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存燕[1](2021)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长治市G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捷化。英语作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对外交流工具一直以来都显得十分重要。我国2011年新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始终作为小学英语口语课程设置的初衷,明确提出要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尤其是处在五六年级学生的口语学习情况更是差强人意。本次研究以山西省长治市G小学为例,采用了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法等,对该校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且分析了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及建议。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给出了本次研究的主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阐明了加强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界定了小学高年级及英语口语教学的概念,总结凝练了目前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研究上的一些研究现状,并给出了全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以实际问卷调查、教学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为下文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材料支撑。第三部分以三个方面分别从教师口语教学理念、口语教学方式及口语教学效果对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对本次研究所发现或者观察到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并对深入研究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做出展望。
李奕萍[2](2021)在《英语绘本对小学生口语能力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口语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体系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指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当今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英语绘本和口语能力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实验对象以及英语教材的实际情况,以输入假设理论、整体语言教学论等相关理论为依据,将英语绘本引入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中,以期达到促进小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目的。为了科学检验英语绘本对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作用,本文采用了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本教育实验研究在洛阳市X小学六年级选择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一个设置为对照班,另一个设置为实验班。在实验班把英语绘本融入正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训练。而对照班仅通过正常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训练,不进行英语绘本相关干预教学。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口语能力进行前、后测,并在实验后通过SPSS19.0对前、后测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英语绘本能够促进六年级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英语绘本对六年级学生口语能力中“模仿”、“朗读”、“回答问题”和“自主表达”这四个维度促进作用较明显;英语绘本对六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没有显着性差异;英语绘本对口语能力中“模仿”、“朗读”这两个维度的促进作用女生要优于男生四个结论。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学校要开展活动营造英语绘本的学习氛围;组织培训提高教师的英语绘本教学素养;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英语绘本学习习惯。同时也建议教师重视整篇教学,淡化语言知识;重视“真”输入,避免“伪”输出;重视小组活动的实效性,保障课堂参与度以及重视运用绘本图片,提高课堂吸引力。
孙彤[3](2021)在《输出假说下“说长法”在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因此,我国社会对于人才英语能力的衡量早已不局限于纸笔类型的测试成绩,而同样关注其口语应用能力。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即便是高中国际部的英语教师也并未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在雅思英语口语测试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帮助高中国际部学生切实有效的提升雅思口语能力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说长法”是基于输出假说理论、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以及王初明教授英语写作写长法衍生出的一种口语教学方法,在英语口语学习技能培训方面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尝试将“说长法”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国际部英语课堂并进行实证研究。具体研究问题为:第一,接受“说长法”口语教学与接受传统口语教学的高中国际部学生的雅思口语成绩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二,在雅思口试评价维度方面,接受“说长法”口语教学与接受传统口语教学的高中国际部学生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三,“说长法”能否对高中国际部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情感及态度产生积极影响?本实验选取两个高中国际部高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中分别扮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角色。其中,实验班采用“说长法”指导下的雅思口语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照班则继续沿用传统的雅思口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级的雅思英语口语课程由同一位老师执教,且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相对持平,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在为期12周的实验过程中,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访谈法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在实验后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性分析,以研究输出假说下的“说长法”运用在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意义。通过研究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发现:第一,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Sig为0.065,大于0.05)的前提下,其后测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Sig为0.019,小于0.05)。第二,实验班学生的流利度与连贯性、词汇、语法、发音四项成绩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Sig分别为0.000,0.000,0.000和0.001,均小于0.05),而对照班学生仅有发音成绩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Sig分别为0.056,0.05,0.083和0.001,仅发音项小于0.05)。第三,“说长法”输出训练能够对高中国际部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情感及态度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具有补充“说长法”对英语口语的输出研究的理论意义与提高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价值。
