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邻近组织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曾宏斌,晏在有[1](2021)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邻近双叶皮瓣修复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缺损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研究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前额皮瓣修复,研究组患者采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采用邻近双叶皮瓣修复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缺损修复效果。
陈伟良[2](2022)在《面-颏下动脉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面-颏下动脉岛状皮瓣(facial-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FSAIF)是由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筋膜皮瓣,其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该瓣血供恒定且血运充分,制备较简单,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根据所携带的组织,FSAIF可分为筋膜皮瓣、肌皮瓣、单纯皮瓣等,该瓣还可制备成带下颌骨的骨筋膜(肌)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由于其为带蒂瓣,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中型缺损修复。医师在使用FSAIF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者可安全使用;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但无淋巴结外扩展者,在颈淋巴清扫彻底的前提下可使用该皮瓣。FSAIF修复禁忌证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且有淋巴结外扩展,此时,应选择其他组织瓣修复。
吴添福,刘冰[3](2021)在《上颌骨缺损的外科修复》文中提出上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的常见面部畸形,对患者的面容、吞咽、咀嚼及社交活动均有重要影响。作为面中份的重要骨支撑之一,上颌骨的修复重建也是颌面外科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不同类型和部位的缺损修复方式有多种选择,需要根据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技术条件而定。文章就常用的外科修复方式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张冲冲[4](2021)在《三种局部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唇颊组织滑行推进瓣(Bernard-Webster皮瓣)、Yu皮瓣和Karapandzic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修复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满足纳入标准的的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病例共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为52~91岁,缺损范围为70~95%。按手术方式分为Bernard-Webster皮瓣组5例,Yu皮瓣组7例和Karapandzic皮瓣组8例。三组研究对象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常规治疗均相同。要求患者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不低于12个月,并根据制定的下唇临床修复效果评分表的评价标准,选取术后第12个月的随访结果对术后远期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重建下唇的外观、功能和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中20例患者的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没有血肿、创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在美观方面,三组皮瓣在口角对称情况和红唇暴露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重建的下唇双侧口角基本对称,唇红协调自然。但在小口畸形情况中,采用Bernard-Webster皮瓣和Yu瓣重建的下唇中各有1例出现轻微的小口畸形,而采用Karapandzic瓣重建的下唇中3例有轻微的小口畸形,5例有中度的小口畸形,三组皮瓣术后的小口畸形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方面,尽管相较于Yu皮瓣组和Karapandzic皮瓣组术后功能较快恢复,Bernard-Webster瓣组患者中有4例(80%)在术后早期出现了某些类型的功能障碍(如:休息时流涎、喝水时有液体流出、张口困难、进食障碍、言语异常和/或主观神经感觉异常),但无一例患者出现唇或颏部完全麻木,并且术后30~45天,5例采用Bernard-Webster瓣的患者均能恢复正常饮食和口腔卫生。在术后第12个月的随访结果中,三组皮瓣的患者感觉功能基本恢复,言语、咀嚼、进食及表情无明显障碍,无口水外漏现象发生,三组皮瓣术后的远期唇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主观满意度方面,90%(18/20)患者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10%(2/20)患者对术后效果基本满意,其中Karapandzic皮瓣和Bernard-Webster皮瓣各有1例,三组皮瓣术后患者的远期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患者主观满意度方面,中老年患者的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的修复重建,采用Bernard-Webster皮瓣、Yu皮瓣和Karapandzic皮瓣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2、在美观方面,Karapandzic皮瓣组逊色于Bernard-Webster皮瓣组和Yu瓣组,常会有小口畸形情况发生,而Bernard-Webster皮瓣组和Yu瓣组一般可保持原有口裂的大小。3、在功能方面,尽管Bernard-Webster皮瓣组术后早期常会有不同程度功能异常,而Yu皮瓣组和Karapandzic皮瓣组术后功能很快得到恢复,但在远期功能三种皮瓣没有明显差异。4、综合分析,当下唇全层大面积缺损考虑局部皮瓣修复重建时,建议Yu皮瓣作为第一选择,Karapandzic皮瓣次之,Bernard-Webster皮瓣最后。
