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协学会系统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丁俊杰[1](2020)在《K市学会秘书长专职化发展研究 ——基于对56个市级学会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绘就了国家科技创新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部署了新战略,提出了新挑战。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实现爬坡迈坎的跨越式发展,对加强科技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以学会为代表的科技社团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的深化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从学会的发展历史进程来看,学会推进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能力。从学会的发展实践来看,内部治理不规范、治理能力不显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会人力资源制度的不健全。建立完善的学会人力资源制度,关键在于推动学会秘书长专职化。专职秘书长的专业素养不仅能提高学会决策执行的水平,还能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执行团队。专职秘书长的专业管理不仅可以推动学会内部管理科学化和有序化,还能促使学会内部治理规范化和有效化,最终实现学会发展现代化,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本论文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学会秘书长的发展形态及职业特点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以K市56个市级学会为研究对象,对其学会秘书长的职业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对K市学会秘书长实现专职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梳理,针对K市学会推行专职秘书长不理想的现状提出系统解决对策。具体而言,推行学会实现秘书长专职化需要内外结合形成推力,外部要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引领作用。内部要根据改革实际、结合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尚未实现秘书长专职化的挂靠型学会,要通过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来推进专职秘书长的发展;对于正在尝试秘书长专职化的支撑型学会,应着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全面实现秘书长的专职化发展;对于已经实现秘书长专职化的独立型学会,应突出党建规范作用,促进秘书长的转型,以此实现学会的升级发展。
关心[2](2020)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社团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思潮下,治理理论的提出赋予了科技社团更多时代使命,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家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包括科技社团在内的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协调政府和企业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科技社团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为我国科技社团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科技社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技力量薄弱、人才智力资源欠缺的客观条件下,科技社团如何结合地区实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实地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系统梳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的发展现状,总结当前科技社团面临的诸多问题,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志愿失灵理论、治理理论等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深入分析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阻碍,分析找出问题成因。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实际情况,尝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及对策措施,并将其归纳为“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即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营造良性的政社关系;大社会舆论引导,提升科技社团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李俊[3](2020)在《安阳市科学普及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19年安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以科普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2016年以来,安阳市为了进一步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作为主要目标任务,以科学普及为主要抓手,以科普信息化为牵引,以“四大人群”为重点,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健全“政府推动、全社会大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科普服务平台,全力推动社会化科普工作大格局和普惠共享科普体系的建构,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但还存在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普投入主体单一、科普活动场所不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等问题。本文以安阳市科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对安阳市科普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关于科普投入、科普人员、科普阵地、科普活动等方面的信息,然后从投入、阵地、人员等方面总结出安阳市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笔者围绕推动科学普及高质量发展,从科学普及的体制机制、科普投入、科普阵地、科普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创新科普工作体制机制,充实完善科普工作主体队伍;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科普投入体系;紧盯重点人群,创新科普活动;健全科普工作载体,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搭建精准推送科普服务平台。
李淑敏[4](2020)在《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作为全世界最重视科普的国家之一,我国科普工作的成效和公民的科学素养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存在不足。深刻认识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工作的意义与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实践经验,广泛调研我国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激励我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其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当代高科技发展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诸多风险,重构了科学家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科学传播的重心逐步从成熟的科学向形成中的科学转变,需要科学家以更大的力度参与科学传播,也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如转基因、疯牛病等争议性事件强化了人们对科技、科学家的不信任,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力量受损,新媒体传播也导致更多的假新闻、新闻泡沫,科学家的社会形象也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论文从后真相理论、STS关于科学民主化等相关思想出发,认为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参与科学和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形成中的科学”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对象,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的传统边界日益模糊,要加强科学家与公众、媒体及决策者等的平等沟通,重建公众对当代科学的理解和信任。