李娅[4](2021)在《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适应性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学习适应不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学习效用的发挥。虽有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支持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程度学习适应性不良的现象,但多数研究仅对现象进行叙述,没有进一步对产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因此,研究欲通过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了解当前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以及理清各影响因素对学习适应性影响效应,以及学习适应性与各因素的关系,提出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研究是学习适应性在人工智能英语学习领域的新探索,同时也是信息化学习中学习适应性研究环境的扩展和研究成果的补充。对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组成结构的梳理,构建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为有效促进学生的智能化学习适应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首先分析了学习适应性量表研究中学习适应性组成结构,结合人工智能支持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定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主要由学习态度适应、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学习交互适应、学习环境适应性以及身心健康适应性五个方面构成。其次,梳理一般学习环境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结合智能环境中智能素养的重要性和人工智能支持英语学习现状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确定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智能素养、自我学效能感、教师支持以及资源平台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编制《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并构建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M=3.382),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着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在性别、年级、专业背景方面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性。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验证了研究提出的影响因素假设模型。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智能素养、学习自我效能感、资源平台均对学习适应性产生显着直接正向影响,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并且,各影响因素间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总体而言,各影响因素对学习适应性具体的影响效应从高到低依次为:智能素养(0.401)、资源平台(0.280)、学习自我效能感(0.237)、学习动机(0.228)、教师支持(0.163)。无论是直接作用效应,还是总的作用效应,智能素养对学习适应性的效应值都是具有较高的效应值。最后,研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提升,提出从个体层面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智能素养,教师层面上主动适应智能教育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教学干预,以及资源层面提出资源优化与遵循“适度”原则。
龙泉宇[5](2021)在《情境变量与学生人格对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即WTC(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对于其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各方面水平的提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义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说明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研究是英语教学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英语口语交际意愿问题,且现有研究特别是针对口语交际意愿相对较少,因此对初中学生的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十分有必要。本课题旨在探讨情境变量和人格倾向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情况的影响:(1)考察教师——整班交际、教师——个体交际、结对交际和小组交际四个因素对交际意愿的影响是否有差异;(2)考察不同人格倾向变量作用下,学生交际意愿是否有差异;(3)在英语课堂中四类不同情境下,不同人格特征的学生的口语WTC是否存在显着差异;(4)探讨学生英语课堂口语WTC情况与其人格类型以及情境变量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在交际意愿理论基础上,以四川省德阳市几所中学共301名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从情境变量和人格倾向变量的角度,对中学生英语课堂的口语交际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SPSS23.0和Amos21.0用于量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四种不同情境变量的作用下,学生的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情况存在显着差异;(2)八种不同人格变量的作用下,学生的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情况差异不显着;(3)不同情境变量的作用下,不同人格倾向的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情况差异同样不显着;(4)四种情境变量与学生课堂口语WTC均呈显着相关关系,但人格倾向中除情感倾向外,其余七类人格倾向与学生课堂口语WTC均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学生人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课堂情境。最后,本研究根据以上量化数据以及质化信息,针对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意愿、提升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教学建议。
孟丽单[6](2021)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纲要倡导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此外,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突出英语听说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基础性的作用。但目前初中英语听说实际教学仍以单一的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参与度与自主性方面欠佳。而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将单一形式教学活动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解决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兴趣不足、参与度不高、自主性不强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混合式教学方式为依托,进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在英语听说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混合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其次,通过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构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模型。该教学活动模型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划分出了线上语音模仿活动、线下示范模仿活动、线下情景对话活动和线上练习巩固活动,并从活动目标、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组织形式、测评六个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说明。最后,为检验教学活动模型的有效性,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平行班级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班采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活动,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参与度,增强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促进英语听说教学效果的提升。
