显着下降,而当继续增大风速时,最高温升值有所下降,但幅度不明显;对导体之间的接触面进行相应处理以降低接触电阻,可以显着降低元件的发热量;进风口设置在开关柜顶部,出风口设置在下部,以及增大进出风口面积等设计方案都可以增强开关柜的散热效果。

刘铁[3](2017)在《无线智能开关站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大型工矿企业和国防工程的专用线铁路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之一,其接触网的供电安全可靠,直接影响行车。在专用线与干线铁路的接触网连接处设置“智能开关”,对快速诊断和切除专用线接触网故障,保障干线铁路正常运营,意义重大。由于现有的供电线路故障诊断不完善,例如:不能够辨识瞬时与永久性故障等原因,采用现有技术不能够实现“智能开关”的功效,不仅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没有相关的工程探索。为此,本文在理论和工程上研究了这样的“智能开关”,研究成果可以为新建铁路和既有铁路改造工程的设计、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本文基于智能电器定义和专用线铁路供电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智能开关站的技术要求,详细地阐述开关站的设计内容,包括开关站的一次主接线、箱体结构、断路器、自动化测控系统、工作电源,电磁兼容与接地等。针对开关站检修期间要保证专用线铁路不间断供电的特殊要求,研制了新型三位隔离开关。为实现对接触网故障的智能诊断,分析变电所和开关站故障跳闸过程,依据故障电压电流的物理机理,建立等值电路,研究故障性质辨识的新算法。发现瞬时性故障辨识是关键,其暂态残压按指数规律衰减,而且衰减曲线有2个时间常数,即:衰减曲线存在拐点。基于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故障性质的智能辨识判据。为检验理论研究成果,在专用线铁路的接触网上进行了试验。试验创造了用接地导线串联保险丝模拟瞬时性故障的新方法。试验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比对表明:在暂态残压的拐点时刻,两者相对误差仅为1.5%。试验结果证明了研究理论的正确性,新算法具有工程应用价值。针对专用线铁路用电负荷超载问题,提出自动控制的新策略是:对负荷临时超载进行提示性跳闸警告,依靠自动重合闸技术立即恢复供电;对负荷持续超载实行惩罚性断电。建立负荷电流模型,推导负荷电流计算公式,采用神经网络BP算法,控制检测信号与样本的误差为5%,在实际工程中验证了新策略的可行性。为保障开关站的真空断路器安全运行,基于现有传感器技术,设计和实施了反映真空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的在线监测。分析合闸与分闸的物理过程,确定了合闸与分闸的开始时刻和换位点时刻,并提出了合闸与分闸速度的牛顿插值差分算法。在实验室让实际的ZN-27.5型手车式真空断路器一次回路带上27.5kV高压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能够对真空断路器的机械与电气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参照技术规程要求、出厂试验数据和历史运行数据,提出了真空断路器的智能预警策略。分析开关站的无线通信技术需求,提出了开关站无线通信的6条技术要求。为保障GSM网络通信可靠,提出采用小波分解和重构的加密算法,推导了小波分解重构公式和程序流程。针对电力机车或动车的弓网电磁噪声影响无线通信的问题,考虑到电力机车实际运行中弓网非离线状态才是弓网运行的绝大部分情况。本文运用工程电磁场理论,基于弓网接触点邻域空间放电会产生等离子体,建立了电磁辐射天线阵模型,推导了弓网非离线电磁辐射的场强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参数进行了仿真。为验证算法的正确性,采用场强测量仪对电力机车和动车的受电弓在非离线状态下取流产生的电磁噪声辐射进行了实测。在距离铁路中心线5m6m之外的区域中,实测结果与仿真计算值相当吻合。将上述研究的理论与实测总结的规律,应用到研制的智能开关站中,进行了工程实践,几年的运行效果表明:解决了现场需要,达到了研究目标。

张蓉[4](2016)在《变电站老站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上海电网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投运了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西郊站,随着近20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上海已建成投运117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形成了典型的特大型城市电网主网架;但随着一些如西郊、蕴藻浜等投运时间超过20年的中心城区变电站逐渐暴露出设备可靠性低、土建老化严重、网架结构不合理及变送电能力与负荷增长不匹配等诸多问题,对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需要结合电网结构优化来进行彻底有序改造。本文通过对蕴藻浜老站改造工程的全过程实例分析,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及工程实践经验,归纳了变电站老站不停电改造的合理流程;研究了变电站老站改造过程中的不停电遥控验证试验技术,提出了不停电遥控试验的改进方法;详细分析了老站改造过程中的接地网变化,提出了接地网改造的优化方案;结合蕴藻浜老站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提炼出老站改造的典型经验和典型改造流程。本文可以为今后的老站改造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达到改造全过程可控、能控、在控的目标;改造期间对电网影响最小、停电时间最短,改造后新站供电可靠性高、输送容量大、故障自愈能力强、环境融合度高的现代化变电站。