周伟[5](2021)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对早期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评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数字化导板技术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术后对早期颞下颌关节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与应用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术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我院因下颌骨肿瘤根治导致颌骨节段性缺损,且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下同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按手术应用的不同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进行分组,使用虚拟手术计划(virtual surgical planning,VSP)及外科手术导板技术的为导板组(n=9),使用RP技术打印三维模型作术前参考的为对照组(n=11)。对导板组和对照组术中操作时间进行记录比较;通过颌骨三维重建CT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对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腔间隙、线性比例计算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髁突长轴延长线交角以及髁突外极点、髁突顶点处位置偏差进行测量;通过颞下颌关节问卷调查表和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在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6个月对导板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后带与髁突顶点夹角及下颌功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导板组术中操作时间较之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导板组患者健侧与患侧在术前、术后关节腔间隙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患侧关节矢状面和冠状面上间隙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变化不明显(p>0.05)。导板组和对照组2组间术前各测量值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及髁突长轴交角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侧髁突顶点处的偏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导板组患者关节盘与髁突顶之间夹角在术前、术后随访过程中,张口位和闭口位夹角角度变化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出现2例关节弹响,1例关节区压痛;在术后6个月时除有1例关节区压痛外,其余患者均无关节紊乱症状;张口度、侧方以及前伸动度等下颌骨运动功能在术后均不同程度下降,后续可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时已接近术前水平。结论:(1)和仅使用RP模型辅助下颌骨重建手术相比,数字化手术导板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能较好地维持髁突三维位置稳定,为术后下颌功能的保存和恢复提供了重要结构基础。(2)应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重建术后,下颌骨活动度(张口、侧方、前伸)短期内下降明显,后期可逐渐恢复,至术后6个月已接近术前水平。患侧关节盘在术后呈稍向前移位趋势,但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也不伴有明显症状,后期关节盘位置逐渐向术前靠拢,保持了稳定的盘-髁关系,有利于术后下颌功能的恢复。
许操[6](2021)在《CTA在腓动脉穿支血管三维重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腓动脉穿支血管的影像学研究目的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尤其在颌面部缺损修复应用较多,熟悉其解剖特征有助于皮瓣的制备切取;因此,本研究专注于腓动脉穿支的分布、穿支数、穿支直径、血管蒂长等。为临床皮瓣制取提供更多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0例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小腿CTA检查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1)将腓骨由上至下分为4段区间,统计各区间的穿支动脉数目、分布、穿支直径、血管蒂长度等。(2)按照穿支出现的规律,将穿支编号为:1、2、3、...、N-2、N-1、N,记录各穿支的直径、血管蒂长度、出现位置等资料,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侧小腿中发现3支穿支5侧,4支穿支22侧,5支穿支12侧,6支穿支1侧,共计169个穿支,平均每侧小腿4.23±0.70支。2、小腿4区段由上至下占比为:23%、37%、33%、7%;中间区段穿支较两侧多。3、腓动脉第3、4、5穿支位置出现概率较大,穿支直径较大、血管蒂较长。结论1、腓动脉有36个穿支。2、腓动脉穿支在小腿中间区域出现概率较大且穿支条件较好。3、腓动脉第3、4、5穿支外径较大、血管蒂较长,符合显微外科的移植标准。第二部分:3D-CTA辅助下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目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可视化穿支皮瓣制取提供条件,通过对3D-CTA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该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4例口腔癌患者,时间为2018年12月2021年2月,根据三维重建后的CTA检查结果进行腓动脉穿支的测量,选取符合条件的穿支血管,根据术前数据资料在术中对腓动脉穿支进行血管定位,然后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术后的缺损区域进行修复。术后按时复查,观察患者口内皮瓣恢复及言语、咀嚼等功能,来评价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效果。结果1.1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穿支定位并顺利完成手术,13例皮瓣存活,1例坏死脱落。2.皮瓣制取范围3.5 cm×3.0 cm5.5 cm×6.0cm,平均制取时间49 min,血管蒂长平均6.9cm。3.术后3个月,患者张口、咀嚼、言语等功能较差;术后612月,张口、言语、咀嚼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年,所有患者张口度均达到Ⅱ度及以上,无中度和重度张口受限问题出现,13例病人言语、咀嚼接近正常水平,1例皮瓣坏死者言语、咀嚼仍较差,所有病人下肢基本正常,可独立行走。结论1.3D-CTA能准确的提供腓动脉穿支的解剖特征,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制取提供良好的影像学支撑。2.