温璐璐[7](2021)在《茶专生英语学习动机、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内外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茶专业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英语口语学习动机作为影响高职茶专业学生(茶专生)口语水平的重要内因,是否会对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产生影响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所以,有必要深入细致地分析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以动机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情况,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之间内在特征和强弱趋势,进一步拓展并丰富研究成果,继而为其高效高质地开展高职茶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有益指导。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三个问题:(1)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总体情况如何?(2)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和口语朗读题成绩、问答题成绩和总成绩的相关性如何?(3)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朗读题成绩、问答题成绩和总成绩分别有怎样的预测力?为解答以上问题,笔者选取福建省某高职院校茶专业大二共122名学生并将其作为被试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利用SPSS 24.0软件对获取到的各类数据展开系统研究,基于此获得如下结论:(1)总体来说,茶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在学习动机四个维度中,以文化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为主,其次为学习情境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均值最低;另外口语学习动机强度中等偏低;(2)茶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口语成绩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工具型动机和与朗读题成绩相关性最高,成就型动机和问答题成绩相关性最高,文化融合型动机与口语成绩各因子均存在低相关性,学习情境型动机与口语成绩各因子不相关;动机强度和口语成绩各因子均呈现切实相关;(3)茶专业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和动机强度对朗读题成绩具有预测力,成就型动机和动机强度对问答题成绩具有预测力,工具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和动机强度对口语总成绩均具有预测力。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技术提升茶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意愿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成就型动机;(2)立足于学生的就业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工具型动机;(3)通过改革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促进动机强度的提高;(4)依托茶专业实训平台和现代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口语学习课堂氛围,提升文化融合型动机和学习情境型动机以促进口语成绩的提高。
杨圆[8](2021)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产出水平仍是我国英语教学任务的当务之急和巨大挑战。其中,影响英语口语产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焦虑。焦虑本身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映,但是过度的或过弱的焦虑就会对人产生消极、负面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外语教学研究者们将焦虑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相结合力图从不同角度出发去认识焦虑、了解焦虑,如产生焦虑的原因;焦虑的类型;焦虑产生的后果以及如何有效缓解焦虑等等。同样,对于高中生而言,焦虑对学生的外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进行口语产出时。过渡的焦虑容易使学生对口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从而阻碍学生发展和进步。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Model,以下简称SIM)是在研究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具有情境性、互动性、动态性的成熟教学模式。SIM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攀爬支架并完成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的目标。目前,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得出,一方面,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支架式教学模式自身而言,比如支架的类型,如何有效搭建支架以及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等等。而从口语学习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支架式教学模式去探究影响口语产出能力因素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就学生而言,有不少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动机、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产出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就教师而言,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方法,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尝试将SIM与高中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结合,旨在探究SIM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能否缓解高中生口语时的焦虑并提高其产出能力。本研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1.SIM能否有效缓解高中生口语学习时的焦虑?2.SIM能否有效提高高中生英语口语产出能力?本研究选择延安宝塔区四中高二(18)班的8位学生和高二(20)班的8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其中,定量研究采用口语测试的方式,对分别对16位研究对象进行口语前测和后测。根据来自不同班级研究对象的前后测成绩差异来了解SIM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产出能力。定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目的是了解学生在使用支架式教学后能否有效缓解英语口语学习时的焦虑情况。最后进行非结构化访谈,了解学生关于口语教学的真实想法。研究结果表明:16位研究对象的口语前后测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来自实验班的8位研究对象的口语前后测成绩呈显着性差异,来自对照班的8位研究对象的口语前后测成绩并无显着性差异。此外,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显示,来自对照班的8位研究对象在学习口语时的焦虑感比来自对照班的8位研究对象的焦虑感更加强烈。由此可得出结论,SIM能够有效缓解高中生口语学习时的焦虑,也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英语口语产出能力。