胡松[5](2015)在《110千伏变电站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电网日益复杂和强大,对电网设计和电力设备选型的要求也愈来愈高。110kV变电站是地区重要变电所,是当前电网发展形势下重点发展的配电网网架中的最重要一环,因此结合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而进行110千伏变电站设计与实现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标准化价值和推广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110千伏变电站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在总结其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的要求,提出了本次变电站的设计目标。其次系统介绍了110kV常规变电站的电气设计,对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监控功能、继电保护装置.变电站的主控及交直流系统等其它相关设备等做了详细分析与研究;再次通过短路电流、负荷电流等计算校核,验证了该变电站设计的理论基础;最后再通过应用实例,结合当地配电网规划——110千伏响港变的设计与实现,并通过计算校核,进行了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关键参数的定型。

李富强[6](2014)在《五防系统在宁波电业局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电气误操作事故在给电网安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甚至会造成整个电网的崩溃。世界历史上的几次大停电事故充分印证了这一事实。在对历年电力系统中发生的重大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后,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电气设备上存在的防误功能缺陷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设计应用电气设备的防误闭锁系统防止此类事故不再重演已成为一个亟需探讨的课题。本论文对防误闭锁系统在宁波电业局中的应用加以研究。首先介绍了防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背景和研究意义,同时对国网公司防误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说明了开展变电站防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研究分析了机械防误闭锁系统、电气防误闭锁系统和微机防误系统在宁波电业局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各种类型的防误闭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给出了改进建议和措施。本论文还对变电站内压板的防误操作、智能变电站防误操作进行了研究。对一个压板防误操作系统的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个运行变电站经过升级改造具备压板防误操作功能的应用解决方案。针对智能变电站,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SCD模型的在线防误系统设计,利用智能变电站SCD模型文件,根据变电站高压设备网络拓扑结构,进行防止电气误操作逻辑判断,有着运行可靠,扩展性好,维护简单等优点。

曾振兴[7](2013)在《10kV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发展,企业和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视,变电站的设计与建设也日益典型化,全封闭式高压开关柜已广泛应用于220kV及110kV变电站的10kV供电系统。可以说,10kV高压开关柜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对用户的可靠供电。根据统计,变电站设备运行中发现的缺陷,与温度有关的占了80%以上。而现场的高压开关柜经过不断的发展,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柜体空间变小,负荷电流增大,柜体内部的设备发热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受制于设备结构,已不适用于现行的工作要求。为了保障电网和设备的安全,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测量手段,以实现对全封式高压开关柜内部设备的实时温度监测。本文通过介绍江门110kV马坦站10kV大电流刀闸发热缺陷的综合处理情况,引出在线测温技术。通过介绍高压开关柜在线测温技术现状,综合比较了当前高压开关柜的测温方式,发现在10kV高压开关柜采用无线测温技术来进行高压柜的在线温度监测具有技术优势。于是对采用的无线测温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原理、作用、系统构成、现场安装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接着以110kV马坦站10kV高压开关柜在线测温项目为背景,介绍了无线测温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工程实践证明了无线测温系统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为进一步加强对无线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还分析比较了集中式无线有源测温系统和分散式无线无源测温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区别,验证了集中式无线有源测温系统有更好的应用前景。论文最后对无线测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本文研究应用的无线有源测温系统具有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性高、安装方便、施工量小的特点,能较好地适应现场需求,可广泛应用于10kV高压开关柜,实现在线温度监测与预警,预防电网及设备事故。