腓动脉穿支皮瓣可以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李新强,朱秋俞,朱丹丹,吴爽,李文鹿[7](2021)在《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术后舌缺损修复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分析颏下岛状皮瓣(SAIF)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舌癌根治术后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舌癌根治后舌缺损修复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岁。18例用SAIF进行舌修复重建,22例用ALTF修复重建。术后均门诊随访,对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二种修复方式术后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及舌体柔软度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等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8例SAIF和22例ALTF术后全部成活,其中1例ALTF术后出现静脉血管危象,清除吻合部位血栓后再次手术皮瓣成活。术后随访12~48个月,二组患者术后舌功能恢复情况为语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IF和ALTF组分别为13例、15例,P=0.206),但是吞咽功能障碍SAIF组明显高于ALTF组(SAIF和ALTF组分别为15例、7例,P=0.014),而且SAIF组手术平均时间(3.5 h)明显低于ALTF组(6.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IF和ALTF均是舌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SAIF手术操作简单,制取时间短;ALTF可提供足够的组织量,术后可隐匿瘢痕,减少供区并发症,有利于吞咽及语言功能的恢复。
史玮[8](2021)在《带蒂颊脂垫修复颊黏膜缺损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带蒂颊脂垫修复兔颊黏膜缺损愈合过程的大体及组织学变化。方法:在新西兰白兔双侧颊黏膜造出等大等深(1cm*1cm)缺损,一侧用颊脂垫来修复,另一侧不做特殊处理。分别在术后第1、2、4周进行拍照观察愈合情况,使用Image J软件对伤口面积进行计算,SPSS 23进行统计学处理。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后制成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后在镜下观察染色结果。结果:使用颊脂垫修复创面愈合时间更短,黏膜上皮化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1、2、4周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创面区域上皮化较慢,炎性细胞浸润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上皮化程度有差异,两组在4周均完全上皮化。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胶原纤维沉积增加,并在1周、2周具有显着差异。结论:带蒂颊脂垫修复颊黏膜缺损愈合时间短,上皮化明显,炎症反应更轻,更利于创面愈合。
葛胜优[9](2020)在《股前外侧肌筋膜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组织缺损的疗效对比(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股前外侧皮瓣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游离组织瓣,该瓣位于股前外侧区,可携带较多皮肤、肌肉等组织,适用于较大范围的组织缺损。但是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口腔癌组织缺损时,常伴有皮瓣相对臃肿,影响面部外观、呼吸、吞咽等生理功能,以及供皮区拉拢缝合张力过大等问题。应用股前外侧肌筋膜瓣可以对组织瓣进行修薄,且供区无皮肤缺损,是一种良好的组织缺损修复的方式。本研究通过比较股前外侧肌筋膜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并总结评价,为临床上股前外侧肌筋膜瓣和股前外侧皮瓣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60例应用股前外侧肌筋膜瓣及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大小、范围、厚度,采用股前外侧皮瓣及筋膜瓣修复组织缺损,其中30例应用股前外侧皮瓣,30例应用股前外侧肌筋膜瓣。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术后愈合及功能恢复状况。采用SPSS 26.O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病例中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优先选用Χ2检验,不符合检验条件者选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应用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的患者与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患者相比,年龄、性别、原发灶面积、术前全身健康状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的患者,组织瓣制备面积相对较小,组织瓣制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切开率、组织瓣存活情况、手术费用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愈合及功能恢复方面,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组的患者与股前外侧皮瓣组相比,组织瓣术后温度觉、触压觉反应更加灵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饮食类型、张口度、复发及转移情况相仿,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及肌筋膜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具有组织瓣可制备面积较大、血管蒂较恒定、管径较粗、供区位置隐蔽、术后外形及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都是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相比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缺损修复中有其独特优势,如无需解剖肌皮动脉皮肤穿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供区皮肤缺损,组织瓣便于修薄塑性,组织瓣成活率高,修复后口腔粘膜上皮光滑红润,触压觉、温度觉及舒适度较好,美观。股前外侧肌筋膜瓣修复口腔癌组织缺损效果良好,为临床精确选用该皮瓣提供依据。