本文以欧洲国家为主要对象,对国外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状况和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公众理解科学运动30多年的发展,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重视,促进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逐步成为重要的公共政策,科学家被鼓励与科学共同体之外的社会行动者对话。这主要体现在各国政府、研究委员会、高等教育机构、其他学会组织(如英国皇家学会、维康信托基金等),以及欧洲委员会这些政策主体促进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实践和相关政策中。同时,本文结合国外相关调研,对欧洲等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状况与问题,以及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培训等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揭示了对促进我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相关启示。针对我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现状与问题,本研究以我国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科研人员为对象,进行了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我国科学家对于科普的参与意愿较强,这与2006年以来我国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的实践有密切关系。但我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主要是:1)科学家群体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科学(以及正在形成中的科学)的传播的重视不足,能力不强。2)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在时间和精力上存在较大制约;3)缺乏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激励机制;4)需要加强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培训和指导。对比我国与英国科学家参与科普的不同现状,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我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主要因素,如传统科学观的广泛影响、缺乏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制度激励、科学家科学传播的能力不足,以及社会参与动力不足、对话机制缺失等。在理论研究、比较分析和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相关建议。特别是强调要不断更新科学的观念,梳理符合当代科学发展特点的科学观,加强对具有不确定性科学议题的传播和对话,建立多元化的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激励机制,提升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能力,倡导负责任科学传播的理念,以重建社会对科学以及科学家的信任。
农俊菲[5](2019)在《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中国同步。随着市场经济发育成熟、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全面开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逐渐从曲折发展走向一个新高潮,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得到了调整,非营利组织和大量民间组织的大量出现,政府开始让各种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将部分国家权力下放给特定的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和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也在公民社会的秩序构建与价值观确立中得到不断的强化。随着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国家、市场、社会三大部门的社会主体格局逐步确立。2016年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服务促提升的思路,推进了对学会治理结构、现代学会治理体系、学会治理方式的改革,学会改革势在必行。在这一改革浪潮中学会联合体的价值定位和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社会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特别是为推动学会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中国科协党组提出在一些重点学科领域,由学科相近的学会自愿联合,组建非法人的学会联合体,通过它们来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明确我国在相应学科领域科技前沿的战略方向和重大选题,提出重大决策建议,促进学科发展和原始创新,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提高会员凝聚力和学术权威性。本文以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为主线,以协作性公共管理为视角,在加强我国社会管理及学会自身改革与治理方面,以分析非营利组织、科技社团、学会联合体的概念为基础,从云南省中医药发展的环境背景出发,以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的现状开始,探讨了成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的形成动因,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其参加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促进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发展的对策,如何发挥好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的职责和功能、行业导向作用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其他学会联合体的组建和发展路径提供依据和借鉴意义。
陈斌[6](2019)在《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协所属学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移出来。群团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被国家赋予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任务,对其承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围绕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开展研究,以广西科协所属学会为例,探讨新形势下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的问题、挑战、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群团组织更好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本文基于治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采取文献资料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归纳了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理论、政策法规、现实依据,梳理了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历史脉络,从而分析出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渊源、进程、地位和作用。