王卫公,曹祎,周珺,任晓临,沈华,杜卫华,王卉[8](2012)在《10kV整体式电能计量柜的设计》文中指出在分析10 kV电能计量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设计的10 kV整体式电能计量柜的结构、一次接线方案、安全联锁装置及技术参数。传统更换TA高压熔丝方法有很多缺点,提出了一种不停电更换TA高压熔丝方案。最后给出了应用整体式电能计量柜前后的效益分析。

朱东升[9](2012)在《i-AY1A-12新型开关柜结构设计》文中指出介绍了i-AY1A-12铠装型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主要结构设计及其优点,并给出了相关技术参数。通过对i-AY1A-12开关柜的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设计,使其具有技术参数性能高、智能化和便于操作维护等特点,提高了该开关柜的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

王星昱[10](2012)在《新型船用高压配电板的开发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是当今船舶动力的发展方向,它将电站动力与推进动力合二为一。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和船上用电容量的增加和电力推进的发展共同推动的必然。船用配电板是船舶电站的枢纽,它接受原动机发出的电能然后根据需要分配到各个用电负荷处。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一般采用高电压、大容量的电站。它的主配电板与一般船用低压配电板有所不同,采用更高的电压等级,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船用高压配电板还较少。所以,立足国内工业基础,开发一款新型船用高压配电板是有意义的。本文通过试验和计算的方法设计了一款新型船用高压配电板。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调研标准和产品,提出了技术指标。在施工设计阶段,进行了电气设计和机构设计,通过试验和计算的方法解决了联锁、汇流排动热稳定性、环境耐受等关键问题。制造了样机,并通过了型式试验。

二、10kV双层手车柜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kV双层手车柜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110kV达旗开发区变电站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变电站设计状况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变电站设计状况及发展趋势
        1.2.2 国外变电站设计状况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负荷分析与改造方案设计
    2.1 负荷预测及存在问题分析
        2.1.1 负荷预测
        2.1.2 存在问题分析
    2.2 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原则
        2.2.1 设计依据
        2.2.2 主要设计原则
    2.3 改造方案设计
        2.3.1 主变压器改造方案设计
        2.3.2 开关柜改造方案设计
        2.3.3 其它一次设备改造方案设计
        2.3.4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改造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短路电流计算
    3.1 概述
    3.2 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3.2.1 假设计算条件
        3.2.2 短路电流计算的步骤
    3.3 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3.3.1 系统基准值计算
        3.3.2 d_1点(110kV侧)的短路电路总电抗、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计算
        3.3.3 d_1点(110kV侧)的短路电路总电抗、三相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4.1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要求与原则
    4.2 10kV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4.2.1 10kV电流计算
        4.2.2 10kV断路器选择与校验
    4.3 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4.3.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4.3.2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4.4 10kV母线与穿墙套管设计
        4.4.1 10kV母线设计
        4.4.2 穿墙套管设计
    4.5 站用变设计
        4.5.1 站用变负荷计算