高雯怡[9](2021)在《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英语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交流手段之一,而口语交际能力又是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有效地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提升其英语综合素质。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当中6-12岁这一阶段,语言中枢神经十分发达,是语言学习比较快的时期,这也是适龄儿童学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开始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上海某地区各小学在校教师的调研取证,数据分析和去实地亲身了解实际情况,了解低年级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同时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针对性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堂的教学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达到培养和提高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技巧和综合素质的目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以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五点:(1)教学目标未全面落实;(2)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4)教学过程缺乏新意(5)教学评价不全面。研究探究了以上现状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课时不足;(2)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和资源利用不充足;(3)缺乏教师口语交际教学培训;(4)缺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体系。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建构主义理论与二语习得理论的理论基础,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举措:(1)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口语交际活动;(2)充分挖掘教材及其他资源;(3)通过培训丰富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4)制定科学、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体系。
王纤艺[10](2021)在《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商业大环境迅速变化,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交往范围日益广泛。英语作为全球性交流语言,已不能满足快速变迁的社会对语言的要求,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商务英语就此应运而生。日常交流和商务活动中,读写能力占30%,而听说能力高达70%,由此可见,“听懂”与“会说”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不足以流利地表达自己,只有少数学生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很多学生还不能完成商务工作,如商务洽谈、外贸跟单等。部分中职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长期偏向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的掌握情况,对于听说能力的训练较少,这将导致学习者出现“哑巴英语”,不敢开口,口语能力止步不前,甚至出现障碍。因此,作为中职商务英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的语言环境,采用适当的教法,帮助他们克服英语口语输出障碍。本研究以输入输出假说、语块理论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贵州省贵阳市C中职学校(笔者所在实习学校)、四川省成都市Z中职学校及吉林省长春市X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英语口语输出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本文发现,目前中职商英专业学生的确存在英语口语输出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其中,学生心理状态(如焦虑、自卑、胆怯等)、学习态度及知识储备水平、中西文化差异、母语干扰、真实语言环境的缺乏、教师教学风格和提问方式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口语输出的障碍性因素。通过教学实践,本文提出善用“语块”教学、口语类APP教学、多模式教学、创设良好语言环境等建议,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改进口语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真实商务环境下开口练习,增强语言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语言综合实力。
二、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长治市G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小学高年级 |
1.3.2 英语口语教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口语教学研究方法 |
1.4.2 口语教学研究内容 |
1.4.3 口语教学改进策略 |
1.4.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2.1 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调查设计的实施 |
2.1.1 小学高年级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 |
2.1.2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访谈的设计 |
2.2 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2.2.1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2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的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3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的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1 教师口语教学理念的问题 |
3.1.1 教师口语水平弱 |
3.1.2 教师口语意识弱 |
3.1.3 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口语输出 |
3.2 教师口语教学方式的问题 |
3.2.1 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 |
3.2.2 学生参与度低 |
3.2.3 教学评价用语乏味 |
3.2.4 教研气氛淡薄 |
3.3 教师口语教学效果的问题 |
第四章 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的建议 |
4.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4.1.1 增强理论学习 |
4.1.2 提升自身口语水平 |
4.2 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善 |
4.2.1 教学内容的设计 |
4.2.2 教学模式的转变 |
4.2.3 学习氛围的营造 |
4.2.4 评价体系的优化 |
4.3 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英语绘本对小学生口语能力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一)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需求 |
(二)英语绘本是促进小学生口语能力的良好媒介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英语绘本 |
(二)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
四、研究综述 |
(一)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
(二)国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输入假设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整体语言教学论 |
(四)认知发展理论 |
第二章 研究与实验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教育实验法 |
(三)访谈法 |
(四)统计法 |
五、教育实验研究 |
(一)实验假设 |
(二)实验变量 |
(三)研究工具 |
(四)实验程序 |