本文分析了广西科协所属学会已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总体情况、类别情况及典型案例。目前,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存在观念意识跟不上、独立自主性不强、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筹资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短缺、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不放权,干预过多;脱钩不彻底,行政色彩依然浓厚;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滞后,公信力不足,筹资缺乏信任感;待遇和职业前景不理想,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承接服务不经常、不正常,专业化发展受阻。在分析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在完善服务能力建设外部支撑体系方面,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组织建设支持体系、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加强日常运行监督等。在完善服务能力建设内部支撑体系方面,主要包括强化服务理念、理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创新人才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开展专业化培训、加强信息公开等。
杨珊珊[7](2019)在《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功能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问题,并将其放在战略高度的位置,在各类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高校科协自从1956年成立后,经过不断发展,数量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担负起了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高校科协作为连接党和高等院校科技工作人员的桥梁和纽带,有着促进科技创新的天然优势,以高校科协为主体促进科技创新不仅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更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从现实基础来看,一方面国内环境迫切要求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为其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高校科协自身的特性和优势促使其可以促进科技创新。高校科协能够凭借其丰富的科技资源、众多的人才资源和搭建的平台资源完成促进科技创新的重任。从理论上来说,创新理论、第三部门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都为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具体的实践中,高校科协能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普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等,这些举措是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体现。然而在现实中,高校科协由于自身发展缓慢,缺乏政策制度的保障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等原因,限制了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功能的进一步发挥,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解决。论文从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历史演变入手,通过梳理其发展历史,对我国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我国当前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完善高校科协内部创新机制,优化高校科协外部创新环境,提升高校科协自身的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健全高校科协长效管理机制,构建高校科协管理体系,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健全法规制度,提高政策的保障力度,加大对高校科协的经费投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升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能力,提高高校科协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能力等等。确保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张云瀚[8](2019)在《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多元治理的理念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社会组织的改革要求也发生了转移与提高。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平衡了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的多方关系,以新时期新思想打造全新的社会治理体系,以共享共建共治的核心理念为社会组织的改革创新创造机遇。立足新时代,发现新问题,寻求新出路。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梳理,从内部治理规范内涵界定及构成要素入手,对内部治理进行详细阐述,总结内部治理规范化的潜在价值及规范要素,突出内部治理规范化的重要性。结合政社关系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通过对内部治理规范类型的划分将全国学会分为依附型、混合型、独立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科技社团治理结构特点也各不相同。依附型科技社团治理是偏挂靠单位规范化体系,存在自身定位不准、决策权虚化、内部机构运行僵化等问题;混合型科技社团治理是复合型治理规范化体系,存在与挂靠单位间的关系不确定、理事长与秘书长的角色冲突、会员服务和经济基础较弱等问题;独立型科技社团治理是现代社团法人的规范化体系,存在会员结构松散、民主治理程序欠缺、秘书处职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文章通过站在科技社团内外部两个视角分析,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科技社团内部治理在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自主意识薄弱、自治能力不足等多个层面缺陷与不足,并为推进科技社团规范化建设,结合各类型学会自身特点,借鉴国内优秀独立型科技社团的成功经验,从突出会员核心地位、优化组织机构、塑造联动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强调不同类型的学会应理清自身定位,完善治理结构,实现资源多元化,做好脱钩后自主发展的充分准备,发挥出科技工作群体的真正价值。
谢珊珊[9](2017)在《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从少量走向多量,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笼统走向个性化,单靠政府已经不能够满足公众的所有公共服务需求,科技社团作为科技类社会组织,天然拥有公益性与专业性的特点,具有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在我国社会治理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担当起相应的供给责任,成为社会协同治理的主体之一。目前北京市科技社团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科普等公益活动的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存在总体参与度不足、政府购买服务中标率低、服务精品少、运营能力弱、科普活动受欢迎程度差、社会公信力不足等等问题。本文在介绍科技社团和公共服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等,比较了科技社团与行业协会和民营非企业单位参与公共服务的异同。论述了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和原因。阐述了科技社团与政府都需要改变观念加强合作、广泛沟通、创造条件、合理引导、关注需求、增强本领,才能够改善当前科技社团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还通过对中关村赛德科技企业成长互助促进会、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三个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分析,学习他们在组织运营、挖掘需求、精准服务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最后结合对江苏省科协和上海市科协的调研,从政府、市科协层面和科技社团自身建设层面提出了促进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几点意见建议。