        4.5.2 站用变设计
    4.6 电容器设计
        4.6.1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原则
        4.6.2 变压器无功损耗计算
        4.6.3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4.6.4 电容器投入后高压侧功率因数及主变档位校验
    4.7 本章小结
5 10kV母线弧光保护分析与设计
    5.1 弧光保护分析
    5.2 电弧光产生的原因及弧光保护时间
        5.2.1 电弧光产生的原因
        5.2.2 一般切除弧光的方法
    5.3 电弧光保护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5.3.1 电弧光速断保护逻辑及动作原理分析
        5.3.2 断路器失灵保护逻辑及动作原理分析
    5.4 本期弧光保护计划配置情况
        5.4.1 母线弧光保护配置方案
        5.4.2 出线柜弧光保护配置方案
    5.5 本章小结
6 变压器风冷系统分析与改造设计
    6.1 改造前变压器散热效果分析
        6.1.1 变压器现状分析
        6.1.2 变压器温升计算分析
    6.2 改造方案设计及温升计算
        6.2.1 影响冷却效果的因素分析
        6.2.2 发热中心与散热中心比值计算
        6.2.3 冷却系统片散数组的确定
        6.2.4 冷却系统控制单元功能设计
        6.2.5 冷却系统改造后的温升计算
    6.3 改造效果的现场校核
        6.3.1 改造后变压器及冷却系统技术参数
        6.3.2 改造后外绝缘距离的校核
        6.3.3 储油柜校核
        6.3.4 瓦斯继电器校核
    6.4 改造效果对比
        6.4.1 改造前后的参数比较
        6.4.2 改造前后经济分析
        6.4.3 检修维护对比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

(2)基于Fluent的10kV开关柜温度场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1.1.1 真空开关柜的发展现状
        1.1.2 开关柜发热事故原因分析
        1.1.3 对于开关柜的改进现状
    1.2 真空开关柜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电流开关柜温度场仿真分析
    2.1 开关柜的温度场问题
    2.2 传热学理论基础
        2.2.1 传热学基本理论
        2.2.2 开关柜发热基本理论
    2.3 热分析软件概述
        2.3.1 使用热分析软件的优势
        2.3.2 国内外常用热分析软件的简介
    2.4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介绍
    2.5 利用CFD法分析开关柜温度场可行性的验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关柜模型建立及温度场仿真
    3.1 GAMBIT建模
        3.1.1 母线室模型
        3.1.2 断路器室模型
        3.1.3 电缆室模型
        3.1.4 仪表室模型
    3.2 网格划分
        3.2.1 网格类型
        3.2.2 网格划分方法
        3.2.3 网格质量检查
    3.3 开关柜温度场仿真计算
        3.3.1 开关柜边界条件设置
        3.3.2 迭代计算及仿真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开关柜散热分析
    4.1 自然通风散热分析
    4.2 强制通风散热分析
        4.2.1 利用风扇强制散热的优缺点
        4.2.2 风扇的选择
        4.2.3 风道的设计
        4.2.4 散热仿真
    4.3 辐射散热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关柜的优化
    5.1 降低元件的发热量
    5.2 增大开关柜的散热量
        5.2.1 进风口位置的选择
        5.2.2 进风口面积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无线智能开关站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电气化铁路
        1.1.2 专用线铁路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电器与开关站
        1.2.2 接触网故障诊断
        1.2.3 断路器在线监测
        1.2.4 接触网供电设备的无线通信与控制
        1.2.5 弓网电磁噪声对附近通信设备的干扰
    1.3 论文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智能开关站设计
    2.1 铁路牵引供电与专用线
        2.1.1 铁路牵引供电
        2.1.2 专用线铁路
    2.2 智能开关站及其技术要求
        2.2.1 智能电器
        2.2.2 智能开关站
        2.2.3 专用线接触网智能开关站基本要求
    2.3 主接线与总体结构设计
        2.3.1 一次主接线设计
        2.3.2 总体结构设计
    2.4 真空开关特性与参数选择
        2.4.1 真空开关特性与结构
        2.4.2 主要技术参数选择
        2.4.3 真空断路器电气控制
    2.5 新型三位隔离开关设计
        2.5.1 新型三位隔离开关本体设计
        2.5.2 新型三位隔离开关主要技术参数