六、数据统计分析步骤 |
七、研究伦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分析 |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前、后测成绩的正态性检验 |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前测成绩的正态性检验 |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后测成绩的正态性检验 |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前测成绩的同质性检验 |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前测成绩的同质性检验 |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前测各维度成绩的同质性检验 |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前、后测成绩的差异比较 |
(一)实验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前、后测成绩的差异检验 |
(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前、后测成绩的差异比较 |
四、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后测成绩的差异比较 |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后测总成绩的差异检验 |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后测各维度成绩的差异检验 |
五、英语绘本对不同性别小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差异比较 |
(一)实验前小学生口语能力总成绩的性别差异比较 |
(二)实验前小学生口语能力各维度成绩的性别差异比较 |
(三)实验后小学生口语能力总成绩的性别差异比较 |
(四)实验后小学生口语能力各维度成绩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一、实验前两个班级小学生口语能力总成绩及各维度成绩的比较 |
二、实验后两个班级小学生口语能力总成绩及各维度成绩的比较 |
三、英语绘本对实验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各维度发展的影响分析 |
(一)英语绘本对实验班小学生口语能力“模仿”的影响分析 |
(二)英语绘本对实验班小学生口语能力“朗读”的影响分析 |
(三)英语绘本对实验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回答问题”的影响分析 |
(四)英语绘本对实验班小学生口语能力“对话交流”的影响分析 |
(五)英语绘本对实验班小学生口语能力“自主表达”的影响分析 |
四、英语绘本对不同性别小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 |
(一)英语绘本对实验班男女生口语能力“模仿”的影响分析 |
(二)英语绘本对实验班男女生口语能力“朗读”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英语绘本能够促进六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 |
(二)英语绘本对六年级学生口语能力中“模仿”、“朗读”、“回答问题”和“自主表达”这四个维度的发展有显着促进作用 |
(三)英语绘本对六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没有显着性差异 |
(四)英语绘本对六年级学生口语能力中“模仿”“朗读”这两个维度的促进作用女生要优于男生 |
二、教育建议 |
(一)学校实施英语绘本活动的指导策略 |
(二)教师开展英语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输出假说下“说长法”在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说长法”产生及发展文献综述 |
(一)“写长法”提出和定义 |
(二)“写长法”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说长法”提出和定义 |
(四)“说长法”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外语口语教学法文献综述 |
(一)外语口语教学法国外研究综述 |
(二)外语口语教学法国内研究综述 |
三、外语口语水平测试文献综述 |
(一)外语口语水平测试标准研究综述 |
(二)雅思口语测试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 |
二、Swain输出假说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和工具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工具 |
四、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期 |
(二)实验中期 |
(三)实验后期 |
(四)教学课例示范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前测口语与后测口语数据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分析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分析 |
(三)实验班及对照班前测与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四)实验班及对照班前测与后测单项评分对比分析 |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一)实验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
(二)实验前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三)实验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三、实验后期学生访谈数据分析 |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教学启示 |
一、本研究主要发现 |
二、“说长法”对于高中国际部英语口语教学启示 |
三、“说长法”教学研究局限性 |
四、趋势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1.7 研究路线图 |
2 研究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人工智能 |
2.1.2 学习适应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社会学习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人工智能支持英语学习研究现状 |
2.3.2 学习适应性研究现状 |
2.3.3 总结与述评 |
3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变量梳理及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3.1 变量梳理 |
3.1.1 学习适应性变量梳理 |
3.1.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梳理 |
3.2 模型构建 |
3.2.1 假设建立 |
3.2.2 模型构建 |
3.3 量表编制 |
3.3.1 学习适应性量表编制 |
3.3.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编制 |
3.4 量表试测检验 |
3.4.1 内容效度检验 |
3.4.2 小范围试测 |
3.5 本章小结 |
4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对象及样本基本情况 |
4.2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
4.3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基本情况分析 |
4.3.1 学习适应水平现状分析 |
4.3.2 学习适应性的差异特征分析 |
4.3.3 学习适应水平现状调查结果讨论 |
4.4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检验与分析 |
4.4.1 结构方程模型绘制 |
4.4.2 模型检验 |
4.4.3 学习适应影响因素关系讨论 |
4.4.4 学习适应影响因素作用效应 |
4.4.5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讨论 |
4.5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提升策略 |
4.5.1 个体层面:自主学习能力与智能素养提升 |
4.5.2 教师层面:主动适应与个性化教学干预 |
4.5.3 资源层面:资源优化与遵循“适度”原则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情境变量与学生人格对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交际意愿 |
二、情境变量 |
三、人格倾向 |
第二节 国内外二语交际意愿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二语交际意愿研究述评 |
二、国内二语交际意愿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被试 |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
四、研究过程 |
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情境变量对口语交际意愿(WTC)影响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一、初中学生整体课堂WTC情况 |