马雅[10](2018)在《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困境和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科协组织作为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格局中社会协同部分的重要组成力量。但是目前我国各级科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理论体系尚不成熟。本文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科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研究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取得的成果,全面理清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困境,如缺乏科学的工作理念,缺乏健全的机制体制,缺乏灵活高效的技术和手段,并深入剖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如政府简政放权的意识和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体系尚不成熟,科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社会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在此基础上,综合其他省市相关经验,进一步探索促进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要从健全制度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延伸组织机构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突出锦州市科协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从搭建活动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办法、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职能三方面加强资源整合,拓展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途径;要从完善相关政策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两方面优化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环境。
二、科协学会系统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协学会系统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K市学会秘书长专职化发展研究 ——基于对56个市级学会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三、研究评论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一、内卷化理论 |
二、资源依赖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会秘书长的职业发展 |
第一节 “挂靠”阶段的学会秘书长(1958年——1986年) |
一、“挂靠”阶段学会秘书长的发展形态及职业特点 |
二、“挂靠”阶段学会秘书长与内部管理主体的互动 |
三、小结 |
第二节 “支撑”阶段的学会秘书长(1985年——2011年) |
一、“支撑”阶段学会秘书长的发展形态及职业特点 |
二、“支撑”阶段学会秘书长与内部管理主体的互动 |
三、小结 |
第三节 “独立”阶段的学会秘书长(2012年——至今) |
一、“独立”阶段学会秘书长的发展形态及职业特点 |
二、“独立”阶段学会秘书长与内部管理主体的互动 |
三、小结 |
第三章 K市学会秘书长专职化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K市学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
一、在曲折历史中艰难前进 |
二、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 |
三、在深化改革中自我革新 |
第二节 K市学会秘书长的职业现状调查 |
一、聘用方式 |
二、年龄结构 |
三、学历教育 |
四、薪酬水平 |
五、社会保障 |
第三节 K市学会秘书长职业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人员结构呈现老龄化 |
二、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 |
三、专业化水平较低 |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 |
五、专职化发展不理想 |
第四节 K市学会秘书长实现专职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挂靠体制后遗症 |
二、“两长”角色冲突 |
三、内部治理理念滞后 |
四、陷入资源依赖恶性循环 |
第四章 推动K市学会秘书长实现专职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宏观优化政策环境 |
一、健全法律制度 |
二、完善政策体系 |
三、强化财政支持 |
四、推动人事改革 |
第二节 中观加强科协引领 |
一、分类指导、系统推进 |
二、统筹协调、因势利导 |
三、加强宣传、立体培训 |
第三节 微观创新学会改革 |
一、挂靠型学会: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
二、支撑型学会:着力提升内部治理 |
三、独立型学会:加强党建规范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国内外科技社团发展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科技社团发展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科技社团发展研究综述 |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1.4.1 科技社团组织的概述 |
1.4.2 相关理论依据 |
1.5 研究方法 |
1.5.1 比较研究法 |
1.5.2 调查法 |
1.5.3 个案研究法 |
1.6 研究的创新点和重点难点 |
2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发展现状及成果 |
2.1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发展现状 |
2.2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发展成果 |
2.2.1 学术交流方面 |
2.2.2 科学普及方面 |
2.2.3 科技评价方面 |
2.2.4 咨询服务方面 |
3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1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存在的问题 |
3.1.1 部分科技社团逐渐偏离原始办会理念 |
3.1.2 部分科技社团官僚化思想严重 |
3.1.3 学术活动能力不足 |
3.1.4 学术水平不高 |
3.1.5 服务会员能力不强 |
3.1.6 社会显示度不高 |
3.1.7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能力较弱 |
3.2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社会认知不足 |
3.2.2 地方政府治理理念转变缓慢 |
3.2.3 政府管理模式比较保守 |
3.2.4 政府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不够 |
3.2.5 科技社团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 |
4 国外科技社团先进经验的启示及借鉴 |
4.1 与社会公众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提升科技社团的影响力 |
4.2 健全的法律保障,有利于增强科技社团的自治能力 |
4.3 完善的监督体系,有利于促进科技社团良性健康发展 |
4.4 加快政府职能转移,有利于强化科技社团社会服务属性 |
5 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营造良性的政社关系 |
5.1.1 加快政府治理结构调整 |
5.1.2 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
5.1.3 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力度 |
5.1.4 推进科技社团与挂靠单位脱钩工作 |
5.2 加大社会舆论引导,提升科技社团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
5.2.1 培育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 |