        2.5.3 电动操动机构及电气控制
        2.5.4 电动操作机构的主要技术参数
        2.5.5 新型三位隔离开关样机与安装方式
    2.6 高压设备及其参数选择
        2.6.1 变压器
        2.6.2 高压熔断器
        2.6.3 电流互感器
        2.6.4 避雷器
        2.6.5 高压穿墙套管
        2.6.6 支撑绝缘子
    2.7 自动化测控装置
        2.7.1 计算机系统
        2.7.2 数据采集单元
        2.7.3 数字量输入/输出(I/O)接口
        2.7.4 通信接口
        2.7.5 电源部分
    2.8 电磁兼容与接地
        2.8.1 电磁兼容措施
        2.8.2 开关站的接地
    2.9 本章小结
3 智能辨识接触网故障
    3.1 接触网故障与跳闸分析
        3.1.1 接触网故障
        3.1.2 接触网故障跳闸分析
        3.1.3 接触网故障智能诊断
    3.2 故障智能诊断算法
        3.2.1 接触网故障检测
        3.2.2 数字滤波
        3.2.3 阻抗算法
    3.3 故障性质辨识机理
        3.3.1 故障性质辨识机理
        3.3.2 故障性质辨识的外部条件
    3.4 专用线故障等值电路与残压算法
        3.4.1 开关站比变电所跳闸快
        3.4.2 开关站和变电所同时跳闸
    3.5 故障性质综合判据
    3.6 故障性质辨识试验
        3.6.1 瞬时性故障试验
        3.6.2 永久性故障试验
        3.6.3 试验与计算比对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智能控制负荷超载
    4.1 负荷超载与控制策略
        4.1.1 负荷超载
        4.1.2 超载控制策略
    4.2 负荷电流模型与算法
        4.2.1 负荷电流模型
        4.2.2 负荷电流快速算法
        4.2.3 负荷电流超载判据
    4.3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及应用
        4.3.1 控制策略的BP算法
        4.3.2 专用线负荷电流BP算法控制的实现
        4.3.3 工程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智能监控真空开关
    5.1 监控参数与信号提取
        5.1.1 在线监测参数
        5.1.2 信号提取
        5.1.3 数据处理
    5.2 合分闸物理过程与换位时刻
        5.2.1 监控参数的有关定义
        5.2.2 合分闸物理过程与换位点时刻确定
    5.3 机械特性参数算法
        5.3.1 向前差分表
        5.3.2 牛顿插值算法
    5.4 试验及分析
        5.4.1 机械特性参数测试与分析
        5.4.2 电气参数测试与分析
    5.5 安全预警策略
    5.6 本章小结
6 智能开关站的通信
    6.1 通信需求与方式
        6.1.1 通信技术需求分析
        6.1.2 无线通信方式的选择
        6.1.3 开关站无线通讯模式
    6.2 通信可靠性分析
    6.3 小波加密算法
        6.3.1 小波加密原理
        6.3.2 小波分解与重构
        6.3.3 小波加密的分解与重构流程
    6.4 通信可靠性试验
    6.5 本章小结
7 弓网电磁噪声辐射及防护
    7.1 弓网离线电磁噪声
        7.1.1 弓网离线与电弧
        7.1.2 弓网电磁辐射模型
        7.1.3 电磁噪声的横向传播
    7.2 弓网非离线电磁辐射建模与仿真
        7.2.1 弓网非离线电磁噪声产生与特征
        7.2.2 非离线弓网电磁辐射建模
        7.2.3 弓网电磁辐射仿真
    7.3 弓网非离线电磁噪声实测
        7.3.1 对普速电力机车的测试
        7.3.2 对高速动车的测试
        7.3.3 测试数据分析
    7.4 电磁噪声干扰的防护
        7.4.1 铁路通信系统
        7.4.2 电磁噪声干扰方式与危害
        7.4.3 防护措施
    7.5 开关站应用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变电站老站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的研究背景
        1.1.1 更新变电站设备的需要
        1.1.2 调整分区结构的需要
        1.1.3 增加接入间隔的需要
    1.2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的研究意义
    1.3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研究
    2.1 老旧变电站的不合理现状
        2.1.1 电气设备陈旧
        2.1.2 送电能力有待提高
        2.1.3 网架结构有待优化
        2.1.4 接入间隔数量限制
        2.1.5 日常运行维护管理
    2.2 变电站老站改造技术遵循原则
        2.2.1 通用设计原则
        2.2.2 实际原则
        2.2.3 “两型三新”原则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20千伏蕴藻浜站改造方案
    3.1 电力系统概括
    3.2 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3.3 接入系统方案优化
        3.3.1 方案优化
        3.3.2 方案优化分析
    3.4 继电保护配置改造方案