展昭均[10](2020)在《数字化技术辅助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在下颌骨复合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7例肿瘤术后下颌骨半侧以内缺损的患者,术前利用CTA及彩色多普勒行旋髂深动脉血管评估,应用数字化软件及3D打印技术模拟血管化骼骨瓣切取,设计制作截骨导板和就位导板,并模拟重建修复后效果;手术均在全麻下分双组同时进行,一组医生负责受区血管制备及病灶切除,恶性肿瘤患者同期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另一组医生行DCIAPF的制备、断蒂及供区伤口美容缝合,按术前设计先初步就位组织瓣于术后缺损区,在显微镜下吻合嵌合瓣的血管与受区血管,检查回流通畅,对齐骨断端,用已预成形钛板与下颌骨行坚强内固定,固定牢固后用软组织充填颌骨表面或相应缺损区。关闭口内外及颈部创面。术后门诊随访3-6个月,行下颌曲面断层片及锥形束CT检查,评价患者面部外形、颌骨高度、咬合功能和供区并发症情况。结果:成釉细胞瘤2例,牙龈癌5例。切取髂骨长度为6-13cm,携带皮瓣面积为3cmxlcm-6cmx5cmo6例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以及髂骨瓣均成活,1例更改手术方案,采取非血管化髂骨瓣联合旋髂浅穿支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术后供、受区切口一期愈合;患者面部外形、下颌骨高度及咬合功能的恢复均满意,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血供丰富,骨量充足,有足够骨高度,终末皮穿支较恒定,可提供足够的皮岛且摆放灵活;结合数字化技术可实现下颌骨缺损的精准修复和创面的立体修复,为二期甚至同期行种植牙修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且供区并发症少,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二、邻近组织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邻近组织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邻近双叶皮瓣修复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2.3 两组患者恢复效果对比 |
3 讨 论 |
(2)面-颏下动脉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FSAIF的应用解剖 |
2 FSAIF的制取过程 |
2.1 顺行FSAIF制取 |
2.2 逆行FSAIF制取 |
2.3 折叠FSAIF制取 |
2.4 带下颌骨骨肌皮瓣 |
3 FSAIF在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3.1 舌癌和口底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 |
3.2 颊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 |
3.3 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 |
3.4 下牙龈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 |
3.5 上牙龈癌、上腭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 |
3.6 口咽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 |
3.7 其他头颈缺损修复 |
4 FSAIF应用进展及注意事项 |
5 FSAIF的优点和不足 |
(3)上颌骨缺损的外科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 带蒂瓣 |
1.1 颊脂垫瓣 |
1.2 颞肌筋膜瓣 |
2 游离软组织瓣 |
2.1 前臂皮瓣 |
2.2 股前外侧皮瓣 |
2.3 腹直肌瓣 |
3 复合组织瓣 |
3.1 腓骨肌皮瓣 |
3.2 髂骨肌皮瓣 |
3.3 游离肩胛骨肌皮瓣 |
3.4 数字化外科技术在复合组织瓣重建中的应用 |
4 关于受区血管选择和并发症的处理 |
5 小结 |
(4)三种局部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纳入标准 |
2.1.2 病例排除标准 |
2.1.3 一般临床资料 |
2.2 手术方法 |
2.2.1 技术路线图 |
2.2.2 术前准备 |
2.2.3 原发灶切除 |
2.2.4 皮瓣设计、切取及转移 |
2.2.5 术后处理 |
2.3 术后随访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患者基本资料及具体随访结果 |
3.2 三组皮瓣基本资料及具体随访结果对比 |
第4章 典型病例 |
第5章 讨论 |
5.1 唇部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
5.2 Bernard-Webster皮瓣重建下唇的优势和局限 |
5.3 Yu皮瓣重建下唇的优势和局限 |
5.4 Karapandzic皮瓣重建下唇的优势和局限 |
5.5 其他下唇大范围缺损的重建方法及其各自优势和局限 |
5.6 不足与展望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下唇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对早期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评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实验方法 |
2.1 临床影像资料获取 |
2.2 手术方案 |
2.3 术后处理 |
2.4 评价方法 |
2.4.1 手术时间评价 |
2.4.2 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评价 |
2.4.3 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
3 两组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分析 |
3.1 关节腔间隙比较 |
3.2 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比较 |
3.3 髁突长轴延长线夹角比较 |
3.4 髁突头位置比较 |
4 导板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变化比较 |
5 导板组患者下颌骨动度以及关节、咀嚼肌触诊变化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典型病例报告 |
综述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方法的应用进展及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CTA在腓动脉穿支血管三维重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腓动脉穿支血管的影像学研究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主要设备 |
2.4 影像数据资料处理 |
2.5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小腿4 区段腓动脉穿支数目造影显示分布情况 |
3.2 小腿4 区段腓动脉穿支影像学解剖数据 |
3.3 小腿各穿支影像学解剖数据 |
4.讨论 |
4.1 腓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 |
4.2 腓动脉穿支血管的定位 |
4.3 腓动脉穿支相关组织瓣的设计 |
5.结论 |
第二部分:3D-CTA辅助下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主要设备及相关药剂 |
2.4 CTA检测及三维重建处理 |
2.5 手术方法 |
2.6 术后处理 |
3.结果 |
3.1 3D-CTA重建结果 |