5.2.2 广泛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 |
5.2.3 增加媒体曝光度 |
5.3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
5.3.1 加强同科协组织的联系 |
5.3.2 加强同发达省区市科技社团的交流合作 |
5.3.3 拓展服务范围,从服务会员向服务会员单位延伸 |
5.3.4 加强同上级和国境外科技社团联系 |
5.3.5 积极服务下级科技社团发展 |
5.3.6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
5.3.7 提升会员满意度 |
5.3.8 加大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力度 |
5.3.9 打造学术品牌活动 |
5.3.10 做好宣传工作 |
5.3.11 强化公益属性,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
5.4 加强科技社团的外部监督 |
5.4.1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
5.4.2 健全政府监督机制 |
5.4.3 不断加强内部自律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谈话提纲 |
(3)安阳市科学普及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科普研究综述 |
2、国外科普研究综述 |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1、理论工具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研究思路 |
2、结构安排 |
二、安阳市科普现状 |
(一)逐渐建立多元化的科普主体队伍 |
(二)政府不断增加投入 |
1、市政府不断增加科普投入 |
2、加强科普阵地建设 |
(三)用活用好各类科普手段 |
(四)有重点的提高科普活动效果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政府推动机制不健全 |
2、专业科普场馆缺乏 |
3、菜单式科普活动较少 |
4、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积极性不高 |
5、科普活动效果不佳 |
(二)原因分析 |
1、科普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定位不明确 |
2、科普经费投入主体单一 |
3、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
4、科普媒介的传播方式不能满足公众要求 |
四、加强和改进安阳市科学普及的对策 |
(一)建立健全科普主体运行机制 |
1、建立健全政府推动机制 |
2、建立健全科普社会动员机制 |
3、加强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二)建立多元化科普投入体系 |
1、切实保障政府科普经费投入 |
2、强化绩效管理 |
3、探索政府购买服务 |
4、探索政策激励社会力量投资机制 |
(三)创新重点科普受众科普活动 |
1、科教结合全面提升青少年科普质量 |
2、切实增强农民科普实效 |
3、探索城镇劳动者终身科普教育新途径 |
4、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
(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
1、加快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
2、加强各级各类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
(五)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 |
1、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
2、建设“科普安阳”融媒体平台 |
参考文献 |
附录 安阳市科普活动满意度问卷调查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理论分析 |
2.1 “科学传播”与“科学家”及相关概念分析 |
2.1.1 科学传播 |
2.1.2 科学家 |
2.2 当代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必要性 |
2.2.1 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意义: NCCPE的相关探索 |
2.2.2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
2.2.3 加强对风险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的治理 |
2.2.4 推进科学决策中的民主机制建设 |
2.3 科学传播的新特征与新争论 |
2.3.1 后真相时代 |
2.3.2 STS的新发展: 审议转向 |
2.4 科学家在科学传播活动中与其他主体的互动机制 |
2.4.1 科学家与公众 |
2.4.2 科学家与决策者 |
2.4.3 科学家与媒体 |
第3章 欧洲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实践 |
3.1 欧洲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社会背景与政策措施 |
3.1.1 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及科学家角色的转变 |
3.1.2 欧洲促进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政策实践 |
3.2 英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两次大型调查 |
3.2.1 英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态度与意向 |
3.2.2 英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对象及活动 |
3.2.3 英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困难与障碍 |
3.2.4 英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动机及激励 |
3.2.5 英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培训与需求 |
3.3 ESConet科学传播培训的实践 |
3.4 英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实践的总结 |
第4章 中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实证分析 |
4.1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
4.1.1 问卷内容设计 |
4.1.2 调查对象和范围 |
4.1.3 抽样方法 |
4.1.4 调查方式与调查时间 |
4.1.5 样本概述 |
4.2 中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现状分析 |
4.2.1 中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态度与意向 |
4.2.2 中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对象及活动 |
4.2.3 中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困难与障碍 |
4.2.4 中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动机及激励 |
4.2.5 中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培训与需求 |
4.3 中国与英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对比分析 |
第5章 影响中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主要因素 |
5.1 传统科学观的广泛影响 |
5.1.1 传统科学观所导致的对科学不确定性的忽视 |
5.1.2 传统科学观导致科学主义盛行 |
5.1.3 科学不确定与科学主义导致科学传播风险 |
5.2 缺乏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制度激励 |
5.2.1 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缺少政策的支持 |
5.2.2 在有关科学的争议性事件中缺乏对话机制 |
5.2.3 科学传播社会参与动力不足 |
5.3 科学家的科学传播能力普遍不足 |
5.3.1 科学家缺乏面向公众沟通的技能 |
5.3.2 科学家与媒体之间存在刻板印象 |
5.3.3 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
第6章 促进中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对策建议 |
6.1 促进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思路转变 |
6.1.1 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新理念——科学创新与治理文化 |
6.1.2 科学传播中科学与人文并重 |
6.1.3 反思不确定性(正在形成中)科学知识的测量方法与普及 |
6.2 激励科学家参与治理-创新维度的科学传播 |