    3.5 通信系统改造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20千伏蕴藻浜站改造过程
    4.1 蕴藻浜改造前主接线及电气布置示意图
    4.2 改造初期阶段
        4.2.1 各部分改造内容
        4.2.2 本阶段主要施工内容
    4.3 改造过渡阶段
        4.3.1 各部分改造内容
        4.3.2 本阶段主要施工内容
    4.4 改造完成阶段
        4.4.1 各部分改造内容
        4.4.2 具体实施项目
    4.5 负荷割接
        4.5.1 操作重点
        4.5.2 负荷割接的注意事项
    4.6 变电站老站改造流程研究
        4.6.1 变电站改造前期流程
        4.6.2 变电站改造过渡期流程
        4.6.3 变电站改造后期流程
        4.6.4 变电站改造全流程图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电站老站不停电改造的关键技术
    5.1 变电站改造不停电遥控试验技术研究
        5.1.1 概述
        5.1.2 传统的不停电遥控试验方法
        5.1.3 改进型的不停电遥控试验
        5.1.4 不停电遥控试验案例分析
        5.1.5 小结
    5.2 变电站老站改造“腾地”方案研究
        5.2.1 腾地原则
        5.2.2 腾地后土地利用
        5.2.3 腾地分析
    5.3 变电站老站改造平面布置优化研究
        5.3.1 配电装置布置优化
        5.3.2 平面布置优化
        5.3.3 改造前后站容站貌对比
        5.3.4 土地资源后续利用介绍
    5.4 变电站老站改造电气主接线及主要设备选择研究
        5.4.1 电气主接线优化
        5.4.2 220 kV、110kV户外开关设备
        5.4.3 气体绝缘封闭母线
        5.4.4 主接线及设备选型对比
    5.5 变电站老站改造中接地网改造的研究
        5.5.1 接地网主要特性参数及影响因素
        5.5.2 接地网主要特性参数计算公式
        5.5.3 接地网防雷功能
        5.5.4 变电站接地网种类及敷设必要性
        5.5.5 接地网改造建模与讨论
        5.5.6 提高接地网安全性的方法
        5.5.7 接地网改造的研究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110千伏变电站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变电站设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3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2 变电站设计理论基础
    2.1 设计依据、范围、原则
        2.1.1 设计依据
        2.1.2 设计范围
        2.1.3 主要设计原则
    2.2 主变压器选择
        2.2.1 容量的确定
        2.2.2 主变台数的确定
        2.2.3 主变参数的确定
    2.3 电气主接线的选择
        2.3.1 电气主接线方案拟定
        2.3.2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2.3.3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方案
        2.3.4 电气主接线的确定
        2.3.5 中性点接地方式
        2.3.6 无功补偿
        2.3.7 运行方式
    2.4 电气设备布置
        2.4.1 构筑物布置
        2.4.2 电气布置
        2.4.3 电力电缆布置
    2.5 所用电及直流系统
        2.5.1 所用电系统
        2.5.2 直流系统
    2.6 计算机监控系统及继电保护
        2.6.1 二次设备布置
        2.6.2 计算机监控系统
        2.6.3 公用部分
        2.6.4 主变及110kV部分
        2.6.5 35kV部分
        2.6.6 10kV部分
        2.6.7 对相关设备的要求
    2.7 通信及其他部分
        2.7.1 通信设备部分
        2.7.2 进线光缆部分
        2.7.3 防雷部分
        2.7.4 接地部分
        2.7.5 全站动力、照明部分
        2.7.6 消防部分
        2.7.7 采暖和通风部分
3 结合电网规划的110千伏变电站设计
    3.1 电网规划与变电站设计
    3.2 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3.3 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3.3.1 “两型一化”设计要求
        3.3.2 “四新”设计要求
4 1 10千伏响港变的实现
    4.1 设计基础资料
        4.1.1 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4.1.2 地区110千伏网架规划
    4.2 1 10千伏响港变设计
        4.2.1 主变压器选择
        4.2.2 主接线方式确定
        4.2.3 电气设备布置
        4.2.4 电力电缆布置
        4.2.5 交直流系统
        4.2.6 母线回路负荷预测
        4.2.7 出线回路负荷预测
    4.3 设备选型与校验
        4.3.1 设备的选型
        4.3.2 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的计算