二、不同课堂情境变量下学生的WTC情况 |
第二节 人格倾向对口语交际意愿(WTC)影响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一、初中学生人格倾向整体分布情况 |
二、不同人格倾向学生的WTC差异比较 |
第三节 不同情境变量下不同人格的学生口语交际意愿(WTC)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一、内倾(I)——外倾(E)学生英语课堂WTC |
二、感觉(S)——直觉(N)学生英语课堂WTC |
三、思考(T)——情感(F)学生英语课堂WTC |
四、判断(J)——感知(P)学生英语课堂WTC |
第四节 情境变量、人格变量与学生WTC相互作用的关系 |
一、情境变量、人格变量与学生WTC相互作用模型 |
二、情境变量、人格变量与学生WTC相关性检测 |
第五节 结果与讨论 |
一、课堂情境变量与口语交际意愿 |
二、个体人格变量与口语交际意愿 |
三、情境变量、人格变量与学生口语交际意愿 |
四、情境变量、人格变量与学生口语交际意愿的相关性讨论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6)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初中英语新课标的时代要求 |
1.1.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现实反差 |
1.1.3 混合式教学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1.3.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研究现状 |
1.3.3 混合式教学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3.4 已有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混合式教学 |
2.1.2 教学活动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输入——输出理论 |
2.2.3 混合式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调研与分析 |
3.1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调查 |
3.1.1 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参与度不高 |
3.1.2 学生英语听说学习兴趣不足 |
3.1.3 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自主性不强 |
3.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
3.2.1 初中英语听说训练机会不足 |
3.2.2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方式单一 |
3.2.3 初中英语听说效果及时反馈差 |
3.3 混合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3.3.1 混合式教学提高听说训练机会 |
3.3.2 混合式教学优化听说教学方式 |
3.3.3 混合式教学提升听说效果反馈性 |
第四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模型设计 |
4.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前期分析 |
4.1.1 教学目标分析 |
4.1.2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分析 |
4.1.3 学习者特征分析 |
4.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
4.2.1 情景教学原则 |
4.2.2 趣味性原则 |
4.2.3 听说结合原则 |
4.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模型建构 |
4.3.1 课前预习:线上语音识别活动 |
4.3.2 课中讲授:线下示范模仿活动+线下情景对话活动 |
4.3.3 课后巩固:线上练习巩固活动 |
第五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案例设计 |
5.1 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内容分析 |
5.2 教学资源开发 |
5.2.1 习题资源开发 |
5.2.2 微课资源开发 |
5.3 用餐话题案例设计—以Time for Breakfast为例 |
5.3.1 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
5.3.2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
5.3.3 教学过程设计 |
5.4 问路话题案例设计—以Let’s Go to the Bookstore为例 |
5.4.1 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
5.4.2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
5.4.3 教学过程设计 |
第六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应用与效果分析 |
6.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应用研究 |
6.1.1 应用设计 |
6.1.2 应用过程 |
6.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分析 |
6.2.1 态度分析 |
6.2.2 成绩分析 |
6.2.3 分析与思考 |
第七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
7.1 关注能力差异,丰富教学活动的层次性 |
7.2 认清混合本质,优化混合过程的合理性 |
7.3 深度分析内容,强化教学情境的适用性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效果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D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效果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E Time for Breakfast听力测试题 |
附录F Time for Breakfast口语测试题 |
附录G Let’s Go to Bookstore听力测试题 |
附录H Let’s Go to Bookstore口语测试题 |
致谢 |
(7)茶专生英语学习动机、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动机 |
二、学习动机 |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
四、动机强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Gardner和 Lambert语言学习的社会教育动机理论 |
二、Dornyei 的三层次动机理论模式 |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
二、国内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
三、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相关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一、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二、茶专业英语口语测试卷 |
三、SPSS24.0 统计工具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一、高职茶专业学生口语学习动机总体情况 |
二、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口语成绩的相关性 |
三、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成绩的预测力分析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一、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结果分析 |
二、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口语成绩相关性的讨论 |
三、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成绩预测力的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 Ⅱ 茶专业英语口语测试卷 |
附录 Ⅲ 茶专业英语口语测试卷评分标准 |
致谢 |
(8)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
2.2 口语教学的研究综述 |
2.3 支架式教学模式与口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3.1 建构主义 |
3.2 最近发展区 |
3.3 支架式教学模式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过程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5.1 前后口语测试对比分析 |
5.2 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
5.3 访谈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发现 |