6.2.1 落实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绩效评估 |
6.2.2 破解后真相,重拾人们对科学家的信任 |
6.2.3 增强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社会、理论支撑 |
6.3 提升科学家科学传播能力 |
6.3.1 积极探索中国科学家科学传播培训的模式 |
6.3.2 建设涵育反思性内容的科学传播能力 |
6.3.3 走向负责任的科学传播能力建设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外文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5)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文献的评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及框架 |
(一)研究方法 |
(二)写作思路 |
(三)框架 |
(四)创新点 |
(五)难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
(二)科技社团的定义 |
(三)学会联合体的定义 |
(四)学会联合体与单个学会的区别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 |
(二)资源依赖理论 |
(三)第三部门理论 |
第二章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形成的动因及现状分析 |
一、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形成的动因 |
(一)外部因素 |
(二)内部因素 |
二、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运行现状 |
(一)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的基本状况 |
(二)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的组织结构 |
(三)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的角色定位 |
(四)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的功能 |
(五)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协同发展所起的作用 |
(六)协作性公共管理运用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模式分析 |
第三章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参与公共服务的经费资源不足 |
(二)内部治理问题 |
(三)服务能力亟需加强 |
(四)政府“合作伙伴”的困境 |
二、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法律法规的缺位 |
(二)行政主导型社会的阻碍 |
(三)学会联合体内部治理不完善 |
(四)学会联合体各成员追求“自利”,缺乏长期共同利益 |
(五)公众对学会联合体的认知度不够 |
第四章 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促进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发展的对策 |
一、外部环境方面 |
(一)重视政府和学会联合体的关系 |
(二)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 |
(三)推进政府转移职能的有序承接 |
二、内部环境方面 |
(一)提升学会联合体造血能力 |
(二)增强学会联合体服务能力 |
(三)完善学会联合体内部治理 |
(四)主动作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
(五)学会联合体实施“党建强会”计划 |
(六)提升学术活动质量、创新学术活动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协所属学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相关基本概念和依据 |
2.1 基本概念 |
2.1.1 群团组织 |
2.1.2 科协所属学会 |
2.1.3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建设 |
2.1.4 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2.2 基本理论 |
2.2.1 治理理论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2.3 理论分析 |
2.3.1 马克思主义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 |
2.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 |
2.3.3 国外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 |
2.3.4 国内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 |
2.4 政策法规依据 |
2.4.1 中央政策文件 |
2.4.2 法律法规章程文件 |
2.5 现实依据 |
2.5.1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
2.5.2 群团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
2.5.3 符合人民群众对社会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
2.6 小结 |
第3章 广西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现状 |
3.1 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历史进程 |
3.1.1 1919年至1948年 |
3.1.2 1949年至1978年 |
3.1.3 1979年至2012年 |
3.1.4 2013年至今 |
3.2 广西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现状 |
3.2.1 广西科协所属学会基本情况 |
3.2.2 学会已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总体情况 |
3.2.3 学会已承接政府职能类别情况 |
3.2.4 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典型案例 |
3.3 小结 |
第4章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
4.1.1 观念意识跟不上 |
4.1.2 独立自主性不强 |
4.1.3 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
4.1.4 筹资能力不足 |
4.1.5 人力资源短缺 |
4.1.6 专业水平不高 |
4.2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 |
4.2.1 政府不放权,干预过多 |
4.2.2 脱钩不彻底,行政色彩依然浓厚 |
4.2.3 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滞后 |
4.2.4 公信力不足,筹资缺乏信任感 |
4.2.5 待遇和职业前景不理想,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
4.2.6 承接服务不经常、不正常,专业化发展受阻 |
4.3 小结 |
第5章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建设可借鉴的国内外经验 |
5.1 国内经验 |
5.1.1 加强政策和宏观引导 |
5.1.2 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
5.1.3 加快与挂靠部门脱钩 |
5.1.4 创新学会体制机制 |
5.1.5 加强对外沟通合作 |
5.1.6 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
5.2 国外经验 |
5.2.1 结成伞形组织联盟 |
5.2.2 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 |
5.2.3 建立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 |
5.2.4 开展专业化培养 |
5.2.5 构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关系 |
5.2.6 加强绩效评估 |
5.3 小结 |
第6章 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服务能力建设外部支撑体系 |
6.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1.2 建立组织建设支持体系 |
6.1.3 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
6.1.4 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
6.1.5 加强日常运行监督 |
6.2 完善服务能力建设内部支撑体系 |
6.2.1 强化服务理念 |
6.2.2 理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
6.2.3 完善内部治理 |
6.2.4 创新人才机制 |