    4.4 二次设备参数选型和校核
        4.4.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4.4.2 继电保护系统
    4.5 整站校验
        4.5.1 短路电流计算
        4.5.2 负荷电流计算
        4.5.3 整定计算
    4.6 方案论证
        4.6.1 工程设计与通用设计对比
        4.6.2 工程概算与通用概算对比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五防系统在宁波电业局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五防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五防应用和研究现状
        1.2.1 五防装置应用现状
        1.2.2 五防装置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传统五防系统应用分析
    2.1 机械闭锁
        2.1.1 概述及分类
        2.1.2 研究和应用
    2.2 电气防误闭锁
        2.2.1 概述及分类
        2.2.2 研究和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机五防系统应用分析
    3.1 微机五防结构和分类
        3.1.1 微机五防结构
        3.1.2 微机五防分类
    3.2 微机五防系统实例分析
        3.2.1 离线式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应用实例
        3.2.2 半在线式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应用实例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3.3.1 存在问题分析
        3.3.2 基于操作站的集中式在线微机防误闭锁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压板防误操作的实现与应用
    4.1 压板操作现状
    4.2 压板防误操作系统应用分析
        4.2.1 系统结构和功能
        4.2.2 应用分析
    4.3 运行变电站压板防误操作应用
        4.3.0 现状分析
        4.3.1 设计及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变电站的五防应用与探索
    5.1 智能变电站五防闭锁现状
        5.1.1 五防闭锁现状
        5.1.2 五防系统的方案
    5.2 基于智能变电站SCD模型的五防系统设计
        5.2.1 智能变电站SCD模型
        5.2.2 一次设备“模型化”
        5.2.3 闭锁逻辑的生成
        5.2.4 规则库的结构
    5.3 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特点
        5.3.1 系统的总体结构
        5.3.2 系统的特点
    5.4 五防验证及现场应用
        5.4.1 五防验证
        5.4.2 现场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10kV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 10KV高压开关柜在线测温技术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10KV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系统简介
    2.1 无线测温技术
        2.1.1 无线温度传感器测温原理
        2.1.2 无线温度传感器通信技术
        2.1.3 无线测温系统工作原理
    2.2 无线测温系统介绍
        2.2.1 无线测温系统组成
        2.2.2 无线测温系统技术特点
    2.3 系统设备介绍
        2.3.1 无线温度传感器
        2.3.2 无线中继器
        2.3.3 无线温度显示仪
    2.4 10KV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系统现场安装分析
        2.4.1 开关柜无线温度传感器安装
        2.4.2 开关柜无线温度接收仪安装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测温系统在 110KV马坦变电站中的应用
    3.1 110KV马坦变电站情况介绍
    3.2 110KV 马坦变电站无线测温系统改造
        3.2.1 项目实施情况介绍
        3.2.2 系统的作用及特点
        3.2.3 系统配置情况
        3.2.4 系统结构及组成
        3.2.5 无线测温系统的现场安装
        3.2.6 无线测温系统现场调试
    3.3 无线测温系统应用效果及数据分析
    3.4 在线测温系统经济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有源测温系统与无线无源测温系统的比较
    4.1 引言
    4.2 110KV南沙站情况介绍
    4.3 110KV南沙站无线测温系统介绍
        4.3.1 工程介绍
        4.3.2 项目实施情况介绍
    4.4 集中式和分散式无线测温系统比较
        4.4.1 系统结构比较
        4.4.2 温度传感器比较
        4.4.3 系统可扩展性