3.2 供区与受区恢复情况 |
3.3 典型病例 |
4.讨论 |
4.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穿支皮瓣制取中的应用限制 |
4.2 3D-CTA在穿支皮瓣制取中的优势与缺陷 |
4.3 腓动脉穿支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B:个人简历及文章、课题情况 |
附录 C:综述 医学影像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8)带蒂颊脂垫修复颊黏膜缺损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材料、仪器及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1 颊粘膜缺损动物模型建立 |
2.2 动物模型标本的制取、固定、脱水、包埋 |
2.3 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
2.4 免疫组化染色 |
2.5 Masson染色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线路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颊脂垫在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及效果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股前外侧肌筋膜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组织缺损的疗效对比(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研究分组 |
1.4 手术方式 |
1.4.1 颈淋巴请扫术 |
1.4.2 组织瓣制备 |
1.4.3 口腔癌根治性切除 |
1.4.4 组织缺损修复重建 |
1.4.5 预防性气管切开 |
1.5 评价指标 |
1.5.1 患者基本信息 |
1.5.2 手术相关信息 |
1.5.3 术后恢复及功能评价信息 |
1.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 患者基本信息 |
2.1.1 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组 |
2.1.2 股前外侧皮瓣组 |
2.1.3 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组与股前外侧皮瓣组比较 |
2.2 手术相关信息 |
2.2.1 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组 |
2.2.2 股前外侧皮瓣组 |
2.2.3 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组与股前外侧皮瓣组比较 |
2.3 术后恢复及功能评价信息 |
2.3.1 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组 |
2.3.2 股前外侧皮瓣组 |
2.3.3 股前外侧肌筋膜瓣组与股前外侧皮瓣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病例 1:左上后牙根管治疗 1 例 |
病例 2:上前牙外伤牙体修复一例 |
病例 3:左上后牙根管治疗 1 例 |
病例 4:右下后牙龋病牙体充填修复 1 例 |
病例 5:右下后牙继发龋冠修复 1 例 |
病例 6:数字化导航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辅助治疗颅底恶性肿瘤 |
病例 7:125I 粒子精确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 |
病例 8:应用股前外侧肌筋膜瓣修复舌缺损 |
病例 9:应用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舌缺损 |
病例 10:应用胸锁乳突肌锁骨筋膜瓣修复牙龈缺损 |
病例 11:应用股前外侧肌筋膜瓣修复舌缺损 |
病例 12: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颊部及牙龈缺损 |
病例 13: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缺损 |
病例 14:青春期龈炎牙龈修整 1 例 |
病例 15:增生性龈炎牙周治疗 1 例 |
病例 16 上前牙外伤贴面修复 1 例 |
病例 17 上前牙折断贴面修复 1 例 |
病例 18 右上后牙缺失种植修复 1 例 |
病例 19 右上后牙缺失种植修复 1 例 |
病例 20 右上后牙缺失种植修复 1 例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数字化技术辅助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在下颌骨复合缺损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典型病例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主要英文缩写及中文翻译 |
附录 B 个人简历 |
附录 C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邻近组织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邻近双叶皮瓣修复在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J]. 曾宏斌,晏在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23)
- [2]面-颏下动脉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陈伟良. 口腔疾病防治, 2022(01)
- [3]上颌骨缺损的外科修复[J]. 吴添福,刘冰.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05)
- [4]三种局部皮瓣修复下唇全层大范围缺损的临床分析[D]. 张冲冲. 南昌大学, 2021(01)
- [5]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对早期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评价性研究[D]. 周伟.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6]CTA在腓动脉穿支血管三维重建中的应用研究[D]. 许操.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7]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术后舌缺损修复的对比分析[J]. 李新强,朱秋俞,朱丹丹,吴爽,李文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2)
- [8]带蒂颊脂垫修复颊黏膜缺损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D]. 史玮.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股前外侧肌筋膜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组织缺损的疗效对比(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 葛胜优. 青岛大学, 2020(01)
- [10]数字化技术辅助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在下颌骨复合缺损中的临床应用[D]. 展昭均. 蚌埠医学院, 2020(01)