6.2 教学启示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6.4 展望与趋势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关于口语交际能力内涵的研究 |
1.3.2 关于交际能力构成的研究 |
1.3.3 关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
1.3.4 关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
1.3.5 文献述评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口语交际 |
2.1.2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
2.1.3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二语习得理论 |
第3章 上海市Y区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调查设计 |
3.1 上海Y区基本情况 |
3.2 问卷调查设计 |
3.2.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3.2.2 问卷调查的对象 |
3.2.3 问卷调查的编制 |
3.2.4 问卷信效度检验 |
3.3 访谈设计 |
3.3.1 访谈对象的选择 |
3.3.2 访谈问题的设计 |
3.3.3 访谈的实施 |
3.4 课堂观察设计 |
3.4.1 课堂观察记录表设计 |
3.4.2 课堂观察记录实施 |
第4章 上海市Y区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调查结果分析 |
4.1 问卷调查的结果 |
4.2 访谈的结果 |
4.2.1 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培养重要性认识程度较高 |
4.2.2 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培养的目标界定不明晰 |
4.2.3 教师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单一 |
4.2.4 学生和班额因素共同影响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
4.2.5 教师口语交际教学培训的需求和现状不匹配 |
4.3 课堂观察的结果 |
4.3.1 一年级课堂观察记录描述及分析 |
4.3.2 二年级课堂观察记录描述及分析 |
4.3.3 课堂观察记录表的总体分析 |
第5章 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5.1.1 教学目标未全面落实 |
5.1.2 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
5.1.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
5.1.4 教学过程缺乏新意 |
5.1.5 教学评价不全面 |
5.2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5.2.1 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课时不足 |
5.2.2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和资源利用不充足 |
5.2.3 缺乏教师口语交际教学培训 |
5.2.4 缺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体系 |
第6章 完善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建议 |
6.1 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
6.1.1 课堂交往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
6.1.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
6.1.3 在教学中巧用儿歌、游戏等方式 |
6.2 充分挖掘教材及其他资源 |
6.2.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
6.2.2 钻研教材,挖掘隐性内容 |
6.2.3 吃透教材,创新教学设计 |
6.2.4 结合生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
6.3 通过培训丰富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
6.3.1 开展理论培训,提高教师意识 |
6.3.2 开展实践培训,丰富教学方法 |
6.3.3 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学针对性 |
6.4 制定科学、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体系 |
6.4.1 基于课标制定评价目标 |
6.4.2 基于学情确定评价维度 |
6.4.3 基于主题细化评价任务 |
第7章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2.1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7.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课堂观察记录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市场对中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
2.提高中职商英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需要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步骤与方法 |
1.研究步骤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口语输出 |
2.英语口语输出障碍 |
(二)理论基础 |
1.Krashen输入假说理论 |
2.Swain输出假说 |
3.Nattinger和 Decarrico的语块理论 |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调查工具 |
1.课堂观察表 |
2.问卷调查 |
3.访谈 |
(三)调查过程及实施 |
1.问卷设计与实施 |
2.课堂观察表设置与实施 |
3.访谈设计与实施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调查结果 |
1.问卷调查 |
2.课堂观察 |
3.访谈 |
(二)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的原因分析 |
1.焦虑、胆怯、自卑心理 |
2.学习态度与目的不明确 |
3.知识储备水平偏低 |
4.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 |
5.母语影响 |
6.真实语言环境的缺乏 |
7.教师教学风格和提问方式的影响 |
四、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的结论与建议 |
(一)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的结论 |
(二)克服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的建议 |
1.克服语言障碍 |
2.克服非语言障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课堂观察表 |
附录二 中职商英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问卷调查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四、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长治市G小学为例[D]. 郑存燕. 山西大学, 2021(12)
- [2]英语绘本对小学生口语能力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奕萍.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输出假说下“说长法”在高中国际部雅思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孙彤.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D]. 李娅.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情境变量与学生人格对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D]. 龙泉宇.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6]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 孟丽单. 河北大学, 2021(02)
- [7]茶专生英语学习动机、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温璐璐.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8]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圆. 延安大学, 2021(12)
- [9]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D]. 高雯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障碍调查研究[D]. 王纤艺.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