        4.4.4 经济性比较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10kV整体式电能计量柜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10 kV计量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10 kV整体式计量柜的设计
    2.1 10 kV整体式计量柜的结构
    2.2 一次接线方案
    2.3 安全联锁装置
    2.4 使用环境条件
        (1) 安装位置:
        (2) 环境温度:
        (3) 相对湿度:
        (4) 海拔高度:
        (5) 最大日温差:
        (6) 地震条件:
    2.5 电气要求
        (1) 额定电压:
        (2) 额定频率:
        (3) 主母线额定电流:
        (4) 额定热稳定电流 (3S) :
        (5) 额定动稳定电流:
        (6) 雷电冲击耐压 (全波) :
        (7) 1 min工频耐压:
        (8) 二次回路额定电压 (V) :
        (9) 二次回路短时耐受电压 (1 min V) :
        (10) 外壳防护等级:
3 不停电更换TA高压熔丝方案
4 效益分析
    (1) 简化供货流程 (见图3、图4)
    (2) 降低综合成本

(9)i-AY1A-12新型开关柜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主要技术参数及柜体结构
2 结构设计主导思想
3 结构设计特点
    3.1 柜体骨架
    3.2 手车室门板提升机构
    3.3 活门开启机构
    3.4 创新设计的开关柜电动操作执行单元
4 结语

(10)新型船用高压配电板的开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2 问题的提出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方案设计
    2.1 电力推进船舶的主重要设备情况
        2.1.1 发电机组的参数
        2.1.2 推进装置的参数
        2.1.3 设备的参数
    2.2 标准及试验
        2.2.1 相关标准
        2.2.2 舱内设备的环境条件
        2.2.3 试验
    2.3 新型船用高压配电板参数的选定
        2.3.1 总体技术方案
        2.3.2 配电板典型技术方案
        2.3.3 各厂家船用高压配电板
        2.3.4 保护装置
        2.3.5 设计过程
    2.4 方案设计阶段小结
第3章 施工设计
    3.1 主要技术指标
    3.2 主要元器件选用
    3.3 电气设计
    3.4 结构设计
    3.5 施工设计阶段小结
第4章 样机试制及型式试验阶段
    4.1 中间样机试制与摸底试验
    4.2 样机试制与型式试验
    4.3 振动试验
    4.4 温湿污秽循环试验
    4.5 产品的特点
    4.6 样机满足技术规范的情况
    4.7 阶段小结
第5章 关键技术的解决情况
    5.1 结构设计
    5.2 柜门、手车与接地刀的联锁
    5.3 母联接地刀的联锁
    5.4 导电回路保护技术
        5.4.1 汇流排温升试验
        5.4.2 汇流排短路电流耐受计算
        5.4.3 结论
    5.5 小结
第6章 工艺总结
    6.1 产品结构的工艺性
        6.1.1 开关柜结构特点
        6.1.2 主要件制作
        6.1.3 主要部件的装配、调整和维护情况
    6.2 样试工装、设备情况
    6.3 工艺外协情况
    6.4 工艺方案执行情况
    6.5 关键工艺
        6.5.1 装配过程中的工艺过程
        6.5.2 装配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6.5.3 同心度校核
    6.6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10kV双层手车柜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110kV达旗开发区变电站改造设计[D]. 庞日成.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Fluent的10kV开关柜温度场仿真研究[D]. 吕立群.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3]无线智能开关站技术研究[D]. 刘铁.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4]变电站老站改造关键技术研究[D]. 张蓉.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5]110千伏变电站设计与实现[D]. 胡松.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1)
  • [6]五防系统在宁波电业局的应用研究[D]. 李富强.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1)
  • [7]10kV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曾振兴.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8]10kV整体式电能计量柜的设计[J]. 王卫公,曹祎,周珺,任晓临,沈华,杜卫华,王卉. 华东电力, 2012(10)
  • [9]i-AY1A-12新型开关柜结构设计[J]. 朱东升. 电工电气, 2012(10)
  • [10]新型船用高压配电板的开发应用研究[D]. 王星昱.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10kV双层台车柜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