6.2.5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6.2.6 开展专业化培训 |
6.2.7 加强信息公开 |
6.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功能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历史与现状 |
2.1 高校科协的历史演变 |
2.1.1 萌芽创立阶段 |
2.1.2 停止重建阶段 |
2.1.3 繁荣发展阶段 |
2.1.4 探索创新阶段 |
2.2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 |
2.2.1 高校科协自身发展缓慢 |
2.2.2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缺少法律、政策保障 |
2.2.3 高校科协的科技创新作用发挥不足 |
第3章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依据与功能 |
3.1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现实依据 |
3.1.1 高校科技发展的要求 |
3.1.2 高校科协自身具有促进科技创新的优势 |
3.2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 |
3.2.1 创新理论 |
3.2.2 第三部门理论 |
3.2.3 协同治理理论 |
3.2.4 “委托—代理”理论 |
3.3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功能 |
3.3.1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
3.3.2 培养创新人才 |
3.3.3 促进科技普及 |
3.3.4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第4章 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思考 |
4.1 完善内部创新机制 |
4.1.1 健全高校科协长效管理机制 |
4.1.2 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
4.2 优化外部创新环境 |
4.2.1 健全法规制度 |
4.2.2 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
4.2.3 加大经费投入 |
4.3 提升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能力 |
4.3.1 培养高校科协创新人才队伍 |
4.3.2 提升高校科协促进科普能力 |
4.3.3 提升高校科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
4.3.4 提高高校科协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能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8)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有关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研究 |
1.2.2 有关行业协会和基金会的研究 |
1.2.3 有关学会内部治理研究 |
1.2.4 有关社会组织规范化研究 |
1.2.5 文献评价 |
1.3 相关理论基础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及其构成要素 |
2.1 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的内涵及价值 |
2.1.1 内部治理与内部治理能力的内涵 |
2.1.2 内部治理规范化的内涵 |
2.1.3 内部治理规范化的价值 |
2.2 内部治理规范化的构成要素及其要求 |
2.2.1 机构设置的规范 |
2.2.2 治理行为的规范 |
2.3 小结 |
第3章 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的类型 |
3.1 依附型学会:偏挂靠单位的规范化体系 |
3.1.1 依附型学会的治理特点 |
3.1.2 偏挂靠单位的规范化体系 |
3.2 混合型学会:复合型治理规范化体系 |
3.2.1 混合型学会的治理特点 |
3.2.2 复合型治理规范化体系 |
3.3 独立型学会:现代社团法人的规范化体系 |
3.3.1 独立型学会的治理特点 |
3.3.2 现代法人的规范化体系 |
3.4 小结 |
第4章 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
4.1 依附型科技社团的规范化问题 |
4.1.1 自身定位不准 |
4.1.2 决策权虚化 |
4.1.3 组织自身治理能力退化 |
4.1.4 内部机构运行僵化 |
4.2 混合型科技社团的规范化问题 |
4.2.1 与挂靠单位间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
4.2.2 理事长与秘书长的角色冲突 |
4.2.3 会员服务和经济基础有待增强 |
4.2.4 内部激励失灵 |
4.3 独立型科技社团的规范化问题 |
4.3.1 生存困境 |
4.3.2 会员结构松散 |
4.3.3 秘书处职业化水平低 |
4.3.4 内部监督机构缺失 |
4.4 小结 |
第5章 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缺失的原因 |
5.1 外部因素 |
5.1.1 挂靠体制 |
5.1.2 缺乏相关部门专业性指导 |
5.1.3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5.2 内部因素 |
5.2.1 自主意识不强 |
5.2.2 自治能力不足 |
5.2.3 非会员导向 |
5.2.4 内部人控制 |
5.2.5 非营利性保障缺失 |
5.3 小结 |
第6章 促进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的对策 |
6.1 优化法律环境加强科协引导作用 |
6.1.1 优化法律环境 |
6.1.2 加强科协的引导作用 |
6.2 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建设共性建议 |
6.2.1 突出会员核心地位以会员为基础推动规范化改革 |
6.2.2 优化组织机构加快秘书处职业化专业化脚步 |
6.2.3 塑造协同有效的内外联动监督机制 |
6.3 不同类型科技社团规范化路径建设各有侧重 |
6.3.1 依附型学会:重视自身能力建设 |
6.3.2 混合型学会:聚焦资源整合能力 |
6.3.3 独立型学会:注重党建与自身规范化发展 |
6.4 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9)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
2.1.1 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理论 |
2.1.2 公共治理理论 |
2.1.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 科技社团与社会组织概念界定 |
2.2.1 社会组织的概念和范围 |
2.2.2 科技社团的概念及实践范围 |
2.2.3 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概念及范围 |
2.2.4 科技社团与科技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关系 |
2.3 公共服务概念界定 |
2.3.1 公共服务的概念 |
2.3.2 公共服务的分类 |
2.3.3 公共服务的特征及供给方式 |
2.3.4 科技公共服务的概念 |
2.3.5 科技公共服务的分类 |
2.3.6 科技公共服务的治理方式 |
2.4 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概述 |
2.4.1 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
2.4.2 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分类及治理方式 |
2.4.3 行业协会与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比较 |
2.4.4 科技类民营非企业与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比较 |
第3章 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北京市社会组织情况简介 |
3.2 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现状 |
3.2.1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热情不断提升 |
3.2.2 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得到政府及公众更多肯定 |
3.2.3 承接政府转移职工作稳步推进 |
3.3 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存在问题 |
3.3.1 科技社团承能服务数量依然不足 |
3.3.2 政府部门转移职能意愿有待加强 |
3.3.3 部分科技社团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
3.3.4 科普类公共服务受欢迎程度不高 |
3.4 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政府方面原因 |
3.4.2 科协方面原因 |
3.4.3 社团自身建设方面原因 |
3.4.4 科普发展出现新趋势方面原因 |
第4章 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及其启示 |
4.1 中关村赛德科技企业成长互助促进会——聚焦创业,创新模式 |
4.1.1 中关村赛德科技企业成长互助促进会介绍 |
4.1.2 赛德参与公共服务的具体做法 |
4.1.3 赛德参与公共服务案例的启示 |
4.2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围绕市场,勇担责任 |
4.2.1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工作简介 |
4.2.2 北京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参与公共服务案例的启示 |
4.3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承能解忧,专业服务 |
4.3.1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工作简介 |
4.3.2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案例启示 |
第5章 促进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
5.1 政府应转变观念加大科技社团培育力度 |
5.1.1 完善科技社团发展的法律政策 |
5.1.2 加大科技社团扶持力度 |
5.1.3 建立政府与科技社团的合作互补关系 |
5.2 科协要做好支持引导工作 |
5.2.1 推动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学会参与门槛 |
5.2.2 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畅通互动交流渠道 |
5.2.3 搭建服务创新平台,形成支持科技社团合力 |
5.2.4 设立专项资金基金,助力科技社团公共服务 |
5.3 科技社团要提升能力主动作为 |
5.3.1 加强沟通赢得政府支持和信任 |
5.3.2 敢于合作,创新服务 |
5.3.3 善于观察,准确把握需求 |
5.3.4 苦练内功打基础 |
5.3.5 适应时代谋发展 |
5.3.6 学会经营造精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困境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研究 |
(二) 欧美国家科技社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研究 |
(三) 简要评价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比较分析法 |
四、论文的创新点 |
(一) 提出了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机制来推进管理制度创新的观点 |
(二) 提出了搭建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四个平台”的观点 |
第二章 科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理论概述 |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涵义及内容 |
(一) 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
(二) 社会管理创新的涵义 |
(三) 科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及内容 |
二、科协组织的性质与职责 |
(一) 科协组织的性质、宗旨与职责 |
(二) 科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沿革 |
三、科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
(一) 有助于形成科学理性的社会风尚 |
(二) 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
(三) 有助于提高科技类公共服务能力 |
(四) 有助于保持科技工作者队伍和谐稳定 |
四、科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协同治理理论 |
(一) 协同治理理论的内容 |
(二) 协同治理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三章 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困境及原因 |
一、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成果 |
(一) 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 |
(二) 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 |
二、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困境 |
(一) 管理理念创新不够科学合理 |
(二) 管理制度创新不够健全完善 |
(三) 管理技术创新不够灵活高效 |
三、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存在困境的原因 |
(一) 政府简政放权不到位 |
(二) 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 |
(三) 自身作用发挥不足 |
第四章 其他省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
一、其他省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 |
(一) 湖南省科协与政府间互助合作关系的构建 |
(二) 杭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证分析 |
二、对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启示 |
(一) 注重工作理念的强化 |
(二) 注重自身建设的提升 |
(三) 注重政策环境的优化 |
(四) 注重政府职能的承接 |
第五章 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
一、加强自身建设,突出锦州市科协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
(一) 健全制度机制,完善锦州市科协的基本架构 |
(二)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
(三) 延伸组织机构,扩大科协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
二、整合多方资源,拓展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途径 |
(一) 搭建四个平台,丰富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载体 |
(二) 深化服务意识,提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
(三) 抓住有利契机,承接政府转移的管理职能 |
三、联合社会各界,优化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环境 |
(一) 完善相关规定,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 |
(二)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科协学会系统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K市学会秘书长专职化发展研究 ——基于对56个市级学会的实证研究[D]. 丁俊杰.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社团发展问题研究[D]. 关心.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安阳市科学普及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 李俊. 郑州大学, 2020(02)
- [4]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淑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6)
- [5]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体发展模式研究[D]. 农俊菲. 云南大学, 2019(02)
- [6]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协所属学会为例[D]. 陈斌. 广西大学, 2019(01)
- [7]高校科协促进科技创新的功能与实现路径研究[D]. 杨珊珊.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科技社团内部治理规范化研究[D]. 张云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9]北京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研究[D]. 谢珊珊.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10]锦州市科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 马雅. 东北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